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庆市交通与城市建设科技问题研究(摘要)牵头部门:重庆市建委第一部分 重庆市交通科技问题研究一、重庆交通发展现状目前,重庆拥有公路达到31407公里。预计到2005年重庆市统计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32000公里左右。到2002年底,重庆境内共有以长江、嘉陵江和乌江为主的航道136条,航道总里程4111.01公里。 二、重庆交通科技发展研究根据我市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交通重点工程建设,水、陆运输行业管理的要求,全市交通科技工作面临两大方面的课题,方面是解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提高建设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和降低工程造价以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另一方面是交通基础设施建成后的使用和管理,以
2、及提高服务水平和降低成本,创造经济效益等问题。(1)公路建设科技需求(2)公路运营管理科技需求(3)水运科技需求(4)交通安全与环境保护科技需求(5)运输组织科技需求(6)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三、重庆交通科技发展中长期发展目标根据我市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结合重庆市交通科技工作发展现状和趋势,在今后十五年,重庆交通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结合重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结合市场对技术的需求,结合重大工程项目,大力加强技术创新,推动创新体系建设,围绕公路、水运建设,管理、养护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和难点问题,开发先进适用的技术,提高科技进步对交通发展的贡献率。在今后十五年内,基本解决重庆交通建设、管理、养护中存
3、在的突出技术问题,培养人才,提高交通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实现重庆交通高质量、高效益、高速度的发展。四、重庆交通科技发展重点领域及主要内容(一)公路建设技术领域及主要内容1、公路网改造与路面养护成套技术研究2、重庆地区高等级公路路面结构型式研究3、长隧道内路面结构形式与铺筑技术4、路面材料再生与固体废料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技术开发研究5、重庆县乡公路网规划及其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成套技术研究6、山区公路边坡生物防护与新型加固结构综合模式技术开发研究7、山区、库区桥梁合理结构体系与设计、施工技术研究8、高等级公路桥梁下部设计施工检测维护一体化研究9、重庆服役期桥梁安全评价、加固与管养技术10、公路交通安
4、全与监控技术11、快速客货运输组织技术及其大区域网络化运营技术12、车辆维修与救援网络系统技术开发(二)水路技术领域及主要内容1、长江三峡水库回水变动区泥沙冲淤对港口航道的影响及治理2、库岸稳定与库岸防护预报系统3、三峡水库回水变动区水工建筑物与水流相互作用研究4、三峡水库回水变动区水环境容量及调控系统研究5、水上建设工程、船舶安全航行与环境保护系统第二部分 重庆市城市建设科技问题研究一、重庆市城市发展与城市建设科技的现状与存在问题2003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6.4%。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取得较大进展,城市污染防治工作有了明显进展。城市供水能力增强,水质高于全国平均水
5、平。全面开展了三峡库区水环境项目建设,库区水环境项目和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效果明显。二、重庆市城市建设对科技的需求分析根据重庆市城市建设现状、存在的主要矛盾以及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重庆市特有的山地、库区城市建设科技需求进行分析: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生态型小康城镇基建技术;环保、节能装备研究;节约资源;防止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和城市特色的消失;降低能源消耗;城市道路与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城市灾害防治;三峡库区城镇建设依赖科技发展。 三、重庆市城市建设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一)重庆市城市建设及科技发展总体思路结合重庆市山地城市和库区城市的地方特色,积极探索城市建设和城建科技
6、发展的思路和途径,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实现全市城市化的跨越式发展,使重庆市的城市建设科技水平达到新的高度。(二)重庆市城市建设科技发展近期目标(2010年)争取到2010年建设科技下整体水平接近全国先进地区水平。建设“山水园林城市”,走生态城市发展之路。基本建成“枢纽重庆”、“数字重庆”框架。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建筑节能技术和钢结构施工技术,争取到2010年接近全国先进地区水平。同时:建设与城镇体系相协调的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建成“枢纽重庆”;强化城市现代信息技术,完成“数字重庆”建设; 加大城镇水污染治理技术投入,实施“碧水”工程;发展先进技术,防治大气污染,实施“清新”工程;实现固体
7、废物无害化处理,实施“无害”工程;建设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实施“安全”工程;(三)重庆市城市建设及科技发展中长期目标(2020年)2020年建成“现代山水园林城市”,“长江上游经济中心” ,重庆市建设科技整体水平达到全国的领先水平,同时:十二五期间争取:完成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建设完成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预测、监控信息系统;完成城市综合交通支持系统建设;十三五期间争取完成:研究完成改善和提高城镇发展的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污染治理、改善交通状况和居住环境的关键技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完成山地城市环境生态监控系统及灾害防治系统;建设完成城镇建筑运行监控系统,包括住宅、桥梁、隧道和边坡等运行状态
8、监控系统;四、重庆市城市建设战略重点和建设科技主要任务(一)健康城市十一五期间优先发展:环境安全性预测技术、地城市水资源能源保障技术、高效垃圾处理技术(二)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十一五期间优先发展:山地城镇节能技术及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三)住宅产业化十一五期间优先发展:钢结构建筑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 。(四)数字化城市十一五期间优先发展:数字化工程的综合评价及监理;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数字化;数字城市的可视化;城市GIS的综合应用。 (五)绿色城镇建设十一五期间优先发展:绿色建材产业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建筑环境污染控制与改善的技术研究;(六)山地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开展有关
9、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十一五期间优先发展:三峡库区、山地城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五、城市建设科技优先领域和重大专项(一)城镇规划、建设技术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水工建筑施工技术。(二)城市交通科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关键技术;开展城市交通安全技术的研究;(三)给水排水技术主城区排水新技术与重点项目的建设;建立重庆市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实时临测系统;(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技术主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可持续发展山地城市土地利用技术;山区、库区城镇土地利用适宜性研究;土地利用工程控制的理论与方法。(五)建筑节能技术公共建筑节能成套技术研究开发
10、与工程应用;建筑节能用计算机应用软件研究与开发;墙体节能技术、门窗节能技术、楼地面节能技术。(六)人居环境、绿色建材、垃圾处理建筑材料类型对人居环境影响的对比研究;绿色建材生产及监测技术;山地城镇建筑边坡的绿化与植物加固边坡的方法研究 。(七)防灾减灾、灾害预警建筑材料类型对人居环境影响的对比研究;绿色建材生产及监测技术;山地城镇建筑边坡的绿化与植物加固边坡的方法研究 。六、城建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一)加速城建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二)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的进程(三)交通城建科技创新体制(四)创造交通城建科技发展良性环境(五)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六)科技资金保障(七)合理规划,健全监
11、督前 言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市交通与城建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逐步缩小。特别是1997年直辖以来,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重大举措的实施,重庆市交通与城建基础设施建设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交通与城建基础设施在总量和质量上都实现了重大突破。但是,从总体上来看,重庆市交通与城建基础设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交通与城建基础设施尚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重庆交通与城市建设起步晚,底子薄,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交通与城建基础建设仍是中心任务。这些严峻的事实迫切需要加快科学技术在建设行业的应用速度、应用水平,提高交通、城建科技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本专
12、题是重庆市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第八个专题,根据重庆市政府印发的重庆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及战略研究工作方案的安排和部署,“重庆市交通与城市建设科技问题研究”专题由建委牵头并由建委和交委协作完成。本研究专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突出“以人为本”的科技发展观,以实施“科教兴渝”、“人才强市”、“工业立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统揽全局,从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高度对重庆市未来15年交通与城市建设科技发展进行了总体设计和安排部署。专题研究与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与交通、城市建设行业的改革与发展紧密结合,把握重庆市交通、建设科技发展的趋势,凝练出重庆市交通与城建科技中长期发展的重点目标
13、、重点领域和重大研究专项,使未来的交通城建科技发展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达到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结合的目标。并通过制度创新,完善科技政策和法制环境,建立适应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交通城建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基础服务平台。第一部分 重庆市交通科技问题研究一、重庆交通发展现状及需求分析(一)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预测重庆是中国目前行政辖区最大、人口最多、管理行政单元最多的特大型城市。全市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2003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130万人,辖40个行政区县(自治县、市),形成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三大经济区。重庆已成为长江上游和中国西部地区最具活力与竞争力的商贸
14、中心,商贸金融和物流业在长江上游地区地位突出,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位居西部12省区前5位以内。未来的二十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三峡库区的建立、直辖效应的显现、长江经济带的形成,重庆的社会经济将面临着全面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重庆市第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全面推进富民兴渝,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宏伟目标,明确了到2005年打牢基础、2010年构建框架、2020年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三步走”战略构想。(二)重庆市综合交通概况及发展趋势分析1、重庆市综合交通概况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最重要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目前市内公路、铁路、水路、民航、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齐全,立体主干交通网络已初
15、步形成,在重庆市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公路:重庆是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节点城市之一,目前已初步形成以重庆主城为中心“一环四射”的高速公路主骨架。有一纵一横2条国道主干线(在建)经过重庆,另有一般国道5条,省道19条。重庆市2003年底公路通车里程3140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2562公里,占71.8%,二级及以上公路4372公里,占13.9%,其中高速公路580公里。水路: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主枢纽港口城市,是全国水运主枢纽港口之一,是我国西南地区江海联运、水陆换装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重庆市境内河航道形成长江、嘉陵江、乌江“一干两支”的高等级航道骨架,通航里程4222.33公里,
16、其中长江航道679公里,覆盖全市70%以上的区市县。枢纽港区有主城、涪陵和万州3个,重点港区有永川、江津、合川、奉节、武隆5个。铁路:重庆目前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境内有成渝线、渝黔线、襄渝线、达万线四条铁路干线和三(江)万(盛)铁路支线、万(盛)南(川)地方铁路等,主要集中在重庆西部地区,运营里程632公里,另有专用线60多条计200公里与路网接轨。在建铁路有渝怀线、万宜线、遂渝线三条铁路干线,并与全国其他铁路干线连网。航空:重庆现有民航机场2个:江北国际机场和万州机场,另即将建设黔江机场,最终形成“一大两小”的机场格局。江北机场为国家干线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E级,可满足B747及以下飞
17、机的起降。有连接国内50多个主要大中城市的航线,并开通了日本名古屋、韩国汉城、曼谷、东京等国外城市和香港、澳门特区的定期或不定期航线。万州五桥机场2003年建成投入使用,已先后开通了重庆、成都、西安、宜昌、广州、北京等航线。管道:重庆市境内的干线管道主要包括输气管道和输油管道。干线输气管道主要有1979年建成的四川德阳成都威远泸州重庆垫江梁平开县干线输气管道和在建的忠武输气管道,输油管道主要为兰成渝输油管道,末站位于大渡口区伏牛溪,成渝段最大输送能力可达每年250万吨,可与铁路、公路、水路实施联运,有较好的交通衔接条件。2、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趋势分析二十一世纪是综合交通全面发展时代,我国交通运输
18、将在继续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全力发展高速交通,并逐步解决来自环境、能源、安全等方面的严峻挑战,建立一个可持续性的、以快速化和智能化为目标的新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庆交通运输发展主要呈现以下趋势:(1)运输需求总量持续增长由于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导致运输需求总量的持续增长,虽然由于2003年“非典”的影响,但总体趋势是持续增长的,客运平均增长率接近6%,货运平均增长率在4%以上。(2)公路客运快速化、水运客运旅游化、货运物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由于社会生产效益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旅客运输对满足安全、舒适条件下的运输速度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运输行业逐步从单纯的运
19、输服务拓展到将原材料、半产品及产成品由生产地送达至消费地的所有流通活动过程。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运输,另外还包括仓储、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相关运输组织策划等信息活动(3)公路交通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巩固。由于铁路、水路受到线路自然条件的限制、民航受到建设和运行成本的限制,不可能像公路运输那样具有机动灵活、方便快捷、“门到门”服务等技术经济特点,因此公路运输是衔接其它各种运输方式的最有效途径,同时这也决定了公路交通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主体地位。(4)水路的普通客运萎缩、旅游客运逐步增长,货运优势逐渐发挥并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多年来,重庆的水路运输面临来自铁路、公路和民航快速发展的强
20、大竞争,普通客运和短途货运大幅度萎缩。尽管如此,水上集装箱、汽车滚装、化危品、大宗散货、旅游客运等逐步成为水上运输的亮点,呈快速增长趋势。(三)国外先进国家交通发展趋势分析从二次世界大战后到七十年代中期,世界科技和产业的发展,以石油化工、钢铁冶金和机械制造等重化工技术及其产业为代表,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和运输需求,处于快速增长时期。此时,货物运输以原材料和燃料运输为主,货物的特点是长大笨重,技术含量低,价值低。与此相对应,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通过能力大、行车速度快的高速公路;技术装备的主要发展方向是运输效率高、经济性好的大型、专用、柴油客车和货车。在水运方面,发展重点是大型化和专用化船舶、
21、港口泊位及高效装船和卸船机械。在此期间,发达国家各种运输方式旅客和货物周转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七十年代后期,随着两次石油危机的产生,发达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一些能耗大、污染严重的重化工产业及产品不再继续发展,并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产业和产品受到重视,发展很快。此时的运输需求的特点是,货物短小轻薄、小批量多品种、高技术含量,一些新兴运输方式如集装箱运输发展迅猛。在长期旺盛的运输需求带动下,发达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和运力不断扩充,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发达国家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大通道的四通八达的全国公路网,在自然条件许可的地方,建成了统一水深、江河湖海相连的内河航
22、道网。这些运力的发展,一方面对适应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不利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影响,如交通阻塞、事故频繁、空气污染严重、生态和自然景观遭到破坏等,交通运输的发展,遇到了严重的挑战。进入九十年代,以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全球定位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迅速崛起,进入蓬勃发展的时代。交通运输和交通科技的重点是采用高新技术,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经济、舒适、方便性,使公路、水运交通运输发展带来的不利因素减到最小。在高新技术迅速发展、产业结构迅速调整的新形势下,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出现重大的战略转变。在生产建设方面,由单纯追求数量增加、规模扩充,转变为提高质量和技术水平。在
23、经营管理方面,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由重建设转变为重养护和维修。同时,科研方向也发生了转变。由重视生产建设的研究开发,转变为重视经营管理决策的研究。世界交通运输的发展经历了运输方式从单一到多元、运输手段从原始到现代、技术层次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趋势或阶段。尤其是集装箱运输等先进运输方式出现和发展壮大后,运输结构更加合理,结构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并在八十年代前后,进入高级化发展阶段,逐步形成综合运输体系。在此之后,利用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解决交通拥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等交通运输深层次的矛盾,促进运输结构向更高的层次演进。这可以说是世界各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共同
24、规律和一般特点。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代化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历程很短。二战后,发达国家已进入五种运输方式的完善和协调发展阶段,而这时我国的现代化交通建设才开始起步。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商品经济不发达,人口流动少,对交通需求不旺盛,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交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人口、货物流动加大,这种矛盾很快暴露出来,交通运输成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交通运输面临着既要快速增加路网长度,又要提高路网质量的双重任务。为此,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交通的历史经验,无疑是我们少走弯路、缩短赶超期的一条重要途径。(四)重庆公路、水运建设目标及建设重点1、
25、重庆公路、水运发展现状及问题(1)公路交通发展现状与问题(a)公路交通发展现状经过“十五”期的建设,重庆市的主骨架公路网正初步形成。直辖前,重庆拥有公路26892公里,目前达到31407公里。预计到2005年重庆市统计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32000公里左右,比“九五”末增加1646公里。公路密度由直辖前的32.63百平方公里增加到38.11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增加明显,直辖前114公里,现在达580公里,增长了5倍。巨大的交通投资,催生了公路技术等级的提高。其中,一级公路从24公里增加到167公里,二级公路达3624公里,三级公路已经达到3927公里。比直辖前翻了番。直辖前,重庆等级公路占总里程
26、的62%,现在占到了71.8%。全市公路国道1910公里(其中国道主干线499公里),省道3850公里,县道10007公里,乡道14683公里,专用公路957公里,见图1。直辖6年中,改造的2595公里山区扶贫公路,使65个原本不通公路的乡通了公路。乡镇公路通达率达到100%。重庆公路绿化率,由直辖前的63%上升到66.8%。而由于养护质量的提高,公路好路率也从直辖前的62%上升到现在的80.78%。图1 2004年重庆市公路交通发展现状(b)公路交通存在的问题直辖后,重庆公路交通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公路建设水平和管养水平均较低,重庆东南部山区目前的现状更是如此。主要表现
27、为“一差两低三不足”。“一差”是指公路的行车条件差,油路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行路难问题还比较普遍;公路网中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比重只有2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5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低30.7个百分点,特别是县乡公路质量差的问题更为突出。“两低”是指公路技术等级低和通达水平低,高等级公路里程比重只有13.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个百分点,行政村的公路通达率仅为86.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3个百分点。“三不足”是重庆市东部山区公路建设资金不足、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和支持保障力度不足。因而公路路面使用性能与服务水平低,旧危桥普遍、桥梁结构承载力低,加之公路网尚未完全形成,通达能
28、力低、这其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很多。必须提高重庆市公路交通建设水平、管养水平,为社会提供一个优良的公路交通服务。(2)水运交通发展现状与问题(a)水运交通发展现状据重庆市交通委员会统计资料显示,到2002年底,重庆境内共有以长江、嘉陵江和乌江为主的航道136条,航道总里程4111.01公里,其中二级航道515公里,三级航道164公里,四级航道95公里,五级航道308公里,六级以下航道3029.01公里;2003年三峡大坝135米蓄水后,通航河流新增51条航道,通航里程增加111.32公里,达到4222.33公里。全市共有港区20个,生产性泊位815个,其中枢纽港区3个,生产性泊位395个,50
29、万吨以上至100万吨的港口有6个,100万吨以上的港口有7个;水路运输完成的货运周转量占重庆市全社会货运周转总量的1/3,水路运输分担着重庆市外贸货运90%以上的运输任务,重庆市沿江区(市)县的大宗低廉物资,包括工业原材料、能源产品、低附加值产品运输等以及经济不发达地区运输的大部分物资主要靠水路运输来实现。三峡工程成库后,重庆市航道将得到极大改善。三峡枢纽工程2003年蓄水至139米运行,2007年蓄水至156米运行,2009年蓄水至175米运行,2010年成库后将新增航道68条,预计通航总里程将达到6000公里以上,且航道等级将大幅提高。在此期间,嘉陵江合川草街枢纽、利泽枢纽以及乌江彭水枢纽
30、相继上马,嘉陵江、乌江河口段航道整治工程的实现,重庆市航道等级将进一步优化,按三峡工程175米水位运行,2010年六级以上航道里程将达到1767公里,占通航总里程的29.45%,其中,一级航道527公里,占总里程的8.78%;三级航道289公里,占总里程的4.28%,四级航道496公里,占总里程的8.26%;五级航道258公里,占总里程的4.3%;六级航道197公里,占总里程的3.3%。图2 重庆市水运交通发展现状(b)水运交通存在的问题航道开发度不高,大多数处于自然状态。港口建设严重滞后。港口吞吐能力不适应航运发展需要,尤其是专业化化码头显得特别突出。运力结构不合理。船舶平均运能小,货船平均
31、吨位不足400吨;航运服务体系不完善。信息化程度较低,航运法规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正处于改革调整的过渡时期,管理效能很难得到有效的发挥。2、重庆公路、水运发展需求预测当前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国交通运输将在继续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全力发展高速交通,并逐步解决来自环境、能源、安全等方面的严峻挑战,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以快速化和智能化为目标的新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关因素预测交通运输的总需求,然后根据综合运输的发展形势和长远规划,预测公路、水路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之中所占的比重,即可确定其运输需求总量,同时用增长率法进行校对
32、和修正。用此方法对公路水路运输需求预测作如下分析:到2010年,重庆市公路客运量、货运量将分别达到100300万人次、43400万吨,20062010年公路客运量、货运量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8.4%、5.0%;水运客运量、货运量将分别达到1400万人次、7700万吨,20062010年水运客运量、货运量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0%、10.6%。3、重庆公路、水运发展目标及建设重点(1)重庆公路、水运发展目标按照2010年建成长江上游交通枢纽,为2020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的总体要求,按照综合交通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提出公路水路交通建设的发展目标为:“建设骨架,干支连通
33、;协调发展,形成枢纽。”建设骨架:重点加快公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建设,形成交通运输的大通道。同时加快港站主枢纽的建设,发展干线运输,充分发挥运输大通道的区域辐射作用。干支连通:积极推进县际公路、农村公路和支线航道的建设,形成干支相连、结构合理的交通运输网络,逐步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协调发展:公路水路的建设发展应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主,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形成枢纽:至2010年,重庆市真正成为长江上游最大的交通枢纽,不仅能为重庆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同时能为东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宽阔的平台。(2)2010年公路交通建设目标基本建成“二环八射”高速公路骨
34、架,实现一二级公路连通各区县、三四级公路连通各乡镇,并通达各行政村,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快速高效、安全畅通的公路网络体系,加快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和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区县、乡镇公路站场,推进路、站、运一体化,形成长江上游交通枢纽。(3)2010年水路交通建设目标到2010年,初步建成以长江、嘉陵江、乌江“一干两支”高等级航道为骨架,主城、万州、涪陵“三枢纽”港区为中心,航道网络畅通,港口布局合理,船舶技术先进,支持保障体系完善,与其它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内河航运体系,基本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4)公路水路重点建设项目(a)公路建设项目重庆绕城公路:该项目为重庆市“二环八射”高
35、速公路骨架中的第“二环”,为交通部规划的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项目之一。它的建成对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和重庆市骨架公路网络具有重要意义。重庆至长沙公路:该线为交通部规划的西部开发省际运输通道项目之一,它的建成对于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和重庆市的骨架公路网络、提升重庆市在西部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快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重庆和长沙等特大城市的区域辐射作用、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重庆至遂宁公路:该线为国家重点公路宁波至樟木支线,穿越渝西经济走廊至四川遂宁市,是重庆通往遂宁、成都、绵阳最近的一条高速公路,对于成渝两地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6、万州至宜昌公路:该线为国家重点公路杭州至兰州公路的一段,穿越三峡库区纵深,是重庆经宜昌至武汉的一条沿江大通道,连接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国防战备意义非常重大,沿线旅游资源丰富,该项目的建设对于推进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库区移民开发、完善重庆市骨架公路网络和巩固国防建设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垫江至利川公路:该线为国道主干线沪蓉公路支线,起于垫江鸡公岭(接四川邻水-广安-南充-成都),经澄溪、忠县、石柱,止于石柱冷水溪(接湖北利川至宜昌),是横跨三峡库区、连接成都和武汉两个特大城市的一条骨架高速公路。重庆至泸州公路:该线为国家重点公路宁波至樟木的一段,是重庆市规划的“二环八射”高速公路骨架的一射,是连
37、接重庆至昆明两个特大城市的一条高速公路。重庆至万州公路:该项目是重庆市规划的一条沿江高速公路大通道,目前重庆通往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均依赖于渝长高速公路,该项目的启动将逐步形成从重庆至万州至宜昌至武汉的一条沿江高速公路大通道,对长江经济带的形成和库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涪陵至白马公路:该线为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重庆至长沙高速公路的涪陵连接线,对于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和重庆市的骨架公路网络、提升重庆市在西部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b)水路建设项目在继续完善库区港口复建项目的基础上,集中力量,抓好“三个枢纽港区”的码头建设,基本形成较完善的集装箱、汽车滚
38、装、大宗散货、化危品、旅游客运等运输系统。相应建设江津、合川、永川、奉节、武隆等重点港区,同时适时开发三峡和干支流渠化成库后形成的巫山、云阳、丰都、忠县和彭水等一般港区。4、2020年远期交通规划初步设想公路建设按照“三环九射六连”的总体规划,逐步加快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和乡村公路的网络建设。水路按照“一干两支三枢纽”的总体规划,逐步加快航道建设、完善港口功能,全面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1)公路建设项目规划建设公路交通的第三条高速公路环线以及六条高速公路连接线,完善国家高速公路和地方高速公路网络体系。继续加大高速公路的通达深度,规划建设重庆至达州、巫山至巫溪等高速公路。实行高等级公路的网络化
39、。继续加强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改善农村交通出行条件。基本实现重庆市辖各区县(自治县、市)政府所在地4小时左右到达重庆市主城区。预计到2020年,重庆市通车公路里程将达到38000公里左右,其中高速公路达到3100公里左右,占总里程的8.2%,一二级公路达到9000公里,占总里程的23.7%,三四级公路达到25900公里左右,占总里程的68.2%,每百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上占有公路里程约46.1公里,比“十一五”末提高4.8公里。公路交通网络发达,形成完善的公路交通运输体系。(2)水路建设项目全面建设嘉陵江、乌江、涪江和其它有开发价值支流航道开发,并完善相应的支持保障系统建设。基本实现库区船舶标准
40、化工作。在继续完善建设枢纽港区、重点港区集装箱、汽车滚装、化危品、大宗散货、旅游客运等专业化运输系统,枢纽港区和重点港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同时,在宏观调控下,适度开发建设一般港区和中小港点。二、重庆交通科技发展研究(一)国外交通科技发展趋势研究1、国外公路交通科技发展趋势发达国家的公路网体系,包括其中的高速公路网骨架已经形成。可以说,发达国家大规模的公路建设时期已经结束或即将结束,全面进入了道路的运运管理阶段,主要包括养护管理、交通管理、环境管理等。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用高新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来改造公路交通的技术构成。2、国外水运科技发展趋势发达国家对
41、水运资源十分重视,投入相当财力,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其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充分利用,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扩大。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内河航运,把江河湖海联系起来,构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高等级内河航道网。美国在密西西比河的整治过程中,以“全面治理、综合利用”为目的,实施了标准化的船队建设及现代化的运输管理,船舶平均运距长,运辆费用低,水运成本仅为铁路的13左右。莱茵河经历了100多年的整治,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高等级水运网,推运和吸引沿岸工业的发展,并繁荣了旅游事业。(二)重庆交通发展对交通科技的需求分析1、重庆交通科技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由于重庆直辖不久,在交通科技工作方面的基础较为薄弱。重庆市交
42、通委员会一直以来没有直属的科研院所和信息中心等专职机构(2004年才成立重庆市综合交通运输研究所),科技人才结构比例不合理。资金短缺,科研项目投入的经费有限,难以满足科研项目的需要,严重制约科研工作的开展。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重庆市的交通科技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交通科技整体技术水平不高,人才匮乏,科研力量薄弱,地方交通科技力量更为薄弱;另外科技投入严重不足,交通科研成果总量远少于东部地区,远没有形成科技牵引力:科技意识不够强,科技创新能动性尚显不足。交通基础建设对工程进度要求急,对技术需求迫切,可是技术储备不够,规范标准往往又无法包揽建设的复杂性和具体技术。可持续发展和依靠科技进步面临的形
43、势非常严峻,工程技术难度大,设计施工科技含量低,长远发展能力不够,公路建设大挖大填现象突出,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边坡处治工程量大,另一方面还造成潜在的公路灾害;水运工程建设普遍存在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航道整治建筑物水毁现象也十分突出。三峡成库后回水变动段和各支流河口段泥沙淤积等影响全市航运发展以及港口在大水位差下装卸工艺等问题尚待研究解决。交通建设和发展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科技开发既要有超前性,又要有针对性,但实际情况却是技术基础工作缺乏、技术手段落后、科研力量和投入不足。需要发挥科技作用空间看似较大,但往往在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时,却是粗放型,造成资金浪费和质量隐患。总之,重庆目前的交通科
44、技现状满足不了公路、水路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快开发公路建设急需的关键技术、路网改造、公路养护和防灾害技术;交通环保可持续发展技术;公路运输优化结构和提高服务水平新技术;交通信息技术应用与开发;加大水路的科技开发力度。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技术难题分析根据重庆市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交通重点工程建设,水、陆运输行业管理的要求,全市交通科技工作面临两大方面的课题,方面是解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提高建设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和降低工程造价以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另一方面是交通基础设施建成后的使用和管理,以及提高服务水平和降低成本,创造经济效益等问题。(1)公路建设中的技术难题分析(a)公路
45、工程方面:随着高速公路建设向山区推进,在隧道长度增加的同时,地质情况也变得更加复杂,软弱破碎围岩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技术在重庆地区还没探索到一条成功的经验,在渝黔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建设中已突现端倪。路面养护与维修技术落后,新材料、新技术应用少,手工作业普遍,管理水平低。各种废料利用(包括废旧路面材料再生利用、工业废渣、生活中的工业废品、建筑垃圾等)重视不够。公路建设中出现边坡坍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普遍,经济损失惨重。高切深挖边坡造成水上流失和环境破坏比较普遍,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各级公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都比较弱,尤以地方道路为甚。(b)桥梁工程方面:从重庆市已建公路来看,桥梁不但数量越来越多,造价所
46、占比例也越来越高。直辖后,重庆市的桥梁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部分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甚至是国际先进水平。然而,桥梁建设所存在的问题也较多,一些问题已对桥梁的科学选型、施工安全、工程造价、正常使用、结构寿命、运营安全等产生了较为严重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适应重庆山区的新桥型研究不多;桥梁方案与当地环境不相适应;桥梁设计与施工存在脱节现象;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的应用不够;桥梁方案设计很少考虑维护管理的可行性和全寿命成本问题。总之,由于桥型选用、设计不当而导致的桥梁问题不少,桥梁施工方法不当而引起的造价、工期以及质量等问题也很多,对桥梁正常使用产生的影响十分严重,缺乏系统研究。特大型桥梁的管养技术方面,
47、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政策法规上,国内、市内尚无一套健全的桥梁维护体系可循。(2)水运建设中的技术难题分析(a)水运工程方面: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给重庆的经济建设带来了发展腾飞的良好机遇,同时由于洪水期淤积的泥沙不能冲走,泥沙在三峡水库回水变动区和支流航道河口内产生累积性淤积,逐渐使水库边滩加宽、江心洲与河岸相连、河型转化、主体槽易位、支流河口淤堵,将恶化港口和航道水流条件。回水变动区水位周期性的大变幅升高和降落,将使库岸的土体和岩体边坡周期性地处在交替加载和卸荷过程中,长期受大变幅动水荷载的边坡,其稳定程度以及加固措施是库岸工程研究的新领域。水库运行处于消落期时,在水工建筑物附近存在纵向、横向
48、、轴向的环流,这些环流不断冲击水工建筑物表面和基础,严重影响水工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水库正常蓄水运行后,江面加宽的同时,雾情将进一步加重,严重影响船舶航行安全;水库运行后环保问题将日益突出;针对过闸能力不足问题,如何有效规范开展船舶标准化工作;开展物流和集装箱运输研究。(b)库区港口码头方面,码头结构型式单一、装卸工艺落后,效率低下,需开展大水位差下装卸工艺优化方案研究。(c)库区沿线码头与新三峡景观不协调。(d)三峡船闸通过能力将逐步不适应长江上游航运发展的需要。3、重庆交通科技需求分析为了推动重庆市的经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市委市府对重庆市的交通建设提出了长远规划,并作出重大决策加快交通
49、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2010年取得突破性进展,构筑长江上游交通枢纽。重庆市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建设,正在进入大提速、大决战的新阶段。重庆市交通行业必须站在新的起点上,坚决依靠科技进步,加强行业管理,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次创造性的解决好现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和行业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协调发展。(1)公路建设科技需求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西部地区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以及交通部提出的加快西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指示,重庆市政府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重庆市交通建设的长远规划目标:到2010年将建成“二环八射”共2000公里高速公路,到2020年将建成“三环九射六联线”共3000公里高速公路。地方公路主要加快县际公路、
50、农村公路、山区公路的建设。2010年,实现重庆市所有的县际之间(包括县际连接和省际出境)至少有一条达到二级及以上等级的公路相连,新增高等级公路2000公里以上,所有行政乡镇及90%以上的行政村通公路,形成较为完善的公路网络。与“九五”期相比,全市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更大,交通发展的速度更快,特别是高速公路向山区延伸,地质地貌情况更加复杂,施工条件也更加恶劣,公路建设的技术难度将会进一步加大。面向公路建设主战场,研究开发适合西部地区特殊地理、地质、环境条件及经济发展特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重点研究山区公路建设标准与修筑技术,山区桥梁建设与服役桥梁管养、加固与改造成套技术,大断面特长公路隧道关键技术,小净距隧道及连拱隧道的设计方法,隧道施工中的超前预报及监控技术,长隧道的通风与机电控制技术,朝天门两江过江隧道成套技术等关键控制技术;研发公路建设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提高公路使用的耐久性和安全性,保证程质量;研究高等级公路施工质量控制系统和质量保证体系,延长公路使用寿命,降低公路建设总体成本;研发高等级公路路面维修养护管理与路面使用性能综合评价系统成套技术等。(2)公路运营管理科技需求为了提高公路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检测 高三历史试题(无答案)
-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南江镇中心小学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期中英语试题(无答案)
- 第4单元 比-单元素养测评(2)-2024-2025学年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含答案解析)
- 2025年高考化学总复习试题分类训练:金属有关的工艺流程(解析卷)
- 幼儿园厨师长期劳动合同
- 国家战略合作意向书
- 工伤赔偿协议书模板
- 房屋维修合同范本详解指南
- 四川省南充市2025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 (一诊)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 一例肺癌术后并发肺栓塞患者的个案护理
- 学习科学与技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山东师范大学
- 技能成才强国有我主题班会
- 民用建筑电线电缆防火技术规程DBJ-T 15-226-2021
- 单孔胸腔镜手术肺结节
- 2024年返聘退休人员合同
- 期中模拟试卷(试题)2023-2024学年外研版(一起)英语五年级上册
- 中频炉停水停电应急专项预案
- 2024年4月贵州省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 车间物料配送制度
- 机器视觉原理与应用 课件 4 机器视觉测量系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