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钢张力控制研究的综述_第1页
带钢张力控制研究的综述_第2页
带钢张力控制研究的综述_第3页
带钢张力控制研究的综述_第4页
带钢张力控制研究的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带钢张力控制研究的综述一、引言首先,不得不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 微机技术的突飞 猛进, 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的开发使得冶金行业在最近几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 展,但尽管如此 , 国内高速的、运行平稳的机组绝大部分是引进的 , 而完全国产的 这类机组的速度较低 ,生产带钢品质也低 ,有些机组无法稳定运行、 甚至影响带钢 的板形等等 , 这种状态的形成与国内目前缺少对张紧辊等这类设备的理论和实践 研究不无关系 4 。因此,在这种背景下,针对张紧辊设备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 技术的革新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合适的张紧辊控制系统是保障带钢高速、 稳定运行的基本条件和关 键因素。而我们也知

2、道, 在钢铁企业板带生产机组中, 带钢张力很多是需要分段 进行控制的, 这不但是通板的需要, 更是工艺控制的要求。 带钢张力控制设备的 实现一般是采用张力辊组完成, 即由 2-4 根辊子构成张紧辊组, 分别由马达传动 每一根辊子, 实现张紧辊组前后不同的张力控制要求。 在张力控制过程中张紧辊 组有一个重要控制内容, 就是各个辊子之间的负荷平衡控制。 所谓张紧辊负荷平 衡控制就是使各个张紧辊的负荷尽可能相近或满足一定比例的分配, 以使各辊子 都能发挥各自的能力, 协同完成带钢的张力控制要求, 防止出现某个辊子过负荷 而其它辊子还没充分发挥作用的现象出现。在实际应用中, 张紧辊负荷平衡控制一般有两

3、种方式, 一种是较复杂的 “仿 皮带”负荷平衡控制方式,一种是强制等比例的负荷平衡控制方式 1 。下面我们 将就这两种控制方式的原理进行说明,并对他们的差异加以分析比较。二、控制系统分析方法论述1、带钢张力控制作用阐述在阐述两种控制方式之前, 有必要对带钢张力控制的意义和控制带钢张力的 作用进行解释。因果守恒,对于结果,我们必须分析其原理和来源。1.1带钢张力的作用 3影响带钢质量好坏的因素有很多, 这里我们采用张力控制防止带钢堆拉现象 发生,同时, 张力在生产过程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1.1.1防止带钢跑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带钢在运行过

4、程中容易发生跑偏, 而且会随着运行而越来越严重。 为了防止跑偏, 可以采用纠偏辊或八字辊, 但这 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时滞, 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适当调节张力值, 维持张力稳定, 带钢可以在一定的张力作用下平稳的运行, 张力反映迅速, 无时滞, 所以是防止 带钢跑偏的有效方法。1.1.2有利于控制带钢的板形 板形是衡量带钢质量的重要指标, 板形良好指的就是带钢的平整度好, 如边部起浪, 中部浪皱等, 这主要是由于变形不均匀, 使带钢中的残余应力超出了稳 定所允许的拉应力。 当采用微张力控制时, 使带钢沿宽度方向上的拉力不超过所 允许的拉应力,由此来保持带钢板形的平直。1.1.3有利于控制加热面积的

5、控制 炉区的入口段是预热炉, 里面没有炉棍, 是一段悬空的带钢。 两边喷嘴加热 带钢。利用张力可以调节带钢的悬垂度, 保证在预热炉内的带钢充分加热。 此外, 张力在煅烧过程中可以适当调节张力辊电机的负荷。 可见张力控制对于正常生产 是非常重要的的保证。 而通过张力产生的原理分析, 我们可以找出控制或影响张 力的有关原因因此,知道了控制带钢张力的作用后, 我们面临的是如何更好的控制带钢张 力,使带钢质量最佳。 在这里,关键的问题是张紧辊负荷平衡的控制方式的选择, 对于不同的条件下, 有相应的控制方式可供选择, 而且每种控制方式有各自的特 点,下面的阐述中, 着重对两种负荷平衡方式 “仿皮带负荷平

6、衡控制方式” 和“强 制等比例负荷平衡控制方式”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2、“仿皮带”负荷平衡控制 12.1 控制原理“仿皮带” 负荷平衡控制方式, 其基本思路是模仿皮带传动控制, 依据的数学 控制模型就是我们称为的皮带传动控制欧拉定理。欧拉定理简单说明如下:图1中主动轮的旋转方向如箭头所示,传动时皮带上下两边的张力就有差 异,上边紧一些(叫紧边),下边松一些(叫松边)。忽略张力损失,则(T仁T4) (T2=T3)。欧拉定理说的是:如果要保证主动轮与皮带无滑动地传动,主动轮紧边的张力要保证满足下面的公式:T1 _T2 e:式中:e为自然对数;9为皮带与主动轮的接触弧长;E为皮带与主动轮的摩擦系数

7、。也就是说主动轮能够提供的紧边最大张力为:T1 二T2 e:以某个4辊式张紧辊为例,其张力分布如图 2所示。图1 bod的物理结构及表示符号图24辊式张紧辊张力分布示意图J, In心TentLi =PiPiMLiPiM一般来说Tent与Tdel总是有差异的,假设TdelTent。则按照欧拉定理其传动也应符合式(1)的要求。因此,“仿皮带”负荷平衡控制就采用下面的公式:TITenZe61.T2 =T18铤T3 二T2 e73Tdel =T3 e而马达的功率需求公式为:P 二 T Z所以:P1 =(T1 -Tent ,V P2 = (T2 T1 紗,、P3 二 T3 -T2 VP4 二 Tdei-

8、T3 V设马达的额定功率分别为 P1m P2m P3m P4m则每台马达的理论负载百分比就应当按照下面的公式计算:式中:i=1,2,3,4;li :每台马达理论负载百分比。它就是这种负荷平衡控制方式下的设定值。 每台马达的实际负载百分比就作 为实际值,计算公式为:Pi式中:i=1,2,3,4;Pi :各马达的实际功率;Li :每台马达的实际负载百分比。因此控制偏差为:.丄i =Li 一 Li(9) Li :负荷平衡控制偏差。如果9相同且TdelT3T2Tent那么按照式必有的P4P3P2P1如果4 台马达的额定功率相同,则其负载百分比无法做到相等。要做到负载百分比相等 则每台马达的额定功率必须

9、做到。 表1是根据欧拉公式计算出不同入、出口张力 比下的负荷比例。表1四棍式张紧辊负荷分配表(四个包角相等)岀口与入口张力比1号辊比例2号辊比例3号辊比例4号辊比例0.10.48360.27350.15380.08650.1590.43850.27670.17460.11020.2510.390.27610.19550.13840.3980.34170.27140.21560.17130.6310.29470.26260.23410.208610.250.250.250.251.5850.20860.23410.26260.29472.5120.17130.21560.27140.34173.

10、9810.13840.19550.27610.396.310.11020.17460.27670.4385100.08650.15380.27350.48632.2控制特点“仿皮带”负荷平衡控制的目标是:在适当的马达配置前提下,通过负载平 衡控制,使各马达在与带钢不打滑(当然是理论上,因为不打滑还有其他决定因 素如摩擦系数)的前提下提供所需要的张力。但是如果入出口张力设定不合理将会引起张紧辊中某台马达过载造成机组故障。原理如下:图3四辊式张紧辊不同入出口张力比的负荷比例图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张力比例的增大,1号辊的负载在减少,4号辊的负载 在增加,因此P4:P1在增加,而马达一旦选定则功率无法变

11、化,因此P4m:P1m仍然保持不变,则不再成立,因此每台马达的负载百分比将发生较大变化。 从图 3可以直观看出当入口张力大时1号辊负载百分比大,容易发生过载;当出口张 力大时4号辊负载百分比大,容易发生过载。因此在设计时考虑马达负载就要找 到一个平衡点,保证在允许的张力范围内都不会发生过载现象。另外在使用中也要遵守入出口张力设定的要求,两种的比例不能过大,否则也容易造成过载。现举例说明。表2是某连续退火机组8号和9号张紧辊马达配置情况:表2 8号、9号张紧辊的马达配置表马达位置功率(Kw)8号张紧辊1号辊608号张紧辊2号辊758号张紧辊3号辊909号张紧辊1号辊2009号张紧辊2号辊1309

12、号张紧辊3号辊909号张紧辊4号辊45从马达的额定功率配置可以看出,8号张紧辊的额定功率从入口到出口逐步 增大,9号张紧辊的额定功率从入口到出口逐步减少。因此,其适应的张力分布 应当是8号张紧辊的入口张力小于其出口张力,9号张紧辊的入口张力大于其出 口张力。如果不这样进行张力分布,将造成 8号张紧辊1号辊马达的负载很高, 而2号、3号、4号辊负载很低。本机组有一段时间 8号张紧辊的1号辊负载较 高,其主要原因就是:新开发的高强钢只提高了的平整机入、出口张力设定值, 而没有调整拉矫机段的张力设定值,造成 8号张紧辊的出口张力小于入口张力, 与马达的配置不相符,加剧了马达负荷的差异,因此8号张紧辊

13、的1号辊负载在 生产高强钢时经常过载,如果操作工不及时干预就会造成传动重故障, 而造成不 必要的停机损失。因此对于这种负荷平衡控制方式的机组,一定要考虑其张力分 布是否符合控制特点的要求。3、“强制等比例”负荷平衡控制13.1控制原理“强制等比例”负荷平衡控制方式,其基本思路是以一个马达为主动马达, 其它马达为从动马达,从动马达的负荷按照主动马达的进行控制,这样各马达的负荷比例基本一致,原理描述如下。LBM十1 CML 1 Bi SI Ci(ID式中:i=1、2、3, n;lem: master马达的额定电流;Ibm: master马达的反馈电流;L Li = LBM _ LBi(12)Lem

14、 master马达的负荷百分比,也就是这种控制方式下的负荷平衡控制的设定值;lei: slave马达的额定电流;Ibi : slave马达的反馈电流;Lbi : slave马达的负荷百分比,也就是也就是这种方式下的负荷平衡控制能力较强,但是带钢和张紧辊之间可能会有一定的滑动。实际值;Li : slave马达与master马达的负荷差,也就是这种方式下的负荷平衡控制偏差量。从上述公式上可以看出,“强制等比例”负荷平衡控制方式的原理来自于个简单而直观的经验:同一组张紧辊中各台马达的负荷百分比要趋于相同,这样 每台马达输出功率的百分比都将大致相等。3.2控制特点“强制等比例”负荷平衡控制方式的特点非

15、常明确: 通过平衡控制,使各马 达之间按照相同比例输出功率,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同一张紧辊内某个马达负荷 高的情况,前后的张力比较大(或较小)时整个张紧辊的马达的负荷都会增大会减小,也就是说如果过载就会同时过载, 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马达。其抗过载的411*41| 11靡輛)1 dJIM图4 8号、9号张紧辊布置图三、两种张紧辊负荷平衡控制差异分析与结论经过对两种张紧辊负荷平衡控制方式的分析, 可知:“仿皮带”负荷平衡控 制方式的目标是在设定张力下控制各个马达的负载使带钢与辊子不发生打滑的, 而马达的过载能力是由马达配置和张力分布来保证的。 其优点是马达与带钢不会 发生打滑。缺点是控制算法比较复杂

16、,各马达的负载比例会随张力分布的不同而 出现较大差异,极端情况下会造成某个马达已过负荷而其它马达负荷很小的情 况。而“强制等比例”负荷平衡控制方式的目标是在设定张力下使各马达的负载 趋于一致。 其优点是控制算法相对简单, 对张力分布没有特殊的要求。 缺点是当 张力比过大时, 虽然马达还没有过负荷, 但带钢已发生打滑。 当然在设计时必须 充分考虑这一点,并留有充分的余量。因此,两种控制方式各有千秋, 在实际运用中, 必须充分了解张紧辊负荷平 衡控制的原理, 根据不同的控制方式采取对应的张力分布手段, 以满足工艺控制 的要求。做好这项工作必须由电气工程师和工艺工程师共同完成。四、参考文献1张伟,汤

17、渊博,李东亭 . 两种张紧辊负荷平衡控制原理及差异分析 J. 变频 器期刊, 2010 (6).2荣蓓.宝钢三号彩涂机组炉区仪表自动化控制 J. 控制工程 ,2005,(05).3李洋. 张力系统控制 J. 武汉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 ,2009. (4).4宋建芝. 带钢机组张力辊计算和设计研究 J. 冶金设备 2009(1).5李同庆, 陈先霖. 张力辊打滑与拉矫机延伸率损失 J. 上海金属,1997.(1).6肖白.我国冷轧板带生产技术进步 20 年及展望 J. 轧钢,2004,21(6):15-1.7王贤林. 张力辊打滑的机理及其防止措施 J. 鞍山钢铁学院学报 , 2002,(1)

18、.8徐小龙.宝钢冷轧厂新建热镀锌机组张力控制系统研究 D 上海交通大学, 2009.9郭良斌, 罗治平, 韩笑非.冷轧连续退火机组中张力辊组主要参数的设计 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9,(06).10黄海生.张力辊组及其控制 J. 柳钢科技 ,2009,(S1).11谭刚,陈兵.冷轧后处理机组张力辊设计计算 J. 机械工程师 ,2010,(06).12潘卫东,梅如敏.二次冷轧机组张力辊设计计算 J. 江苏冶金 ,2007,(03).13李宝. 张力辊组设计计算 J. 冶金设备 ,2009,(S1).14王文广,张清东. 宽带钢拉矫过程中延伸率损失现象的有限元仿真研究 J. 重型机械 ,2008,(03).15李海燕.冷连轧机组中张力辊组的设计 J. 一重技术 , 2006.(04).16王玉广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