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_第1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_第2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_第3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_第4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 城市与环境一 .城市环境:指的是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或人工的外部条件。1.城市环境与城市规划(1)城市对环境的选择 a.自然条件影响城市选址 b.自然条件制约城市规模和形态 c.自然条件的改变影响城市的衰落(如大运河的兴衰及对沿途城市的影响)(2)城市环境的营造 a.绿化、景观 b.减少城市污染 c.减少城市灾害 d.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 e.田园城市的梦想,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城市对自然环境的反作用: a.用地结构变化,地面植被被破坏 b.城市能量释放,形成“热岛效应” c.超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 d.城市污染,影响全球生态环境 e.城市发展,影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

2、用二.城市的自然环境1.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 地质构造 地下矿藏2.水文与水资源条件 a.水文与水文地质: 1.水体的作用(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2.水文条件 3.水文地质条件 b.水资源:1.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解决北方城市缺水的措施 c.城市对水文环境的影响:1.地面径流比例增加 2.地面径流峰值增高3.气候条件: a.太阳辐射:日照标准,建筑间距,建筑朝向, b.温度:温度对城市的影响,热岛效应,逆温层,对流和城市大气污染 c.风象:风力,风向,玫瑰图,与城市布局的关系 d.降水与湿度:对城市防洪、排涝、排水及用地有直接影响,雾都,酸雨4.地形地貌条件地形地貌分类 :山地(高、中、低

3、山)、丘陵、平原高原;台地、阶地、盆地、冲积平原、水系、河漫滩、沙洲、礁石、沟坳等地形地貌与城市规划建设:A. 高程、高差与城市规划建设 B.坡度与城市规划建设 C.地形地貌与城市布局形态 三,城市与减灾1、城市与自然灾害震灾:地面震动、地表断裂、房屋倒塌、引起海啸水灾:山洪、溃坝、冰凌、泥石流、水土流失 风灾:台风、龙卷风2、城市与人为灾害:火灾:人为因素居多,窒息 公害:水、气、酸雨 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很多原生灾害与次生灾害:地震与火灾,暴雨与滑坡、泥石流 第六章 城市与规模第1节 城市性质一城市性质的概念(一) 城市职能 基本职能(BF):指为城市本身以外地区提供服务并从城市以外地区获得

4、劳动报酬活动所对应的职能。 非基本职能(NBF):指为城市本身提供服务并从城市本身获得劳动报酬活动所对应的职能。特殊职能:容易体现城市性质; 一般职能:每个城市必须具备的功能;主要职能: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 辅助职能:为主要职能服务的。(2)城市性质1,概念: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负担的主要职能、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决定。2. 合理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A. 性质决定规划的特征,影响城市规模、用地功能组织及各种设施水平(技术经济措施和用地指标)B. 建设依据充足,结构合理,特色鲜明。3.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的关系:(3) 确定城市性质的主要依

5、据1.竞争优势(1) 资源依据(有形:自然、人文、历史 无形:体制、人才、信息)(2) 区位依据(有形:门户、交通、政治 无形:虚拟的、接触效应)(3) 比较依据(从区域):纵向的横向的2.自上而下的指导依据 3.尊重城市发展阶段性依据4.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4) 确定城市性质应注意的问题1.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分析 2.实事求是地客观分析,切忌主观想象3.城市性质的表述应语言精炼、定位准确 4.城市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二城市性质的类型1.综合性中心城市 全国性中心城市(首都及直辖市) 区域性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 地方性中心城市(地级市) 县城及县级市2. 以某种经济职能为主的城市:

6、a.以工(矿)业为主的城市(一种工业、多种工业) b.以森林工业为主的城市 c.以交通运输为主的城市(铁路枢纽、港口城市) d.以渔业为主的城市3. 以特殊职能为主的城市:历史文化名城 革命历史城市 风景旅游城市 边境城市4. 特区城市:行政特区,经济特区第2节 城市规模一城市规模:指城市人口、用地、建筑、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等规模的综合。城市人口规模:指城市人口总数,亦即在城市中工作、生活并使用城市各项设施的人口总数。城市人口包括规划区内常驻人口、暂住人口。二 .城市人口的概念 人口: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职业) 城市人口,农村人口(居住地) 城市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暂住人口(综合) 城市

7、人口的构成: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家庭构成、劳动构成、职业构成三.城市人口的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代数和 2.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入与迁出城市人数的代数和 3.人口综合增长:人口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的代数和 四城市人口发展预测的方法1.影响自然增长的因素: a.医疗条件:婴儿成活率高、老人死亡率低 b.福利条件:劳保条件、产假、脯乳期 c.计划生育政策:五十年代关于人口的争论、七十年代的计划生育 d.认识观念:多子多福,一个子女,不要子女2.影响机械增长的因素: a.国民经济发展要求:50年代大发展,60年代初调整,改革开放 b.国家政策: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回城,农转非2

8、. 城市人口增加对城市的要求: a.每人用地近百平方米,住宅约20平方米 b.城市基础设施及社会服务设施的配套 c.投资数万至十万元4.城市人口发展预测的方法五,城市用地及规模1,城市用地的分类:城市用地分类标准 8大类 35中类 44小类:2、城市用地结构和指标:重点安排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城市道路广场、绿地、公共设施用地等。3,实事求是地、合理地确定城市规模: a.切不可盲目追求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应提高城市的质量 b.城市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要与城市规模相适应 c.城市市民的城市意识要提高 (生活、文化、环境) 第三节城市发展方向的确定一确定城市发展方向的外部影响因素 1.地区经济地理

9、条件:趋向经济发达地区、趋向原材料产地和销售地区 2.交通运输条件:趋向交通便利地区 3.能源条件:趋向能源富足地区 4.水源条件:趋向水源丰富地区 5.用地条件:保护基本农田,避开不利地质条件二确定城市发展方向的内部影响因素 1.城市规模与城市布局形态 2.城市新区与旧区的关系 3.城市经济区的性质、规模和位置 4.城市道路交通的状况 5. 城市生活及公共设施的状况 6.城市环境的要求三城市用地发展方向选择的原则近期:以城市门槛费用支付为前提门槛:指保证某种功能正常运转所需要的最低人口数量或最小的服务半径(城市经济地理学中的概念)远期:以城市功能和有机体健康运转为目标第7章 城市用地与用地规

10、划第1节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一城市用地的概念: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通常所说的城市用地,既是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 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用地范围内进行城市建设、用于非农业生产的土地 城市建成区: 城市建设连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到达的地区,它是城市规划区的核心部分,城市规划区远大于建成区范围。 二,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1)自然环境条件分析: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地质、水文、气候、地形、植被,以及地上地下的自然资源等。(资料的勘查,资料的收集,按规划阶段的需要

11、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1.地质条件(1)建筑地基(2)滑坡:滑坡是斜坡在风化作用、地表水或地下水、人为的原因,特别是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得斜坡上的土、石向下滑动。() 崩塌;崩塌的成因主要是岩层或土层的层面对山坡稳定造成的影响。当裂隙比较发育,且节理面顺向崩塌的方向,则易于崩落;尤其是因争取用地,过分的人工开挖,导致坡体失去稳定而崩塌。()冲沟 :冲沟是由间断流水在地表冲刷形成的沟槽。适宜的岩层或土层、地形以及气候条件是形成冲沟的主要条件。冲沟切割用地,使之支离破碎,对土地使用造成不利。()地震:地震是城市规划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它对城市用地选择、规划布局、具体的建筑布置,以至于各项工程的抗震设

12、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6) 矿藏:矿藏是地质条件之一,也是一种资源。它的分布与开采还影响到城市用地的选择和城市布局的形态。,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江河湖泊等水体,不但可作为城市水源,同时它还在水运交通、改善气候、稀释污水、排除雨水以及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作用。水文地质条件:a.地下水的存在形式(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b.含水层厚度 c.矿化度、硬度 d.水温以及动态3.气候条件太阳辐射:建筑的小气候、日照标准、间距、朝向、遮阳设施,各项工程的热干设计,建筑密度,用地指标和用地规模,城市建筑群体的布置风向:通风、防风(城市布局时留出菜地和绿地作为风道,引导气流伸入市区)温度:南北温差

13、、城市与周边温差、日温差与年温差-影响城市规划布局设计及施工 a.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较大,给建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会带来影响; b.采暖设备与建筑形态及建筑布局 c.热岛效应:建筑密集,绿地、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过程散发大量的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要高的现象 D.逆温层:夜间,市区地面散热冷却比上部空气快,大气稳定,有害气体难以得到排放湿度与降水:雨量的多少及降水强度对城市排水设施有较为突出的影响。此外,山洪的形成,江河汛期的威胁等也给城市用地选择及防治工程带来问题。 4、 地形条件:不利地形(条状突出的山脊;高耸孤立的山丘;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地形条件对规划与建设的影响五大方面;(1)

14、 影响城市规划的布局、平面结构和空间布置(2) 对制高点的利用、用地的竖向规划、洪水的防范等(3) 地面的坡度对规划与建设有着多方面的影响(4) 地形与创造小气候(5) 地貌对通讯、电波有一定的影响(2)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1 用地评定的要求: 城市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适用性评定,是对土地的自然环境,按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需要,进行土地使用的功能和工程的适宜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与可行性的评估。其作用是为城市用地选择和用地布局提供科学依据。2 用地评定的分类 一类用地: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二类用地

15、: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它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 三类用地: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现代工程技术几无绝对难以修建的用地,所谓不适于修建的用地是指用地条件极差,必须付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的用地,这取决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水平。用地评定的成果包括图纸和文字说明:用地评定图可以按用地的具体情况分别表出各项分析与评定的内容,如地下水深线、洪水淹没线、地形坡度、地基承载力等。经过综合评价加以分类,并划定不同类别用地的范围。图纸的比例宜与规划图纸的比例相一致。三,城市用地的选择(1) 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1. 建设现状:指用地内已有的建筑物、构筑物状

16、态 2.基础设施:水、电、气、热等及道路桥梁状况3.土地利用总规:该用地用途规定及调整的可能性4.生态环境:区域自然环境背景用地自身的自然环境质量5.文化遗存:文化遗址、文物古迹及保护规划与规定等6.社会问题:用地产权归属及原住民动迁的综合问题(2) 用地选择的原则1.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 经济可持续发展:结合旧区的布局结构利用旧城的设施基础3. 功能要求:结合城市不同功能地域对用地的不同空间与环境质量要求4. 文脉生态保护:保护环境生态结构,原有的自然资源和水系脉络;保护地域的文化遗产。第2节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1.城市用地的构成:基于城市

17、用地的自然与经济区位,以及由城市职能所形成的城市功能组合与布局结构,而呈现不同的构成形态行政隶属等次:市区、地区、郊区(特大城市,城市功能多样复杂,常有多重层次的隶属关系,如市辖县、建制镇、一般镇等;在地理上有中心城区、近郊区、远郊区等)功能用途组合:工业区、居住区、市中心区、开发区第3节 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一居住用地(一)概述:承担居住功能和居住活动的场所,称之为居住用地。(2) 居住用地的组成与分类1 用地组成 住宅用地:包括住宅基底和宅基周围所必要的用地 公建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学校医院等) 道路用地:居住地区内各种动静态道路用地 绿地:集中设置的公园、游园等公共性用地2、 用地分类

18、:根据新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将居住用地分成三类,其中一类最好,三类较差。一类居住用地、二类居住用地、三类居住用地。(三)居住用地指标影响因素:城市规模:大城市人均居住用地指标比小城市低城市性质:老城市人均居住用地指标比新兴工业城市高自然条件:纬度高低影响日照间距及居住用地的标准城市用地标准:城市发展水平及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状况(4) 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1、 理论发展:唐长安的108个坊里-霍华德居住用地组织-美国佩里的邻里单位2 居住用地的选择: a.自然环境优良,适于建筑 b.与城市总体布局结构协调 c.用地自身及周边环境污染影响 d.适宜的规模与用地形状 e.与现有城区的功能结

19、构关系 f.结合房产市场的需求趋向 g.注意留有余地3、 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1居住用地规划的原则:整体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生态原则,规范性原则,管理原则2居住用地的分布: 1,集中步骤:城市规模不大,有足够的用地,无障碍。 集中紧凑布置各种设施,节省建设投资,简化交通组织。 2.分散不知:地形、产业分布、道路走向影响。能较好地结合地形,少占农田,便于工业与居住采取组团布置 3.轴向布置:由中心向外围放射的交通干线(3) 居住用地的组织与构成二工业用地(一)城市中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a.工业用地的自身要求 b.交通运输的要求 c.防止工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d.工业区与居住区的空间关系e.工程地质

20、、水文地质与水文要求:厂区不应布置在水库坝址下游,如必须布置在下游时,应考虑安置在水坝发生意外事故时,建筑不致被水冲毁的地段f.工业的特殊要求:有锻压车间的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地面发生很大的静压力和动压力,对地基的要求较高。有的化工厂有很多的地下设备,需要有干燥不渗水的土壤。有易燃、易爆危险性的企业,要求远离居住区、铁路、公路、高压输电线等,厂区应分散布置,同时还须在其周围设置特种防护地带。g.其他要求:工业用地应避开以下地区:军事用地、水力枢纽、大桥等战略目标;有用的矿物蕴藏地区和采空区;文物古迹埋藏地区以及生态保护与风景旅游区;埋有地下设备的地区。2.交通运输的要求:城市工业多沿公路、

21、铁路、通航河流进行布置(1)铁路运输:采用铁路运输的工业企业用地要布置在便于接轨的地段。把有关工业组成工业区,统一建设铁路运输设施,可以提高专用线的利用率,节约建设投资(2)水路运输:城市水运发达,比较水系完整采用水路运输的工厂要尽量靠近码头(3)公路运输:是城市的主要运输方式。在规划中要注意工业区与码头、车站、仓库等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当利用现有公路进行运输时,沿途必须经过的公路构筑物和桥涵要能满足最大和最重产品或原件通过的可能。(4)连续运输:连续运输包括传送带、传送管道、液压、空气压缩输送管道、悬索及单轨运输等方式。连续运输效率高,节约用地,并可节约运输费用和时间,但建设投资高,灵活性小3

22、.防止工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废气污染以化工和金属制品工业最为严重;废水污染以化工、纤维与钢铁工业影响最大;废渣则以高炉为最多。 因此环境保护的重点放在冶金、化工、轻工以及钢铁、炼油、火电、石化、有色金属和造纸六大工业方面。 4.工业区与居住区的空间关系(1)合理风向位置 (2)合理间距因素(污染与上下班):一般工业区与居住区的距离以步行不超过30分钟为宜。但当前有的工厂规模很大,厂区本身往往长达数公里,应组织安排交通工具。(2) 工业区1. 工业区的组成:生产厂房、仓库、动力及市政设施、维修与辅助企业、综合利用和加工工业、运输设施、厂区公共服务设施、科学实验中心、卫生防护带2. 工业区规模:工

23、业区的规模随着城市的性质,工业的内容、性质,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分布、组成,以及建设条件和自然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工业区规模过小,则无法提高各种设施的协作程度;工业区规模过大,则造成交通运输和污染的集中。(3) 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 工业用地的布置直接影响到城市功能结构和城市形态。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重点安排好工业用地,综合考虑工业用地和居住、交通运输等各项用地之间的关系,使其各得其所是十分重要的。 1.工业分类及其特点按工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分类(3类):(1)采掘工业:对自然资源进行开采、挖掘,不加工。(石油、煤炭)(2)原料工业:对自然资源加工,供其它部门再加工,基础工业。(冶金、化工原料、

24、建材)(3)加工工业:对原料加工。 (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纺织、食品)按产品的经济用途分类(类)(1)生产资料生产工业:产品对象是工业企业,机床、冶金、石油、建材、电力、化工(2)生活资料生产工业:产品对象是市民日常生活所需,食品纺织、家用电器、文化用品、化妆品、自行车按工业行业部门分类(类)(1)采掘工业:煤炭、矿石、石油、天然气等。占地很大,有污染。露天和井下唐山、大庆(2)冶金工业:黑色和有色。生产规模大、复杂。原材料、燃料、产品量大,运输量大,能源消耗大 鞍山、包头、宝钢(3)机械工业:种类繁多,规模差异大,比例大。有些有污染,运输量大。工业园布置 长春、十堰(4)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25、易燃宜爆,占地大,需三废处理;往往布置于城外空旷地区。(5)石油加工工业:污染严重,易燃宜爆,占地大,需三废处理往往布置于城外空旷地区(6)电力工业:火力、水力、核能发电。火力发电污染严重(7)建材工业:水泥、混凝土、砖、玻璃、木材等。占地大,运输量大,有污染,占农田;城外空旷地区(8)纺织工业:纺织、印染。温、湿要求高。用水量大、有污染,女工多。工业园区布置(9)食品工业:糖酒油盐酱醋茶肉乳。占地大、用水量大、有些污染大。工业园布置;(10)造纸工业:占地大、用水量大、污染严重。废液严重;2 工业在城市中布置的一般原则 (1)有足够的用地面积;用地基本上符合工业的具体特点和要求;减少开拓费用

26、,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能解决给排水问题。(2) 职工的居住用地应分布在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段上,尽量靠近工业区,并有方便的交通联系。(3)工业区和城市各部分,在各个发展阶段中,应保持紧凑集中,互不妨碍,并充分注意节约用地。(4)相关企业之间应取得较好的联系,开展必要的协作,考虑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市内运输。 4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形式:根据生产的卫生类别、货运量及用地规模,分为三种情况 分散于城市中的工业用地:适于无污染、运量小、劳动密集型的工业 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的工业用地:适于有一定污染和干扰、占地与运量较大的工业 位于城市外围地区的独立工业用地:适于不宜摆在市内及其附近的工业 5、 工业用地布

27、局与城市关系(1) 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位置关系(要有必要的方便联系,要有必要的卫生隔离) A.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平行布置:相互带形发展 B.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垂直布置:节省投资 C.混合布置方式(多数工业区布置方式)(2) 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总体布局的关系A.工业包围城市 B.工业区与其他用地呈交叉布置C.组团式布置 D.群体组合式布置(3)与城市环境保护的关系A.水质污染的工业应摆在城市下游 B.沿河工业应注意少占岸线C.有大气污染的工业应摆在主导风下风、最小风频上风向 D.在工业用地周围设置绿化隔离带(4) 旧城工业布局调整1、 旧城工业布局存在的问题:用地面积小、交通条件差、与工业混杂

28、、仓库堆场不足、工厂布局混乱、厂房问题2、 旧城工业布局调整的措施:留、改、并、迁三、仓储用地:仓储用地是指城市中专门用作储存物资的用地,主要包括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并不包括工业企业内部、对外交通设施内部或商业服务业内部的专用仓库。(普通仓库用地(W1)危险品仓库用地(W2)堆场用地(W3))(1) 仓库的分类从城市的卫生安全角度,仓库可按储存货物的性质及设备特征分为1) 一般性综合仓库 2)特种仓库从城市使用的角度,可按仓库的职能分为:仓储仓库、转运仓库、供应仓库、收购仓库(2) 仓储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1 仓储用地布置的般原则: (1)满足仓储用地的一般技术要求

29、(2)有利于交通运输(货运量大) (3)有利建设、有利经营使用 (4)节约用地,但有一定发展余地。(竖向) (5)沿河布置仓库时,必须留出岸线 (6)防止污染,保证城市安全2 仓库在城市中的布局:小城市宜设置独立的地区来布置各种性质的仓库。大、中城市仓储区的分布应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1)地势高亢,地形平坦,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水。2)地下水位不能太高,不应将仓库布置在潮湿的洼地上。蔬菜仓库,要求地下水位同地面的距离不得小于 2.5m,储藏在地下室的食品和材料库,地下水位应离地面4m以上。3)土壤承载力高,特别当沿河修建仓库时,应考虑到河岸的稳固性和土壤的耐压力。四城市绿地1.城市绿地规划

30、布置的原则 a.构筑城市绿地系统 b.构筑城乡一体化 c.布置贯彻以人为本 d.结合城市用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 e.融景观与文化品位于一体2.城市绿地的规划布置 a.构筑城乡一体的生态大绿化环境 b.建构城市开敞空间系统 c.城市绿地系统构成:功能构成,分级构成、形态构成(1)点状绿地:指集中成块的绿地,如大小不同规模的公园或块状绿地,或是一个绿化广场、一个儿童游戏场绿地等。2)带状绿地:是城市沿河岸、或街道、或景观通道等的绿色地带,也包括有在城市外缘、或工业地区侧边的防护林带。3)楔形绿地:是以自然的绿色空间楔入城区,便以居民接近自然,同时有利于城市与自然环境的融和,提高生态质量。4)环状绿地

31、:在城市内部或城市的外缘布置成环状的绿道或绿带,用以连接沿线的公园等绿地,或是以宽阔的绿环限制城市向外进一步蔓延和扩展等。 d.防护绿地与生态绿地(1)防护绿地:其作用是隔离和减轻工厂有害气体、烟尘、噪声对城市其他用地的污染,以保持环境洁净。(2)生态绿地:位于城市建设用地以外,其作用是使城市地区能够保持一种与自然生态良好结合的环境,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丰富城市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城市地域内应保有成系统、大面积的自然绿地即生态绿地。 五、城市郊区用地(1) 郊区的功能: a.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b.为城市设施提供分布空间 c.为市区供应农副产品 d.作为市民的游憩基地 e

32、.接纳市区疏解的人口 f.协同市区发展经济(2) 城市郊区规划1 确定郊区的范围与界限(影响因素)() 城市总体发展的要求 ()城市现状与自然条件的限制(3) 城市性质、布局形式等因素的影响 (4)副食品供应的需要2 安排适宜在郊区建设的城市设施和工程项目3 副食品生产用地规划 4乡镇工业区规划 5郊区居民点规划 6道路网规划第四节 公共设施的用地布局与城市中心规划布置 一、公共设施规划布置基本要求(1)分级配套布置,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配套(城市中公共设施应按需要配备齐全,局部地段应按服务功能与对象成套设置)分级:按城市的布局结构进行分级,把不同级别的公共设施适当相应组合,形成不同等级的公共中心

33、,使公共设施的布置与城市的功 能、人口、用地的分布格局有相应的整合关系。(2)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3)有利于城市交通组织:在布局上要有意识地避免在主要道路交叉口及其附近过于集中布置吸引人流的设施。(4)考虑各种设施的自身特点及其对环境的要求二 、城市公共中心的组织与布置(1)城市中心的类型及构成公共中心的等级序列:市中心、区中心、居住区中心等类别:综合性中心、专业性中心(2)城市公共中心布置要点1.与城市发展保持动态同步:新建城市的中心多位于将要形成的主要建成区的适中位置,旧城中心的发展应与城市的发展相适应2.考虑城市的特点3.创建优美的景观:市中心是城市面貌的集中缩影,从艺术的角度主要考虑两

34、点 市中心所在的环境条件 市中心的景观风貌注重建筑及其环境的设计4.符合建设的经济性:市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应充分利用原有基础;按规划要求分期进行 CBD - 中央(中心)商务区5.组织良好的交通(分散布局的城市,市中心一般位于规模较大的部分和交通条件良好的地方) a.全市性的商业、文化、娱乐中心,不宜偏居城市一隅 b.组织便捷的公交联系 c.发展立体交通 d.开辟步行街(区) e.合理选择公共中心的布局形式 分散布局的城市,市中心一般位于规模较大的部分和交通条件良好的地方。(3) 公共中心的空间布局形式(1)总体组合方式:集中式,分散式,混合式(2)单一布局形式1.大型综合楼式:将不同内容的商

35、业、文化、娱乐、服务设施构成组群布置于一栋或一组大楼内2.沿街布置:布置商业街将各种公共设施沿城市主要道路两侧集中布置 改善交通的处理方法:1. 时间分离 2,设置人、车隔离栏 3,设置立体交通4,按使用频率高、低分别设置 5.开辟步行街区步行商业街把公共设施沿次要道路集中布置,在营业时间禁止车辆通行。半边商业街把公共设施沿街道一侧布置第八章 城市总体规划1.城市总体布局是通过城市主要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表现出来的。 2、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社会、经济、环境综合发展而形成的。 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规划布局也是不断发展的。第一节 城市功能

36、、结构与形态一、城市发展与城市功能演化:城市功能是城市存在的本质特征;城市功能的多元化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发展是城市功能多元化的条件。1、 综合服务功能; 2、社会再生产功能; 3、组织管理、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功能;4、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的集聚与辐射功能。二、城市问题与城市结构优化(一)城市问题城市规划不合理建设发展不恰当功能的失控管理的不严社会、经济和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城市布局结构中体现(二)城市结构城市结构: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主要要素,在一定时间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城市结构是城市功能活动的内在联系,是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及空间各组成部分的高度

37、概括,是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抽象写照。城市结构通过城市形态体现出来。三、城市形态城市形态: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份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城市形态分类6种A 集中型形态:即城市建成区主体轮廓长短轴之比小于4:1,是长期集中紧凑全方位发展状态,其中包括 若干子类型如方形、圆形、扇形等。(1) 生长环境:平原地区 (2) 生长机制:同心圆理论(3) 代表城市:北京、石家庄、苏州、沈阳、西安、成都等B 带型形态:建成区主体平面形状的长短轴之比大于4:1,并明显呈单向或双向发展,其子型有U型、S型等。(1)成长环境:山地、平原但受地形或人工构筑物切割 (2)成长机制:多核心学说(3)代表城市:兰州、洛阳、

38、常州、青岛等C 放射型形态:建成区总平面的主体团块有3个以上明确的发展方向,这包括指状、星状、花状等子型。(1) 成长环境:平原地区受地形切割或人工构筑物切割 其中:地形包括山体、河流、湖泊等人工构筑物包括铁路、高等级公路、航空、航道(2) 成长机制:扇形理论 (3) 代表城市:合肥、盐城、杭州、长沙、柳州D 星座型形态:城市总平面是由一个相当大规模的主体团块和三个以上较次一级的基本团块组成的复合式形态。(1) 成长环境:山地、平原地区但受地形切割、矿产资源区 (2) 成长机制:多核心学说(3) 代表城市:武汉、重庆、南通、台州等E 组团型形态:城市建成区是由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主体团块和若干个

39、基本团块组成,城市用地被分隔成几个有一定规模的分区团块,有各自的中心和道路系统,团块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距离,但由较便捷的联系性通道使之组成一个城市实体。(1)成长环境:有重点建设项目、有内河与外海相通的地区 (2)成长机制:多核心学说(3)代表城市:天津、包头、衢州、镇海、湛江、大连等F 散点型形态:城市没有明确的主体团块,各个基本团块在较大区域内呈散点状分布。这种形态往往是资源较分散的矿业城市。(1) 成长环境:山地、平原地区但受地形切割、矿产资源区 (2) 成长机制:多核心学说(3) 代表城市:大庆、淮南、攀枝花等第二节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一、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二、城乡融合

40、、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三、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 四、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第三节 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一、城市内、外部结构协调发展即-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其主要目标在于探求城镇体系的级配合理、分工协作,科学地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综合协调区域性重大市政工程项目,明确近远期建设的投资重点。 (一)城市用地和空间结构的调整l 城市单项建设用地可按照下列范围确定: 居住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28(23)38(36)m。l 规划人均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不应小于10.0m2/人,其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应小于8.0m2/人。l 规划人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面积不应小于5.5m2/人。

41、l 规划人均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不应小于12.0m2/人。(二)城市产业结构的完善(三)社会结构的演化l 城市居民老龄化、小户家庭和独生子女明显增多;l 就业岗位分布与居民迁移意向;l 外来人口的集聚与管理;l 城市不同地段社会环境的差异;l 城市更新与社区网络的保存等二、城市上下部结构协调发展、建设资金的筹措与投放导向; 、建设速度的协调;、开发总量的平衡; 4、发展方向的控制。三、城市局部地区与整体布局相结合 四、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期控制相结合第三节 城市总体布局一,城市传统空间结构理论:同心圆理论,扇形学说,多核心学说 博吉斯的同心圆理论 霍伊特的扇形学说 1CBD 1、CBD2过渡区

42、2、批发和轻工业区 3低收入住宅区 3、低收入住宅区 4中等收入住宅区 4、中等收入住宅区 5高收入住宅区 5、高收入住宅区 10. 通勤区 哈里斯乌尔曼的多核心学说1、CBD 2、批发和轻工业区3、低收入住宅区 4、中等收入住宅区5、高收入住宅区 6、重工业区7、商业副中心 8、近郊住宅区9、近郊工业区二,城市总体布局(一)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城市总体布局是通过城市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体现出来的,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城市用地功能组织。 (1)点面结合,城乡统一安排:城市作为点,将所在地区或更大范围作为面,点面结合,分析研究城市在地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城市生产发展的任务和可能发展的趋向,

43、提出规划依据。地区的发展变化 对于城市总体布局的影响有以下三方面: 1、地区工农业生产对城市总体布局的影响 国家工业化,把重要的骨干工厂和若干重要工业部门集中在城市由国家办,配套、零部件工业由乡镇企业或周围中小城市办,使大城市腾出手来发展新技术和高精产品。 农业生产影响城市规划布局 a)农业用地、劳动力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b)城市周围农业是城市副食的生产基地,对城市居民生活有密切的调节作用。 c)农业基本建设,农村居民点建设与城市对外交通运输,新的城市用地布局有密切联系。2、地区交通运输对城市总体布局的影响:城市在地区中是客货运输的集散中心,应把城市作为交通运输网的一个点,和地区交通运

44、输的“线、面”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客货运输的流向、数量及其对交通运输的要求,分析对总体布局的影响。3、地区水利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对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影响:各部门对生产、生活用水的水量分配、水质要求、取水标高等方面存在矛盾,这都影响城市总体布局及有关部门的规划。(2)功能明确、重点安排城市主要用地1、工业布局影响城市布局一般县城和新兴的工业小城镇:除个别县城有可能布置国家重点的大型项目工业外,一般是依靠本县、本地区资源发展起来的地区,中、小工业基本是为农业服务的(化肥、农具、机械设备、建筑产品、加工业) 布置要求:职工上下班方便,不要离旧城太远。对于占地大,在旧城发展受限制的工厂,包括噪音、排放对

45、居民有危害物质,需要调整用地的工厂,则按卫生防护(隔离带)和职工上下班的要求,组成工业区,组织合理的交通运输给排水生活服务设施,使小城镇布置紧凑。中等规模的工业城市:中等规模的工业城市,工厂数量较多,城市总体布局中将工业成组、成区布置,将性质相同和生产协作密切的工厂相邻布置。工业集中设置的大城市:作为大城市的工业布局,不能局限与城市本身,而应结合考虑其周围城镇关系。 有些大城市布局是控制市区的用地面积和人口规模,形成以市区为中心,近郊工业区相互间隔,远郊城镇相对独立,均衡分布的群体组合城市。2、协调居住区与工业区之间关系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需要有方便的联系 A 职工上下班要有便捷的交通条件 B

46、努力排除工业区对居住区的干扰有污染的工业与居住区之间要有足够的防护用地。工业对生活中心干扰主要有: 烟尘、有害气体、污水、废渣、噪声、振动、放射线等 A 在布置工厂时应将有害气体或噪音的发源地布置在离居住区较远的地方 B 有排放污水的工业应布置在洪水下游 C 防护宽度的设置应根据卫生标准规定设置,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应有防护带。工业区与道路交通系统要有良好的配合 A 有铁路交通情 B 水路 C 公路 D 生产上有协作工厂,应就近布置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 运转,可降低生产成本和对城市交通压力。(3)规划结构清晰,内外交通便捷1、城市各组成部分力求完整,避免穿插:利用各种有利的自然地形,交通干道,河道

47、和绿地等合理划分各区,使功能明确,面积适当。2、在分析研究城市用地功能组织时,必须充分考虑使各区之间有便捷的交通联系,使城市交通有很高的使用效率。3、反对从形式上出发,追求图面上的平衡(4)阶段配额协调,留有发展余地1、合理确定第一期建设方案 A 第一期建设项目用地力求紧凑、合理、经济、方便,保持最大限度的永久性 B 第一期工程建设的项目要接近建设的工业企业,以减少职工上下班往返交通时间 C 第一期建设项目要尽可能接近建筑基地,使建筑材料和构件的运输短捷而方便2、城市建设各阶段要相互衔接、配合协调3、加强预见性,布局中留有发展余地(二)城市总体规划步骤与内容1、城市概况:说明地理位置,四至关系

48、,地形、地貌、现状概况,人口,非农用地,农业用地,人均占有土地面积。2、城市性质:先介绍城市工业、交通、能源、现状、发展情况,确定城市性质。3、城市规模 A 人口规模,现状,发展趋势与承受能 B 用地规模:确定近期和远期规模 C 水资源制约因素4、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的选择 A 建设用地的评定;坡度、土壤质地,承载能力,地下水埋深。根据规划区将用地划分类别、范围、标高、 地理位置。 B 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建设用地的地点、建设条件。 C 用地发展方向:用地发展方向的区域,控制范围。5、城市总体布局 A 现状特点分析 B 布局原则 C 总体布局(三)城市总体布局的方案比较1、从不同角度多做不同方案 A

49、 足以影响规划布局,起着关键性作用的问题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不同的方法。 B 从实际出发设想的方案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真正能够付之实践,指导城市建设的方案必须要结合实际。 C 编制方案时,既要考虑面上有关问题,又要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有足够的深度,做到粗中有细,粗细结合。2、方案比较的内容 地理位置及工程地质条件 占地、迁户情况 生产协作情况交通运输 生活居住条件 市政工程及公用设施 环境保护防洪、防震工程设施 城市总体布局 城市造价第九章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交通:城市内部交通(交通局),通过城市道路系统来组织;城市对外交通:(公路局)以城市为基点与外部空间联系的交通,如铁路、水路、公路、航空及

50、管道运输第一节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一、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一)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 交通是城市形成、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构成城市的主要物质要素。 城市交通是: (1)国民经济四大生产部门(农业、采掘、加工、交通运输)之一。 (2)城市化过程中的必备条件。 (3)城市大多位于水陆交通枢纽(二)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1、对工业的性质和规模有很大影响 2、城市贸易旅游活动必须有交通条件保证 3、交通枢纽直接影响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三)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1、运输设备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其他组成部分(工业等) 2、车站、码头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影响城市干道走向 3、对外交通用地布置,如铁路选线的走

51、向、港口选址、岸线位置等均关系到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布局 4、城市面貌的反映。对外交通是城市的门户,因此,重要对外窗口及沿线代表了城市主要景观。 5、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的骨架,更影响到城市的用地布置。 第二节 城市道路广场规划一、城市道路交通概述城市道路的功能: 1.城市内部的交通载体 2.城市四大功能之一 3.城市的骨架 4.城市避难的场所交通 车流、人流、物流二、城市道路交通的分类 1、按城市道路的等级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2、按城市道路的功能分: 过境道路;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工业区道路; 旅游性道路;自行车专用路;公共汽车专用路;步行专用路 3、交通系统分类 a.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 b.货运、客运(公共交通) c.公共交通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