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测量规范_第1页
公路隧道测量规范_第2页
公路隧道测量规范_第3页
公路隧道测量规范_第4页
公路隧道测量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公路隧道测量规范 篇一:公路测量规范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公路勘测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Highway Reconnaissance Survey JTJ061 -99 关于发布公路勘测规范的通知 交公路发1999269号 各省、自治区交通厅,北京市交通局,上海市市政工程管 理局,天津市市政工程局,重庆市交通局,部属公路设计、 施工、科研、监督、监理单位,公路院校: 现批准发布公路勘测规范(编号JTJ061-99 ),作为行 业标准,自1999年12月1日起施行。1985年发布的公路 路线勘测规范(JTJ061-85 )以及1991年发布的公路桥 位勘测设计规范(

2、JTJ062-91 )、1985年发布的公路隧道 勘测规程(JTJ063-85 )中有关勘测的内容同时废止。 公路勘测规范由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主编,人 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希望各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 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交通部第一公路 勘察设计院,以便修订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1999年6月4日 1总则 1.0.1为统一公路勘测的技术要求、精度和作业方法,提 高公路勘测水平和质量,适应公路工程建设需要,制订本规 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项目,以及桥梁、隧 道、互通式立体交叉等独立建设项目的勘测。 1.0.3公路勘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

3、合国家现行的 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0.4 公路勘测应按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 制办法所规定的设计阶段进行相应的勘测工作,本规范按 初测、定测及一次定测编制。 1.0.5各设计阶段,当需对路线、桥梁、隧道、互通式立 体交叉等进行方案比较时,应对各方案进行同深度的勘测与 调查。 1.0.6公路勘测作业方法除应使用本规范规定的各种方法 外,亦可运用高新技术采用符合本规范精度规定的其它勘测 方法,不断提高公路勘测质量与水平。 1.0.7本规范的测量精度以中误差为衡量指标,极限误差 为中误差的两倍。 1.0.8公路勘测工作,应按有关规定对全过程进行质量控 制。各设计阶段的勘测工作完成后,

4、应由主管单位或项目主 持单位进行验收。 1.0.9各种勘测仪具,必须按规定进行检测,使用过程中 应经常保养、维护和校正,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1.0.10公路勘测成果资料提供使用时,必须按程序执行保 密制度中的有关规定。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1.1分离式路基公路 左、右行车道分开修建的公路,包括中央分隔带不等宽的 和左、右两侧行车道不等高的公路。 2.1.2公路GPS控制测量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公路各控制点坐标的测量。 2.1.3 三边测量 由选定的一系列点构成连续三角形,通过测定各三角形的 边长,根据起始点坐标推求各点坐标的测量方法。 2.1.4咼斯平面坐标系 根据高

5、斯-克吕格投影所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各投影带 的原点是该带中央子午线与赤道的交点,X轴方向为该带中 央子午线北方向, 丫轴方向为赤道东方向。 2.1.5 独立坐标系 任意选定原点和坐标轴的直角坐标系。 2.1.6数字化机助成图 利用电子计算机及外围设备和相应软件,进行地形图信息 的采集、存储、处理、管理、显示、绘图和制版的技术与方 法。 2.1.7插点 在两个或更多的等级高的控制点下,加密一个点所构成的图 形。 2.1.8插网 在三个或更多的等级高的控制点下,一次加密几个点所构 成的图形。 2.1.9纸上定线法 先获取大比例尺地形图,然后在地形图上选定路线方案的 方法,称为纸上定线法”。 2

6、.1.10现场定线法 采用现场直接测量路线导线或中线,然后据以测绘地形图 等以确定路线线位的方法,称为现场定线法”。 2.1.11 导线 在公路沿线布设若干平面控制点,构成以直线段连成的折 线,据以作为测量公路地形图或公路的控制线。 2.1.12 中线 在公路线形设计中所定出的公路中心线。 2.1.13检测 对平面控制测量、水准测量及其它有关的测量,进行同精 度的检查测量。 2.1.14 重测 公路测量有关项目不符合规定精度的要求,或检测成果不 符合规定,须重新进行的测量。 2.1.15联测 新设或补设的平面控制点、水准点等,与已知的平面控制 点、水准点进行联系测量,或引测国家的平面控制点、水

7、准 点测量。 2.1.16 补测 地形图的范围、宽度不够,地形地物有所变化,以及其它 有关测量资料不全,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的补充调绘或测 量。 2.2测量符号 2.2.1测量符号可采用英文(包括国家标准或国际通用) 字母或汉语拼音(包括国家标准或国际通用)字母。当该项 工程需引进外资或为国际招标项目时,应采用英文字母;为 国内招标时,可采用汉语拼音字母。 2.2.2 一条公路宜使用一种符号。公路测量符号如附录A 3测量标志与测量记录 3.1测量标志 3.1.1桩志的种类与用途 1. 主要控制桩 主要控制桩是指需要保留较长时间、各设计阶段以及施工 等都需要重复使用的控制性标志。主要用于平面控制测

8、量的 GPS点、三角点、导线点、桥隧控制桩、互通式立体交叉控 制桩等。主要控制桩应为混凝土桩,其材料及规格要求见附 录B。混凝土桩可预制或就地浇筑,当有整体坚固岩石或建 筑物时,可设在岩石或建筑物上。 2. 一般控制桩 主要用于交点桩、转点桩、平曲线控制桩、路线起终点桩、 断链桩以及其它构造物控制桩等。控制桩为5cm5cm (30 50cm )或直径为5cm的木质桩。 3. 标志桩 主要用于路线中线上的整桩、加桩和主要控制桩、一般控 制桩的指示桩。标志桩为(45cm)x(11.5cm) )(2530cm) 的木质或竹质板桩。 3.1.2 桩志的埋设 1. 主要控制桩应选在基础稳定且易于长期保存

9、的地点,埋入 地下,其桩顶面应高出地面15cm,并加设指示桩。 2. 一般控制桩应打入地下,其顶面与地面齐平, 并加设指示 桩。 3. 标志桩打入地下 1525cm,其桩顶面应露出地面 5cm。 标志桩作为中线桩时,书写桩号面应面向路线起点方向;作 为交点桩、导线桩、三角点和曲线控制桩的指示桩时,应钉 设在控制桩外侧 2530cm,书写桩号面应面向被指示桩。 4主要控制桩为混凝土桩时,应设中心标志,中心标志顶面 用精细十字线刻成中心点;位于岩石或建筑物上时,应凿成 坑穴,埋入中心标志并浇灌混凝土。一般控制桩的木质方桩 顶面应钉小钉,表示点位。位于岩石或建筑物上的中桩,应 用红油漆标注“O”(直

10、径5cm)记号。 5改建公路测量时,柔性路面地段可用铁钉打入路面与路面 齐平;刚性路面可用红油漆作标记,并在路肩上钉设指示桩。 3.1.3 桩志的书写 1. 所有桩志应采用黑色或红色油漆书写桩志名称及桩号。 2. 位于岩石或建筑物上的桩志, 应将岩石或建筑物表层刮干 净,在其点位符号的旁边用红色油漆书写桩志的名称及桩 号。 3. 交点桩、转点桩、曲线控制桩、公里桩、百米桩的指示桩 等应写出里程号,不得省略。 4. 导线桩、交点桩、三角点桩、GPS点桩等应按各自的顺 序连续编号。所有中线桩的背面应按110循环编号。 5. 有比较方案时,按比较方案的顺序,桩号前应冠以A、 B?字样。分离式路基测量

11、,其左右侧路线桩号前应冠左右 字母符号,并以左侧路线为全程连续计算桩号。 3.1.4 水准点桩 1. 水准点桩应为混凝土桩, 其材料与规格要求见附录 B。混 凝土桩可预制,也可就地浇筑。 2. 位于山区岩石地段时,水准点桩也可利用坚硬稳固的整体 岩石凿成凸面;在有牢固永久性建筑物可利用时,可在建筑 物的顶面凸出处设置,点位应用红油漆画上“ (8cm10cm)记号。混凝土水准点桩顶面的钢筋应锂成球 面,水准点桩与主要控制桩共用时,宜按水准点桩要求设置, 其球形顶面应刻成 “ +字记号。 3水准点桩应按顺序编号,用红油漆书写。定测是尽量利用 初测水准点,如初测水准点丢失或需迁移而新设水准点时, 前

12、面应冠以D;如同一编号水准点需增加,增加的水准点后 应冠A、B?。 4水准点应写明测设单位及埋设的年月。 3.1.5测量桩志的保护 1. 主要控制桩、水准点桩,测量完毕后应埋设 40cmX40cmX40cm 土堆或石堆并利用明显参照物作为指向 标志,现场绘制固定桩志简图。 2. 般控制桩的交点桩、转点桩、路线起终点桩及其它控制 点桩,可采用标明附近的建筑物、电线杆、大树、岩石等方 向及距离方式填写固定桩志表,也可采用堆土堆、石堆,或 采用混凝土包桩方式予以保护。 3.1.6在测量作业过程中,凡导线点、三角点、交点、转点、 水准点等,应设置标旗。标旗可采用红白旗,或根据不同用 途的桩志,采用不同

13、颜色的标旗,标旗设置的高度一般为 2m。 3.2测量记录 321公路勘测的各种记录簿,应采用专用记录簿。 3.2.2测量记录应现场立即记录,字迹要清楚、整齐,不 得 擦改转抄。 3.2.3当记录发生错误时,应用横道线整齐划去原记录的 错误数字或文字,重新记录正确的数字或文字。如测站发生 错误,应划去该页,另页记录,并在划去页中加注说明。 3.2.4统一的标准记录簿中所规定的项目,应逐项记录齐 全。说明及草图要精练、准确。 3.2.5 采用电子计算机记录时可按现行的测量外业电子 记录基本规定执行,并应打印输出与手簿相同的内容及各 项计算成果附于记录簿中。 3.2.6测量结束后,应及时整理、检查所

14、有成果和计算是 否符合各项限差及技术要求,经复核人员复核无误并签署 后,方能交付使用。计算工作采用电子计算机计算时,对输 入的数据应进行核对,计算的打印成果亦应进行校验。 3.2.7测量完毕后,各种记录簿应编页、编目、整理,并 由测量、复核及主管人员签署。 4控制测量 4.1平面控制测量 4.1.1 一般规定 1. 公路平面控制测量,包括路线、桥梁、隧道及其它大型建 筑物的平面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因地制宜、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的原则。 2. 路线平面控制网是公路平面控制测量的主控制网,沿线各 种工点平面控制网应联系于主控制网上,主控制网宜全线贯 通,统一平差。 3. 平面

15、控制网的建立,可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 三角测量、三边测量和导线测量等方法。平面控制测量的等 级,当采用三角测量、 三边测量时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 二级小三角;当采用导线测量时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 三级导线。 4. 各级公路、桥梁、隧道及其它建筑物的平面控制测量等级 的确定,应符合表 4.1.1的规定。 平面控制测量等级表 4.1.1 篇二:隧道测量规范 5.1 一般规定 5.1.1平面坐标系及其基准 隧道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应建立施工独立坐标系。 施工独立坐标系应以隧道平均高程面为基准面,平面控制 网的测量成果应归算到隧道平均高程面上。直线隧道:宜 以隧道中线为 X轴,里程增

16、加方向为 X轴正方向,X坐标 即为相应的线路里程;曲线隧道:隧道内夹直线较长时, 宜以夹直线为 X轴;隧道主要在曲线上时,选取切线为X 轴。5.1.2隧道高程系统应采用与线路设计相同的高程系统。 5.1.3控制测量方法 隧道平面控制测量应结合隧道长度、平面形状、线路通过 地区的地形和环境等条件,采用GPS测量、导线测量、三 角测量及其综合测量方法。10km以上的特长隧道应优先采 用GPS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一般可采用水准测量、光电三角程测量。隧 道洞外控制测量应在隧道开始衬砌之前完成。5.1.4贯通限 差规定 隧道两相向施工中线在贯通面上的横向贯通限差和高程贯 通限差应符合表 5.1.4的

17、规定。 表5.1.4横向和高程贯通限差(mm) 注:本表不适用于利用竖井贯通的隧道。5.1.5测量设计规 疋 隧道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原则上应进行测量设计,确定控 制测量方式、布网方案及测量精度。长度大于2000m的隧 道应根据隧道横向允许贯通中误差要求,估算地表控制测量 产生的横向贯通误差影响值,并作出洞内测量精度设计。 水准路线长度大于 5000m的隧道应根据高程允许贯通中误 差要求,估算地表高程控制测量产生的高程贯通误差影响 值,并确定洞内高程测量等级。 5.1.6控制网与设计线路关系 1进行了设计定线的隧道, 建立控制网时,应扣联线路控制 点(中控点),将线路纳入控制网构成整体。直线隧道

18、应扣联 两端洞口附近各一个中线控制点,该两点连线确定隧道中线 方向和位置;曲线隧道洞外切线,应选择具有方向代表性的 中线控制点扣联。 控制测量后,相关洞外线路应以隧道控制测量结果为准。 2未作精确定线的隧道,施工控制网的两端应与设计控制网 相联系,以求得坐标相互转换。隧道中线及相关中线应依据 设计坐标测设。 3洞外施工的高程控制测量,应从隧道一端的设计高程点起 算,至另一端的设计高程点闭合,并求出高程差。 5.1.7控制网点布设基本要求 1地表控制网应沿两洞口连线方向布设; 2控制网应布设成多边形组合图形, 构成闭合检核条件,以 提高控制网的可靠性; 3地表控制点应布设在视野开阔、 通 视良好

19、、土质坚实的地方; 4控制点间的视线应超越和旁离障碍物1m以上,当通过水 田、沙滩时,应适当增加视线高度;5测站和觇标场地应清 理和平整,以利于观测; 6除水准点可利用基岩或在稳固的基石上刻凿外,其余均应 埋设混凝土包金属标志。标志规格和埋设要求应符合本规范 附录B的规定。 5.1.8洞口网布设要求 洞口网布设除应满足5.1.7的基本要求外,还应符合以下要 求: 1洞口附近应布设不少于三个平面控制点和不少于两个高 程控制点; 2用于向洞内传算方向的洞外联系边长度:当隧道长度大于 4km时,不宜小于 300m;隧道长度小于 4km时,不宜小于 200m;特长隧道的GPS控制网联系边不宜小于 50

20、0m。相邻 边长比应小于1: 3。 3洞口平面控制点应便于向洞内引测导线和洞口中线施工 放样。 4常规网的进洞联系边最大俯仰角不应大于 15 GPS控制 网进洞联系边两端应尽可能等高,最大俯仰角应不大于5。 5布设GPS洞口控制点时,应考虑用常规测量方法检测、 加密、恢复控制点以及向洞内引测的需要,洞口子网控制点 至少应与其它两个控制点通视。 6洞口附近的高程控制点应尽可能与隧道洞口等高, 两水准 点间高差以水准测量 12站即可联测为宜。 5.1.9控制测量 必须在桩点稳固、可靠、确认后进行。5.1.10检测项目规定 隧道控制测量在下列部位和测量阶段必须进行检测 1利用洞外控制点在洞口增设和恢

21、复控制点时,应对相联系 的控制点进行检测; 2由洞口控制点向洞内引测导线、中线及高程时,应对相联 系的洞口控制点进行检测; 3建立新一期洞内导线和高程控制点时,应对相联系的上一 期导线点、高程控制点进行检测。5.1.11检测限差规定 检测的精度应不低于原测精度。 1平面控制点间的角度、边长检测结果与原测结果之差应不 超过按下式计算的限差: f限=式中m1、m2 分别为原测、检测的测边或测角中误 差。 2高程控制点间高差检测结果与原测结果之差应不超过按 下式计算的限差: f限=0相应等级规定的水准测量每公里偶然中误差; L 检测高程点间的水准路线长度 (km) 当检测与原测成果较差满足限差要求时

22、,采用原测成果。 若超限时,则应从相邻点逐点检测至符合要求的点为止,并 分析超限原因。如发现点位位移,则应按重测的合格结果计 算成果。 5.1.12内业计算及资料处理规定 1内业各项计算,应由两组独立进行, 计算过程中应分阶段 及时检校。 2已作设计定线的隧道,应以控测后的线路方向计算曲线转 角及曲线资料;以控测后的线路长度计算里程并推至洞外断 链。 3未作精确定线的隧道,当施工控制网精度低于和等于设计 控制网精度时,应以设计网作约束,平差施工网,消除不符 值;若施工网精度高于设计网精度时,贝U应以设计控制网一 端的一条边为起算值,并给出控制网终端联系边(共公边)的 坐标差及方位差,并通报相关

23、单位。 4洞外高程控制测量结果与设计高程的不符值(高程差),当 施工控制高程精度低于和等于设计高程精度时,应采用约束 平差、消除高程不符值;施工高程控制测量精度高于设计高 程精度时,将不符值(高程差)推出洞外至设计高程点上,并 通报相关单位。 5进行约束平差时,应对约束网进行必要的检测,对不符值 进行分析比对,选用合理的约束条件平差。5.1.13测量用的 GPS接收机、经纬仪、水准仪及标尺、全站仪或光电测距仪, 在使用前必须检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GPS接收机 1)接收机与接收天线应匹配,主机及附件齐全;2)天线连 接件、各种电缆的型号及接口配套完好; 3)光学对中器、天线、基座或对中杆的

24、圆水准器检校合格; 4)电池、充电器功能完好;接收机数据传输接口配件及软件 齐全,数据传输性能正常。2经纬仪 1)照准部旋转时,各位置气泡读数互差:DJ1仪器不应超过 2格;DJ2仪器不应超过1格;2)光学测微器行差:DJ1仪 器应不超过T, DJ2仪器应不超过2 3)照准部旋转时仪器底座位移而产生的系统误差:DJ1仪器 应不超过0.3 DJ2仪器应不超过1.0 4水平轴不垂直于竖 轴之差的绝对值:DJ1仪器应不超过10 ; DJ2仪器应不超 过15 5)经纬仪两倍视轴差的绝对值:DJ1仪器应不超过 20,DJ2仪器应不超过30 6光学对中器旋转180,先后标 定的两点应重合。3水准仪及标尺

25、1)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在竖直面上的夹角(i角)用于二 等水准的仪器应不超过15 ;用于三、四等水准的仪器应不 超过20 2)水准仪光学测微器的效用应正确,其分划值的平均值与名 义值之差应不超过 0.001mm。3)水准标尺的圆水准器气泡, 当水准标尺位于垂直位置时应居中。 4)水准标尺分划面弯曲差(矢距),对于线条式因瓦水准标尺 应不超过4mm ;对区格式水准标尺应不超过 8mm 4光电测距仪及全站仪 1)测尺频率的校正精度应高于1 X10-6 2)发射、接收、照准三轴之间应平行或重合。 3)周期误差的振幅应不大于仪器标称精度中固定误差的0.6 倍,检定中误差应不大于0.5mm 4)加常数

26、的检定中误差应不大于标称精度中固定误差的0.5 倍,乘常数检定中误差应不大于比例误差系数的0.75倍。 5)光学对中器旋转180时,先后标定的两点应重合。 6)安置反射器的对中杆使用前应检查圆水准的正确性;安置 反射器的光学对中器旋转180时,先后标定的两点应重合。 5.1.14控制测量使用的 GPS接收机、全站仪、光电测距仪、 经纬仪、水准仪,必须定期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周检。 5.2隧道测量设计及贯通精度估算 5.2.1允许贯通中误差规定 洞外、洞内控制测量误差对每个贯通面的贯通误差影响值 应符合表5.2.1的规定。 5.2.2隧道测量设计前应收集下列资料: 1线路平面图及洞口附近地形图、线

27、路纵断面图;2辅助 导坑布置图及洞口施工场地布置图;3定测平面和高程控制 桩及相关成果资料; 4隧道附近国家大地点、水准点及资料,含坐标系统、高程 系统、成果数据及控制点在原网中的位置和精度; 5进行GPS控制测量时须用的隧道所在地区高程异常图。 5.2.3测量设计的基本内容 测量设计应根据隧道长度和允许贯通中误差,结合控制网 的选布进行测量精度设计。其基本内容应包括: 1平面控制网测量前精度设计: 依据洞外允许横向贯通中误 差,结合实际布网条件,一般可按贯通近似估算公式作精度 设计。确定精度等级、观测精度、仪器、观测量和作业要求 等。 2平面控制网测量后贯通精度检算:采用平差后的精度,按 贯

28、通误差严密估算公式,检算控制测量的横向贯通中误差。 检算的横向贯通中误差必须满足允许贯通中误差规定,控制 测量视为合格。 3根据洞口不同控制点组合估算的横向贯通中误差, 择优选 择引测进洞的洞外联系边。 4洞内导线测量设计:依据洞内允许的横向贯通中误差,结 合隧道长度和施工方法,一般可按贯通近似估算公式作测量 精度设计,确定精度等级、导线边长、仪器、观测量、作业 要求等。 5高程控制网测量设计:根据勘选的地表高程路线长度和洞 内贯通长度,按高程贯通误差估算公式分别估算洞外、洞内 高程贯通中误差。施测前设计确定高程测量精度,施测后按 平差精度检算咼程贯通中误差。 检算的咼程贯通中误差必须 满足允

29、许贯通中误差的规定,控制测量视为合格。 6洞外、洞内控制测量由同一个测量机构施测时,测量设计 可整体考虑,允许将洞外测量的贯通影响裕量纳入洞内测量 设计,但洞内、外总影响值必须符合规定。 524隧道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设计要素可按表524-1和表 524-2选用。 5.2.5竖井联系测量的平面控制宜采用光学投点、陀螺仪定 向。高程测量宜采用光电测距仪或全站仪导高。贯通精度应 根据技术条件,另行设计。 光学垂准仪的精度应按井深选择,可在1/500001/200000 之间选定。陀螺仪的定向精度应不低于10级。5.2.6 GPS 控制测量横向贯通精度估算1近似估算应按下式计算: M?m?m?( 2

30、2J2C LJcos?m?J ? )?( 2 LCcos?m?C ? )2 式中:mJ、mC 分别为隧道进出口 GPS控制点丫坐标 误差;LJ、LC 分别为洞口 GPS控制点至贯通点的长度; ma、mp分别为进出口 GPS联系边的方位中误差; 0、$分别为进出口控制点至贯通点连线与贯通点线路切 线的夹角。2严密估算应按下式计算: 2222 M2?cos?sin?F?x?ysin2?F Fx?y 式中 aAx aAy aA x y分别为贯通点 x、y坐标的方差 和协方差; a F为贯通面的方位角 5.2.7常规控制测量(导线网三角网边角网及其组合)横向贯 通精度估算1近似估算应按下式计算: 22

31、 M?my?myl 式中myp测角误差影响在贯通面上的横向中误差 (mm), myl 测边误差影响在贯通面上的横向中误差(mm), 1)my p应按下式计算 my? m? ? 2 ?Rx 式中mp控制网设计的测角中误差() Rx 控制网邻近两洞口连线的一列测边上的各点至贯通面 的垂直距离(m)。2)myl应按下式计算 myl? mil 2?dy 式中ml/l 控制网设计的边长相对中误差; dy 控制网邻近隧道两洞口连线的一列测边在贯通面上投 影长度(m)。2严密估算应按下式计算: 2222 M2?cos?sin?F?x?ysin2?F Fx?y 篇三:高速公路测量规范 高速公路测量规范 测量工

32、作作为贯穿始终的重要环节,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 证。 建设单位必须给予充分重视。为了确保测量工作的质量, 特编制该细则。 请各施工单位测量工作人员共同遵守。 1.导线点、水准点的交接: 施工放样是在施工承包合同正式生效后按设计图纸进行 的。 施工放样前,承包人应全面熟悉设计文件, 接受监理工程师或设计单位交给的导线桩、水准点和设计 院的逐桩坐标资料及其它桩位。交接桩工作是一项十分重 要的工作,进行中避免出现任何可能给工程造成损害的差 错。交桩工作可以由监理工程师向承包人交桩,也可以在由 监理工程师陪同的情况下由设计单位直接向承包人交桩。 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承包人按要求对新交桩点进行复测,以保 证所移交的控制桩、点资料的正确。 2、测量监理工作流程要点: 测量仪器及量具均应备有相应检定合格证书并报监理组 备案。 施工单位测量人员名单(专业证书)复印件报监理组备 案。 施工单位测量负责人应定期向监理介绍工程进展中的测 量计划、控制点、水准点变更情况。施工单位测量记录必 须用正规记录手簿、表式,每次测量应认真、如实记录测量 全过程不许涂改,妥善保管原始资料。 原始测量计算应经过 200 %复算方能投入实际测量过程 中,实地测量应按 100 %复测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