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语言教学法的强弱观:问题与思考_第1页
交际语言教学法的强弱观:问题与思考_第2页
交际语言教学法的强弱观:问题与思考_第3页
交际语言教学法的强弱观:问题与思考_第4页
交际语言教学法的强弱观:问题与思考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交际语言教学法的强弱观:问题与思考交际语言教学法出现于 2020 世纪 6060 年代后期的西欧。 传统教 学法在教学中暴露出许多弊端,随着当时对外语的日常需求加 强,强调将语言知识运用于真实情境的交际语言教学法应运而 生。作为一种教学理论 , , 交际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 标, , 在课堂上致力于创设真实的交际情景和活动, , 让学生用目标语准确流利地进行交际。 交际法在发展中借鉴了大多数传统教学 法的优势, 摈弃其不足, 以一种较全面的语言教学理念为中外所 接受,成为当前最受推崇的教学法之一。一、交际强弱观的出现交际教学法提出以来, 语言与教学工作者一直在探索并致力 提出交际法的

2、教学模式。HowattHowatt (19841984)认为交际法分“强式” 和“弱式”交际法。 弱式交际法强调为学生提供以交际为目的去 运用英语的重要性 , , 并试图把这些活动融入到更广泛的英语教学 当中去 ?与此不同的“强式”交际法认为语言是通过交际习得 的?如果前者可以被描述成“学习使用”英语 , , 后者则可以叫做 “用英语学英语”。通过 HowattHowatt 的理论,我们可以把交际语言 教学法的强弱观作一个概括对比:二、交际的强弱观在国外的研究和实践 HowattHowatt (19841984)总 结了交际法出现以来的教学实践, 认为以往所进行的交际教学都 属于弱式交际。 此

3、后“强”派与“弱”派的支持者分别进行了有 针对性的研究和实践。 PrabhuPrabhu 在印度南部 BangaloreBangalore 地区进行 了一系列小学英语教学实验。 他在实验中首次使用任务作为组织 课堂的手段。这是把强交际观理念运用于教学的成功例子。 KrashenKrashen 和 TerrellTerrell 提倡的自然途径,在北美采用的浸入式教学 及任务教学法是“强式”交际法的代表。 LittlewoodLittlewood (20022002)把 强交际观模式称为自然学习模式。通过对浸入式和自然途径教学研究,弱派代表 LongLong 和 RobinsonRobinson(

4、19981998) 总结出如果二语学习的课堂完全以意义为核心 , , 那么学习者对有些语言项目, 如准确性和语言使用的功能表达的 掌握,无法达到目标语的程度。 FinocchiaroFinocchiaro 和 BrumfitBrumfit ( 19831983) 认为交际法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进化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革命 过程 , ,即语言的掌握应该先学习语法知识再慢慢过渡到知识的应 用。 LittlewoodLittlewood (20022002)把弱交际观称为技能学习模式,并设计 了一套交际法的教学步骤。 他把课堂活动分为前交际活动和交际 活动。 前交际活动又分为语言结构活动和准交际活动;

5、交际活动 分为功能交际活动和社会交互活动。 在这个模式中, LittlewoodLittlewood 对语言知识与交际能力进行了处理。 前交际活动部分主要处理语 言知识问题。 这是交际活动之前让学生学习语法的过渡阶段, 使 学习者熟知交际所需要的技巧和用法,能够很快将语言用于交 际。 LittlewoodLittlewood 认为“强”与“弱”交际法的平衡性问题也就 得到实现。三、交际的强弱观在中国1.1.交际的强弱观在中国的使用2020世纪 7070年代末期,交际教学法传入我国并极大的影响我 国的外语教学。 一批介绍交际法的论文和译文成为当时语言教师 和外语工作者了解交际法的主要途径。 80

6、80 年代中期 , , 国内初步 形成了以广州外国语学院和黑龙江大学为中心的南北两个交际 语言教学研究与实验基地 , , 在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实践方面开始 了交际语言教学的探索(黄柳燕, 20072007)。19921992年,国家教育发展委员会(SEDCSEDC引进功能交际大纲, 在结合我国教学实际的基础上发行“结构意念功能教学大 纲”, , 并出版了一套应用交际法的教材。中国开始在中学尝试应 用交际教学法。 从大纲的名称看, 当时的交际教学吸收了长期占 统治地位的语法翻译法的优点, 使之与交际教学法相结合。 该大 纲强调语言技能的学习与交际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 坚持把掌握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

7、能作为培养交际能力 ( 即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 的基础 ( 尹世寅, 20052005) 。这是充分考虑中国外语教学缺乏二语习 得的环境下采用了弱式交际法。20012001 年国家颁发外语教学新的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 的新标准英语和新目标英语教材开始在全国逐步推广使 用。作为强交际观理论的实践,在任务型课堂中,教师给学生设 置一系列的交际任务, 学生在完成这些交际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 言,没有专门的语法讲授。相对于之前的结构- - 功能大纲,从理论意义上说, 任务型教学所强调的交际更彻底和深入, 在一定程 度上也符合了交际由弱到强发展的趋势。 中国在外语教学的目标 方面开始了更接近语言习得的

8、追求。2.2.国内对交际强弱观的误解 误解一把“弱”交际观或“强”交际观看作是交际法的全 部。强弱交际观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都是对交际法具体使用的概 括。他们分离开的单一观点都不能代表交际法的全部。如果把 “弱”的说法当作交际法的全部, 即相信交际法是为以后的交际 活动做准备的, 关注了学生的语言结构教学, 却忽略了学生习得 语言的过程。如果只看到“强”的说法,即通过交际来学英语。 对缺乏二语习得环境的外语学习的效果是考虑不周全的。 误解二 把“弱”交际观看作是伪交际法。 HowattHowatt( 19841984)认为以往所进 行的交际教学都属于弱式交际, 是交际法的一部分。 交际法在不

9、断发展和完善中, 已把语法教学纳入交际法的一部分。 准确性和 流利性都是交际法关注的要点, 只是比例轻重不同。 “弱”交际 观在 LittlewoodLittlewood 的研究中也得到重新定位。 在非二语教学环境, 弱交际观仍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3.3.交际的强弱观与中国的外语教学 尽管中国应用交际法已有二十多年, 外语教学大纲重心也从 弱交际观向强交际观发展。 但国内对外语教学应该采用哪种交际 观模式仍纷争不断。 强弱交际观作为交际法的一部分, 从本质上 说是不存在优劣的。 目前强交际观的代表任务型教学是否就是最 佳的选择呢?事实上,在使用新教材以来 , , 很多教师因为不同的教育状况在

10、教学时遇到了困难和问题, 任务型教学没有取得预期 良好效果 (尹世寅, 20052005) 。而且强式交际法主张的是“用英语学 英语” , ,认为语言应该是完完全全在交际中获得的 , , 排斥语法教 学, , 对缺乏习得环境的中国教学效果不显著。另外不少学者对中 国适用弱交际观的大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 胡鉴明( 20022002)认为, “弱式”交际法仍是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特征。李放(20042004)也认为从教学实践中看 , ,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还处于“弱式”交 际法的探索中,教学中应采用弱交际观,逐步向强交际观看齐。 那么在外语教学中, 我们应如何在大纲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交际的 强弱观呢

11、?笔者建议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的, 根据具体的 教学实际综合使用交际强弱观,以达到两者的最佳教学效果。第一是针对强式交际观的使用, 在教学中应根据具体实际增 加适当的语言学习。 从任务型教学来说的 , , 徐晓晴 (20042004) 就认为 在任务型教学中, 语言习得依靠于任务过程中的意义、 语言形式 的协商以及语言输出。 这一过程就是学习者通过使用目的语交互 活动、意义协商以及语言输出完成交际任务的习得过程。 遵循这 个观点,她认为“任务辅助语言教学”和“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 教学”分别对应了交际的强弱观。“任务辅助语言教学”实践 “弱式观” , , 用任务学习并操练交际语言知识 ; ;

12、 “以任务为中心 的语言教学”实践“强式观” , , 学习者在交际任务中学习或习得 语言。这就避免了任务型教学在某些落后地区不适应英语水平比 较低的学习者,同时又考虑了中国这个把英语作为外语的环境。第二针对弱式交际观的使用, 要以强交际观为导向, 实现两者教 学上的自然过渡。 中国的外语教学要避免单一使用弱交际观。 胡 鉴明先生 (2002)(2002) 年提出中国第三个教学模式综合型语言学 习模式。该模式参考了 LittlewodLittlewod 针对交际强弱观所提出的教学 步骤。语言结构活动和准交际活动为功能性交际活动和真实的社 交性活动发展打下基础, 由弱到强。 这就处理好技能学习与自然 学习的关系。 技能学习为自然习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然习得 是技能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