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贵州省瓮安县特 色 农 业 发 展 规 划(2011年2020年)(初 稿)贵州省瓮安县人民政府 贵州省瓮安县特色农业发展规划组织单位及编写人员组织单位;贵州省瓮安县人民政府编写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顾 问;刘作易 院长组 长:马朝宏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副处长 注册咨询工程师副 组 长:张剑刚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助理研究员成 员:王天生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员朱继信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高级工程师徐大地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员何庆才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员蒋太明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员冉亚明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副研究员杨建勇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工程师吴启进 贵州省农委 高级畜牧师周 路
2、贵州省水产研究所 副研究员统 稿:朱继信编制时间:2010年6月目 录第一章 发展现状1一、贵州省农业发展现状1二、县域概况与发展现状2(一)县域概况2(二)农业及特色农业发展现状4(三)存在问题7三、瓮安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潜力8(一)发展优势8(二)发展潜力10第二章 发展思路、基本原则和目标12一、发展思路12二、基本原则13三、发展目标14第三章 重点建设产业15一、优质蔬菜基地建设15(一)项目建设的目的及意义15(二)市场分析16(三)建设内容、规模及布局17(四)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20(五)分年实施计划22(六)预期经济、社会效益23二、优质茶叶基地建设24(一)项目建设的
3、目的意义;24(二)市场分析;25(三)建设内容、规模及布局26(四)投资概算、资金筹措30(五)分年实施计划32(六)预期经济社会效益33三、畜禽养殖基地建设34(一)项目建设的目的及意义34(二)市场分析36(三)实施内容、规模及布局38(四)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39(五)分年实施计划42(六)预期经济、社会效益42四、优质特色水产养殖基地建设43(一)项目建设的目的及意义43(二)市场分析45(三)具体实施内容、规模和布局45(四)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50(五)分年实施计划51(六)预期经济、社会效益52五、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53(一)项目建设的目的及意义53(二)市场分析55(三)具体建设
4、规模、内容及布局58(四)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59(五)分年实施计划61(六)预期经济、社会效益62六、精果林基地建设64(一)项目建设的目的及意义64(二)市场分析65(三)建设规模、内容及布局65(四)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67(五)分年实施计划69(六)预期经济、社会效益70七、优质板栗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70(一)项目建设的目的及意义70(二)市场分析71(三)建设规模、内容及布局72(四)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73(五)分年实施计划74(六)预期经济、社会效益75第四章 保障措施76一、加强政策引导,统领特色产业发展76二、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提高产业化技术水平78三、加强良繁体系建设,大力普及优
5、良品种79四、促进土地流转,创新运行模式79五、拓宽投资渠道,增强产业发展势头80六、扶持龙头企业,多形式推进产业化经营81七、加快质量监督体系建设,提升产品质量82八、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打造地方品牌83九、举办多形式技术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素质84十、完善社会服务功能,推进特色产业发展8489 / 93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第一章 发展现状一、贵州省农业发展现状2009年,全省农业实现增加值554.02亿元,较上年增长6.5%。农业生产平稳发展。种植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种植业实现增加值332.00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4477.05万亩,总产量1168.27万吨,分别比上年
6、增长2.2%和0.9,其中,稻谷产量453.17万吨,较上年下降1.7,玉米产量405.20万吨,较上年增长3.6%;油料种植面积769.65万亩,播种面积较上年增长12.7%,产量78.68万吨,增长15.0;果园面积211.25万亩,产量119.7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5.7%和8.7。林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年林业实现增加值25.60亿元,比上年增长2.9%。油茶籽、竹笋片等主要林产品产量增长较快。畜牧业稳步发展。全年畜牧业实现增加值169.00亿元,比上年增长8.9%。主要牲畜出栏数继续增长,肉类总产量达到169.60万吨,比上年增长5.0%。年末猪存栏数1618.00万头、牛539.10
7、万头、羊253.00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1.9%、3.0和9.4%。渔业继续保持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8.03万吨,比上年增长2.9%。2009年,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扶持,贵州的烤烟、蔬菜、茶叶等特色优势经济作物平稳发展。蔬菜种植面积899.40万亩,产量1077.8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7.4%和8.7;茶园面积198.29万亩,产量4.1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5.7%和20.0%;烤烟产量因计划调减有所下降,产量36.92万吨,较上年下降2.1%。二、县域概况与发展现状(一)县域概况瓮安县地处乌江中游,黔中腹地,黔南北部,东经107007107 042、北纬26 05327029之间。东
8、连余庆、黄平两县,南抵福泉市,西邻开阳县,北与湄潭县接壤,西北隔湘江与遵义相望。县城地势地貌西南高,东北低,中部多缓丘、河谷阶梯和冲槽大坝,北部多山地和狭谷。海拔1068米,最高海拔花竹山1550米,最低海拔乌江出境处沿江渡口497米。县域国土总面积1966平方公里,山地占54.0%,丘陵占41.3%,盆地占4.7%。全县2009年末耕地总资源84.12万亩,其中,常用耕地面积36.75万亩,临时性耕地47.36万亩(其中,25度以上陡坡耕地3.24万亩)。受长期山地气候和生物等因素影响,县域内土壤类型以黄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水稻土为主。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云
9、雾,寡日照,冬春雨雪少,夏季雨热集中,秋季阴雨绵绵。年平均气温14.1,无霜期276天,降水量938毫米,年日照为1226.4小时。县域内流域面积过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8 条,水资源总储量9.54亿立方米,过境客水212亿立方米。水塘库448座,总储水量4186 万立方米。建有各类水利设施814处,其中蓄水工程267处,总库容5310万立方米;引水工程466处,引水流量5.24秒立方米;提水工程81站,装机容量2458.00千瓦。县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植被分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有林地面积达到6.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5%,有植物近800种,蕨类、藻类、菌类、苔鲜和种子植
10、物80多科400多种,被子植物70多科400多种。 生长着红豆杉、银杏、楠竹、香果树等珍贵树种,盛产天麻、杜仲、竹荪、金银花、龙胆草、锁阳、天门冬等400余种中草药和名贵中药材。全县有各类天然草场65万亩,300亩以上的连片草场98个,野生牧草有20科87种,有动物400多种,野生脊椎动物202种,鱼类57种。如斑玲、苏门玲、牛小灵猫、红腹锦鸡、大鲵、猕猴、大锐、虎纹蛙、林麝、花蜡、铜鱼、青鱼等。全县辖 9 镇14乡,89个行政村,6个社区,2个居委会。2009年末常住总人口(常住半年及以上)45.03万人,户籍人口45.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73人,非农业人口4.6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
11、占 4.3 。人口自然增长率5.76。有乡村劳动力资源285524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员141277人、外出打工人数(一个月以上) 80044人(出省打工人数68259人)。全县2009年完成生产总值为(GDP)337938万元,比上年增长16.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211万元,增长7.78%;第二产业增加值130870万元,增长18.12%;第三产业增加值133857万元,增长21.09%。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1.7%、38.7%、39.6%。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7.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6.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7个百
12、分点。本级财政收入24301万元,比上年增长53.16 %。人均生产总值为7505元,比上年增长1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69.76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425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2%。(二)农业及特色农业发展现状2009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8.90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7.86万亩,比上年增加2.05万亩;油菜籽播种面积15.56万亩,比上年增加13.29万亩。粮食总产量208181吨,增长3.67%。其中,夏粮产量41488吨,比上年增长6.82%;秋粮产量166693吨,比上年增长2.91%。肉类总产量3505
13、5吨,比上年增长10.19%。水产品产量731吨,比上年增长4.88 %。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0748万元,比上年增长9.45%。其中:农业产值70206万元,林业产值1805万元,畜牧业产值66033万元,渔业产值877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82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04%、-30.57%、6.45%、4.9%、-30.4%。瓮安县依靠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经过长期不懈的生产实践,逐渐形成了以生猪、蔬菜、茶叶和水果为代表的特色优势产业。生猪产业:瓮安农民素有养猪传统。近些年来,瓮安县积极贯彻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畜牧业大省的战略部署,确立了“农民要增收,养猪扛大头”的“
14、黔中生态畜牧业大县”发展思路,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按照“树龙头、建小区、抓大户、带万户”的养殖发展模式,走“粮-猪-沼、草-猪-沼”的生态循环经济建设模式,密切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以项目为载体,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业,一跃成为贵州省的生猪养殖大县。目前,全县23个乡镇的畜牧信息服务体系已建设完成, 3个乡镇的17个村的无公害生猪产地通过认证,以瓮安县兴旺良种猪繁育推广场、瓮安县兴业牧业公司、瓮安县湘安牧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载体,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中介的生猪产业化经营模式已基本形成。2009年,全县猪肉总产30329吨,产值53860万元,年末生猪存栏33.67万头,能繁母猪存栏2.55
15、万头,生猪出栏率113.6。蔬菜产业:近十年来,县委、政府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围绕“抓规模,促生产;抓标准,增效益;抓市场,促流通”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蔬菜产业。通过对120余个蔬菜品种进行试验示范,使相关的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新品种逐步得到推广应用。通过不断实践,初步形成了以平定营镇细沙村建蔬菜专业生产基地为重点的脱贫致富整村推动型,以草塘镇金龙村建外销西红柿基地为重点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型,以永和、岚关等乡镇的夏秋反季节蔬菜基地为重点的示范辐射带动型,以雍阳镇王家庄一带城郊蔬菜为重点的质量效益、标准化生产示范展示型,以旱地“烟+菜+菜”三熟种植模式试验
16、型和以珠藏、铜锣等乡镇为重点的旱地宽厢宽带粮经间作综合利用示范型等产业发展模式。2009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6万亩,产量20.6万吨,产值5.2亿元。其中,辣椒8万亩,产量12.8万吨;白菜2万亩,产量4.3万吨; 西红柿6555亩,产量1.5万吨;葱蒜4350亩,产量0.5万吨。县域内以辣椒、白菜、西红柿等为主、具一定规模的特色优势蔬菜产业基本形成。茶产业:瓮安县境内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为茶叶生长具备了极适宜的自然环境条件。瓮安县种茶历史悠久,瓮安茶叶外型紧结绿润,茶叶水浸出物含量高,富含硒元素和人体需要的多种氨基酸,香高馥郁、滋味浓厚、品质独特,香气清香持久
17、,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桐木”毛尖古时曾为“贡品”, “众生”牌青山天然富硒保肝茶先后获得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银奖、美国加州国际茶品博览会金奖、美国国际轻工博览会金奖、中国保健品新优产品特别金奖。2009年,全县茶叶总产675吨,产值1704万元,年末茶园面积3.2万亩,采摘面积16600亩。有规模茶场5个,茶园面积7120亩,占30%左右;有茶叶企业6家,茶叶精制厂1座,已注册商标3个。水果:以金秋梨和猕猴桃为代表的水果产业,是瓮安县农业生产的又一特色。县域内的乌江牌金秋梨个大形美、皮薄色倩、肉质细脆、色白核小、汁多味甜。经贵州大学生化营养研究所理化分析,各项指标均达到和超过省优标准,尤以富含
18、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钙而优于其它梨类。由于品质好,曾先后获得“贵州省优质产品”、 “群众最喜爱的产品”及“首届贵州省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会名牌农产品”称号。2009年,全县生产各类优质水果10816吨,产值1481万元,年末实有果园面积2.7万亩,其中,梨园1.8万亩,猕猴桃2600亩。(三)存在问题1、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业生产条件差“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设施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当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2009年,瓮安县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680亩,新增水浇地1200亩,新增水田灌溉500亩,恢复灌溉面积8600亩,全县总保灌面积5.99万亩,农村人口人均保证灌溉面积0.15亩,远低于丘
19、陵山地人均0.6亩的保灌标准。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问题严重,抵御自然灾害尤其是旱灾的能力较弱。2、规模水平有待提高瓮安县特色农业生产的规模问题,表现在整体规模和单个农户的生产规模两个方面。从整体规模上讲,县域内的茶叶、蔬菜、特色水果及水产养殖还未与当地的资源存量相匹配,发展空间还很大;从单个生产农户的规模水平来看,由于土地流转问题的限制,户均5亩左右的生产规模效益有限,生产分散,与现代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机械化的要求难相适应。3、“3861”现象与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相对短缺受县域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影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现象严重。2009年末,全县外出打工人员80044人,按县域乡村人口
20、占比90.5估算,乡村外出打工人数达72400人,占乡村劳动总数的28。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乡镇,农业生产者的老年化、妇女化、儿童化现象十分普遍,受文化水平和生理条件限制,这些“劳动力”不仅难以适应繁重的体力活动,而且很难掌握和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相对短缺,严重影响了当地特色农业的发展。4、产出效益有待提高规划县2009年末农机保有水平为0.75千瓦/亩,化肥施用水平(折纯)34.75公斤/亩,均高于全省0.58千瓦/亩和31.89公斤/亩的平均水平。同期,全省的常用耕地产出水平为2458元/亩,而瓮安县则为1724元/亩,与当地较高的农机化和施肥水平极不相称。5、农业技术力
21、量亟待加强农业技术力量薄弱导致的技术服务保障问题是制约瓮安县特色农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子。例如,全县仅有的6名技术人员要为16万亩的蔬菜播种面积提供技术服务,人均服务面积近2.7万亩。三、瓮安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潜力(一)发展优势1、自然资源优势规划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多雾寡日照,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宜林坡地多,土壤类型多样,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硒,肥力适中;河网密度较大,地表水资源充足,地下水资源分布广,水质优良;森林覆盖率较高,生物资源多样性优势明显,地方特色动植物品种丰富,开发潜力大;磷、煤资源丰富,能源、肥源条件好。优越的农业资源,为特色农业的发展奠
22、定了基础。2、区位优势瓮安南距州府都匀 120 公里,西距省城贵阳 174 公里,北距历史名城遵义 150 公里;地处两广高速沿线及省道马场坪至遵义、久长至铜仁公路相交汇地区。随着我省高速公路“678”规划网的瓮安至马场坪段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贵阳中心城市经济圈的快速融入,使得规划区的陆路交通条件将更为便利。构皮滩水电站的建成,水上通道的开辟,将进一步拉近与沿海地区的距离,水、陆齐发的交通格局即将形成,瓮安县的区位优势将越发明显。3、劳动力资源文化素质优势瓮安人素来重视教育,这一良好传统极大地促进了劳动力资源的文化素质的提高,为规划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9年,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99
23、.8%,初中毛入学率113.6%,均高于全省98.4%和98.2%的同期水平。全县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8.68%。较高的文化素质,使得劳动者对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更易理解、吸收、掌握和运用,是瓮安县特色农业发展难得的优势和基础。4、基础优势促进农民增收,是发展特色农业出发点和归宿。瓮安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尤其是优势特色农业的发展,在增加投入的同时,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县域内生猪、茶叶、蔬菜等产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规划区特色的农业发展夯实了基础。省统计局发布的有关数据显示,2008年,瓮安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全省排名26位,在黔南州仅次于惠水县;农民人均收入全省排名28
24、位,在黔南州仅次于都匀市。(二)发展潜力1、品种优化潜力优化品种结构是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避免品种结构单一、降低市场风险的重要举措。规划区要在初步形成的以猪、菜、茶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群体内部,结合市场需求,发挥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性作用,在做好地方良种资源保护、改良的同时,积极进行引种、引殖试验,充分挖掘品种优化潜力,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精品生产之路,从品种结构上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以达到适度规模、降低风险、增加收益的目的,使区域内的特色农业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2、标准化生产潜力瓮安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科学种养水平有待提高,特色农业的基地标准化建设还大有
25、文章可做。要重视和发掘标准化基地建设在特色健康发展中的潜力,着力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以高产、优质、生态、安全为目标,高起点建设生产设施标准化、生产规程标准化、生产环境标准化的特色农业标准化基地,挖掘产业发展潜力。3、加工潜力农产品加工是降低鲜活农产品市场风险、提高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发展特色农业的重要环节。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仅有3家,总销售收入仅5000万元,整体规模偏小,不利于初级农产品的消化,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潜力较大。要整合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工资源,扶持、引导企业积极申报农产品加工项目,加强农产品的加工平台建设,为地方特色农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26、提供保障。4、品牌潜力目前,瓮安的特色农业虽具备了一定规模,但商标、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创造和申请保护则相对滞后。要结合规划区的地理、气候、人文和产品品质等因子,引导、帮助企业和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开展商标及地理标志的保护申请,挖掘品牌潜力,提高产出效益,做大做强县域内的特色农业。第二章 发展思路、基本原则和目标一、发展思路瓮安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要求,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投入,加快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特色农业;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建立
27、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以融入贵阳市城市经济圈为契机,按照发展城郊型农业和外向型农业的基本定位,形成畜禽、菜、茶、果、水产、中药材六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以2008年为基础,2015年提前5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的目标,推进瓮安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主要任务是:以农民增收为中心,认真抓好瓮安特色农业产业建设,培育壮大优势特色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发展精品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稳定粮食生产,着力发展以畜禽、蔬菜、茶叶、干果和精品水果、水产、中药材为主的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重点优质蔬菜和辣椒
28、基地、优质茶叶基地、精品水果基地、精品干果生产基地、优质肉猪产业体系、生态肉鸡养殖基地、优质肉牛生产基地、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名特优水产养殖基地等九大基地;扶持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以生猪养殖为重点,大力发展规模养殖、生态养殖和健康养殖业,提高生产标准化和经营组织化水平;加快发展具有资源优势与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加工等特色、循环、无害、绿色、有机产业。二、基本原则市场导向原则。立足贵阳市城市经济圈和“珠三角”农产品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商品率高、市场需求旺盛的优质特色农牧水产品。产业化经营原则。着眼于优质特色农产品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建设,
29、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产业,建立产业体系,延伸产业链条,构建产业群体,实现加工与基地协调发展,形成在市场具有竞争力的优质特色农业产业带区。坚持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技术和资金向优势产业集约、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向优势地区集聚,做到规模适度,产业集群。依靠科技进步原则。要根据瓮安农业发展的需求,按照生态经济学和循环经济的理论,创新发展思路,创立特色品牌,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产业升级,建立符合瓮安实际的高效生态的现代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原则。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实现科学发展,实现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双赢”,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原则
30、。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三、发展目标基本目标是: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调整农业结构,突出地方特色,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产业升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到201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1万吨、肉类总产量达到3万吨;以辣椒为主的特色蔬菜栽培面积20万亩,建成20万亩茶叶生产基地,建成6万亩以红阳猕猴桃、梨、苹果桃为主的精品水果基地,建成3万亩优质中药材基地和2万亩干果(板栗)生产基地;年出栏优质肉猪74万头、禽250万羽,出栏肉牛2.5万头,名特优水产养殖得到较快发展,总产值达到6000万元;通过规划项目实施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
31、达到6030元,提前5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到202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1.5万吨、肉类总产量达到3.8万吨;以辣椒为主的特色蔬菜栽培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投产茶叶面积达到20万亩,建成10万亩以红阳猕猴桃、梨、苹果桃为主的精品水果基地,建成5万亩优质中药材基地和2万亩干果(板栗)生产基地;年出栏优质肉猪80万头、禽300万羽,出栏肉牛3万头,名特优水产养殖总产值达到9000万元;通过规划项目实施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推进瓮安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第三章 重点建设产业一、优质蔬菜基地建设(一)项目建设的目的及意义近年来瓮安县蔬菜产业发展较为迅速,鲜销产品已销往
32、国内长沙、重庆、四川、广州、贵阳等省市,部分鲜红椒产品出口到韩国、日本。2009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6万亩,产量26万吨,产值5.2亿元,其中辣椒种植面积8万亩,产鲜红椒13.2万吨,产值2.96亿元,全县农民人均蔬菜销售收入1239元、纯收入1117元,占当年全县农民纯收入3445元的34.2。蔬菜产业在推进全县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蔬菜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达到三分之一以上,已成为瓮安农业经济的第三大产业。贵州省第四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中已把瓮安县的雍阳镇、鱼河乡、草塘镇等9个乡镇17个村的773公顷作为
33、无公害蔬菜产地,同时获得了辣椒、西红柿、甘蓝、西葫芦四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尽管瓮安已列贵州“两高”沿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和列入贵阳城市经济圈发展规划,蔬菜产业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蔬菜生产逐渐向蔬菜产业转型,蔬菜生产基地具有一定规模,但仍然存在蔬菜基地布局不尽合理、上规模蔬菜基地不多、蔬菜生产的规模效应没有充分显现、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产长期持续发展能力不够高、加工及流通业发展不充分、市场体系和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缺失等诸多不足。通过10年左右持续不断的优质蔬菜基地建设,大力提高全县蔬菜的生产与管理水平,实现蔬菜生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的格局,实现农产品增产
34、、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健康协调发展。(二)市场分析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正步入国内经济国际化、消费结构高级化、农村城镇化、民营经济扩大化,正处于从二十世纪温饱数量产品型农业向二十一世纪小康质量商品型农业发展的阶段。优质蔬菜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蔬菜消费量城市居民大于农村,高收入家庭大于低收入家庭,经济发达地区大于欠发达地区,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食物结构中蔬菜比重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的需求越来越大。近年来果蔬食品消费持续上升,且蔬菜消费呈现出营养化、多样化、优质化和均衡化的趋势。蔬菜对气候、土壤等资源的要求,决定了均衡供应不可能完全本地化,蔬菜在
35、区域间品种、季节性调剂的范围大,蔬菜潜在市场相对广阔,同时蔬菜产业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瓮安是黔北农产品供给功能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其农村劳动力丰富,劳动力价格不高,其蔬菜生产成本及价格将保持相当大的竞争优势,加强产后商品化处理和储运、营销手段,提高加工品质量,其产品的国内外市场前景均可观。目前国内蔬菜市场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且季节性缺口较大的是早春46月和夏秋610月,最突出的是夏秋季节,尤以重庆、成都、长沙、广州、深圳、南宁、武汉、柳州、香港、澳门等长江、珠江流域“火炉”地区酷暑季节的610月对叶菜类,810月的果菜类本地供给不足非常明显。仅以与贵州邻近的重庆、成都、长沙、南宁
36、、广州等热区市场测算约需消费夏秋淡菜人口6000万以上,以每人每天消费0.25公斤计算,夏秋淡季约100天,就需夏秋淡菜150万吨。据多年统计,每天进入重庆市盘溪蔬菜批发市场的蔬菜500800吨,重庆本地蔬菜仅占50左右,将近一半需从其他省市调入。广州江南果蔬批发市场的统计显示,需从其它地区调入的果蔬比例达80以上。项目区及周边县市蔬菜需求逐年增加,全县非农业人口10余万人每年需消费商品蔬菜2万吨左右,邻近的城市贵阳、遵义常住人口已达400多万人,年消费商品蔬菜32万吨至35万吨。利用瓮安的区域优势和独特的气候、土壤和大气无污染的优势,发展夏秋冷凉蔬菜和常年特色优质蔬菜,除满足县城内居民消费所
37、需,还可供应省内外甚至国外市场,因此发展优质蔬菜产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三)建设内容、规模及布局1、建设的总体目标:按照百亩起步千亩连片的要求,达到基地规模化、生产科技化、品种特色化、产品绿色化、服务社会化、过程产业化的具有瓮安特色的优质蔬菜产业发展之路。到2015年,全县优质蔬菜商品基地从目前的16万亩增加到20万亩(其中时鲜菜基地6万亩,辣椒基地14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40万吨,产值从目前的5.2亿元增加达到12亿元,农民人均年均纯收入从目前的3445元增加到7000元以上,蔬菜商品率达到90以上,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从目前的773公顷增加到5000公顷,新增通过认证的无公害(绿色、有机
38、)蔬菜产品5个,创建特色蔬菜品牌2个,培育和创建蔬菜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以上,蔬菜专业合作组织5个,蔬菜经营大户10户,建立蔬菜产地批发市场1个,储藏、保鲜冷链库一座,建立健全蔬菜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到2020年,全县优质蔬菜商品基地仍保持20万亩规模,通过品种更新换代和品质品牌效应的增加,基础设施的加强等提质增效方式,使蔬菜产业产值达到2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蔬菜产品实现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准化。2、建设内容及规模(1)基地建设规模到2015年,全县优质蔬菜基地在2009年基础上,新增特色商品蔬菜基地4万亩,使全县优质蔬菜商品基地达到20万亩,其中优质辣椒基地14万亩,优质
39、时鲜蔬菜基地6万亩,到2020年在20万亩优质蔬菜基地上,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标准化的无公害蔬菜基地15万亩,标准化的绿色和有机蔬菜基地5万亩。(2)重点建设内容新建标准化无公害蔬菜基地14万亩,在县域内的中南部15个乡镇实施。蔬菜节水防旱建设工程。优质蔬菜基地覆盖的所有乡镇均分步实施。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地点在雍阳镇。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及储藏、保鲜冷链体系建设。地点在雍阳镇。设施蔬菜标准园示范建设工程。面积100亩,地点在雍阳镇。蔬菜产业化发展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涉及中南部的十五个乡镇。优质蔬菜基地建设提质增效工程。2015年前无公害产地认定达7.5万亩,无公害(绿色、有机)蔬
40、菜产品认证5个,制定完善安全无公害蔬菜配套栽培技术规程5个;到2020年无公害产地认定达15万亩,绿色或有机蔬菜产品认证510个,制定瓮安特色的绿色(有机)蔬菜标准化生产规程5套。优质蔬菜产业化发展龙头企业和专业经营组织培育工程。扶持蔬菜专业合作组织58个,培植蔬菜经营大户10个以上,培育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个以上。龙头企业建在雍阳镇,专业合作组织和经营大户分布在基地有关乡镇。3、规划布局根据县域土地和气候资源条件总体上按照“南菜北椒”进行区域布置,南部发展高山冷凉型蔬菜,县城周边发展城郊型观光休闲蔬菜设施栽培产业带,中部采用发展循环农业“猪沼菜”模式发展干鲜红椒产业发展基地。(1)干鲜两用辣椒
41、基地规划面积14万亩,具体分布在草塘、松坪、玉山、渔河、中坪、永和、玉华等12个乡镇。(2)时鲜蔬菜基地规划面积6万亩,其中:西红柿基地1.5万亩,主要分布在草塘、银盏、渔河、雍阳等乡镇。韩国萝卜基地5000亩,主要分布在平定营镇。香葱基地5000亩,主要分布在永和和小河山两个乡镇。菜用马铃薯生产基地2万亩,主要分布在中坪、玉山等乡镇。甘蓝10000亩,分布在中部的6个乡镇。西葫芦生产5000亩,主要分布在雍阳等中南部相邻乡镇。(四)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1、投资概算项目总投资为8885万元,其中:土建工程费7000万元,设备购置费用1300万元,其他费用585万元。具体如下:(1)新建标准化无公
42、害蔬菜基地需4950万元,其中:机耕道建设50公里,按每公里15万元计、需750万元;土地整治14万亩,按每亩300元计、需4200万元。(2)蔬菜节水防旱建设工程需950万元,其中:小水池小水窖修建2000个,每个50100m3,每个按4000元计算需800万元,配套的灌溉设施需150万元。(3)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需450万元,其中:修建一个2000平方米的检测中心大楼需250万元,全套土壤肥料、农残、重金属等检测仪器、设备购置与安装调试需200万元。(4)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及保鲜储藏冷链体系建设1450万元,其中:产地批发市场占地25亩,征地和土建费用需600万元;新建周转50
43、00吨的冷藏保鲜库一座,土建300万元和成套制冷与保鲜设备400万元,购置冷藏保鲜运输车两台需150万元。(5)设施蔬菜标准园建设工程:需投资500万元,其中:路面硬化投资100万元,大棚及配套设施400万元。(6)蔬菜产业化发展科技支撑体系建设165万元,其中: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每年需5万元,培训费用每年10万元,11年共计165万元。(7)优质蔬菜基地提质增效工程200万元,其中:无公害基地认定、无公害产品和绿色有机产品的认证每项需15万元,制定技术规程每套5万元。(8)优质蔬菜基地产业化发展龙头企业和专业经营组织培育工程220万元,对专业化合作组织、经营大户和龙头企业采用按每年对蔬菜产业化
44、贡献大小进行适当资金补助推进发展的方式开展此工程的实施,每年列专项基金20万元,11年共需220万元。2、资金筹措20万亩优质蔬菜产业化基地建设需总投资8885万元。资金筹措可分成五个渠道,一是申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和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补助资金共计2500万元;二是申请国家和省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资金1000万元;三是申请扶贫项目资金1500万元;四是县财政设立的优质蔬菜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五是农户和企业自筹2885万元。(五)分年实施计划按照总体规划、分年实施、全县统筹、分项推进的原则,在现有16万亩蔬菜播种面积的基础上,新建并通过认定无公害蔬菜商品生产基地19万亩,使全
45、县通过认定无公害蔬菜商品生产基地达到20万亩,形成既有基地又有市场,产供销配套协调发展、蔬菜产业化发展格局。分年实施计划如下:2010年:制定完成全县优质蔬菜基地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启动部分重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并申报立项,搞好土地储备,落实项目启动资金和蔬菜产业发展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中的县级专设机构和人员调配。2011年:开展标准化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和蔬菜节水防旱工程建设,并着手无公害产地认证的前期工作,完成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土建和仪器设备采购,建成设施蔬菜标准园50亩,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完成乡镇级蔬菜专业技术人员的组建,发展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组织和经营大户各2家。2012年:
46、继续开展标准化无公害蔬菜基地和蔬菜节水防旱工程建设,新增商品蔬菜基地2万亩,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增设施蔬菜标准园50亩,完成蔬菜生产专业村和种植大户主要劳动力的技术培训。无公害产地认定1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证12个,扶持龙头企业2家,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组和经营大户各2家,完成蔬菜产地批发市场、保鲜储藏冷链体系建设并投入运行。2013年:完善上年度工作,新增商品蔬菜基地20000亩,无公害蔬菜认定1.5万亩,无公害或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12个,扶持建设蔬菜专业合作组1个,蔬菜经营大户2家。2014年:无公害产地认定2万亩,产品认证23个,蔬菜商品生产基地建设和设施安装,扶持建
47、设蔬菜专业合作组织1个,制定技术规程,进行技术培训和新品种扩大应用,达到蔬菜生产户均有一个明白人。2015年:无公害产地认定2万亩,产品认证2个,扶持蔬菜经营大户2户,制定特色蔬菜生产的标准化生产规程,开展有机产品认证的各项前期工作。20162020年:无公害产地认定达到12.5万亩,绿色或者有机食品认证10个以上,扶持蔬菜专业合作组织8户以上,制定并颁布实施特色有机蔬菜生产标准化规程5套以上。(六)预期经济、社会效益1、预期经济效益到2015年,全县在现有蔬菜种植面积16万亩基础上,建成优质蔬菜商品生产基地20万亩,总产量从现有的26万吨增加到40万吨,全县蔬菜生产产值从5.2亿元增加到12
48、亿元,全县农民种菜人均纯收入可从现有的3445元增加到7000元。到2020年全县蔬菜总产量达50万吨,总产值20亿元。 2、预期社会效益通过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可建成标准化的且能抵御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高产稳产农田,通过基地建设延伸蔬菜产业链,带动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能解决7万余人的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安置,按照无公害或绿色有机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实行的标准化生产,既能提供优质的品牌产品,又能为当地和周边省市城市提供安全的蔬菜产品,因此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能带来极为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二、优质茶叶基地建设(一)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茶叶是我国特色农产品,在我国一些重点产茶县,茶叶收入占到农民总收入的8
49、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茶业依靠政策、投入和科技进步,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瓮安县目前全县茶园面积3万余亩,投产1.7万亩,有茶叶精制加工厂1座,初制加工厂8个,茶叶企业6家。注册商标3个,目前县内较为知名的仅青山茶场生产的“众生”牌茶叶,“众生”牌青山天然富硒保肝茶先后获得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银奖、美国加州国际茶品博览会金奖、美国国际轻工博览会金奖、中国保健品新优产品特别金奖。全县年产商品茶675吨,总产值1704万元。但目前瓮安县茶叶生产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一是茶园老化、分布零散、产出水平低;二是茶园面积少,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三是茶场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四是茶叶企业少、且规模小、
50、加工水平低;五是产业链条短、综合效益低下。发展优质茶叶是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生产标准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对茶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是促进茶叶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资源,使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提高茶农的品质意识,带动生产技术和相关产业的变革;三是推进茶叶生产的产业化进程,提高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四是推动茶叶生产设备的更新改造,增加科技含金量。目前我国茶叶生产布局已经出现了从东部向西部转移的局面,因此,开发高品质绿茶,既是瓮安县充分利用山地资源、生态环境培植财源的主要方向,又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对建设和保护两江上游生态屏障,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
51、强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及其重要实现意义。(二)市场分析;茶叶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天然饮料,消费量一直呈增长态势,全球茶叶的消费量一直以每年35%的增幅递增,专家预测“21世纪将是茶饮料的天下”。由于绿茶对人体健康有益作用的宣传,刺激了国际市场对绿茶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绿茶、特种茶出口量也随之增大。绿茶从1990年的8.3万吨增至2007年22.4万吨;特种茶从2.3万吨增至3.5万吨(其中乌龙茶2.2万吨)。从1998年起,我国绿茶出口已经超过红茶。2007年的出口产品中,绿茶占77.3%,特种茶为12.2%,红茶为10.5%。2008年我国茶园种植面积达
52、到160万公顷,茶产量124万吨,均居于世界第一,2008年中国茶叶出口到12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达到29.7万吨,出口金额6.82亿美元,是继2007年历史性突破6亿美元后大幅增长12.3,再创历史新高,茶叶出口居世界第三。我国茶产业的内需潜力巨大,因为国内市场需求稳定增长。喝茶已成为多数中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茶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健康饮品,而且随着人们健康消费观念的普及,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喜爱和追求。我国茶叶市场特别是优质茶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09年,农业部发布了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在这一轮规划中将继续推进四大茶叶重点区域建设,力争到201
53、5年,四大重点区域茶园面积提高到全国的60%,总产量73%,总产值80%。到2015年,四大重点区域茶园总面积达1500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870万亩。贵州省属于全国四大茶叶重点区域之一。2009年贵州茶园面积达到198.29万亩,产量4.19万吨。到2020年,全省规划茶园面积规划发展到500万亩以上。其中,“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建茶园40万亩,“十二五”期间每年新建茶园30万亩。为瓮安县茶叶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三)建设内容、规模及布局1、茶园基地建设与布局(1)规模.新建茶园到2015年全县新增茶园面积17万亩,使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20万亩的目标。. 2016年至2020年,
54、瓮安县茶园总面积保持在20万亩左右。不再增加茶园面积,而是以提高茶园现代化管理和提升茶叶品质为重点发展目标。.苗圃基地茶苗供应以本县育苗为主,同时向外采购部分苗木,从2011年至2015年,每年建设800亩无性系茶树良种苗圃繁育基地。.改造旧茶园全县改造半荒芜茶园6581.9亩,其中,至2011年采取重修剪、台刈、加强肥培管理等措施改造半荒芜茶园2742.7亩;至2012年采取改种换植措施改造半荒芜茶园3839.2亩。(2)区域和品种布局新建茶园规划布局四个产业带,分布在15个乡镇。 .瓮遵(瓮安至遵义公路沿线)沿线产业带:主要是玉山镇,鱼河乡、龙塘乡、珠藏镇4个乡镇。主栽品种是福鼎大白茶,搭
55、配乌牛早、平阳特早、名山系列等品种。.瓮开(瓮安至开阳公路沿线)沿线产业带:主要是中坪镇、建中镇、玉华乡3个乡镇。主栽品种是福鼎大白茶,搭配龙井43、名山131等品种。.瓮福(瓮安至福泉公路沿线)沿线产业带:主要是雍阳镇、平定营镇、永和镇、岚关乡4个乡镇。主栽品种是福鼎大白茶,搭配都匀地方群体、贵定仰望等品种。.瓮铜(瓮安至铜仁公路沿线)沿线产业带:主要是银盏乡、松坪乡、草塘镇、木老坪乡、等4个乡镇。主栽品种是福鼎大白茶,搭配石阡苔茶、龙井43、迎霜、名山131等品种。(3)育苗规划布局2011年至2015年,集中选择在玉山镇、龙塘乡等水源条件好的低热河谷地带,通过引进有育苗实践经验的茶苗良繁
56、场(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育苗专业户,每年建设800亩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基地,重点培育福鼎大白茶、龙井43、名山131等优良品种,同时对外采购部分优质茶苗。(4)重点茶园基地建设布局规划把茶园规模在1.5万亩以上的玉山、中坪、岚关、草塘、雍阳5个乡镇,作为全县重点茶园基地建设乡镇,在有关政策及资金扶持方面给予重点倾斜。2、配套设施建设(1)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根据茶园的具体条件,在茶园内规划建设不同容量的小水窖5万立方米,满足茶园的喷药、施肥、抗旱等用水。将高压线架线到加工点及茶园,保障茶叶加工、杀虫灯等的电力供应。将乡村公路修通到规划新建的茶叶加工点和集中连片的茶园,规划园间建设机
57、耕道400公里,茶园人行道1500公里。(2)加工企业及配套设施建设.规模改造提升青山、岚关、永和、草塘等茶叶企业生产线,新建27座规范化的茶叶加工厂、一批茶叶精深加工企业和个体加工点,建设5个保鲜库、建立30个茶叶专业合作社。.布局5个保鲜库。分别建在雍阳镇(辐射玉华乡、银盏乡),岚关乡(辐射永和镇),草塘镇(辐射松坪乡、木老坪乡),玉山镇(辐射龙塘乡、渔河乡),建中镇(辐射中坪镇、玉华乡)。新建27个茶叶加工企业布局为玉山镇:4个。渔河乡:2个。中坪镇:2个。建中镇:2个。玉华乡:1个。草塘镇:2个。松坪乡:1个。雍阳镇:4个。岚关乡:5个。永和镇:1个。木老坪乡:1个。平定营镇:1个。珠藏镇:1个。3、市场体系建设(1)茶青市场建设新建茶园投产后,分别在玉山镇、渔河乡、中坪镇、建中镇、草塘镇、雍阳镇、岚关等乡镇茶园集中连片、面积5000亩左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碳化硅超细粉体相关行业投资方案
- 电热圈相关行业投资方案
- 2024年子女抚养与抚恤金合同
- 城市电力管道施工项目方案
- 2024年保密协议书
- 2024年商业空间转租合同模板
- 2024年云计算服务与数据处理合同
- 2024年夫妻财产分配及债务承担合同
- 2024年黑河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库
- 2024年运载火箭跟踪、遥测及测控设备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范
- 视力矫正商业计划书
- 医学课件:临床决策分析
- 幼儿园优质公开课:中班音乐韵律《打喷嚏的小老鼠》课件
- 质量管理体系品质保证体系图
- 人教版(新插图)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9课时 用乘除两步计算 解决-归总问题 教学课件
- 四班三倒排班表
- 《现代汉语》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
- 13J104《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板材构造》
-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二则》作业设计
- 银行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规范
- 2023老年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中国专家共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