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划分与对比(3)_第1页
地层划分与对比(3)_第2页
地层划分与对比(3)_第3页
地层划分与对比(3)_第4页
地层划分与对比(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层划分与对比(3) 地层划分与对比 (四)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11、地层对比常遇到的改变 地层平行不整合: 区域上(如,奥陶系与中生界) 地层角度不整合:A、地层呈角度接触。B、沉积相的接触关系不和谐。C、 地震有的有反射。 在济阳坳陷地层中有几个角度不整合界面应加以关注: 孔店组白垩系之间. 沙一段与下伏地层之间,(沙一段与沙二、沙三上之间),该角度不 整合,黄河北地区明显,南不明显。 馆陶组东营组(或馆陶组与下伏地层),纯梁(南斜坡)地区 明显 存在。 潜山顶部多为披覆构造,存在较多的角度不整合或地层缺失。五号桩油田东西向地层对比图高54块南北向地层对比图桩 桩74-10-6 桩74-22

2、-6G42-6感应毫西门子/米 G54-X10微电极欧姆.米 G54感应毫西门子 /米 G54-X5感应毫西门子/米 微电极欧姆.米 微电极欧姆.米 感应毫西门子 /米 1000 馆 陶 组 东营组1砂层 组 1050 沙 1 2 3 1 2 3 1 2砂层组1 上 上 3砂层组 一 2 3 1 2 段 中 中 上 3 沙中 三 段 (据薛峰) (四)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11、地层对比常遇到的改变 地层角度不整合: 要建立地震剖面和钻井剖面之间的联系,分析、确定各 地层层序的不整合关系。 渤 南 洼 陷 沙 三 中 底 部 不 整 合沙三中不整合 渤南洼陷北部过义83井EW向剖面 (四)地层的划

3、分与对比 地层超覆:上超:多消失于盆地边缘、斜坡带、及潜山四周。地层 有规律的由多变少的缺失,或增多,则要考虑上超。 下超:位于湖盆底部 (四)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地层超覆:上超:多消失于盆地边缘、斜坡带、及潜山四周。地层有规 律的自下上而 地层由多变少的缺失,则要考虑上超。 下超:位于湖盆底部,构造由高向低,地层由下而上渐渐缺 失,则要考虑地层的下超。Amplitude -15000.000L XL 2.50 3.00 -10000.000 -5000.000 0.000 5000.000 10000.000 15000.000 D B A ch661 495 1685 495 1675 49

4、5 1665 495 1655 495 1645 495 1635 495 1625 ch66 495 1605 495 1595 495 1585 495 1575 495 1565 495 1555 66-1 ch660 495 1545 493 1535 491 1525 ch662 495 1486 495 1476 495 1466 495 1456 495 1446 495 1436 661 495 1615 66 660 66-1 488 1515 488 1505 493 1496 662 495 1426 495 1416 495 1406 495 1396 495 1386

5、 495 1376 495 1366 495 1356 495 1346 495 1336 495 1326 495 1316 495 1306 L XL Es2 T4 Es3 2.50 砾岩顶s1top s1bot s2top s2bot s3top s3bot s4top s4bot s5top s5bot s6top s6bot T6 Es3 s1top s1bot s2top s2bot s3top s3bot T6 3.00 T6 砾岩底 (四)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11、地层对比常遇到的改变 地层的重复:(地层对比常遇到以下三种)A、地层的倒转、逆断层。 B、定向井钻遇断层上下盘造成地

6、 层重复 C、电测说明因深度误差的缘由,人为造成的曲线重复。 (如桩古9井、桩62、桩60等) 定向井钻遇断层造成曲线重复桩60井电测曲线 (人为造成的曲线重复) (四)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11、地层对比常遇到的改变 对比中地层的横向改变:地层的正常的、或突然 加厚、减薄及尖灭特别普遍。对比中通常考虑以下几点: A、砂泥岩象手风琴一样的加厚或减薄,一般具湖相或三角洲等水下的沉积 特点。 B、两个等厚标记层掌握中的红绿色地层横向改变,应考虑河流相的侧向加 积、砂体的尖灭、叠置与下切。 C、还要考虑砂泥岩的差异压实作用、断层、超覆、剥蚀、同生断层、潜山 披覆等等。要在对比中发觉规律。 同生断层造成的

7、下降盘地层加厚 砂体的尖灭 (四)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12、少标记段的地层对比 12、少标记段的地层对比A、地质、物探资料亲密结合进行对比地质层段少标记、无标记状况下,难以对比,格外是在 河流相地层中。需要地质、物探相互协同。 利用物探资料为地质先找出相应的地质层位(T2、T6及 稳定的同相轴)等,过井剖面上标出断层的大致位置。 物探提示下进行对比,再查找层位及断层要简单得多。 地质对比结果要准时与物探同仁亲密结合相互验证并达 成全都,尽量削减二者的冲突,必要时要与动态结合。 地层对比要两条腿走路(地质、物探),三方面验证 (地质、物探、动态)。 (四)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12、少标记段的地层对比

8、 地质、物探资料亲密结合进行对比 东辛南北向地震剖面 卷心菜状断层小断层 (四)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12、少标记段的地层对比 地质、物探资料亲密结合进行对比王102块南北向地震剖面 Y字型断层 (四)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13、无标记段的地层对比 13、无标记段的地层对比多发生在河流相的地层。对比步骤: (1)选标准井:顶底其它相带应有标记层掌握,选厚度大、无断层的井为标准井,依据砂体(油层)发育状况,划分砂层组,并记其厚度。 (2)对比 A、与邻井对比,等长则无断层,并按等厚或趋势划分砂组(相当于切片对比)。二者厚度的差值即是断层的落差。 B、在过井地震剖面上说明断点位置,读出其深度,参考该深度再

9、在电 测图上,依据砂体的韵律、油水关系等特征,查找相应的断点及断缺井段。 C、再划出相应的砂层组及小层。 王102块南北向地震剖面 Y字型断层 (四)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13、无标记段的地层对比 例:车66井区沙三油页岩夹浊积岩 井深为4000米以上。井距大,油页岩夹浊积砾岩体的井 段达1300m以上 ,无标准层,地质上无法对比。但地震反射 清晰,可将各井有肯定厚度的砾岩储层段让地震标定,并将连 通关系反映出来。 6616666-1660662连井 66 66-1 660 661 662 剖面Es2底 依据地震资料编制的剖面图 Es3 szb Es3底 砾 岩 顶 T6 砾 (四)地层的划分与对

10、比 14、地层对比结果的复查与校正 地震资料验证:地质分层与地震剖面及构造的说明是否吻合。 利用油藏剖面图、平面图、油水关 系等图件分析对比的合理性。 开发动态验证。 (四)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14、地层对比结果的复查与校正 简易油藏剖面对于地层对比的校正很有用处: A、简洁易画,10-30分钟一张。 B、可呈现地层改变趋势及构造特征 C、可验证地层对比、断层、油水关系的牢靠性 D、可验证或给物探说明供应信息。 E、可发觉井位坐标及井斜消失的错误 F、可发觉有利的含油部位,为井位部署供应依据。辛47油藏剖面图 断层不协调 井位有问题 对比及断层组合 比较协调 (四)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沙三下4砂组构

11、造图 14、地层对比结果的复查与校正 简易油藏剖面很有用处: 桩更55井 桩桩更55井(设想井位) 桩更55井 (设想井位) 名目一、概述 二、地层对比划分方法 三、不同沉积类型对比划分 三、不同沉积类型对比划分 (一)河流相对比 河流相岩性和厚度改变猛烈,标记层少,对比有相当难度,是 一个还未完全解决的技术难题。 常用的对比方法有两种:切片对比及等高程对比 1、切片对比 切片对比示意图(1)在两个标记层间掌握的河流相 连续沉积中,等分或不等分的按总 厚度改变趋势切成若干个片,切片 界线就是对比的界限。(切片相当 砂组,等厚对比) (2)切片厚度不宜太小。防止某 段砂岩过多,某段砂岩过少,砂泥

12、 岩差异压实造成的误差。 (3)地震资料的较正。 (4)切片的位置尽量放在不切砂 体的位置。 (据邱怿南1987) 三、不同沉积类型对比划分 一、河流相对比(一)切片对比 上标 志层 切片1切片2 切片3 砂体下 切至3 切片4下标 志层砂体下 切至4 切片3界限向下一些会更好 三、不同沉积类型对比划分x47-11SP2 -2200 一、河流相对比(一)切片对比x47-J1 (设计井) xin47(投影)SP Cond S1-6 Cond 辛47断块辛47-检1井过井油藏剖面图 辛47 断块沙二 段2-7砂 组的切片 对比 进尺15m -2200 1湖相进尺18m-2250 3 4 52 2

13、3 4 4 5 6 S2-1 S2-1 1 -2250 3 1 1 2 3 S2-2 S2-3 S2-4 S2-2 -2300 -2350 2-7河流 相沉 积 -2300 6 75 3 4 5 7 -2350 5 2 3 4 6 5 S2-5 S2-6 -2400 -2400 8 4 2 8 -2450 -2450 1 2 3 4 5 1 2 3 S2-7 8-14-2500 2 3 3 4 5 -2550 -2600 三 角 洲 进尺39 m 沉 积 S2-12总进尺72mS2-13 S2-8 S2-9 -2500 1 2 3 4 -2550 5 1 23 3 4 5 6 1 2 3 3

14、4 5 6 1 2 3 4 5 6 7 1 1 1 2 3 S2-104 4 1 1 1 2 3 4 5 6 1 -2600 S2-11 S2-11 S2-12 -2650 -2650 0 50m 三、不同沉积类型对比划分 一、河流相对比(一)切片对比 1、切片对比方法实质是在标记层掌握下的准 等厚 对比划分砂组的方法。 2 、在近井距的状况下,一般是能找到一些局部标 志层,要尽力找,切片是找标记的捷径,但有标 志则不要用切片。这对于砂组的划分会更精准。 3 、在两口井厚度差别不大、没有断层及砂体改变 较小的状况下应用效果好。否则效果差。 4、本人认为应考虑补充上断层对对比的影响,则 该方法会

15、更加完善。 5、两口对比井厚度差,超出5%的部分应考虑为断层落差,断点要在地震资料的指导下,电测图上查找 。 三、不同沉积类型对比划分 (一)河流相对比2、等高程对比 河流从形成到该道废弃,这一周期的沉积为一时 间单元。其沉积物包括河道沉积和溢岸沉积。溢岸 沉积为泥岩,其顶面反映洪泛期的最大溢岸面,即 等时面。等时面应与标记层大体平行,同一河道沉 积其顶距标记层应由大致相等的“高程”。不同的 河道砂体高程不同。15m(据邱怿南1987) 15m 三、不同沉积类型对比划分 (一)河流相对比2、等高程对比 具体做法(油矿地质学): (1)选择标记层,尽量靠近砂组顶或底。 (2)分井统计砂组内主要砂

16、层的顶界据标记层的距离。 (3)在剖面上按深度统计砂岩层据标记层的距离,将距离不 同的砂岩划分为不同的时间单元。纵向上编号。 (4)综合对比,同一时间单元,进行对比连线。 (据邱怿南1987) 三、不同沉积类型对比划分 (一)河流相对比2、等高程对比 对比步骤(自己常用的方法) (1)标准井的选择及砂组的确定:先做剖面看砂体的纵向展布 (2)对比 A、确定断层:电测图上下标记层对齐后,不动,先看 两口井的长度,等长则无断层(两口井的长度差应小与5%), 二者厚度有差值,即是断层的落差。再在电测图或地震剖面 查找相应的断点及断缺井段。 C、确定砂组:无断层,一般状况下按切片法对比砂组 (等厚对比

17、,要查找帮助标准层掌握) 。砂组划分要精准, 否则小层对比不准。 (据邱怿南1987) D、确定小层:砂组精准确定后,可视为标记层对待,上下砂组界限对齐后,不动,距砂组顶距离相同者(顶对齐即可,不要管 底是否对齐)同一编号,顶不齐者则另行编号。 三、不同沉积类型对比划分 一、河流相对比2、等高程对比 1砂组 2砂组 1 42 3 上标 志层 砂体下 切至3 32 3 1 2 1 1 3 3砂组 4砂组砂体下 切至4 下标 志层 三、不同沉积类型对比划分 砂体叠置与下切 的对比:(1)只有一个砂体,下 切作用形成,为一个 时间单元。 (2)砂体为多个韵律组 成,且底部较粗,为 多个时间单元组合而

18、 成的叠加砂层。 (3)砂层中存在稳定的 泥岩夹层,则可分成 不同时间单元。 (4)邻井对比,多数井 为准。 (5)动态验证。 (一)河流相对比2、等高程对比1 无夹 层 1顶被冲 刷 2 2 3 冲刷 面 (据邱怿南1987) 1下切与2连通。 劈层界限。 有夹层,分为 两个时间单元 三、不同沉积类型对比划分 (一)河流相对比2、等高程对比 差异压实对剖面厚度的影响: 泥岩固结成岩石时,其压缩比例要比砂岩砂高得多。 差异压实可使得对比井的长短有肯定的出入。在对比中加 以留意。 (据邱怿南1987) (据李兴国2021) 三、不同沉积类型对比划分 一、河流相对比2、等高程对比 河流相对比帮助标

19、记层的选择: 感应、声波等曲线都可以确定帮助标记层。 (据邱怿南1987) 三、不同沉积类型对比划分 一、河流相对比(二)等高程对比 河道充填沉积与正常河道砂岩对比: 河流充填沉积略晚,岩性、物性变差(泥岩为主),与 邻井对比仍为同一河道沉积,故仍按顶面高程对比,标出 河道充填沉积的范围。砂体的编号为同一层. 孤岛中区油藏剖面 (据邱怿南1987) 无论河道沉积还是河道充填编号皆为馆3-3-2小层. 三、不同沉积类型对比划分 一、河流相对比 河流相对比有相当的难度,在标 志层掌握下等高程对比(近等厚对 比)是正确的方法,当对比难以进 行时,地震、动态资料都可以供应 有益的信息。 切片对比法主要

20、是确定砂层组。 (据邱怿南1987) 等高程对比法只要是确定小层。 三、不同沉积类型对比划分 (二)三角洲相对比进积型三角洲位于水下,发育有河口坝、 滨岸坝、湖滩砂等沉积类型,以反旋回砂体为 主。由于该沉积有较多的标准层及标记层,对 比较为简单。(据邱怿南1987) 三、不同沉积类型对比划分(1)时间单元的划 分: 底部为泥岩,向上 有细变粗,底部尖变, 顶部突变,反韵律特 征。两个砂体之间有 2 8 81 泥岩隔层。 83+4 (2 )砂岩的叠加形 85 式: 91 A、砂体成组消失。 1 10 B、砂体纵向上呈 102 互补关系:砂体上厚 103 4 下薄或上薄下厚。 102 二、三角洲相

21、对比1、河口坝的对比2 1 1 (据邱怿南1987) 2号 坝 1号坝 辛47块8-10砂组油藏剖面图x47-27 x47x65 x47-11 x47 三、不同沉积类型对比划分 (二)三角洲相对比 2、河口坝的对比 (3)等高程对比不能普遍应用:底平顶 不平、砂体核部 位置最高、相邻井间新砂体顶面总高过老砂体。 营8断块进积三角洲河口坝砂体划分对比图 4号坝 3号坝 2号坝1号坝 标记层 底平顶不平 (据李兴国) 三、不同沉积类型对比划分 (二)三角洲相对比(4)砂层厚度相近及曲线相像的对比方 法应区分 A、 河口坝砂体以 前积或侧积方式沉积, 井距较大时 ,同一砂体 的不同部位厚度不同、 测

22、井曲线形态相异。沉 积部位相同、层位不同, 曲线及厚度相像。对比 中应加以留意。 B、井距较小时砂体 的厚度及电性形态有差 别,但不大,可应用相 似性对比原则。 C、应用何种模式对 比,需依据实际状况决 定。营8井块距较大时砂体厚度电性形态改变较大 辛47块井距较小时厚度及电性形态改变较小81 82 83+4 85 91 101 102 103 104x47-27 x47x65 x47-11 x47 (据邱怿南1987) 三、不同沉积类型对比划分 (二)三角洲相对比 (5)三角洲砂体要正确划分砂体,严格遵循旋回对比的 原则,一个砂体不能对两个砂体。不存在下切。 辛47块8-10砂组储层对比图x

23、47-27 x47x65 x47-11 x47 (据邱怿南1987) 三、不同沉积类型对比划分 (二)三角洲相对比 2、湖滩砂的划分与对比 湖滩砂砂体较薄,呈席状分布,对比方法与河口坝相像辛47块沙二段过x47-14y12-115井南北向油藏剖面图 东辛油田辛47块X47-14Y12-115沙二段南北向油藏剖面图x47-14SPS11 x47-22SPS11 x47-9SPS11 y72-312SPS11 x47-10 y12-115 Res Res Res Res -2100 辛66块-2200S16 S16 2 3 S1底 1 2 2 3 3 4 6 S21 1 S24 1 2 3 4 5

24、 5 6 1 2 2 3 5 7 7 8 9 9 10 2 3 S27 1 4 S210 1 2 S211 3 4 5 6 1 2 3 4 5 6 1 1 1 2 3 3 4 S214 5 6 7 1 2 3 4 S214 S213 S210 1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4 5 6 7 1 2 3 4 5 6 7 1 2 3 4 F2687/ S29 1 1 2 3 3 3 4 4 S28 1 S29 1 1 1 2 S211 3 4 5 6 1 2 3 4 6 7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5 1 2 2 3 4 S210 1 2

25、 3 4 4 S29 4 1 S25 S22 2 3 1 2 5 6 7 2 3 4 5 S16 S21 辛47块S16 S16 2 2 3 3 4 5 6 6 2 2 3 3 4 S22 2 5 5 7 2 3 4 5 6 1 1 23 4 5 6 1 2 3 4 营72块4 5 5 S21 1 S22 3 4 1 2 3 7 S21 2 2 3 3 4 4 6 7 5 6 8 S26 S24 1 2 5 2 3 5 6 1 2 3 4 5 6 7 8 9 9 1 2 3 4 5 6 1 2 3 3 3 4 3 S27 S24 1 2 3 3 3 4 S28 S26 S21 -2300 S2

26、3 S23 S24 S24 S22 S211 6 3 5 8 2 2 2 4 5 1 S212 -2400 S23 S23 S25 6 S26 S25 S25 -2500 S26 S27 -2600 S28 1 S29 S212 S211 S212 S212 (据邱怿南1987) S213 -2700 -2800 前缘席状 砂 (据李兴国2021) 三、不同沉积类型对比划分 (二)三角洲相对比2、湖滩砂的划分与对比 湖滩砂砂体较薄,呈席状分布,对比方法与河口坝相像。 (1)进积型湖滩砂的对比。 (2)退积型湖滩砂的对比。 (据邱怿南1987) (据李兴国2021) 三、不同沉积类型对比划分 (三)浊积岩相对比沉积特点: 1、浊积岩夹于深 湖 泥岩之中,顶底标记 清晰,不宜对错。 2、具周期性和突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