焊接结构件消除内应力退火工艺守则_第1页
焊接结构件消除内应力退火工艺守则_第2页
焊接结构件消除内应力退火工艺守则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焊接结构件消除内应力退火工艺守则1 范围1.1 本守则适应于碳素(合金)结构钢制造的电机、电器、机械等产品的焊接结构件的退火。退火可以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还能使钢的品粒细化,以及消除内应力,并为下 一步工序作准备。1.2 焊接结构件的退火,是因为构件在制造过程中,产生了残余内应力。 将会使在机械加工后,引起变形,从而对产品的加工尺寸和装配带来不利的影响。在个别情况下的退火,是为了避免焊接后机械强度的降低。必须经过退火,消除其内应力的有:1.2.1 拼合的和有断面的焊接结构件,以及不对称形状的和尺寸长、刚性小,且受单向机械加工的零件:1.2.2 在大的动负荷条件下工作的焊接件:1.2.3 特

2、殊的与工艺要求的构件。注:一般的须经过退火的焊接零件,均应在图样上的技术要求中予以说明。2 设备2.1 320KW 方井式电阻炉2.1.1 炉体及相关的辅助设备与工具。2.1.2 控制系统2.1.3 技术说明书。2.1.3.1 320KW 方井式电阻炉操作说明书。2.1.3.2 320KW炉温控制系统操作说明书。2.1.3.3 EH.SERIES中型打点式长图记录报警仪使用操作说明书。3 准备工作3.1 将准备退火的工件,运至炉旁,并均具有检查合格证, 无合格证者,不得入炉退火。3.2 检查工件的外形尺寸,是否年装炉。3.3 将退火用的设计资料与工艺文件准备齐。3.4 对设备进行检查、电气线路

3、、冷却水路、炉内状况、周围环境。3.5 装炉时,垫平工件用的垫块准备齐全。4 装炉要求4.1 工件下面应予以垫平或垂直。4.2 工件离炉底、炉壁及工件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00 mm。4.3 工件不能相互叠放。4.4 工件应选择热状态变形最小的位置放置,如半环之类的结构件,开口不得向上。4.5 材厚相差悬殊的结构件,不得混合装炉退火。5退火规范5.1 开炉(盖盖)后,慢慢升温,2h内,升温到400C以下;2h后,以每小时100C的速度,加热到 640C660C,并保持炉内在加热过程中,各区的温度差不大于20C。5.2 加热到640C660C,在炉内进行保温,其温度时间,由计算决定,以焊接零件最厚

4、的断面为准,每 25 m为1h,但不得少于4h (即保温时间,经过计算,不足4h者,应保温4h)。其中:a. 带“号字”产品的机座、支架的保温时间,要保持到5.5h6h。b. 超高强度钢的焊接结构件的保温时间,保持到 5h5.5h。5.3 在关闭的炉中,冷却到 200C以下时,将退火件从炉中移出,置于静止的空气中, 冷却到室温。其中:5.2条中a、b件,在室温低于 20C时,工件随炉冷却 200 C以下后,吊开炉盖,在炉 腔内冷却到室温,再移出。6质量检查6.1 对准备进行退火的焊接零件部件,在装炉前,按照图纸、工艺文件等进行质量复查(着重复查:外形尺寸、焊缝表面质量以及易于变形的部位是否已焊

5、牢工艺筋等)。6.2 按(四章)装炉要求,对焊接零部件退火的装炉是否符合要求进行检查。6.3 在退火过程中,对本守则第五章规定的退火规定的规范的执行进行检查。温度、自动记录等情况,进行观察,若中途仪表、仪器等设备失灵,则要作好记录。6.4 焊接零部件退火后,按照图纸、技术条件、工艺文件等进行质量检查。7安全技术与设备维护安全技术与设备维护,分别按照技术安全科及机械设备科的有关规定执行。几种常见热处理概念1 正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点 AC3 或 ACM 以上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在空 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2 退火 annealing :将亚共析钢工件加热至 AC3 以

6、上 20 40 度,保温一段时间后,随 炉缓慢冷却(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却)至 500 度以下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3 固溶热处理:将合金加热至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然 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4 时效:合金经固溶热处理或冷塑性形变后,在室温放置或稍高于室温保持时,其性能 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5 固溶处理:使合金中各种相充分溶解,强化固溶体并提高韧性及抗蚀性能,消除应力 与软化,以便继续加工成型6 时效处理:在强化相析出的温度加热并保温,使强化相沉淀析出,得以硬化,提高强度7 淬火:将钢奥氏体化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冷却,使工件在横截面内全部或一定的范

7、围 内发生马氏体等不稳定组织结构转变的热处理工艺8 回火:将经过淬火的工件加热到临界点 AC1 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随后用符 合要求的方法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9 钢的碳氮共渗:碳氮共渗是向钢的表层同时渗入碳和氮的过程。习惯上碳氮共渗又称 为氰化,目前以中温气体碳氮共渗和低温气体碳氮共渗(即气体软氮化)应用较为广泛。中 温气体碳氮共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硬度, 耐磨性和疲劳强度。 低温气体碳氮共渗以渗氮 为主,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10 调质处理 quenching and tempering:一般习惯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 调质处理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 特别是那些在交变负荷下工作的 连杆、 螺栓、齿轮及轴类等。调质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