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物权法_第1页
经济法物权法_第2页
经济法物权法_第3页
经济法物权法_第4页
经济法物权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物权法一、物、物权和物权法概述(一)物1、物的概念和特征 物权法上的物是指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外的能够被人们支配和利用的具有物质属性的有体物。 物具备如下特征: (1)有体性。 (2)可支配性。 (3)可使用性。 2、物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物进行一下主要分类。 (1)动产和不动产。(2)特定物和种类物。 (3)主物和从物。 (4)原物和孳息。 (5)可消耗物和不可消耗物。 (6)单一物、合成物和集合物。(7) 流通物、限制流通物和禁止流通物等。 (二)物权1、物权的概念 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2、物权的特征物权具有以下特征

2、:(1)物权是一种财产权,对其价值可以进行估计或以金钱进行计算。(2)物权是一种有形财产权。 (3)物权是一种对财产的支配权。(4)物权是一种对世性财产权。 (5)物权是排他性的权利。 (6)物权是一种优先权。 (7)物权的追及权。 3、物权的种类(1)根据物权的权利主体是否为财产的所有人划分,可以把物权分为自物权和他物权。(2)根据设立目的的不同划分,可以把他物权分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3)按物权的客体是不动产还是动产划分,可以把物权分为动产物权和不动产物权。 (三)物权法概述 物权法是关于国家、集体、私人及其他权利人的基本财产权利的法律。物权法第2条第1款规定:“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

3、的民事关系,适用本法。”所谓“归属”是指某项财产归谁,即所有权;所谓“利用”是指利用他人财产的权利,包括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四)物权法的基本原则(1)平等保护原则。物权的主体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其享有的所有权和其他物权在受到侵害后,应当受到物权法的平等保护。 (2)物权法定原则。第一,物权必须由法律设定,不得由当事人随意创设,当事人在其协议中不得明确规定其通过合同设定的权利为物权,也不得设定与法定的物权不相符合的物权。第二,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而不能由当事人通过协议设定。第三,物权的效力必须由法律规定,而不能由当事人通过协议加以设定。(3)一物一权原则。在同一标的物上只能存在一个所

4、有权,不允许由两种以上不相容的物权同时存在,一个所有权的客体仅为一个特定物。 (4)公示、公信原则。 (五)物权变动 1、物权变动的概念与类型 (1)物权变动的概念 物权变动,是指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2)物权变动的类型 1)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是指基于法律行为以外的因素而产生的物权变动。此种物权变动不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为要素。 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的具体类型: 依据“公共权力”发生的物权变动 根据继承或遗赠所发生的物权变动 因事实行为发生的物权变动 因自然事件发生的物权变动 因时效取得的物权 国家取得物权的特殊方式 2)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是指基于当事人意思表示而产

5、生的物权变动。这是物权变动最主要的类型。 2、不动产登记 (1)不动产登记的概念和目的 不动产登记为物权法中的重要制度,是指经权利人或厉害关系人申请,由国家专职部门将有关不动产无权及其变动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法律制度。 不动产登记的主要目的在于公示,即通过登记向公众公开不动产物权归属及变动情况,使其了解不特定的物权状态,使第三人在参与交易时有一个识别、判断物权的客观标准。 (2)不动产登记的效力 我国不动产物权变动采用登记要件说,即未经登记,不动产所有权不发生变动。但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 我国物权法第9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

6、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 我国物权法第24条规定:“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3)登记机关及其应当履行的职责:i. 查验申请人提供的权属证明和其他必要材料;ii.就有关登记事项询问申请人;iii.如实、及时登记有关事项;iv.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4)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1)查询、复制登记资料的权利。 2)更正登记和异议登记的权利。 3)预告登记及其所保全的请求权。 4)登记错误的损害赔偿责任。 3、动产交付 (1)动产交付的概念 交付是指将自己占有的物或所有权凭

7、证移转给他人占有的行为。 (2)动产交付的类型及其效力 在动产物权的变动中,交付包括现实交付和观念交付。 现实交付是指动产物权的让与人将其对于动产的直接管领力,现实地移转于受让人,即占有的现实移转。 观念交付是指动产占有在观念上的移转而非现实移转,主要包括: 1)简易交付,是指出让人在转让动产所有权之前,受让人已经通过委托、借用、租赁等方式实际且合法占有了该动产,则从移转标的物所有权的合同生效之时起,视为交付。 2)占有改定,是指转让人和受让人在转让动产所有权时,如果转让人希望继续占有该动产,当事人双方可以签订合同,特别约定转让人可以继续占有该动产,而受让人因此取得对标的物的间接占有以代替标的

8、物的实际交付。 3)指示交付,是指动产所有权转让前,第三人依法占有该动产的,负有交付义务的人可以通过转让请求第三人返还原物的权利代替交付。 (六)物权保护 1、物权保护的含义 所谓物权保护,是指在物权受到侵害时,依照法律规定的办法和程序恢复物权的圆满状态。 我国物权法规定,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 2、物权保护的途径 物权保护可以分为私力保护和公力保护。 (1)私力保护 又称为自力保护、私力救济,是指在物权受到侵害时,权利人通过自己的力量或者其他非国家力量来对权利加以保护,恢复物权圆满状态的物权保护方式。这是保护民事权利的基本方式。除和解、调解、仲裁方式

9、外,私力保护还包括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和自助行为。 (2)公力保护 又称为公力救济,是指物权受到侵害时,由权利人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通过诉讼程序以国家强制力对物权实施的保护。 民法为物权人提供的“公力救济”方法包括物权法上的救济和债法上的救济。 3、物权的保护方式物权请求权也称“物上请求权”,是指当物权的圆满状态受到妨害或有被妨害之虞时,物权人为排除妨害或防止妨害发生,对现实妨害或将为妨害人请求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物权请求权具体包括以下几种:(1)物权确认请求权 利害关系人对物权的归属或者物权的具体内容发生争议时,可以请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仲裁机关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具体的权利归属及其

10、内容。 (2)返还原物请求权(3)排除妨害请求权(4)恢复原状请求权(5)损害赔偿请求权二、所有权(一)所有权概述1、所有权的概念所有权是指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2、所有权的特征(1)完全性。 (2)整体性。 (3)永续性。 (4)弹力性。 3、所有权的基本权能 (1)占有权。 占有权通常由所有权人行使,也可以依照法律规定或者一招合同约定由费所有权人行使。 (2)使用权 使用权既可以由所有权人享有,也可以依照法律或者合同由费所有人权人有偿性或者无偿性地享有,并按指定的用途使用。 (3)收益权 收益权是指民事主体收取物所产生利益的权利。 在民法上,

11、物所产生的利益主要指物的孳息。 (4)处分权 处分权是指依法对物进行事实处分与法律处分的权利。处分权是所有权的核心权利,有无完整的处分权是区分所有权人和非所有权人的标准。 处分包括事实上的处分和法律上的处分: 事实上的处分是指对物的直接变更或消灭。 法律上的处分是指通过法律行为的实施变更或者消灭物的权利状态,其法律后果是所有权全部或者部分权能的移转。 4、所有权的取得 所有权的取得是指民事主体根据一定的法律事实而获得某物的所有权。包括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 (1)原始取得 原始取得是指根据法律的规定,因一定的法律事实,财产所有权第一次产生或者不以原所有权人的所有权和意志为根据,而直接取得所有权。

12、 原始取得的主要形式: 1)劳动生产 2)收益 3)先占 4)添附 5)国家强制取得 6)善意取得 善意取得的法律后果:其一,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其二,善意受让人取得动产后,该动产上的原有权利消灭。 7)拾得遗失物、漂流物 8)发现隐藏物、埋藏物等。 (2)继受取得 继受取得,又称传来取得,是指通过一定的法律行为或基于法定的事实从原所有人处取得对某项财产的所有权。继受取得应当以原所有人对该项财产已经存在的所有权作为取得的前提条件。 继受取得所有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其一,因一定的法律行为而取得所有权。其二,因法律行为以外的事实而取得所有权。 5、所有权的征收与征用 (1)征收

13、征收是指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国家把私人所有的财产强制地征归国有。 (2)征用 征用是指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强制性地使用公民的私有财产。 征收和征用的主要区别在于:征收是所有权的改变,征用只是使用权的改变。 征收或征用,既适用于所有权的征收和征用,也适用于用益物权的征收和征用。 (二)所有权的类型 按照所有制关系的不同,所有权可以分为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这是我国现阶段财产所有权的3种基本形式。 其他所有权 法人所有权,是指法人依法对其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企业法人对其不动产和动产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章程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企业法人以外的法人,对其

14、不动产和动产的权利,使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章程的规定。 社会团体所有权,是指社会团体依法对其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社会团体依法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受法律保护。 (三)共有 1、共有的概念和特征 共有,是指某项财产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权利主体享有所有权,共同所有权的主体成为共有人,共有标的物成为共有物,各共有人之间因财产共有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成为共有关系。 共有具有以下特征:(1)共有的主体具有非单一性。 (2)共有的客体包括不动产或者动产,具有统一性。 (3)共有关系的内容包括外部关系和内部关系,具有双重性。 2、按份共有(1)按份共有的概念按份共有,又称分别共有,是指两个或

15、两个以上的共有人按应有份额对共有物共同享有权利和分担义务的共有。在按份共有中,各共有人对其共有物享有不同的份额。各共有人的份额,又称应有份,其具体数额一般是由共有人约定明确的。按份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所享有的份额,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出资额确定;不能确定出资额的,视为等额享有。 (2)按份共有的内部关系 1)共有物的占有、使用、收益。 2)共有物的处分。 按份共有人对共有物的处分包括两种情况: 一是对其享有份额的处分;二是整个共有物的处分。 3)共有物的分割 4)优先购买权 5)共有物的管理及费用负担 (3)按份共有的外部关系 按份共有的外部关系主要表现为共有人对外的权利和义

16、务。 1)共有人对第三人的权利。 2)共有人对第三人义务。 3、共同共有(1)共同共有的概念共同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共有人对全部共有财产不分份额地享有平等所有权的共有。共同共有通常发生于婚姻家庭领域,包括夫妻共有、家庭共有和遗产分割前的共有。我国物权法第95条规定:“共同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共同享有所有权。”(2)共同共有的法律效力根据我国物权法和民法的相关规定及精神,共同共有的效力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共同共有的内部关系。 2)共同共有的外部关系。 (四)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1、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 一栋建筑物常常被分割为不同部分为众多的住户所有,这种现象就是建筑物区分所有

17、。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指共同拥有一栋建筑物的多个所有人对其建筑物的专用部分所享有的所有权、对其共同使用的共用部分所享有的共有权,以及基于对建筑物有关共同事务所享有的管理权的结合。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一种独立的所有权类型。 2、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内容 (1)建筑物区分所有人的专有权 专有权,及专有所有权,是指建筑物区分所有人对建筑物专有部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2)建筑物区分所有人的共有权 共有权是指业主对建筑物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所享有的权利。 专有部分以外走廊、楼梯、过道、电梯、外墙面、水箱、水电气管线等为业主共有部分。 建筑区划内的道路、绿地、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

18、服务用房,为法定共有部分。 建筑区划内车位、车库为约定共有部分。 (3)共同管理权 共同管理权是指对共有部分享有共同管理的权利,即有权对共用部位于公共设备设施的使用、收益、维护等事项通过参加和组织业主大会进行管理。 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属于业主共有。经业主共同决定,可以用于电梯、水箱等共有部分的维修。维修资金的筹集、使用情况应当公布。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费用分摊、收益分配等事项,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按照业主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的比例确定。 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侵害业主合法权益的,受侵害的业主可以要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 (五)相邻关系 1、相邻关系

19、的概念 相邻关系,即不动产相邻关系的简称,是指相互毗邻的两个以上不动产所有人、用益物权人或占有人,在用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根据法律规定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一方的权利称为相邻权。相邻权为不动产权利人相互之间享有的权利。 相邻关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相邻关系具有物权从属性。 (2)相邻关系的主体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动产所有人、用益物权或占有人,如房屋所有权人不、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宅基地使用权人、承租人等。 (3)相邻关系的客体并非不动产本身,主要是指行使不动产权利所体现的利益,既包括经济利益,也包括其他利益。 (4)相邻关系因种类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内容。其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

20、是相邻一方有权要求他方提供必要的便利,他方应给予必要的方便。所谓必要的便利,是指非从相邻方得到便利,就不能正常行使其所有权或物权。二是相邻各方行使权利,不得损害他方的合法权益。2、相邻关系的类型 (1)因用水、排水而产生的相邻关系。不动产权利人应当为相邻权利人用水、排水提供必要的便利。 (2)因通行而产生的相邻关系。不动产权利人对相邻权利人因通行等必须利用其土地的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 (3)因施工而产生的相邻关系。 (4)因通风、采光和日照而产生的相邻关系。 (5)因有害物质侵害而产生的相邻关系。 (6)相邻防险关系。又称相邻防险权。不动产权利人挖掘土地、建造建筑物、铺设管线及安装设备等,不得

21、危机相邻不动产的安全。 三、用益物权 (一)用益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用益物权是指用益物权人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用益物权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益物权是他物权。用益物权是一种设立在他人所有物上的物权,是非所有人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对他人所有物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是由所有权派生的权利,是与担保物权并列的另一种重要的他物权。 2、用益物权是独立物权。用益物权是由所有权派生的权利。但是,用益物权的这种派生性并不影响用益物权作为一种独立的物权存在。 3、用益物权是限制物权和有期限物权。用益物权只是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在一定期限内支配标

22、的物的权利,没有完全的支配权。用益物权在存续期限上、在权利内容上受到法律和合同的限制。 4、用益物权的主要内容是占有、使用和收益。 5、用益物权的客体包括不动产和动产。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 1、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和特征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指农业生产经营者为了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生产,依照法律和土地承包经营合同,以承包的方式对农民集体所有的或国家所有由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土地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 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种独立的用益物权,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主体是农业生产和经营者 (2)客体是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由农民集体使用的土地 (3)设立的目的是在他人土地上从

23、事农业生产 2、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规定 (1)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 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是通过订立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的方式设立,该合同一旦生效,承包方即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既不需要登记,也不需要交付。 (2)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指通过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互换、转让、入股、抵押、出租等方式流转。 (3)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 依照我国物权法的规定,耕地的承包期限为30年,草地的承包期限为3050年,林地的承包期限为3070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 (4)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效力 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法对其承包经营的耕地

24、、林地、草地等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有权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农业生产。 对承包期内的承包地,发包人不得收回。 承包期内发包人不得调整承包地。 承包地被征收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有权依法获得相应补偿。 (三)建设用地使用权 1、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概念 物权法中的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指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依法对国家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以及利用该土地建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权利。 建设用地使用权是存在于国家所有的土地之上的物权,不包括集体所有的农村土地。 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地表之上,即空中)或者地下(地表之下,即地中)分别设立。前者是指一般意义的建设用地

25、使用权,后两者可称为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不得损害已设立的用益物权;地表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也不得损害已设立的地上或地下的用益物权。 2、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法律规定 (1)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 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有偿出让和无偿划拨。 无论是采取有偿出让还是无偿划拨的方式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该建设用地使用权都是自登记时设立。 (2)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1)对建设用地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2)对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处分权。 3)取得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权利。 4)合理利用土地,按照土地用途使用土地的义务。 5)支付相关费用的义务。 (3)

26、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期限 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确定: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综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 (四)宅基地使用权1、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和特征 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 宅基地使用权的特征如下: (1)权利主体只能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 (2)仅限于村民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且必须用于自用。 (3)取得是无偿的。 (4)没有存续期间的限制。 (5)流转受到严格限制。 2、宅基地使用权的法律规定

27、宅基地因自然灾害等原因灭失的,宅基地使用权消灭。对失去宅基地的村民,应当重新分配宅基地。已经登记的宅基地使用权转让或者消灭的,应当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 (五)地役权 1、地役权的概念 地役权是指地役权人为了自己使用不动产的便利护者土地利用价值的提高,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不动产的权利。地役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以提高自己的不动产的效益。他人的不动产为供役地,自己的不动产为需役地。 2、地役权与相邻关系的区别 (1)相邻权是法定权利,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产生的,法律要求一方必须要为另一方提供便利;地役权是按当事人的约定设立,或者由时效取得。 (2)相邻权在性质上是对相

28、邻不动产所有权的限制或扩大,并非独立的物权,而地役权是为自己土地的利益而使用他人的土地,是一种独立的用益物权。 (3)相邻权依法发生一般以相互毗邻为条件,而地役权不受土地是否毗邻的限制。 (4)相邻权设立的目的在于为相邻一方提供必要便利、维护正常生活和生产,而地役权设立的目的在于增加自己土地的利益。 3、地役权的法律规定 (1)地役权的设立 设立地役权,当事人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订立地役权合同。地役权自地役权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地役权的期限由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但不得超过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用益物权剩余的期限。 (2)地役权的效力 供役地权利人应当按照合同约

29、定,允许地役权人利用其土地,不得妨害地役权人行使权利。地役权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利用目的和方法利用供役地,尽量减少对供役地权利人物权的限制。 (3)地役权的转让 除合同另有约定的以外,地役权不得单独转让, 地役权不得单独抵押。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抵押的,在实现抵押权时,地役权一并转让。 (4)地役权的消灭 违反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滥用地役权; 有偿利用供役地,约定的付款期间届满后在合理期限内经两次催告未支付费用。 四、担保物权 (一)担保物权概述 1、担保物权的概念 担保物权是指以确保债务清偿未目的,在债务人或者第三人的财产或权利上设定的,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权利人将该财产或权

30、利变价并优先受偿的权利。我国担保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 2、担保物权的特征 (1)担保物权以确保债务的履行为目的 (2)担保物权是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财产或权利上设定的权利 (3)担保物权以支配担保物的价值为内容,属于物权的一种 (4)担保物权具有从属性 所谓担保的从属性,是指债权担保的成立和存在必须以一定的债权关系的存在为前提。 (5)担保物权具有不可分性3、担保物权的担保范围 担保物权的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保管担保财产和实现担保物权的费用。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当事人对担保的范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担保人应对全部债务承担担保责任。4、担保物权的消

31、灭 (1)主债权消灭; (2)担保物权实现; (3)债权人放弃担保物权; (4)法律规定担保物权消灭的其他情形,比如第三人提供担保,未经其书面同意,债权人允许债务人转移全部或者部分债务的,担保人不再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担保人相应的担保责任消灭。 (二)抵押权 1、抵押的概念 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用于抵押物的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2、抵押物的种类 (1)不动产抵押。是指以不动产为抵押物而设置的抵押。在实践中不动产抵押最为普遍。 (2)动产抵押。是指以动产为抵押物,不转移动产的占有而设置

32、的抵押。 (3)权利抵押。是指以法律规定的各种财产权利作为抵押客体的抵押。 (4)财团抵押。是指将企业的不动产、动产及各种权利,包括企业的土地使用权、地方房屋、设备、知识产权等财产组成的一种集合的财产,视为一个整体的物作为抵押标的物而设定的抵押。 (5)最高额抵押。是指具有继续交易关系的当事人协议,在最高额限度内,以抵押物对一定期间内连续发生的债权作担保。 (6)浮动抵押。是指以现有的和将有的全部财产或者部分财产为抵押物而设置的抵押。 3、抵押物 抵押物应为可流通物。 (1)抵押物的范围 1)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 2)建设用地使用权; 3)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

33、营权; 4)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 5)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 6)交通运输工具; 7)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 (2) 禁止抵押的财产 1)土地所有权。 2)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 3)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 4)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有争议的财产。 5)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 6)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抵押物的从物 抵押权设定前为抵押物的从物的,抵押权的效力及于抵押物的从物。但是,抵押物与其从物为两个以上的人分别所有时,抵押权的效力不及于抵押物的

34、从物。 抵押物的添附 添附是附合、混合、加工的总称 抵押物因附合、混合或者加工使抵押物的所有权为第三人所有的,抵押权的效力及于补偿金;抵押物所有人为附合物、混合物或者加工物的所有人的,抵押权的效力及于附合物、混合物或者加工物;第三人与抵押物所有人为附合物、混合物或者加工物的共有人的,抵押权的效力及于抵押人对共有物享有的份额。 4、抵押合同和抵押物登记 (1)抵押合同 抵押权是物权,一般是通过约定而设立,采取合同形式。抵押合同应采取书面形式,或以抵押条款的形式记载于合同中。 1)抵押合同的主体 所谓“抵押权人”,就是被担保的主债务的债权人。所谓“抵押人”就是对抵押物享有所有权或经营管理权的人,以

35、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作抵押的,抵押关系无效。 2)抵押合同的内容 抵押合同应当包括主债权的种类、数额;债务履行期限;抵押物的名称、数量、质量、状况、所在地、所有权或使用权归属;担保的范围以及当事人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等,做出规定。 3)抵押合同的成立时间 抵押合同是诺成合同,从意思表示一致的时候成立。以动产抵押的,抵押权自抵押合同成立之时生效,未办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但是,以不动产抵押的,抵押权自记载于登簿之时生效。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2)抵押物登记物权公示的方法有交付和登记两种。就抵押权而言,由于不转移抵押物占有,因而不能以交付方式为公示,而只能采取登记形式 。 根据我国物权法的规

36、定,当事人以下列财产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这些财产包括: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建设用地使用权;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正在建造的建筑物。 当事人以下列财产抵押的,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这些财产包括: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交通运输工具。 未登记抵押权不能对抗第三人,是指在抵押权存续期间,如果抵押人转让、出租、抵押财产,或者就抵押财产再次设定抵押,使抵押财产为第三人所占有时,抵押权人只能向抵押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抵押人因有偿转让抵押财产而取得对价时,抵押权人就抵押人转让抵

37、押财产所取得的利益行使物上代位权,而不能直接向第三人主张实现抵押权。 4、抵押的效力 (1)抵押人的权利 在抵押关系存续期间,抵押人享有的权利如下: 1)对抵押物的占有权。 2)对抵押物设定多项抵押的权利。抵押人可以就同以抵押物在抵押物价资范围内设定多项抵押权。 3)对抵押物的出租权。 抵押人将以抵押的财产出租的,抵押权实现后,租赁合同对受让人不具有约束力。抵押人将以抵押的财产出租时,如果抵押人未书面告知承租人该财产已经抵押的,抵押人对出租抵押物造成承租人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抵押人已经书面告知承租人该财产以抵押的,抵押权实现造成承租人的损失,由承租人自己承担。但是抵押人将以出租的财产抵押的

38、,应当书面告知承租人,原租赁合同继续有效。抵押权实现后,租赁合同在有效期内对抵押物的受让人继续有效。 4)对抵押物的处分权。 抵押设定后,抵押人并不丧失对抵押物的所有权,抵押人有权决定将抵押物出租他人使用或者转让他人。但是在抵押期间,抵押人转让已办理登记的抵押物的,应当通知抵押权人并告知受让人转让物已经抵押的情况;抵押人未通知抵押权人或者未告知受让人的,转让行为无效。转让抵押物的价款明显低于其价值的,抵押权人可以要求抵押人提供相应担保;抵押人不提供的,不得转让抵押物。抵押人转让抵押物所得的价款,应当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或者向与抵押权人约定的第三人提存。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

39、,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抵押物依法被继承或者赠与的,抵押权不受影响。 抵押权存续期间,抵押人转让抵押物未通知抵押权人或者未告知受让人的,如果抵押物已经登记的,抵押权人仍可以行使抵押权。取得抵押物所有权的受让人,可以代替债务人清偿其全部债务,使抵押权消灭。受让人清偿债务后可以向抵押人追偿。如果抵押物未经登记的,抵押权不得对抗受让人,因此给抵押权人造成损失的,由抵押人承担赔偿责任。 债务人有多个普通债权人的,在清偿债务时,债务人与其中一个债权人恶意串通,将其全部或部分财产抵押给该债权人,因此丧失了履行其他债务的能力,损害了其他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受损害的其他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抵押行为。 已

40、经设定抵押的财产被采取查封、扣押等财产保全或者执行措施的,不影响抵押权的效力。 (2)抵押人的义务 抵押人的义务主要是妥善保管抵押物。抵押人有义务采取各种必要的措施防止抵押物的毁损、灭失和价值减少。 (3)抵押权人的权利 1)抵押权的保全权。 抵押权人在抵押权存续期间,遇有抵押物的价值受到侵害的情形时,享有保全其抵押权益的权利。抵押权人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停止侵害和排除妨害请求权、恢复原状请求权、提供相应担保请求权和损害赔偿请求权。 2)孳息收取权。 债务履行其届满,债务人不履行债务致使抵押物被人民法院依法扣押的,自扣押之日起抵押权人有权收取由抵押物分离的天然孳息以及抵押人就抵押物可以收取的法定

41、孳息。抵押权人未将扣押抵押物的事实通知应当清偿法定孳息的义务人的,抵押权的效力不及于该孳息,该孳息应当先充抵收取孳息的费用。 3)优先受偿权 5、抵押权的实现 抵押权的实现通常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一 须抵押权有效存在并不受限制。二 须债务人的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三 须债务人未履行债务。四 须非因债权人方面的原因末履行债务。 抵押权实现的方式可分为抵押物的拍卖、变卖和折价三种。 抵押权实现的顺序(1)以登记为抵押合同的生效条件的,抵押权实现顺序以完成抵押物登记先后顺序为准,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2)自愿登记情形的,其实现顺序规则为:登记的优先于未登记的;均未登记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

42、3)同一债权上数个抵押权并存时: 债权人放弃债务人的抵押担保的,其他抵押人免除相应的担保责任;数个抵押权无先后顺序的,债权人可向任何一个抵押人行使抵押权;抵押人承担责任后,对债务人有追偿权,对其他抵押人有相应份额的追偿权。(4)同一财产上有法定登记的抵押权和质权并存时抵押权优先于质权清偿;同一财产抵押权与留置权并存时,留置权人优先于抵押权人受偿。(5)掌握抵押权与所有权混同时的处理规则。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顺序在先的抵押权与该财产的所有权归属一人时,该财产的所有权人可以以其抵押权对抗顺序在后的抵押权。 (6)多个抵押权并存时,由于主债权的到期时间的不同,要注意两个问题:同一财产向两

43、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顺序在后的抵押权所担保的债权先到期的,抵押权人只能就抵押物价值超出顺序在先的抵押担保债权的部分受偿。顺序在先的抵押权所担保的债权先到期的,抵押权实现后的剩余价款应予提存,留待清偿顺序在后的抵押担保债权。 (7) 抵押合同签订后新增房屋不属于抵押物,但可以与抵押物一同拍卖,新增房屋拍卖款不属于抵押权的标的。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抵押权实现后,土地用途不能变更。划拨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抵押权实现时,实现价款应当优先缴纳土地出让金,然后才是债权人的优先受偿权。 6、抵押权的行使期间 物权法第202条规定:“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行使抵押权;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超过了主

44、债权诉讼时效期间后,抵押权人丧失的是抵押权受人民法院保护的权利,即胜诉权,而抵押权本身并没有消灭,如果抵押人自愿履行担保义务的,抵押权人仍可以行使抵押权。 7、最高额抵押权 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对一定期间内将要连续发生的债权提供担保财产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人有权在最高债权额限度内就该担保财产优先受偿。 最高额抵押具有以下特点: 最高额抵押所担保的债权额是确定的,但实际发生的债权额是不确定的。 、 最高额抵押是限额抵押。 最高额抵押是为将来发生的债权提供担保。 最高额抵押权所担保的债权范围不包括抵押物因财产保全或者执行程序被查封后或债

45、务人、抵押人破产后发生的债权。 抵押权人实现最高额抵押权时,如果实际发生的债权余额高于最高限额的,以最高限额为限,超过部分不具有优先受偿的效力;如果实际发生的债权余额低于最高限额的,以实际发生的债权余额为限对抵押物优先受偿。 (三)质权 1、质权的概念和分类 质押,在传统民法上被称为“质权”,是指债权人与债务人或债务人提供的第三人以协商订立书面合同的方式,移转债务人或者债务人提供的第三人的动产或权利的占有,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该财产价款优先受偿。质押是担保的一种方式。按照质物的不同种类,可将质押分为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 2、质押与抵押的区别 ()抵押与质押的标的不同。 ()对于抵

46、押与质押中,标的是否转移占有不同。 3、动产质押 ()动产质押的概念动产质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该动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出质人,债权人为质权人,移交的动产为质物。 ()质物 所谓质物,就是动产质押法律关系的客体,即标的物。 ()动产质押合同 动产质押合同就是指以动产为标的的质押合同,并且该动产须为质权人直接占有。 )动产质押合同生效的时间。出质人和质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质押合同,质押合同自质物移交于质权人占有时生效。动产质押合同是实践合同。 2)动产质押合同的主要内容

47、。 质押合同应包括以下内容:被担保的主债权种类、数额;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质物的名称、数量、质量、状况;质押担保的范围;质物移交的时间;当事人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动产质押担保的范围质押担保的范围,原则上应当由当事人自由约定。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时,应当适用法定质押担保的范围,即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质物保管费用和实现质权的费用。 ()动产质权人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 留置质物的权利。 收取孳息的权利。 救济质权损失的权利。 优先受偿权。 )义务 保管质物的义务。 提存质物的义务。 返还质物的义务。 ()动产出质人的权利与义务 1)权利: 对质物的所有权限制处分权。 质物

48、孳息的收取权。 除去权利侵害和返还质物的请求权。 追偿权。 2)出质人的责任2、权利质押 权利质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以其财产权利出质作为债权的担保。除担保法另有规定者外,动产质押的法律规定适用于权利质押。 权利质押与动产质押的区别 权利质押与动产质押虽然同属质押,但两者之间存有不同。 (1)质押标的不同。动产质押的标的是有形动产,而权利质押的标的则是没有物质实体的无形权利。 (2)质押设定的方式不同。设定动产质押时,移转动产占有的方式只有一种即出质人向质权人交付出质的动产。而在设定权利质押时,移转权利占有的方式则有三种。 (3)对于质权的保全和实现的方式不同。 可以质押的权利: ()汇票、本票、支票; ()债券、存款单; ()仓单、提单; ()可以转让的基金份额、股权; 基金份额和股权出质,包括两个要件: 应签定质权合同,该合同必须是书面的。 应在有关部门完成登记,以基金份额和上市公司的股权出质的,质权自证券登记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发生效力;以非上市公司的股权出质的,质权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时发生效力。 在设立质权后,质权人享有下列权利: 基金份额和股票分配盈余的收取权。 留置股票的权利。 限制出质人转移基金份额和股权的权利。 (5)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6)应收账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