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课件:刺法_第1页
中医学课件:刺法_第2页
中医学课件:刺法_第3页
中医学课件:刺法_第4页
中医学课件:刺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7-281 刺 灸 法 2021-7-282 针法的发展针法的发展 针法(毫针、三棱针、皮肤针)针法(毫针、三棱针、皮肤针) 灸法、拔罐法灸法、拔罐法 电针、穴位注射、穴位磁疗、埋线、腕踝针电针、穴位注射、穴位磁疗、埋线、腕踝针 耳针、头针耳针、头针 2021-7-283 2021-7-284 一、毫针的构造一、毫针的构造/ /规格规格/ /检查和保藏检查和保藏 二、针刺的练习二、针刺的练习 三、针刺前的准备三、针刺前的准备 四、毫针的针刺方法四、毫针的针刺方法 五、行针与得气五、行针与得气 七、留针与出针七、留针与出针 八、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八、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九、针刺注意

2、事项九、针刺注意事项 六、针刺补泻六、针刺补泻 2021-7-285 针尖 松针状松针状 钩钩 钝钝 针柄 圈柄、花柄(盘龙针)圈柄、花柄(盘龙针) 平柄、管柄平柄、管柄 针尾 角度角度 艾灸艾灸 针身 光滑挺直光滑挺直 弹性弹性 锈蚀锈蚀 弯曲弯曲 针根 牢固牢固 锈蚀锈蚀 松动松动 构造与检查 2021-7-286 长短规格 粗细规格 寸寸 11.522.5345 毫米毫米mm 2540506575100125 号数号数 26272829303132 毫米毫米mm 0.450.420.380.340.320.300.28 规 格 收藏 防止损坏与污染防止损坏与污染 2021-7-287 2

3、 2棉团练针棉团练针 提插、速刺提插、速刺 指力、手法、灵活协调性指力、手法、灵活协调性/ /精神专注精神专注 1 1纸垫练针纸垫练针 捻转与指力捻转与指力 3 3自身练针自身练针 适应、体验适应、体验 步骤:步骤:短(粗)短(粗)长(细)针长(细)针 要求:要求:进针快速无痛、行针自如、手法熟练、进针快速无痛、行针自如、手法熟练、 指感(针下感)、得气快、受术者接受指感(针下感)、得气快、受术者接受 2021-7-288 长短粗细 +0,5+0,5 个人情况个人情况 年龄年龄 性别性别 体质体质 胖瘦胖瘦 部位部位 头面头面 四肢四肢 胸背胸背 腰臀腰臀 病情病情 虚实虚实 表里(深浅)寒热

4、表里(深浅)寒热 急慢急慢 注意:一穴一针一穴一针 选择针具 质量(地)不锈钢针不锈钢针 金针金针 银针银针 磁极针磁极针 检查各部检查各部 2021-7-289 选择体位 选择原则 便于医生取穴、施术便于医生取穴、施术 便于留针、患者舒适便于留针、患者舒适 仰卧位仰卧位 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 部分(前侧面)腧穴部分(前侧面)腧穴 常用体位 仰卧位仰卧位 俯卧位俯卧位 侧卧位侧卧位 仰靠坐位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侧伏坐位 2021-7-2810 体 位 俯卧位俯卧位 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尻部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尻部

5、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常用体位 仰卧位仰卧位 俯卧位俯卧位 侧卧位侧卧位 仰靠坐位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侧伏坐位 针刺前的准备 2021-7-2811 体 位 侧卧位侧卧位 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 和上、下肢部分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常用体位 仰卧位仰卧位 俯卧位俯卧位 侧卧位侧卧位 仰靠坐位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侧伏坐位 针刺前的准备 2021-7-2812 体 位 仰靠坐位仰靠坐位 适宜于取前头、颜面适宜于取前头、颜面 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常用体位 仰卧位仰卧位 俯卧位俯卧位

6、侧卧位侧卧位 仰靠坐位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侧伏坐位 针刺前的准备 2021-7-2813 体 位 俯伏坐位俯伏坐位 适宜于取后头和项、适宜于取后头和项、 背部的腧穴背部的腧穴 常用体位 仰卧位仰卧位 俯卧位俯卧位 侧卧位侧卧位 仰靠坐位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侧伏坐位 针刺前的准备 2021-7-2814 体 位 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 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常用体位 仰卧位仰卧位 俯卧位俯卧位 侧卧位侧卧位 仰靠坐位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侧伏坐位 针刺前的准备 2021-7-2815 消 毒 针具器械消毒 高

7、压蒸气灭菌法高压蒸气灭菌法 1-1.41-1.4kg/cmkg/cm2 2 115-123 115-123o oC 30minC 30min 药液浸泡消毒法药液浸泡消毒法 75%75%酒精酒精 30-6030-60minmin 煮沸消毒法煮沸消毒法 水沸后水沸后15-2015-20minmin 医生手指消毒 针刺部位消毒 治疗室内消毒 针刺前的准备 2021-7-2816 持针法 刺手 掌握针具掌握针具 相应手法相应手法 押手 固定腧穴固定腧穴 协助进针协助进针 多指持针法多指持针法 难经难经知为针者信其左知为针者信其左 不知为针者信其右不知为针者信其右 减轻疼痛减轻疼痛 调节针感调节针感 二

8、指持针法二指持针法 2021-7-2817 进针法 单手进针法 双手进针法 管针进针法 毫针的针刺方法 2021-7-2818 单手进针法 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穴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穴 位,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位,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当拇食指向下 用力按压时,中指随势屈曲将针刺入,直刺用力按压时,中指随势屈曲将针刺入,直刺 至所要求的深度。至所要求的深度。 毫针的针刺方法 2021-7-2819 以押手拇指或食指之指甲切按在穴位旁,刺以押手拇指或食指之指甲切按在穴位旁,刺 手持针将针紧靠指甲缘刺入皮下。手持针将针紧靠指甲缘刺入皮下。 本法适合于短针的进针本

9、法适合于短针的进针 毫针的针刺方法 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 双手进针法 指切进针法指切进针法 2021-7-2820 押手拇食两指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刺押手拇食两指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刺 手拇食指执持针柄,手拇食指执持针柄, 将针尖对准穴位,双手配合将针尖对准穴位,双手配合 动作,用插入法或捻入法将针刺入皮下动作,用插入法或捻入法将针刺入皮下. 本法适合于长针的进针本法适合于长针的进针 毫针的针刺方法 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 双手进针法 挟持进针法挟持进针法 2021-7-2821 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 用押手拇食两指或食中两指将腧穴部位皮肤用押手拇食两指或食

10、中两指将腧穴部位皮肤 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刺手持针从其间将针刺入。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刺手持针从其间将针刺入。 双手进针法 此法多适用于腹部腧穴的进针此法多适用于腹部腧穴的进针 毫针的针刺方法 舒张进针法舒张进针法 2021-7-2822 即用押手拇食两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刺即用押手拇食两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刺 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的穴位,特别是面部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的穴位,特别是面部 腧穴的进针腧穴的进针 毫针的针刺方法 双手进针法 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 提捏进针法提捏进针法 2021-7-2823 管针进针法 毫针的

11、针刺方法 以针管替代押以针管替代押 手进针的方法手进针的方法 2021-7-2824 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 直刺直刺 针刺的角度 毫针的针刺方法 适用于大部分腧穴适用于大部分腧穴 斜刺斜刺肌肉浅薄肌肉浅薄 重要器官重要器官 血管血管 疤痕疤痕 平刺(横刺)平刺(横刺) 皮薄肉少皮薄肉少 头面部头面部 透针透针 2021-7-2825 针刺的方向 毫针的针刺方法 依腧穴所在部位依腧穴所在部位 依经脉循行依经脉循行 依穴位与病位依穴位与病位 2021-7-2826 针刺的深度 个体差异个体差异 年龄、体质、胖瘦等年龄、体质、胖瘦等 经络经络 阴经与阳经阴经与阳经 刺经与络刺经与络 病情病情 虚实

12、表里寒热虚实表里寒热/ /急慢急慢 时令时令 春夏浅春夏浅 秋冬深秋冬深 毫针的针刺方法 凡刺浅深,惊针则止凡刺浅深,惊针则止 针灸大成针灸大成 部位部位 参考腧穴常用深度参考腧穴常用深度 2021-7-2827 行针手法 广义广义 从进针至出针的整个过程从进针至出针的整个过程 狭义狭义 进针后为促使得气、调节针感和为进针后为促使得气、调节针感和为 使针感向某一方向传导而采取的操使针感向某一方向传导而采取的操 作方法(运针)作方法(运针) 行针概念行针概念 行针法 行针基本手法 行针辅助手法 2021-7-2828 提针与插针结合提针与插针结合, ,对穴位施行上对穴位施行上 下进退的操作方法下

13、进退的操作方法 (3-5(3-5分分) ) 基本手法基本手法 提插法 捻转法 行针与得气 提插法 幅度幅度/ /层次层次/ /频率频率/ /时间时间 2021-7-2829 刺手挟持针柄前后、左右交替旋转捻动刺手挟持针柄前后、左右交替旋转捻动 (180-360)(180-360) 行针与得气 基本手法基本手法 提插法 捻转法 捻转法 角度角度/ /频率频率/ /时间时间 2021-7-2830 辅助手法辅助手法 方法 经脉循行路线揉按经脉循行路线揉按 作用 疏通气血疏通气血 激发经气激发经气 行针与得气 循 法 弹柄法 刮柄法 摇柄法 飞 法 震颤法 循 法 2021-7-2831 方法 弹动

14、针尾弹动针尾/ /针柄,使针体振动针柄,使针体振动 作用 催气催气 守气守气 辅助手法辅助手法 行针与得气 循 法 弹柄法 刮柄法 摇柄法 飞 法 震颤法 弹柄法 2021-7-2832 方法 刮动针柄,使针体振动刮动针柄,使针体振动 作用 催气催气 守气守气 辅助手法辅助手法 行针与得气 循 法 弹柄法 刮柄法 摇柄法 飞 法 震颤法 刮柄法 2021-7-2833 方法 直立而摇边摇边退直立而摇边摇边退 卧针而摇不进不退卧针而摇不进不退 作用 泄气泄气 行气行气 辅助手法辅助手法 行针与得气 循 法 弹柄法 刮柄法 摇柄法 飞 法 震颤法 摇柄法 2021-7-2834 飞 法 方法 以右

15、手拇、食指执持针柄以右手拇、食指执持针柄, ,细细捻搓数细细捻搓数 次次, ,然后放开两指然后放开两指, ,一搓一放一搓一放, ,反复数次反复数次, , 状如飞鸟展翅状如飞鸟展翅, ,故称飞法。故称飞法。 作用 催气、行气催气、行气 辅助手法辅助手法 行针与得气 循 法 弹柄法 刮柄法 摇柄法 飞 法 震颤法 2021-7-2835 方法 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动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动 作,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颤作,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颤 作用 催气催气 守气守气 辅助手法辅助手法 行针与得气 循 法 弹柄法 刮柄法 摇柄法 飞 法 震颤法 震颤法 2021-7-2836 针刺得气 得气

16、的定义 用针之类,在于调气用针之类,在于调气 灵枢 刺节真邪 夫气者,乃十二经之根本,生命之泉源。夫气者,乃十二经之根本,生命之泉源。 进针之后,必须细察针下是否已经得气。进针之后,必须细察针下是否已经得气。 下针得气,方能行补泻、除疾病下针得气,方能行补泻、除疾病 金针梅花诗钞 得气的表现 医者医者 手下沉紧手下沉紧/ /如鱼吞钩饵如鱼吞钩饵/ /徐和徐和 患者患者 酸酸/ /麻麻/ /胀胀/ /重(热重(热/ /凉)凉) 或传导或见局部肌肉跳动或传导或见局部肌肉跳动 经气感应经气感应 针感针感 行针与得气 2021-7-2837 得气的意义 得气与疗效的关系得气与疗效的关系 针若得气速,则

17、病易痊而效亦速也,若气来针若得气速,则病易痊而效亦速也,若气来 迟,则病难愈而有不治之忧。迟,则病难愈而有不治之忧。 针灸大成 得气与虚实补泻的关系得气与虚实补泻的关系 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灵枢 九针十二原 若针下气至,当察其邪正,分清虚实若针下气至,当察其邪正,分清虚实针灸大成 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 灵枢 终始 注意注意 一般与特殊 勿片面追求 行针与得气 2021-7-2838 温度温度/ /噪音噪音 影响得气的因素 医生医生 行针与得气 取穴、方向取穴、方向/ /角度角度/ /深度、手法深度、手法 患者患者体质(体质(类型类型

18、) ) 病情病情 环境环境 2021-7-2839 纠偏法纠偏法 促使得气的方法 行针与得气 查找原因纠正之查找原因纠正之 候气法候气法 针置穴内安静留针,或间歇运针针置穴内安静留针,或间歇运针 益气法益气法 施加艾灸以促经气来临施加艾灸以促经气来临 2021-7-2840 针刺补泻原则 灵枢 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 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 灵枢 九针十二原虚实之要,九针最妙; 补泻之时,以针为之。 2021-7-2841 单式补泻手法 基本补泻手法基本补泻手法 提插补泻提插补泻 浅深、用力、幅度、频率、时间浅深、用力、幅度、频率、时间 捻转补泻捻转补泻 角度、用力、频率、时间角度、

19、用力、频率、时间 针针 刺刺 补补 泻泻 2021-7-2842 其他补泻手法其他补泻手法 疾徐补泻法疾徐补泻法 开阖补泻法开阖补泻法 迎随补泻法迎随补泻法 呼吸补泻法呼吸补泻法 平补平泻法平补平泻法 针针 刺刺 补补 泻泻 疾而徐之疾而徐之 徐而疾之徐而疾之 揉按针孔揉按针孔 摇大针孔摇大针孔 区分广义与狭义区分广义与狭义 迎而夺之迎而夺之 随而济之随而济之 呼进吸退呼进吸退 吸进呼退吸进呼退 均匀提插均匀提插 捻转捻转 守神守神 临床综合应用临床综合应用 2021-7-2843 复式补泻手法 烧山火烧山火要点要点 分部分部 实施复合补法实施复合补法 天:提插天:提插/ /捻转补法捻转补法

20、1 1 人:提插人:提插/ /捻转补法捻转补法 2 2 地:提插地:提插/ /捻转补法捻转补法 3 3 针针 刺刺 补补 泻泻 2021-7-2844 天:提插天:提插/ /捻转泻法捻转泻法3 3 人:提插人:提插/ /捻转泻法捻转泻法2 2 地:提插地:提插/ /捻转泻法捻转泻法1 1 针针 刺刺 补补 泻泻 2021-7-2845 功能状态 双向调节作用双向调节作用 腧穴特性 关元关元 命门命门 气海气海-补补 十宣十宣 人中人中 委中委中-泻泻 施术手法 针刺时间 子午流注法子午流注法 针针 刺刺 补补 泻泻 影响针刺补泻的因素 2021-7-2846 留针 方法方法 静留与动留静留与动

21、留 时间时间 寒证、痹证、痛证、痉挛性疾病寒证、痹证、痛证、痉挛性疾病 注意观察注意观察 出针 防止出血与疼痛防止出血与疼痛-慢慢 针灸聚英 下针贵迟,太急伤血,出针贵缓, 太急伤气。出针不可猛出, 必须作三、四次,徐徐转而出之 则无血,若猛出必见血也。 2021-7-2847 针刺流程 消毒消毒 间间 歇歇 行行 针针 单手进针法单手进针法 双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 指切指切 夹持夹持 舒张舒张 提捏提捏 管针进针法管针进针法 常用补泻手法常用补泻手法 提插补泻提插补泻 捻转补泻捻转补泻 疾徐补泻疾徐补泻 开阖补泻开阖补泻 呼吸补泻呼吸补泻 迎随补泻迎随补泻 热补凉泻热补凉泻 进针进针得气得气留

22、针留针 行针行针 补泻补泻 出针出针 针刺角度方向深度针刺角度方向深度 行针基本手法行针基本手法 提插法提插法 捻转法捻转法 行针辅助手法行针辅助手法 循法循法 弹法弹法 刮法刮法 摇法摇法 飞法飞法 震颤震颤 2021-7-2848 原因 体质与精神,体位体质与精神,体位 手法手法 留针留针 症状 突然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出突然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出 冷汗、恶心呕吐、精神疲惫、脉沉细冷汗、恶心呕吐、精神疲惫、脉沉细; ; 严重者严重者四肢厥冷、神智不清、二便失禁、四肢厥冷、神智不清、二便失禁、 唇甲青紫、脉细微欲绝。唇甲青紫、脉细微欲绝。 处理 出针出针 平卧保暖平卧保暖 灸治灸治 预防 针对原因针对原因/ /注意观察注意观察 晕晕 针针 2021-7-2849 原因 精神紧张或疼痛、手法、留针时间精神紧张或疼痛、手法、留针时间 现象 针体活动困难针体活动困难 或伴疼痛或伴疼痛 处理 放松(精神放松(精神 局部)局部) 转移注意力转移注意力/ /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