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型作文的审题与构思_第1页
关系型作文的审题与构思_第2页
关系型作文的审题与构思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3届襄阳四中作文指导关系式作文的审题与构思周晋南 王鸿雁关系式话题作文,让不少同学感到头疼,同学们普遍认为这样的话题作文审题太难。有的同学虽然搜肠刮肚也无话可说,既而有意无意地去改变话题,或只偏言一方不及整体,或干脆抛开话题另起锅灶其实,这都是因为不了解关系式话题作文及其写作方法的缘故。一、要明确关系式话题及其命制特点。所谓关系式话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如:“失去与获得”、“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等。例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就可以看成是一个典型的关系式话题,行文中作者就很好地兼顾了“我”

2、与“地坛”这两个要素:一方面具体描述了“我”在地坛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思,另一方面又深刻地交代了“地坛”给我的人生感悟,使我完成了生命意义的思考,让我走出了人生的低谷、鼓足了生命的勇气,从而揭示了两个要素间的关系,即“地坛是我的精神家园”。需提请注意的是,构成关系式话题的各要素间的关系大多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其思维方向、价值取向都不是唯一的。如2003年高考作文话题“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就可从不同角度作不同理解:从正面看,感情的亲疏有助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谈及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文环境及“情人眼里出西施”真挚的感情引导健康的审美意识(爱憎分明)。从反面看,感情的亲疏有害于对客观事物

3、的认识。由此可谈及任人唯亲、偏信则暗、徇情枉法、有失公允及恨乌及屋等。全面地看,感情有亲有疏,但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不能受情感亲疏左右。类似的还有2004年浙江卷“人文素养与发展”、重庆卷“自己的认识与别人的期待”,2005年全国卷“位置与价值”、“忘记与铭记”,2006年重庆卷“走与停”,2007年四川卷“一步与一生”等。二、要辨明关系式话题要素间的关系。关系式话题作文,重在考查同学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关系式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十种: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

4、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缺少一方另一方就不成立了。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再如“平凡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话题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还可理解为: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2、是非取舍关系。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而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

5、”;对“向前看与向钱看”则要理解为“我们要一切向前看,决不能一切向钱看”。3、并非绝对关系。就是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这个话题,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再如“名师与高徒”,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4、并列共存关系。就是话题中所给的两个以上概念存在着并列关系,它们彼此互相联系,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写作时,话题里提到的概念都要照顾到,不能有所偏颇。如“谦虚与表现”,对此

6、就可诠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对“成人与成才”也要理解为“要成人,更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后要成才”。再如“和而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如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秋天的早晨,山头上,西天边,那一弯残月还依稀可见;东方,那红日却已露出了半个笑脸。李岳对残月发出一番赞叹张果对红日发出一串歌颂高老师听着,看着,若有所思地说:“我希望人世间的一切都能像你们说的那样”要求:请以“朝阳与残月”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这是一个典型的并列共存关系式话题。

7、这里“残月”给人的印象不是凄凉的,而是牺牲了自己给人以光明的美的化身,“朝阳”显然充满了希望,它的出现会使残月惨淡无光。但如果没有残月,世界也不会如此美丽,朝阳也不会光芒灿烂。显然,“残月”与“朝阳”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物质运动生生不息的规律。因此,作文时就要二者兼顾,不能单纯写残月或写朝阳。5、辩证关系。是指话题的概念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写作时要注意写清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如高考作文题“感情亲疏”与“认知”之间,就有着复杂的辩证关系,简而言之可以分为:正影响感情越亲,对事物的认知就越准确,所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负影响感情

8、越亲,对事物的认知就越不准确,所谓“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衰亡也”。零影响写一个人秉公办事,不以感情左右对事物的认知,所谓“宫中府中,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也”。“反影响”认知的正误反过来影响感情的亲疏。所以这个文题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的。“感情”一词的含义也不是单一的,可以指亲情,也可以指友情、爱情。这个话题又可以放到不同的领域,针对不同的对象去谈;放在家庭生活领域,可以写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亲朋关系等;放到学校教育领域,可以写师德、德育教育艺术、学生成长等;放到政治领域,可以写执法公私、情义矛盾等;还可以写教练和运动员、观众与演员、顾客和商家等等。只要有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有文化的

9、积淀和融会,有较强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就可以写出好文章来。6、喻意关系。题目中的概念是抽象的,带有比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构思时要注意言在此而意在彼,根据喻意,对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现象,从而成文。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由此可见,联系现实是写作本文的关键,应由题目生发开去,而不能就题论题。如198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候,而形成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温度、湿度适宜,树木就能迅速地生长起来,形成茂密的森林。大片森林的出现,会使气候变得更好。这里说的是一种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也有类似之处。请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题材,

10、用上述现象作比喻,以“树木森林气候”为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全文不少于600字,副标题自定,写在横线上。此题在审题上没有多大难度,因为树木、森林、气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题目中已讲得清楚了,只要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来对接这种自然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就可以了。7、主客关系。是指话题的两个概念中有一个是主体(往往是人),一个是客体(往往是物),写作这类文章时,要学会以主体来驾驭客体。或想象自己如何驾驭客体的行为,或谈自己对客体的认识,目的是写清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如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北京申奥是个热门话题。我国的第一次申办,以一票之差失败,给国人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如今,我国政府和人

11、民已经获得了2008年的夏季奥运会主办权。2008年,奥运会就要在我们国家举办了,这是新世纪的一件盛事,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该参与的大事。请以“我与奥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是一个主客关系的话题。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写清“我”(主体)与“奥运”(客体)的关联。至于写作的角度很宽泛,可以写我对奥运会对我们国家政治、经济及社会繁荣方面的意义有认识,可以对奥运会的举办提出自己的建议与设想。写作时要学会从大处着笔,也可以从细微处体现主旨。上文提到的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就是一个典型的主客关系的话题作文,这篇散文写得好,在行文中作者就很好兼顾了“我”与“地坛”这两个要素,揭示出了两个要素间的关系,即“地坛是我

12、的精神家园”。中心一出来,文章就活了。8、因果关系。指概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联系。我们在写因果关系的话题作文时,可由因推到果;当然还可以进行变通,采用因果颠倒法,先写出结果或结论,再逐层交代原因,这样行文较常规构思有一定的优势,它先把结果说出来,使得作者的思维有了立足点,文章有了论证的方向,再分析原因,可使思维聚合到一点,不再分散精力,不再受其他因素干扰,在考场上容易成篇。 如上海市1988年高考作文“清流与活源”,实际上就是一个因果关系式的话题作文,朱熹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以说清流是果,活源是因,只要把握住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挖掘“流”与“源”的含义,进而联系实际,

13、进行议论,结构上或由因到果,或由果涉因,就可构思成文了。9、转折关系。例如“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这个话题(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讲,意料与情理也是矛盾的),人生在世,会遇到许多出乎意料的事情,但仔细想想这些事情,往往有些事情却又在情理之中,前后两部分构成转折关系。10、递进关系。例如2010年浙江卷“枝叶一世界”,这个话题作文,反映的是“枝一叶”与“一世界”之间的关系,即“寻常细微事物”与“大干世界”之间的关系。事物由小推进到大,构成递进关系。写作时,要把这个渐进过程写出来。三、注意从不同层面解读构成话题的诸个要素。辨清关系至关重要。关系辨明了,思维就有了方向,审题立意的任务也就基本上完成了,构思

14、成文的速度也就大大地加快了。当然,构成关系式话题的各要素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如上十种关系是常见的,但远不是关系的全部。审题时须根据具体题目作具体分析,从而做到既快捷,又准确。有些话题的构成要素,从某种层面解读时较为简单,一目了然。如“文凭与水平”谈的是学历与能力;“名师与高徒”谈的是条件与结果;“痛苦与成功”谈的是过程和结果;“我与地坛”谈的是人与空间;“平凡与伟大”往往指具体的言行与抽象的精神品质。而有的话题则比较复杂,同一个话题,从不同层面去解读,就有不同的关系类型。如“冷与热”,若从待人态度冷漠与热情的角度,其关系就是典型的“是非取舍关系”;若从处事的冷静与待人待事的热情上看,其关系就

15、成了“相容并存关系”;若从一般意义的天气温度或对人爱憎感情的角度理解,其关系则又成了“对立统一关系”。另外,针对这个话题要素的本义和比喻义,其关系又可衍生出肉体的冷(热)与心理的热(冷)、过程忍辱负重、甘受清贫的冷与结果成就斐然、声名鹊起的热再如:以“忘记和铭记”这个话题为例:从“忘”的角度来说,可以写对得意者的警醒、对失意者的安慰、对过去的超越、对遗忘的无奈等;从“不忘”的角度来看,可以谈对人生过往经历的珍视、对历史和传统的肯定、对逃避过去的谴责等;从“忘记”和“铭记”之间的辩证关系来看,可以阐述哪些事情该忘哪些事情不该忘、忘与不忘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因此,我们在面对一个关系式话题作文时,一定

16、要进行合理的发散思维,审慎解读。四、要有符合文体基本思路的构思。深度透析关系式话题作文,发现关系式话题作文利于考查同学的思辩能力和感悟能力。因此,这就要求同学要联系地看问题,而不是孤立地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而不是片面地看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不是静止地看问题。应试训练中,可供选用的文章体裁多种多样,但粗略来分,主要有记叙、议论两大类。假如你要写记叙类文章,你就得先将关系具体化,再将具体化的关系化为一个具体生动的故事进行描述,文章一定要注重以细节传情。假如你要写议论文,你也要先将关系具体化,再把具体化了的关系作为论点展开论证,注意论证的层次,切忌平面化展开。水平高的可以写成散文。对于关系式话题作文的写作,你不管怎么写,从哪个角度写,都要根据实际兼顾构成话题的各个概念要素,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