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调速P理论及变频与内馈调速的对比_第1页
电机调速P理论及变频与内馈调速的对比_第2页
电机调速P理论及变频与内馈调速的对比_第3页
电机调速P理论及变频与内馈调速的对比_第4页
电机调速P理论及变频与内馈调速的对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机调速P理论及变频与内馈调速的对比摘要: 电机调速的实质在于功率控制(P理论)。调速效率取决于受控功率的性质,受控电磁功率改变的是理想空载转速,调速是节能型高效率的。受控损耗功率改变的是转速降,调速是耗能型低效率的。 异步机的高效率调速有定子控制和转子控制两种,变频属定子控制,内馈是转子控制,两者技术性能相近,但在高压调速方面,内馈的经济性优于变频。 在调速理论方面,经典电机学存在不确之处,所依据的异步机转速表达式是定义式而非公式。要注意区分转差功率中电功率和损耗功率对调速效率和影响不同,转差功率应分为电转差功率和静差功率。一、前言 交流调速究竟何种方式最优?这不仅是亟待解决的工程问题,而且

2、也是交流调速理论的重大研究课题。 交流调速方案的评价依据于其技术、经济性能,其中技术性能当以调速效率和调速范围与平滑性为主。而经济性则在于其成本价格。显然,好的调速产品,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技术性能,而且还要具有低廉的经济性能。 变频调速是一种技术性能优良的调速方案,但在高压、大中容量应用上,经济性却显不足,某些文献认为变频是交流调速唯一最优的方案,应该说是个误解。事实上,异步机转子的附加电势调速,具有甚至比变频更高的调速效率及优良的平滑性,但是由于缺乏更深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近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国首创的“内馈”式附加电势调速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高压交流调速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

3、展,为交流调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交流调速的评价必须凭借完善的调速理论,本文从电机调速的功率控制原理出发,分析对比变频和内馈两种调速方案的技术、经济性能。同时对经典电机学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讨论,以期有助于交流调速的发展。二、电机调速 的P理论 电机调速的功率控制原理认为,电机调速的实质在于控制电机的轴功率。实现轴功率控制有电磁功率和损耗功率两种控制方法,前者改变的电机理想空载转速,属高效率调速,后者改变的是转速降,属低效率调速。上述原理简要证明如下。 由电机机械输出角度观察,有 即 =/M (1) 可见,电机转速受控于轴功率PM 及电磁转矩。由于电机稳态运行时必须满足转矩平衡方程 MMfz

4、(2) 即电磁转矩必须服从于负载转矩且与负载转矩相等,而负载转矩Mfz又是客观存在,它只决定于负载自身的属性,与调速无关。因此,电磁转矩是不能随意改变的,否则电机无法稳定运行,电磁转矩在调速过渡过程的变化,是电机功率变化和惯性定律作用的结果。(参见文献)。 由此可见,电机转速主要受控于轴功率PM。又,PM是一机械物理量,无法直接控制。故由PMPem-P2 (3)Pem:转子总电磁功率P2: 转子总损耗功率公式改写为=Pem/M-P2/M=0 - (4)其中0 =Pem/M=P2/M (5) 功控调速原理于是得到证明,详细论述请参见文献。根据上述理论可以说明: 电机调速的效率仅取决于受控功率的性

5、质,受控功率为电磁功率的调速是高效率的,而受控功率为损耗功率的调速是低效率的。 控制电磁功率改变的是理想空载转速,控制损耗功率改变的是转速降;前者的机械特性为平行曲线,后者则为汇交曲线。 由以上推论,凡是改变理想空载转速的调速都是高效率的,而凡是改变转速降的调速都是低效率的。三、变频调速的功控原理与特性.模型与原理根据异步机的原理,可用图模型分析其调速基理。图1 变频调速的模型分析其调速基理 变频器的控制对象是电机的定子,电机调速时,变频器通过对电压U1的控制,改变对定子的输入功率P1,从而改变转子的电磁功率和机械功率,转速于是得以调节。 问题的关键在于调压的同时为什么必须要变频?变频和功率控

6、制有什么联系?这就要对定子功能的双重性加以分析。 异步机的定子肩负功率传输和建立磁场两个使命。定子向转子的功率传输,是通过旋转磁场的电磁感应实现的。分析表明,维持高效率的功率传输,必须要保证主磁场不被破坏,即维持主磁通量为常量,否则将使转子产生大量的功率损耗,无法达到控制转子电磁功率的初衷,恒频调压就是实例。 鉴于定子的双重功能特点,如果单纯调压,必然破坏电机的主磁场,因为根据电机理论,主磁通m=k(U1/f1) 因此,调压的同时,为使主磁场不受破坏,必须正比地改变频率f1,使U1/f1为常量。 综上分析,变频调速的充分条件是调压,变频乃是必要条件。两者缺一不可,调速所依循的仍是功控原理。 应

7、该指出,目前的变频调速基理尚有待商榷,电机学的异步机转速公式 n=60 f1 /p(1-S)是由转差率S的定义式变换而得出的,不能当作公式作为调速的理论依据。文献1、2在这方面作了较详细的讨论,结论证明,变频调速的实质并不在于同步转速的改变,而是理想空载转速的改变,希望引起关注。2. 变频的特点与特性 变频调速的突出特点是定子控制,即把功率控制立足在定子上,通过对定子的电磁功率对转子的供给关系,间接实现对转子电磁功率控制。 变频调速的这种控制方式,突出的优点是避开转子运动给控制造成麻烦,故可适用于鼠笼型异步机。 由于变频调速控制的电磁功率,理想空载转速与同步转速同时改变,因此,调速效率较高,调

8、速范围较大且调节平滑。 变频调速的机械特性为改变理想空载转速点,转速降基本不变的平行曲线族。形如图2。图2 转速降基本不变的平行曲线族 变频调速的缺点主要表现在高压、大容量调速上,由于电源电压高(多为 610KV),变频装置受电力电子器件耐压能力限制,难以直接承受,被迫采用变压器降压,图1是常用的高低和高低高两种变频调速系统,显然,这两种系统增大了成本和损耗,致使系统复杂化。 另外,变频器与电机形成串联系统,变频器容量须大于电机容量,也是造成价格高昂的主要原因。 变频器的输出端通常具有PWM调制能力,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对电机供电的谐波影响,但输入端却大多为普通移相整流,低频状态下波形畸变很大,这

9、将给电网造成较大的谐波污染,特别是在没有电磁隔离时,影响更为严重。四、斩波式内馈调速斩波式内馈调速是基于转子控制的功控方案。其系统如图3所示。图3 斩波式内反馈调速系统图.内馈调速的功控原理 在异步机的转子端口,通过电传导方式将部分转子电磁功率移出(亦可馈入),此时转子的机械输出功率为PM=(PemPes)-P2 (6)其中,Pes为移出(符号为负)或馈入(符号为正)的附加功率, 简称电转差功率。电机转速由力学方程表为=(PemPes)/M - P2/M (7)其中调速的理想空载转速n0k=(PemPes)/M (8)而转速降 = P2/M 基本不变。 定子传输给转子的电磁功率决定于客观负载,

10、可以视为不变量,改变电转差功率Pes即可获得不同的理想空载转速,其机械特性与变频同为平行曲线族。 电机的调速范围决定于Pes的控制范围和方向(符号),当Pes符号取负时, 表示功率方向为内部移出,反之为外部馈入。 对于Pes为负,转子的净电磁功率减小,调速为低同步速。而当Pes为正, 转子的净电磁功率增大,可以实现超同步调速。 由于电能无法存储,电转差功率的如何传输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内馈调速采取了最为合理的方案,就是将Pes回馈到电机内部,为此在调速电机定子上特殊设置了调节绕组(亦称反馈绕组),目的接收转子移出的电功率。 调节绕组在低同步调速时工作在发电状态,同时通过电磁感应与定子原边功率反向

11、合成,其方程为:P1=P1-Pes-P1 其中:P1棗定子自然运行时的输入功率P1棗定子的铜、铁损耗功率分析表明,调速时恒有P1PM 这样就可实现输入功率随转速正比变化,调速效率可高达99.5% 以上(不计电机固有损耗)。有关详细论述参见文献。2. 内馈调速的转差率与效率 目前交流调速界存在一种误识,认为改变转差率的调速在效率和性能方面肯定不如变频调速,这种观点不仅缺乏理论根据而且与事实也不相符。例如串级调速及内馈调速不仅调速效率很高,而且甚至超过变频,就是调速平滑及响应特性,如果控制得当也不比变频逊色。造成上述误解的根本原因是理论方面的不完善,其中除了文献1提出的调速实质问题之外,还有转差率

12、问题。经典电机学中的转差率定义为S=(n1-n)/n1转差功率则为P2=SPem系指电磁功率Pem与机械输出功率的差值,即P2=Pem-PM 表达式对转差功率的属性没有加以 区分和说明。但是,根据电机调速的P理论,转差功率中不同属性的功率对调速性能的影响是迥然不同的,其中的电功率影响的是理想空载转速,调速效率高属节能型调速;而其中的损耗功率影响的是转速降,调速效率低属耗能型调速。因此,笼统地用转差功率及转差率无法准确评价和说明调速性能。例如转子串电阻和转子串电势两种同属变转差率的调速,不仅调速效率不同,而且调速的机械特性也完全不同。 用传统的转差率概念是无法准确评价和衡量调速性能的,为此文献2

13、提出了电转差率SK和静差率j的概念。论述结果表明,电转差率定义为SK = (n1-n0k)/n1 与传统转差率不同的是式中nok为调速的理想空载转速而不是实际转速n,两者相差一个转速降n。 电转差率是附加电功率引起的,它所改变的理想空载转速而不是转速降。因此SK的改变丝毫不影响调速效率。静差率表达为j= (n0k-n)/ n0k 是调速转速降与调速理想空载转速之比,静差率实质是损耗功率引起的,可以证明,损耗功率正比于静差率j,因此增大静差率的调速肯定是低效率的。 同馈调速以及半级调速实质改变的是电转差率SK,静差率很小且变化不大,因此调速效率很高,与变频调速相比,应该相差无几。3. 斩波的作用

14、与意义 在内馈调速控制中,必须引起注意的是只有有功功率才起调速作用,因此要尽量避免和减小无功功率。特别是感性无功功率,不仅不起调速作用,反而引起电机无功损耗增大,功率因数降低,严重影响调速性能。 传统的串级调速多采用移相技术来控制附加功率的大小,根据公式Pes=m1 E3 I3 COS3 移相控制实质是利用逆变角3的功率因数法控制来改变Pes,与此同时必然产生与sin3成正比的感性无功功率。这些因移相而产生的无功或是馈入电网或是馈入电机,都将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加以限制。 根本的改善方法是采取斩波技术,即在传统的有源逆变器两端并联一斩波器,斩波器以开关状态工作,通过改变其占空比,改变流入逆变

15、器的电流,这样,逆变器的角就可以固定在最小值不变,流经逆变器的附加电功率可以通过I3的改变而控制。 采用斩波控制的变流主电路及电机等效电路如图4。图4 变流主电路及电机等效电路斩波控制实质是一种数字变流方式,它具有: 功率因数高,可以恒定在0.9左右不随转速而变。 谐波分量小,固逆变器的逆变角恒处于最小处不变。 可靠性高,即使斩波器出现故障也不会发生短路。 对于风机泵类负载,逆变器最大容量仅为4/27Pe(电机容量)一方面降低成本,更主要可以提高逆变器的工作可靠性。五、变频与内馈调速的对比及结论 变频与内馈同属电磁功率控制的高效率无级调速,调速所改变的都是电机的理想空载转速,其机械特性同为平行

16、曲线族,两者的调速技术性能没有明显差异。 变频与内馈最大的不同在于变频是立足于电机定子功率控制,而内馈则是立足于转子的功率控制。因此,变频最大的优势是适合于鼠笼型异步机,而内馈则必须是绕线式异步机。 由于后者存在滑环电刷,较鼠笼转子成本高,维护性差,这是转子控制方案难以避免的通病。 但是转子控制回避了定子控制的高压问题,对高压电机可以实现低压控制。而且控制装置与电机的轴输出口是并联联接,这样就可依工况需要而灵活选择调速范围,因而降低控制装置的容量,减小成本,转子控制的优势在高压、大中容量电机调速上得以明显表现,有时完全可以弥补其不足。 为了提高滑环、电刷的可靠性,内馈电机在材料、材质上做了革新

17、,同时采取了局部风冷措施,这样可使电刷寿命比普通绕线机提高一倍以上,特别是对于6极以上的低转速电机调速,由于线速度较低,滑环问题已不成为主要矛盾。 此外,转子控制由于电磁隔离作用,控制装置对电源的畸变影响有所减小,而变频的定子控制如与电网直接联接则影响较大,故谐波污染对于容量较大的电机调速是应该引起重视的。变频与内馈的详细对比见附表序变 频斩波内反馈1原 理附图1附图22效 率85%88%3COS0.6-0.90.7-0.94谐 波20%PePe10联接关系串 联并 联11与电网联接直 接间 接12价 格 (元/KW)1500-2000750-85013可靠性高压时较低高六、几点结论:1.电机调速的实质在于电机的功率控制。高效率的调速,控制的必须是电磁功率。2.转子的电磁功率决定了电机理想空载转速n0,n0与同步转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