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校教师思考题_第1页
2010高校教师思考题_第2页
2010高校教师思考题_第3页
2010高校教师思考题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校教师思考题第一次作业:(本次作业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1、2、3、4 题,中高级职称学员答 3、 4、 5、 6 题)3试论三型校园理论的内涵、关系及启示。4试析我国高校课程体系的特点及存在问题5试析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6试论高等教育功能失调的原因与调试的方略。1. 试论三型校园理论的内涵、关系及启示(一)三型校园理论的内涵: “三型校园”理论中所说的“三型”包括“文化型校园” “关爱型校园”与“节约型校园” 。“文化型校园”指的就是 以“文化的传承、文化的启蒙、 文化的自觉、文化的创新”为大学核心精神和理念的文化校园。 “关爱型校园”指的是以关 爱、感恩等传统美德为基础, 把校园主体培养

2、成具有敬畏生命和关怀他人等关爱意识的和谐 校园。“节约型校园”则是指以勤俭和节约等传统美德为基础,把校园主体培养成具有节俭 意识的环保校园。(二)三型校园理论的关系: “文化型校园” 、“关爱型校园”和“节约型校园”是一种 “三而一”的关系。 “文化型校园” 、“关爱型校园”和“节约型校园”是一种“一而三” 的关系。所以,在不同层面上展开的“三型校园”建设是缺一不可的。(三)三型校园理论的启示: “三型校园”理论打破了对“校园文化”的传统理解方式。 “三型校园” 理论改变了过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单一的模式, 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 到三型校园的整体建设之中。 “三型校园”理论把教育的内在本质

3、与外在功能、广义的教育 与狭义的教育以及求真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为培养全面的人才提供了。2. 试析我国高校课程体系的特点及存在问题(一)我国高校课程体系的特点1. 三种教学制度并存,即学年制、学年学分制、学分制。2. 由于实行的是以学年制为主的教学制度,我国课程体系中必修课安排较多,选修课比例极小。3. 我国多数高校仍实行学年制,其课程设置基础理论学之间系统性、关联性、整体性强,注意加强基础理论课程设置。4. 由于受体制、传统文化思想认识等因素的影响,综合课程和跨学科课程设置极少,各专业之间,甚至同一专业的各门课程之间很少发生联系(二)我国高校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1. 课程理论研究

4、不够。 ( 1)对高校课程理论研究重视不够。 (2)借鉴引进多,吸收转化少。( 3)缺乏将实践上升到理论的思想准备。 ( 4)分科课程论受到挑战2. 选修课不足,必修课偏多。3. 忽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实践性课程严重不足4. 基础学科课程内容陈旧,教材更新缓慢。 (1)课程内容滞后于科技发展。 ( 2)课程内 容缺乏直观性。 ( 3)课程设计缺乏整体性,部分内容重复。 (4)教材更新缓慢3. 试析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国际化以及高等教育信息 化。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有其特殊性, 在动力上,政府是发展大众高等教育的主导力量; 在速度上,时限

5、短、速度快;在层次上,地方高校成为大众化的主体;在形式上,普通高等主要依靠人文社会科学的规模是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 特并努力向农村延伸。 三是加强为高等教育顺利进入大众化中教育、 普通高校是大众化任务的主要承担者; 在学科专业上, 扩大来实现。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未来展望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别注重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二是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地方化, 体制创新, 建立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 四是未雨绸缪,后期创造条件。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有利于拓宽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2)有利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水平,为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创造了良机。3)推动了我国高校的现

6、代化改革。1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高等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 育发展的过程。为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我们应加强以下工作:2做好信息资源开发 3加强教师队伍建4. 试论高等教育功能失调的原因与调试的方略。(一)高等教育功能失调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制约。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功能的实现状况必然 受到社会系统中其他子系统制约,表现在如下几点:( 1)体系再生产的规制。 (2)经济环境的负面影响。 ( 3)文化传统的羁绊。2政府管理的缺陷。 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 ,高等教育提供者的意识和责任对其功能 发挥也有关键性影响, 然而当前政府在高等

7、教育管理中的一些缺陷却造成了高等教育功能的 失调。( 1)“小社会型”组织的束缚( 2)行政化体制的制约( 3)政府投入的不足与失衡3高教自身的不足。 ( 1)泛政治化的教育观念( 2)高教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偏差( 3) 高等教育结构的失衡(二)高等教育功能失调的调适方略社会是高等教育系统的母体, 其发展变化对高等教育功能起着方向性的引导作用; 政府 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主体, 是影响高等教育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 而高等教育系统的自身 建设是决定功能实现与发挥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主要从下述三个方面入手:1调节社会需求, 扩大社会参与。 2协调管理关系, 健全宏观调控。 3加强自身建设, 夯实高教

8、基础。 (1)更新教育观念,重塑2012-4-23论述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新思维(一)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改革的主体应该分两步走, 1. 确立过渡性主体。 2. 由过 渡主体到真实主体。(二)建立或确立教学方法改革理论。 教学方法改革理论既是教学方法改革的前提与 基 础,也是教学方法改革的行动指导。(三)构建新教学方法的框架。 作为高校必须拿出新教学方法的框架, 强化学校在教 学 方法改革中的导向作用。(四)建立教学方法改革服务体系。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张, 学科专业的增长, 学生、 教 师、课程及教学条件等情况也更加复杂,给教学方法改革带来许多困难,需要 学校建立教 学方法改革服务体系, 为广

9、大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以及学生提供更 多理论研究与实践探 索的支持。(五)建立教学方法改革评价体系。 主要目的是促进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以达到预 期 的改革成效。 在评价模式选择上, 教学方法改革应该注重对改革的形成性评价, 帮助教 师早日建立起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让教师和学生更快地进入新的教学 角色中。(六)建立教学方法改革的激励机制。 教学方法改革的激励机制应该从尊重教师的劳动、 劳动成果出发,从教师的 关心出发,包括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等优先考虑投入教学改试分析激励教师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对策(一)优化教学工作中的薪酬分配体制。 要提高高校教师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的积 极性, 高校应该

10、不断完善薪酬分配制度, 不仅在学术领域实行按优分配薪酬制度, 在进行课 程改革与创新领域也要实行按劳取酬、 优劳优酬的酬薪分配方案, 将教师的薪酬收入与教师 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工作业绩、创新成果等直接挂钩。(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在职称的评定上,实现职称评定的公平、公正,同时促进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的积极性。在量化考核上,既把承担课题的多少,论文数量的多少以及课时数的多少作为对教师量化考核的一部分,也要把教学工作中的课程改革与创新活动纳入量化考核体系。(三)高校要为教师课程改革与创新提供一个学习、 发展的平台,如果没有条件让教师走出去,那就尽最大所能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请进

11、来,使每个教师都有这样一个提升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机会。(四)高校管理者的重视是课程改革与创新得以实施的有力保证要提高高校教师进行课 程改革与创新的工作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高校各个层次教师 的被尊重需要和成就需要。对于课程改革与创新,高校领导要给予试论国外教师考核制度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科研成果是高校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我国高校在科研成果的考核评价指标中,规定每个教师不仅要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还要在指定的国家级、 省部级期刊上发表, 实质上存在量的规定,没有根本性质的要求。同时,在教师评价体系中的三个主要具体评价指标,科学研究成果、学术论文、教学工作量的评价方面,只

12、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只重视量的多少不 重视质的高低。在这种考核体系导引下, 教师为达到评职称、 晋升等标准,大量发表学术论 文,必然导致同一教师在短时间内发表大量论文的现象在大学里普遍出现。这样形成的论文不仅没有质量的保证, 还往往对高校的学术风气产生极坏的影响,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学术造假就是一个很深刻的教训。因此,高校应该变通考核评价体系,借鉴美国高校的做法,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方面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有重点的相对评价。更多的尝试运用目 标管理评价考核模式,使得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与所在院校的整体发展目标保持一致, 使评价考核真正起到促发展的作用。此外,通过一定程度的弹性评价考核来弥补规定本身的不足,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性和衔接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独特的性质,形式和内容,从中国高校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探索看,以下几种方式比较切实可行:(一)专业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学习心理适应是大学生面临的首要心理问题,因此,专业教育中及时贯彻成才教育、乐活理念、合理就业理念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焦虑的重要途径。(二)通识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通识教育是贯彻全人教育理念、注重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协调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当前,通识教育的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设定的积极心 理目标具有很大的契合度。(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是一种有效的形式,目前, 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