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德育_第1页
专题八:德育_第2页
专题八:德育_第3页
专题八:德育_第4页
专题八:德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个人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一个人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危险品. .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说明理由。第十章 德育一、德育的功能与规律二、德育的原则与方法第一节 德育功能与规律一、德育概述一、德育概述(一)德育概念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 要求和青少年学生品德形成 的规律,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加系统的影响,并通过学生的认识、体验和实践,形成社会所期望的道德、思想、政治品质的教育活动。(二)道德的内涵与层次道德是维持人类社会正常生活的基本的行为规范。根据调控领域的不同,道德分为公德、私德、职业道德。所谓私德是私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指个人品

2、德、修养、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私生活中处理爱情、婚姻、家庭问题及邻里关系的道德规范。私德通常家庭美德为核心。公德是国家及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即通常所说国民公德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是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二、德育功能(一)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指的是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主要是指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等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等。 对德育的社会性功能的认识须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树立全面的全面的德育社会性功能观(2)要充分注意德育社会性功能实现的间接性间接性(3)文化功能是学校德育功能中的中介中介(4)“适应

3、性”功能问题(二)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所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个体性功能的实现不能脱离社会性功能去空谈,社会性功能也需要以个体性功能为实现的中介。二)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所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个体性功能的实现不能脱离社会性功能去空谈,社会性功能也需要以个体性功能为实现的中介。 1、德育的个体生存功能:德-得道德观念、原则、规范看起来似乎是约束个体的异己的东西,然而它却能够使个体在社会性的生活中生存下去,同时也由于具有充分的社会性,个体才能秉承社会给予的力量,才能最大限度地生存下去,完成人生任务。从类的角度看,伦理规范乃是

4、人为自己立法,是内在而非外在的东西。“德福一致”的原则,道德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及其质量提高的。 2、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静-动主要是指对个体品德结构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对个体人格的促进功能。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必须充分尊重道德学习个体的主体性;二是通过必要的规范学习和价值学习以形成社会理性。3、德育的个体享用功能:苦-乐道德可以使个体实现某种精神上的需要,感到做奉献是一种人生幸福,是个体人生价值的提升,从中体验到满足、快乐,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是德育功能的最高境界和本质体现。(帮助别人-乐于助人-助人为乐)(三)德育的教育性功能德育的教育性功能有两大含义:一是德育的“价值教育” 属性;二是指德育作为

5、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即指对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作用。德育对智、体、美诸育的促进功能主要在三方面:一是动机作用:学习动机需要借助德育改进其方向性、强度和持久性。二是方向作用:德育为个体确定人生价值方向起重要作用。解决人类向何处去?什么样的人生才值得一过?(建构人生意义)三是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如:虚心、诚实、一丝不苟等。德育的教育性功能要予以具体落实,必须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德育系统本身教育功能发挥的自觉意识的确立。二是打破教育与教学、“人师”与“经师”的阻隔,使德育与其他各育的关系复归统一的本原。三、德育的任务三、德育的任务1.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

6、教育 3.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4、心理素质教育四、德育过程的规律四、德育过程的规律 (一)德育过程的一般规律(一)德育过程的一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知,是指道德认识; 情,是指道德情感; 意,是指道德意志; 行,是指道德行为。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转化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转化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与交往中接受外部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与交往中接受外部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教育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教育过程 第二节德育原则与方法第二节

7、德育原则与方法一、德育原则一、德育原则“德育原则”主要是回答德育工作和德育过程在指导思想层面“应该怎么做”的问题。它上承德育过程的规律,下接德育活动的方法,是遵循德育规律,指导德育实践的理论知识。 (一)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原则(一)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原则 内涵:是指德育既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又要通过实践活动培养道德行为习惯,把认识与实践,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联系实际进行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2.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 3.言传身教,教育学生言行一致(二)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8、的原则(二)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内涵:是指德育要培养和教育好学生集体,并通过集体影响个体,又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影响集体,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组织和培养健全的学生集体。2.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作用。3.加强个别教育,把二者结合起来 。(三)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三)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内涵:是指学校要协调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形成德育合力以提高德育的整体效果。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 统一各方面的教育要求2.学校 教育要具有统一性和系统性3.学校要协调家庭和社

9、区的教育影响 (四)正面教育与启发诱导原则(四)正面教育与启发诱导原则内涵:是指对学生进行教育要坚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 启发鼓励学生积极向上, 不断提高思想觉悟。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坚持正面教育,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2.树立榜样,表彰先进,以身作则,言传身教。3.正面教育、启发诱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五)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五)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内涵:内涵:是指德育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依靠和发扬他们本身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其消极因素,因势利导,长善救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贯彻这一原则

10、的基本要求是:1.辩证全面、一分为二地看待每个学生2.循循善诱,启发学生自觉进行思想斗争3.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六)尊重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六)尊重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内涵:是指教师进行教育时,要把对学生的爱护、尊重和信任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师提出的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严格要求学生2.热情爱护学生3.高度信任学生4.真诚尊重学生(七)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七)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内涵:是指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个别特点和他们当前的思想实际,提出德育 要求,确定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

11、。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2.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不同教育方法3.注意学生个性差异和思想实际,因材施教二、德育的方法二、德育的方法德育的方法是为了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而采取的措施和手段。(一)说服教育法(一)说服教育法内涵: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形成正确观点的一种教育方法。说服教育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说服教育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1.说服教育要有针对性2.说服教育要有感染性3.说服教育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二)榜样示范法(二)榜样示范法内涵: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优良品德和模范言行影响学生的方法。 有典

12、范、示范、样板等类型。 榜样示范法运用要求榜样示范法运用要求: 1.榜样必须真实可信 2.要帮助学生缩短角色距离 3.要促使榜样成为学生自律的力量(三)情感陶冶法三)情感陶冶法内涵:是指自觉地创设和利用环境、气氛 和教育者的人格因素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耳濡目染,心灵感化,以达到德育目的的方法。 具体方式:人格感化、校园文化和艺术陶冶。 运用要求:运用要求: 1.教师要加强修养提高人格感召力 2.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3.要与说服教育相结合(四)行为训练法(四)行为训练法 内涵:是指教师按照一定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行为,使之形成符合德育目标要求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13、。运用行为训练法,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运用行为训练法,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与说服教育相结合2.行为训练的要求既要严格,又要适当、合理 3.要及时反馈,不断强化4.塑造与改造相结合5.要长期坚持,持之以恒 (五)生活指导法(五)生活指导法内涵:生活指导法是就人生的整个生活领域,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给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具体引导和帮助,使其获得尽可能充分和全面的发展,并通过生活实践的磨炼帮助学生形成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生活指导范围包括学习指导、品德指导、身心健康指导、闲暇指导、个人生活指导、职业指导、升学指导等。 生活指导法应注意的要求是生活指导法应注意的要求是:1.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

14、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2.要加强与学生的多方位沟通3.要注意知行统一(六)心理咨询法(六)心理咨询法心理咨询法即运用语言、文字等媒介,通过询问、会谈、商讨、劝告等方式,在心理方面给学生以辅导、帮助和教育,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及人际关系诸方面的心理问题,保持其身心健康,从而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诸方面获得全面发展。1.运用心理咨询教育学生的过程(1)取得依赖。 (2)掌握材料。 (3)诊断分析。 (4)劝导帮助。 (5)检查巩固。 2.运用心理咨询法的要求(1)加强心理咨询技巧的训练。 (2)创造平等宽松的心理气氛。 (3)全面辩证地对待学生。 (4)尊重咨询对象的隐私权和合理要求。 (七)自我教育法(七)自我教育法 内涵:自我教育法即在教师的激发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他们自觉进行行为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运用自我教育法的要求运用自我教育法的要求:1.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2.善于向学生提出自我教育的尺度和标准3.注意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结合4.注意个别与集体教育结合 (八)品德评价法(八)品德评价法 内涵: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