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3.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精编每课一练3(人民版历史必修二)_第1页
高中历史3.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精编每课一练3(人民版历史必修二)_第2页
高中历史3.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精编每课一练3(人民版历史必修二)_第3页
高中历史3.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精编每课一练3(人民版历史必修二)_第4页
高中历史3.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精编每课一练3(人民版历史必修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校名 推荐3.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每课一练3(人民版历史必修二)1开发上海浦东的决定是在a 1978 年b 1984 年c1987 年d 1990 年2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形成的新格局是a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城市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省会城市c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城市经济特区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3中国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新格局是在a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b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c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d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4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a

2、海南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b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内地各省会城市的开放5中国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是在a 1981 年b 1986 年c 1996 年d 2001 年6下列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符合中国大多数人的利益b 标志着世界市场对中国的开放c使我国所有企业面临竞争和被淘汰的命运d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7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评述正确的是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 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中国的压力和挑战消失a bcd 8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改革开放b 中共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中共十五大现代企业制度d 中共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9下列对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必将有利于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b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c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的结果d中国经济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0中国人民已基本上解决了过去几千年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是在20 世纪a 70 年代b 80 年代c 90 年代d 60 年代11经济文化发展使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中不包括a 生活节奏加快b 竞争意识增强c积极进取和终身学习的理念逐步被接受d 怀旧意识增强12下列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促进了人们思想观

4、念的巨大变化生活时尚变化, 居住条件改善人们日益讲究穿戴人们的流行语言发生了很大变化a bcd13 1978 年以来,促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是a 乡镇企业的兴起b 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c实行改革开放d 实行城镇化战略14中国因特网发展极其迅猛,其主要原因是a 政府大力支持b适应军事研究的需要c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d人们的生产、生活已离不开因特网15 1995 年以后,我国互联网发展迅猛。下列属于互联网影响的是超越时空界限传递信息 改变了传统的贸易方式 加快了生活节奏 引起价值观的多样化1名校名 推荐a b c d 16中国时尚生活反映出的根本问题是a 经济的腾飞b 可以“和平演变”c社会主

5、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7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流行语言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外来语言的影响 社会风气的变化 港台语言和地方方言的影响 新事物的层出不穷a bcd18关于目前我国生活巨变的说法正确的是a 我国已经完全进入工业化时代b 我国目前已经完全进入信息化时代c中国逐步由工业化目标向信息化迈进d 中国仍然处于落后的农业国的状况19报纸杂志、 电影电视、 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反映了近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演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报刊是印刷媒介,是最早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介b影视是电子媒介,在工业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c互联网是电子媒介,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d

6、这三类媒介从技术层面上说是一个逐渐替代的过程20“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这体现了当代中国人对生命价值的高尚追求现代生活节奏的高效与快捷改革开放使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现代人对金钱的崇拜a bcd21 物价的稳定关系到人民生活和社会的安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解放之初,由于长期以来帝国主义的侵略、国民政府的搜刮、连年战争破坏,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不畅,物资奇缺, 国家财政基础薄弱, 在国民党长期通货膨胀政策下培养出的巨量投机资本,利用国家的经济困难,在市场上兴风作浪。从1949 年 4 月至 1950 年 2月,全国出现4 次大规模上涨风。物价的大波动,给人民生活和各项工作

7、都造成巨大困难。材料2:城乡居民人均消费量 (公斤 ):粮食植物油猪肉1957年 203 2.45.11960年 163.51.85 1.55材料3:请回答:(1) 结合材料1,概括建国初期物价上涨的原因和危害。(8 分 )(2) 材料 2 中表格数据反映了什么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表格所反映的情况出现的原因。为扭转这种局面,党和政府进行了哪些努力?(6 分 )2名校名 推荐(3) 材料 3 中的票证反映了我国怎样的经济体制?分析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票证制度的原因。(6 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d c d c d c d b d d c a d a d c d a21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 问抓住材料1 中的关键信息“工农业生产下降” “国家财政基础薄弱” “大量投机资本” “给人民生活和各项工作都造成巨大困难”来概括建国初期物价上涨的原因和危害。第(2) 问依据材料2 中的信息及相关史实,概括回答。第 (3) 问结合计划经济体制的相关史实,概括回答。答案: (1) 原因:工农业生产下降。国家财政基础薄弱。投机资本造成市场不稳。危害:造成人民生活和各项工作的巨大困难。(2) 情况:农副产品消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