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桥梁管桩基础检测办法_第1页
高速公路桥梁管桩基础检测办法_第2页
高速公路桥梁管桩基础检测办法_第3页
高速公路桥梁管桩基础检测办法_第4页
高速公路桥梁管桩基础检测办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及xx北延线高速公路桥梁管桩基础质量检测与工程验收办法(试行版)桥梁管桩基础应用技术研究课题组2012年6月前 言本办法是根据广东省交通厅重大工程科技项目“xx及xx北延线高速公路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应用研究专题的阶段研究成果,结合广东省标准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22-2008),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桩基工程基桩检测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并在进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本办法的内容包括8章:总则、编制依据、管桩生产过程质量检验、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检验、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检验、成桩后工程质量检测、工程验收和管桩基础工程

2、质量评定,均由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应用研究专题课题组负责编写。本办法由xx及xx北延线高速公路项目管理处负责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寄交xx及xx北延线高速公路项目管理处,以供修订时考虑。目录1 总 则12编制依据23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检查与检测24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质量检查与检测85成桩后的工程质量检测126工程验收157管桩基础工程质量评定161 总 则1.0.1为统一xx及xx北延线高速公路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检测方法,确保基桩检测工作质量,为施工验收提供可靠依据,促进桩基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水平的提高,使基桩检测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护环境

3、,特制订本办法。1.0.2本办法适用于xx及xx北延线高速公路桥梁基础预应力管桩的施工质量控制、检测与验收。1.0.3桥梁基础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施工质量检测应结合地质条件、桩型及施工质量可靠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与检测频率。1.0.4桥梁基础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检测与工程验收除应符合本办法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的强制性规定。172编制依据(1) 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 15-22-2008)(2)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 13476-2009)(3) 碳素结构钢(gb/t 700-2006)(4)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gb/t 5

4、223.3-2005)(5)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6) 碳钢焊条规范(gb/t 5117-1995)(7) 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t 8110-2008)(8)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9) 钻芯检测离心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gb/t 19496-2004)(10)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11) 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 f81-01-2004)(12)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13)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

5、2011)3不定期随机抽检管桩生产质量3.1在管桩生产过程中对以下项目的质量实行不定期随机抽检:1端头板、桩套箍尺寸与材质的检测;2钢筋直径、数量、间距与预应力钢筋力学性能检测;3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4管桩抗弯性能检测。条文说明:本工程预应力管桩用量较大,为确保进场的管桩质量稳定可靠,管桩由业主方统一招标采购,作为甲供材来统一管理。对于管桩生产过程中的桩身质量的随机抽检工作由业主管理处总工程师负责、质检部、总工室和监理方联合负责具体实施工作。3.2根据施工现场反馈的管桩产品质量状况和管桩进场数量,每隔12个月至少应随机抽检一次管桩生产质量。抽检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检测管桩抗弯性能。条文说

6、明:为确保管桩生产质量稳定可靠,本办法要求不定期随机抽检的最大时间间隔控制在12个月之间,具体实施时可根据施工现场反馈的管桩产品质量状况来确定随机抽检频率,当反馈质量状况较差时,应增加抽检频率,必要时可一个月内组织多次随机抽检工作。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 13476-2009)规定在生产过程中每300 000m管桩抗弯性能的检测数量为2根,检测数量要求较少;另外,管桩抗弯性能检测费用较高,因此,管桩抗弯性能检测可适当减少。3.3端头板、桩套箍尺寸与材质的检测1随机抽检3块端头板厚度,端头板厚度不得低于表4.4-1的规定。随机选择1块端头板送到具有金属材料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化学成分的检测,

7、其检测结果应满足碳素结构钢(gb/t 700-2006)中q235b级材质的要求。2随机抽检3块桩套箍的尺寸,其高度应满足表4.4-2的要求。3.4钢筋直径、数量、间距与预应力钢筋力学性能的检测1随机抽检3根加工后的钢筋直径、数量与间距,检测结果应满足表5.7的要求。2随机截取一段预应力钢筋送检,其力学性能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gb/t 5223.3-2005)中低松驰螺旋槽钢棒抗拉强度不小于1420mpa、规定非比例不小于1280mpa、断后伸长率应大于7%的规定。3.5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1采用现场搅拌的混凝土制作1组试件,按管桩同等条件进行养护,其抗压强度应不低于混凝土强度等级值。2

8、每次取样应平行制作3组试件,其中:一组试件检验预应力钢筋放张时混凝土抗压强度,一组试件检验出釜后1d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另一组备用。条文说明: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 13476-2009)的规定每拌制100盘混凝土应至少检测1次混凝土抗压强度,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规定每拌制100m3混凝土应至少检测1次混凝土抗压强度,考虑到管桩厂每天的混凝土用量较大,这里按照数量相对较多的100盘检测1次。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与检验评定方法按照上述两个规范执行。3.6管桩抗弯性能的检测1在同品种、同规格、同型号的产品中随机抽取2根进行管桩抗弯性能检验,其性能应符合先

9、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 13476-2009)的规定。3.7管桩生产过程中随机抽检的项目有任何一项出现不符合要求或规定时,应立即暂停供应管桩,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后再恢复正常供应。已施工的同批管桩应做好标识,在成桩后检测时尽量加以检测。4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检查与检测4.1 管桩运到工地后,监理人员和施工单位应做下列内容的检查和检测:1 管桩规格、型号的检查;2 管桩的尺寸偏差、外观质量的检测;3 管桩端头板、桩套箍与桩尖的检测;4 管桩桩身强度的检查;5 焊条(丝)的检查。4.2 管桩规格、型号的检查1 管桩运到工地后,应按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的有关要求,对照产品合格证、运货单、管桩外壁

10、的标志及管桩结构性能检测报告,对其规格、型号、尺寸、管桩堆放及桩身破损情况等进行全面检查,不符合要求的桩禁止使用。其中管桩检测报告应包括管桩混凝土的强度、钢筋力学性能、有效预压应力值、抗弯性能、抗裂性能等。4.3 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检测1 运入工地的管桩,应按表4.3-1和表4.3-2的要求,抽查管桩的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2抽查数量不得少于2%的桩节数且不得少于2节。3当抽查结果出现一根桩节不符合质量要求时,应加倍检查,若再发现有不合格的管桩,该批管桩不准使用并必须撤离现场。表4.3-1管桩的尺寸允许偏差项 目允许偏差值(mm)检查工具与检查方法测量工具精度(mm)长度l0.5%l用钢卷尺测量

11、,精确至1mm。1桩端部倾斜0.5%d将直角靠尺的一边紧靠桩身,另一边与端板紧靠,测其最大间隙处,精确至1mm。0.5外径d+5-2用卡尺或钢直尺在同一断面测定相互垂直的两直径,取其平均值,精确至1mm。1壁厚t+20 0用钢直尺在同一断面相互垂直的两直径上测定四处壁厚,取其平均值,精确至1mm。0.5保护层厚度+50用深度游标卡尺在管桩的中间同一断面的三处不同部位测量,精确至0.1mm。0.05桩身弯曲度l/1000将拉线紧靠桩的两端部,用钢直尺测量其弯曲处的最大距离,精确至1mm。0.5桩套箍高度正偏差不限负偏差为0用钢卷尺测量,精确至1mm。1端板端面平面度0.5将钢直尺立起横放在端头板

12、上,然后慢慢旋转360,用塞尺测量最大间隙,精确至0.1mm。0.02外径0 -1用钢卷尺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进行测量,取其平均值,精确至1mm。1内径0 -2厚度正偏差不限负偏差为0用游标卡尺在互相垂直的两直径处量测端头板厚度,取其平均值,精确至0.5mm。0.05 注:1、表内尺寸以管桩设计图纸为基准;2、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应满足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40mm。条文说明:表4.3-1中保护层厚度是指预应力钢筋(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量测位置为端头板上露出主筋端头外缘与管桩边缘的距离。由于主筋端头较主筋直径稍大,此时量测的保护层厚度可能会有所偏差,因此,此阶段钢筋保护层厚度仅为初步量测,

13、低限值可暂放宽至基准值的-5mm,在施工阶段再利用截桩精确量测,此复测值不应小于40mm。表4.3-2 管桩的外观质量要求项 目外观质 量 要 求粘皮和麻面局部粘皮和麻面累计面积不大于桩总外表面积的0.5%;每处粘皮和麻面的深度不大于5mm,且应修补。桩身合缝漏浆不允许局部磕损局部磕损深度不大于5mm,每处面积不大于50cm2,且应修补。内外表面露筋不允许表面裂缝不得出现环向或纵向裂缝,但龟裂、水纹和内壁浮浆层中的收缩裂纹不在此限。桩端面平整度管桩端面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镦头不得高出端板平面。断筋、脱头不允许桩套箍凹陷凹陷深度不大于10mm。内表面混凝土塌落不允许接头桩套箍与桩身结合面漏浆漏浆深

14、度不应大于5mm,漏浆长度不得大于周长的1/6,且应修补。空洞和蜂窝不允许4.4 端头板尺寸与材质检测1 按2%的比例抽检端头板厚度,按总端头板数量0.1%的比例抽检端头板的材质。采用钻孔法检查端头板厚度和取样,钻孔应选择在端头板中间位置,端头板厚度不得低于表4.4-1的规定。样品送到具有金属材料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化学成分的检测,若检测结果不满足碳素结构钢(gb/t 700-2006)中q235b级材质的要求,该批管桩不得使用。表4.4-1端头板最小厚度预应力钢筋直径(mm)7.19.010.712.6端头板最小厚度(mm)161820242 逐条检查端头板的坡口尺寸,其结果应满足表4.4-2

15、的规定,坡口尺寸不合格的桩严禁使用。条文说明:端头板厚度检测频率采用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 15-22-2008)规定的2%比例。端头板材质可通过肉眼进行初步判断,考虑到端头板对管桩连接质量影响重大,而目前市场上端板次品较多,因此要求按端头板总用量的0.1%比例随机抽取样品进行其化学成分的检测。考虑到只要端头板的材质符合要求,其力学性能就较有保障,因此,本办法对其力学性能不要求进行检测,仅查看生产厂家提供的检验报告即可。表4.4-2管桩的构造要求(mm)外径d常用壁厚t端头板桩套箍坡 口(高宽)w1a套箍高h1400954.5121105001004.512125125

16、6001104.5121251304.5桩套箍尺寸与材质的检测检查桩套箍生产厂家提供的检验报告,其材质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t 700-2006)中q235的规定。条文说明:鉴于目前市场上桩套箍的质量较稳定,本办法对桩套箍的检验要求有所放松,仅要求查看生产厂家提供的检验报告是否满足要求即可。4.6桩尖检测1 按照5%的比例检查桩尖型式、尺寸和重量,检查结果应满足现行广东省标准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 15-22-2008)中附录b的要求。若单个桩尖尺寸和重量达不到规定尺寸和理论重量的90%作不合格论,必要时应逐个检查,不合格者禁止使用。2桩尖制作及焊接应符合行业标准建筑

17、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的有关规定。3 生产厂家应提供桩尖钢材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的测试报告。同时按照0.5%比例抽检桩尖的材质,且每单位工程抽检数量不得少于2个,将桩尖样品送到具有金属材料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化学成分的检测,其检测结果应满足设计或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 700-2006)中q235b级材质的要求。若检测结果不合格,该批桩尖不准使用并必须撤离现场。条文说明:目前工程实践中桩尖存在材质和尺寸构造不符合要求的问题,材质问题表现在其化学成份和力学性能不合格,尺寸构造问题表现在尺寸偏小、偏薄。不同的桩尖所适用的地质条件是不一样的,因此,对于桩尖的型式同样要求进行检查

18、。桩尖材质检验以现场取样检测结果为准,生产厂家提供的材料为辅。4.7 桩身强度检查1 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检查可查阅管桩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合格证。条文说明:由于采用钻芯方法检测桩身混凝土强度会造成管桩无法弥补的质量缺陷,用于检测的管桩需作废桩处理,这样检测的成本过大;另外,管桩采用离心工艺制作,桩身强度一般都有保障,因此,本办法参考广东省标准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 15-22-2008)的规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对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有争议时,才采用钻芯方法检测,在施工准备阶段仅要求查阅管桩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合格证。4.8 焊条(丝)检查1检查焊条(丝)的产品合格证、规格、

19、品种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或根据国家标准碳钢焊条规范(gb/t 5117-1995)和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t 8110-2008)的规定进行抽样检查,不合格产品不准使用并必须撤离现场。5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质量检查与检测5.1 打桩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检查和检测的主要内容包括下列几项:1 桩位复测;2 打(沉)桩机具检查;3 桩身垂直度检测;4 接桩施工质量检测;5 打(沉)桩收锤(终压)标准控制;6 管桩结构钢筋检测;7预应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复检;8 桩身强度复检;9 打(沉)桩记录审核;10 打(沉)桩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监测;11 基坑开挖和截桩头的监控等。5.2桩位经施工单位放样定

20、位后,监理人员应进行复核,其桩位偏差不得大于20mm。条文说明:本项目管桩为群桩基础,桩间距一般不大于3m,在沉桩过程中施工机械往往会损坏或挤偏相邻管桩的桩位标记,为防止出现桩位偏差值不符合设计要求的现象,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桩位标识和重视桩位复测工作。5.3打(沉)桩机具检查1检查打桩架及打桩锤是否适用和匹配。2 检查桩帽筒体的结构和尺寸,桩垫和锤垫的材质和厚度,严禁使用“博士帽”。3压桩机的最大压桩力(包括桩机自重和配重)应大于设计的单桩极限承载力,且不小于终压值的1.2倍,压桩机的最大压桩力应是压桩机的机架重量加上配重再乘以0.9。3 压桩机的夹持机构应适应管桩截面形状和直径,且桩身混

21、凝土不得发生夹裂现象。4检查送桩器的构造和尺寸以及送桩器端部所设置的衬垫厚度。5打桩机上配备打桩自动记录仪时,应检查打桩自动记录仪是否运作正常。5.4桩身垂直度检测1应采用经纬仪先检查第一节桩定位时的垂直度;当垂直度偏差不大于0.5%时,方可开始打(沉)桩。2在打桩过程中,应随时注意保持桩锤、桩帽和桩身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并随时检测桩身的垂直度,其偏差应控制在0.8%以内。3送桩前采用吊线锤法检测桩身的垂直度,其偏差应控制在1.0%以内。条文说明:第一节管桩垂直度直接决定整根桩的垂直度,因此对第一节桩的垂直度控制要严格一些,不得大于0.5%。本项目部分路段地基上部存在厚度不一的软土层,由于软

22、土对管桩侧向位移限制能力较差,在沉桩过程中容易出现倾斜的现象,因此,在此类路段施工第一节桩时尤其需要加强垂直度的控制。送桩以后桩身垂直度偏差不易测量,故在送桩前进行测量。5.5 接桩施工质量检测1接桩时上下节桩身应对中,错位不应大于2mm,上节桩身应与下节桩身保持顺直,两端面应紧密帖合。2焊接时,管桩对接前上下端头板表面应用铁刷子清刷干净并保持干燥,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3 焊接层数宜为3层,不得小于2层,第1层焊缝应采用不大于4的焊条施焊,内层焊渣必须清理干净后方可在外层施焊。4焊缝应饱满连续,焊接部分不得有咬边、焊瘤、夹渣、气孔、裂缝、漏焊等外观缺陷。5 手工电弧焊的自然冷却时间不应少

23、于5min;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的自然冷却时间不应小于3min。6 电焊人员须持证上岗。7按照5%的比例采用超声波无损探伤检测桩节焊接质量,发现焊接质量问题时应查找原因并设法纠正。条文说明:桩接头连接质量的监控非常重要,监理工程师应作旁站监理。接桩时,下节桩宜露出地表0.51.0m,以方便焊接作业。由于管桩端头板坡口内部宽度较小,采用大于4焊条难以保证该部分焊满、焊透,因此,要求第1层焊缝采用不大于4的焊条施焊。5.6 收锤(终压)标准控制1 一般情况下,打桩收锤标准按最后三阵(10击为一阵)贯入度为2050mm控制;对于地质复杂的区域,应通过试桩确定合理的打桩收锤控制标准。2静压法施工时,对于

24、摩擦桩,终压标准宜以标高控制为主、送桩压力控制为辅;对于端承摩擦桩或摩擦端承桩,终压力可取桩竖向设计承载力的2.22.4倍并复压2次。3当打桩过程中遇到沉桩困难、锤击数过多时,应检查桩的总锤击数和最后1m沉桩锤击数,若超过时,应暂停施打,找出原因,提出合理解决办法。5.7 管桩结构钢筋检测1 查看厂家出具的钢筋力学性能检测报告,预应力钢筋应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其力学性能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gb/t 5223.3-2005)中低松驰螺旋槽钢棒抗拉强度不小于1420mpa、规定非比例不小于1280mpa、断后伸长率应大于7%的规定。2每单位工程抽检管节数量不应少于2节,可利用先施工的2m

25、以上长度的截桩经人工破碎后进行检测;若工地没有截桩可利用,则应在工地上随机选取2节桩经人工破碎后检测。3 按表5.7的内容检测管桩钢筋直径、数量与间距,不符合要求的桩禁止使用且必须撤离现场。条文说明:目前市场上管桩预应力钢筋的应用情况比较规范,但考虑到预应力钢筋对管桩力学性能影响较大,而由于施工准备阶段对管桩钢筋难以检测,本办法要求在施工阶段利用截桩进行检测。为了减少使用钢筋不合格管桩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施工过程中应尽早利用截桩检测钢筋,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停止施工,查找原因并采用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另外,由于施工过程中截桩数量可能不多,为确保钢筋检测要求切实可行,检测频率不宜过大。5.8预应

26、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1 抽查数量不得少于1%的桩节数且不得少于2节。利用先施工截桩进行检测,用深度游标卡尺在管桩横截面相互垂直的两直径上测定,取其平均值,量测值应大于40mm。2发现有不合格者,该批管桩以后不得使用。同时应结合施工准备阶段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结果查找原因并采取处理措施。条文说明:预应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基桩的耐久性至关重要,需要重点抽查,因此,除了施工准备阶段的抽检,在施工过程进行复检。因需要利用截桩检测,检测频率适当降低。另外,由于截桩横断面上测量的保护层厚度精确度高于端头板上测量,预应力钢筋保护层厚度以复检结果为准。表5.7常用管桩预应力钢筋与螺旋筋配置表外径壁厚(m

27、m)单节桩长(m)型号预应力钢筋根数和直径 (n)mm螺 旋 筋(mm)直径桩端加密区l1非加密区l2间 距长度间 距4009512a79.04.04552000805ab710.713b1010.7c1310.750010014a119.05.0455200080515ab1110.7b1112.6c1312.650012514a129.015ab1210.7b1212.6c1512.660011015a149.05.04552000805ab1410.7b1412.6c1712.660013015a169.0ab1610.7b1612.6c2012.65.9管桩桩身强度的检测1 当对桩身混

28、凝土强度等级有争议时,可采用钻芯方法检测。2钻芯不得在施打过的管桩上钻取,在距管节端部2.0m以外钻取100mm直径的芯样,试样高度为100mm。钻芯检测应符合国家标准钻芯检测离心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gb/t 19496-2004)的规定。芯样最小抗压强度不得低于管节混凝土强度等级值。条文说明:桩身混凝土等级有争议指施工过程中该批管桩频繁出现断桩、桩身开裂等现象,此时可采用钻芯法进行检测。由于管桩施工时受桩锤多次击打混凝土强度可能会下降,因此,应采用未击打过的管桩进行检测。5.10打(沉)桩记录审核1若打桩机上配置打桩自动记录仪器,则可查阅自动记录仪打印的各种打桩数据。2若打桩机上没有

29、配备打桩自动记录仪,则要先检查打桩作业班组是否配备一个专职记录员,并要监控专职记录员是否认真如实作好打桩记录,然后查检人工记录表格是否齐全、真实、清楚。3每一根桩的收锤贯入度或终压力、成桩桩孔内壁经孔内摄像检查完毕,经监理等人员签名确认后,方可作为有效的施工记录。5.11打桩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监测1打桩过程中,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安排,监控打桩顺序。2打桩振动和挤土可能危及四周的建筑物、道路、市政设施等,打桩时应密切注意四周建(构)筑物和工地现场土体的变化,除应作出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外,还应及时检测其变形数据。3大面积群桩基础或挤土效应明显的管桩基础,应按照群桩基础桩总数10%的比例

30、设置观测点,定时检测基桩的上浮量及桩顶偏位值等。5.12最终成桩后,应检查基桩管口及送桩遗留孔洞的封盖情况。条文说明:本项目管桩直径相对较大,如不及时封盖管口,对现场人员的人身安全是一个隐患。另外,封盖管口也是为了避免杂物落入管桩内腔而影响封底混凝土的施工。6成桩后的工程质量检测6.1 成桩质量的检测内容应包括下列几项:1桩身垂直度检测;2截桩后的桩顶标高检测;3桩顶平面位置检测;4桩长及桩身的完整性检测;5单桩承载力检测。6.2成桩桩身垂直度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吊垂线法逐根检查桩身垂直度。2桩身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0%。6.3截桩后桩顶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的允许偏差为10mm。6.4设

31、计标高处桩顶平面位置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4的规定。表6.4管桩桩顶平面位置的允许偏差项 目允许偏差(mm)承台桩数为13根的桩承台桩数为416根的桩周边桩中间桩100100d/3或150两者中较大者注:d为管桩直径。6.5 按成桩总数100%的比例采用孔内摄像法检测桩身完整性和桩长。条文说明:以往工程实践中,常用孔内灯泡照射法检测桩身完整性,但对于本项目桩长大于30m的管桩,由于观测人员与灯泡距离过长、可视空间狭小,20m以下管桩内壁很难观察清楚。因此,本办法推荐采用目前成像清晰度较高的孔内摄像法检测桩身完整性,同时还可检测桩长。该方法具有直观、操作简易、可测深度大、结果可靠、图像可存储的特

32、点,一般30m左右的桩长检测时间约为30分钟。孔内摄像检测应在管桩施工后24小时以内进行,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指导后续施工。6.6按成桩总数10%的比例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身完整性,且每单位工程的检测数量不应少于10根,检测桩宜分散于各个管桩基础承台。低应变动测操作按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 f81-01- 2004)要求执行。当抽测不合格的桩数超过抽测数的30时,应加倍重新抽测。加倍抽测后,若不合格桩数仍超过抽测数的30,应全部检测。条文说明:按照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 15-22-2008)的规定,在本办法6.7条所列的不适于采用高应变动测法的地

33、质条件下才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身完整性,这主要是基于低应变动测法在测试和判别多节管桩的完整性有一定的局限性考虑的。实际上,对于本项目管桩穿越土层大部分为硬质土、桩周土阻力较大的具体情况,因低应变动测法所用手锤产生的冲击能量较小,受桩周土阻力影响,应力波竖向传播过程中迅速衰减,传递到第二节桩节时应力波已经很弱,因此,该法很难准确判别深层管桩的完整性。但考虑到本项目对管桩的质量要求较高,而低应变动测对于浅层管桩的完整性判别仍具有较高精度,因此,本办法要求任何地质条件下均按成桩总数10%的频率检测,提高了成桩后的检测要求。6.7在下列地质条件或施工条件下,应采用静载试验进行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

34、抽检数量为每单位工程成桩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1)岩溶地区的管桩基础工程;2)非岩溶地区上覆土层为淤泥等软弱土层、其下直接为中风化岩、微风化岩或中风化岩面上只有较薄的强风化岩层的管桩基础工程;3)桩端持力层为遇水易软化的风化岩层;4)采用引孔打桩法施工的管桩基础工程。条文说明:静载试验检测结果虽然准确无争议,但由于其检测费用高且耗时长,检测频率一般较小,这不利于整体施工质量的掌控,因此,本办法鼓励用高应变动测法同时进行桩身完整性和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检测。但对于岩溶地区及“上软下硬、软硬突变”的管桩,用高应变动测法检测时容易出现坏桩和烂桩,而桩端持力层为遇水易软化的风化岩层以及用引孔打桩法施

35、工的管桩,用高应变动测法检测还需进一步积累工程经验方可提高数据分析精度,因此,这些条件下不宜采用高应变动测法检测。考虑到xx项目此类地质条件与施工条件下管桩数量很少,静载试验检测频率参照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 15-22-2008)相关规定的高限值确定为1%,且不少于3根。6.8对本办法6.7条规定地质条件以外的管桩,按照成桩总数8%采用高应变法检测单桩竖向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且每单位工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10根,检测桩宜分散于各个管桩基础承台,并应在其所在桥墩所有管桩施工完成至少7天后进行。在地质条件发生明显变化时,应进行不少于5点的动静竖向承载力检测方法对比试验。条文

36、说明: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 15-22-2008)中规定高应变动测法检测频率为同条件下总桩数的8%,且不少于10根,对于重要工程抽检桩数应增加一个百分点,而对于已采用孔内摄像法检测桩身完整性且明显质量缺陷少于20%的管桩基础工程(此法可提高成桩质量可靠性),抽检桩数可减少一个百分点。因此,本办法要求按成桩总数的8%进行高应变动测检测单桩竖向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符合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 15-22-2008)的规定。另外,本办法规定任何地质条件下均按成桩总数10%的频率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身完整性,且规定按成桩总数100%采用孔内摄像法检测桩

37、身完整性,这已经严于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 15-22-2008)的规定,可进一步保证xx项目管桩的成桩质量。高应变动测操作按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 f81-01- 2004)要求执行。高应变动测法是建立在一维波动理论基础上的承载力检测新方法,承载力的计算需要对桩、土参数进行人工设置,因而常常具有多解性,所以高应变检测结果是否可靠须通过静载试验进行检验。检验的方法是,将各桩的高应变动力检测结果与对应桩的静载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各桩动静承载力的相对误差,以确定高应变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即所谓的动静对比试验分析。xx项目管桩承载力检测主要是采用高应变动

38、测法,提高其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对于本项目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本办法要求对于各类地质条件应开展一定量的动静对比试验。这里所谓地质条件有明显变化是指地基各土层的类别与力学性质有较大变化,如本项目部分路段强风化岩层为花岗岩,部分为变质砂岩,对于此两种地基的管桩,应分别开展动静对比试验。6.9 当设计需要进行成桩的单桩水平承载力或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的检测时,抽检桩数应不少于同条件下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3根。6.10 管桩基础工程应在承台完成以后的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进行沉降变形观测直到沉降达到稳定标准。6.11 注意事项1 静载试验采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时,试坑底面与支撑墩底面高差、支撑墩与试坑的距

39、离应保证试坑边坡的稳定,避免导致管桩偏斜。2 当需要对截桩后的管桩进行静载试验时,应对桩头进行处理,宜采用环氧树脂砂浆抹平加固处理。3 静载试验最大加载宜为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容许值的2倍或能确定极限承载力。静载试验桩达到破坏状态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4 高应变检测桩极限承载力时应具有相同条件的动-静试验对比资料和现场工程实践经验,并应综合利用case法和实测曲线拟合法。7工程验收7.1 管桩基础工程验收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桩顶标高与施工现场标高基本一致时,可待全部管桩施打完毕后一次性验收。2当需要送桩时,在送桩前应进行中间检查,合格后方可送桩。3全部管桩施打完毕并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再进行中间交工验收。4工程验收按附录a的表格实施。7.2 管桩基础工程验收时应具备下列资料:1桩基设计文件和施工图,包括施工图纸会审纪录、设计变更通知书。2桩位测量放线图,包括工程基线复核签证单。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报告。4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包括实施中的变更资料。5管桩出厂合格证、产品说明书。6打桩施工记录汇总,包括桩位编号图。7工地用桩检查资料,包括桩端头板和桩尖的尺寸和材质抽检,预应力钢筋和螺旋筋抽检、桩身混凝土抽芯检查、接头焊缝验收记录等汇总资料。8打桩工程竣工图(桩位实测偏位情况,补桩、试桩位置等)。9成桩质量检查报告(桩顶标高、桩顶平面位置、垂直度偏差检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