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保定市安新县第一中学高三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2请在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四(实用类文本)中任选一题作答。第卷 阅读题(70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弱宋”是人们对宋朝的普遍看法,如果我们看看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许情况会大不相同。 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唐代后期约2000多万贯,明朝最多只有1500万两(一两白银约等一贯铜钱)。清朝咸丰年间岁入约为4000万两,远小于600年前的宋朝,而此时
2、人口估计为宋朝的3倍。 这巨大的财政收入是来自对人民的严酷压榨吗?要知道,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没有爆发过全国性农民起义的大型王朝之一,可见宋代的老百姓生活得并不坏。那么庞大的财政收入从哪里来的呢?唐代中后期农业税约2000万贯。宋太宗时年收入约3000万贯,其中农业税占65,工商税占35。真宗时年收入约6000万贯,农业税占48,工商税占52。神宗时年收入7000万贯以上,农业税占30,工商税占70。农业税从唐至宋没有大的变化,而在宋代由于工商业极度繁荣,工商税收入突飞猛进,财政收入大增。 神宗时,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已经不再是农业,而是工商业了,农业社会开始向工商业社会悄悄迈进。作为
3、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对大量小自耕农直接征收农业税一向是国家统治的基础,像宋朝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封建社会实在是绝无仅有,直到清朝末年,工商税收入才再一次超过农业税。在土地政策上,宋朝“不抑兼并”,这与中国其他封建王朝迥然不同。不抑兼并,使土地能够集约化经营,可腾出大量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宋朝成功地发展了工商业,吸收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与此同时,政府对于灾害或战乱导致的阶级矛盾激化还有一个措施长期坚持大量募兵,这也是宋朝农民起义较少的原因之一。这种做法的一个后遗症就是“冗兵”。庞大的军费和其他开支使得宋朝的财政开支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就连那样庞大的财政收入有时都会有入不敷出的问题,以至于被讽刺为
4、“积贫”。但是,这样的支出其实并不完全是“军费开支”,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转移支付或者社会保障的性质,是政府在为国家由农业社会转向工商业社会付出代价。这样做的结果是,宋朝的经济尤其是工商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西方学者说当时一位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东京看城门的士兵。来自当时西方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的商人马可?波罗来到仅仅是吸收了很少一点宋文明的元大都城时,感觉身处人间天堂。如果说中国历史上真的有过发展资本主义的时机的话,那一定是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世界,而不是明朝苏州桥上那几个等着雇主的机工。可是这刚刚萌生的嫩芽却被北方的寒风吹得无影无踪!试图用治理草原大漠的方式来统
5、治中原的蒙古贵族,立刻就使宋朝社会向资本主义迈进的步伐戛然而止。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又将中国社会重新送回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之中去。在中国历史上,不少采用“抑兼并”“重本抑末”等基本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进行强力干预的王朝陷入了经济泥潭,反倒是“不抑兼并”,放任被看做是末节的工商业发展的宋朝取得了成功。这不正合了亚当?斯密的论断,看不见的手很多时候比看得见的手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吗?这无疑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选自学习时报,有删改)根据原文,下列对宋朝经济的认识无误的一项是 ( ) A宋朝财政收入大增,主要是由于工商业极度繁荣,可见,宋朝经济的发展与农业无关。 B宋朝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释放了大量的剩
6、余劳动力,这有利于当时工商业的发展。 C宋朝的土地做到了集约化经营,农业发展迅速,与之相应的国家财政税收大幅度增加。 D宋朝的经济水平世界领先,商品经济已经取代了简单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被称为“积弱积贫”的宋朝,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其实超过了此前的任何朝代。 B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普遍采用的是“重本抑末”的基本经济政策,但宋朝迥然不同。 C宋朝财政收入一度出现入不敷出的问题,是由长期大量募兵带来巨大的军费开支所造成的。 D文中提到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宋朝城市繁荣昌盛的景象。根据原文,下列对宋朝工商业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工商
7、业税收在宋朝经济收入中一直占居第一的位置,所以说,工商业是宋朝经济的基础。 B宋代工商业税收促进财政收入大增,这使得工商业曾经一时成为宋代国家财政收入的主体。 C从宋代来看,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实行土地集约化经营就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D清朝末年工商税收入超过农业税,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清政府实行了土地集约化经营。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共19分)贺,字长吉,郑王之孙也。七岁能辞章,名动京邑。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曰:“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遂相过其家,使赋诗。贺总角荷衣而出,欣然承命,旁若无人,援笔题曰高轩过。
8、二公大惊,以所乘马命联镳而还,亲为束发。贺父名晋肃,不得举进士,公为著讳辩一篇。后官至太常寺奉礼郎。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旦日出,骑弱马,从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凡诗不先命题,及暮归,太夫人使婢探囊中,见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上灯,与食,即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非大醉吊丧,率如此。贺诗稍尚奇诡,组织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惊迈,绝去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乐府诸诗,云韶众工,谐于律吕。尝叹曰:“我年二十不得意,一生愁心,谢如梧叶矣。”忽疾笃,恍惚昼见人绯衣驾赤虬腾下,持一版书,若太古雷文,曰:“上帝新作白玉楼成,立召君作记也。”贺叩头辞,谓母老病
9、,其人曰:“天上比人间差乐,不苦也。”居顷之,窗中勃勃烟气,闻车声甚速,遂绝。死时才二十七,莫不怜之。李藩缀集其歌诗,因托贺表兄访所遗失,并加点窜,付以成本。弥年绝迹。乃诘之,曰:“每恨其傲忽,其文已焚之矣。”今存十之四五。杜牧为序者五卷,今传。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信然。贺天才俊拔,弱冠而有极名。天夺之速,岂吝也耶!若少假行年,涵养盛德,观其才,不在古人下矣。今兹惜哉!(选自唐才子传李贺)【注】郑王:李亮,唐高祖李渊的从父,隋朝时任海州刺史,高祖武德初年封郑王。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贺总角荷衣而出,欣然承命,旁若无人 承:接受B 贺父名晋肃,不得举
10、进士 举:推荐、选用C 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信然 信:果真、的确D 若少假行年,涵养盛德,观其才,不在古人下矣 假:授予、给予5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李贺有才华的一组是( )(3分) 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 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 所得皆惊迈,绝云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 从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 每恨其傲忽,其文已焚之矣 上帝新作白玉楼成,立召君作记也A B C D 6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李贺是唐朝宗室后人,人长得纤瘦,手脚很长,但非常聪明,写字飞快,七岁时诗文便震动京城。B 韩愈、皇甫湜读了李贺的作品,不相信他只
11、有七岁,直到李贺梳着总角发、穿着荷叶衣出来,他们才大惊。C 李贺写诗崇尚奇异的风格,完全摆脱了通常诗家的常规,当时无人能够仿效,其乐府诗常被谱成唱曲。D 作者详细记叙李贺充满传奇色彩的病死过程,是要借天妒英才的说法凸显李贺出类拔萃的天赋。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6分)译文:(2) 非大醉吊丧,率如此。(4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凤栖梧王庭筠衰柳疏疏苔满地。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南去北来人老矣。短亭依旧残阳里。紫蟹黄柑真解事。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王粲登临寥落际。雁飞不断天连
12、水。注:王庭筠,金代书画名家,善诗文。官至翰林修撰,金章宗承安元年因赵秉文上书事被削职,降为郑州防御判官。语出唐代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抒发宫女离家别亲,禁锢深宫的痛苦之情。8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词,说说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有哪些。(4分)答:_9“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本词景与情是如何结合的。(4分)答:_(三)名句默写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会遭此祸,惜其不成, 。(司马迁报任安书) , 。此情可待成追忆
13、,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众里寻他千百度, , 。(辛弃疾青玉案)乙 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掐辫子刘心武一对白领情侣长假携游,去到一处近年开发出的山野景点,见到瀑布深潭,她高兴得跳起来欢呼,山风掠过,将她草帽吹落潭中,她还没回过神来,他已经跃入潭中,捞起草帽,游回潭边,跃到岸上。她还没做出反应,周边的游客已经响起掌声,还有人说:“跟电影镜头似的!”他们躲到僻静处,他把上衣脱下,晾到灌木上。她说:“吓死我了。知道你要表达,可也犯不着这么冒险。”他说:“除了对你表达,其实,还有另外的内心秘密。”她狐疑了:“什么另外的秘密?”他告
14、诉她,掉在潭里的,是草帽。草帽是用什么做的?她随口说:稻草。他告诉她,不,是麦秸。把麦秸用水泡过,然后用双手编成辫子,他们老家妇女几乎一年四季都会在做完别的活计后,来顺手干这个,叫做掐辫子。一挂辫子大约弯成五圈,近年来的收购价,是一挂一元钱,一个能干的妇女,一天掐辫子能出五六挂她听到这儿放心了,明白他内心里,有区别于她这样的城里生城里长的人的眼光和心思,草帽对她来说,不过是一种便宜的遮阳物品,可是对他来说,是他到城里来上大学以前,奶奶、妈妈、姐姐们日常掐辫子变化成的产品。她引他聊得更多。他细细叙说。他告诉她,他们那个家乡,离交通枢纽远,历史上属于兵家必弃之地,如今则属于商家缓争之处,无山无水,
15、开发不成旅游区,离最近的一处古迹也还有百里之遥,他也曾苦苦查阅过,竟找不出自古到今各方面的名人有出生在他们那个地方的,总之,那是一处平凡、平淡、平庸的所在。但是平实之地也有平安之福,城市化的浸润,离得还远,村庄虽然盖起了新房,却仍有古朴风貌,有人问城市膨胀耕地减少,为什么粮食还有得吃?他说,那就是因为还有他家乡那样的存在,每年还种大片的小麦,小麦收过种大片的玉米。而大田劳作之余,妇女们就维系着久远的传统,掐辫子。她在秋阳下听他讲家乡,心里仿佛陆续注入一缕一缕的光亮。他没想到她爱听这些。他进一步告诉她,他大学四年的费用,学费是爸爸供,生活费呢,全是奶奶、妈妈和姐姐掐辫子掐出来的。她把玩着那渐渐变
16、干的草帽,忽然觉得,那是有生命的东西,她把草帽像宠物般拥在胸怀。他们原来的计划,是顺那山谷跋涉到最深处,据说那谷的尽头有更高更奇更美的瀑布,那里有开发出的农家院接待游客,在那里可以吃到若干特别的鲜鱼山蔬。但是,她提议改变行程,转而去他的老家,她说她想看掐辫子,甚至想学着掐辫子。他很高兴。他们交往并不久。这是他原来幻想过却不敢贸然提出的。是的,这个假期很长,他们完全来得及转换目的地。她随他前往他的家乡。绝对距离并不远,却要先坐火车,慢车站票,熬过一夜,再换长途汽车,再换三轮摩托,车载的终点是一处大集,从那大集镇再徒步一小时,才到他家那个村子。确实无特点可言,就是不多的树,模样雷同的房舍,不甚整洁
17、的村道,一种只能以农村命名的混合气息。他把她引到自己家时,已经夕阳西下。一进院,不用他指点,她就看到好几个盆,有塑料盆、铝盆,还有一只陶盆,里面浸泡着大体等长的麦秸,散发出一种香臭之间的暧昧气息。他妈妈迎面出了屋,手臂上有几挂刚掐好的辫子,不是知道他们来了表示欢迎,她是地道的不速之客。他叫完“妈”就介绍说“这是我女朋友”,她赶忙称呼“大妈”。进屋以后又见到他奶奶。姐姐已经出嫁,但就在邻村,他说明天或许就会回来见面。奶奶坐在那里掐辫子,弄明白她的身份后咧开只剩几颗残牙的嘴无声地笑了好久。她随即听见院子里鸡在拍翅狂叫,她到门边往外看,是大妈在抓鸡。那只母鸡显然一贯得宠,万没想到今天风云突变,因此拼
18、力挣扎,他知道她的心思,怕她跑出去拦阻,就站到她身边轻轻搂住她的腰,但是她懂得,大妈听见儿子把她介绍出来时,并没有什么强烈的表情,但是此刻她那满院抓鸡的肢体语言,把她面对意外之喜的满腔热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如此看重,并且以如此淳朴的形态表达出来,是她职场生活中不曾经历的。晚饭后和大妈聊天,才知道如今四季都有人进村来收妇女们掐好的辫子,除了去做草帽,广东那边又有盘成“黄金条”的,没多久是下元节,祭祀亡魂,要给他们烧“黄金条”。她发现东厢柴草间堆了不少废弃的辫子,大妈悄悄告诉她,那都是奶奶掐的,老人手劲不够,掐不出合格的了,可是,掐了一辈子,喜呀悲呀什么心思都掐进去了,所以不告诉人家
19、不收,还由着老人掐她意识到这里的妇女掐辫子其实更具有超出换钱的生命意蕴,眼睛潮湿了。他的爸爸是兽医,那天到外地出诊,第二天一早才回来。她和他一起站在院门外,远远看到那乡村兽医骑着自行车从白杨树下过来,她忽然想大声召唤:“爸爸!”(1)文章以“捞草帽”的惊险场景开头,起到什么作用?(3分)(2)文中“她”对草帽的认识有哪些变化?请从第三、四自然段中找出相关语句。(4分)(3)你如何理解“心里仿佛陆续注入一缕一缕的光亮”这句话?(3分)(4)赏析倒数第二自然段中划线的语句。(7分)(5)你读完文本后有怎样的感悟?请用两个词语概括,并分别加以简要说明。(4分)(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
20、项是(4分)A.“他”介绍麦秸辫的收购价,并说“他”上大学的生活费全是家人“掐辫子”换来的,蕴含着“他”对亲人的感恩之情。B.“她”在“他”家体验到了自己在职场生涯中未曾体验到的东西,不由得产生了对职场生活的厌倦。C.文中说“平实之地也有平安之福”,表现出作者对城市和农村相反的情感态度。D.“那只母鸡显然一贯得宠,万没想到今天风云突变,因此拼力挣扎”一句,用拟人手法描写母鸡被抓时的热闹场面,烘托了大妈的喜悦心情。E.以“掐辫子”为题,点明了全文线索,凸显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1)-(4)题。(25分)独一无二的艺术家莫扎特傅 雷在整部艺术史上,不仅仅在
21、音乐史上,莫扎特是独一无二的人物。他的早慧是独一无二的。4岁学钢琴,不久就开始作曲,就是说他写音乐比写字还早。8岁,他写了第一支交响乐,10岁写了第一出歌剧。10岁以前,他在日耳曼十几个小邦的首府和维也纳、巴黎、伦敦各大都市作巡回演出,轰动全欧。正如他没有学过小提琴而就能参加三重奏一样,他写意大利歌剧也差不多是无师自通的。神童而卓然成家的并不多,而像莫扎特这样出类拔萃、这样早熟的天才而终于成为不朽的大师,为艺术界放出万丈光芒的,至此为止还没有第二个例子。他的创作数量的巨大,品种的繁多,质地的卓越,是独一无二的。巴哈、韩德尔、海顿,都是多产的音乐家;但韩德尔与海顿都活到七十以上的高年,巴哈也有6
22、5岁的寿命;莫扎特却在35年的生涯中完成了大小622件作品,还有132件未完成的遗作。没有一种体裁没有他登峰造极的作品,没有一种乐器没有他的经典文献:在170年后的今天,还像灿烂的明星一般照耀着乐坛。在音乐方面这样全能,乐剧与其他器乐的制作都有这样高的成就,毫无疑问是绝无仅有的。莫扎特的音乐灵感简直是一个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水源,随时随地都有甘泉飞涌,飞涌的方式又那么自然,安详,轻快,妩媚。没有一个作曲家的音乐比莫扎特的更近于“天籁”了。融和拉丁精神与日耳曼精神,吸收最优秀的外国传统而加以丰富与提高,为民族艺术形式开创新路而树立几座光辉的纪念碑。在这些方面,莫扎特又是独一无二的。文艺复兴以后的
23、两个世纪中,欧洲除了格鲁克为法国歌剧辟出一个途径以外,只有意大利歌剧是正宗的歌剧。莫扎特却作了双重的贡献:他既凭着客观的精神、细腻的写实手腕与刻画性格的高度技巧,创造了费加罗的婚礼与唐璜,使意大利歌剧达到空前绝后的高峰;又以后宫诱逃与魔笛两件杰作为德国歌剧奠定了基础,预告了贝多芬的斐但丽奥、韦柏的自由射手和瓦格纳的歌唱大师。交响乐在音乐艺术里是典型的日耳曼品种。虽然一般人称海顿为交响乐之父,但海顿晚年的作品深受莫扎特的影响:而莫扎特的降E大调、G小调、C大调(丘比特)交响乐,至今还比海顿的那组伦敦交响乐更接近我们。而在交响乐中,莫扎特也同样完满地熔拉丁精神(明朗、轻快、典雅)与日耳曼精神(复杂
24、、谨严、深思、幻想)于一炉。正因为民族精神的觉醒和对于世界性艺术的领会,在莫扎特心中同时并存,互相攻错,互相丰富,他才成为音乐史上承前启后的巨匠。莫扎特所以成为独一无二的人物,还由于这种清明高远、乐天愉快的心情,是在残酷的命运不断摧残之下保留下来的。大家都熟知贝多芬的悲剧而寄以极大的同情;关心莫扎特的苦难的,便是音乐界中也为数不多。因为贝多芬的音乐几乎每页都是与命运肉搏的历史,他的英勇与顽强对每个人都是直接的鼓励;莫扎特却是不声不响地忍受鞭挞,只凭着坚定的信仰,像殉道的使徒一般唱着温馨甘美的乐句安慰自己,安慰别人。虽然他的书信中常有怨叹,也不比普通人对生活的怨叹有什么更尖锐、更沉痛的口吻。可是
25、他的一生,除了童年时期饱受宠爱,像个美丽的花炮以外,比贝多芬的只有更艰苦。从25到31岁,6年中间他没有固定的收入。他热爱维也纳,维也纳只报以冷淡、轻视、嫉妒,音乐界还用种种卑鄙手段打击他几出最优秀的歌剧的演出。为了婚姻,他和最敬爱的父亲几乎决裂,至死没有完全恢复感情。而婚后的生活又是无穷无尽的烦恼:9年之中搬了12次家:生了6个孩子,夭折了4个。在这样悲惨的生活中,莫扎特还是终身不断地创作。贫穷、疾病、妒忌、倾轧,日常生活中一切琐琐碎碎的困扰都不能使他消沉;乐天的心情一丝一毫都没受到损害。所以他的作品从来不透露他的痛苦的消息,非但没有愤怒与反抗的呼号,连挣扎的气息都找不到。后世的人单听他的音
26、乐,万万想象不出他的遭遇而只能认识他的心灵多么明智、多么高贵、多么纯洁的心灵!音乐史家都说莫扎特的作品所反映的不是他的生活,而是他的灵魂。假如说,贝多芬给我们的是战斗的勇气,那么莫扎特给我们的是无限的信心。把他清明宁静的艺术和侘傺一世的生涯对比之下,我们更确信只有热爱生命才能克服忧患。莫扎特以他朴素天真的语调和温婉蕴藉的风格,所歌颂的和平、友爱、幸福的境界,正是全人类自始至终向往的最高目标。(文章略有删节)(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 在交响乐中,莫扎特融合了明朗、轻快、典雅的拉丁精神与复杂、谨严、深思、幻想的日耳曼精神,使其成为音乐史上承前启后的巨匠。B 文
27、章作者傅雷从“独一无二”处落笔,全面评价了莫扎特在西方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透过他的抒情、典雅的笔调,我们不难体味傅雷对凄苦而乐观的莫扎特那份深沉的景仰之情。C 莫扎特是多产的音乐家诸如巴哈、韩德尔、海顿中,创作数量最多的,而且任何一种体裁他都有登峰造极的作品,任何一种乐器他都有经典文献。D 与贝多芬的音乐几乎每页都是与命运肉搏的历史不同,莫扎特总是不声不响地忍受着命运的鞭挞,他的音乐使人深切地感受其清明高远、乐天愉快的心情。E 莫扎特的歌剧融和了拉丁精神与日耳曼精神,不但创作了意大利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与唐璜,还创作了斐但丽奥与魔笛两部德国歌剧杰作。(2) 结合文本,概括莫扎特之所以在艺术史上的“
28、独一无二”体现哪些方面?(6分)_(3) 请你结合文本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音乐史家都说莫扎特的作品所反映的不是他的生活,而是他的灵魂”的含义。(6分)_(4) 本文题目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家莫扎特,文中曾多次写到音乐家贝多芬,文中几次写到贝多芬,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8分)_第卷 表达题(80分)五、语言文字应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就是神话和传说之间的 长三角经济腾飞给这一带的不少城市带来了机遇,古城苏州焕发出新的生机,而天堂杭州则显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 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虽已不用过那箪食瓢饮的日子
29、,但那种的“豪爽”也是我们应该唾弃的。A界限 越发 一饭千金 B 界线 更加 一饭千金 C界线 越发 一掷千金 D 界限 更加 一掷千金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与普通“老赖”不同,地方政府耍赖的背后有更多权力的影子,权大于法、行政干预司法的现象历历在目,老百姓往往显得弱小无力。B美国媒体透露,美国军方有意出兵巴基斯坦扫荡塔利班,但阿富汗战争问题远未解决,巴基斯坦局势又错综复杂,美国愈显左支右绌。C累了一天的郭明义不顾疲劳,下了班就到职工浴池为大家义务搓澡,同时不胜其烦地宣讲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常识,呼吁大家积极捐献。D与张艺谋前几部影片引发的反响有所不同,山楂
30、树之恋没有太多口诛笔伐的声讨,广大观众不满意的只是“大师怎么拍了一个小品”。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脊髓(su) 屏弃(png) 吆喝(yo) 龙翔凤翥(zh)B淘汲(j) 湖沼(zho) 嫣红(yn) 倾箱倒箧(qi)C蕴藉(ji) 顷刻(qng) 衔恨(xin) 不谙世事(n)D荫庇(yn) 钦羡(qn) 踱步(du) 砧声阵阵(zhn)16.下面是一位高三学生参加某高校中文系自主招生时的一段自荐文字。文中画线处有四处用语不恰当,请找出来删除或作修改。(5分) 贵校是一所闻名遐迩的著名文科重点大学,能进入贵校学习是我的人生梦想。我是一个全面发展的高中毕业生,无
31、论对文史哲还是对理化生都有较广泛、较深入的了解,我尤其喜爱理科,去年在全国高中化学联赛中,取得了山西赛区一等奖。我创作的小说一次机会春天的脚步分别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我曾参加市中学生辩论大赛,凭着敏捷的反应,犀利的口才,优雅的风度,令对手黯然失色,自惭形秽,不仅征服了观众,也征服了评委,因而获得了“最佳辩手”的称号。相信我的到来一定会使贵校倍感荣幸。17.期中考试结束,有一位同学找老师倾诉成绩不理想的苦恼。请你根据情境,将下面的师生对话补充完整。要求:符合语境,简明得体,每空字数不得超过二十个字。(6分)【师生对话】同学:老师,我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可以找您聊聊吗?老师:好的,没问题。同学:
32、老师:答错题是很正常的,犯错也会有收获。同学: 老师:你确实在努力,但可能没有注意到学习的方法和效率。同学:老师,我真的成了劣等生了吗?老师: 六、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我们会遇见各种坚固的墙。我们推墙十下,墙也不会倒;我们推墙百下,墙也不会倒;我们推墙千下万下,墙还是不会倒。墙就是不会倒,但我们会因为用力推墙而肌肉强健,变成有力量的人。墙不倒,不该成为我们自愿当弱者的借口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篇文章,不少于800字。注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
3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B2、C3、B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4 B(应当解释为“参加科举考试)5 C(句描绘李贺相貌,说其写字很快;句描述李贺平时很勤奋;句写李贺表哥自述,因嫉恨李贺傲慢,烧掉他所搜集到的李贺诗文)6 B(韩愈、黄甫湜不相信的不是李贺的年龄,而是不相信只有七岁的李贺能写出这样奇妙的诗文)7 (1) 如果是古人,我们也许不知道;是今人,哪里有不认识此人的道理。(2) 除了喝酒大醉,(或)参加丧礼,李贺通常都是这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愁思,思归之意。(答“思乡之情”也算对,2分)原因:悲秋思乡,颠沛一生,不被重用。(2分
34、)9.词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相生。(1分)上片中所写的“柳、亭、阳”无不融入词人的主观情感,说成 “衰柳、短亭、残阳”,用景烘托出羁旅愁思;(1分)下片写蟹紫柑黄,西风劝人,秋水雁飞,移情于物,把思归之情表达得更加深沉、绵长,确使情与景达到浑然一体的境界。(2分)(三)名句默写10.(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2)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草创未就/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4)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5)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1)【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结构、艺术特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审清题干,第一段,意味着这样的开头对全文有重要作用,答题
35、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作答,看看这一场景描写对全文的发展有何作用,最后再思考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即可。答案:制造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2)【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概括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答案示例:一种便宜的遮阳物品掐辫子变化成的产品有生命的东西。 (3)【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答案示例:比喻句,“他”的讲述使“她”对农村的了解由模糊到清晰,带给“她”温暖。“陆续”“一缕一缕”说明这种了解是一点点逐渐加深的。(4)【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艺术特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应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分别回答。答案示例:内容上,写了家人对奶奶的尊重与爱,同时也写出了奶奶把劳动视为生命
36、的一部分,丰富了“她”对乡村淳朴亲情的体验,深深触动了“她”的心灵。形式上:选取生活场景、平凡小事,蕴含深挚的感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她”的情感变化更加合理。(5)【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探究能力,谈感悟。应注意强调个性阅读,并不能够脱离文本而随意地天马行空,一味地陈述自己独特的见解,而应该紧扣文本。从文本入手,从文本中引述论据,结合引述论据围绕已定观点作分析论述。根据个人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解读文本,阐明自己的见解,这样同样是个性阅读。任何个性阅读都不能够脱离文本,观点来自文本,论据同样不能离开文本。当因个人的生活经验不足无法准确把握文本时,可以通过已学过的文章,间接掌握的人生经验,通过联想和
37、想象帮助准确探究。答案示例:传统文化掐辫子不能消失。日月穿梭,随着时代的脚步,老的生活用品悄悄的从人们的记忆中退出了,时至今日谁也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掐辫子的场景从人们的视野里淡出;大脑中消失了,随之一段、一种民俗的历史文化则即将失去,成为人们永远的遗憾话题。如今农村,有人仍在掐辫子,但愿于掐辫子这一传统文化永远不会消失。(6).B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文学作品艺术技巧的能力。B项“不由得产生了对职场生活的厌倦”无中生有,C项说法太绝对。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2.(1) C、E。(C项中“创作数量最多的”错,无中生有。文章只提及“他的创作数量的巨大,品种的繁多”,并没有指
38、出他“创作数量最多的” ;E项中斐但丽奥并非莫扎特的作品,而是贝多芬的作品)(2) 莫扎特的早慧是独一无二的;莫扎特的巨大的创作数量,繁多的品种,卓越的质地是独一无二的;莫扎特融和拉丁精神与日耳曼精神,吸收最优秀的外国传统而加以丰富与提高,为民族艺术形式开创新路也是独一无二的;莫扎特在残酷的命运不断摧残之下仍然在作品中保留下来的清明高远、乐天愉快的心情是独一无二的。(3) 莫扎特一生充满了坎坷贫穷、疾病、妒忌、倾轧,但是他的作品从来不透露他的痛苦的消息,没有愤怒与反抗的呼号甚至没有挣扎的气息,我们更多是体会到莫扎特以他朴素天真的语调和温婉蕴藉的风格歌颂和平、友爱、幸福,因此作者说“音乐史家都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服务行业销售工作总结
- 教研工作推动学科建设
- 幼儿园小班区角计划
- 家长育儿经验总结
- 家居行业营业员岗位总结
- 个人素质低的纠正
- 科技公司办公室卫生防护
- 新时代好少年评选主要事迹(7篇)
- 康复科护士个人工作的述职报告
- 打通消防通道宣传标语
- 超市柜台长期出租合同范例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测试卷含答案(新)
- 【8物(科)期末】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 2024-2025学年深圳市初三适应性考试模拟试卷历史试卷
- 2024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第24课《穿井得一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提高吸入剂使用正确率品管圈成果汇报
- 2024年全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 北京邮电大学《大数据技术与应用》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2024年沪教版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习题
- 吉林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