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理论受众餐盘中的鸡排还是鸡肋_第1页
大众传播理论受众餐盘中的鸡排还是鸡肋_第2页
大众传播理论受众餐盘中的鸡排还是鸡肋_第3页
大众传播理论受众餐盘中的鸡排还是鸡肋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众传播理论受众餐盘中的鸡排还是鸡肋 传播学的学科开创者施拉姆, 曾巧妙地将受众参与传播比 喻为在自助餐厅就餐,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口味及当天的食欲来 挑选食物,而自助餐厅供应的五花八门的饭菜就相当于媒介提供 的林林总总的信息。如果将这间餐厅的名牌由“信息餐厅”换成 “大众传播理论餐厅”,餐厅大厨就是辛勤工作的传播学者们。 然而,光临它的顾客却未必会像“信息餐厅”那样多,甚至还有 可能出现门可罗雀的窘境。 一个受过基础教育的普通人,他可能知道爱迪生发明了电 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莎士比亚写出了罗密欧与朱丽叶 但很有可能不知道施拉姆构建了传播学,传播学四大奠基人都是 何许人也,更别提近百年来各式

2、各样的大众传播理论一一除非这 个家伙就是个传播学者或者这个专业的学生。为何被大众媒介信 息浸泡的现代人,对与自己联系如此密切的理论会不甚了解呢? 众多的大众传播理论都在告诉人们大众媒介是怎样影响受众的 生活的,却似乎没有哪个理论能说清大众传播理论是怎样影响受 众的生活的。大众传播理论,在受众的餐盘里,是香酥诱人的炸 鸡排,还是食之无味的鸡肋呢? 失职的厨师:传播学者的无心之过还是有意为之? 一道菜如果无人动筷,势必应先追究厨师的责任。 做菜的动 机虽不会影响菜的口味,却有可能影响品尝者的心情。 也许很多 时候,传播学者们“掌勺”时并未想过受众也会是品尝这道佳肴 的客人之一。 “控制研究”:品尝

3、不到的无奈 从“靶子”到“意见领袖”到“自助餐厅里的食客”, 受众 脑门上标签的变化代表了传播学者们在“受众分析”中获得的 理论硕果。然而,这些理论始终是将受众作为大众传播理论研究 对象的了解,而非其服务对象的了解。传播学者们之所以如此关 注受众,并不是出于“ They want to” ,而是“ They have to”。 如同美国心理学家研究消费者心理是为了让商家卖出更多 的产品一样,这些以受众为研究对象的大众传播理论看似和受众 密不可分,终极目的却在于控制受众, 其理论的服务对象自然不 是受众而是企图控制受众的某些利益集团。 这个时候,无论鸡排 还是鸡肋,都不会出现在受众的餐盘里, 因

4、为它们得先给幕后的 “餐厅老板们”品尝。 “拯救研究”:自以为是的“美味” 有人想控制,自然就有人会反控制。这些反控制者并非被控 制者自己一一受众,而是看穿了经验学派真面目的批评学派。 虽 然批评学派与经验学派一样都关心传播的社会控制作用, 但前者 的注意力在“如何”控制或“多大程度上”进行控制, 后者的焦 点则是“谁在控制”、“为什么存在着支配与控制”。 在批评学派眼中,受众已是被资本主义制度下大众传媒控制 操作与束缚的传播对象,他们有责任将控制者拉下神坛, 将受众 从这种被控制中拯救出来。 然而, 这些看似以受众为服务对象的 传播学者们, 未必抱着一种平等纯粹的心态去面对他们的服务对 象,

5、凌驾于普通大众之上的教育背景, 决定了他们难免陷入精英 阶层的思维陷阱潜意识中赋予自己英雄般的使命, 甚至将受 众作为对抗经验学派的最佳兵器, 殊不知, 受众早已顶着“第三 者效果”这块盾牌,悄无声息地夺路而逃。这个时候,无论鸡排 还是鸡肋, 同样都不会出现在受众的餐盘里, 因为他们一点食欲 也没有! 研究的无奈:厨师还饿着肚子呢 其实,无论是否将受众作为大众传播理论的服务对象, 有一 个服务对象是永远存在的就是传播学者自己。 这个藏在利益 集团、社会、人类等宏大研究动机之后的服务对象,恐怕传播学 者自己都并未意识到。 一旦戴上“传播学者”这顶魔术帽, 层出 不穷地变出传播理论仿佛是天经地义的

6、事。 然而,想在这个被施 拉姆喻为“十字路口”的学科上有所突破, 并非易事, 尤其在拉 斯韦尔的“五 W这座五指山的压迫下,一些传播学者难免陷入 “为了研究而研究”的泥潭。 这个时候, 每位厨师的鸡排味道尝 起来都差不多,久而久之顾客便失去了胃口。 挑剔的顾客:受众“不使用不满足”理论 不管出于什么研究动机, 只要是能用严谨的实验方法论证出 的理论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不少具有人文关怀的传播学者更诚 挚地将受众作为自己的大众传播理论的受益者。 然而, 无论什么 传播学派, 都存在一种“拯救研究”的倾向, 就是将受众从大众 媒介的“侵蚀”中拯救出来。 电视诞生之后,传播学者们仿佛纷纷化身为美国

7、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耙粪记者”,投入了大众媒介的负面效应的研究。 “时间窃贼”、 “麻醉作用”、 “拟态环境”、 “电视人”、 “容 器人”、“他律私欲主义”、“拷贝的社会”、“沙发土豆”等 形容大众媒介对人的负面功能的隐喻层出不穷。 也许天才传播学 者麦克卢汉那两句惊天地泣鬼神的“媒介即信息”和“媒介是 人的延伸”算是对媒介强大功能的肯定。 但随着电视的发展以及后来因特网这个融合了多种媒介特 性的“第四媒体”的出现,“信息崇拜”、“媒介崇拜”、“数 字化生存”等现象又开拓出媒介批判这个领域。 此时, 传播学者 与受众的关系似乎不再是研究者与被研究者, 而像父母与孩子一 般。父母苦口

8、婆心地劝孩子:“听爸妈的话,孩子,这是为你 好”而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哪听得进去呢?带着“哪怕是虚 拟的快感, 也好过从未感受过快感”这样想法的他们, 把屏幕对 面的那个世界当做了自己最有安全感的安身之处。 如果说人文学科中音乐、 文学、 美术等分支是为人类灵魂构 建一棵落脚栖息的大树的话,这些逼迫受众直面“血淋淋的现 实”的传播理论, 就像要砍断这些受众“心灵鸟巢”所倚之树的 巨斧。在“大众传播理论”这间餐厅里, 也许斯蒂芬森的“传播 游戏论”更能符合他们口味, 媒介只是玩具, 接触媒介内容就是 种愉快的消遣。 至于其他背着沉重精神十字架的传播学者们, 他 们更像医生而不是厨师,剩下的大众传播理论更像难吃的药品而 不是让人垂涎欲滴的鸡排。 在大众传播理论之中,受众是研究对象,而在大众传播理论 之外,受众应是服务对象,至少也是服务对象之一。那些与受众 息息相关的大众传播理论,如果没有受众在认知层面更好的了 解,在思想层面更好的接受,如何最大程度地实现“理论指导实 践”呢?但这也仅限那些真正有助于受众更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