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留溶剂测定的要求和测定方法_第1页
残留溶剂测定的要求和测定方法_第2页
残留溶剂测定的要求和测定方法_第3页
残留溶剂测定的要求和测定方法_第4页
残留溶剂测定的要求和测定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药品中残留溶剂分析的技术要求和测定方法王 玉江苏省药品检验所技术要求技术要求 ICH(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已经通过已经通过了控制药品中残留溶剂的指导原则,将药品生产了控制药品中残留溶剂的指导原则,将药品生产中常用的中常用的69种有机溶剂按照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种有机溶剂按照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程度分为四类,并规定了每种溶剂的限值。程度分为四类,并规定了每种溶剂的限值。 欧洲药典欧洲药典第第5版、版、日本药局方日本药局方第第14版、版、美国药典美国药典第第28版和版和中国药典中国药典2005版均已版均已接受了接受了ICH关于残留溶剂的指导原则。关于残留溶剂的

2、指导原则。 Why do we need to determine Organic solvent residue? ICH的要求和各国药典要求 安全性 临床数据 药理、毒理实验2005年版规定 除各品种正文中另有规定外,限度如下: 有机溶剂 限度, 苯 0.01 氯仿 0.005 二氧六环 0.01 二氯甲烷 0.01 吡啶 0.01 甲苯 0.01 环氧乙烷 0.001中国药典2010版的要求 修订残留有机溶剂的检测方法 参照ICH已协调的规范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并简化方法 进一步推进在品种中的应用。 原有方法简介 GC法-填充柱法 样品制备方法 溶液法 顶空法有机溶剂残留量测定法 CHP0

3、5版之一 检查药物在生产过程中引入的有害有机溶剂残留量,包括苯、氯仿、1,4-二氧六环、二氯甲烷、吡啶、甲苯及环氧乙烷。如有其他需要检查的有害有机溶剂,则应在各品种项下另作规定。GC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CHP05版之二 以直径为0.250.18mm的二乙烯苯乙基乙烯苯型高分子多孔小球作为固定相,柱温为80170;并符合下列要求:(1) 用待测物的色谱峰计算的理论板数应大于1000;(2) 以内标法测定时,内标物与待测物的两个色谱峰的分离度应大于1.5;(3) 以内标法测定时,每个标准溶液进样5次,所得待测物与内标物峰面积之比的 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若以外标法测定,所得待测物峰面积的相对标准

4、偏差不大于10。标准溶液和供试品液的制备 CHP05版之三 精密称取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有机溶剂和内标物质适量,分别加入无有机物的水溶解并配制成浓度为10.0g/ml的标准及内标贮备液。精密量取上述标准及内标贮备液各0.11ml,加无有机物的水稀释至10.0ml,混匀,即得。用外标法测定时只量取标准贮备液稀释。精密称取供试品0.11g,加无有机物的水或合适的无有机物的水溶液使溶解,并稀释至10.0ml,混匀,即得。测定法 CHP05版之四 第一法(溶液直接进样法)取标准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分别连续进样3次,每次2l,测得相应的峰面积,以内标法测定时,计算待测物峰面积与内标物峰面积之比,供试品溶液所得

5、的峰面积比的平均值不得大于由标准溶液所得的峰面积比的平均值。以外标法测定时,供试品溶液所得的待测物峰的平均面积不得大于由标准溶液所得的待测物峰的平均面积。 第二法(顶空进样法)精密量取标准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35ml,分别置于容积为8ml的顶空取样瓶中,瓶外径17mm,长60mm,带螺扣具孔盖。瓶口带隔膜垫,与顶部空气接触的隔膜垫上应有聚四氟乙烯膜使与橡胶垫隔开,各瓶在60的水浴中加热4080分钟,用在同一水浴中的空试管中加热的注射器抽取顶空气适量(通常为1ml),进样,重复进样3次,按第一法中所述方法测定、计算与处理。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建立了测定药品中残留溶剂的知识库;

6、建立了测定药品中残留溶剂的知识库; 实现了计算机辅助计算,优化残留溶剂测实现了计算机辅助计算,优化残留溶剂测定的色谱条件;定的色谱条件; 对药品中残留溶剂测定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对药品中残留溶剂测定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了考察。 (1) 内标物的选择二氧六环与吡啶可以互为内标,苯与甲苯可以互为内标,氯仿的内标物为1,2-二氯乙烷。(2) 温度选择测定二氧六环、吡啶、苯、甲苯时柱温为170,测定氯仿、二氯甲烷时柱温为140,测定环氧乙烷时柱温为80。进样口及检测器温度应高出柱温30。(3) 测定方法从方法的精密度考虑,二氧六环、吡啶宜用第一法;苯、甲苯、氯仿、二氯甲烷可以用第一法或第二法;环氧乙烷

7、直接用第二法;其中在用第二法测定苯、甲苯时,在水浴中加热时间为30分钟,测定环氧乙烷时在水浴中加热时间为5分钟。如果用第一法时,样品本身会给色谱系统带来干扰或严重污染,则宜采用第二法。(4) 供试品取用量决定于其溶解度,如供试品在水中难溶,可以改用酸、碱溶液溶解。标准贮备液的取用量取决于供试品取用量及残留有机溶剂的限度。药品质量标准残留溶剂检查方法药品质量标准残留溶剂检查方法 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残留溶剂检查方法不同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残留溶剂检查方法不同于对样品中的残留溶剂进行检测。后者只于对样品中的残留溶剂进行检测。后者只要检测出样品中实际存在的残留溶剂即可,要检测出样品中实际存在的残留溶剂即可,

8、但前者应适用于对所用企业、不同时期的但前者应适用于对所用企业、不同时期的同品种产品的测定。同品种产品的测定。 统一残留溶剂检测方法的难点统一残留溶剂检测方法的难点 残留溶剂在具体的样品中具有不确定性:残留溶剂在具体的样品中具有不确定性:不同的生产企业可以采用不同的生产工艺不同的生产企业可以采用不同的生产工艺生产相同药品,导致相同药品所含有的残生产相同药品,导致相同药品所含有的残留溶剂种类可能不同。留溶剂种类可能不同。 目前技术的不足之处 不同的样品,样品处理方式不同,不同样品基质效应的不同; 不同样品含有的溶剂不同,测定对象不同; 顶空与非顶空方法的差异;加替沙星残留溶剂的控制加替沙星残留溶剂

9、的控制厂家批号申报工艺中涉及的溶剂企标控制溶剂实际检出A A050101050102050103乙醇、甲醇、乙醇、甲醇、DMSODMSO、甲、甲苯、乙酸乙酯、四氯苯、乙酸乙酯、四氯化碳、化碳、DMFDMFDMFDMF乙醇乙醇B B051260105124010512201乙醇、甲苯、乙腈、四乙醇、甲苯、乙腈、四氯化碳、氯化碳、DMFDMF无无乙醇乙醇C C050303乙醇、乙酸、乙醇、乙酸、DMSODMSO、DMFDMFDMFDMF乙醇、甲苯乙醇、甲苯D D300407013004070230040703乙醇、甲醇、乙醇、甲醇、DMSODMSO、甲、甲苯、乙酸乙酯、二氯苯、乙酸乙酯、二氯甲烷、

10、甲烷、DMFDMF、乙酸、乙酸、氯仿氯仿甲醇、氯仿、甲甲醇、氯仿、甲苯苯无无E E041101041102041103无无甲醇、乙醇、环甲醇、乙醇、环己烷、己烷、DMFDMF、DMSODMSO乙醇、乙醚乙醇、乙醚盐酸头孢他美酯残留溶剂的控制盐酸头孢他美酯残留溶剂的控制厂家厂家申报生产工艺中涉及的溶剂申报生产工艺中涉及的溶剂实际检出的残留溶剂实际检出的残留溶剂A甲苯、二氯甲烷甲苯、二氯甲烷异丙醇异丙醇B甲苯、二氯甲烷甲苯、二氯甲烷异丙醇、石油醚异丙醇、石油醚C乙醇、丙酮乙醇、丙酮异丙醇异丙醇D乙酸乙酯乙酸乙酯异丙醇异丙醇E二氯甲烷、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乙醇、丙酮、乙酸乙酯异丙醇、石油醚

11、异丙醇、石油醚F二氯甲烷二氯甲烷异丙醇、石油醚异丙醇、石油醚G异丙醇、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异丙醇、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醇醇异丙醇异丙醇残留溶剂测定一般程序残留溶剂测定一般程序 确定药品涉及的残留溶剂种类 建立残留溶剂检测方法建立残留溶剂检测方法 残留溶剂检测方法的验证 一、确定药品中涉及的残留溶剂种一、确定药品中涉及的残留溶剂种类类利用利用“药品残留溶剂测定知识库药品残留溶剂测定知识库”确定样确定样品中实际存在的残留溶剂品中实际存在的残留溶剂 在等温色谱系统中进一步判断产品中可能在等温色谱系统中进一步判断产品中可能使用过的其它溶剂及其它可能存在的干扰使用过的其它溶剂及其它可能存在的干扰 结

12、合企业提供的工艺信息确定药品质量标结合企业提供的工艺信息确定药品质量标准中应控制的残留溶剂准中应控制的残留溶剂 1. 利用利用“药品残留溶剂测定知识库药品残留溶剂测定知识库”确定样确定样品中实际存在的残留溶剂品中实际存在的残留溶剂(1)初筛:)初筛:供试品溶液浓度为0.1g.ml-1;分别使用非极性的SPB1和极性的HPFFAP毛细管柱,按照知识库中各自的程序升温条件,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药品中挥发性组分的保留时间,以丁酮为参比溶剂,计算各挥发性组分色谱峰相对于丁酮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RRT)。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约取约0.2g0.2g供试品,制成每供试品,制成每1ml

13、1ml约含约含10mg10mg的溶液;对水溶性药品,采用水为溶剂;的溶液;对水溶性药品,采用水为溶剂;当药品不溶于水,但可溶解于一定浓度的当药品不溶于水,但可溶解于一定浓度的酸或碱液中时,可采用酸或碱液作为溶剂;酸或碱液中时,可采用酸或碱液作为溶剂;对于非水溶性药物,可采用对于非水溶性药物,可采用N,N-N,N-二甲基甲二甲基甲酰胺(酰胺(DMFDMF)等为溶剂。)等为溶剂。 毛细管柱顶空进样色谱系统毛细管柱顶空进样色谱系统程序升温法程序升温法 非极性色谱柱(非极性色谱柱(SPB-1SPB-1)系统)系统色谱条件色谱条件 柱温先在柱温先在3030维持维持7min,7min,再以再以8/min8

14、/min的速度升至的速度升至120,120,维持维持15min15min;以;以氮气为载气,流速为氮气为载气,流速为2.0ml/min,2.0ml/min,分流比分流比1:1 1:1 ;顶空瓶温度为;顶空瓶温度为70,70,顶空时间顶空时间303060min60min;进样口温度为;进样口温度为200200;采用;采用FIDFID检测检测器,温度为器,温度为250250。极性色谱柱(极性色谱柱(HP-FFAP)HP-FFAP)系统系统色谱条件:柱温先在色谱条件:柱温先在6060维持维持6min6min;再以;再以8/min8/min的速度升温速率升至的速度升温速率升至100100,维持,维持2

15、0 min20 min;以氮气为载气,流速为;以氮气为载气,流速为2.0ml/min,2.0ml/min,分流比分流比1:11:1;顶空瓶温度为;顶空瓶温度为70,70,顶空时间顶空时间303060min60min;进样口温度为;进样口温度为200200;采用;采用FIDFID检测器,温度为检测器,温度为250250。初步判定初步判定:将两个色谱柱系统下得到的RRT与知识库中诸有机溶剂的RRT参考值进行比较,选择出数值相近(相对误差小于5)者;而在两个色谱柱系统中均出现的有机溶剂即可初步判定为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残留溶剂。 SPB-1柱程序升温实验结果柱程序升温实验结果峰号tR(min)峰面积RR

16、T数据库中数据可能的残留溶剂11.7764.870.392无相应数据22.05328.310.4530.453甲醇甲醇32.179177.880.480无相应数据42.45212.320.5410.539乙醇乙醇52.701159.190.5960.595丙酮丙酮65.27554.821.1631.169异丙醚异丙醚75.765.961.2701.283四氢呋喃86.30810.361.3911.324异丁醇1.4131,2-二氯乙烷97.4383.911.6401.658苯苯108.3413.91.839无相应数据峰号tR(min)峰面积RRT知识库数据可能的残留溶剂118.7333.011

17、.9262.028三氯乙烯2.03二氧六环129.78923.362.1592.163正庚烷2.164乙酸丙酯1310.53210.012.3222.32吡啶1410.9925.742.424无相应数据1511.82463.532.6072.617甲苯1613.3983.022.9542.953乙酸丁酯1714.3113.673.1563.152氯苯1816.5389.343.6473.653异丙基苯丁酮丁酮1.97峰号tR(min)峰面积RRT数据库中数据可能的残留溶剂11.24314.70.6310.63正己烷21.296515.10.6580.657异辛烷or异丙醚异丙醚31.3531.

18、60.687无相应数据41.4012.90.7110.711二甲氧基甲烷51.47213.20.7470.747甲基环己烷61.535100.779无相应数据71.606174.40.8150.816丙酮丙酮81.69262.80.859无相应数据91.84610.9370.935四氯化碳101.926590.9780.976甲醇甲醇112.0771.31.0541.052异丙醇122.14218.31.0871.088氯仿or乙醇乙醇132.2521.1421.146苯苯143.30423.91.677无相应数据166.2083.23.151无相应数据178.1553.64.140无相应数据

19、1912.0712.76.127无相应数据丁酮丁酮1.97HP-FFAP柱程序升温实验结果柱程序升温实验结果初筛结果:个企业的盐酸头孢他美酯中均初筛结果:个企业的盐酸头孢他美酯中均可能含有异丙醇。可能含有异丙醇。 (2)证明)证明:以初筛结果作为检测对象(本例为异丙醇),参考知识库选择等温色谱系统和色谱条件(本例选择SPB1色谱柱,在40条件下测定);将供试品中测得的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与相应对照品(本例为异丙醇)的保留时间比较;并通过标准加入法进一步证明初筛结果的正确性。 (3)确证:)确证:通常通过标准加入法已经可以确定初步判定的残留溶剂种类的正确与否,但对一些微量残留的一类溶剂或产品生产工艺

20、中未提及的溶剂,为慎重起见,可采用气相质谱联用或气相红外光谱联用技术对所检测到的残留溶剂做进一步的确证。 检测到的溶剂和异丙醇的红外光谱图比检测到的溶剂和异丙醇的红外光谱图比较较 1.检测到的溶剂 (solvent being examined) 2.异丙醇 (isopropanol)2. 在等温色谱系统中进一步判断产品中可能在等温色谱系统中进一步判断产品中可能使用过的其它溶剂及其它可能存在的干扰使用过的其它溶剂及其它可能存在的干扰 在等温条件下,将个企业的样品浓度提高到0.5 g.ml-1,进一步考察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其它微量残留溶剂。结果发现3个企业的样品中可能残留有石油醚;经与石油醚对照品

21、比较,确定保留时间在817min间的一组色谱峰确实为石油醚 石油醚对照品溶液(石油醚对照品溶液(A)与厂供试品溶液()与厂供试品溶液(B)的色谱图)的色谱图 AB石油醚3. 结合企业提供的工艺信息确定药品质量标结合企业提供的工艺信息确定药品质量标准中应控制的残留溶剂准中应控制的残留溶剂 厂家厂家申报生产工艺中涉及的溶剂申报生产工艺中涉及的溶剂实际检出的残留溶剂实际检出的残留溶剂A甲苯、二氯甲烷甲苯、二氯甲烷异丙醇异丙醇B甲苯、二氯甲烷甲苯、二氯甲烷异丙醇、石油醚异丙醇、石油醚C乙醇、丙酮乙醇、丙酮异丙醇异丙醇D乙酸乙酯乙酸乙酯异丙醇异丙醇E二氯甲烷、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乙醇、丙酮、乙

22、酸乙酯异丙醇、石油醚异丙醇、石油醚F二氯甲烷二氯甲烷异丙醇、石油醚异丙醇、石油醚G异丙醇、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醇异丙醇、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醇异丙醇异丙醇 虽然样品实际测定中未检测到工艺中提及虽然样品实际测定中未检测到工艺中提及的诸多有机溶剂,但为药品质量标准建立的诸多有机溶剂,但为药品质量标准建立的残留溶剂检查法应能检测到样品中可能的残留溶剂检查法应能检测到样品中可能存在的所有残留溶剂,故将存在的所有残留溶剂,故将ICH规定的二类规定的二类溶剂溶剂甲苯、二氯甲烷、甲醇和使用较多的甲苯、二氯甲烷、甲醇和使用较多的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醇、丙酮、乙酸乙酯及产品中实际存在及产品中实际存在的的异

23、丙醇异丙醇均作为检测对象。均作为检测对象。 虽然实际样品中还检测到石油醚,但考虑虽然实际样品中还检测到石油醚,但考虑到石油醚本身为混合物,按到石油醚本身为混合物,按ICH分类为第分类为第4类溶剂,且检测到的三个企业的样品中石类溶剂,且检测到的三个企业的样品中石油醚的残留量均非常小,故拟在质量标准油醚的残留量均非常小,故拟在质量标准中不对其进行控制。中不对其进行控制。 二、建立残留溶剂检测方法二、建立残留溶剂检测方法根据根据“知识库知识库”建立初步的测定方建立初步的测定方法法 排除干扰因素排除干扰因素方法优化方法优化1.根据根据“知识库知识库”建立初步的测定方法建立初步的测定方法 色谱柱系统的选

24、择色谱柱系统的选择 依据药品残留溶剂测定知识库中的数据,选择非极性的SPB1色谱柱等温色谱系统进行实验。经实际测定,发现样品中需控制的诸溶剂均能够得达到完全分离. 溶解介质的选择溶解介质的选择 如果样品不溶于水;虽然0.1mol.L-1的盐酸能使其溶解,但由于其可能引起乙酸乙酯的水解而不宜使用;采用DMF为溶剂,发现甲苯由于保留值较DMF略大,其色谱峰融入DMF溶剂峰中无法检测;换用DMSO为溶剂, 虽然DMSO与样品混合后会产生一个较大的杂质峰,但不干扰测定;故最终选用DMSO为溶解介质。 n 内标的选内标的选择择l 首先选用丁酮为内标,但测定中发现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中内标浓度相同,但其

25、峰面积相差较大,提示丁酮与供试品有较强的相互作用,而不宜作为内标。l 正丙醇在SPB1柱中能与待测的诸溶剂能较好分离,且不与供试品发生相互作用,故可作为内标。l 甲苯在色谱系统中的保留值与其它溶剂相差较大,故增加甲基异丁基酮作为测定甲苯的内标。 2. 干扰因素的排除干扰因素的排除 顶空气相色谱法常见的干扰作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常见的干扰作用 共出锋干扰共出锋干扰 热降解干扰热降解干扰 溶解介质干扰溶解介质干扰共出峰干扰共出峰干扰什么是共出峰?什么是共出峰? 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具有相同保留值的组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具有相同保留值的组分不一定是同一物质。不同的物质在某一分不一定是同一物质。不同的物质在某

26、一色谱条件下具有相同保留值的现象,被称色谱条件下具有相同保留值的现象,被称为共出峰现象。为共出峰现象。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药品残留溶剂时,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药品残留溶剂时,如如果药品对热不稳定,则可能会在顶空加热过果药品对热不稳定,则可能会在顶空加热过程中发生热降解,如果降解产物恰好与待测程中发生热降解,如果降解产物恰好与待测的有机溶剂共出锋,或恰好就是某种有机溶的有机溶剂共出锋,或恰好就是某种有机溶剂,则会导致把降解产物当作残留溶剂检测,剂,则会导致把降解产物当作残留溶剂检测,得出错误结果。得出错误结果。 热降解干扰热降解干扰 分别在60,80,100的顶空条件下分析样品,比较测定结果。除

27、甲醇外,顶空过程中未出现其它热降解产物的干扰。为防止样品在顶空过程中热降解产生甲醇,确定顶空温度为60。 以甲苯和甲基异丁基酮的保留值为指标,以甲苯和甲基异丁基酮的保留值为指标,用上述用上述Excel表计算拟设定的程序升温条件表计算拟设定的程序升温条件下甲基异丁基酮和甲苯的预测保留时间,下甲基异丁基酮和甲苯的预测保留时间,并估测诸溶剂的分离度。选择出最优的程并估测诸溶剂的分离度。选择出最优的程序升温方法:柱温序升温方法:柱温:40,保持,保持15min;再;再以以10/min的升温速率上升到的升温速率上升到120,保持,保持3min; 某样品中待测残留溶剂保留时间某样品中待测残留溶剂保留时间预

28、测值与实测值比较预测值与实测值比较 残留溶剂残留溶剂(residual solvents) tR预测预测 tR实测实测 tR甲醇甲醇(methanol) 3.994 3.994 0.000乙醇乙醇(ethanol)4.518 4.559 0.041丙酮丙酮(acetone) 4.915 4.092 -0.013异丙醇异丙醇(isoproanol)5.038 5.132 0.094二氯甲烷二氯甲烷(dichloromethane) 5.746 5.739 -0.007正丙醇正丙醇(propanol)6.314 6.482 0.168乙酸乙酯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8.344 9.4

29、14 1.070甲基异丁基酮甲基异丁基酮(4-methyl-2-pentanone)16.456 17.379 0.923甲苯甲苯(toluene)18.318 19.105 0.787样品残留溶剂测定优化后对照品色谱图1.甲醇 (methanol) 2.乙醇 (ethanol) 3.丙酮 (acetone) 4. 异丙醇 (isoproanol) 5.二氯甲烷 (dichloromethane) 6.内标正丙醇 (propanol,internal standard) 7.乙酸乙酯 (ethyl acetate) 8.内标甲基异丁基酮 (4-methyl-2-pentanone) 9.甲苯(

30、toluene) 10.DMSO 石油醚某样品残留溶剂检查法某样品残留溶剂检查法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采用SPB-1毛细管柱(或与之类似的色谱柱),30.0m0.32mm0.25m;柱温:40,保持15min,再以每1分钟10的速率程序升温至120,保持3min;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50;载气:氮气,流速为1ml.min-1。顶空进样器参数:平衡温度为60;转移管温度为80;平衡时间为20min;加压时间为0.20min;进样时间为1min。进样对照品溶液,按甲醇、乙醇、丙酮、异丙醇、二氯甲烷、正丙醇(内标1)、乙酸乙酯、甲基异丁基酮(内标2)、甲苯的

31、顺序出峰,各色谱峰的分离度均应符合规定。测定法测定法 取本品约0.2g,精密称定,置20ml顶空进样瓶中,精密加入内标溶液2ml使溶解,密封,作为供试品溶液。分别精密称取甲醇、乙醇、丙酮、异丙醇、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甲苯各适量,用内标溶液定量溶解并稀释成每1ml中分别含甲醇600g、乙醇1mg、丙酮1mg、异丙醇1mg、二氯甲烷120g、乙酸乙酯mg、甲苯180g的对照品混合溶液,精密量取2.0ml,置20ml顶空进样瓶中,密封,作为对照品溶液。分别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顶空进样,记录色谱图,按内标法以峰面积计算供试品中甲醇、乙醇、丙酮、异丙醇、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甲苯的含量,含甲醇不得过0

32、.3%、二氯甲烷不得过0.06%、甲苯不得过0.089%、乙醇、丙酮、异丙醇和乙酸乙酯均不得过0.5%。三、残留溶剂检测方法的验证三、残留溶剂检测方法的验证准确性(回收率)准确性(回收率)重复性重复性 最低检测限最低检测限最低定量限最低定量限 线性线性 准确性准确性: 回收率的可接受范围一般为回收率的可接受范围一般为80-120%;当方法的回收率超出此范围时,提示当方法的回收率超出此范围时,提示溶解介质不宜作为该药品残留溶剂测溶解介质不宜作为该药品残留溶剂测定的溶剂,应改换其它介质重新实验。定的溶剂,应改换其它介质重新实验。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残留溶剂检查方法的一般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残留溶剂检查方法

33、的一般过程过程 确定药品标准需要控制的残留溶剂对象确定药品标准需要控制的残留溶剂对象:虽然理论上根据企业提供的生产工艺信息确定药品标准需控制的残留溶剂对象是理想的途径,但现时情况收集到的生产工艺信息往往是过时和不完全的。因此如果仅依据企业提供的生产工艺信息确定药品标准需要控制的残留溶剂对象,将使得药品标准永远滞后于实际生产,使检验的意义锐减。故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残留溶剂检查方法时,对样品中实际存在的残留溶剂进行初筛是很有必要的。根据初筛的结果,结合生产工艺信息,将使得所建立的药品标准中的控制对象更具有针对性。 加替沙星残留溶剂测定对照品色谱图加替沙星残留溶剂测定对照品色谱图研究热点和关键点 1

34、、色谱法(GC法研究-大口径与小口径) (毛细管柱法-厚壁与薄壁等) 2、进样方式 3、样品制备 4、方法优化和验证 5、评价和判断 bTakln)(2/1)1(2/110)(2hhhhWWkktR计算机辅助预测优化计算机辅助预测优化USP残留溶剂检查残留溶剂检查 USP将药品中残留溶剂定义为在活性物质或赋形剂的生产过程中,或制剂的制备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这些溶剂在实际生产工艺中没能彻底除去。在合成活性物质时,选择适宜的溶剂可以增加合成物质的种类,或决定诸如晶型、纯度、溶解度等物质的物理性质,因此有时溶剂可能是合成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本指导原则的重点不在于那些专门用作赋形剂的溶剂以

35、及溶剂化物。当然,药品中这些溶剂的量也是应该加以评估和限定的。 由于残留溶剂无治疗作用,所以残留溶剂量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以满足产品质量、GMP和其他质控要求。药品中的溶剂残留量不得超过安全性数据支持的使用量。一些已知的、能造成不可接受毒性(表1中“一类”)的溶剂,在活性物质、赋形剂、及药品的生产过程中应避免使用,除非在利-害评价中它的使用具有强有力的法律支持。为使病人免受潜在副作用的侵害,一些有低剧毒作用的溶剂(表2中“二类”)的使用应加以限制。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在生产实践中尽量使用那些低毒性(表3中“三类”)的溶剂。 所涉及的溶剂有完整的列表显示。 但列表并非详尽无遗,当其他的溶剂得到主管当

36、局的批准被使用时,也将会增加到列表中。当已知制剂的制备,纯化过程会产生所述的残留溶剂时,药物活性物质,赋形剂以及药品都必须进行残留溶剂的测定。凡是在生产,纯化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残留溶剂都必须进行测定。 虽然生产厂可能选择检查药物,但是应有一个累积的步骤对制剂中原料药的残留溶剂量进行计算。如果计算结果等于或低于药典通则所述的限度,则不须要进行制剂中残留溶剂的测定。然而,如果计算的量超过推荐的量,则应对制剂进行检查,以确认在制剂过程中将溶剂减少至可以接受的量。如果在制剂中使用残留溶剂,则必须进行残留溶剂的测定。参见附录2中有关于残留溶剂的背景信息的附加说明。残留溶剂的分类(残留溶剂的分类(根据危险

37、评价根据危险评价) “可耐受的日摄入量”(TDI)被国际化学安全纲要(IPCS)用来描述有毒化学物质的公开限量,“可接受的日摄入量”(ADI)这个短语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其他国家和政府间的卫生权威部门和研究机构所使用。“允许的日接触量”(PDE)用以限定从药学角度出发、每日可以接受的残留溶剂的摄入量,从而避免与同种物质的ADI的不同数值相混淆。 所评价的残留溶剂以普通名称和结构列于附录1中,以它们的对人类健康可能带来的危害作为评价指标而将它们列为下面三个类别中的某一个类别:残留溶剂的分类残留溶剂分类 第一类:应避免使用, 致癌性 怀疑为致癌性对环境极大污染 第二类:应限制使用, 无生殖毒

38、性的动物致癌剂 其它如毒害神经或致畸形等的不可逆转毒性的可能致病因子 可疑与其他明显但可逆转的毒性有关的溶剂。 第三类:潜在的、低毒性,对人类有潜在的低毒性;没有基于身体健康所允许的接触限度注第三类残留溶剂的PDE可高达50mg/day或更多*关于残留溶剂的PDEs多于50mg,可参见第三类残留溶剂限度的讨论接触限度确立的过程接触限度确立的过程 残留溶剂接触限度确立的过程参见附录3。 二类溶剂的限度确立可有2种选择: 选择1 可使用表2中的以ppm为单位的浓度限度,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其浓度限度;假如某药品的每日服用量为10g。 浓度(ppm)(1000PDE)剂量 此处,PDE单位是mg/天、

39、剂量单位是g/天。选择1 这种限度被认为可以适用于所有的原药、赋形剂及制剂。所以当某种药物的日服剂量未知或不固定时可应用这种选择来评估。如果某一固定配比的处方中的所有赋形剂和活性物质均符合选择1的规定,那么这些组分可按此配比制成任意剂型的制剂。只要日服剂量不超过10g就不必做更深入的计算。日服剂量超过10g 的药品应该按照选择2来加以考虑。选择2 通常认为,并非药品中的每一组分都必须与选择1所给出的限度相一致。表2中列出的PDE以mg/天为单位可以用于已知每天最大剂量和上面公式(1)来决定某个药品中允许存在的残留溶剂的限度。只要这些限度被证实残留溶剂已经降到了实际操作所能达到的最低限,那么它们

40、就可以被接受。涉及该限度的分析精密度、生产可靠性、生产过程中的合理变动等均应该是真实的,而且该限度应该能反映与之共存的生产标准。 可以通过加入在药品中的每一组分所显示出的溶剂残留量来运用选择2,该溶剂每日摄入的总量应不得超过所给出的PDE的量。举例一 考虑在某一药品的生产过程中使用了乙腈时,选择1与选择2的使用情况。乙腈的PDE是4.1mg/天;于是选择(1)的限度是410ppm。某药品的每日最大服用量为5.0g,该产品中包含有2种赋形剂。药品的组成及残留乙腈的计算最大量列于下表:药品组成及残留乙腈的计算最大量 赋形剂1符合选择1的限度,但是药物、赋形剂2和治疗药物与选择1的限度不符。不过该药

41、符合选择2的4.1mg/天的限度,所以与该指南的推荐内容是一致的。举例二 以乙腈作为残留溶剂来考虑,某药品的每日最大服用量为5.0g,该药包含2种赋形剂。处方组成及乙腈的计算最大含量列于下表:处方组成及乙腈的计算最大含量 在此例中,该药品既不符合选择1的限度也不符合选择2的限度。生产者可以检查该产品来决定配方过程是否减少了乙腈的量。如果乙腈的量不能减少到可允许的限度,则制剂不符合测定的要求。残留溶剂的限度残留溶剂的限度第一类 环氧乙烷除各论另有规定外,限度为10ug/g。 第一类残留溶剂由于它们的不可接受的毒性及对环境的危害,在原料、辅料及制剂制备过程中应避免使用。除各论另有规定外,如果使用第

42、一类溶剂,它们的浓度应严格限制在表1所示的限度。由于氯仿对环境污染极大,也包含在表1中。 当在原料、辅料及制剂制备过程中使用到第一类溶剂,无论如何都必须采用所述的残留溶剂的鉴别、对照及定量分析的方法。除另有适宜的验证标准,各操作步骤都必须遵守各论项下USP的规定。表1 药物制品中的一类溶剂残留溶剂的限度残留溶剂的限度第二类 此类残留溶剂,由于它们的遗传性毒性,在原料、辅料及制剂制备过程中应限制使用。规定PDEs近似0.1mg/day,浓度近似为10ppm。上述值并不能反应操作步骤的分析精密度,而精密度应该确认为验证步骤的一部分。如果第二类残留溶剂的量大于选项1的限度,则应进行鉴别及定量分析。无

43、论如何都必须采用所述的残留溶剂的鉴别、对照及定量分析的方法。除另有适宜的验证标准,各操作步骤都必须遵守相关各论项下USP的规定。表2 制药工业中的二类溶剂残留溶剂的限度残留溶剂的限度第二类 注甲酰胺、2甲氧基乙醇、2乙氧基乙醇、乙二醇、N甲基吡咯烷酮、四氢噻吩,不宜用顶空进样方式测定。除另有适宜验证步骤,各操作步骤都必遵守各论项下USP的规定。 通常含有60%间二甲苯,14%对二甲苯,9%邻二甲苯和17%乙苯残留溶剂的限度残留溶剂的限度第三类 第三类残留溶剂(表3)被认为低毒性及对人健康危害轻于第一类和第二类残留溶剂。然而,没有许多第三类残留溶剂的长期毒性或致癌性的研究。有关数据表明它们很少有

44、急性毒性,或是短期的和遗传负作用。除各论项下另有规定外,第三类残留溶剂的限度不得过50mg/day。(相当于选项1下的5000ppm或0.5%)。在各论项下,如果第三类溶剂限度大于50mg/day,则残留溶剂应该进行鉴别和定量分析。无论都必须采用所述的残留溶剂的鉴别、对照及定量分析方法。除另有适宜的验证标准可以应用,各操作步骤都必遵守相关各论项下USP的规定。表3 第三类残留溶剂(药品GMP或其他质量要求在原料、辅料及制剂制备过程中限制使用)其它残留溶剂 列于表4中的残留溶剂在原料药、辅料及制剂制备过程中,也有应用。然而,尚无足够的毒理学资料来确定PDE值。这些溶剂应符合各论项下的规定。表4.

45、其它残留溶剂(尚无足够毒理料)鉴别、控制和定量分析鉴别、控制和定量分析 不含有机物的水在以下方法中不明显干扰色谱峰 第一类和第二类残留溶剂(水溶性) 方法 A 第一类标准贮备液精密量取第一类USP标准残留溶剂对照品1.0ml,置100ml量瓶中,加二甲基亚砜9ml,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精密量取1.0ml,置10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精密量取1.0ml,置1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第一类标准溶液精密量取第一类标准贮备液1.0ml,置适宜顶空瓶中,加水5.0ml,压盖,混匀。 第二类标准贮备液精密量取第二类USP残留溶剂对照品混合液A1.0ml,置100ml量瓶中,

46、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作为第二类标准贮备液A。精密量取第二类USP残留溶剂对照品混合液B1.0ml,置10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作为第二类标准贮备液B。 第二类标准溶液A精密量取第二类标准贮备液A5.0ml,置适宜顶空瓶中,加水1.0ml,压盖,混匀。 第二类标准溶液B精密量取第二类标准贮备液B5.0ml,置适宜顶空瓶中,加水1.0ml,压盖,混匀。方法 A 供试品贮备液取供试品约250mg,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混匀。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贮备液5.0ml,置适宜顶空瓶中,加水1.0ml,压盖,混匀。第一类系统适用性溶液精密量取第一类标准贮备液1

47、.0ml,置适宜顶空瓶中,加供试品贮备液5.0ml,压盖,混匀。方法 A 照气相色谱法621:气相色谱系统;检测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色谱柱:0.32mm30m的熔融二氧化硅柱,内径1.8um,涂布液G34,或0.53mm30m的宽径柱,内径3.0um, 涂布液G43;载气:氮气和氦气;线性流速:35cm/s;分流比:1:5;柱温:先在40维持20分钟,再以10/min的升温速度升至240,维持20min;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分别为140和250。精密吸取第一类标准溶液、第一类系统适用性溶液和第二类标准溶液A,注入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第一类标准溶液的1,1,1三氯乙烷的S/N不少于5;第一类系统

48、适用性溶液每个峰的的S/N不少于3;第二类标准溶液A的乙腈与二氯甲烷的分离度R不少于1.0。 测定法精密量取(根据下表的顶空操作参数)等体积的第一类标准溶液、第二类标准溶液A、第二类标准溶液B和供试品溶液各1.0ml,注入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测定主峰的响应时间。供试品溶液中任一峰的响应值应不得大于或等于第一类标准溶液或两种第二类标准溶液相应峰的响应,否则继续方法B进行该峰的确认。方法 A表5.顶空操作参数方法B 第一类标准贮备液、第一类标准溶液、第二类标准贮备液、第二类标准溶液A、第二类标准溶液B、供试品贮备液、供试品溶液、第一类系统适用性溶液按方法A的方法制备。 方法B 第二类系统适用性溶液

49、精密量取第二类USP残留溶剂对照品-乙腈1.0ml,及第二类USP残留溶剂对照品-三氯乙烯1.0ml,置10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精密量取1.0ml,置适宜顶空瓶中,加水5.0ml,压盖,混匀。 照气相色谱法621:气相色谱系统;检测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色谱柱:0.32mm30m的熔融二氧化硅柱,内径0.25um,涂布液G16,或0.53mm30m的宽径柱,内径0.25um, 涂布液G16;载气:氮气和氦气;线性流速:35cm/s;分流比:1:5;柱温:先在50维持20分钟,再以6/min的升温速度升至165,维持20min;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分别为140和250。精密吸取第一

50、类标准溶液、第一类系统适用性溶液和第二类系统适用性溶液,注入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第一类标准溶液的苯的S/N不少于5;第一类系统适用性溶液每个峰的的S/N不少于3;第二类系统适用性溶液的乙腈与三氯乙烯的分离度R不少于1.0。方法B 测定法精密吸取(根据表5的顶空操作参数)等体积的第一类标准溶液、第二类标准溶液A, 第二类标准溶液B和供试品溶液各1.0ml,注入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测定峰响应。方法A未确定的供试品溶液中的峰响应值应不得大于或等于第一类标准溶液或两种第二类标准溶液相应峰的响应,否则继续方法C进行该峰的确认。方法C 第一类标准贮备液,第一类标准溶液,第二类标准贮备液A,第二类标准溶液A

51、,供试品贮备液,供试品溶液,第一类系统适用性溶液按方法A的方法制备。 标准溶液注分别制备经方法A和B中识别和核实出的每个峰单独的标准溶液 方法C 分别精密称取经方法A和B中识别和核实的每个峰的USP标准对照品,置适宜的瓶中,稀释一定量,必要时制成梯度。或用水稀释到表1或表2中(浓度限度)值的1/20。精密吸取1.0ml,置适宜的顶空瓶中,加水5.0ml,压盖,混匀。示踪溶液注分别制备经方法A和B识别和核实的每个峰单独的示踪溶液 精密吸取该供试品贮备液5.0ml,置适宜的顶空瓶中,加标准溶液5.0ml,压盖,混匀。 照气相色谱法621:注如方法A测定的结果不如方法B测定的好,则应用方法B的色谱系

52、统进行替代。气相色谱系统;检测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色谱柱:0.32mm30m的熔融二氧化硅柱,内径1.8um,涂布液G43,或0.53mm30m的宽径柱,内径3.0um, 涂布液G43;载气:氮气和氦气;线性流速:35cm/s;分流比:1:5;柱温:先在40维持20分钟,再以10/min的升温速度升至240,维持20min;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分别为140和250。精密吸取第一类标准溶液、第一类系统适用性溶液和第二类标准溶液A,注入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第一类标准溶液的三氯乙烷的S/N不少于5;第一类系统适用性溶液每个峰的的S/N不少于3;第二类标准溶液A的乙腈与二氯甲烷的分离度R不少于1.0。

53、 测定法精密吸取(根据表5的顶空操作参数)等体积的标准溶液、供试品溶液以及示踪溶液各1.0ml,注入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测定主峰的响应时间。按下式,计算供试品中每种残留溶剂的含量(ppm): 5(C/W)rU /(rST rU)方法C C为标准溶液的相关USP对照品浓度,ppm;W为供试品贮备液中供试品的重量,g;rU和rST分别为来源于供试品溶液和示踪溶液的残留溶剂的峰响应。水不溶性样品 方法A第一类标准贮备液、第一类标准溶液、第一类系统适用性溶液、第二类标准贮备液A、第二类标准贮备液B、第二类标准溶液A、第二类标准溶液B和色谱系统按水溶性样品方法A所述的方法制备。 第二类标准贮备液C精密量

54、取第二类USP残留溶剂对照品混合液C1.0ml,置100ml量瓶中,用1,3二甲基2眯唑啉酮稀释至刻度,混匀。方法A 第二类系统适用性溶液C 注此溶液用以样品中二甲基甲酰胺和N,N二甲基乙酰胺的定性和定量。 精密量取第二类标准贮备液C1.0ml置适宜顶空瓶中,加1,3二甲基2眯唑啉酮5.0ml,压盖,混匀。 供试品贮备液取供试品约250mg,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溶解,用二甲基甲酰胺稀释至刻度,混匀。 供试品溶液1精密量取供试品贮备液5.0ml,置适宜的顶空瓶中,加二甲基甲酰胺1.0ml,加塞,压盖,混匀。供试品溶液2注用以样品中二甲基甲酰胺和N,N二甲基乙酰胺的定性和定量。取供试品约250mg,精密称取,置25ml量瓶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