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中的中国比较教育与中国教育改革发展_第1页
社会转型中的中国比较教育与中国教育改革发展_第2页
社会转型中的中国比较教育与中国教育改革发展_第3页
社会转型中的中国比较教育与中国教育改革发展_第4页
社会转型中的中国比较教育与中国教育改革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社会转型中的中国比较教育与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改革开放 30 年来 , 中国比较教育为促进中国教育改革与 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在新的历史时期 , 应如何加强中国比较 教育高级人才的培养和比较教育学科建设 ?21 世纪世界比较教育 学科发展有哪些新趋势 ?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发展和未来前景又将 如何?2009年 11月 12日13日, 由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 研究所主办的“社会转型中的比较教育学科建设”高层学术研 讨会在上海召开。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任友群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中国比较教育学会理事长王英杰 , 中国比较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孙 启林、陈时见、冯增俊、黄志成等比较教育学界一流专家学者 围绕

2、上述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会议以高端、专题、小 型为主要特点 ,总结过去 ,立足当前 ,展望未来,取得了丰硕的成 果。以下对各位专家的主要观点进行简要梳理 , 以为深化我国比 较教育学科建设、 加强我国比较教育学术交流、 促进中国比较教 育创新与发展提供参考。一、中国比较教育对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贡献巨大 北京师范大学王英杰教授认为 , 中国比较教育对中国教育改 革作出了巨大贡献 , 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 第一, 比较教育作为改 革开放教育领域的先锋 , 在教育改革中以先行者、探索者的角色 始终走在前列。早在改革开放初期 , 中国比较教育就为国家教育 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国外原始数据和

3、背景资料 , 而最近热议 的中学校长推荐制 , 在比较教育领域也早已众人皆知。 第二, 比较 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与外国教育接触的窗口 , 引进了国外各种先进 思想和理念。例如 ,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翻译的 学会生存 一书, 至今仍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力 ;该所后来引 进了终身学习理论、翻译了学会学习 , 并始终都在对其进行 介绍和批判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 50 周年之际提出的“四个 学会”, 也都是由华东师大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引进并指导。 第三,比较教育服务教育政策 , 共享智识。比较教育在国家基础性 教育改革政策、法规、制度的制定中起着重要作用。从学分制、 学位制、招生制

4、到基础教育督导制、高等教育评估制的制定 , 比 较教育功不可没。 第四, 比较教育是借鉴国外教育改革的实验室 , 是搭起教育改革已知与未知之桥。比较教育跟踪、评析、借鉴国 外重大教育改革 , 从而推进本国教育改革。 例如, 北京师范大学对 美国发布的各种教育改革议案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 东北师范大学 对东亚地区的教育动向步步紧跟 ,进行全面评析与介绍 ; 华东师 范大学对教育公平、 全民教育、 全纳教育进行了全面而集中地研 究。第五, 比较教育搭建中外教育交流平台 ,促进中外学者平等沟 通与合作。第六, 比较教育作为一个学科、 一个研究领域 ,为教育 改革提供重要视角与参照。 第七, 比较教育

5、蓬勃发展 ,成为教育科 学研究的基本要素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教授在题 为比较教育研究与教育科学的发展的报告中 , 生动形象地将比较教育学科比作母鸡孵化并孕育了其他的教育理论与学 科。刘教授从比较教育研究与教育科学的产生、 我国教育科学的 舶入这两个角度论述了比较教育研究与教育学科的关系: 比较教育研究是教育科学知识的源泉、 教育规律的揭示者、 教育科学产 生的三个来源之一。其中 , 刘教授还谈到比较教育研究与教育科 学内容的丰富性 : 它不仅是国外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引入者和阐 释者,还是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孵化站 , 也是新教育理论与实践 的实验室 , 更是国内外教育

6、理论与实践的批判者。二、21 世纪世界比较教育研究呈现新范式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黄志成教授在 欧 盟国家的比较教育研究的报告中 , 以一个美丽的欧洲爱情故事 欧罗巴开场,讲述了欧盟的形成过程 , 以及所带来的教育的一 体化,主要表现在 :义务教育的学生人数将下降 , 学前教育将进一 步发展,义务教育年限将延长 ,欧洲高等教育区将建立 , 等等。此 外,黄教授还指出了欧盟国家比较教育研究的特点 : 开创了比较 教育研究领域 , 且发展成为一门学科 ; 欧洲比较教育学会的建立 为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 欧洲比较教育的研究课题 涉及领域广泛 , 并与欧洲社会发展联系紧密

7、 ,同时加强了与世界 的联系。东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张德伟教授在区 域研究方面有自己独特的建树。 他首先界定了教育的区域研究和 区域教育研究的内涵 , 接着介绍了比较教育学中的外国教育研究 和区域教育研究、 比较教育学中的区域研究和问题研究。 他倡导 将教育的区域研究和问题研究有机结合 , 并将其分为两种类型 : 区域研究 +问题研究型 ( 区域研究框架下的问题分析型 ), 即以区 域研究为研究框架 ,以问题研究为分析工具 ;问题研究 +区域研究 型( 问题研究框架下的区域解释型 ), 即以问题研究为分析框架 , 以区域研究为解释工具。他认为 , 区域教育研究不可单纯以机械 的借

8、鉴为目的 , 教育问题研究不可不问“区域”特性就去追逐 “规律”。中山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冯增俊教授开门见山地提 出:无论研究国际比较教育还是国内比较教育 , 都要牢牢把握住 生动活泼的教育实践。只有这样 , 才能展示出比较教育的发展前 景。他从比较教育的发展历程推论出 , 理性借鉴将成为比较教育 学科发展的新趋势。 这主要表现为 :第一, 在探求规律指导下的实 际研究;第二, 在共同目的下的多样研究 ;第三, 在整体预期视野 下的学科洞察力。最后 , 他总结了比较教育学科未来发展的理性 宗旨,即实践至上 ,服务至上 ,功效至上,创新至上。全球化趋势是近数十年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 华东师范

9、大学 国际与比较教育所副所长邓志伟副教授在 全球化趋势与比较教 育研究范式的转向 的报告中指出全球化趋势下比较教育研究的 实质性转向 , 包括研究旨趣与价值追求、研究方法论与路径和研 究内容等。具体来说 , 比较教育研究旨趣已经开始从工具性转向 价值理性的研究 ,从教育实践研究转向问题研究 ; 比较教育研究 方法论从描述性研究转向规范性研究 , 从评价性研究转向解释性 研究,从分析性研究转向批判性研究 ; 比较教育研究议题涉及从 国别教育到国际教育 , 再到全球教育的转向。他引用“依附中的 无奈一一走向独立自主,借鉴中的苦闷一一走向理性分析,合作 中的尴尬走向双赢局面 , 危机中的反思走向文化

10、自觉 , 解放中的自由走向知识分子”作为该报告的精彩结语 ,耐人 寻味。在主题为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 :中外比较的报告中 ,华东 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王斌华教授认为 , 许多国家和地 区双语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 , 如加拿大、美国、新加坡等。国外 实施双语教育的目的 , 不仅为了培养双语人才或追求共同语言 , 而且大多源于文化认同、社会稳定等社会和政治需要 , 甚至基于 民族和谐共处、避免国家分裂的考虑 ; 而我国实施双语教学最直 接的、最主要的出发点是提高英语水平 , 满足国家、地方和学生 未来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双语教育主要是指在学校中使用第二语 言或外语传授数学、 物理、化学、历史、

11、地理等学科内容的教育。 在学科选择上 , 多选择数学、物理、化学 ; 在师资培养上 , 主要依 靠高校培养 , 将英语教师转化成双语学科教师 , 使学科教师学好 英语,并聘请外籍学科教师等 ;在教材建设上 , 目前国内使用的教 材主要有原版教材、国内教材、自编教材、翻译教材等。中山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王丽荣教授在题为 中日道 德教育的历史变革之比较的报告中 , 全方位地阐释了中日道德 教育的历史变革。 中日第一轮道德教育变革发生于 19 世纪 60 年 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 , 在面临同样外来侵入压力的情况下 , 日本的“和魂洋才”和中国的“中学为体 , 西学为用”的道德教 育改革给传统

12、封建文化透进一丝新鲜空气。 第二轮道德教育改革 从 20 世纪初至二战前后之际 , 此时中国新旧文化激烈冲撞 , 而日 本将儒家学说与法西斯主义融为一体并最终走上军国主义德育 之路。第三轮道德教育变革从二战后 50年代至 20世纪 80年代。 新中国全面接受了苏联的思想教育从而创造了新中国的道德教 育体系;日本则受美国占领军的指挥 , 在清除军国主义的基础上 创造出民主主义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 第四轮道德教育变革发生 于 20世纪 80 年代,中日两国为应对新时代需求 , 主动、自发地进 行道德教育变革。通过上述历史考察 , 王教授总结出两国的道德 教育目标大致有如下共同倾向 :首先, 均存在

13、道德教育目标的 “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两面性 , 但以“社会本位”为主 导方面;其次, 都经历了一个从“社会本位”到“个人本位”的 整合过程 , 最终确立了两者兼顾的目标。西南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徐辉教授 , 以美 国比较和国际教育协会主办的专业期刊 比较教育评论 在 1998 年2007年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 , 介绍了美国比较教 育研究近十年的新进展。 徐教授分析了学术论文在研究主题和研 究方法上所呈现的特点以及在研究地域上的差异 , 就评论近 十年的研究主题得出以下结论 :重视宏观教育制度研究 , 关注各 国教育改革与发展 ;紧跟时代发展 ,研究当前热点问题 ;

14、微观教育 实践领域的研究日益升温 ; 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探讨起伏不定。 评论近十年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六种 , 而不同的研究方法 的综合运用成为一大趋势 , 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也更能体现未来的 发展趋势。评论近十年论文的研究地域呈现出如下特点 : 单 一国别研究是主体 , 对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尤其关注 ; 大规模的跨 国比较研究引人注目 ; 全球趋势和区域研究增多 ; 对其他民族国 家的教育状况也开始关注。三、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处于转型之中 北京师范大学王英杰教授在总结比较教育学科 30 年的发展 历程的基础上指出 , 比较教育学科已经奠定了稳定的发展根基 , 展望未来前途一片光明。但是 , 比较教

15、育学科仍然存在诸多悬而 未决的问题 , 争论短期内难以平息 ,所以需要后起之秀不断努力 学习。比较教育学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 , 培育人才既 是出于其学科延续与发展的需要 , 也是其不可推卸的社会职责。 东北师范大学孙启林教授在题为 比较教育与高级人才历史 检视与现实反思的报告中指出 ,20 世纪 70年代以后 ,我国人才 培养进入了多元发展的新时期 ;20 世纪 80年代后, 招收比较教育 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几所大学 , 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国际化的高 级人才。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 , 孙教授认为 , 比较教育对人才 的培养要审时度势 ,我国在比较教育的人才培养上应注意 : 培养

16、兼具国际化与本土化特征的比较教育研究者 ; 培养真正具有独立 科研能力和科研意识的研究者 ; 培养具备高度专业化水平的比较 教育研究者 ;培养具有合理层次结构的研究者群体 , 以完善不同 层次间的联结与过渡机制 ; 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学术道德 的比较教育研究者。西南大学副校长、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陈时见教授在 其比较教育学的现实境遇与未来前景 报告中明确指出了比较 教育现在和未来的状况。第一 , 现实境遇不容乐观。比较教育学 与其他教育学科的交叉、 比较教育与国际教育模糊的联姻、 比较 教育研究与教育比较研究的混同 , 这三个方面使得比较教育学的 学科身份变得尴尬。第二 , 未来前

17、景光明灿烂。随着教育科学的 发展变化 ,比较教育学何以存在 ?是基于比较研究方法 , 还是基于 特定知识领域 ?是基于国际交流的论坛 , 还是基于教育的公共知 识领域?对此, 陈教授提出了比较教育学的未来发展战略 :明确特 定的知识领域 , 形成稳定的学术共同体 , 开展系统的方法论研究。 陈教授认为 , 教育的发展需求使得我们学习、 借鉴与革新 , 特定的 知识领域要求我们拥有他国教育发展经验 , 学科的发展程度促进 形成队伍、成果与应用 , 教育学研究的拓展使比较研究成为必须、 成为可能、成为自觉 , 比较研究成为所有教育学科的经常性活动 , 比较教育的传统知识领域促进民族国家的教育发展。20 世纪中叶后,比较教育研究的变革使得自身向宏观和微观层面拓展 , 同 时教育的比较研究成为比较教育研究中的主体构成。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彭正梅副教授提出了 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 我们到底借鉴西方教育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