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牙外形(本)_第1页
磨牙外形(本)_第2页
磨牙外形(本)_第3页
磨牙外形(本)_第4页
磨牙外形(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磨牙外形磨牙外形湖北科技学院湖北科技学院五官医学院五官医学院鲁琴艳鲁琴艳目的和要求目的和要求v掌握上颌第一磨牙的外形特点掌握上颌第一磨牙的外形特点v掌握下颌第一磨牙的外形特点掌握下颌第一磨牙的外形特点v掌握上、下颌磨牙的区别掌握上、下颌磨牙的区别v掌握恒磨牙应用解剖掌握恒磨牙应用解剖四、磨牙类四、磨牙类功能:磨细食物。功能:磨细食物。特点:体积依次减小。特点:体积依次减小。牙冠牙冠牙合牙合面宽大形态结构复杂。面宽大形态结构复杂。上磨牙颊舌径近远中径,上磨牙颊舌径近远中径,牙合牙合面为斜方形;下磨牙颊舌面为斜方形;下磨牙颊舌径近远中径,径近远中径,牙合牙合面为长方形。面为长方形。牙尖多,牙尖多,

2、4-54-5个。个。外形高点:颊面在颈外形高点:颊面在颈1/31/3处,舌面在中处,舌面在中1/31/3处。近远中面均处。近远中面均为为牙合牙合1/31/3的的牙合牙合缘附近。缘附近。牙合牙合面发育沟多,副沟多,有颊、舌面沟以利食物溢出。面发育沟多,副沟多,有颊、舌面沟以利食物溢出。沟、窝、点隙多易发生龋病。沟、窝、点隙多易发生龋病。根干短粗,根分叉为根干短粗,根分叉为2-32-3个牙根。个牙根。( (一一) )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一磨牙 (maxillary first molar) (maxillary first molar) 约约6 6岁即出现于口腔,故又名六龄牙岁即出现于口腔,故又名六

3、龄牙1 1 牙冠牙冠(dental crown) (dental crown) (1)(1)颊面颊面(buccal(buccal surface) surface) (2)(2)舌面舌面(lingual surface )(lingual surface ) (3)(3)邻面邻面(proximal surface) (proximal surface) (4)(4)牙合牙合面面(occlusal(occlusal surface) surface) 2 2 牙根牙根(root of tooth)(root of tooth)(一)上颌第一磨牙(一)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一磨牙在上颌磨牙中体积最大,

4、由上颌第一磨牙在上颌磨牙中体积最大,由5 5个面、个面、4 4个个牙尖、牙尖、3 3个牙根组成。个牙根组成。颊 面呈梯形,近远中径呈梯形,近远中径牙合牙合颈高度,颈高度,牙合牙合1/31/3处最宽,牙颈处最宽,牙颈1/31/3窄窄近中缘长而直,远中缘短而突近中缘长而直,远中缘短而突牙合牙合缘由两颊尖的近远中斜缘组成。近中颊尖略宽于远中颊尖,近缘由两颊尖的近远中斜缘组成。近中颊尖略宽于远中颊尖,近中颊尖的颊轴嵴较远中颊尖颊轴嵴突,两侧斜面平,无发育沟。两中颊尖的颊轴嵴较远中颊尖颊轴嵴突,两侧斜面平,无发育沟。两颊尖间有颊沟,与颊轴嵴平行或偏远中达中颊尖间有颊沟,与颊轴嵴平行或偏远中达中1/31/

5、3处,末端有点隙。处,末端有点隙。外形高点在颈外形高点在颈1/31/3处。颈曲线低平,有时在颈曲线的中间有根向突处。颈曲线低平,有时在颈曲线的中间有根向突起或釉珠(可位于根分叉处)。起或釉珠(可位于根分叉处)。颊颊 面面舌面舌面与颊面等或小,圆突。与颊面等或小,圆突。缘由近远中舌尖的近远缘由近远中舌尖的近远中斜缘组成。中斜缘组成。近中舌尖宽于远中舌尖,近中舌尖宽于远中舌尖,约占舌面约占舌面2/32/3,偶有,偶有第五牙尖第五牙尖出现,与近中舌尖间新月形出现,与近中舌尖间新月形沟分隔。沟分隔。两舌尖间有一条自两舌尖间有一条自 牙合牙合面来的远中舌沟,可面来的远中舌沟,可延延续到舌面续到舌面1/2

6、1/2处,末端无点隙处,末端无点隙. .舌轴嵴不明显,外形高点舌轴嵴不明显,外形高点在舌面中在舌面中1/31/3,颈曲线低平,颈曲线低平,在颈曲线的中间无根向的突在颈曲线的中间无根向的突起和釉珠。起和釉珠。邻面邻面l四边形,颊舌厚度四边形,颊舌厚度牙合牙合颈高度颈高度l近中面平坦,颊缘直,近中面平坦,颊缘直,舌缘圆突舌缘圆突l近中接触区在近中接触区在牙合牙合1/31/3的颊的颊1/31/3与中与中1/31/3交界处,交界处,紧靠紧靠牙合牙合缘缘邻面邻面n四边形,颊舌径四边形,颊舌径牙合牙合颈高度颈高度n远中面较小而圆突,近远中面较小而圆突,近牙颈略有凹陷牙颈略有凹陷n远中接触区在远中接触区在牙

7、合牙合1/31/3的的中中1/31/3与舌与舌1/31/3交界处,于交界处,于牙合牙合缘稍下。缘稍下。牙合牙合面面斜方形,比较复杂。斜方形,比较复杂。边缘嵴边缘嵴:牙合牙合面的四边由面的四边由四条边缘嵴构成四条边缘嵴构成.颊颊牙合牙合边缘边缘嵴嵴由近远中颊尖的由近远中颊尖的4个牙尖个牙尖嵴构成,嵴构成,舌舌牙合牙合边缘嵴边缘嵴由两由两舌尖的四条牙尖嵴构成,舌尖的四条牙尖嵴构成,近近牙合牙合边缘嵴和远边缘嵴和远牙合牙合边缘嵴边缘嵴共共同围成斜方形。其中同围成斜方形。其中舌舌牙合牙合边缘嵴边缘嵴长于颊长于颊牙合牙合边缘嵴,边缘嵴,近近牙合牙合边缘嵴边缘嵴较远较远牙合牙合边缘嵴边缘嵴短短而直。由四边

8、构成的四而直。由四边构成的四个个牙合牙合角中,以角中,以近颊近颊牙合牙合角及角及远舌远舌牙合牙合角为锐角角为锐角,远颊,远颊牙合牙合角及近舌角及近舌牙合牙合角为钝角特角为钝角特点之一。点之一。牙合牙合面面牙尖牙尖:4 4个牙尖,即近个牙尖,即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近中舌尖、及远中舌尖。中舌尖、及远中舌尖。少数在近中舌尖的舌侧少数在近中舌尖的舌侧偏近中有第偏近中有第5 5牙尖。颊牙尖。颊侧尖较高尖锐,舌尖低侧尖较高尖锐,舌尖低而圆钝,而圆钝,近中舌尖是最近中舌尖是最大的,为上颌第一磨牙大的,为上颌第一磨牙的主要功能尖的主要功能尖近中舌近中舌尖尖近中颊尖远中颊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远中

9、舌尖。远中舌尖远中舌尖。远中舌尖最小。少数还可发生尖最小。少数还可发生退化现象。退化现象。牙合牙合面面三角嵴三角嵴:每个牙尖都有一个:每个牙尖都有一个三角嵴。三角嵴。近中颊尖三角嵴近中颊尖三角嵴由由其牙尖顶端斜向舌侧远中至其牙尖顶端斜向舌侧远中至牙合牙合面中部,面中部,远中颊尖三角远中颊尖三角嵴嵴由其牙尖顶端斜向舌侧近由其牙尖顶端斜向舌侧近中至中至牙合牙合面中部,面中部,近中舌尖近中舌尖三角嵴三角嵴由其牙尖顶端斜向颊由其牙尖顶端斜向颊侧远中至牙合面中部,侧远中至牙合面中部,远中远中舌尖三角嵴舌尖三角嵴较小,由其牙尖较小,由其牙尖顶端斜向颊侧近中至顶端斜向颊侧近中至牙合牙合面面中部。中部。近中舌

10、尖三角峭与远中颊尖近中舌尖三角峭与远中颊尖三角嵴在三角嵴在牙合牙合面中央斜行相面中央斜行相连成连成斜嵴斜嵴,此牙最明显。,此牙最明显。牙合牙合面面窝窝:牙合牙合面中央凹陷,斜嵴面中央凹陷,斜嵴将将牙合牙合面分隔成近、远中窝,面分隔成近、远中窝,近中窝近中窝位于斜嵴的近中侧至位于斜嵴的近中侧至近近牙合牙合边缘嵴内侧,边缘嵴内侧,较大较大,占占牙合牙合面近中的面近中的2/32/3,又名,又名中中央窝央窝,远中窝位于斜嵴的远,远中窝位于斜嵴的远中侧至远中侧至远牙合牙合边缘嵴内侧,边缘嵴内侧,较小,占较小,占牙合牙合面远中的面远中的1/31/3。点隙与发育沟点隙与发育沟:窝的凹陷底:窝的凹陷底部分别为

11、中央点隙和远中点部分别为中央点隙和远中点隙。隙。 4 4条发育沟条发育沟颊沟:自中央点隙伸向颊侧,在两颊尖之间跨越颊颊沟:自中央点隙伸向颊侧,在两颊尖之间跨越颊牙合牙合边缘嵴至颊面中部边缘嵴至颊面中部近中沟:中央点隙伸向近中至近近中沟:中央点隙伸向近中至近牙合牙合边缘嵴内侧边缘嵴内侧远中沟:远中点隙伸向远中至远远中沟:远中点隙伸向远中至远牙合牙合边缘嵴内侧边缘嵴内侧远中舌沟:远中点隙伸向舌侧,经两舌尖间跨越舌远中舌沟:远中点隙伸向舌侧,经两舌尖间跨越舌牙合牙合边缘嵴至舌面中部边缘嵴至舌面中部牙合牙合面面斜面斜面:每个牙尖有每个牙尖有4 4个斜面个斜面颊尖的颊侧近、远颊尖的颊侧近、远中斜面与对颌

12、牙无咬中斜面与对颌牙无咬合接触合接触,颊尖的舌侧,颊尖的舌侧近、远中斜面,舌尖近、远中斜面,舌尖颊侧近、远中斜面及颊侧近、远中斜面及舌侧近、远中斜面都舌侧近、远中斜面都与对颌牙有咬合接触。与对颌牙有咬合接触。2.2.牙根牙根由由3 3个根组成。颊侧个根组成。颊侧2 2个根,舌侧个根,舌侧1 1个根。颊个根。颊侧根分别为近中颊根侧根分别为近中颊根和远中颊根。和远中颊根。近中颊根位于牙冠近近中颊根位于牙冠近中颊侧颈部之上,根中颊侧颈部之上,根的近远中面皆平,颊的近远中面皆平,颊面宽于舌面;面宽于舌面;远中颊根位于牙冠远远中颊根位于牙冠远中颊侧颈部之上,较中颊侧颈部之上,较近中颊根短小;近中颊根短小

13、;舌根位于牙冠舌侧颈舌根位于牙冠舌侧颈部之上,为三根中之最部之上,为三根中之最大者,其颊舌二面较宽大者,其颊舌二面较宽且平,舌面有纵沟。且平,舌面有纵沟。两颊根之间相距较近,两颊根之间相距较近,颊根与舌根之间分开较颊根与舌根之间分开较远,远,3 3个牙根根间距较大,个牙根根间距较大,有利于牙的稳固和有利于牙的稳固和牙合牙合力的分散传导。力的分散传导。根颈根颈1/31/3处横断面呈长处横断面呈长方圆形。方圆形。2.2.牙根牙根(一)上颌第二磨牙(一)上颌第二磨牙上颌第二磨牙与上颌第一磨牙相似,但体积小,上颌第二磨牙与上颌第一磨牙相似,但体积小,牙合牙合面呈斜方面呈斜方形而较窄。形而较窄。随远中舌

14、尖退化,分四尖型和三尖型随远中舌尖退化,分四尖型和三尖型(1 1)四尖型:)四尖型:1)1)颊面颊面与舌面约等宽,近中至远中舌侧倾斜度大,远中颊尖与舌面约等宽,近中至远中舌侧倾斜度大,远中颊尖明显减小。明显减小。2)2)舌面舌面:近中舌尖占大部分,远中舌尖更小,极少数有第五:近中舌尖占大部分,远中舌尖更小,极少数有第五牙尖。牙尖。3)3)邻面邻面: :近中面大于远中面,斜方形更明显。近中面大于远中面,斜方形更明显。4)4)牙合牙合面面:颊:颊牙合牙合, ,舌舌牙合牙合边缘嵴等长,近中边缘嵴等长,近中牙合牙合边缘嵴长于远边缘嵴长于远中,斜嵴颊沟,远中舌沟不明显,斜嵴有远中沟横过。中,斜嵴颊沟,远

15、中舌沟不明显,斜嵴有远中沟横过。(2)(2)类三尖型:类三尖型:颊面宽大,舌面小于颊面,依远中舌尖退化程度不颊面宽大,舌面小于颊面,依远中舌尖退化程度不同,又分三种类型:同,又分三种类型:1 1)远中舌尖虽退化仍占据舌侧较小的位置。)远中舌尖虽退化仍占据舌侧较小的位置。2 2)远中舌尖虽退化显著仅占舌侧远中很小的位)远中舌尖虽退化显著仅占舌侧远中很小的位置。置。3 3)远中舌尖全部退化呈典型的三尖牙冠形。)远中舌尖全部退化呈典型的三尖牙冠形。牙合牙合面:圆三角或方三角形,近远颊尖相等,近舌面:圆三角或方三角形,近远颊尖相等,近舌尖特大或尖特大或1 1个舌尖而圆突,斜嵴不清楚或消失,中个舌尖而圆

16、突,斜嵴不清楚或消失,中央窝,发与沟形态分布不规则,副沟多。央窝,发与沟形态分布不规则,副沟多。牙根:牙根:3 3根,分叉较小,偶见近颊根和舌根或两颊根融合为一根。根,分叉较小,偶见近颊根和舌根或两颊根融合为一根。根颈根颈1/31/3横剖面:长椭圆形。横剖面:长椭圆形。似上颌第一磨牙,但有下列特点:似上颌第一磨牙,但有下列特点: (1)(1)牙冠较上颌第一磨牙近远中宽度为窄牙冠较上颌第一磨牙近远中宽度为窄 (2)(2)牙冠颊面自近中向远中面舌侧的倾斜度牙冠颊面自近中向远中面舌侧的倾斜度大于第一磨牙。远中颊尖明显缩小。近中颊大于第一磨牙。远中颊尖明显缩小。近中颊轴嵴较远中颊轴嵴突出轴嵴较远中颊轴

17、嵴突出 (3)(3)舌面近中舌尖占舌面的大部分,远中舌舌面近中舌尖占舌面的大部分,远中舌尖更少,极少有第五牙尖尖更少,极少有第五牙尖 似上颌第一磨牙,但有下列特点:似上颌第一磨牙,但有下列特点: (4)(4)牙合牙合面斜嵴不如上颌第一磨牙明显,有远中沟面斜嵴不如上颌第一磨牙明显,有远中沟越过,有的上颌第二磨牙越过,有的上颌第二磨牙牙合牙合面无斜嵴可见。远中面无斜嵴可见。远中舌尖不显著而近中舌尖特大,舌面明显小于颊面舌尖不显著而近中舌尖特大,舌面明显小于颊面 (5) (5) 牙根数目与上颌第一磨牙相同,但三分叉根牙根数目与上颌第一磨牙相同,但三分叉根比较靠近,且向远中偏斜。少数牙根愈合成二根,比

18、较靠近,且向远中偏斜。少数牙根愈合成二根,即近中颊根或远中颊根与舌根愈合,或近、远中即近中颊根或远中颊根与舌根愈合,或近、远中颊根愈合,使原有的三根愈合成二根;极少数为颊根愈合,使原有的三根愈合成二根;极少数为近、远中根和舌根相互愈合。近、远中根和舌根相互愈合。 其标准形态与上颌第二磨牙(四尖型)相似,较小。其标准形态与上颌第二磨牙(四尖型)相似,较小。 (1 1)形态,大小,位置等变异多。先天缺失多。)形态,大小,位置等变异多。先天缺失多。(2 2)牙冠短小,轴面圆突。)牙冠短小,轴面圆突。(3 3)外形高点在轴面中)外形高点在轴面中1/31/3处。处。(4 4)牙合牙合面斜方形不明显。面斜

19、方形不明显。(5 5)牙尖多)牙尖多4-64-6个不等,副沟多。个不等,副沟多。(6 6)牙合牙合面变异多:三尖型、双尖型、多尖型。面变异多:三尖型、双尖型、多尖型。(7 7)牙根:合并成)牙根:合并成1 1个锥形根,多根型,大小、长短、数个锥形根,多根型,大小、长短、数目、弯曲度、形态变异大。目、弯曲度、形态变异大。(三)上颌第三磨牙(三)上颌第三磨牙特点特点上颌第一、第二、第三磨牙上颌第一、第二、第三磨牙的比较的比较(四)下颌第一磨牙(四)下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一磨牙为恒牙中萌出最早的牙。为下颌磨下颌第一磨牙为恒牙中萌出最早的牙。为下颌磨牙中体积最大者。由牙中体积最大者。由5 5个面、个面、5

20、 5个牙尖、个牙尖、2 2个牙根个牙根组成组成. .1 1牙冠牙冠颊颊 面面呈梯形、近远中径呈梯形、近远中径牙合牙合颈径。颈径。牙合牙合缘长于颈缘,近中缘较缘长于颈缘,近中缘较直而外展,远中缘圆突,少许外展。直而外展,远中缘圆突,少许外展。牙合牙合缘上可见近中颊缘上可见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远中尖的半个牙尖,在近、远中颊尖间有尖、远中颊尖、远中尖的半个牙尖,在近、远中颊尖间有颊沟颊沟,末端有点隙,与牙体长轴一致,其颊轴嵴与颊沟平行,末端有点隙,与牙体长轴一致,其颊轴嵴与颊沟平行,在远中颊尖与远中尖间有在远中颊尖与远中尖间有远颊沟远颊沟,短浅,末端无点隙,远中,短浅,末端无点隙,远中尖颊轴嵴不明显

21、。外形高点在颈尖颊轴嵴不明显。外形高点在颈1/31/3舌面舌面呈梯形,小于颊面,光滑圆突。呈梯形,小于颊面,光滑圆突。牙合牙合缘见缘见2 2个舌尖,高而个舌尖,高而锐,近中舌尖远中舌尖。两尖间有锐,近中舌尖远中舌尖。两尖间有舌沟舌沟,与牙长轴平行,与牙长轴平行,止于中止于中1/21/2,末端无点隙,舌轴嵴不明显。外形高点在中,末端无点隙,舌轴嵴不明显。外形高点在中1/31/3。颈曲线低平。颈曲线低平。邻面邻面呈四边形,牙冠自颈呈四边形,牙冠自颈1/31/3处向舌侧倾斜。颊缘处向舌侧倾斜。颊缘牙合牙合1/31/3和中和中1/31/3处明显斜向舌侧,颊尖低于舌尖。近中面较长,处明显斜向舌侧,颊尖低

22、于舌尖。近中面较长,牙合牙合1/31/3突,颈突,颈1/31/3凹陷,远中面小,颊缘倾向舌侧。近、远凹陷,远中面小,颊缘倾向舌侧。近、远中接触区均在近中接触区均在近牙合牙合缘偏颊侧。(缘偏颊侧。(4 4)近中面颊缘与颈缘构)近中面颊缘与颈缘构成的颊颈角和由舌缘与成的颊颈角和由舌缘与牙合牙合缘构成的舌缘构成的舌牙合牙合角均较锐。角均较锐。牙合牙合面面略呈长方形,形态复杂略呈长方形,形态复杂边缘嵴边缘嵴l四条边缘嵴围成。四条边缘嵴围成。l颊颊牙合牙合边缘嵴长于舌牙合边缘嵴,边缘嵴长于舌牙合边缘嵴,近近牙合牙合边缘嵴较长直,远边缘嵴较长直,远牙合牙合边缘边缘嵴较短圆突。嵴较短圆突。l四个四个牙合牙合

23、角均圆钝角均圆钝牙合牙合面面牙尖牙尖:n5 5个牙尖,颊侧个牙尖,颊侧3 3个,舌侧个,舌侧2 2个。个。n体积: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近中舌尖远中舌尖远体积: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近中舌尖远中舌尖远中尖。中尖。n远中尖位于颊面与远中面交界处。远中尖位于颊面与远中面交界处。n颊侧牙尖均为功能尖,短而圆钝,舌侧牙尖为非功能尖,颊侧牙尖均为功能尖,短而圆钝,舌侧牙尖为非功能尖,长而尖锐。长而尖锐。牙合牙合面面三角嵴三角嵴:5条条u远中颊尖的三角嵴最长,远中尖的三角嵴最短。远中颊尖的三角嵴最长,远中尖的三角嵴最短。u远中尖三角嵴由牙尖顶部向舌侧近中至远中沟处。远中尖三角嵴由牙尖顶部向舌侧近中至远中沟处。牙合牙合

24、面面斜面斜面:舌尖的舌斜面与对颌牙无咬合接触。舌尖的舌斜面与对颌牙无咬合接触。颊尖和远中尖的颊斜面和舌尖的颊斜面与对颌牙均有咬合颊尖和远中尖的颊斜面和舌尖的颊斜面与对颌牙均有咬合接触。接触。牙合牙合面面窝窝:中央窝中央窝位于位于牙合牙合面面中央中央,位于,位于牙合牙合面二近中牙尖三角嵴的远侧面二近中牙尖三角嵴的远侧及远及远牙合牙合边缘嵴近侧,窝内有中央点隙。在近边缘嵴近侧,窝内有中央点隙。在近牙合牙合边缘嵴的内侧有边缘嵴的内侧有较小的三角形近中窝,窝内有近中点隙。较小的三角形近中窝,窝内有近中点隙。牙合牙合面面发育沟发育沟:5 5条,条,颊沟:自中央点隙伸向颊侧,经近中颊尖与远中颊尖间至颊面颊

25、沟:自中央点隙伸向颊侧,经近中颊尖与远中颊尖间至颊面舌沟:中央点隙伸向舌侧,经近中舌尖与远中舌尖间至舌面舌沟:中央点隙伸向舌侧,经近中舌尖与远中舌尖间至舌面近中沟:中央点隙伸向近中,经近中点隙至近中牙合边缘嵴内侧近中沟:中央点隙伸向近中,经近中点隙至近中牙合边缘嵴内侧远中沟:中央点隙伸向远中,至远中牙合边缘嵴内侧远中沟:中央点隙伸向远中,至远中牙合边缘嵴内侧远中颊沟:由远中点隙经远中颊尖与远中尖间至颊面远中轴角附近。远中颊沟:由远中点隙经远中颊尖与远中尖间至颊面远中轴角附近。副沟多副沟多2.2.牙根牙根(五)下颌第二磨牙(五)下颌第二磨牙 下颌第二磨牙体积较下颌第一磨牙略小,依形态不同有两下颌

26、第二磨牙体积较下颌第一磨牙略小,依形态不同有两种类型:种类型:5 5尖型:其解剖形态和下颌第一磨牙极相似,牙冠尖型:其解剖形态和下颌第一磨牙极相似,牙冠牙合牙合面上有五个牙尖,但较圆钝;面上有五个牙尖,但较圆钝;4 4尖型:为下颌第二磨牙尖型:为下颌第二磨牙的主要类型,其解剖形态和下颌第一磨牙不同,牙冠的主要类型,其解剖形态和下颌第一磨牙不同,牙冠牙合牙合面面上仅有四个牙尖,无远中尖,其形态如图:上仅有四个牙尖,无远中尖,其形态如图: 呈方圆形,颊、舌各二个牙尖,中央窝位于呈方圆形,颊、舌各二个牙尖,中央窝位于牙合牙合面中央,面中央,4 4条条发育沟呈发育沟呈十十字分布,整个字分布,整个牙合牙

27、合面似面似“田田“字形,是该牙特点。字形,是该牙特点。1 1牙冠牙冠颊面颊面:呈梯形,近中缘较直,:呈梯形,近中缘较直,远中缘较突,远中缘较突,牙合牙合缘较宽,有两缘较宽,有两个较圆钝的近、远中颊尖,两尖个较圆钝的近、远中颊尖,两尖间有颊沟通过,至颊面中部,末间有颊沟通过,至颊面中部,末端有点隙。两条颊轴嵴明显并端有点隙。两条颊轴嵴明显并与颊沟、牙长轴平行。牙颈线与颊沟、牙长轴平行。牙颈线弧度平直,有时在近中颊侧颈弧度平直,有时在近中颊侧颈1/31/3处的颊颈嵴显突为其解剖特点处的颊颈嵴显突为其解剖特点舌面舌面l大小与颊面相似,明显光大小与颊面相似,明显光滑圆突滑圆突l近、远中近、远中2 2舌

28、尖,较锐舌尖,较锐l两尖间有舌沟通过,至舌两尖间有舌沟通过,至舌面牙合面牙合1/31/3处,末端无点隙。处,末端无点隙。邻面邻面与第一磨牙相似,与第一磨牙相似,稍凸稍凸牙合牙合面面n方圆,颊、舌方圆,颊、舌牙合牙合边缘嵴,近、远中边缘嵴,近、远中牙合牙合边缘嵴均等长对称。边缘嵴均等长对称。n四个牙尖,近中颊舌尖远中颊舌尖四个牙尖,近中颊舌尖远中颊舌尖n中央窝在中央窝在牙合牙合面中部,沟呈面中部,沟呈“十十”字分布都起自中央点隙。字分布都起自中央点隙。颊沟:自中央点隙向颊侧,经二颊尖间至颊面颊沟:自中央点隙向颊侧,经二颊尖间至颊面舌沟:自中央点隙向舌侧,经二舌尖间至舌面舌沟:自中央点隙向舌侧,经

29、二舌尖间至舌面近中沟:中央点隙伸向至近中边缘嵴内侧。近中沟:中央点隙伸向至近中边缘嵴内侧。远中沟:中央点隙伸向至远中边缘嵴内侧远中沟:中央点隙伸向至远中边缘嵴内侧副沟分布于发育沟的两侧。副沟分布于发育沟的两侧。2.2.牙根牙根u双根,扁圆而厚,分叉度小。双根,扁圆而厚,分叉度小。u两根融合成一锥形根;两根融合成一锥形根;u两根颊侧部分融合,舌侧仍两根颊侧部分融合,舌侧仍分叉的所谓分叉的所谓“马蹄根马蹄根”,牙根,牙根横断面呈横断面呈C C形,故称为形,故称为C C形根;形根;u极小可近中根分成近颊、近极小可近中根分成近颊、近舌舌2 2根的根的3 3根者。根者。(六)下颌第三磨牙(六)下颌第三磨

30、牙特点特点:1 1)形态、大小、位置均可发生变异,尤以牙的阻生最常见。)形态、大小、位置均可发生变异,尤以牙的阻生最常见。2 2)五尖者类似下第一磨牙。)五尖者类似下第一磨牙。3 3)4 4尖者类似下第二磨牙。尖者类似下第二磨牙。4 4)牙冠各轴面光滑,外形高点均在中)牙冠各轴面光滑,外形高点均在中1/31/3,牙合牙合面缩小似球形。面缩小似球形。5 5)牙合牙合面尖、嵴、窝不清晰,副沟多面尖、嵴、窝不清晰,副沟多6 6)牙根:数目、大小不一、形态多变异,常融合或锥形,也有)牙根:数目、大小不一、形态多变异,常融合或锥形,也有分叉成多根,细小,弯曲,肥大等。分叉成多根,细小,弯曲,肥大等。下颌

31、第一、第二、第三磨牙下颌第一、第二、第三磨牙的比较的比较上颌磨牙与下颌磨牙的区别上颌磨牙与下颌磨牙的区别1 1上颌磨牙的牙冠上颌磨牙的牙冠面呈斜方形,颊舌面呈斜方形,颊舌径近远中径;下颌磨牙的牙冠径近远中径;下颌磨牙的牙冠面呈长方面呈长方形,近远中径颊舌径。形,近远中径颊舌径。 2 2上颌磨牙的牙冠较直;下颌磨牙的牙上颌磨牙的牙冠较直;下颌磨牙的牙冠倾向舌侧。冠倾向舌侧。 3 3上颌磨牙的颊尖锐而舌尖钝;下颌磨上颌磨牙的颊尖锐而舌尖钝;下颌磨牙的舌尖锐而颊尖钝。牙的舌尖锐而颊尖钝。 4 4上颌磨牙多为三根;下颌磨牙多为双上颌磨牙多为三根;下颌磨牙多为双根。根。磨牙应用解剖磨牙应用解剖 (1) (1)上、下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关系,对建立上、下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关系,对建立正常咬合起重要作用,亦是临床检查正常咬合起重要作用,亦是临床检查牙合牙合关关系、修复设计、颌骨骨折及错系、修复设计、颌骨骨折及错牙合牙合分类等诊分类等诊断或治疗效果的参照标准之一,故应尽量治断或治疗效果的参照标准之一,故应尽量治疗保留。如拔除后也应尽早修复,以免影响疗保留。如拔除后也应尽早修复,以免影响正常的咬合关系。正常的咬合关系。 (2)(2)第一磨牙萌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