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冶金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冶金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冶金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冶金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4页
【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冶金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 实施方案 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2011年10月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实 施 方 案专业名称: 冶金技术(550102) 学校名称: 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014241) 学校举办单位: 江西省建材集团公司 学校所在地: 江西省新余市 编制人员: 潘有崇 宋永清 邓沪东 联系方式:办公电话手机号码电子邮箱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重点专业建设办公室 2011年10月10日目 录n 序言n 第一部分 专业建设基础1一、建设背景区域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1二、建设基础学校现状分析

2、4n 第二部分 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6 一、主要问题6 二、指导思想7 三、基本思路7 四、培养目标8n 第三部分 专业建设内容10一、建设基础10二、建设目标14三、建设思路15四、建设内容16五、建设进度27n 第四部分 主要保障措施30 一、机构设立30 二、保障机制31 三、过程管理31 四、经费保障33n 第五部分 专业建设预算34n 第六部分 实施步骤35n 附件一 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37n 附件二 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41序 言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

3、01111号)的文件精神,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学院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学院发展的系统规划,为更好地提高我院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经过科学论证及广泛调研,特制定本方案。本方案涵盖的内容主要有序言、建设背景与基础、建设思路与目标、重点建设内容、主要保障措施、经费预算、实施步骤及附件等八个方面,每个方面的内容紧紧围绕我院“创冶金特色、树冶金品牌”的办学方向进行阐述,力求切实可行。根据专业建设项目的需要,本方案建设预算总经费为63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315万

4、元,行业企业(新钢集团公司)投入70万元,学院自筹245万元。所有建设资金按年度进行分配,根据所制订的资金管理办法,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确保国家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第一部分 专业建设基础一、建设背景区域经济社会背景分析1、产业发展建设背景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是一块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红土地。建国以来,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江西现形成了原材料、冶金、有色金属、陶瓷、机械制造、汽车、飞机、化工、轻纺、医药等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20

5、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方案公布,方案中确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将建设以新型工业、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将围绕光电、新能源、生物医药、铜冶炼和精深加工、优质钢材、石化、航空、新型汽车及配件、陶瓷、钨和稀土精深加工等十大千亿新型工业产业,加快建设一系列产业集聚集群基地,实现产业基地化、基地项目化,促进产业技术高级化,产业发展集群化,产业经济生态化。战略性产业的兴起,迫切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这为我院的人才培养工作,尤其是冶金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提供

6、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钢铁产业是江西省三个“千亿元”工程之一。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钢铁产业已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优势,实力强、基础好,技术装备水平高,各钢铁企业初步形成了各自的核心产品和主导地位。到2010年止,新钢集团以300万吨以上转炉钢和40万吨电炉钢为中心,分别形成了以宽厚板、专用板为中心的板线生产体系和棒带生产体系; 萍钢公司致力于低成本、高质量的建筑用材新品、精品生产;南钢公司逐步形成了优质螺纹钢、 汽车板簧两大品种优势。我省的钢铁产品市场已辐射到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国外,“海鸥”、“博升”、“山凤”、“袁河”等知名品牌,在国内外有相当份额,并有较高的声誉。新

7、余因钢立市、因钢兴市,素称“钢铁”之城。直到上世纪末,钢铁工业一直是新余的核心产业,钢铁工业对全市GDP的贡献率超过70%。按照全省产业经济“十百千亿工程”的要求,新钢集团结合300万吨薄板工程的实施,适时启动第四期技改,2010年,年产钢能力跨入1000万吨级钢铁企业行列,实现销售收入365亿元,年利税总额超12亿元。新余是江西省工业化程度最高的一座城市。2009年新余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国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称号,成了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成员,现已形成了以新能源、钢铁、新材料三大产业为支柱的新兴工业体系。省委省政府确立的三个“千亿元”工程有两个就在新余,即以新钢为核心的钢铁产业主营业

8、务收入达到千亿元工程,以江西赛维为核心的光伏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千亿元工程。进入新世纪,围绕主导产业,新余相继涌现出天能电力、中材集团、新良特钢、赣锋锂业、力德公司、永盛工贸等一批很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新余经济开发区综合实力已跃居全省工业园区前3名,正加快向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迈进。 位于新余市仙女湖畔的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得天独厚,藉着与新钢集团公司的紧密合作,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大力创建品牌专业,围绕市场需求,培养出了大量合格的应用型技术人才。2、职教发展建设背景进入新世纪后,我省职业教育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实现了规模上的重大突破。2009年,全省工业园区有30.71万名员工进行了免费的职

9、业技能培训,有166家企业与职业院校签订了订单培养和校企合作协议,解决了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之间的矛盾,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连续6年保持在96%以上。在新余市产业结构成功升级的过程中,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在同步进行。在新余,有职业教育机构47个,万人以上规模的职业院校4所,在校学生9.34万人,约占主城区人口的四分之一。早在2001年,以民办教育为主体的职业教育被教育部誉为“新余现象”,也就在当年,新余提出要努力把新余打造成江南蓝领人才基地。多年来,新余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职业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历经20多年的发展,新余职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成功探索

10、出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办学、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办学之路。立足本省、立足工业园区、立足支柱产业发展职业教育的思路,学校与企业对接、专业与市场对接、校长与厂长对接发展职业教育的方法,抓对接机制、抓组建职教集团、抓内涵建设发展职业教育的手段等一系列职业教育发展建设的创新思想,正在引领新余职业教育实现二次跨越,实现质的。2010年12月,省教育厅同意将新余正在仙女湖风景名胜区域内建设的职业教育园区,定名为“江西省职业教育园区”。新余市委、市政府已把江西省职业教育园区作为全市“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拟投资60亿元,建成“一心两轴,多元板块”的总体结构。园区以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仙女湖科技园、江西冶金

11、职业技术学院为中心;体育中心、公共图书馆、会议展示中心、培训管理中心等公共设施,组成核心共享区;“两轴”即生活服务轴和教育功能轴,生活服务轴主要聚集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教育功能轴将设置职教实训基地、校际商业设施、社会化公寓、广场公园等共享设施。整个园区将以道路和山体绿化为基础,形成生活居住、职业教育、研发创新等多个各具特色的多元板块。我们相信,江西省职业教育园区这个特殊的知识产业区,作为全省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它必将在全省经济建设、职教建设、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产生辐射作用,形成示范效应。二、建设基础学院现状分析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80年,原名为“江西省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大学”。

12、2009年,经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正式启用现在的校名。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建校以来,始终践行“知行合一、求实创新”的校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职业教育理念,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教学、科研和生产相结合,以培养“求真务实、礼谦志远、学高身正、追求卓越”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为已任,立足冶金行业,着眼市场需求,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不断加大软硬件设施建设力度,切实加强就业服务,已逐步形成了“园林式的校园环境、创新型的育才理念、双证型的培养模式、现代化的教学管理、高质量的就业服务”的学院特色。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主动适应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

13、级、主体功能区定位等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依托冶金行业优势,已基本形成了冶金技术、材料成型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品牌专业和具有冶金行业特色的学科体系,初步确立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工学交替”的育人模式和“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学院建校三十余年来,已为社会培养了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五万余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冶金技术专业一直是学院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依托新钢集团等大型钢铁企业的发展优势,该专业有着良好的办学基础,专兼职教师队伍稳定,教学资源丰富,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一方面,通过工学

14、交替、订单培养、顶岗实习、专业共建、资源共享等多种灵活实效的校企合作模式,为钢铁企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技能人才;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专业特色,每年承担了2500人以上的钢铁企业职工培训任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冶金技术专业申报“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的国家重点建设专业,目的是对高等职业教育在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整体学院冶金技术专业的发展水平,以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第二部分 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主要问题温总理在2005年11月7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

15、作会议上强调,“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但社会关注度低、生源紧张、就业出口小、理念陈旧等问题,仍然制约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我院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办学经费不足,办学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2、专业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学院现有的专业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有待进一步开发与完善。可喜的是,学院根据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需要,正积极准备开发68个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新专业。同时,每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还需更加

16、科学化,必须加快改革步伐。3、师资队伍建设任重道远。目前,学院的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还不是很合理,因此,学院今后应该注重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的引进以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以优化现有的师资队伍结构。4、实训基地建设还需要加强。学院现在的实训车间和实验室有必要进行改造和完善,冶金、汽修等实训车间也需要加紧建设。另外,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也是当务之急,如何根据“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的建设原则,最终打造出集基地、招生、教学、科研、就业等一身的“五位一体”式精品实训基地,是今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的一个思考方向。二、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17、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主体功能区定位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质量建设为核心,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落脚点,立足新余,面向江西,面向全国,依托行业企业优势,创新体制机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条件装备水准和产业服务能力,大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突出学院办学特色,大幅度提高学院办学的规范

18、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把学院建成江西省优质的职业教育基地、企业培训基地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三、基本思路1、战略思考坚持“内涵发展、特色立学、质量兴校、人才强校”的指导思想,重点建设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就业好的专业,以点带面,推动我院体制机制的创新,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整体专业发展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输送大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2、基本途径(1)转换思维,树立质量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积极转换思维,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院

19、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2)发挥钢铁行业产业优势,构建特色专业体系以人才培养为依托,以校企双赢为目的,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整体优势,实现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的目标。通过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学校与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以职业教育院校为主体、以企业和行业为依托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打造冶金专业的品牌,为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实现资源共享,整体提高职业院校适应市场的竞争力。以冶金技术专业为龙头,充分发挥核心专业优势,积极拓展钢铁类专业群,形成应用性强、适应面广的专业结构体系。(3)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各种机制改革创新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强大

20、动力。通过国家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的实施,坚持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办学模式、评价模式的改革,坚持教育内容的创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内部机制管理。(4)用信息化促进规范化和现代化在重点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着力进行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构筑资源共享软件平台,规范人才培养目标与标准、精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要素的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提高优质资源利用率,保证重点专业建设的规范化和现代化。四、培养目标1、紧密跟踪冶金工业发展动态和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立足江西冶金行业,依托新钢集团公司打造“校企合作”平台,构筑“

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力争把我院冶金技术专业建设成为全国先进、全省领先、知名度高的重点专业,并由此带动“矿产”和“轧钢”等上、下游专业的发展,以冶金类专业群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2、实施以提高“双师”素质和改善“双师”结构为重点的教学团队建设,建立一支专兼并举,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3、实行校企深度合作,实现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以岗位培训、技术开发、职业技能鉴定为主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达到“教、学、做”一体化。4、探索中高职教育衔接,利用我院招生及办学层次上的优势统筹规划专业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体系。5、健全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引入第三

22、方评价机制。第三部分 专业建设内容一、建设基础1、行业背景(1)国内钢铁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钢铁产业快速发展,粗钢产量年均增长21.1%。2008年,粗钢产量达到5亿吨,占全球产量的38%,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4.53亿吨,直接出口折合粗钢6000万吨,占世界钢铁贸易量的15%。2007年,规模以上钢铁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936亿元,占全国GDP的4%,实现利润2436亿元,占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9%,直接从事钢铁生产的就业人数358万。钢铁产品基本满足国内需要,部分关键品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钢铁产业有力支撑和带动了相关

23、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就业,对保障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钢铁产业长期粗放发展积累的矛盾日益突出。还存在着诸如:盲目投资严重,产能总量过剩;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流通秩序混乱等问题。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工业化任务依然繁重,内需潜力巨大,钢铁产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必须抓住机遇,促进钢铁产业平稳运行、健康发展。(2)江西省钢铁产业发展强劲钢铁产业是江西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江西三大钢铁企业(新钢、萍钢及南钢)其产量占江西省钢材生产总量的95%以上。2009年,以新钢、萍钢、南钢为代表的三大钢企全年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0.22亿元,利税总额达到54.79亿

24、元,利润20.85亿元,2010年其利润突破了30亿元大关。江西钢企不仅盈利能力强,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很好,其中新钢船板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南钢弹簧扁钢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萍钢建筑用螺纹钢及长材等,也走俏全国。在循环经济利用方面,江西钢铁业也位于全国前列。经过兼并重组,江西的钢企越做越强。2009年12月份,国家工信部明确下文给中部六省,鼓励生产要素向武钢等大型企业集团集中,支持江西钢企积极开展区域内和跨区域的联合重组,努力打造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推动省内外企业联合重组,形成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集团;同时国家积极推动新钢等与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跨区域重组,努力减少区内钢铁企业数

25、量,培育1家具有国际竞争力钢铁企业集团。为此,江西省政府积极抓住这一有利机会,结合江西钢铁企业自身优势,加快布局调整,重点发展新钢、南钢、萍钢等三大钢企,加大产业基地结构调整步伐,做大做强江西的钢铁产业。2009年,江西钢铁全行业兼并重组范围和力度空前:辽宁方大集团兼并南钢成立方大特钢;洪都钢厂和乌石山铁矿并入新钢成立新钢集团有限公司,萍钢完成股份改制成立萍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全省钢铁行业以调结构和促发展为重点,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推进产业技术进步,着力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和项目的达产达标以及重点企业重组工作,着力培育和产业基地发展水平,钢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

26、元大关,达到1065亿元,成为我省第二个实现千亿元的产业,(3)新余市钢铁产业发展迅速新余是新钢集团所在地,因钢设市,因钢兴市,素有“钢城”之称,是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成员。直到上世纪末,钢铁工业一直是新余的核心产业,钢铁工业对全市GDP的贡献率超过70%。新钢集团是省属国有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公司围绕“打造绿色精品基地,成为基业长青,共享繁荣钢铁强企”的企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技术改造为核心,以品种结构调整为重点,大力实施精品战略,优化产品结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面提高了工艺装备水平,按照全省产业经济“十百千亿工程”的要求,新钢集团结合300万吨薄板工程的实施,适时启动第四期技改

27、,2010年,其产能已翻番,年产钢能力跨入1000万吨级钢铁企业行列,实现销售收入365亿元,年利税总额超12亿元。2、人才需求分析2009年国家推出了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企业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着力推动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切实增强企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加快钢铁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随着钢铁行业技术进步加快,工艺、设备不断更新,产品附加值持续提高,对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矛盾日趋突出。特别是占冶金工业半壁江山的民营企业,其职工队伍的主体成分是农民工

28、,不能适应现代化冶金企业发展和先进技术的要求,急需引进和培养素质高、技能强的专门人才。近年来中国钢铁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江西新钢集团为例,公司经过技术改造其产能已翻番,装备水平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2011年初,新钢集团公司“十二五”员工综合素质工程实施方案正式颁布执行。这项工程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带好员工队伍,在“十百千万”工程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十二五”员工综合素质工程,使员工团队协作精神全面加强,到2015年,全公司创建500个三星级以上“标杆班组”;员工个人综合素质显著,到2015年,全公司培养造就万名星级“五好员工”;公司人才结构不断优化,到2015年,技师、高级技师占高技

29、能人才的比例分别达到20%、3%。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西省唯一培养冶金方面人才的高职院校,肩负着江西冶金乃至全国冶金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从近几年我校冶金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看,毕业生供不应求。3、专业现有基础冶金技术专业是我院重点建设专业,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明确教学贴近企业生产,突出技术应用的指导思想;为江西冶金企业输送了大量的合格人才,毕业生分布全国各地,赢得良好社会信誉。(1)教学改革初步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冶金技术专业重视学生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的双重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基于培养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就业岗位组织教学内容。与新钢集团等企业进行了深度合作

30、灵活实施教学计划,初步形成了“订单式” 、“定岗式”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和“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学生进入就业岗位后,用人单位对学生实际生产能力给予肯定。(2)教学团队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8名,兼职教师8名,其中专任教师副高以上职称教师有8名,具有“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50%,初步形成了一支专兼并举,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3)实训基地本专业现有校内实训场所8个。先后以新钢集团的12家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基本能满足冶金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4)社会服务在满足教学的同时,利用本专业师资、实训设备等资源,开展对企业的职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的社会服务。为新钢年均培训人数达250人

31、次。二、建设目标1、紧密跟踪冶金工业发展动态和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立足江西冶金行业,依托新钢集团公司打造“校企合作”平台,构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力争把我院冶金技术专业建设成为全国先进、全省领先、知名度高的重点专业,并由此带动“矿产”和“轧钢”等上、下游专业的发展,以冶金类专业群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2、以钢铁生产流程为主线,以主要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基础,理论上够用,着重于实际操作,与企业合作构建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岗位能力主导型”课程体系。形成包含岗位技能实训项目、专业知识、案例教学的“三位一体”项目导向实践课教学包,构成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实践性专业课,并将“教

32、、学、做”三个要素固化在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中。教学中力求贴近企业生产,突出技术应用,使“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贯穿专业课始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能手共同开发钢铁生产实训项目,达到在仿真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和真实环境的企业实践基地所进行的交叉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开展校外顶岗实习,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技能,以适应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将5门核心课程建成院级工学结合精品课程,力争1门省级精品课程,与企业合作编写校本教材3部。3、实施以提高“双师”素质和改善“双师”结构为重点的教学团队建设,按照“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岗位能力主导型”课程体系,聘请新钢集团技术中

33、心的首席工程师为专业带头人,校内培养23名骨干教师,新聘10名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兼专职教师人数比大于1:1。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和顶岗实践,使“双师”素质比例达到80%以上。打造一支专兼并举,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4、实行校企深度合作,实现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以岗位培训、技术开发、职业技能鉴定为主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达到“教、学、做”一体化。5、探索中高职教育衔接,利用本校招生及办学层次上的优势统筹规划专业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体系。6、健全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三、建设思路按照教育部进一步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动行

34、业企业的积极性的精神。立足江西冶金行业,依托新钢集团公司进行“校企合作”。1、校企合作构建以钢铁生产流程为主线,以主要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基础,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岗位能力主导型”课程体系;开展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形成“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手段改革研究和实践,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能手共同引进和开发钢铁生产仿真系统,解决在钢铁企业高危险、高成本的生产环境中不能反复训练的难题,突破“工”“学”矛盾。同时也为企业解决职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不能进行操作的问题。2、校企合作进行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从新钢集团聘请具有扎实的钢铁冶炼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或熟练的操作技能,长期从事钢铁生

35、产工艺技术、现场操作或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师为兼职教师;另一方面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和顶岗实践,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建立一支专兼并举,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3、校企合作进行实训基地建设。以新钢集团主要钢铁冶炼单位为实训基地,联建共管。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和岗位综合能力。真正做到教学贴近企业生产,突出技术应用的目的。四、建设内容面向江西乃至全国现代冶金企业,根据企业钢铁冶炼岗位群对技能应用型人才在素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需求及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建立一支专兼并举,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打造“校企合作”平台

36、,形成校内、外实训并举的实训模式,突破“工”“学”矛盾,实现“工学结合”。1、改革培养模式(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深入江西主要钢铁企业及省外钢铁企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素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需求。成立由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可行性论证。共同进行钢铁冶炼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研究,确定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明确培养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钢铁冶炼主要岗位操作技能,并在某一生产区域的主要岗位具有突出能力、能适应钢铁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钢铁冶炼各岗位操作工。(2)构筑“工学结合、

37、六对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紧密跟踪冶金工业发展动态和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立足江西冶金行业,依托新钢集团,深化校企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导,构筑“工学结合、六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贴近企业生产,突出技术应用的“岗位能力主导型”课程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与新钢集团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一方面利用学校师资、实训设备等资源为新钢集团等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岗位操作技能训练、职业技能鉴定、技术咨询等服务,实现企业盈利;另一方面学校利用新钢集团等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场所进行实习实训、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了提高学生

38、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深化“双证书”制度。工种对接培训加强企业职工培训用人单位对接评价完善评价制度技术能手对接教师强化双师素质车间对接基地加快实训基地建设岗位对接课程 优化课程结构企业对接育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六对接“工学结合、六对接”人才培养模式2、改革教学模式(1)课程体系建设按照“课程体系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对接”的原则。以钢铁生产流程为主线,以主要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基础,理论上够用,着重于实际操作,与企业合作构建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岗位能力主导型”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构建原则技能标准岗位能力课程标准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生产过程19钢铁生

39、产流程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教学内容双证书烧结生产球团生产炼铁生产转炉炼钢电炉炼钢炉外精炼连续铸钢原料装卸、验收、破碎、筛分、配料、混料、看火烧结原料准备、配料计算、混料、烧结及成品处理、烧结机系统巡回检查、烧结矿质量判断、生产故障排除等基本素质模块原料准备、验收、配料、造球、焙烧、产品验收卷扬、炉前、热风、除尘、喷煤、配管、值班工长混铁炉、炉前操作、废钢、合金、除尘、砌炉、修包废钢、炉前、配电、合金、修包合金线、LF炉前、LF配电、VD炉前、真空控制钢包准备、中包准备、浇注、加渣、二冷、切割、出坯、主控、机长球团生产中原料准备、配料计算、混料、造球、焙烧控制及成品处理、球团矿质量判断、生产故障排

40、除等高炉炼铁生产中供料与布料;热风炉燃烧与送风;高炉冷却与操作;煤气净化与回收;喷煤操作、渣铁处理及高炉冶炼操作、高炉工艺过程设计等转炉炼钢中废钢准备、混铁炉操作、煤气净化与回收、冶炼操作、渣料计算、终点成分温度控制、合金料计算及脱氧合金化、出钢、溅渣护炉等废钢与渣料识别及质量判断、配料、补炉、配电、吹氧脱碳、扒渣、造白渣、调整成分和温度、出钢及出钢口维护等LF炉合金、硅钙线、渣料的识别和质量判断、配电升温、造还原渣、吹氩、调整温度及合金成分、喂丝;VD炉的吹氩、真空操作等调整钢水温度及成分、中包准备、浇注、加渣料、二冷水控制、铸坯切割及冷却及精整操作能力专业素质模块技能素质模块基于钢铁冶炼工

41、作过程的“岗位能力主导型”课程体系毕业证书烧结工高级证书球团工高级证书炼铁工高级证书转炉炼钢工高级证书电炉炼钢工高级证书精炼工高级证书铸钢工高级证书(必考一证)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2)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改变过去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和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分割的做法,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岗位技能的过程设计为“边学边练”的过程,实现实训室与专业教室、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主讲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合二为一,保证教学质量符合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采用操作技能实训和课堂教学功能兼备的仿真实训室组织教学,为“教、学、做”一体

42、化训练创造良好的条件。解决钢铁企业高危险、高成本、规模大很难让学生亲手炼一炉铁、一炉钢反复训练的难题,突破“工”“ 学”矛盾。达到在仿真环境的校内实训室和真实环境的企业实训基地所进行的交叉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毕业生就业综合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初级能力新生中级职业资格鉴定企业顶岗实习专业基础知识专业认识实习仿真训练+企业实训专业核心课程岗位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专业初级能力训练职业能力发展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能力递进式教学模式流程图高级职业资格鉴定 3、改革办学模式灵活安排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形成“按需教学”的“就业导向式”和“订单式”办学模式,为企业培养急需人才。在建立校

43、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的过程中,所遵守的原则为:(1)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一方面利用学校师资、实训设备等资源为新钢集团开展职工培训、岗位操作技能训练、职业技能鉴定、技术咨询等服务,实现企业盈利;另一方面学校利用新钢集团工程技术人员和场所进行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技能,拓宽就业渠道。(2)共同的社会责任机制为了培养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生产的技能型合格人才,成立由学院和新钢集团等企业有关负责人及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参与制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共谋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教学计划,充分发挥校企两个优势,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聘请新钢集团有关专家和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傅作为学院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

44、并发给相应的聘任证书。(3)规范的约束机制建立健全有关制度,签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规范校企健康合作。(4)畅通的情感机制 加强校企信息交流和沟通,重视相关人员的相互交往,定期召开校企合作座谈会,讨论解决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校企长期合作。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西省建材集团公司主管的八所高职学校之一,集团公司将八所学校组建职教集团,以此为契机,实现集团成员之间优势互补。4、创新教育内容按照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岗位能力主导型”课程体系的要求,改革传统教学内容,实现“四结合”,即“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教室与实训场所”、“专职教师与兼职老师(师傅)”、“顶岗实习与工作岗位”结合,

45、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现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相一致。同时,将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按照钢铁冶炼的生产工艺流程,对应烧结与球团生产、炼铁生产、炼钢生产、炉外精炼生产、连续铸钢生产各岗位在素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需求,将钢铁冶炼专业的学习内容分成3个模块:基本素质模块、专业素质模块和技能素质模块。基本素质模块主要包括学生的政治素质、身体素质、职业道德、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专业素质模块主要包括钢铁冶炼专业必须的冶炼基础知识、冶金机械基础知识、冶金电气设备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

46、识和基本能力,以奠定学生的职业技能基础;技能素质模块包括专业认识实习、专业技能训练、顶岗实习,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新课程体系将突出技能训练在课程中的核心地位。围绕专业素质模块中的烧结与球团生产、炼铁原理与工艺、炼钢原理与工艺、炉外精炼、连铸生产进行核心课程建设,建成院级精品课程,力争建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针对专业素质模块中的冶炼基础知识、冶金机械基础知识、冶金电气设备基础知识进行内容重构,完成课程标准制定、内容选择和教材编写工作,争取正式出版。开展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改革,校企合作共同开发钢铁生产实训项目,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职业技能递进式提高。同

47、时注意将新工艺、新技术及时充实进课程内容中,逐步达到企业对毕业生岗位能力的要求。(1)精品课程建设按照贴近企业生产,突出技术应用,理论上适度、够用的原则,校企合作建设烧结与球团生产、炼铁原理与工艺、炼钢原理与工艺、炉外精炼、连铸生产5门优质核心课程。完成课程标准研制、课程内容取舍和课程网络框架的架构。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建成院级精品课程,冶金技术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一览表序号课程名称完成时间建设目标1烧结与球团生产2013院级精品课程2炼铁原理与工艺2012院级精品课程力争省级精品课程3炼钢原理与工艺2012院级精品课程4炉外精炼2013院级精品课程5连铸生产2013院级精品课程(2)校本

48、教材建设新课程体系根据岗位能力培养需要,对专业基础课进行了整合。把“冶金物理化学”、“金属学”和“冶金炉热工基础”课程中的理论推导部分简化,突出与岗位能力培养相关的部分,并将以上三门课程整合为“冶炼基础知识”;根据钢铁生产设备的特点及设备改造的要求,将“工程力学”、“机械基础”和“工程制图”三门课程整合为“冶金机械基础知识”;将原“电工学”课程以侧重冶金电气设备应用为出发点,简化其中电工、电子理论部分的内容,增加可编程控制、冶金设备供配电等内容,设为“冶金电气设备基础知识”,以此构成对技能课的支撑。完成课程标准制定、内容选择和教材编写工作,争取正式出版。冶金专业教材建设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完成时

49、间建设目标1冶炼基础知识2012校本教材2冶金机械基础知识2012校本教材3冶金电气设备基础知识2013校本教材(3)教学资源库建设建立和完善钢铁冶炼专业教学资源库,构建冶金信息资源平台,为教师和学生的教研、科研以及学习提供优越的资源条件。专业教学资源库包括:本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实训管理等教学管理文件,冶金企业的规范、职业技能标准、钢铁生产产品质量标准等冶金行业企业资料,本专业学术论文、科研资料等教学参考资料,本专业电子教案、综合试题库、专业教学影像等数字化教学资料等。冶金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资料种类序号资料名称存档形式数量教学管理文件资料1钢铁冶炼专业及相关专业教学计划纸质/电子

50、各2套2优质核心课程及其他课程标准纸质/电子各2套3本专业的实习、实训、顶岗实训大纲等管理文件纸质各2套冶金行业 企业资料4钢铁冶金企业的规范、职业技能标准纸质2套5钢铁生产的操作规程、设备规程、安全规程等纸质10套6钢铁生产产品质量标准纸质2套7钢铁冶炼工程案例库,相关炼铁、炼钢车间的图纸纸质2套专业教学参考资料8冶金及相关知识参考材料纸质200册9钢铁冶炼专业学术论文纸质20种10钢铁冶炼科研资料纸质20种11钢铁冶炼及相关专业期刊纸质10种12钢铁冶炼常用工具书纸质100册数字化教学资料13钢铁冶炼优质核心课程电子教案电子5门14钢铁冶炼优质核心课程教学课件电子5门15钢铁冶炼综合试题库

51、电子1套16钢铁冶炼教学录像资料光盘3种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建设项目一览表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分年度资金预算(万元)2012年2013年合计人才培养方案以钢铁生产流程为主线,以主要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基础,构建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岗位能力主导型”课程体系。5510精品课程烧结与球团生产33炼铁原理与工艺33炼钢原理与工艺33炉外精炼33连铸生产33校本教材冶炼基础知识55冶金机械基础知识55冶金电气设备基础知识55教学资源库教学管理文件资料、冶金行业、企业资料、专业教学参考资料、数字化教学资料151530教学质量保障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5510合 计4139805、建设师资队伍(1)专

52、业带头人聘请新钢集团公司技术中心钢铁冶炼首席工程师为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应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能紧跟专业发展,了解专业发展动态;组织制定专业建设规划、主持课程开发、组织协调项目开发和技术服务工作;培养中、青年教师,带领教学团队开展专业内涵建设,提高钢铁冶炼专业人才培养质量。(2)骨干教师培养和选拔2-3名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作为骨干教师。骨干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参与专业建设方案的制定、课程开发、精品课程建设和技术服务等工作。通过培训、企业实践、技术服务,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培养、参加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途径,逐步提高骨干教师的科

53、研技术服务和专业教学能力,成为钢铁生产中某一生产区域的行家、本专业教学团队中的主力军。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和顶岗实践,使“双师”素质比例达到80%以上。(3)兼职教师培养一支既能胜任课堂教学,又能进行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建成兼职教师管理体系;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和培养机制。从新钢集团新聘10名具有扎实的钢铁冶炼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或熟练的操作技能,长期从事钢铁生产工艺技术、现场操作或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师为兼职教师。兼专职教师人数比大于1:1。冶金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项目一览表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分年度资金预算(万元)2012年2013年合计专业带头人

54、聘请新钢集团技术中心的首席工程师为专业带头人。336骨干教 师培养培养2-3名骨干教师。6612专任教师 实践锻炼选派教师外出进修,到企业挂职锻炼和顶岗实践,使“双师”素质比例达到80%以上。6612兼职教 师聘用从新钢集团聘请具有扎实的钢铁冶炼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或熟练的操作技能,长期从事钢铁生产工艺技术、现场操作或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师为兼职教师。兼专职教师人数比大于1:1。101020合 计2525506、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根据钢铁冶炼生产岗位技能培养的需要,建设生产过程模拟操作与关键岗位仿真训练相融的冶金技术实训基地,更新无机及分析化学实训室、更新金相检测实训室、新建钢铁物理性能检测实训室、新建烧结实训室、完善钢铁生产仿真系统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