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练习题_第1页
《幼儿园课程》练习题_第2页
《幼儿园课程》练习题_第3页
《幼儿园课程》练习题_第4页
《幼儿园课程》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幼儿园课程课程练习题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一、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幼儿园课程 2融合课程 3广域课程 4活动课程 5核心课程(二)简答题1简述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2简述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分类标准的课程类型3简述以课程的功能为分类标准的课程类型(三)论述题。阐述以课程组织形态为分类标准的课程类型二、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答: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2答:将有关科目合并成为一个新的学科,合并后原来科目不再单独存在。如将植物学、动物学、解剖学等融合成为生物学,就是典型的融合课程。3答:指不同学科分支的统合。

2、它比融合课程跨度更大。例如许多中小学课程结构中出现的综合文科和综合理科,再把文学、艺术、舞蹈、哲学等统合为人文学科。这三大类都是广域课程。4答:是根据儿童经验或团体生活统整起来的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它是一系列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锻炼能力。5答:核心课程是受杜威儿童中心主义影响而出现的一种经验课程。它的提出,是出于对活动课程仅以儿童兴趣和需要作为组织课程的依据,不足以反映社会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考虑到儿童对这类课程的确非常喜欢的事实。它主张:一是反对学科分立所造成的支离破碎学习的倾向,主张将学科内容统合起来,成为学习核心。二是强调学校教育的社会角

3、色,学校教育必须协助学生澄清及维持共同社会价值观。核心课程是对活动课程的改造,它努力达到以社会功能和社会问题为核心的学科内容的统合,属于社会本位的课程类型。(二)简答题1答:幼儿园课程特点(在以下基础上做简要阐述);(1)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2)幼儿园课程的全面性、生活性;(3)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4)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5)幼儿园课程的潜在性2答:美国学者古德莱德提出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把课程分为五种类型。(1)观念层次的课程,即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开设的课程。(2)社会层次的课程,即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这是列入课表

4、、实际开设的课程(3)学校层次的课程,即任课教师实际理解领会的课程(4)教学层次的课程,即实际反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课程(5)体验层次的课程,即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3答:美国斯坦福大学艾斯纳教授提出以课程的功能为分类标准,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显性课程,即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2)隐性课程,即学生在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3)悬缺课程,即学校应该提供却没有提供的学习经验、是存在于“理想的课程”和“实际的课程”之间的流失的课程。不可忽视的隐性课程在三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物质空间方面;二是组织制度方面;三是文化心理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

5、它大大超过学校、教师向学生开设的正规课程。(三)论述题答:课程组织是课程内容组织的简称,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把课程的各种要素组织成动态运行的课程结构系统。下面从四个层面将课程的组织形态类型做一个区分。(1)第一层面: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学科课程注重人类长期积累的系统知识,强调心智训练,能保证学习的系统性、逻辑性,比较符合认识与教学规律;但是它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不能保证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获得能力。经验课程是一种学生自主的、探索的、实践的活动形式,其特征是打破学科界限,具有综合性,在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学科课程无法比拟的长处。其不足之处在于,它受教师水平、设施设备及环境条件、学

6、生人数等制约,当条件不具备时,容易使学生的自主、探索、实践流于表面。(2)第二层面: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分科课程是学科课程的原始形态,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分支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其弊端是分科科目过细,会导致学科过窄过难,既加重学生负担,又不便于联系社会实际,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学校也难以容纳日益增多的学科。综合课程根本目的就在于克服分科过细的缺点。它通过减少教学科目,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以认识论、方法论、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这类综合课程包括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3)第三层面:相关课程

7、、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等。相关课程:让两个及以上的科目建立共同关系,但科目仍保持原来的独立状态。融合课程:将有关科目合并成为一个新的学科,合并后原来科目不再单独存在。如将植物学、动物学、解剖学等融合成为生物学,就是典型的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指不同学科分支的统合。它比融合课程跨度更大。例如许多中小学课程结构中出现的综合文科和综合理科,再把文学、艺术、舞蹈、哲学等统合为人文学科。这三大类都是广域课程。活动课程:是根据儿童经验或团体生活统整起来的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它是一系列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锻炼能力。核心课程:这类课程因为出于对活

8、动课程仅以儿童兴趣和需要作为组织课程的依据不足以反映社会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考虑到儿童对这类课程的确非常喜欢的事实,提出两主张:反对学科分立所造成的支离破碎学习的倾向,主张将学科内容统合起来,成为学习核心。、强调学校教育的社会角色,学校教育必须协助学生澄清及维持共同社会价值观。第二章 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与设计取向一、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泰勒原理 2课程设计学科中心取向 3课程设计的学习者中心取向 4课程设计的问题中心取向(二)简答题1简述幼儿园课程开发过程模式内容选择的12条标准。2请对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进行简要评价。(三)论述题。阐述课程开发目标模式的基本内容和评价二、练习题参考答案(

9、一)名词解释1答:1949年,拉尔夫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提出了产生了广泛而深远影响的“泰勒原理”,即课程开发必须回答的四个基本问题: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正在得以实现?四个基本问题被后人称为“泰勒原理”。2答:课程设计的学科中心取向是最流行、使用最广泛的课程设计,强调以知识为中心设计课程,最基本的形式包括:科目设计、学术性学科设计、广域设计。3答:学习者中心取向强调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使课程适应学习者,进而使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得到个体的充分自由的发展,主要包括:经验中心设计、人本主

10、义设计、开放教室设计等。4答:问题中心设计的重点是关于个人和社会生存的问题,从社会问题及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出发,课程的组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的问题领域的性质,选择的内容必须和考虑的问题有关,课程的内容经常是跨学科的,并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以学生的需要、关注点及能力为基础。其类型主要包括生活情境设计与核心设计。(二)简答题1答: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中,关于如何选择课程内容,斯坦豪斯引用了拉斯提出的用以“鉴别看来是含有内在价值的活动”的12条标准:(1)允许儿童选择并能做出反应;(2)允许学生充当主动地角色;(3)要求学生探究;(4)涉及实物教具;(5)能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儿童成功完成;(6)要求学

11、生在新的背景下审查;(7)要求学生审查人们一般不去审查的,被大家忽略的东西;(8)使儿童与教师一起参与,冒成败之险;(9)要求学生改写、重温及完善他们的尝试;(10)使学生应用与掌握有意义的规则、标准及准则;(11)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和他人分享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及活动结果的机会;(12)与学生所表达的目的密切相关。2答:虽然过程模式对教育实践影响不如目标模式那样广泛,但其倡导的一些理念不同程度契合了时代精神,因而对幼儿园的课程开发还是表现出了很强的影响力。在批判目标模式基础上提出的过程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目标模式某些局限性,也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了一些局限性。(1)儿童观。在尊重与彰显儿童主体

12、性,为儿童主体性的发展提供契机的同时,也对出于主体性发展阶段的儿童提出了挑战。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是摆在正在或即将采用过程模式的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2)教师观。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素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挑战。但总体而言,我国目前的幼儿师资水平与过程模式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还有差距,限制了其应用。(3)教育观。过程模式反对将教育作为工具,主张关注具有内在价值的活动,强调教育是一种开放的过程。但在充满无限可能的生命力的同时,由于儿童兴趣易变,过程模式的目标和内容既不必确定,也变得充满偶然性而难以把握。过于强调教育的本体价值,可能又会走向不同程度地忽视甚至否定教育工具价值的另一极端。(4)知识

13、观。过程模式反对工具性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用以进行思维的最大的内在价值,从而引发其工具价值不同程度的萎缩。(5)实用性。过程模式在课程开发的程序设计方面没有提出一个更为明确的方案,而且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太高要求,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在实践中的运用。(三)论述题1答:(1)目标模式的基本内容。1949年,拉尔夫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提出了产生了广泛而深远影响的“泰勒原理”,即课程开发必须回答的四个基本问题: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正在得以实现?四个基本问题被后人称为“泰勒原理”。具体包含以下内

14、容:确定教育目标。泰勒主张目标具有引导课程选择、组织与评价的主要功能,确定教育目标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他认为,确定目标需要有三个来源(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和两道过滤网(哲学和心理学)。最后,陈述教育目标,每一个教育目标包括行为和内容两个方面,这样可以明确教育的职责。选择学习经验。“学习经验”并不等同于一门学科所涉及的内容,也不等同于所从事的活动,而是指学生与环境中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泰勒提出了五条选择学习经验的原则:a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也就是说,如果教育目标之一是要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那么除非提

15、供的学习经验是学生有充分的计划去解决问题,否则无法达到这个目标。b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教育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的满足感;c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有关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d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e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随后,泰勒列举了有助于达到各类目标的学习经验的特征,具体包括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技能、有助于获得信息、有助于形成社会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组织学习经验。三个准则是: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所谓连续性指直线式地陈述主要的课程要素;顺序性是强调每一后续经验以前面的经验为基础,同时又对有关内容加以深入、广泛的展开;整合性是指各

16、种学习经验之间的横向联系,便于学生获得统一的观点。泰勒提出了学习经验的两种组织,即横向组织和纵向组织。前者指不同领域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后者指不同阶段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评价教育计划。评价目的在于检查课程的实际效果和预期的教育目标之间的差距。评价至少进行两次,分别在课程方案实施前期和后期。任何方法,只要能够提供有关教育目标所期望的行为变化的有效证据,就是合适的评价方法。(2)对目标模式的评价自产生以来,经不断发展完善,渐成为现代课程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对包括学前教育课程领域在内的课程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计划性、可控性和可操作性,也存在难以克服的以下矛

17、盾:确定对偶然。目标模式强调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些目标是往往是由课程编制者事先确定的,很难完全契合幼儿的需要、兴趣和心理发展特点,特别是很难完全照顾到每个具体幼儿的特点。此外,在学习中,还会发生许多偏离事先确定的教育目标的、预料之外的现象,二者在目标模式中往往不被重视,甚至是尽量避免的。这里,对确定性的强调与幼儿对偶然性的偏向之间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分解对整合。目标模式强调层层分解,将课程目标分解成各个独立的部分,通过每一个细节的训练达成预期目标。与此相反,儿童强调的是整合。目标模式分解的倾向和幼儿整合的本性之间往往就会出现一条巨大的鸿沟。外显对内隐。目标模式的设计者强调

18、开发能明确叙述的目标可提高教学效率,也便于评价预定目标实现的程度。这就导致课程强调那些可以用幼儿行为明确识别的方面,即外显的东西,不同程度忽视难以转化为行为的方面,即内隐的东西,而内隐的东西往往是更重要的。瑞典学者胡森评价到:“不管人们是否赞同泰勒原理,不管人们坚持什么样的哲学观点,如果不探讨他提出的4个基本问题,就不可能全面地探讨课程问题。”“泰勒原理”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并不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只是提出研究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程序,所以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泛的适应性。第三章 幼儿园课程目标一、练习题(一)名词解释:幼儿园课程目标(二)简答题1简述幼儿园课程普遍性目标的特点、优点与局限性 2简述

19、幼儿园课程的行为目标的特点、优点与局限性 3简述幼儿园课程的生成性目标的特点、优点与局限性 4简述幼儿园课程的表现性目标的特点与运用(三)论述题1请阐述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2如何表述幼儿园课程目标,请简述。二、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答:幼儿园课程目标,就是根据幼儿教育目标,幼儿园课程对幼儿在一定期限内身心发展效果的预期。(二)简答题1答:幼儿园课程普遍性目标定义:依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对课程进行原则性规范或总括性指导的目标。特点:与一般教育宗旨、原则等同,具有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优点:为教育工作者创造性地阐释教育目的提供广阔背景,以适应具体教

20、育实践情境及特殊需要。局限性:模糊、泛化,具有一定随意性。2答:行为目标定义:以具体的、可被观察与操作的行为来表述的课程目标。它指明课程实施后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特点:具体、精确、可操作优点:克服了普遍性目标模糊性的缺陷,对于儿童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熟练掌握,对于保证一些相对简单的教育目标的达成有益,在课程领域的科学化中做出贡献。局限性:课程目标的过于细化、精确化,易导致教师只见目标不见儿童,成为“人的身、心和精神充分发展的敌人”。人的许多高级心理素质难以外显行为具体化。3答:生成性目标定义: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如果说行为目标关注的是结果,那么生成性目标关注

21、的是过程,反映的是教育过程中儿童经验生长的要求,反映的是儿童问题解决的过程与结果。特点:过程性、非预成性优点:充分尊重儿童,使儿童有权利决定什么是最值得学习的,比较充分地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当儿童从事与自己的目标相关联的学习的时候,他们会越来越深入地探究既存的知识。随着问题的解决和兴趣的满足,儿童会产生新的问题、新的价值感和对结果的新的设计。这个过程是持续终身的,因而基于生成性目标的课程必然会促进终生学习。缺陷:带有理想主义色彩,不仅需要教师有高超的技术与额外的努力,而且难以实施。4答:表现性目标定义:是指每个儿童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它追求的是儿童反应的多元性,而不是同质性。特点

22、:与教学性目标在课程计划中预先规定好,对大部分儿童而言是共同的目标不同,它强调个性化,关注儿童的创造性培养。它不规定儿童在完成一项或多项学习活动后准备获得的行为,而是描述教育情境中儿童多样性、个体性的反应。在此过程中,儿童获得个人化的意义。运用:教学性目标与表现性目标都需要,都存在于课程实践中。教学性目标适用于表述文化中已有的规范和技能,这样可使儿童的探究成为可能。表现性目标适于表述复杂的智力性活动,已有的技能和理解是这种活动得以进行的工具,从而导向创造性的活动,这样就使文化得以扩展和重构,从而保持勃勃生机。艾斯纳之所以提出表现性目标,不在于替代教学性目标,而在于完善课程目标,从而使不同学科、

23、不同学习活动有更为适合的目标,最终体现对儿童主体的尊重,表现出对“解放理性”的追求。(三)论述题1答:课程目标的确定依据比较认同的有三个方面: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和学科的发展。就幼儿园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看,主要有对幼儿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和对学科知识的研究。(1)对幼儿的研究。要促进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使课程目标有效发挥引导语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作用,课程编织者就必须:关注幼儿的发展,尤其是关注儿童的发展需要与兴趣、认知发展、情感萌发、社会化过程及个性形成等方面的规律与特点。认识到幼儿“理想发展”与“现实发展”的水平及其差距。前者可从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知识中获得,后者可通

24、过实际观察幼儿的身体动作、认知、情感及社会性等方面的表现来分析得出。二者间的比较可明确幼儿的发展现状、潜力与发展前景,确立一定阶段幼儿可能达到的水平及个别差异,发现教育上的需要。由此,可对儿童建立期望,确立适宜目标,摒弃不适宜目标。(2)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人是社会的人,幼儿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课程编织者就必须关注社会生活及其发展需求。所谓当代社会生活需求,一是空间维度上,幼儿生活于其中的社区、民族、国家及整个人类的发展需求;二是时间维度上,既包括当前现实社会生活需要,又涉及社会生活的发展趋势与未来需要。在将当代社会生活需要转化为幼儿课程目标时,要进行调查分析,了解社会生活需要,考虑

25、遵循以下三原则:民主性原则。课程目标要体现社会公平民主的思想。民族性与国际性统一原则。既要照顾到本社区、国家、民族的需求,又要有国际视野,将之与整个人类的发展需要统一起来。超越性原则。教育不能被动适应社会生活需求,而应一定程度上超越当前的社会。(3)对学科知识的研究。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职能是传递社会文化,使幼儿从一个自然人发展为掌握一定知识经验的社会人。学科知识是文化的最重要支柱,因此学科知识也是确立课程目标的重要依据与来源。幼儿园课程的特殊对象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幼儿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所具有的性质,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关注的是学科知识的一般发展价值而非专门的学术特殊价

26、值。因此,幼儿园课程目标在考虑学科知识时,应多关注学科知识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科知识能促进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例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科学领域目标并没有要求幼儿掌握系统、严密的科学知识。2答: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涉及两大方面的内容,即表述的角度和表述的性质。(1)确定表述的角度。幼儿园课程目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述。目前常用的表述方式基本有两种:从教师的角度表述。要求比较明确指明教师应该做的工作与应该努力达到的教育效果,这对于教师明确自己在课程教学中的角色与作用有很大帮助,比较常用“鼓励、引导、帮助、使”等字眼。不足之处在于使教师过多关注自己的教,而忽略幼儿的学。从幼儿角度

27、表述。这样能明确幼儿通过学习后应该达到的发展程度。比较常用“感受”、“喜欢”、“理解”、“能”等。优点:促使教师更多关注幼儿学什么,怎么学,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促使教师更多地以学定教。(2)确定表述的性质。在四种类型的课程目标中,普遍性目标表达普遍性的教育理想,不涉及具体教育活动的目标表述。其余三种目标分为行为目标和一般性目标。行为目标:通过具体观察或测量幼儿的行为来表示的对教育结果预期的目标;行为目标的任务简单、浅显,多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便于教师考察评估,适合近期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属于一般性目标。它是比较宽泛、非特定的目标,描述的往往是幼儿通过学习后身心的一

28、般变化,比较适合用于难以用具体行为表述的情感、态度目标,而且比较适合中远期目标。第四章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一、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幼儿园课程内容 2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二)简答题1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简述划分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类型的方法 3简述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4简述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二、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答:幼儿园课程内容是指依照幼儿园课程目标选定的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和组织的基本知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2答:指创设良好的课程环境,使幼儿园课程活动兴趣化、有序化、结构化,以产生适宜的学习经验和理想的教育效果,从而实现课程目标

29、的过程。(二)简答题1答: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指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基本要素或基本组成部分。包括:(1)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知识;(2)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态度;(3)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行为。2答:划分幼儿园课程内容类型的方法包括:(1)按学科结构分类。如:体育、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2)按活动对象的性质分类,如:健康、自然、社会、语言、艺术。(3)按幼儿直接经验领域分,如: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现与表达。(4)按学科逻辑与心理顺序相结合的方式划分,如: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5)根据幼儿心理的研究成果划分。凯米分为:数理逻辑经验、社会经验、物理经验;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内容则是

30、沿着儿童敏感期的发展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分为:日常生活练习、感觉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文化教育。(6)根据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分,如:儿童生活的组织与教育、作业教学、节日和娱乐。(7)按基本学习课题划分,如:语言、数学、科学和技术、个人和社会发展、艺术。(8)按主题划分。这类课程较多。以主题作为教育活动组合的载体,体现各学习领域内容的相互渗透与融合。3答:新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第五条明确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遵照本纲要第二部分的有关条款进行,同时体现以下原则: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

31、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由此,课程内容选择需要遵循的原则有:目的性原则,是指既要兼顾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内容,又要考虑每一方面在基本知识、基本态度和基本行为上的内容。此外,还要考虑那些儿童发展所需要的,现实又特别缺乏的品质作为优先重视的内容。适宜性原则,是指“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在分析幼儿时,既要掌握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一般特点,又要关注具体幼儿的差异,这样才能保证课程内容的适宜性。生活化原则,是指尽可能从幼儿的生活中寻找、挖掘合目标的内容;兴趣性原则,是指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寻找;把握目标,观察和分析幼儿,再与目标巧联系;基础性原则。要求具备以下条件:

32、第一,要与儿童现在的生活、学习有直接关系,而且现在是学习的最佳时机;第二,是文化或人类知识中的基本成分;第三,是今后学习所必须的基础,具有最大的应用性和迁移性;除此以外,基础性还须使课程内容反映和传递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逻辑性原则,是指把握各学科和学科间的内在联系与内在规律。4答: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中易出现以下问题:(1)课程目标缺失:德智体美诸方面偏重智育;偏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忽视情感态度。(2)课程内容超载:内容难、深、偏、怪,大大超过幼儿的接受水平;另一种是易、浅,没有构成幼儿智力上的挑战,量大质不优。(3)课程内容脱离、远离幼儿的生活。(4)课程内容偏向本本。(5)课程内容缺乏提升

33、。第五章 幼儿园课程实施一、练习题(一)名词解释 课程实施(二)简答题1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类型 2简述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3简述古德莱德关于课程五个层次划分的理论4简述作为课程实施者的一线教师在哪些方面影响着课程的实施。(三)论述题阐述课程实施的三大取向,并对各取向做评价二、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课程实施是指把一项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二)简答题1答: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类型包括:(1)生活活动:主要指进餐、睡眠、盥洗等。生活活动是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进行健康教育,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与习惯,进行集体生活教育,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在

34、进餐方面,幼儿园应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制度,进餐要定量,间隔3-4小时。在睡眠方面,一般要安排1.5-2.5小时的午睡。同时,教师在组织幼儿睡眠时,还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盥洗活动要让幼儿掌握盥洗的基本技能。(2)游戏活动。游戏活动是指充分满足幼儿玩的需要的一种活动。游戏外部条件要求:幼儿有自由选择权利与可能;活动方式方法由幼儿自行决定;活动难度与幼儿能力匹配;教师不能用奖惩干预游戏。对幼儿园而言,为了保证真正的游戏活动的开展,一是需要保证幼儿的自由活动时间;二是创设丰富多样且变化繁复的室内室外活动区域,真正赋予幼儿选择的权利。与此同时,还需认真加以组织,进行充分准备,游戏过程中认真观察,以为指

35、导、促进并更好地参与幼儿游戏做准备。(3)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容易出现的三方面偏差:全讲授;全集体教学;让幼儿长期静坐听讲。教学活动的游戏化或幼儿心理化应该具有的特征: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学内容综合化;教学过程操作化;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2答: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包括:(1)幼儿园课程与社会、文化的适切性;(2)教育行政部分的推动和支持;(3)幼儿园课程变革的需要;(4)幼儿园课程计划本身的状态;(5)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管理和运行机制;(6)幼儿园课程编制者与实施者间的沟通;(7)幼儿园课程实施者本身的水平和能力3答:古德莱德关于课程五个层次划分的理论包括:(1)观念层次的课程,即由一些研究

36、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倡导的尚处于观念之中的课程。(2)社会层次的课程,即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这是列入课表、实际开设的课程。(3)学校层次的课程,即由学校有关人员根据学校实际和对社会层次课程进行选择和修改,限定于学年、学期、周、日确定时间的课程(4)教学层次的课程,即教师规划并在课堂上实施的课程。(5)体验层次的课程,即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同一课堂上,不同学生会获得不同的学习经验。4答:课程实施者,即一线教师有以下因素影响到课程的实施:(1)教师的能力与水平;(2)教师对成功实施课程变革计划的自信心和相应的态度;(3)教师参与课程变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教师是

37、否具有从事新的课程模式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三)论述题答:课程实施的三大取向包括:忠实取向、课程创生取向、相互适应取向(1)忠实取向。即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忠实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犹如建筑工人之于设计图纸。这一取向强化了课程政策制定者和专家的作用,抹杀了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价值,使课程变革成为机械化、技术化的程序。(2)课程创生取向。把课程看成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课程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这一取向考虑到了专家开发课程和学校情境、课堂情境的因素,具有浓厚的理想色彩,对实践界的要求是很高的,推行范围有限。(3)相互适应取

38、向。指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课程计划于班组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各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这一取向把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解放出来,在兼具另外两种有时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其局限性。第六章 幼儿园课程评价一、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幼儿园课程评价 2CIPP评价模式 3目标评价模式 4外观评价模式 5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6差距评价模式(二)简答题1简述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目的。 2简述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 3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类型。 4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特点。 (三)论述题1试阐述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 2请阐述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过程二、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答:是针

39、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组成要素,收集相关信息,对幼儿园课程的价值、适宜性、效益作出判断的过程。2答:CIPP评价模式是美国评价学者斯塔弗尔比姆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评价模式。CIPP四个字母分别是背景(circumstance)、输入(input)、过程(process)、成果(product)的英文首字母。该模式把评价看作一种决策过程。斯塔弗尔比姆主张这一决策过程应当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几个环节构成。3答:目标评价模式由美国著名课程专家泰勒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经过不断完善,成为西方教育评价史上第一个比较成熟的评价模式。泰勒将教育评价理解为判断实际教育活动的效果达到

40、预定教育目标的过程。预定的教育目标成为教育评价的标准,在评价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这一模式为了强调评价工具和手段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教育目标通常表述为一系列可测量的学生行为。该模式的局限,一是易使评价者过分关注结果,忽略课程实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二是容易将创造性、自主性、好奇心等不易测量却有价值的方面排斥在课程目标之外;三是忽视了对课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非预期目标的评鉴。4答:外观评价模式由心理测量学家斯塔克于1967年提出,该模式主张评价应当同时具备描述和判断两种功能,既要搜集被评价对象的前提因素、过程因素和结果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详尽描述,又要做出适宜的判断,才能对课程做出全面的评价。外观

41、评价模式可以较为完整系统地考察被评价对象的全景,运用范围较广。但是将观察基础上的描述资料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难以排除观察者主观因素的作用,影响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5答: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由斯克里文提出。该模式主要目的是克服目标评价模式通常只考虑预期效应而不考虑非预期效应的弊病,强调评价者应关注课程实施的实际效果,而不是预期效应。要对课程做出准确的判断,评价者要详尽地收集有关课程计划实际结果的各种信息。与目标评价模式各有其价值,不能互相替代,如能结合运用,将能更好地评价课程。6答:差距评价模式由普罗佛斯提出。该模式将评价的目的主要定位在为课程的改进或终止提供相关信息上,主要分为“界定课程标准课程

42、安置过程评价结果评价成本效益分析”五个阶段进行,受到课程实施者的欢迎。其实质是寻找每一个课程实施环节的差距,这特别有助于把握课程发展的方向,使评价工作真正为儿童的发展服务。但该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参与的人员较多,自由度大,周期长、成本较高。(二)简答题1答:幼儿园课程评价目的是人们在开始评价之前设想或规定的课程评价活动所要达到的效果或结果。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通过对课程的诊断,了解课程的适宜性、有效性,为修正、调整和完善课程乃至推广课程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课程系统运行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评价目的。课程方案形成之前评价的目的:评估需求、比较与选择课程。

43、课程方案实施阶段评价的目的:诊断与修订课程。课程方案实施结束后评价的目的:了解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判断课程成效。2答:(1)选择作用。课程评价可以帮助教师选择更好的课程。在对幼儿实施恰当的教育之前,都要通过课程评价手段了解幼儿现有发展水平和需要,确定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找到课程实施的起点。除此,教师还需要对多种现成的课程方案价值进行评估和合理的选择。(2)监控作用。通过对课程实施中各相关要素的运行情况进行跟踪,随时发现问题,做出及时的调整,使课程实施过程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3)总结作用。在课程实施过程结束后,需要通过课程评价所提供的信息来总结预定目标的达成情况及课程实施的效果,找出课程系统运

44、作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新一轮课程实施提供借鉴。(4)反馈作用。正是通过反馈,使课程评价可以作为新一轮课程运作的起点。课程评价的结果只有被教育者用于改进、完善原有课程时,反馈作用才得以发挥。课程评价如不发挥反馈作用,价值将大打折扣。(5)导向作用。我国幼儿园课程评价是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确定的基本精神,对幼儿园课程进修系统的鉴别、考察的过程,具有鲜明的方向性。课程评价评什么和怎么评,会对幼儿教育的实践产生直接的导向作用。3答: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1)从评价的功能和进行的时间上,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2)从评价的方法,可以

45、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3)根据评价主体,可以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4)根据评价对象的范围,可分为整体评价、局部评价、单纯评价。(5)根据课程评价与预定课程目标之间关系,分为目标本位评价、目标游离评价4答: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特点包括以下方面(1)评价目的:发现问题,改进和完善课程,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促进每个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2)评价内容:幼儿从身体到心理的全面发展水平。(3)评价方式:提倡在真实的教育过程中进行评价。(4)评价结果用途:教师审视教育过程、改进课程,提高教育质量。(三)论述题1答:幼儿园课程评价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从课程评价的目的看,一要有利于改进和发展课程。二要有利

46、于促进幼儿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评价时,找出每个幼儿的优点与不足,以便为其提供适宜的教育方案;对每个个体进行纵向比较,不宜用幼儿间横向比较的数据进行排名;评价标准要兼顾幼儿身心发展的整体性,全面评价幼儿的发展状况。(2)评价主体看:以教师自评为主,重视家长参与,鼓励幼儿参与。(3)评价过程与方法看,一方面评价过程要客观、真实、自然;另一方面定性与定量结合。(4)评价的结果看,一是要正确看待评价结果;二是要切实发挥评价结果的作用2答: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过程主要包括评价方案的制定阶段和实施阶段。(1)评价方案制定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六个环节的工作:确定目的及评价内容。确定评价的程序、指标及标准。选

47、择评价方法。确定评价人员的分工及合作。撰写评价方案价。对参与评价人员进行培训。(2)评价方案实施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的工作: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得出结论。撰写评价报告。第七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一、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区域活动 2单元主题活动 3方案教学设计(二)简答题1简述幼儿园学科活动的内涵 2简述幼儿园学科活动的设计步骤 3简述对幼儿园学科活动的长处与局限的评价 4简述单元主题活动的设计步骤 5试对单元主题活动的做简要评价(三)论述题1试阐述进行方案教学设计的方法 2试阐述进行区域活动设计的方法二、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答:区域活动又称活动区活动、区角活动等,指

48、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考虑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划分一些区域,如积木区、表演区、科学区等,在其中投放一些适合的活动材料,制定活动规则,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活动材料、同伴等的积极互动,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的活动。2答:单元主题活动是目前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主要形式,指在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内,围绕事先选择的主题组织的教育活动。它提出的背景和出发点在于改变学科活动过分强调学科知识体系,割裂学科之间联系的弊端。其基本特点是围绕某一主题,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3答:方案教学是以美国著名学者杜威为代表发起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一个重要

49、组成部分,主要特性包括:儿童围绕某个主题进行主动探究的活动或过程;学习动机是一种内在动机;探究的主题须是儿童感兴趣的、熟悉和有意义的;探究方式的多样化;活动的组织按照问题解决的逻辑进行;更为强调活动的生成性;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儿童的个别差异得到尊重;多方面资源的优化组合与有效利用。它更强调偶然性、不确定性和生成性,没有固定模式,需要教师在具体活动中因地制宜,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简答题1答:幼儿园学科活动就是幼儿园以学科为单位组织的教育活动。相对于中小学学科活动,幼儿园学科活动具有以下独特之处:特点一:幼儿园学科活动中的“学科”是一种经验层次的“前学科”;特点二:强调和幼儿生活相

50、联系:立足幼儿的生活,提升幼儿的生活;特点三:有一定程度的计划性;特点四:重视为幼儿终身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强调“前学科”知识学习的同时,日益重视兴趣、习惯、情感、个性等的萌芽与培养。以“科学”领域为例,非常强调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2答:幼儿园学科活动的设计包括以下步骤:(1)初步确定适宜的学科教育目标。通过学习有关著作、教材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了解幼儿园教育的总目标,了解某一学科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以及该学科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本班幼儿具体情况、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自身已有经验等,初步确定适合本班幼儿的学科教育目标。(2)初步制定学期甚至学年活动计划。

51、在制定适宜的学科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借鉴有关学科内容的阐述,参考幼儿园教材中提供的有关活动计划,综合考虑幼儿可能的需要与兴趣、幼儿现有发展水平、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自身情况,初步制定学期甚至学年活动计划,并保留一定弹性。(3)选择与确定活动目标和内容。在对幼儿园总目标、所教学科总目标及阶段目标有较清晰了解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需要、兴趣,本班幼儿目标达成情况,选择与确定具体的活动目标和内容,并根据一些偶发事件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和计划。(4)设计活动过程。教师尽量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获得发展;注意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关注本学科或本领域教育价值和意义

52、的同时,注意挖掘其中蕴含的其他学科或领域的教育价值与意义,体现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活动过程的设计要有一定弹性,问题设计应以开放性问题为主。3答:学科活动虽然受到诸多指责与批评,但仍然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了解学科活动的长处与局限,有助于更好地运用学科活动,创生出更好的课程。(1)学科活动的长处。操作性强。学科活动的计划性和控制性使得学科活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尤其对于初涉幼儿教育工作的人,以及专业性还不够强的教师而言,开展教育工作较易上手。有助于学科知识技能的学习。学科活动比较强调帮助幼儿学习掌握前学科知识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进而形成系统化的“前学科”知识体系。这就有助于幼儿较快地掌握比较系统的

53、学科知识体系。(2)学科活动的局限。弹性不足。由于学科活动较强的计划性和控制性,也就导致活动计划缺乏足够的弹性,有时甚至导致活动变成了教师事先制定好的活动计划的展示过程,而无法很好适应幼儿当时的兴趣和需要。学科之间联系不足。学科活动虽然有助于形成比较系统的“前学科”知识,但同时也使得学科活动主要局限于某一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甚至忽视了学科之间的联系。而对学科活动的主体幼儿而言,世界仅仅是初步分化。因此,学科活动中学科之间联系不足,导致不适合年幼儿童的特点。对幼儿关注不够。学科活动的以上局限决定了其对幼儿当时的兴趣与需要关注不够,不能很好顾及不同幼儿在发展水平、学习方式、已有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差

54、异。根深蒂固。学科活动历史悠久,虽然在不断吸收新时代精神的营养,不断完善自身,但是从根本上很难克服自身所具有的内在局限。而一旦克服这些局限,也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其自身原有的一些长处,发生质变,变成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动。4答:单元主题活动的设计步骤包括以下四步:(1)选择与确定主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儿童的需要、兴趣、生活、已有经验等;主题自身蕴含的教育价值、可能涵盖的教育内容;教师的特长、能力、知识储备等;可以利用的一些教育资源;已经开展过的主题;学科知识。对于主题命名,要避免成人化倾向,用幼儿熟悉、喜欢、易记的,能引发幼儿探索与体验的名称。(2)确定单元主题活动目标。需要综合考虑诸如幼儿园

55、总目标、主题中蕴含的价值、本班幼儿具体情况等多种因素。既要注意涵盖各种学习内容,又要注意把目标的着重点放在促进幼儿终身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素质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分析主题的潜在价值,包括教育价值与发展价值;以某一方面的价值为主,兼顾其他价值,思考主题的潜在的多种方案,以为进一步选择活动方案与目标做准备;确定适宜的主题方案与目标。(3)设计单元活动内容。初步确定每个活动的名称、目标,还可标明每个活动主要涉及的领域。(4)设计具体活动方案。一个完整的活动方案,至少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等部分。在设计具体的活动方案时,需要设计一些幼儿能够而且喜欢参与的、开放的、有趣的游戏活动,

56、帮助幼儿在活动中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5答:总体来看,单元主题活动重视各学科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力求使不同学科知识围绕主题有机联系在一起,并希望用这种整体性知识影响儿童,使儿童最终建构起完整的内部知识结构。它偏重于考虑外部各学科知识之间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儿童内部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实践中的单元主题活动往往显示出比较明显的知识中心。(三)论述题1答:方案教学是以美国著名学者杜威为代表发起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特性包括:儿童围绕某个主题进行主动探究的活动或过程;学习动机是一种内在动机;探究的主题须是儿童感兴趣的、熟悉和有意义的;探究方式的多样化;活动的组

57、织按照问题解决的逻辑进行;更为强调活动的生成性;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儿童的个别差异得到尊重;多方面资源的优化组合与有效利用。它更强调偶然性、不确定性和生成性,没有固定模式,需要教师在具体活动中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介绍的方便,将方案教学相对划分为三个阶段:起始、展开和结束阶段。(1)起始阶段。这一阶段包括两项内容:主题的产生和主题网络的初步编制。主题的产生。与单元主题活动相比,方案教学更强调幼儿的生活、需要和兴趣。它的主题的产生方式多种多样,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贴近儿童的生活,并能被儿童用于日常生活中;二是能引起儿童兴趣,并运用已学技能;三是能为儿童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四是有益于幼儿园课程的平衡;五是能充分运用幼儿园和社区的资源。主题网络的初步编制。主题网络是由许多与主题相关的下位概念或主题编制而成的。教师可以自己设计主题网络,也可参考他人设计的主题网络进行再设计,还可直接采用他人编制的主题网络。编制时,教师可以采用个体的方式,与教师或/和幼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