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的想象力书评_第1页
社会学的想象力书评_第2页
社会学的想象力书评_第3页
社会学的想象力书评_第4页
社会学的想象力书评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享誉西方的一本社会学名著,最近囫囵吞枣般地读完了,但感触 还是有一点。这就是关于治学的之道的一点认识。这本书主要运用 “知识社会学的观点, 并结合作者在社会阶层等方面的研究经验 ,批判传统学科的 抽象与僵化界限,由此强调 ,社会学想象力 ?的重大意义。 ”全书共十章,最后是附录论治学之道。 书中所批判的种种现象在我们当前的学术研究中,确实也存在。用一个时髦的学术语言来表述就是被 “框定”了。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很难有影响世界的大家出现的原因之一。再者,在我们当前的学术研 究中还存在一种密尔(一译穆勒)所称的“多数人的暴政”,即“社会上的大多数人不能容忍非传统 的见解,对持有

2、这种见解的少数人抱有怀疑,并随时准备以多数的力量压制他们”(转引自西方近 代社会思潮史第 236 页,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或者说就是 “学术霸权 ”。这些在一定程度 上泯灭了我们的独立思想体系的创生与形成。因此,作为学术研究者,培养自己的 “社会学想象力 ”是 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如何才能做到呢?这本书的附录论治学之道或许是一个最好的回答。下面 就将米尔斯关于该问题的主要观点摘录如下(这也是践行这一观点的一个初步实践吧!)“你必须在学术工作中融入个人的生活体验:持续不断地审视它,解释它。 ”但“需要怎么做呢?有 一个好方法:你务必建立一个学术档案,用社会学家的话说,即记日记。 ”

3、“若要保持娴熟的写作技巧 , 至少要每个星期都写些文字。 ”“在你学术档案中的各类主题下 , 包含着个人观点、评论、摘录、书目和课题概要。 ” “你必须养成对读到的每一本有价值的书做大量笔记的习惯。 ”“把读他人著作而获得的体验 ,或自己的生活体验转化到学术领域时, 第一步就是赋之以框架。 ”“你的笔记或许同我的一样实际上不外乎两类:在阅读那些最重要的书时 , 力图把握作者论证的结构 ,并相应做出笔记 ;但经过几年的独立研究后 ,更为经常的作法不是去阅读整本书,而是从已在学术档案中计划好的 , 你所感兴趣并正在考虑的某些特定的论题和主题的角度出发,有选择地阅读书中的某些部分。 ”“想象力常常成

4、功地在互相分离的条目间找到出乎意料的联系,从而将它们结合在一起。 ”“虽然我说不出最优秀的学者必备的全部社会条件,但能够使一群愿意倾听和讨论的人环绕在自己周围有时这些人只能是在想象之中无疑是条件之一。无论如何 ,我都尽力将自己置身于各种互有关联的社会环境和学术环境之中 , 这样可以引导我沿着研究主题进行思考。 ”“在研究进程中 ,当你读完了其他的书 ,对于书中你需要的东西要记下笔记和摘要,在这些笔记的空白处作旁注 , 同时也在一个独立的学术档案里,写下与经验研究有关的思想。 ”“陈述问题的最经济方式就是尽可能地只用推理。在推理中,我们力图(a)分离出每一个遗留的对事实的质疑;(b)在对这些事实

5、质疑发问时,我们采取的方式是保证使答案能帮助我们通过进一步推理,进一步的解决问题。 ”“为了以这种方式抓住问题 ,你必须注意四个阶段 ;但通常情况下 ,最好多次重复所有四个步骤 ,而 不要在任何一步上停留太长的时间。这些步骤是:(1)来源于你对主题、论点或思考领域的总体认识、你觉得必须考虑的一些基本的原理和定义 ;(2)注意这些定义和原理之间的逻辑联系 ;建立起微型的初级 模型,还有,要提供能使社会学的想象力一展身手的最好机会;(3)由于遗漏必要元素 、错误或含糊的术语定义,以及对某一部分及其逻辑外延的过分强调而导致的错误观点,要予以删除 ;(4)反复陈述遗留的对事实的质疑。 ”四 “社会学的

6、想象力相当程度上体现为从一个视角转换到另一个视角的能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建 立起对整个社会及其组成部分的充分认识 。当然 ,正是这种想象力使得社会科学家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技 术专家 。几年时间就可以训练出合格的技术专家。 社会学家的想象力也是可以培养的 ,但如果没有大量 的常规研究 ,则这种情况一定很少发生。 ”“我相信 ,一定有某种方式 ,可以激发社会学家的想象力 :(1) 在最具体的层次上 ,如我曾经说过的 ,重 组学术档案是产生想象力的一个途径。 ,(2)对于阐述不同论题的短语和句子抱持游戏的态度,经常会促使你的想象力得以自由驰骋。 ,(3)在思考你所产生的许多一般性观念时 , 它们会被分

7、成各种类型。, (4) 通过对另一极的思考 ,即思考你所关心的事物的反面 ,你往往能获得最好的洞察。 , (5) 为简单起见 ,在交叉分类中 ,使用是与否的形式 ,将促使你去思考极端的对立面。 , (6)无论你关心什么 样的问题 ,你都会发现以比较的方式理解资料是很有帮助的。 ,(7) 最后还有一点 ,不是与想象力的释放 ,而是与编辑一本书的技巧更为相关。 ”五“要克服学术的乏味化 , 你首先要克服学术腔势。学语法和盎格鲁 -萨克森词根远不如弄清楚下面 三个问题重要 :(1) 我的论题的难度和复杂性究竟如何 ?(2)在写作中 ,我自己该如何定位 ?(3)我为谁而写 作?”六“思考是一种寻求有序

8、化 、全面化的努力。 你不能太着急就停止思考 ,否则你将无法知道应该知道 的东西 ;你也不能不加控制地一直思考下去 ,否则你会使自己头脑塞满 。我想 ,正是这种两难的处境 ,才使 反思一一尽管罕能取得一定成功一一成为人类力所能及的最为热切的努力。 ”米尔斯在论治学之道 中不只谈了以上一些内容 。由他的观点引发了我对学术研究的一些思考。 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吧!其实,在最近听课及课堂观察的过程中,我越来越觉得从事学术研究同样跟其他艺术创作一样, 需要一定的天赋。这种天赋,我想可以用佛教中的一个词“悟”来概括。在佛教中,常常师傅讲的一 些东西,都需要通过小和尚自我去参悟才能理解,这种方法其实在

9、教育中叶存在。课堂上老师讲的很 多东西,其实并不是告诉我们具体的知识是什么,而是不断地去启发我们的思维。但是长期以来的教 育,使得我们常常患有“确定性”的情结。例如在今天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的博士 生讨论课程上,许多学生一直在向老师提问,企图让老师给类似“是什么”的问题的一个确定性的答 案。因此,讨论课程基本变成了一种问 -答式课程。我想大概一些同学根本就没有理解本门课程的性 质吧!既然是方法论课程,那么它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我们的一种研究意识和思维能力。如劳凯声 老师第一讲讲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学理意识和方法意识(该文载于北京师范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年第 1

10、 期)一文,其实主要的目的不是告诉我们具体的操作性的方法,而 是我们在研究中应该主动地区思考这些问题 ,以建立严谨的知识体系 。还有如第二讲石中英老师的 教 育学研究中的概念分析也是如此,该文的主要目的不是告诉我们怎样去界定概念,而是告诉我们在 学术研究中要有对概念的分析意识。记得在社会学调查方法方法课程中,老师在举例说明概念的 可操作化时,讲到一个例子就说对于 “有工作 ”的认识在日常用语中和在学术研究中的一种差别。在学 术研究中,一般是指在过去一周是否从事过有报酬的劳动。而日常生活中则主要指的是一种稳定性的 长期性的工作,才是有工作。这样在调查中,如果我们直接问,你现在有工作吗?显然答案会

11、与我们 研究的差异很大,所以当时老师就说,在调查时一定要把这个说清楚。其实这就是一种概念分析应用 的实际案例。我们学习了这样的内容,那么我们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就会根据资料的来源等去判断 一个概念所要指称的意义,这样我们就能使我们的研究更具有严谨性。如我们在研究教育公平时,那 么什么是公平?受教育者(即教育公平所关涉的对象之一)心里的公平概念与我们学术研究者所指称 的公平概念是否是对等的?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做思考。如果我们不考虑这些,那么我们的研究的严密 性就会降低。由此想到现在学术研究中的引用问题。我们在学术研究中,有一种倾向,那就是引用国外学者的 观点似乎使我们的文章更有说服力。但是我们是否

12、想过,他们在使用某个概念时,是否与我们所使用 该概念所指称的意义是对等的,如果不对等,那么我们的论证是否还有力?当然一些词在国内外是可以通约的,但是我们在学术研究中,是否没有把他们不可通约的情形考虑过去,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 它们就是对等的。听了石老师的课程,我想在我以后的研究中,至少需要关注这样的一个问题,需要 保持这样一种对概念分析的敏感性。正如石老师文章中所讲的教育学研究中概念分析的目的既是认识论的,也是实践论的,它们涉及到人们对待概念分析的态度、方式和目的。”所以,学以致用”或许也是我们应该具有的学术素质之一吧!还有一点就是学术修养的问题。学术修养其实不仅体现在学术创作中,其实也体现在学

13、术对话、 学术交流中。如在今天的课堂讨论中,部分同学在提问题时,很少用“您”,很多时候都是“你”, 虽然我们说师生是平等的一种对话,但是在中国的文化中,使用“您”更能体现一种对对方的尊敬, 即我们的对话不是一种“辩论”,更多地是一种交流。还有如提问的语气,一些明显给别人的感觉就 是我在气势上首先把你“打败。我想这都是一些细节吧!记得李岚清在一本书中(李岚清教育访 谈录)曾提到应该把“文人相轻”改为“文人相亲”,我想学术对话更应该是“后者”,即我们的 目的不是要比岀孰优孰劣来,而更多地是通过对话,通过交流共同促进进步。而这些应该体现在对话 的方方面面中。论语先进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

14、子对几个学生各自言志的 回答或许会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吧! 米尔斯论治学之道 整理/郑谷晨按语:C?赖特?米尔斯(C.Wright Wills )的这篇论治学之道作为附录收录于堪称其一生学 术精华的大成之作一一社会学的想像力(陈强、张永强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一书之中。我结合个人的体验和理解,梳理岀了几条米尔斯的治学之道,在这里我主要是一个整理者 或转述者。此外,在“想象力”与“想像力”这两个词形的选用上,我在此前的一些文字中习惯使用“想象力”,本文遵从译著的中文表述,统一使用“想像力”。C獭特?米尔斯(C.Wright Wills )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批判社会学家。他的这篇

15、论治学之道 作为附录收录于堪称其一生学术精华的大成之作一一社会学的想像力(陈强、张永强译,生活? 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一书之中。在这样一个众多领域都在普遍寻求方法,但又不知方法究 竟为何物的时代,米尔斯的这篇短文为治学的实践提供了一种可以被复制的技艺一一在我看来,其意 义在于它解决了治学方法在操作上或技术上经常遇到的经验障碍。我从米尔斯的这篇短文中,提取了 十个话题;其中,有些话题是经他详细论述过的,而有些话题在他那里可能就是一两句话。可以预见,这篇介绍米尔斯治学之道的文字,其梳理不可避免地带有我个人的选择或偏好,所以未必是全面的; 此外,米尔斯在论述诸多观点时,经常以他自己的具体

16、研究(如精英研究等)作为例证进行解释,为 了避免篇幅冗长化,这些例子在此略去。以下,分而述之:在学术工作中融入个人的生活体验学术活动不是一项远离世俗的事业,智慧成果也远非思想家离群索居的产物。米尔斯对此深有洞 察。在众多的治学体验中,他首先提醒初学者的就是,“那些最有名望的思想家并不把研究工作与日 常生活相割裂。他们舍不得冷落任何一方面,以至于不能容忍这样的分割,并且要力图使两者相得益 彰。”(页 211)米尔斯还认为,“选择做一名学者,既是选择了职业,同时也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无论是否 认识到这一点,在努力使治学臻于完美的历程中,治学者也塑造了自我;为了挖掘潜力,抓住任何邂 逅相遇的机会,

17、他陶冶成了以优秀的研究者必备的多种素质为核心的品格。我的意思是,你必须在学 术工作中融入个人的生活体验:持续不断地审视它,解释它。从这个意义上说,治学之道就是你的核 心,并且在你可能从事的每一项学术成果中纳入个人的体验。”(页212)从生活中获取经验,并将其整理得有条有理是重要的。米尔斯特别强调,“作为一名社会科学家, 你必须控制这相当微妙的交互影响,捕捉你所体验到的东西,然后整理得条理分明:只有如此,你才 有希望利用它们来引导、 检验你的思考,并在这个过程中,把自己训练成治学有方的学者。”(页212)务必建立一个学术档案米尔斯强调必须在学术工作中融入个人的生活体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米尔斯认

18、为,“有一个 好方法:你务必建立一个学术档案,用社会学家的话说,即记日记。”(页212)在内容的编排上,“在你学术档案中的各类主题下,包含着个人观点、评论、摘录、书目和课题概要。”“当然,主题 会有变化,有时变化还会十分频繁。比如,当一名学生准备预考、写作论文,同时还要完成学期论文, 那么,他的学术档案就会按照这三个方面进行编排,但经过一年左右的研究生学习后,你将重组所有 学术档案以便和你的学位论文所包含的主要研究项目挂钩。”(页215)在我看来,这一方法可以很好地将个人体验与学术活动联系起来;当然,这种联系应体现为一种默契,是习惯的结果。这种努力的效用是明显的。在米尔斯的论述中,学术档案的意

19、义至少可以表现在“组织体验”、“维护自信”和“保持自省”这三个方面:I. 组织体验。在米尔斯看来,“学术档案将有助于缓解重复工作的乏味,同时使你免受劳心费神 之苦。它还能激发你捕捉边缘思想:异彩纷呈的思想,要么是日常生活的副产品,要么是无 意间听到的街谈巷议的片段,甚或就是梦中所得。这些思想一旦被记录下来,就不只会给更直接的体验添些思想意义,还可能激发出更为系统的思考。”(页 212-213 )那些卓有成绩的思想家,对自己 的体验一一哪怕是细枝末节的、稍纵即逝的一一往往也是敝帚自珍,不会轻易让它们从身边溜走。II. 维护自信。在强调了富于弹性的自信心的重要意义之后,米尔斯进一步指岀,“而学术档

20、案就是使你能够资以发展和维护自信心的一种方式。”(页213)自信不能凭空产生(如果可以,那很可能是虚妄吧?),而是在不间断的累积过程中产生的?应该是这样的。III. 保持自省。此外,“通过设立内容丰富的学术档案,并由此养成自省的习惯,你将学会如何保持内在精神世界的清醒。”“维护和更新一个学术档案,就是把握住了自己的体验。”(页213)在某种意义,这种自省的意识是形塑治学习惯的催化剂。建立了这么一个学术档案,那么“我的问题”就一目了然了。这不仅可以保持学术事业目标的明 朗,而且通过维护和更新更是能取得不小的进步。米尔斯认为,“我认为在从事研究的社会科学家之 中,对我的问题的进展的评价进行不拘形式

21、的交流,是确凿判定社会科学领域中主导问题的 惟一基础。在任何自由的学术共同体中,不大可能甚至肯定不存在铁板一块的问题系列。”(页214)养成对读到每一本有价值的书做大量笔记的习惯维护一个学术档案,要付岀很多努力。其一便是,做笔记。米尔斯认为,“你必须养成对读到的 每一本有价值的书做大量笔记的习惯一一当然,我必须承认,一本毫无价值的书远不如由自己思考而 得到的东西多。把读他人著作而获得的体验,或自己的生活体验转化到学术领域时,第一步就是赋之 以框架。”(页215)米尔斯认为,“对此学术档案的维护本身就是学术生产。从极为模糊到精致完美,它是一个不断 扩大的事实和思想的仓库。”(页216) “在重新

22、安排学术档案系统时,你经常会发现想像力被不断激发出来。”(页217)做笔记不是一个机械的过程,不是物理意义上的复制;实际上,当你在选择 特定的论题或主题,或者有选择地阅读书中的某些部分时,已经发生了“再组织”或“再解释”的事 实,这也是创作过程的一部分一一哪怕它是那么隐蔽,那么微乎其微,以致于你都不愿意去承认它的 存在。成熟的治学者的标志这或许是米尔斯在论述中不经意提到的,尽管只是一句话,但我认为它传递了一种深刻的洞识。他说,“我渐渐认识到,能够信任自己的体验同时又不盲从,这是一位成熟的治学者的标志。这种富 于弹性的自信心对于任何思想追求中的创新都是必需的。”(页213 )确实如此,一位成熟的

23、治学者必须摆脱两种倾向:一是,对自己的狂信;二是,对他人的盲从。显然,这两者都是不可取的。在这 里,米尔斯提供了一种可能是比较中肯的标准。从一个视角转换到另一个视角的能力当提及想像力是怎样激发岀来这一问题时,米尔斯强调了技巧的重要,他表示,“这些技巧看起 来可以增加我发现新事物的机会。”(页230)我们不仅应记住,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技艺”被赋予了与“纯粹理性”、“实践理性”相当的地位,而且也应明确,它还是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想像力 所必须的重要能力。的确,技巧的一层意义正在于,它可以增加发现新事物、新问题的机会。在“所谓问题意识 已经被讲烂了” (王志希:问题!问题!)的今天,是否可以多关注一

24、下发现问题的技巧呢?米 尔斯提到了一种能力,“我提醒你,社会学的想像力相当程度上体现为从一个视角转换到另一个视角 的能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对整个社会及其组成部分的充分认识。”(页230)一项长期的研究,容易使人陷入思维定势。米尔斯强调,“一个人只能接受那些已有知识的训练, 而训练有时会使人丧失学习新方法的能力,它使人对那些最初必然是松散甚至毫无条理的东西持有排斥异己的态度。但是你必须坚持这些模糊的形象和构想,如果是你自己产生了这些模糊的形象和构想,你一定要将它们整理岀来。而原始的想法(如果存在的话),几乎总是通过这种形式岀现的。”(页 230-231 )所以,做研究工作,一定要适时转换自

25、己关注问题的视角,甚至是“归零思考”;同时, 还应该留意那些很可能是一闪而过的新想法、新视角,将其作为自己的体验组织起来。可以激发社会学家的想像力的几种方式哪些方式可以激发社会学的想像力呢?米尔斯提供了以下几种方式,这些方式的具体内容敬请参见社会学的想像力一书第 231-236页,这里仅择其要点而述之。作为治学的方法,米尔斯的这些 经验之谈,不单纯为社会学家所分享,其富于真知灼见的洞识同样可以惠及其他学科的研究者,为他 们所借鉴。为了方便读者更为直观地获取关键信息,我为每种方式提供了一个小标题,但这种概括未 必精确,还望各位读者明鉴。具体如下:I. 重组学术档案。“在最具体的层次上,如我曾经说

26、过的,重组学术档案是产生想像力的一个途 径。你只需清理那些迄今为止毫无关联的文件夹,将它们的内容混在一起,然后重新分类。”II. 抱持游戏态度。“对于阐述不同论题的短语和句子抱持游戏的态度,经常会促使你的想像力 得以自由驰骋。”III. 熟谙交叉分类。“在思考你所产生的许多一般性观念时,它们会被分成各种类型。而一种新 颖的分类常常是引致富有成果的进展的开始。一言以蔽之,构造类型,探索每种类型的条件及结果的 技巧,是你熟能生巧的一道程序。”“为了达到这一点,就必须养成交叉分类的习惯。”“事实上, 交叉分类正如同批判和廓清旧的类型,是构想并掌握新类型以及批判和修正旧类型的最好方法。”IV. 尝试反

27、向思考。“通过对另一极的思考,即思考你所关心的事物的反面,你往往能获得最好 的洞察。”“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只研究一个事物;当你试着比较各种事物时,你可以更好地理解 有关资料;并且可以根据比较的内容勾勒岀它们的特点。”在论述这一点时,米尔斯表明要“浸泡在 文献中”,但不要像阿德勒一样“溺死”在里面。V. 勤于问是与否。“为简单起见,在交叉分类中,使用是与否的形式,将促使你去思考极端的对 立面。”VI. 学会比较理解。“无论你关心什么样的问题,你都会发现以比较的方式理解资料是很有帮助 的。”VII. 融合主旨论题。“最后还有一点,不是与想像力的释放,而是与编辑一本书的技巧更为相关。”米尔在这部分

28、内容里,主要强调了主旨和论题间的区别。“论题是一种主题“通常你必须以一章或其一部分来阐述一个论题,但你组织论题的顺序往往将你带入主题领域。”而,“主旨是一种思想。它通常是与某种显著的趋势、某种主导概念或某个关键区分有关,比如合理性与理性的区别。”此外,他还这样陈述,“总而言之,我认为多数作家,以及多数的系统思想家,都会同意所有的主旨 有时必须同时出现在某一处,并且互相关联。”写作的目的是写作风格的一部分米尔斯指岀,“写作的目的就是要引起读者的注意,它是写作风格的一部分。写作要求作者有一 定的地位,从而能引起别人阅读。”(页237)在此后提到的“我为谁而写作? ”的论述中,米尔斯认为,“对于任何

29、一位作家,牢记他的受众是什么类型的人,并且真正地为他们所想,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问题并不容易:要很好地回答它们,需要你对自己定位以及对读者的了解。”(页240)以何种方式引起别人的阅读?另从阅读之后又会有什么回应?如何在这种互动中实现你所期许 的学术事业目标?在这样一个网络信息时代,面对“还未来得及记忆,遗忘就已经登场了”的现实, 如何坚毅而笃定地去选择“永恒的事业”?多问问“我为谁而写作? ”吧,这或许有助于推进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从“发现的情境”到“介绍的情境”这里讨论的是关于写作和思考之间的相互作用。米尔斯就此归纳了两种情境:一是,“发现的情 境”;二是,“介绍的情境”。米尔斯指岀,“如果你只根据莱欣巴赫所谓的发现的情境来进行写作,那么你只能被少数人 所理解,而且你在陈述时往往会非常主观。”“要是你的思考内容较为客观,你必须在介绍的情境中 研究。首先,你向自己展示你的思考,这通常被称为清晰地思考,然后,当你感到它已经很有条 理的时候,将它介绍给别人一一这样,你常常会发现其实还没有使它条理化。这时候,你就处在介 绍的情境中。”“你必须往返于这两种情境下,而且无论何时,你最好知道你可能会去哪儿。”(页 241)简单地说,“发现的情境”好比是在书斋里独自面对自己,自我陶醉,甚至是自我娱乐;而“介 绍的情境”则须考虑:坐在你对面的人是谁?你如何与他们交流?如何让他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