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与柔性管理是怎样走向刚柔相济的.doc_第1页
刚性与柔性管理是怎样走向刚柔相济的.doc_第2页
刚性与柔性管理是怎样走向刚柔相济的.doc_第3页
刚性与柔性管理是怎样走向刚柔相济的.doc_第4页
刚性与柔性管理是怎样走向刚柔相济的.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刚性与柔性管理是怎样走向刚柔相济的【摘要】近百年来 , 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此消彼长而又渗透、融合 , 最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刚性管理构成了管理的骨架, 柔性管理则构成了管理的血肉。从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看, 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是管理中各有侧重的两个方面, 两者互有长短 , 互为补充。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实现刚柔相济, 体现在管理的目的应追求“双赢”或者“四满意”; 管理的方法应体现刚与柔有机地契合; 管理的范围应涉及组织内所有的要素; 管理结果应带来高士气和高效率。【关 键 词】刚性管理 | 柔性管理 | 发展 | 契合ComparisonBetweenRigidManagem

2、ent And FlexibleManagementEvolution DuringThe 20th Century【Abstract 】During the past century,RigidManagementand FlexibleManagement had been focused on oneafter penetrated,incorporated eachother and then they formed a whole Manage-ment formed the skeleton andFlexibleManagementformedthefleshand bloodo

3、fthetwo sidesofacoinwhenwespeakofeachmanagementfunctions,suchasplanning,organizing,leading plementeach other,thougheach has itsownstrengths superb state ofmanagement is a fully functioning bination ofthe rigidness and flexibility in aimof man-agement should be “doublewins ”or “foursatisfactions”.The

4、 methods of the two branches should bescopeofmanagement shouldcoverallelementsintheresultofmanagementshould accord with high morale and high efficiency.【Keywords】RigidManagement|FlexibleManagement|Evolution|Incorporation在 20 世纪管理理论与实践演进的过程中 , 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是相互缠绕的两根螺旋。刚性管理的本质是“以工作为中心” , 依据的是以工作流程构建的规章制度体系

5、 , 强调方法上的强制性 ; 而柔性管理的本质是“以人为中心” , 依据的人的生理、 心理和行为规律 , 强调方法上的非强制性。 近百年来 , 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此消彼长 , 而又相互渗透 , 相互融合 , 相互补充 , 共同递进。【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关论文代写或者管理类相关毕业论文代写请本站】1 20世纪的前半段 , 管理的发展可视为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此消彼长的阶段20 世纪初 , 泰勒的管理学名着 科学管理原理 出版 , 可以看成是刚性管理的标志。经过泰勒和法约尔等人的努力 , 促成了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 ,完成了管理学的一次革命性的飞跃。科学管理的核心是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 , 是

6、一种以工作为中心的管理 , 也是一种纵向的高度集权的专制式管理。它企图把人修改得适合于工作 , 而不是把工作设计得适合于人。甚至 , 尖锐的批评家抨击道 : 科学管理只是把劳动力的商品概念换成机器的概念。进入二十、三十年代后, 一些学者开始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研究中有关人的问题。如人的工作动机、情绪、行为与工作之间的关系等 , 以及如何根据人的心理规律 , 去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于是 , 行为科学应运而生 , 这可以看作是柔性管理的基础。 对此贡献最大的是美国行为科学家梅约。 经过近 8 年的霍桑实验 , 梅约认为人的生产效率不仅要受到生理、 物理方面的影响 , 更重要的是受到

7、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这对只重视物质条件 , 忽视社会环境、心理环境的科学管理理论来说 , 是一个很大的修正。二战以后 , 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方法 , 如先进的数学方法、 计算机技术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在管理中得到广泛运用 , 产生了影响很大的管理科学理论。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运筹学、系统分析、决策科学化 , 主要手段是通过构建数学模型 , 对管理领域中的人力、 物力、财力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 , 并做出最优规划和决策。从历史渊源上看 , 管理科学理论是对科学管理理论的继续与发展 , 因而可视为刚性管理的延伸。同样 , 管理科学理论关注的也是效率问题 , 力求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

8、大的收益。这使得管理理论研究从定性到定量 , 从模糊到精确 , 对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它的弱点也是极其明显的 , 如试图把管理和决策中有关的各种因素都数量化 , 这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更重要的是 , 这一理论忽略了人的因素 , 尤其是在进行定量的分析时 , 没有考虑到人力资源个体之间的差异。二战以后 , 行为科学也在人的需要和动机的理论、管理中的“人性”理论、领导方式理论、 中非正式组织理论、 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理论等方面也取得较大的进展。柔性管理的理论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关论文代写或者管理类相关毕业论文代写请本站】2 20 世纪的后半段 ,

9、 管理的发展可视为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渗透、融合与互补阶段1961年, 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利克特教授和他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 把管理者分为“以工作为中心”和“以员工为中心”的两类。他进而指出 , 前者的特点是 : 任务分配结构化 , 严密监督 , 工作激励 , 依照详尽的规定办事 ; 后者的特点是 : 重视人员的行为及反应问题 , 利用群体实现目标 , 给予组织成员较大的自由选择的范围。随后 , 鉴于日本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惊人成就, 此后对“日式管理”和“美式管理”的对比研究成为世界的热点 , 一系列富有影响的成果相继问世。 1981 年, 美国理查德 ?帕斯卡尔、安东尼 ?阿索斯在日本的管理艺术

10、一书中指出, 美国的注重战略、结构、制度等刚性因素; 日本不仅重视刚性因素 , 而且还注重人员、技能、作风、共同的价值观等柔性的因素。据此, 他们建议美国从“日式管理”中吸取借鉴。在被誉为“ 21 世纪管理学圣经”的第五项修炼中, 作者彼得 ?圣吉也关注到柔性的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他指出“美国一些全球知名的大三十年来一直应用佛睿斯特为他们建立的系统动力经营模式, 来辅助重大策略与政策之研拟,其中百分之九十是如领导风格、沟通态度、文化、士气等软性的变量。”八十年代以来 , 西方普遍兴起“文化”热潮 , 人们对日益精密的定量模式与决策技术的有效性提出质疑 , 把管理的重心定位到人的价值上来的呼声越

11、来越高。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来 , 一些理论如学习型组织、再造、知识联盟、虚拟、过程团队等理论不断涌现 , 管理学与经济学、数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相互借鉴和融合 , 极大地丰富了管理学的思想宝库。尤其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 , 发展出知识管理、智力资本和核心能力等理论 , 在生产管理中产生了“准时生产制”、“柔性制造系统”、“敏捷制造”等多项革命化的管理技术 , 同时也出现了“柔性工资制”、 “柔性福利制”、 “柔性的工作时间”、 “柔性的工作地点”等管理实践。在这种背景之下 , 管理的人本主义的色彩更加浓厚 , 对人性的理解较以前更加全面 , 人本管理、人性管理、人情管理、软管理等思想

12、应运而生。这些管理思想尽管在表述方法上略有区别 , 但从本质、内涵上讲 , 他们都要求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 , 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 , 所以都属于柔性管理的范畴 , 都与刚性管理形成鲜明的对照。值得关注的是 , 绝大多数研究柔性管理的学术成果都没有否定刚性管理,而是强调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渗透、融合与互补。如有学者认为柔性管理的职能是“教育、协调、激励、互补”。所谓“互补”职能, 就是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互补。【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关论文代写或者管理类相关毕业论文代写请本站】3 如果说 20 世纪前半段管理理论的界限比较清晰 , 容易区分 , 那么 , 经过20 世纪后半段的发展 ,

13、 各种管理理论的界限日益模糊由此可见 , 在近百年来管理的发展与变革, 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此消彼长 , 渗透、融合与互补 ,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一过程不是“河东河西式”的两极嬗变, 而是以“层累式”地由低级到较高级、再到更高级、以至无穷地递进。每一次递进, 都以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变革为后盾 , 都与特定历史时期的市场、 制度等因素密切结合。 而且 , 每一次递进都是在更高的层次上的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人体的正常体温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让 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冰水 混合物的温度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14、初秋的早晨,草 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固态变为液态现象 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气态变为液态现象擦 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现象初冬 树上的霜是液态变为固态现象下面是的适宜水温是60 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 水的凝固点是0 下面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 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 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8 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该温度计的量程是 20100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约为219. 如图所示是实是_液态的 是 _是_。 均填)12 气、1420_5_2 _,

15、_7 _是 _1.25。131010101014.18490 水蒸气、二氧化碳、 干冰按物质的状态进行分类:属于气态的;属于;属于固态的序号象学里的平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时、时时、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若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最低气温是一天的温差为,平 均气温在寒 冷的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是否异常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 碳纳米 管的体积在18 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金属镓的熔点很低,沸点 很高金属 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金属镓的体积在 18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15

16、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热胀冷缩_的性质制成的 。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乙_;会_(选填会或不会”受到大气 压的影响17有一只刻度均 匀,但实际测 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 4; 把它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 ,示数是94。 把它放在某种液体中时,示数是22 ,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_20_,当把该 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40 的温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40_ 。第四节地球上的水循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 。下列关于地这是因为衣服上的冰升华成水蒸气了 _。有下列物态变化: 洒在地上的水慢慢变干的过程;放入衣

17、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 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其中 属于凝华的是_,属于吸热过程的是 _填写序号。5. 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露 说:我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 8.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春天 ,冰雪消融夏天,积水干涸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冬 天,冰冻的衣服变干9. 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擦 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夏 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秋天 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

18、需要放热 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 ,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10关 于自然资源并保护环境。1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 液化_;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_吸热 _选填吸热或放热。13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_凝华_而成的,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_内 侧_( 选填外侧或内侧。16 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