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协同创新与物联网产业发展_第1页
社会协同创新与物联网产业发展_第2页
社会协同创新与物联网产业发展_第3页
社会协同创新与物联网产业发展_第4页
社会协同创新与物联网产业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社会协同创新与物联网产业发展: In Internet of Things (IoT), opportunities to innovate are present at the level of network and “things. ” Innovation in the latter requires multidicsiplinary cooperation in industrial design, knowledge-sharing, and technology-sharing. Mobile ubiquitous service environment (MUSE) and

2、web of things (WoT) can bring IoT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s together. These technologies be used to create scalable markets, and open business models. They also reduce the cost of promotion within the industry.1物联网产业实践与社会协同创新物联网从 2009 年开始被社会强烈关注, 它在经历了 2010 年 的发展高潮以及 2011 年低谷中的“务实推进”后,其后续发展 已引起业界人士的

3、担忧和困惑。在 2010 年,很多运营商和大企业都认为物联网的产业链偏 长,市场碎片化比较严重,且标准化问题较为突出,难以形成规 模化市场。 2011 年物联网的发展陷入低谷之中,政府推出很多 务实推进措施保证了其正常发展。 有部分专家认为当前的物联网 市场,很多还是依赖于政府的扶持项目,如果没有扶持,该产业 马上就会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实际上,这种担心是由于很多人 没有看到规模化市场的存在。另外从技术角度看,很多人认为物联网并没有注入太多新的 东西。按照这样的说法,技术与产品如果是现成并成熟的,且需 求也存在,但物联网的产业推进却并没有在短时间内获得突破性 的进展。另外很多专家也会认为当前

4、的物联网工程很多都是低水 平且重复的。对于这个问题,有一类解释被大家所认同,即物联 网这一产业目前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超大规模的整合,其产业依托的更多是工程,而非一个个独立的产品。这就导致一个问题: 工程类型的东西很多是定制化的, 并且难以通过产品复制而获得 市场的规模效应。从本质上看,当前物联网面向的主要是行业应用或政府应 用,定制化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获得利润的途径 就是模块化和标准化,并且在更多的地区或行业复制自己的解决 方案,让更多的上游供货商能够输入更低成本的产品。但是,物 联网这几年的标准化进展并不令人乐观。究其原因,是由于虽然目前物联网本身的产业市场规模并不被行业看好,

5、但是作为战略制高点的地位却被很多利益相关者所重视。 物联网的部署不仅意 味着工作流程的改革,也意味着权属边界的划分, 这会引发很多 敏感问题的出现。于是关于物联网的各种会议开始增多,各种试点工程也开始进行。但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其实并不知道这样一 种探索历程还需要历时多久。在物联网市场化需要经历行业信息化之路时, 物联网产品本 身被行业的接受就需要一个过程。 用户接受一个物联网产品过程 的长短取决于产品的用户体验和产品本身的价值。 一般说来, 如 果一个产品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越多, 用户总体的满意度就越不 容易提升。 但物联网类型的产品通常是跨越多个利益相关者。 例 如,一个智慧医疗的服务可能涉

6、及到医院、 医生、看护者、 病人、 病人家属、支付者、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等多种角色,还包含了许 多种新型的设备。 这些事物单独看时也许都是成熟而简单的, 一 旦组合起来, 形成了一个新的系统, 就衍生出许多复杂的逻辑关 系。用户体验的复杂性也随之产生, 利益相关者的一些不愿为人 所知的隐形需求往往会使得一个看上去行得通的操作逻辑变得 行不通。而对于医生和信息化提供商很容易理解的用户界面则可 能不易被病人家属理解而导致误操作。 这些都是在物联网的项目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如今,产品设计已经演变为一门专门的学科。 但由于绝大多 数信息化产品公司只熟悉软硬件设备, 而并没有深厚的人机交互 产品设计功底,

7、 所以他们很难把握这样复杂的整合。 用户侧也是 如此,一般来讲,很多政府部门和行业都更加习惯于交钥匙工程 , 而用户侧参与创新的过程往往需要的是包容性的讨论氛围。 如何 营造这样包容性讨论氛围, 让合理的过程凸显出来, 是这类型产 品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但遗憾的是, 产品设计人才非常缺乏, 能够组织参与式设计、 构建包容性讨论氛围的产品设计公司少之又少。在一些企业或一些行业主管部门中, 由于主管部门精通本部 门业务, 而不熟悉其他业务部门的任务, 这使得跨部门的合作变 得非常困难。 而物联网这类型战略新兴产业往往是需要多个部门 协同的, 因此这已经成为物联网创新的阻碍。 国家之所以将物联

8、网定位成战略新兴产业, 其中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物联网本身是 国家信息化的战略资产。当前, 物联网产业处于一种“技术推动未来可能”的模式来协同各种相关行业, 而并 非国家层面形成某种城市功能升级或产业升级的总体性的共同 愿景。事实上,在这样的情况下,仅仅依靠物联网产业的力量推 动协同,成效较为缓慢。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 社会协同创新体系的发展, 是物联网 产业发展的一个前提, 至少是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特定类型的 物联网产业得以发展的一种必要条件。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应当是 一个结果, 是行业升级所必须经历的复杂过程的一个结果, 也是 社会自发完善的一个结果。2物联网的规模化路径 物联网的主要目的

9、被认为是承载产业升级, 所以依托行业和 政府的定制化应用来发展物联网产业, 是当前主要的产业发展途 径。但是文章认为,作为一种补充和延展,物联网发展还应当考 虑其他的市场途径,能够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不少问题。从信息产业短暂但丰富的近 20 年巨变来看,该行业产生巨 大进步的动力往往来自于一些规模化的颠覆性创新。 物联网作为 一种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 也需要考虑如何借助于行业整体的模 式来推进和发展。回顾 20 世纪,最为重要的创新当属互联网和 移动通信, 这是市场自发驱动的结果。 互联网带动了全世界的知 识贡献热潮, 而移动通信使得每个人都拥有了信息终端。 在 2003 年前后,业界曾提出移

10、动泛在业务环境 (MUSE的概念1。当时 整个产业还是过于低估了移动终端在物联网或泛在网发展过程 中的作用。 事实上, 当前的很多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一个移动泛 在业务环境。 手机除了成为个人身份的象征之外, 还能够感受到 光影、声音乃至人的各种商业活动、生活活动等。手机已经是一 个非常物联网的终端, 并且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 标准化 程度很高的市场。这是一个个人化、公众化非常突出的市场,竞 争也非常激烈。 这种高度的市场竞争会使得市场上能够很快出现 灵敏度高、可靠性强、价格低廉、耗电量低的传感器终端。而得 益于开放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API) ,第三方开发者则很容易在 上面进行各种创意

11、性质的创作,苹果 App Store 上的各种创意应 用也将更加目不暇接。相反,在定制化的行业应用中, 传感器的种类和数量往往差 强人意,价格更是千差万别。应用的创新仅仅局限在少数的、受 各种保密约定限制的工程师的脑海之中。能够预计的是, 一旦移动泛在的应用从手机终端延伸到车载 和家居中, 则各种规模化的应用还将进一步降低环境传感器的价 格,并且带来更多更为丰富的应用创意, 这些都是智慧化行业应 用与智慧化个人应用之间可能存在的交集, 但这一过程最好是借 助市场的力量自然而然的出现。另外,互联网模式也值得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物联网界一直 都认为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 但是目前这样的延伸还仅仅是

12、连 接层面的延伸,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方面延伸的例子则非常少。 目前物联网的发展遵循的是信息化的商业模式, 并没有和电子商 务分成、社交网络、游戏与形象、后向广告付费这样的互联网商 业模式结合在一起, 并借助商业模式的力量完成推广, 这是当前 物联网发展的一个遗憾。物联网也没有能够向互联网 Web2.0 所 做到的那样调动大众的激情来参与对物联网内容乃至设备的贡 献,但其实这也是一个可以努力的方向。未来泛在网或物联网的发展, 在行业信息化的市场之外, 也 可能会有MUSE或WoT这样的技术支路。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 模式会帮助物联网领域逾越几个非常重要的障碍, 即用户对于泛 在物联应用的熟悉和用

13、户行为的养成、 传感器产品的规模化与成 熟化、大量高质量传感器的创意应用。在技术发展过程中,行业 信息化市场也会帮助产业链在信息产品整合、 涉及物联网的安全 解决方案等方面探索出一些重要的模式和技术。 这个过程会交替 进行一段时间,产业才会渐趋成熟。3物联网的创新机遇回看过去23年的中国物联网探索,会发现大家热衷于探 讨“网”,却很少有人问津“物”。谈论物联网的人很多,多数 都来自信息领域,后来慢慢也有行业的专家加入 , 但是他们却很 少将物联网研究和工业设计结合。 工业设计这个学科, 是研究造 物的,除了研究物的造型以外,更主要的还需要研究物的功能。 工业设计发展到现在, 非常强调“以人为中

14、心”的设计, 强调研 究人的需求, 研究人为什么需要某类型的物品, 在什么场景下需 要,人与物之间的交互过程怎样更合理, 物与环境的搭配怎样更 为合理等。物联网的研究如果不关注物, 不去关心最终用户的需求, 则 必然不可能带来好用的产品, 也就无法被市场所接受。 而工业设 计的对象现今也不再简单, 它对应了许多的利益相关者、 一系列 的服务流程和各种复杂多样的智能设备。 所以,这种物联网有关 的设计, 我们称之为“智慧设计”, 这意味着一种交叉学科的出 现。“智慧设计”要求工业设计师能够兼具产品设计和服务设计 的能力,而信息架构师掌握更多工业设计的模式和技巧。同时, “智慧设计”也需要信息架构

15、师和工业设计师能够组织价值链 体系中的各种利益相关者, 让他们参与到设计过程之中, 将大家 的智慧融入到产品体系之中。为了探究工业设计师作为“造物者”究竟能够对物联网这 样一个复杂系统带来何种创新,北京邮电大学在 2011 年特意进 行了一次“创造力”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 组织者随机挑选了北 京邮电大学工业设计系大四的 40 名同学,进行了一系列“以人 为中心”设计方法的培训,并简单介绍了物联网的一些基本理 念。然后请这些同学围绕老年人的需求进行了一系列的产品设 计。由于市场上老年相关的物联网产品极其稀少, 同学们没有什 么可以直接简单进行复制的样本。 在这样的情况下, 学生的创新 资源只可

16、能来自最终用户, 来自于对现有物品的分析, 这使得他 们产生了很多新颖的联想和创意。 组织者还邀请信息领域的专家 来评估这些创意, 专家们认为这些创意是非常新颖的。 学生们在 创意前均提到了信息产业现状, 即在终端和应用方面多数还是以 低水平重复的状况为主。 因此将物联网技术植入在普通人生活之 中的创意空间还是非常大。泛在计算的提出者,施乐的首席科学家Mark Weiser 是一名高超的产品设计师,在其 21 世纪的计算一文中 2 ,他提出 了一个设计命题, 即相对于传统信息技术载体, 基于硅的信息技 术载体究竟能走多远?他的论文中所给出的泛在计算概念是对 这一问题的解答。 泛在计算实质是一种

17、产品形态框架, 它的最终 愿景是将计算遍布于周边, 主动为人服务, 人们却似乎感受不到 技术的存在。 Mark Weiser 认为人们的心理因素决定了泛在计算 的普及, 因为人会不断追求更加方便自然的交互。 在他的文章中 还预言了几个泛在计算的关键产品,如pad、射频识别(RFID)等。如今,跨专业、跨学科的整合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创新模式。这 就需要更加具有洞察力的产品设计, 更加具有参与性的体验过程 和创新过程来吸纳各方面的创新。 人们也需要比以往更加关注应 用场景,关注真实用户的需求和反应。4社会协同创新的驱动方式创新过程会牵涉到许多的利益群体, 这包含产、 学、研、用、 资等。协同创新是

18、指这些利益主体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能力, 共同进行技术开发的创新活动。 协同创新的特征表现首先为知识 的分享,参与者拥有共同的目标, 并具备内在的动力来完成任务, 具有自发性; 其次为参与者沟通直接有效, 他们能够进行多样化 的交流与协作, 能够自发形成有序的合作。 由于创新过程中不可 避免会出现利益方面的争论,因此协同创新的难点在于利益协 调。在协同创新过程中, 顶层的服务设计和产品设计框架是各方 需要遵循的标准和纽带。 但一旦产生利益纷争, 多元合作的模式 很容易陷入僵局。LivingLab 类型的创新模式为这样的问题提供了一些应对策 略。一般来讲, 用户参与式的开放创新系统能够在遇到此类僵局 时显得更加灵活。 原因在于在开放模式下, 各个利益链主体之间 表现为竞争与合作,合作模式的创新方式也相对多样化。另外, 由于有最终用户的参与, 使得最终用户的需求和整个创新的价值 很容易被各个参与方所识别, 而使协调变得更容易。 在创新过程 中,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的模式和机制通常是不清晰的, 这需要 创新参与者具备智慧,能包容与给予,懂得成就对方证明自己, 并适应性地做出调整。一旦多元多样的利益主体之间开始对话, 这种对话的主体就 开始发散化和复杂化,使得对话的效率和效果都很难得到保证。 这就需要强有力的产业协作平台的出现, 人们需要对创新过程的 各个支路有效管理。信息系统自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