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教学设计_第1页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_第2页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_第3页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_第4页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一、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 论 、教 学 理 论 及 传 播 理 论 为 理 论 基 础 ,运 用 系 统 方 法 分 析 教 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 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在课改的新背景下教学设计应是什么?以往现在是为了完成管理者的任务(应付检查)是促进教师自我专业成长的 途径,提 升设计与观察评价能 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是教材的抄写或教师用书、教学方案的抄袭是根据特定的教育对象与条 件 对“ 新 教 材 ”的 加 工 与 再 创 造的过程(是一种文化再造)是教师必备的资料是校本课程( 课

2、程校本化)过程中的一部分三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案 例 和 教 案 不 能 混 为 一 体 ,对 这三个概念要正确地区别。教学案例:一般是用来交流或者是自我经验积累,是指包含有某 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 一个好的教学案例, 就是生动的 故事加精彩的点评。教案: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指导老师上课用的,同 时也是备课的依据。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课前预设的教学思路, 是对 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说明, 写在教之前; 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 的教学过程的总结,写在教之后。四、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教学设计一般包含有下列 5 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 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

3、;教学评价。任务及对象、目标、策略、 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 体框架。1、教学任务及对象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 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 培养学 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想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因此,教学由教教材 向用教材转变。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如今教师应 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 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是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以 往我们仅关注教材分析, 在这种分析过程中,

4、 教师将教科书作为主要 依据,教材分析基本关注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考点方面,比较注重显 性教材的运用而忽视隐性教材的挖掘和利用, 较少关注与学习教材内 容有密切关系的认知和心理因素, 以及教材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而对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只是阐述其内容, 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 在新课 改背景下, 教学内容分析既要求对显性教材的运用, 也要求对隐性教 材的挖掘和利用。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是分析教学任务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分析学生是为了帮助学 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我们教师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要了解教学活动开始前学生在认知、 情感、态度等方面已经达到 了什么样的水平,这一水平标志着学生已

5、经能做什么,说什么,想明 白了什么等等(即学生的学历和学情)。这是学生掌握新的学习任务 的起点水平。二是要了解教学活动结束后预期学生在认知、情感、态 度等方面必须达到的状态。 对这种状态的把握最终会转化为确定的教 学任务与具体的学习目标。 只有当教师的心中对教学前和教学后这两 种状态的差距做到心中有数时, 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确定真正 恰当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2、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 生的变化结果,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在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陈述上,与以往传统教案相比应该有较大 变化,具体体现在目标的维度、目标陈述的主

6、体等方面。教学目标的主体和维度 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为依据,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具 有指向性,同时还可以作为学习效果的检测标准。所以制定准确、适 合学生的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 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 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 因此, 教学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学生。而传统的教案对于目标的设计中, 所体现的主体是教师而非学生。 从教学目标设立的维度来看也更加全 面,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 课程教学目标, 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 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 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

7、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 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 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 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 要把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考虑到。而传统的教案中, 目标的设置较多地关注知识、 技能的培养, 缺少对于能力和情感领域 的设计。具体教学目标的陈述由于教学目标是具体规定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在认知和情感 态度等方面够达到的新水平。因此,在陈述教学目标时要具体明确, 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对知识、 技能目标的陈述要反映学生所形成的具 体行为。在陈述上不宜用含糊不清、缺乏质和量规定的“了解” “理 解”、“掌握”等词,必须用可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动

8、词来描述学生所 形成的具体行为,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陈述词要具体、鲜活。二 是对过程性目标的陈述要具体、明确。新课程标准关注“学习过程、 改变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因此,过程性目标的陈述要明确具体。三 是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陈述要明确学生应参加的活动或体验 的内容, 通常只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或体验内容, 而不具体规 定学生应从活动中获得了什么结果。3、教学策略的设计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 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 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去加以考虑:教学组织形式新课程

9、标准在课程实施方面, 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研究、自主体验、自主交流的过程,激发学 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可见,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自主参学习活动已 成为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途径。 因此,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学目 标要求的新的课堂组织形式,也成为教学设计不可忽视的一个要素。教学方法教无定法;教学有规。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哪些是教学设 计中应优先考虑的方法?这些方法又该如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这些 都是制定教学策略的基本问题。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科 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来 选择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我们既要重视学生

10、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动机的激发,重视教学过程 的情感化, 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更要考虑教学 的有效性。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策略来考虑学法指导。(1)制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即把调动学生学习的内 驱力放在首位,让学生置身于民主的、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放飞思维、 潜心探究、快乐创造。(2)制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师要从学生的经验、 生活出发,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培养 自主学习的意识,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3)制定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中要考虑让学 生学会质疑,善于发

11、现问题、思考问题;学会探究,乐于进行研究性 学习;学会评价,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独特的见解;学会反思,敏于 分析自身学习的得失,探索学习的规律。 教学媒体媒体可以是作为教学环境设计的一个部分,也是教学活动中教学 呈现的一种载体, 他们不是独立地存在于教学之中, 而是与教学方式 结合在一起成为教学策略的主要因素。随着多媒体这一新型教育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媒体的设计 比起单纯板书设计多了丰富性和生动性, 因而,设计也更需要花费时 间和精力, 更需要有一定的专业要求。 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对媒体运 用设计存在的问题, 如,所选择或制定的教学媒体与本节课的主题联 系不当、华而不实、喧宾夺主引起注意的混

12、乱,从形式上看很生动、 很美观,而内容却无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运用多媒体呈现教学 内容时的节奏和速度以及次序掌握不当造成学生认知的脱节。特别要指出的是,粉笔加黑板的板书作为传统的、常规的媒体在 我们的教学中还应该有一席之地, 而且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所以在 设计媒体时千万别忽视了对板书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 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运用,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 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 那么怎样在新课程理念下, 把诸因素很好 地组合,值得我们探讨。 过程设计意图 现代教学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在情感体

13、验中学习知识, 完善人格。一方面,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传授知识, 学生纯粹接受和掌握知识与技能; 另一方面, 教学不在封闭的状态下 进行,教学更趋向于多维的、开放的教学形态的呈现。在这样的新理 念下,教学过程的设计与以往教案编写那种单一、线性、主要设计教 师教学步骤和方法的思维形式和编写格式有很大的不同, 它在每一个 教学环节都要同时考虑教学的意图、 教学组织中活动的主体、 教学行 为和方式、媒体的使用、时间的分配以及对教学效果的预期等等。所 以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对于教学的活动过程是呈立体或网状思考状 态,教学诸因素不是沿“教”这条单行线前行,而是在学与教中交错 朝着教学目标进行着。 过程设计

14、需要考虑的因素 教学过程考虑的因素,活动的主体对象更加具体、明确,除此以 外,设计中增加了预期效果这一因素, 因为设计的引进是为了将一个 现存的情境改变成为所期望的情境, 谋求这种变化正是教学设计的目 的。教学设计是以目标为导向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目标的达 成与否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反馈调控来实现的。 而预期效果的 设计便是实现反馈调控的一个关键的手段。 另外,教学设计的目的是 能够使教师在目标指引下理性地进行教学, 因此,对于每一环节中的 教学目的也应该有充分的认识, 所以在过程设计中, 增加了教学目的 这一要素。教学设计自我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的在

15、于它不 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 教学设计, 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 学,同时在教学元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 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为了实现这一功能,教学设计的自我评价是教学设计一个不可缺 少的因素。如果把教学设计作为一个系统来看的话, 它是一个在开发、 设计、 利用和评价四个方面全面研究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 “理论与实践” 在时间上,教学设计分为了三个时间段,即课的准备的设计、课的实 施中的再次设计 (即生成) 、课后的反思性的设计修正。因此,教学设 计除了包括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分析,策略制定和过程设计以外,最 后应该对教学设计进行评价。这是教师的一个不可缺的

16、元认知活动。教学设计的评价,可以通过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在设计完成之后 设计实施之前, 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预测, 这样能够帮助设计者在设计 的实施过程中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教学事件, 更好地在教学活 动中进行设计的二度创造。 二是在教学活动之后进行的教学设计的评 价,目的在于总结设计的得与失。因为,任何一个设计都是为了更好 地帮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达成教学目标, 完成教学任务, 况且设计与 实践活动本身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理论上再合理的设计只有经过实践 检验才能真正有效。所以, 只有通过这样的反思性评价的设计,才是 一个完整的、成熟的和有效的设计,从与传统教案的不同功能中,我 们还可以看出,它与

17、传统教案不同的是,教学设计不是封闭的、一成 不变的,而是在时空上都更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也更具有先进性。五、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及书写内容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分析教学任务,阐述教学的预期目标; 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技能和学习 动机、状态等; 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 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 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学习内容,提供学习指导; 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 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教学设计的书写内容教学设计说明:写出本教学设计意图和整体思路 ( 突出新课程 特点);教学分析:包括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学

18、情的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策略 (或学法指导 ) :选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媒体及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评价。书写说明:(1)书写的形式。教学设计的书写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表格 的,也可以将文本和表格二者结合。一般文本形式可以比较充分地表达思想和具体的内容,信息量 大,但不宜直观地反映教学结构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而表格形式能 够比较简洁、综合体现教学环节教学诸因素的整合。(2)教学设计书写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要 求灵活展现,不拘一格,写出个性,写出创意,写出风采。(3)教学设计内容和形式应该根据需要而定,如果为了

19、同行间 探讨、交流而进行设计, 则应选择较为详细和较强的理论展现为主要 内容和相应的形式; 如果是教师本人为了作为上课前对课的理解和策 划,则可以相对淡化理论色彩并简化分析要素, 更多地关注过程方法 策略以及教学流程和板书的设计。(4)教学反思评价作为教学设计来说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3、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我们将教案与教学设计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 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是 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教学设计的根本转折点, 我们只有弄清了二者的 区别,才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现代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技术, 在进行教 学设计时不会将二者混淆。脉络要“准

20、”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目标要“明”是教学设计的“方向”;立意要“新”是教学设计的“灵魂”;构思要“巧”是教学设计的“翅膀”;方法要“活”是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练习要“精”是教学设计的“综结点”。教学设计格式和要求【标题】标题要具体、明确。通用格式为“* 版* 年级* 内容的教学设计” ,一般不用副标题。 可以设计一个课时, 也可以设计几个课时或系列教学。【署名】写明单位、姓名、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如果署名是教研组或多人合作,应说明谁是执笔人或第一作者。【正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课前系统部分一、设计思想简要说明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设计特色。二、教材分析1分析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教材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本课内容与(小学、初中、高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 和联系。三、学情分析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3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四、教学目标用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行为语言,描述本课的知识、技能、能 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