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导学案_第1页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_第2页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柳永词两首【学习目标】1、复习词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柳永。2、有感情地吟诵诗词,体会词中优美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3、学习柳词中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学习重点】1、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培养诗词鉴赏能力。2、背诵两首词。【学习难点】1、品味词的语言,鉴赏词中意象。2、学习虚实相生的手法,分析表达效果。【学法指导】1、查阅注释及资料,勾画圈点自主学习;2、小组合作探究,质疑解难,敢于提出新的问题;3、理解交流,大胆向同学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学时数】2 课时预习案【文学常识】1.文体知识: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 ,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

2、诗余、歌曲、长短句等。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南梁代,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故俗称宋词。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阙。”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留连,其风格是典雅委婉、曲尽情态;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遣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

3、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词大致可分小令 (58 字以内)、中调 (59 一 90 字 )和长调( 91 字以上,最长的词达 240 字 )。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段的词学术语为“片”或“阕” 。“片”即“遍” ,指乐曲奏过一遍。 “阕”原是乐终的意思。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词虽分片,仍属一首。故上、下片的关系,须有分有合,有断有续,有承有起,句式也有同有异,而于过片(或换头)处尤见作者的匠心和功力。词有词牌。 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

4、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2.作者简介柳永 (约 987约 1053),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失意无聊,流连坊曲,乐工歌妓每得新腔,必求柳永作词,始行于世,甚至传入禁中。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宋仁宗闻而使之落榜,曰:“何要浮名,且填词去。”由是自称“奉旨填词” 。改名后,中进士,历余杭令、盐场大使,终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柳永目睹都市繁华,熟悉偎红倚翠生活,颇多描

5、绘太平、歌功颂德之作,但因长期接触下层,身世穷愁,饱尝羁旅况味,身世之叹与对现实的不满亦每融入词中,故作品也有一定现实意义。精通音律,善以口语、俗语入词,且工于铺叙,通过大量制作慢词而推动了词的发展,影响广泛,甚至在西夏亦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他是宋词的第一位变革者。他的创作广泛地反映了社会人生。除了男女恋情,还有都市生活的某些侧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在艺术形式上,柳永采用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体制,对宋词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3、解题( 1)望海潮:望海潮是一首投赠之作。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想谒见此时正好任

6、两浙转运使的孙何,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介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他就写下了望海潮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以求得引荐。所以,词中不乏溢美之词。( 2)雨霖铃:正是他离开汴京(开封)去各地漂泊时。由于封建时代文人政治命运难以自持,加上交通等经济条件落后,离别就给予青年男女以爱情的深沉打击,给予漂泊游子以羁旅愁苦的悲叹。雨霖铃正是这两个方面感情的真实流露。望海潮 (第一课时 )预习案(一)注音参差()堤沙()珠玑()罗绮()叠巘()箫鼓()千骑()凝噎()暮霭()(二)基础知识1、词的起源:兴起于,盛行于,并在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

7、种,所以又称“”、 “”、“”、“歌词 ”等。2、词牌和标题: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探究案1望海潮整首词展现了杭州太平盛世下的繁华、富庶、美丽,百姓生活的安定、祥和作者从哪些方面抒写的?(点拨:分阕赏析)2望海潮结尾的几句写了什么内容呢?传达作者怎样的情感?3、望海潮中数量词的运用使词体现出不一样的风格,请结合其中的数量词来分析本词的风格特色?4、“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此句中若将“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为什么?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也被称作诗余、歌曲、

8、长短句。B作词一般是按照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歌词。C曲调的名称(如“望海潮”“雨霖铃”等)叫做“词调”或“词牌”。D古人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调”“中调”和“长调” 。5.望海潮这首词是投赠之作,这一写作目的对于它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影响?6、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6有关望海潮一词,下列语句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词的上阕,一开头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的全貌。它点出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B 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例如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写居民住宅的雅致等。C“市列”三局,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

9、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但词人缀以“竞豪奢”一个短语,表现自己对普通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的反感。D 下阕前半段专咏西湖,词从湖山胜概、四时风物、昼夜笙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描绘了它的美好风貌。后半段总结前文,赞美郡守。第二课时雨霖铃预习案1雨霖铃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检测案2雨霖铃有哪些意象的词?这些意象的词起到怎样的作用?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A 凝噎哽咽揶揄奖掖B 罗绮犄角枸杞掎角之势C参差差遣差劲差强人意D 豪奢舍弃赊账设身处地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探究案A 无语凝咽通霄达旦暮霭沉沉字字珠矶3、开头三句: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10、交代了哪些内容?B星辰寥若辰星良晨美景一年之计在于晨C嬉闹文恬武嘻嬉笑怒骂嘻嘻哈哈D繁琐要言不烦东南形胜更那堪冷落清秋节3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4、这三句描写,除了具有上述作用外,还有别的什么作用吗?(联系琵琶行开头景物A图将好景(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B 风帘翠幕(挡风的帘子)描写的作用)参差十万人家(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有三秋桂子(深秋)C对长亭晚(傍晚)D此去经年(年复一年)都门帐饮无绪(没有心思,心情不好)念去去(往前走了又走)4诵读下列词句,句读有误的一项是()A对长亭晚B杨柳岸晓风残月5“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再次描写景物,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开头三句有

11、什C更与何人说D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么不同?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请用几个形容词加以概括。这句话在上阙的结尾表达怎样的感情,放在此处有何作用?6 统观全词作者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将凄凉哀婉的感情表现出来的?检测案二、阅读星空(一)阅读雨霖铃 ,完成 911 题。1对词中语句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A “寒蝉凄切”-蝉声本是聒噪的,诗人却以“凄切”来形容,恰好含蓄地表现了当时的心情;宋代汴河两岸多植柳树,“高柳乱蝉嘶” ,这开篇四字又暗示了送别的环境。B “都门帐饮无绪”- 不仅明写送别的地点,而且毫无隐晦地暗示了送别时的情感世界无绪饮酒。C“念去去,千里烟波”- 尽管我留恋,我思念,然而,我走了

12、又去,去了一程又一程,经历了千里风尘,我终于来到辽阔无垠的楚地。D“此去经年 更与何人说”- 我这一走,至少得有一年。恋人啊,纵然有良辰美景,也形同虚设;纵然有深情蜜意,我还能向谁诉说?2对雨霖铃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柳永本是南方人,在汴京仕途失意,内心充满惆怅,决计离京赴外地。但一想到要与恋人分别,将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凄苦万种,无以名状。B 全词基调极其低沉。诗人又善于借助人物的神态来烘托心情,如“执手相看泪眼” “无语凝噎”等,使低沉的基调更显低沉。C诗人擅长移情于景, 擅长渲染氛围, 使人物情感明朗化。 像“对长亭晚” 与“兰舟催发” ,都是情化了的语言,产生了鲜明的美学价值和诱

13、人的魅力。D诗人充分发挥想像,进行了精心构思。上阕面对秋天的傍晚,乃是实事、实景、实情;下阕设想别后情景,无疑为虚写。全词正是运用这种实虚结合的手法,塑造了完美形象,提高了艺术品位。3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钱行时难舍难分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B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语言通俗而感情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眼前,寥寥十一字,真是力敌千钧!C “念去去”二句中的“念”字用得特别好,后面用“去去”二字叠用,更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于是觉得路途茫茫,道路修远。D“此去经年”四句,

14、构成另一种情境。 “此去”二字,呼应上阕“念去去” ,“经年”二字呼应“今宵” ,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散有致。(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注:“颙望”即仰望。“争”同“怎”。4 对该词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就写出登临纵目、望尽天涯的境界。B“苒苒物华休”指美好的景物逐渐凋残。C“何事苦

15、淹留” :不知道什么原因流连于此,不忍离去。D“正恁凝愁” :许多愁绪凝结,如此难以刹瞬排解。5对该词词句所作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 与雨霖铃 中的“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两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B“红衰翠减”一句与李清照如梦令中“绿肥红瘦”一句从炼字、修辞的角度来看,有相同的妙处。C“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与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同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D“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与辛弃疾永遇乐中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描写的都是山河破败之景象。6对该词有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该

16、词上阕写景。 特别是 “是处” 与惟有” 两句动静结合,衰荣相对, 又蕴含作者优愁。B下阕抒情。“想佳人” 与“争知我” 两句对照呼应, 刻画出天各一方的一对恋人的相思苦。C本词情景交融。景是萧条破败之景,与姜夔扬州慢中所写之景几近相同;情是离别相思之情,与雨霖铃中所抒之情别无二致。D本词中“对” “渐”“望”“叹”“争”等字都一字领起,然后下接几个字或一句。答案(三)基础知识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 ”、 “诗余 ”、 “曲子词 ”、 “歌词 ”等。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

17、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整体感知】1望海潮整首词展现了杭州太平盛世下的繁华、富庶、美丽,百姓生活的安定、祥和作者从哪些方面抒写的?(点拨:分阕赏析)明确:历史沿革、城市规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观、生活图景等方面。上片重在写杭州形势之胜,从湖山秀美,江海壮丽,钱塘江潮的壮观及街市繁华,士民殷富来描写。起首三句从地理和历史两个方面,抓住 “形胜” 和“繁华” 两个特点, 对杭州做了高度概括。“钱塘自古繁华”一句纵观今古,交代了杭州悠久的历史。“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以及“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这几句,侧重描绘“繁华” ;下片写西湖的美景,游人的欢快,歌吹盛况,最后以夸耀作结

18、,归美州将。“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三句从湖山风光落笔。“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写西湖游赏之乐。童颜鹤发的老翁在钓鱼,貌美如花的少女在采莲,他们一个个都是那样的欢快,一派昼夜笙歌的太平景象。2望海潮结尾的几句写了什么内容呢?传达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结尾处词人达官贵人到此游乐的场景,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煊赫气势。诗人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它是作者纯粹的奉承之辞,作者想通过它获得长官的召见和赏识。【合作探究】1、望海潮中数量词的运用使词体现

19、出不一样的风格,请结合其中的数量词来分析本词的风格特色?明确:词中数量词的使用尤见匠心, “三吴都会” 、“十万人家” 、“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前骑拥高牙”等,或实写,或虚写,或夸张,营造出高迈豪放的气势,整首词所表现出来的博大豪迈的格调, 已接近于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 可见婉约派的词人不一定只会写婉约风格的词作。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哪两个词用的好?若将“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为什么?提示:“霜雪”比喻浪花, “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

20、象逼真。3.望海潮这首词是投赠之作,这一写作目的对于它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影响?【明确】作者对于杭州的自然风景的秀美、壮丽和市井的繁荣、奢华身临目睹后,充满了新鲜感和惊喜、艳羡之情,所以能敏锐地捕捉山川、城市的特点,加以详细、具体的描绘。词中所描写的山水之美和都市的生活景象,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北宋前期的社会历史面貌。但因为他的写作目的是为了求得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因而难免要对对方加以赞扬甚至奉承,这就使得这首词在最后出现了一个格调不高的结尾。4、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参考: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巧用点染。 “点”:“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21、 ” “染”:自然风光之美;都市繁华之美;民生安乐之美。铺陈: 又叫 “铺排 ”,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 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乐府民歌陌上桑 、木兰辞中:“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

22、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 “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 “染 ”,渲染相思之情的伤悲。5、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些句子?你能不能运用联想和想象用文字将它描绘出来?(开放性答案)小结: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为此,宋人谢驿(处厚)还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见罗大经鹤林玉露 )说金主亮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

23、侵之心,原不可信,但是,产生这一传说,却可以印证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第二课时雨霖铃【整体感知】1雨霖铃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明确: 上片写长亭送别的情景。 从日暮雨歇, 送别都门, 设帐饯行, 到兰舟摧发, 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2雨霖铃有哪些意象的词?这些意象的词起到怎样的作用?明确:意象: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晚、杨柳、晓风、残月;作用: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合作探究】3、开头三句: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交代了哪些内容?明确:这三个句子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词人所处的特

24、定环境。4、这三句描写,除了具有上述作用外,还有别的什么作用吗?(联系琵琶行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参考:这几句除了交代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外,更主要的作用是渲染气氛,它渲染了一种凄楚悲凉的气氛,从而为全词奠定了低沉伤感情调,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5“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再次描写景物,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开头三句有什么不同?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请用几个形容词加以概括。这句话在上阙的结尾表达怎样的感情,放在此处有何作用?参考:开头三句写的是眼前的景物,而这三句写的是想象中的景物。这里的一个“念”字,表明了下面的景物是想象的、虚构的,它实际上是词人内心深处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绪的形象化显现。词人此时的心情是惆怅、凄苦、悲凉的。邈远之景,衬托出情人相见无期,自己前途茫茫的惆怅;承上启下,既是总结上阙的离别情景,又是为下阙写别后情景作铺垫。6 统观全词作者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将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