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主体性 摘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认识农民主体性有着非常重要的 意义与价值。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条件下,农民主体性既包括了 政治主体与市场主体,又包含了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这些主体性 作用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关键词:新农村;农民主体性;政治主体;价值主体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因此, 认识农民主体极其重要。所谓主体性是指人从自己的主体地位出发 以不同方式掌握客体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特性,它包括自主性、能动 性、创造性等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可外显为人的自觉行为。农民的 主体性是农民作为活动主体的一种质的规定性,是在与客体相互作
2、用中得到发展的农民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特征。他们 “不仅仅是 被动地寻求生存,更进而追求自我全面发展与活跃地表现主体的力 量。 ”对于我国农民的主体性,既要从现实中去理解,更要从历史的 高度去认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民主体性既包括了 政治主体与市场主体的统一,又包含了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 一。 一、政治主体 政治主体反映了我国农民 的政治地位,我国农民是国家的主人,而不是被治理的对象。在传 统的封建社会,农民从来就不是权力的主体而是客体, “民”在任何 时候都是被怜悯的对象, “君”才是主宰。农民的利益和权益常常被 侵犯和剥夺,因此造成了无数次惨烈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20 世
3、纪我国革命的实质是农民革命,但它的性质是与传统的农民战 争完全不同。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阐述了农民的政治主体地 位: “农民这是中国工人的前身。将来还要有几千万农民进入城 市、进入工厂。如果中国需要建设强大的民族工业,建设很多的近 代的大城市,就 要有一个变农村 人口为城市人口 的长过程。 ” 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从制度操作层面保证农民政治主体地位和 作用的贯彻实行并不成功。人民公社体制长期存在,这是政社合一 的经济高度集中、政治高度集权的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农村农民 的活力受到了严重的束缚。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政府废除了 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乡镇政府,开始筹划乡村社会的自治权,并推 行村民
4、自治制度,这是新时期农民确立政治主体地位的重大举措。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确保农民主体的重要步 骤。当分田单干把农民从人民公社体制中解放出来时,客观上已经 把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职能归还给了农民。随着经济改革开放的发 展,民间力量在农村经济领域的主导地位的确立,从客观上要求国 家将乡村公共事务的决策权、管理权让渡给民间, 20 世纪 80 年代 前半期还开展了村民自治、直选村主任的试点工作。 1986 年前后, 中央还一度考虑成立农会,直接选举乡镇长和乡镇自治的改革要求 也提了出来。但是自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农村 “官权退、民权进 ” 的步伐停了下来,有些地方甚至是背
5、道而驰,官方权力大举下乡, 乡镇政权机构大大扩张,农村经济改革开放的成果遭到了巨大的损 失,直接或间接导致了 90 年代农村的衰落。新农村建设时期,如何 完善确保农民的政治主体地位和作用,仍然需要深入的探索和改 革。 二、市场主体 我国的经济改革的方向是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农民也就应该是市场的 主体,市场经济离开了农村市场,离开了农民这个市场主体,将是 不可想象的,市场化的改革也将是不成功的。 在计划经济时 期,我国形成了 “农村搞农业,城市搞工业 ”的二元格局,防止小农 自发的资本主义走向,大搞 “割资本主义尾巴 ”,农村市场极为萎 缩,农民只能在农村从事农业,不能从事第
6、二、三产业,更不能进 城务工。没有市场,农民就没有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 经济体制的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农民的市场主 体地位得到了承认。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农业商品化、市场化 的过程。市场化,就是用市场来配置资源,通过市场来调动人的积 极性,通过市场把整个经济、整个世界、整个社会连在一起,建立 广泛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农业市场化,就是 通过市场经济把整个农村、农业、农民联系在一起,把城乡、工农 联系在一起,使农村、农业和农民融入整个社会,建立广泛完善的 市场体系。 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是与市场经济相通的,新农村建 设的实质就是将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专业化
7、分工不发达的、传统 观念包袱重的传统农村,转变为现代商品经济的、专业化分工发达 的、以拥有现代观念的新型农民为主体的现代农村。市场经济要求 高效率的、规模化的、集约型的生产组织形式。新农村建设要适应 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农村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农产品的商 品率,要求农民由传统的自给自足的个体劳动者变成从事企业化、 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劳动的现代农业的经营者和生产者。 三、创造主体 农民在整个中国的历史演进中扮演着重要 的角色。毛泽东说: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主要的社会成员是三部分 人,就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农民是第一产业的主体力量,是 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自然是历史的创造主
8、体之一。 从国外的经验看,农民积极主动的参与是农村变革的关键因素。韩 国新村运动是一场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群众广泛参与的运动。农 民乃至全社会的积极参与是新村运动取得成功的关键。政府虽大力 支持新村运动,但并不包办一切。上什么项目、项目的进展如何完 全由农民自己选择。新村运动的组织实施者是从农民中选出的 “指导者”,而不是具有准公务员性质的 “里长 ”(相当于我们的村长)。即 使政府认为对农民有益的事情也要先征求农民的意愿,真正让农民 成为各项农村建设事业的主体,决不强制推行。因此,新村运动得 到了农民的广泛支持,19701980年,参加人数累计达 11亿人次 (1970 年韩国总人口才 32
9、00 万)。在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不仅具有必然 性和必要性,而且具有现实的可能性。首先,从人口结构上看,农民占我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和生产 群体,是我国社会结构的主体。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我国改革 开放继续深入的基本国情,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农 民的广泛参与。 其次,农民为我国革命的胜利及国家工业化的 起步做出了 “很大贡献 ”。我国的工业化是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有 50 美元左右的情况下启动的,因此,政府长期以来实施工业优先战 略,通过挤压农业来为工业化积累资金。据专家测算,19541978年国家通过 “剪刀差”
10、以不等价交换的方式从农民手中获取了 7140 多 亿元的巨额资金。 19781991 年,剪刀差额累计已高达 12329.5 亿 元,相当于同期农业生产总值的 22%。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剪刀 差还呈不断扩大趋势,每年差额绝对值都在 1000 亿元以上。如果没 有农民的支撑,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就不会有今天的局面。事实上, 也正是有了农民群体的奉献和牺牲,我国才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工 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可以说,农民对我国的工业化做出了巨大 的历史性贡献。 再次,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农民表现了积极的 首创精神,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探索了前进的路径。改开开放以 来,我国农民表现了极大的历史主动
11、性和创造性。第一,创造了 “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众所周知,作为我国 “第二次革命 ”的改革就是 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序幕的,并由此带动整个农村乃至 城市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对此,中共十四大报告已做出了充 分肯定: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第二,创 造了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起动和发展资金,主要是农业的积累, 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农民创造的乡镇企业对我国现代化的 意义也不仅仅限于农村。邓小平指出: “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 预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突然冒出搞多种行 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出。 ”第三,创造了劳动 力市
12、场和农产品市场。农民为了求生存、谋发展,从 20 世纪 80 年 代末开始,纷纷走出故土,告别家乡,向东南沿海和城市进发,随 即出现了持续多年的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 “民工潮”。“民工潮 ” 实际是对传统户籍制度、城乡分割、区域封闭的社会经济管理体制 的冲击,农民们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出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创造出用市场来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新机制。第四,创造了股份合作 制。80 年代以来,亿万农民还创造了一种新型经济组织形式 股 份合作制。各行业、各类型的农民股份合作制联合体正在全国雨后 春笋般出现,有效解决资金与人力资源的结合问题,创造了新的运 作机制。第五,创建了小城镇。我国农村有大量的剩余
13、劳动力,把 他们转移至城市,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要求。小城镇的崛起,主 要靠的是广大农村乡镇自身经济的积累和亿万农民自己的力量。农 民在发展乡村经济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实践,证实了其为现代化 建设的最基本的 “创造主体 ”之一,有力地证明了我国最为庞大的社 会群体 农民蕴含着很强的创造潜能,有能力成为地方经济发展 的探路人。 四、价值主体 农民对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参与及其为之所做出的贡献,决定了他们也 是现代化的价值主体之一。农民作为社会成员中的一项,共享社会 发展的成果,既是人类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现代化进程的客 观需要。现代文明的精神本质是一种主体性的精神。在资本主义社
14、会,工人创造了价值却失去价值,工人的劳动产生了异化。而在我 们国家,所有的劳动者,包括农民在内,既创造价值,当然也应该 享受其劳动成果的价值。 当前在我国,让农民享受到社会进化 所带来的成果,一个最直接的表征就是照顾和保护农民的利益。所 以有学者指出,农民问题,千头万绪,根在一个 “利 ”字。而利益问 题,实质上就是一个价值问题,即政府如何对待农民的问题。它不 仅关系到农民的创造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而且还影响着民众与国 家的关系状况,乃至于民众对现代化建设的态度问题。因此,能否 正确摆好农民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价值地位,是决定着现代化能 否顺利进行并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把农民作为价值主体,最主要 的是落实在对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调动上,也就是说落实在把农 民当作真正的创造主体上。 综上所述,历史与现实的我国特殊 国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生骨干培训结业
- 医疗培训课件
-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脚印
- MODS护理个案比赛
- 医疗核心制度竞赛
- 2024部门发展规划
- 万能年终总结
- 《合理发展交通运输》课件
- 《汽缸结合面泄漏》课件
- 国土业务知识培训
- 交通企业数据资源资产化操作指引-55正式版-WN8
- DB11T 1481-2024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规范
- 2024延迟退休政策详解
- 第二单元 成长的时空(单元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2024-2025学年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全一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2024·五四学制)
- 尿素中含氮量的测定
- 电力专业数据传输(EPDT)通信系统 总体技术规范 标准编制说明
- 苏州2024年江苏苏州市市属事业单位招聘笔试及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附答案解析
- NB-T47023-2012长颈对焊法兰
-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试卷可直接打印
- 劳务合同不续期通知函
- 校园周边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