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生候选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学术型研究_第1页
博士研究生候选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学术型研究_第2页
博士研究生候选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学术型研究_第3页
博士研究生候选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学术型研究_第4页
博士研究生候选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学术型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博士研究生候选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12一、学科简介本学科自1984 年建设至今,已成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和江苏省品牌专业。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本学科目前拥有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1 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 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8 个,国际联合合作实验室1 个,苏州市重点实验室3 个;专任教师60 名,其中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 名、省特聘教授1 名、省双创人才1名、江苏省“333 工程培养对象”3 名,教授6 名,副教授15 名,有博士学位教师60 名;其他包括院士、杰青、图灵奖

2、获得者等在内的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等20 名。近4 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 项(其中主持1 项、参与1 项)、面上项目10 项,其他省部级项目27 项,科研到帐总经费超过864 万,其中省部级以上纵向项目到帐经费784 万,获省部级教学、科研奖3 项,获软件著作权登记39 项,受理申请发明专利23项。近4 年来,培养毕业博士生19 名/硕士生165 名。二、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本学科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总体目标是: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根据国家重大发展需求,培养在信息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科技管理及教育等方面的创新型领军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3、提供人力资源及技术资源保证。三、培养年限与培养方式1培养年限:“博士研究生候选人”培养计划基本学制为5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不超过8年。2培养方式。1年硕博一体化的课程学习阶段和4年科研训练与学位论文阶段连为一体,统筹安排,整体规划,循序渐进。培养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重点培养”博士研究生候选人”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并使“博士研究生候选人”通过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包括跨学科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博士研究生候选人”的培养工作由导师负责,并实行导师个别指导或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四、学分要求和课程设

4、置1课程结构及总学分:课程分为公共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培养环节和非学位课程四个模块,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博士研究生候选人”的课程学分不少于34个学分。公共课程(12学分):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设时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第一学期自然辩证法181第一学期博士政治理论课543第一学期英语543第一学期专业英语543第八学期专业核心课程(不低于18学分,不少于6门课程):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设时间备注计算机数学543第一学期必选算法设计与分析543第一学期必选自然语言理解543第二学期至少选修一门,3学分跨语言信息处理543第二学期知识科学与知识发现543第二学期深度强化学习

5、543第二学期智能软件工程543第二学期多处理器网络543第二学期高级物联网技术543第二学期计算生物学导论543第二学期嵌入式信息物理系统543第二学期计算机视觉543第二学期动态模糊机器学习543第二学期李群机器学习543第二学期时空数据管理543第二学期大数据管理及隐私保护543第二学期机器学习543第二学期至少选修三门,9学分中文信息与大数据处理543第二学期计算语言学543第二学期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543第二学期强化学习理论与应用543第二学期智能化软件质量保证543第二学期计算机网络新技术543第二学期图论及其应用543第二学期形式化方法543第二学期数字媒体与人机交互技术543第

6、二学期图像处理543第二学期生物信息学概论543第二学期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543第二学期李群机器学习引论543第二学期核机器学习543第二学期图像与视觉计算543第二学期模式识别543第二学期动态模糊逻辑及应用543第二学期并行与分布式系统543第二学期空间数据库概论543第二学期图数据管理543第二学期培养环节(4学分):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设时间博士资格考试/1文献综合与开题报告/1第四学期学术活动/2第一八学期非学位课程:“博士研究生候选人”补修、选修的其他课程,不计入总学分要求。2有关说明(1) 自学课程。涉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门知识,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地自学。导师可根据学生特点及论文工

7、作要求,指定学生选修、自学某些必要的课程和学科前沿理论。(2) 补修课程。凡欠缺所在学科硕士或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博士研究生候选人”,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有关的核心课程(一般不少于2门)。所得学分记为非学位课程学分。(3) 任选课程。”博士研究生候选人”根据个人兴趣,可选修所在学科要求之外的课程,但须征得导师的同意。所得的学分记非学位课程学分。五、培养环节1博士资格考试“博士研究生候选人”实行分段筛选的分流淘汰机制。第三学期初进行 “课程考核”和“综合水平考核”(博士资格考试),主要考核是否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学科前沿知识,能否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同时综合考试

8、学生的思想素质等。两轮考核均合格者,可进入博士科研训练与学位论文阶段学习,按照博士研究生的要求进行培养;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博士研究生候选人”资格,转入硕士阶段学习,按照硕士研究生的要求进行培养。2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导师应对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候选人”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作出具体规定,并建立文献阅读报告制度,由导师负责对其进行考核和评价。“博士研究生候选人”在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100篇以上的文献资料,全面了解本人主攻研究方向的历史和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学位论文研究题目,并作论文开题报告。“博士研究生候选人”的开题报告原则上在第五学期完成,开提报告时组织5-7名

9、相近领域专家进行不少于60分钟的答辩,通过投票有三分之二同意方可通过开提报告。开题报告审核通过后至少二年方可申请答辩。2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包括研究生自评总结、课程学习情况审核、学位论文进展情况检查以及导师对研究生政治思想表现、学习和科研能力的评定,最终由研究生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作出综合评定意见。“博士研究生候选人”应在开题后一学年完成中期考核,根据中期考核评定意见,决定是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中期考核主要针对”博士研究生候选人”开提报告题目内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分进度正常进度滞后和没有按计划执行3种情况,对进度滞后的博士研究生给以提示,对没有按计划执行的博士研究生劝其延期或改成

10、博士研究生毕业总结论文。3学术活动“博士研究生候选人”在学期间应至少选听50次学科进展类讲座。4科研记录根据苏州大学研究生科研记录规范暂行管理办法(苏大研201867号)文件规定,学生应做好科研记录工作,并在论文开题、中期考核、答辩前提交科研记录本供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考核小组和答辩委员会查阅、质疑。研究生在申请答辩前必须注明论文中的所有数据和资料在科研记录中的具体页码位置。并与导师同时签署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所有数据的真实性和原创性的承诺书,承诺书递交各培养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存档后方可启动答辩申请。未提交符合要求的科研记录本和承诺书的不允许参加答辩。六、科研与学位论文1科研要求在SCIE二区以上

11、期刊或CCFA/B类期刊上发表与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1篇(第一作者,网络见刊,期刊类别定义以网络见刊当年为准);或在指定的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期刊或CCFA类会议上发表与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1篇,并且在CCFA/B类会议上发表与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1篇(第一作者,长文,网络见刊,会议类别定义以见刊当年为准)。统计时限与署名要求:申请学位科研成果的统计时限为攻读相应学位期间。申请学位的科研成果,应以苏州大学(英文名为Soochow University)为第一署名单位,并注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位申请人应为第一作者(具体指标中另行注明者除外)。2学位论文要求“博士研究生候选人”学位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工作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博士学位论文工作是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最重要环节,其工作时间一般应不少于2学年。论文正文一般应不少于5万字。“博士研究生候选人”用于论文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一般应不得少于2年。特别应注意,学位论文应是本人的研究成果,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或剽窃他人成果。论文应反映作者较好地掌握了本学科、专业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学术观点必须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论文内容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炼,推理严谨,立论正确。七、毕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