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_第1页
煤矿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_第2页
煤矿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_第3页
煤矿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_第4页
煤矿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总 则一、灾害预防的目的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为了防止主斜井二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各类事故的发生,有效指导矿井对于各种自然灾害及突发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更好地预防灾害发生,保证灾害发生时能及时处理,减轻灾害,能及时抢救人员,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保护国家资源和财产不受损失。二、 编制依据根据煤矿安全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矿产资源法和乌海能源公司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通知要求,特制定老石旦煤矿技改主斜井二期工程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第二章 概 况第一节 概 况老石旦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桌子山煤田西翼的老石旦矿区,行政

2、区划属乌海市海南区管辖。设计产量为155万吨/年。主斜井二期工程位于老石旦北三采区,是老石旦安全技术改造工程之一。一、巷道名称本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使用与老石旦煤矿主斜井二期工程,工程包括的巷道为1025泄水巷、主斜井检修道甩车场、集中运输大巷、清理撒煤斜巷四条巷道和主斜井井筒与甩车场交叉点、集中运输大巷与甩车场交叉点两个交叉点。二、巷道参数1、1025泄水巷净宽2400mm,净高2700mm,掘进断面6.833m ,净断面5.861m,巷道长度187.432m,采用锚网喷支护,井筒断面为半圆拱形,岩巷。2、主斜井检修道甩车场净宽2600mm,净高2800mm,掘进断面8.27m ,净断面6.5

3、5m,巷道长度62.437m,采用锚网喷支护,井筒断面为半圆拱形,岩巷。3、集中运输大巷净宽4500mm,净高2800mm,掘进断面15.14m ,净断面12.6m,巷道长度1069.07m,采用锚网喷支护,井筒断面为矩形。4、清理撒煤斜巷净宽2600mm,净高2800mm,掘进断面7.857m ,净断面6.553m,巷道长度75.52m,采用锚网喷支护,井筒断面为半圆拱形。5、主斜井井筒与甩车场交叉点。6、集中运输大巷与甩车场交叉点。第二节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一、地质情况本区地层属华北地层大区,桌子山地层小区,老石旦煤矿是以上石炭统太原组及下二迭统山西组为该区主要含煤地层,煤层间夹多层高

4、铝耐火硬质粘土和与煤成相变关系的软质耐火粘土。其上覆地层有下二迭统下石盒子组、上二迭统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以及新生界地层(本区缺失白垩系、侏罗系地层)。矿区东邻拉什仲背斜,西接岗德尔背斜,呈狭长状分布,东、西被断层所截,矿区东西两侧皆分布下古生界奥陶系及寒武系地层,缺失志留系,含煤地层之基底为奥陶系。矿区南北长约7.0km,宽1.4km。区内无岩浆岩活动。现将地层从老至新叙述如下:元古界震旦系(z)震旦系长城西勒图组,仅零星出露于老石旦东f2断层附近,岩性为一套白色、紫红色细至粗粒石英砂岩、石英岩、夹紫红色页岩及底砾岩,与上覆寒武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寒武系()共七个组,总厚266724m。

5、根据古生物及岩性对比,划分为:下统:馒头组;中统:张夏组、徐庄组、毛庄组;上统:凤山组、长山组、崮山组;馒头组:主要岩性为灰褐色厚层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变质石英砂岩,夹灰绿色页岩。厚29.2m。与下伏震旦亚界长城系西勒图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毛庄组是整合接触。毛庄组:岩性主要为灰绿色页岩、薄至中厚层灰岩,夹而鱼状灰岩、白云岩及生物灰岩。厚26.7m。与下伏馒头组整合接触。徐庄组:主要岩性为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灰岩、而鱼状灰岩、竹叶状灰岩、页岩,夹条带状、瘤状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厚122m。与下伏毛庄组为整合接触关系。张夏组:岩性为灰、深灰色薄层灰岩,条带状灰岩,竹叶状灰岩,页岩,间夹而鱼状灰岩及

6、生物碎屑灰岩,厚277m,与下伏徐庄组为整合接触关系。崮山组“在老石旦矿区东西两侧地层均有出露。岩性主要为一套灰、深灰色灰岩夹少量竹叶状灰岩。而鱼状灰岩及页岩。厚110m。与下伏张夏组整合接触。凤山组、长山组地层在老石旦地区缺失。奥陶系(o):采纳关士聪和南古所陈均远等人的意见划为:下统:克里摩里组、桌子山组及三道坎组。中统:呼和查布其组、拉什仲组、乌拉力克组。1、三道坎组o11:主要岩性为浅灰色石英砂岩、灰色白云质灰岩、灰岩互层,中古部夹生物碎屑灰岩、泥质白云岩。厚89m,与下伏中上寒武统一般为平行整合接触关系。2、桌子山组o12:上部岩性为灰、深灰色厚层灰岩夹燧石结核灰岩,中下部为深灰色厚

7、层灰岩夹黄色及浅褐红色斑状块灰岩。厚374.6m。与下伏三道坎组整合接触。3、克里摩里组o13:根据主要岩性及生物群特征的不同,将此组划为两个岩段;第一岩段o13-1:主要岩性为灰黑色薄层灰岩,泥质灰岩夹黑色页岩。厚86.8m。与下伏桌子山组为整合接触关系。第二岩段o13-2:岩性主要为黑色薄层或中厚层灰岩与黑色页岩,板岩及炭质页岩不等厚互层。该岩段厚度114.8m。上与覆乌拉力克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4、乌拉力克组o21:主要岩性为黑色硅质页岩及砾岩。厚6.3m。与下伏克里摩里组二岩段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拉什仲组整合接触。5、拉什仲组o22:据岩性及生物群特征,分为第二岩段和第一岩段。第

8、一岩段o22-1:主要为灰绿、灰黑色页岩、粉砂质页岩、泥质粉砂岩、粉细砂岩夹中细砂岩及砾岩透镜体。厚度大于168.6m。与下伏乌拉力克组,上覆拉什仲组第二岩段皆呈整合接触。第二岩段o22-2:上部为黄绿、灰黑色页岩夹钙质粉砂岩、粉砂岩及泥质灰岩;下部为黄绿色页岩夹薄层灰岩及砂岩。厚度82.2m。与下伏拉什仲组一岩段及上覆呼和查布其组均为整合接触。6、呼和查布其组o23:岩性上部为灰黄色中厚层砾状生物灰岩,夹少量砂质页岩;下部为灰绿、黄绿色砂质页岩夹生物碎屑灰岩。总厚13.7m。与下伏拉什仲组二岩段整合接触,与上覆石炭统本溪组平等不整合接触。上石炭统太原组第一岩段(c2t1)(原报告为c2和c3

9、1):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地层之上,属浅海沉积。岩性:下部多黑色页岩与石英砂岩互层,间夹煤线及薄层石灰岩,上部以灰白色中粒砂岩为主,夹粘土页岩、页岩及薄层石灰岩2-4层,页岩及砂页岩中含植物化石,其中以neuro ptoris.sp最为常见,石灰岩中含大量腕足类化石及海百合茎,偶有三叶虫化石。本岩段厚度4001205m。上石炭统太原组第二岩段(c2t2)(原报告为c32):是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东、西、南三面均有出露,属海陆交互相沉积。与下伏地层本溪组成微弱角度不整合接触。按本岩段岩性分为:1、c2t2-1层:岩性以深灰色、灰白色砂质页岩为主,间夹细砂岩及硬质粘土,含煤六层,组成下组煤。其中1

10、4、15、18、19号煤层极不稳定,且不可采。17号煤层虽不稳定但局部可采。16号煤层厚度大,较稳定,全区可采,唯结构复杂,分为16-1、16-2、16-3、16-4四个分层。2、c2t2-2:以灰色细砂岩、砂页岩及页岩为主,夹薄层泥灰岩,层位稳定。含煤两层,其中12号煤层厚度变化不大,较稳定,全区可采。13号煤层极不稳定,无开采价值。本层最大厚度为48.47m,最小为39.11m,平均43m。岩层以细粒碎屑岩为主,具水平层理及水平波状层理,间夹透镜状层理,局部岩层富含钙质,旋迥清晰,厚度变化不大,以泻湖海湾相、浅海相沉积为主。3、c2t2-3:以深灰色及褐色页岩与砂页岩为主,含层状菱铁质结核

11、,发育普遍,地表易于识别,间夹灰白细砂岩,其底部之砂岩层发育较普遍,是与c2t2-3分层之标志,部分区域顶部含11号煤层,极不稳定。本层最大厚度23.79m,最小18.21m,平均20.28m。岩层以细粒碎屑岩为主,韵律明显,以泻湖海湾相沉积为主。在14号煤层顶板有泥灰岩一层,发育普遍,系一岩段与二岩段分界标志,在矿区西北部钻孔中,在17号、16号煤层附近可见有灰岩透镜体。本层最大厚度为50.75m,最小为36.38m,平均43.81m,岩层以细粒碎屑为主,多水平层理及波状水平层理,旋迥结构较明显,厚度变化小,属泻湖海湾相及泥岩沼泽相沉积,构成浅海相过渡相旋迥。二叠系:下二叠统山西组(p1s)

12、(原报告为p1):整合于太原组之上,属湖沼相沉积,中部为河床相,按其岩性组合分为四个岩段:1、p1s1:(原报告为p11)以深灰色砂质页岩、页岩、硬软质耐火粘土及煤层组成。称中煤组,含主要可采煤层7、9号煤层,间夹中粗砂岩层,由北向南层厚逐增,致使煤层间距随之而增大;9号煤层煤层厚度大而结构复杂,又分9-1、9-2、9-3三个分层。2、p1s2:(原报告为p12)以灰白色中粗砂岩为主,含小砾石,夹黄绿色砂页岩及粘土页岩,偶夹煤线,具直线斜层理,局部为水平层理,属河床相沉积,本层最大厚度47.15m,最小27.05m,平均36.94m。3、p1s3:(原报告为p13)由黄绿色砂质页岩和页岩组成,

13、夹粘土页岩及细砂岩,含煤两层(2 号、3号)组成上煤组,本区层位不稳定,且无经济价值,但可作为煤系对比标志。地层具波状水平层理及断续水平层理,属湖沼相沉积;本层最大厚度22.41m,最小10.71m,平均15.23m。4、p1s4:(原报告为p14)以黄绿色砂质页岩为主,夹中粗砂岩四层,层位较稳定,有时为灰白色;相变频繁,砂质页岩与砂岩相互更替,偶夹煤线,具波状层理及断续水平层理,夹斜层理,属湖泊相沉积。本层最大厚度95m,最小31.43m,平均77.98m。本层最大厚度40.16m,最小15.80m,平均25.45m,属湖沼相沉积。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p2s)(原报告为p2):连续沉积于下二

14、迭统之上,属河床相沉积。局部为河漫相与其共生,在矿区内分布广泛,按其岩性分为三层:1、p2s1:(原报告为p21)灰白色含砾中粗砂岩,局部呈黄绿色,夹砂质页岩透镜体,具斜层理,为河床相沉积。本层最大厚度43.35m,最小厚度15.17m,平均26.04m。2、p2s2:(原报告为p22)岩性为黄绿色夹紫色的砂质页岩及页岩,间夹薄层砂岩透镜体,具水平层理、波状层理及斜层理,属河漫相沉积,其间有河床相沉积共生,本层最大厚度32.94m,最小14m,平均22.20m。3、p2s3:(原报告为p23)由灰白色含砾石英粗砂岩组成,砾径一般不大于1cm,夹薄层紫红色砂质页岩,具大型斜层理及韵律分选斜层理,

15、属河床相沉积,本层胶结坚硬、地貌上常形成陡岩,风蚀洞较发育,最大厚度123.12m,最小64.37m,平均96.08m。中生界:本区发育二迭三迭系地层,缺失白垩系侏罗系地层。二迭三迭系(pt):为紫红色、绿色、黄绿等杂色砂质页岩,砂岩及页岩互层,以底部厚层紫色页岩与p2s3分界,残存厚度74m,分布于矿区中部,具斜层理,砂岩分选度差,属河床相沉积。第三系(r):岩性以砖红色砂质粘土为主,具有可塑性,含石英粒分布于矿区东南及西南部,不整合于第三系以前各系地层上,厚度达32.11m。新生界第四系(q)厚度约20m,矿区内零星分布,不整合于各系地层之上:风积砂:由粉砂、细砂组成,分选较好,未固结,随

16、风向而移动。坡积层:由砂及黄土状亚砂土组成。冲积层:分布于河谷内,由砂及砂砾组成,分选差,未胶结。砾石成分多砂岩、砂页岩及石灰岩碎块。第三节水文地质及涌水量情况一、地表水矿区处于干旱半沙漠区,降水量小,地表无常年水体,降雨多集中在每年的7-9月,汇集于老石旦沟向西注入距矿区约四公里的黄河内。这段黄河平均水位标高1085m,低于矿区内最低地形标高100余m,其间又有高山和巨厚的隔水层阻隔,所以,黄河水对矿区无影响。二、含水层水井田内出露地层较全,各岩层含水性较弱。三、老空水老石旦矿的老空水主要是9#煤和12#煤的采空区水,主斜井二期工程施工在16#煤层。四、水文地质条件类型此段地质构造简单,直接

17、、间接充水,含水层的含水空间以裂隙为主,富水性弱中等,补给源为贫乏的大气降水,充水岩层是以坚硬裂隙岩层为主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床。2010年经西安煤科院鉴定,老石旦矿水文地质条件属于中等型。六、井筒涌水量主斜井井筒已施工到底,井筒涌水量5m/h。第四节 瓦斯、自然发火及煤尘情况老石旦煤矿为瓦斯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3.73 m3/min,相对涌出量为1.01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3.91m3/min,相对涌出量为1.06m3/t。现主斜井二期工程主要施工在16#层煤层。第五节 本工程产现状老石旦煤矿采用主斜井2013年10月份施工完毕,二期工程正在准备筹建之中。一、运输系统主斜井提升采用

18、jk-2.5绞车提升6m箕斗输送材料及出矸。二、供电系统老石旦煤矿主斜井采用双回路供电,电源来自老石旦矿方提供的两趟6kv架空线。我施工单位在工业广场建造了一临时变电所,将6kv电源转换成380v和660v,供给地面和井下生产使用。三、排水系统排水方式为分级排水,最大排水能力为25m3/h,井筒最大涌水量5m3/h。在工作面采用风动式潜水泵排至井筒一3m水箱内,再由水箱内7.5kw潜水泵排至620m处水仓中,再由水仓安装的卧泵排至地面建设方指定排放地点。四、通风系统老石旦煤矿主斜井通风系统采用压入式通风,两台230kw局部通风机下井下工作面进行供风。第六节 六大系统一、监控系统我单位在进口及工

19、业场地安装7台视频监控系统,由调度室操控可直观了解厂区动态。二、人员位置管理系统待二期工程与矿方巷道贯通行成系统后统一配备。三、矿井通讯系统采用有线电话通讯,井下、调度、车间、井口信号房和各个办公室可互相联系。四、压风自救系统目前已安装压风自救系统,地面2台压风机进行供风。2台双螺杆空压机,其型号为 sa-250w/0.8,排气量:45m3/min,出口压力 0.8mpa,电机功率:250kw;管路直径是159mm,长960m,通往工作面压风自救装置上。五、供水施救系统地面设一200m水池,采用50mm管路,长960m,通往井下工作面。六、紧急避险系统主斜井井底压风自救硐室内已安装专用供水、供

20、电、通讯联络、等设施,并根据最大容纳人数,配备足够饮水、食物、药材、自救器及矿灯等人员自救物资。第三章 灾害事故的预防计划第一节 预防瓦斯事故1、严格按煤矿“三大规程”的具体要求执行,加强日常检查。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对工作面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知识方面的培训,特别是加强避灾知识和自救知识培训。2、加强通风管理,首先要保证各工作面通风量充足。通风系统合理、稳定、有效,使通风能力满足生产需要,工作面的配风量,及局部通风机的质量,要达到质量标准,提高有效风量率。加强局部通风管理,局扇和风筒要严格检查,保证风筒出口到工作面的距离不超过作业规程的规定。 3、加强通风巷道的维护和清理,一般巷道失修率不超过7

21、,严重失修的不超过3。4、工作面禁止无风、微风时作业。5、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度,对瓦斯检查人员做好培训工作,并经常对其进行责任心的教育,发现脱岗、空班、漏检等现象时要严肃处理。6、瓦检员要认真填写瓦斯手册、牌板、瓦斯日报表。瓦斯日报表必须由通风队队长签字,报主管领导审阅。7、瓦斯检查员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巡回检查制度,认真检查瓦斯,并将检查时间、地点、有害气体浓度在瓦斯记录本上填写清楚, 并要填写好瓦斯检查牌板,按规定及时向矿调度、通风队汇报瓦斯检查结果,每班不少于两次,让工作面班组长签字,否则视为漏检。8、及时认真的处理局部地点瓦斯积聚,排放瓦斯要按规程要求进行,临时停工地点,不准停风

22、,否则必须设置栅栏、警标、切断电源,严禁人员入内。瓦斯浓度达到3的停工区,不能立即处理时,必须在24小时内封闭。9、工作面,必须设置瓦斯监测装置。工作面必须使用“双风机、双电源”,并实现“双风机、双电源”和“三专两闭锁”。10、井下机电硐室必须安设甲烷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必须设置瓦斯检查牌板,每班瓦检员必须检查两次。11、加强通风设施的管理,对破坏通风设施的单人员要进行处罚。12、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进行装药、放炮。严禁携带烟火、易燃、易爆品下井,非防爆设备不准下井。项目经理、副经理、技术负责人、爆破工、队长、班长、电钳工、瓦检员、安检员等下井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瓦斯报警仪。13、停送电和停送风

23、要有计划,严禁无计划随意停风。如无故发生无计划停风,当班瓦检员要按临时停风规定立即组织所有人员撤离作业区至安全地点,并设置栅栏、警戒,严禁其他人员进入,同时向矿调度、通风队、矿值班领导汇报。通风队立即组织人员落实瓦斯排放工作。对每次无计划停风均要按事故进行追查。14、要制定完整的停送电、停送风程序。15、加强对局扇供电线路、设备的检修、杜绝无计划停风现象的发生。第二节 预防煤尘事故1、掘进井巷和硐室时,必须采取湿式钻眼、冲洗井壁巷帮、水炮泥、爆破喷雾、装岩(煤)洒水和净化风流等综合防尘措施。2、扒渣机机必须安装内、外喷雾装置。装矸时必须喷雾降尘,内喷雾压力不得小于2mpa,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1

24、.5mpa,无水或喷雾装置损坏时必须停机。3、按巷道冲洗周期规定,工作面每班冲洗一次。后巷每天一次。4、要严格控制巷道及工作面风速,防止风量过大造成煤尘飞扬。5、加强煤尘管理。坚持综合防尘制度;坚持煤尘测定工作,掌握粉尘情况;坚持巷道定期冲洗制度;消灭粉尘飞扬和堆积;要按质量标准化要求配齐喷头、水幕等防尘设施,保证其灵活、可靠。6、工作面放炮前后,应及时进行喷雾洒水。7、打眼、装药、放炮,严格按作用规程要求进行作业。8、加强机电设备管理,严禁电器设备失爆,杜绝自然发火、电器设备起火和其它所引起瓦斯煤尘事故的现象,坚持使用电器设备的综合保护及安全报警设施。第三节 预防火灾事故1、井下工作地点随时

25、注意煤的自燃征兆,争取早期发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2、建立防火检查专用的记录簿,检查签字,分析结果都要有详细记录,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3、巷道及设备上的浮煤要清扫干净。4、加强机电设备管理,严禁国家明令禁止的设备入井,杜绝失爆,保证在设备完好的情况下运转,各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齐全,使用可靠。5、带电电缆严禁盘圈堆放。6、严禁携带烟火下井,井下硐室严禁用灯泡取暖。 第四节 预防水灾事故1、安排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对地面裂缝情况每十天进行一次检查,特别是雨中、雨后检查工作,检查人员需配备便携式通讯设备,发现险情及时向调度室汇报。 2、在雨季到来之前,做好地面防洪工程的建设和裂缝的充填工作。

26、3、建立雨季巡视制度。地面由保安人员、井下由各班安检员巡察。特别是接到暴雨灾害预警信息和警报后,实施 24小时不间断巡视。4、接到暴雨灾害预警信息和警报后,领导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降大到暴雨期间要及时通知井下停工撤人,在停雨之后确认隐患已消除才能恢复生产。5、所有井下工作人员必须掌握透水预兆的常识,以及水灾发生时的紧急处理原则。在采空区、河槽附近施工的巷道必须有防透水措施。6、当发生有透水征兆时,必须停止作业,迅速向调度汇报,撤出所有人员。第五节 预防冒顶事故 1、技术人员要经常对职工进行矿山压力特点、矿山压力显现规律、预防冒顶等技术知识的教育。2、井下作业地点的人员要随时注意顶板的完好情况

27、,及时采取措施,加强支护,防止发生冒顶事故。3、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工作面必须按作业规程要求施工。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支护水平,消灭不合格品。4、掘进巷道必须使用前探梁。前探梁要接顶严实,起到支护作用。5、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严禁先拆后支。掘进工作面使用锚网联合支护,保证巷道施工质量,认真检查锚杆的角度、深度、间排距、锚网锚梁托盘接顶、锚杆外露长度、张拉强度等情况,一旦出现问题立即进行返工。6、对重点地点如巷道交叉点、顶板破碎带、压力显现明显地点,要及时进行支护处理。7、围岩较松软的巷道必须加设帮锚杆帮网支护,帮网接帮要严,严禁空帮,帮锚杆要按规程要求布置起到护帮作用。8、编制作业规程时,支护材料

28、、支护强度确定都要有科学的计算依据。第六节 预防机电事故1、线路需要停电时,申请停电人员必须指定来人与变电所值班人员按规定办理停电手续,并分别作好安全措施后,恢复送电。2、停送电操作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3、检修设备停电,必须断开电源,为了防止从低压侧向高压侧反送电,必须将有关的变压器电压互感器等的低压侧保险取下。4、停电后要进行验电,验电时必须用电压等级相符且合格的验电器,在将要检修设备的进出线两侧各项分别验电,验电前应先在有电设备上进行实验,确保验电器良好后再进行验电。5、高压验电必须戴绝缘手套。6、线路电压表无读数,不能作为无电压的根据,应进行验电,若电压表有读数,不得在

29、线路或设备上工作。7、当验电确认无电压后,应立即将检修设备接地放电并三相短封,工作人员应处于两短封接地线之间。8、装设备接地线必须由两人进行,应先安接地端后接导体端,接触要良好。拆接地线顺序与接线相反,装拆接地线应戴绝缘手套或使用绝缘棒。9、接地线应多股裸软铜线,其截面应符合断路电流要求,最小不小于25mm2,装设前必须检查,严禁用不符合规定的细导线作接地线或短封用。10、每组接地线均应编号,并存放在固定相应的位置。11、在一经合闸即可送电工作地点的开关按钮上均应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志牌,标志牌的悬挂和拆除应由值班操作人员执行。12、在室内高压设备上工作,应在工作地点两旁间隔和对面遮拦

30、及禁止通行的过道上悬挂“在此工作”的标志牌。13、在室外高压的设备上工作,应在工作地点邻近,带电部分的横梁上悬挂“止步、高压危险”的标志牌。14、严禁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移动或拆除遮拦,接地线和标示牌。15、所有在用电气设备严禁甩保护使用。第七节 预防运输事故 1、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2、绞车在开车前,要检查绞车的制动装置、闸把、滚筒等是否完好;各种信号装置是否准确、可靠;检查钢丝绳排列及磨损、断丝情况是否超限;钢丝绳的钩头是否完好;绞车“四柱一锚”是否齐全可靠。4、绞车在运转中不得更换操作人员,开停绞车一律听从信号指挥,信号不明禁止开车。5、非有关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机房。6、

31、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不得擅离职守,不得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每班应认真填写工作记录。7、提升钢丝绳必须每天检查一次,每月应以0.3m/秒的速度进行细致检查,当磨损超过规定时必须换绳。8、绞车在运行中如遇机器声音不正常、机械发生强烈震动、电机负荷突然增大等情况时必须停车。9、斜巷运输必须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管理制度。第四章 灾害事故处理计划第一节 处理重大灾害事故的组织措施为了有秩序地迅速抢救遇难人员,处理事故,尽快地恢复生产,特成立救灾指挥部。一、救灾指挥部成员总 指 挥:樊恒光副总指挥:陈尚荣 成 员:各副经理、调度室、技术组、安检部、机电队、劳资科、工会、财务、施工队

32、的负责人。救灾指挥部设在项目部调度室,办公室主任由毛立品兼任。第二节 灾变汇报程序和通知方法一、灾变汇报程序及方法 (1)、调度室值班人员接到井下灾害告急后,立即通知总指挥或副总指挥和各业务组组长、副组长,由各组长通知其组员。(2)、根据事故的性质由总指挥或副总指挥命令调度室通知救护队、通风队辅助救护队员及相关单位和人员。(3)、接到通知的人员立即到矿调度室集合,由总指挥或副总指挥主持会议,按照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商定处理方案,组织各方面力量进行抢救工作。(4)、根据灾害情况需要,由总指挥或副总指挥决定亲自向公司总经理和总工程师报告,并请矿山救护队参加抢救工作。第三节 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基

33、本原则 1、井下发生灾害时,在场人员尽量了解、判明灾害的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由现场负责人迅速报告矿调度值班人员, 同时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尽可能利用现场的工具、 设备和材料及时进行灾害消灭。现场人员及灾区人员应立即向井上下告急,同时说明灾害地点、性质、发生情况和人员伤亡情况,并立即向安全地点撤退。2、为防止灾害事故的扩大,事故地点的负责人针对事故的性质,根据当场可能动员的人力、 物力在安全条件下果断地采取紧急措施:(1)、发生冒顶事故应加强支护,抢救遇难人员。(2)、发生火灾事故时,要尽量扑灭火源、防止瓦斯、煤尘爆炸。(3)、发生水灾事故时要避开水源,沿上山路线撤退,水势小时及时堵塞,防止灾

34、情扩大。3、凡听到告急的所有井下人员, 在安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立即投入救灾工作,如无力挽救时, 应有组织地按照作业规程和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规定的路线退到安全的地点, 同时凡受到威胁的所有井下人员必须在本班班长的带领下,有组织地撤出危险区域。4、直接灭火必须在进风侧进行。5、救护队员下井后,首先按照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规定建立临时救护基地,然后以小分队为单位进行作战。6、发生瓦斯、煤尘和火灾事故时,因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人员无论在灾区或危险区,撤退时应戴上自救器, 以免发生意外,然后按照避灾路线立即撤退到安全地点, 所有井下人员必须佩戴自救器。7、井下工作面和主要硐室要保证通讯畅通。

35、8、处理灾害时各种记录(会议记录、汇报记录、 事故处理)必须齐全。第四节 灾害处理中相关单位及人员的职责1、有关单位人员的职责: (1)项目经理是处理事故的全权指挥者, 在副经理矿山救护队队长协助下, 制订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的计划。(2)各主管副经理处理灾害事故的第一助手,组织制定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的计划。第五节 瓦斯、煤尘事故的处理计划1、撤退灾区人员:(1)、事故发生后,灾区人员立即采取自救与互救措施,位于灾区的作业人员首先要尽快撤离灾区。 波及灾区的人员在接到通知后也要及时撤离。(2)、救灾指挥部在指挥救灾时,首先应采取有效措施抢救遇险人员并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3)、采煤工作

36、面发生事故时,受灾人员要以事故地点为中心,分别由上下顺槽撤退,转入安全的进风巷道。(4)、避灾时,遇险人员在班组长带领下,按避灾路线图迅速地撤离危险区。在避灾过程中,要守纪律、听指挥。撤离时,应两人以上编组同行,要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不准单独乱跑。 进入避难硐室后要发出呼救信号,以便救灾人员跟踪寻找。 撤退中要注意风流方向,要尽快取捷径进入新风区域。2、避灾措施。在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无法撤离时应考虑下述方法避灾:(1)、迅速转入独头巷道(最好是岩石巷)关闭局扇,切断风筒,堵住入口,防止有毒气体侵入,并打开巷道内压风自救装置提供新鲜空气供给呼吸。(2)、暂时躲避到安全地点不能撤离的人员要沉着

37、、冷静、尽量减少动作,并要在躲避地点巷道口悬挂矿灯、工具, 定时敲打管子、铁轨等,发生呼救信号,等待救援。(3)、当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无其它巷道躲避或来不及撤离时,避灾人员要注意爆炸冲击波的方向, 要迅速背着空气冲击波的来向,脸朝下扑倒在水沟里,用湿毛巾堵住嘴和鼻子,以隔绝火焰或防止高浓度有害气体的伤害。 待爆炸波过去后,要迅速迎着风流方向撤离到安全地点。3、停电措施(1)发生灾害需停电时,由救灾指挥部下令,调度室通知井下中央变电所停止向事故区域送电。(2)事故区域电工应立即将变电所通往各工作面的电源切断。(3)恢复送电时,必须经瓦斯检查员检查送电地区有害气体浓度,确认不超限,向救灾指挥

38、部汇报后,指挥部按照先送风后送电的原则,下令向指定地点逐级送电。4、防止事故扩大的措施:(1)、要采取措施防止二次火源造成瓦斯、煤尘二次爆炸。(2)、当发生瓦斯、煤尘爆炸通风系统遭到破坏时,应立即组织人员尽快恢复通风系统。如通风系统不能及时恢复, 要派救护队员向灾区送自救器,抢救灾区人员。(3)、为防止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蔓延,除恢复通风系统,切断事故区的电源外,还要有计划地排放事故区域积聚的有毒、有害气体。(4)、抢救瓦斯、煤尘爆炸的遇险人员时,必须在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以救护队为主进行抢救。第六节 火灾事故的处理计划1、撤退灾区人员:(1)、事故发生后,灾区人员立即采取自救与互救措施,

39、位于灾区的作业人员首先要尽快撤离灾区。 波及灾区的人员在接到通知后也要及时撤离。(2)、救灾指挥部在指挥救灾时,首先应采取有效措施抢救遇险人员并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3)、采煤工作面发生事故时,受灾人员要以事故地点为中心,分别由上下顺槽撤退,转入安全的进风巷道。(4)、避灾时,遇险人员在班组长带领下,按避灾路线图迅速地撤离危险区。在避灾过程中,要守纪律、听指挥。撤离时,应两人以上编组同行,要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不准单独乱跑。 进入避难硐室后要发出呼救信号,以便救灾人员跟踪寻找。 撤退中要注意风流方向,要尽快取捷径进入新风区域。2、避灾措施。在发生火灾事故无法撤离时应考虑下述方法避灾:(1)、

40、首先考虑发生火灾地点是否能够直接扑灭,若火势不大,直接使用就近消防设施全力灭火,若火势较大无法扑灭,所有人员立即按照避灾路线撤离火灾事故区。(2)、无法撤离时,迅速转入独头巷道(最好是岩石巷)关闭局扇,切断风筒,堵住入口,防止有毒气体侵入,并打开巷道内压风自救装置提供新鲜空气供给呼吸。(3)、暂时躲避到安全地点不能撤离的人员要沉着、冷静、尽量减少动作,并要在躲避地点巷道口悬挂矿灯、工具, 定时敲打管子、铁轨等,发生呼救信号,等待救援。3、停电措施(1)发生灾害需停电时,由救灾指挥部下令,调度室通知井下中央变电所停止向事故区域送电。(2)事故区域电工应立即将变电所通往各工作面的电源切断。(3)恢

41、复送电时,必须经瓦斯检查员检查送电地区有害气体浓度,确认不超限,向救灾指挥部汇报后, 指挥部按照先送风后送电的原则,下令向指定地点逐级送电。第七节 水灾事故的处理计划1、当巡视人员发现河槽洪水灌入地下情况时,应立即向调度室汇报,撤出所有井下工作人员,并由防洪领导小组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利用各种方法封堵灌水点,对洪水进行疏导,排除险情。2、井下发现透(涌)水点或出现透水预兆时,施工现场负责人应判明情况,立即组织现场所有人员按照水灾撤退路线进行撤退,并及时将现场涌水情况汇报调度,以便通知可能被淹地点的人员进行及时撤退。3、当井下发生透水事故后,现场负责人员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同时将出水位置、出水层

42、位、水流方向调查清楚,然后组织人员,利用所有排水设备进行排水。如果情况危急,水势很猛无法抢救,就有组织地避开压力水头,迅速撤离事故区至地面。4、调度室接到透水报告后,启动水灾应急预案,立即向矿领导、公司调度室、公司领导汇报,并立即通知救护队及有关单位进行抢救。 同时根据出事地点和可能波及的地区,确定停电、撤人范围,适时组织人员撤退,及时制定详细的排险措施。5、透水事故发生后,各单位尽快准确地核查井下人员,如果发现人员被水困于井下,应首先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进行抢救。第八节 冒顶事故的处理计划一、处理巷道冒顶事故的原则处理巷道冒顶事故的首要任务是抢救遇险人员,其次是恢复通风、运输和施工等。处理时应按

43、以下步骤进行:1、迅速查清因冒顶被堵、被压人员的位置和人数,并设法与他们取得联系,配合救护队抢救。2、尽快向被堵、被压人员输送新鲜空气、饮料和食物。3、派专人检查瓦斯情况,观察周围顶板变化情况,并加强冒顶周围的支护,做好抢险人员的安全退路工作。4、根据巷道冒顶事故的范围大小、矿压情况等,采取不同的抢救方法救人。同时注意对顶板的观察和必要的支护,防止救人时再次冒落而扩大冒顶范围。二、冒顶事故处理步骤1、当工作面发生冒顶事故时,首先将人员撤离危险区,并向调度室汇报,通知救护队前往救护。2、处理冒顶事故危险区,应先由外向里加固冒顶区周围的顶板,清除出口通道的堵塞物,尽快接近堵人部位进行抢救。3、冒顶

44、后致使冒顶区域不通风时,应尽快安置局扇、风幛,以保证冒顶后有足够的风量, 并要派专人检查该处有害气体浓度。4、如果冒顶后,堵人处风量不足,应利用局扇、钻孔或管子向事故区送风。5、冒顶事故发生后,需保障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等紧急避险系统安全正常使用。6、处理大面积冒顶事故,应制定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第九节 局扇停风及监测监控故障时应急处理计划1、任何人发现井下停风后,必须立即汇报调度问明情况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2、调度接到通风机停电的汇报后,立即通知井下的工作人员立即停止工作、切断电源,现场跟班队长组织工作人员按照避灾路线撤离出井。3、当班瓦斯检查员、安检员必须督促、协助队跟班领导组织井下

45、作业人员撤离,由值班领导决定是否停产、工作人员是否全部撤出井下。4、若停电时间在10分钟以上时,必须通知井下所有工作人员撤离升井待命,并通知井口的警戒人员设好警戒,不许任何人员入井。5、瓦斯检查员必须认真检查各工作面及其它地点的电动机及开关附近20m巷道内的瓦斯浓度,若需要排放瓦斯时应按规定进行排放瓦斯(排放瓦斯措施另行编制),确认瓦斯浓度不超过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时,汇报矿调度室,由总指挥下达工作面送电的指令。6、恢复通风后,通风部门必须派人对井下全面测风,只有确认风流稳定后方可恢复工作。第十节 机电运输事故的处理计划1、非正常断(停)电时,备用不间断电源要保证2小时内通讯系统正常工作,调度室迅

46、速通知工作面人员撤到大巷,10分钟仍无法恢复供电时,必须全部撤出人员。同时积极与供电部门协调迅速投入备用电源,并确保安全用电。2、主皮带断带:首先进行遇险人员抢救,再进行设备故障处置。3、局扇故障:立即撤出井下人员,制定抢修主扇方案;待抢修完主扇后组织排放瓦斯。4、跑车事故:首先进行遇险人员抢救,然后处理损坏设备,恢复生产。第五章 2013年度灾害演练记录矿建瓦斯灾害演练记录单位:甘肃华能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第六矿建分公司 日期:2013 年09月23日 预案名称:瓦斯事故应急预案演练。 演练地点:老石旦煤矿主斜井井筒。 组织部门:安检部。 总指挥:樊恒光 演练时间:9:00 参加部门:安检部、施

47、工队、机电队、保卫科、调度室、办公室、救援队。 演练类别:瓦斯事故救援实际演练。 应急训练和演习的目的:测试应急预案和实施程序的有效性,检测应急设备,确保应急组织人员熟知他们的职责和责任。 物资准备和人员培训情况:现场物资准备充分,安检部门对全体职工进行有关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法律法规和事故预防、避险、避灾、互救和自救常识进行了培训。 人员分工: (1)现场指挥抢险救灾组: 组长:毛立品 成员:救援队、有关科室、单位职工 职责:主要负责指挥现场抢险工作,实施指挥部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组织现场抢救,处理突发灾变。 (2)技术组: 组长:曹骐川成员:全体技术组人员 职责:主要研究制定

48、抢救技术方案和措施,解决抢险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组织抢险救灾。 (3):物资供应、资金保证组: 组长:侯林荣 成员:工队材料员和其他人员。 职责:主要保证抢险救灾中物资和设备的及时供应,并及时迅速运送到指定地点。 (4):后勤保障组: 组长:王贵喜 成员:办公室所有人员 职责:负责接待有关人员,安排吃、柱、行、等工作。 (5):安全监测组: 组长:兰明良 成员:安检部门所有安监员、井口检身工 职责:负责统计入、升井人数和被困人数,迅速汇报矿救灾指挥部。按指挥部制定的救援方案,配合救护人员实施救护工作,组织被困人员撤离事故现场,监督检查救灾方案的实施情况。 (6)善后处理组: 组长:赵先珍 成

49、员:参与救治伤员的医院领导及医护人员 职责:负责核实遇难者身份并通知遇难者家属,安排遇难者丧葬事宜,负责洽谈抚恤条件和家属的安抚工作。 演练过程描述: 9时10分,调度室接到工作面报告:“因工作面打眼过程中出现煤壁异常垮落,工作面瓦斯浓度达到9%,回风瓦斯浓度达到8%,风流明显不稳定,工作面3名作业人员在距迎头20m处的硐室内避灾。工作面区域内电源已全部切断、区域内其他所有人员已全部撤至主进风巷。估计工作面发生了煤与瓦斯突出。 9时15分,调度员在接到井下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报告后,立即用电话通知井下各处作业人员,命令他们在班长的带领下迅速撤到地面,同时清点人数,并立即通知救援队、医务救护人员到调

50、度室待命,并向值班领导和其他领导汇报,上报老石旦煤矿。 9时17分,技术负责向项目经理汇报,经项目经理同意,“启动煤与瓦斯突出灾害应急预案”,成立“煤与瓦斯突出灾害应急抢险指挥部”, 指挥部设在调度室,各组长向指挥部报到,原地待命。由调度员向指挥部介绍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有关情况。 9时30分,指挥部下达命令:井下人员全部撤到地面,中央变电所切断工作面的所有机电设备电源;同时设置警戒,除抢险救灾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危险区域。事故处理组组织15人分5人一组,共三组火速赶往危险区域,对危险区域实施抢救,并组织危险区域人员有序安全撤离到地面。机电组:及时运送矿山救护人员入井及井下撤离人员出井

51、。调查组:继续跟踪监测灾情,有情况及时报告。医疗卫生组:组织紧急抢救队伍进行伤、病员的抢救工作。后勤物资保障组:负责各伤病员安置工作,确保救灾抢险指挥的通讯与联络的畅通。9时40分,撤离开始到10时40分撤离完毕,共一小时。 11时00分,矿井救护组报告:全线撤离完毕。已设好警戒、切断电源。后勤物资保障组报告:撤离群众基本安置妥当。医疗卫生组报告:撤离过程中只有二人因摔跤受轻伤,已得到紧急处理,临时医疗点已建立,工作正常开展。灾情调查监测组报告:据监测组监测,井下北翼各地点瓦斯等监测数据已稳定,全部降到安全指标以下,建议由矿山救护队组织人员到井下工作面进行全面侦察,召开指挥部会议,研究解除封锁

52、警戒事宜。 11时10分,指挥部召开会议,下达命令:由矿山救护队进入工作面全面检查。 11时30分,矿山救护侦察小分队对工作面及井下情况进行汇报,正常。指挥部下令:解除井下北翼警戒。由灾情调查监测组继续监测,有情况及时报告;安全、生产、防突专业组工作面进行鉴定,提出防突修改方案,会审后实施。 11时45分,演练工作讲评会。总指挥作演练讲评。 12时00分,宣布演练结束。 预案适宜性和充分性评审: 适宜性:全部能够执行。 充分性:完全满足应急要求。 演练效果评价: (1)人员到位情况:人员能够迅速准确到位、职责明确,并能够熟练操作。 (2)物资到位情况:现场物资准备充分,人员防护用品全部到位。

53、(3)协调组织情况:整体组织协调能够满足要求,抢险组分工合理、高效。 (4)实战效果评价:达到预期目标。 (5)外部支援部门和协作有效性:及时取得联系,到达救灾地点,积极配合救灾人员进行抢险救灾工作。 矿建火灾灾害演练记录单位:甘肃华能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第六矿建分公司 日期:2013年09月18日 预案名称:火灾应急预案演练。 演练地点:老石旦煤矿主斜井井筒。 组织部门:安检部。 总指挥:樊恒光 演练时间:9:00 参加部门:安检部、施工队、机电队、保卫科、调度室、办公室、救援队。 演练类别:火灾救援实际演练。 应急训练和演习的目的:测试应急预案和实施程序的有效性,检测应急设备,确保应急组织人员熟知他们的职责和责任。 物资准备和人员培训情况:现场物资准备充分,矿安检部门对全矿职工进行有关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法律法规和事故预防、避险、避灾、互救和自救常识进行了培训。 人员分工: (1) 现场指挥抢险救灾组: 组长:毛立品 (2) 成员:救护队、有关科室、单位人员。 职责:主要负责指挥现场抢险工作,实施指挥部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组织现场抢救,处理突发灾变。 (2)技术组: 组长:曹骐川 成员:技术组全体成员。 职责:主要研究制定抢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