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分解与达成_第1页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分解与达成_第2页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分解与达成_第3页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分解与达成_第4页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分解与达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分解与达成作者:刘德荣教学论文来源:原创点击数: 367更新时间:2011-10-8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江高二中刘德荣摘要: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目标的达到程度不高的现象,本文提出用课堂教学目标分解的办法,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通过研究归纳总结得出“逐层深入分解法”、“解剖法”、“助产术引导法”、“联系对比法分解”等四种常见的教学目标分解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发现用教学目标的分解方法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物理课堂 目标分解 目标达成一、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现状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标准,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选择正确的教

2、学方法,才能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就现在物理课堂教学的目标调查1来看,教学目标在广大的教师的教案上只是一种排设,教案上的三维教学目标写得很清晰,但是没有真正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很多教师着重于传递知识,忽略了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能真正在课堂上达成三维目标的教师很少。因此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物理成绩提不起来,很多学生都没有兴趣学习物理。新课标改革已经很多年了,新课标要求把一维目标变成了三维目标,从原来的传播知识到现在的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这是教学改革的进步。那么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才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呢?如何才能提高物理课堂的效率?如何去改变物理课堂效率低下的现状呢?在物理课堂教学

3、中用教学目标分解的方法能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能把教学难点分散,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培养科学创新能力。二、教学目标分解研究的目的,内容与价值,和可行性分析(一)教学目标分解的目的因为现在物理课堂上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效率不高,教学目标不明确,所以要把不明确的教学目标进行更细致的分解。比如: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定位就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如果我们只是知道这个目标就是初中物理培养的目标,不深入去解读的话,根本不知道如何去操作。就好像国家有了宪法,如果没有其他法规做具体的规定的话,法律的体系是不完整的,操作性不强。所以每本书有每本书的目标,每章书有每

4、章书的目标,每节课有每节课的目标,每个小目标都是围绕着总的目标展开的。新课标中的物理教学目标是物理教学总目标,相当于“金字塔”的最顶部,每节课的目标是“金字塔”的底部。如何才能更好的达成每节课的目标呢?那就必须对每一个知识点,特别教学目标中的难点分解,使每一节的教学目标得到落实。(二)教学目标分解的内容和价值本文研究的方向就是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何分解和达成,特别是每节课中重点难点如何用教学目标分解的方法突破,使学生明白每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初中物理学习的内容不多,涉及到的知识有声,光,热,力,电,总的知识点也不算多。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做到把每节课的目标进行分解。如果能够做到每节课都进行目标分解的

5、话,那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突破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研究教学目标的价值所在。(三)教学目标分解的操作与可行性研究如何提高教学目标分解的操作性呢?首先必须深入解读新课程标准,如果连课程标准都不明确的话,教学目标的分解就会没有方向或者分解后会与课程标准相背离,所以,要进行教学目标的分解就必须深入解读课程标准。其次,必须认真阅读地方对中考考点的要求,毕竟我们还要进行升学考试,教学的难易度必须要把握好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如果难度超出学生的接受范围的话,那么也背离了我们的教学目标。最后,教学目标分解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开展,原因就是学生的学习程度是有很多差异的,如果程度差的就将教学目标

6、分的更细,让学生真正是通过老师的引导而学习,不是灌输式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要提高教学目标分解的可行性就必须依靠集体备课的力量,通过集体的讨论后再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而分解可行性更高。三、教学目标分解方法研究新课程标准中对教学的目标达到程度分成认识、了解、理解、科学探究、掌握运用等几个层次。而且物理课根据内容的不同,按内容来通常分为概念定理课,实验探究课,复习课等。因此按课型的不同和内容层次的要求不同,总结归纳了以下四种教学目标分解法:逐层深入分解法、解剖法、“助产术”引导法、联系类比分解法等几种常用的方法。(一)逐层深入分解法逐层深入法就是把教学目标中的内容分成几个有层次性的问题,

7、先从最简单直观的问题开始讨论,达到一个小目标后就沿着更深层次的目标进行探究,步步为营地向着目标前进,最后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逐层深入法可以运用到难点的突破上,所谓的难点就是有很多很多的小知识点综合在一起,学生一下子很难理解,但是通过每个知识点逐步深入学习,把难点通过分解的办法分散了,学习起来就容易很多了。而且对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物理学习方法的培养也是一个好的方法。初中物理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研究物理的初步思维。如果学生学会了用目标分解的方法去学习物理,对培养他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逐层深入法多运用于新概念和新定理的学习。例如: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内能的概念”。首先要学生了解分子在不

8、停的做运动,了解分子间会有力的作用。然后逐层深入,引导学生得出运动的分子具有分子动能,受力的分子会有分子势能,从而引出分子的内能。最后在深入学习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就是物体的内能。内能的概念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来的,但是经过逐层的深入分解,然难点分散了,理解起来也非常简单。又如: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这个目标看起来就几十个字,但是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用逐步深入分解的方法把“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分解为:1为什么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引出亚里士多德的思考。2观察探究实验中小车的运动情况并进行推理,引出伽利略的观点。3知道牛顿第一定理的内容。学生通过学习就

9、可以把牛顿第一定理的内容和研究的思维方式都了解了。比单一的死记硬背牛顿第一定理强多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物理思维和提升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解剖法解剖法就是把一个目标解剖成几个小目标,然后再把小目标各个击破,从而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这是我们最常见的,最实用的办法之一。这种分解方法最常运用在实验探究课上。比如:课标要求“会测量固体的密度”。根据解剖分解法我们可以把目标分成:1会用天平测固体的质量;2会用等效替代法测固体的体积;3记录实验数据进行计算。三个小目标下面还可以根据难点的不同分解成更小的目标。例如:这里的三个小目标中,难点是第二个目标“用等效替代法测固体的体积”。所以必须把

10、第二个目标的难点分散,因此在这里可以通过三个问题进行突破,第一,固体浸没后为什么水面会上升?第二,水增大的体积和固体浸入水的体积有何关系?第三,浸没后固体浸入的深度越深,水面是否升得越高呢?通过这样的分解,学生不但不觉得难,而且还很有信心完成实验。(三)“助产术”引导法“助产术”是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学家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苏格拉底助产分为四个步骤2:首先给出有矛盾的情景让学生探讨,第二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不断的向他发问刺激他的思维,使他们有一定的认识。第三步层层深入表明自己的观点让学生知道错误。最后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在教学目标分解中,助产术同样可以发挥其作用,在提

11、出问题的环节中,可以通过助产的引导,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研究的课题。在讲解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时,可以刻意让学生做错,然后通过提问让学生发现问题,再通过学生讨论改正然后归纳总结。这样不但没有破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让学生能从多维度的思考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四)联系类比分解法联系类比法就是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经过迁移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在物理的概念教学中,很多的物理量的定义非常相似,那么可以通过联系类比的办法分解教学目标。比如:速度的概念可以分解为速度概念的定义,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的单位和速度的物理意义。那么学习压强,密度等概念的时候可以根据以前学习的类似概念迁移学习。把

12、概念分解成内容,公式,单位,物理意义等几个目标达成。而且通过类比分解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达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物理目的。四、教学目标分解方法的综合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不是单用一种方法就可以达成教学目标的,必须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才发挥更大的作用。初三物理第十四章学习了浮力,以下运用教学目标的分解方法对这这节课的目标进行分解。浮力教学目标分解图表:三维目标课标要求教学目标分解分解方法知识与技能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1通过实验感受浮力的存在。2感受浮力的方向。3总结浮力的概念。逐层深入法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什么?(重点)1会用弹簧秤测量浮力。2知道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液体有关

13、。(猜想)3会用排液法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的重量关系(难点)4总结阿基米德规律知道浮力等什么?解剖法知道浮力的应用1会用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2会推导出求浮力的推导式。3会用推导式进行简单的运算。逐层深入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浮力的产生把空瓶子压进水中体验浮力的方向和大小。用手托这一块砖头,把它慢慢浸入水中感受是否会变轻了?助产术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计算对社会的发展影响,初步建立科学知识的意思。课堂中灌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五、结语针对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的达到度不高现象,本文研究了教学目标的分解方法。教学目标分解是有利于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老师

14、在设置习题和编辑试卷的时候容易把握重点。有利于教师更加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的分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最好能通过集体的备课来完成教学目标的分解工作。那么老师在备课中认真的去领悟教材要达到的目标。因为每一个单元有一个大的教学目标,而每一节又有一个整体的目标。在教师进行教学前,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自我理解教学目标。作为一名教师在上课前自己都不知道教学中要完成什么目标,那么这样的课堂会没有方向更谈不上活力,更加难进行目标的分解3。教师备课前首先要备学生,对学生的程度必须要了解,哪些目标是可以达到的,哪些目标难达到的,哪些目标是要通过教师的指导达到,使教学目标分解达到最合理,最有效的优化。在课堂教

15、学中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让物理课堂变成高效率有活力的动感课堂。探新课程核心课标“科学方法”教育的渗透作者:曹焕京李红净教学论文来源:原创点击数: 281更新时间:2011-10-8天津市宝坻区大钟中学曹焕京李红净摘要:科学方法是探究的工具,是连接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是学生正确动手实验的基础,是得出科学结论的保障,更是探索未知领域进行创新的手段。新课改理念指出: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从学生时代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主要围绕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搞什么”、“为什么搞”和“怎样搞”等内容及实例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核心课标 科学方法 内涵 意义 途径随着社会和经济的

16、发展,基础教育的最基本功能被确定为提高公民的素质,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提升为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和学会相处。2010年8月,全国第三次“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南京落下帷幕,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关于新课程核心3课标12“科学方法”的教育已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但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许多一线教师仍然普遍重视物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这种重视知识传授忽略方法教育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随着物理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笔者愈发感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应是亟待探讨的问题之一。一、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

17、方法教育的基本内涵搞什么科学方法就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思维、行为方式,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基本的研究途径、方式和方法4。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笔者认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应主要分为五个方面:物理方法、数学方法、逻辑方法、哲学方法和非常规方法。物理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实验、模型、理想化、等效、模拟、放大、控制变量、转换等;数学方法主要指运用等式、方程、函数、比例、图象等,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求解变得简单方便;逻辑方法主要包括比较与分类、类比、概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推理与判断、抽象与具体等;哲学方法主要包括肯定与否定、

18、绝对与相对、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原因与结果等;非常规方法主要包括直觉与灵感、机遇与勇气、科学想象与猜想、失误与悖论等。二、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的意义为什么搞科学方法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给学生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无论是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新课程改革理念来看,渗透科学方法教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科学方法教育是初中物理新课标中的核心目标物理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1:“将科学探究方法纳入内容标准,旨在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学生不仅应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还应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科学探究方法应渗透在教材和教学过程的各个

19、部分。”新课程标准已经把科学方法教育确定为初中物理三维目标之一“过程与方法”中的核心目标,更把科学方法教育确定为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充分说明科学方法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2科学方法教育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学生通过对科学方法的不断了解、积累和掌握,逐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物理科学方法体系,可以形成一种借助于科学方法获取物理知识、提高能力的心理定势。这样,学生就能够以快捷的速度获取知识,深刻地领会和掌握知识,牢固地记住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对问题的敏感性,能够用科学方法迅速地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也即学生能力提高的一种表现。3科学方法教育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物

20、理科学方法中的灵感、假说、归纳与演绎、类比推理等诸多方法无不包含着创造性因素。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方法,正确的方法是科学之魂,不掌握科学方法,创新只能停留在高谈阔论上。因此,让学生将学习过的物理科学方法独立地迁移到学习新的知识中去,或者应用于解决自己遇到的新问题、新情景中去,就能激发并提升学生的创新潜能5。4科学方法教育是物理教学的“画龙点睛”之笔物理知识是科学方法的载体,科学方法蕴涵于物理知识之中,它们密不可分,共同形成了物理学完整的知识体系6。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方法,才能真正的认识、了解并驾驭物理即万物之理,近而使学生心中的物理“活”起来。三、初中物理教学

21、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的途径怎么搞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应是教师给予学生的最具生命力的教育,也是学生离开学校后进一步学习和工作的有力工具。1预则立,即必须了解教材中蕴涵的科学方法现行物理教材大都按照知识体系编排,而科学方法大多蕴涵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有些内容涉及的科学方法是显性体现的,且多采用旁批的形式加以介绍,如: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在旁批中介绍了控制变量法、九年级物理教材“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旁批中渗透了非常规方法灵感;但更多的科学方法还是隐性的蕴涵在物理知识教学中,因为科学方法教育是要以知识教学为载体的,这就要求我们能挖掘出教材中的科学方

22、法因素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1)物理概念类课型物理概念的建立是以观察实验或生活事例为基础,进行共性和本质属性的抽象,再给予科学的概括和表述。例如力、温度、速度等概念的建立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操作而建立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尽可能真实的还原从观察、实验运用科学方法建立概念的过程,并体会科学的思维和方法。(2)物理规律类课型物理规律揭示了在一定条件下某些物理量之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其获得通常有两种方法实验归纳法和推理演绎法;另外还有理想实验法,如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等。(3)物理实验类课型物理实验类课型所蕴涵的科学方法更加丰富,主要包括

23、根据实验目的而进行的实验原理构思的方法、实验步骤的设计与实验操作的方法、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和整理归纳实验结论的方法等。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不同类型的实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例如分组实验与演示实验相比,在都重视实验的设计思想的同时,分组实验侧重仪器使用及实验的操作方法以及数据处理等方法,演示实验则更重视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和结果的分析归纳方法。(4)物理习题类课型物理习题类课型是用已有的物理概念、规律、原理来解释、说明、求解生产或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现象和问题,此时物理知识本身已成为一种方法。在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时常常要根据物理情景建立物理模型,运用物理原理列方程,

24、运用数学方法分析求解等。2再现生活经验结合简单实验启发学生,了解科学方法的本质生活经验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但学生很可能没有注意到科学方法的运用。我们要在学生刚进入物理学科的启蒙阶段中,再现他们生活中的经验或事例,同时结合教材中的简单实验来启发学生,提升出方法的理论,让他们了解什么是科学方法,慢慢的进行渗透,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符合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1。例如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出示一面鼓,让学生来制造声音。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采用了“敲”、“击”、“打”等方式,当问到具体怎么做能让物体发出声音时,学生最终考虑到让物体

25、发声就是让物体振动。接着问“怎么知道物体在振动?”,学生反馈是“手摸”。再引导“手摸只能你自己感觉到,如何能让别人看到?”,也可加进生活事例“如何判断风力的大小?”“怎么知道灯泡中是否有电流?”等,思考之后学生答道:“用纸屑或豆子,看纸屑、豆子等的振动。”教师此时可提升出方法的理论:鼓面的振动转化成纸屑或豆子的振动转换法;鼓面一个小的振动现象肉眼是看不清楚的,我们看到豆子跳得老高,这也是一种把小变化放大的方法放大法。通过再现生活经验及事例把研究方法用适当的例子加以阐释,学生感到亲切、好理解,会不自觉地运用这些科学方法并了解这些科学方法。3用科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双向优化兴趣来源于内因

26、,同时也受外因的作用与影响。用方法指导过程,用过程激发兴趣,兴趣又可反作用于科学方法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内因与外因同时得到提升、得到优化。比如九年级物理教材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活动中,学生自觉想到要让小车开始的运动是一样的,开始不一样那就相当于百米赛跑的运动员没有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无论得出什么结论也不具有说服力。所以,经过讨论决定把小车放在斜面的同一高度,让小车无初速开始自由下滑,这就自觉的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接下来,在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改变阻力大小,让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开始实验时,发现小车在棉布上和木板上都冲出桌面,师生共同商议,把小车的高度降低,重新做实验:小车在毛巾上

27、停的最近,棉布稍远,木板最远甚至冲出桌面。这样可得出结论“阻力越小,对运动的影响越小”。进一步推理,假设没有阻力,运动就不受影响,物体将会永远运动下去,这在极浓的学习兴趣中又运用了一种新的科学方法科学推理法。因为整个实验过程学生的参与度极高,所以他们很愿意自己去获得实验的结果,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会不自觉的运用一些科学方法参与其中,达到了双向优化的目的。4结合初中物理教材适当渗透“非常规”科学方法的教育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需要实验事实,也需要归纳,但不一定都符合“大量数据归纳结论”这样简单的模式。很多科学家在观察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凭直觉形成概念和假说,再经过实验验证后,它们便成了

28、原理,于是科学家便由之出发,用演绎的逻辑方法经过推理而构造出科学理论。这样以广泛的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为基础进行的猜想,才是最具有创造力的思维活动。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初中物理教材进行学生的直觉与灵感、机遇与勇气、科学想象与猜想、失误与悖论等“非常规”科学方法的教育。例如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电生磁一节“探究活动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栏目2中:我们要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的过程,就可以让学生尝试通过自己的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跟外部磁场方向的规律。为此,可以启发并激励学生:“你能想出类似的语言来描述通电螺线管电流方向跟N极位置的关系吗?”这时,学生通过自身的直觉

29、或灵感或想象可能萌发出各种富有创造性的说法来描述。如有一位学生描述到“螺线管正面的电流如果向上,则N极就在左边;螺线管正面的电流如果向下,则N极就在右边。我们可以简单的记为正上左、正下右”。最后通过实验来检验结论的正确性,从而激发学生内心深处未被激活的“非常规”的方法。这样,既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又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素质,使学生的洞察力、勇气以及科学想象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5让学生参与或重演物理概念、规律的发生过程,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本质属性的一种抽象。物理规律则是物理概念间的内在必然联系。牢牢把握物理概念、规律的发生过程,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保证。要通过设疑、释疑,引

30、导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内在联系,把获得的感性材料去伪存真,通过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区分出现象和本质,概括出概念和规律,并明确其物理意义。每学习一个概念和规律,都要引导学生弄清楚“为什么”、“是什么”和“干什么”。例如建立“力”的概念,教师可组织学生分析马拉车、推木箱、压路机压路、手提桶、电磁铁吸引铁钉等,从以上具体实例中通过抽象、概括,把“拉、推、压、提、吸”等现象的本质归结为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概念便通过由具体实例再经过归纳、抽象、概括而引出来了。6巧妙设计习题教学,强化科学方法教育科学方法教育的意义在于训练学生的智力技能,只有通过实际操作

31、和运用,才能深刻理解科学方法,灵活而准确地运用科学方法。实践表明:教师生动精辟的讲述,学生对于知识只能达到理解的水平,要达到运用的水平,就非要经过学生本人参与分析解决新问题的实践不可。因此,教师要创设情景,巧妙设计习题教学和训练,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如习题:在学完用天平和量筒测小石块的密度后,请学生根据学过的密度知识,选择适当的器材,设计出至少三种测物质密度的方法。7通过物理学发展史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物理学的发展史,是一部物理学理论和思想发展的历史,也是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发展的历史。初中物理教材涉及到几十位物理学家,他们在取得伟大成就的过程中,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构思精妙

32、绝伦,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科学方法教育素材。结合教学内容介绍物理学史上科学家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作为学生学习的范例,无疑是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的又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史实的描述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引导学生注重科学方法的研究,学会学习,学会探究,触发灵感,唤起创造性思维,就可能取得非凡的成果。8倡导以科学方法为手段来探究未知之领域科学方法的掌握不是为了已知的领域服务的,也不是只为了上学阶段获得知识为最终目的。当今的社会要求人们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相处和学会创造,这才是我们掌握科学方法的最终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使用科学方法从熟悉的领域进入不熟悉的领域。这也正是古人常说的“授人

33、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的道理。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这一正确论断,对物理新课程改革同样适用。掌握了科学方法就仿佛士兵手里有了制胜的武器,农民手里有了获得丰收的先进工具,工人师傅有了改天换地的本领但必须指出,科学方法教育的渗透,千万不要生搬硬套,也切忌死记硬背,一旦造成硬伤,后果将不堪设想。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82廖伯琴,张大昌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实验

34、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组织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20273张民生中学物理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324张宪魁物理科学方法教育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5陈兴瑞,陈万平,李乡新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教学模式探讨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1(3):1081106邢洪明贯彻新课程理念渗透科学方法教育DB/OL2006-11-29 初中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者:高振坡李恩会教学论文来源:原创点击数: 322更新时间:2011-10-8天津市蓟县侯家营镇三岔口初级中学高振坡天津市蓟县渔阳中学李恩会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达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

35、,因地制宜,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途径。下面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开发和利用文字型课程资源首先,教科书是重要的文字课程资源,现行的教科书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特色各异,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的教材观倡导我们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受一种教科书的束缚,要充分利用不同特色的教科书,容百家之长,来充实自己的教学。其次,各种应对升学考试的教学资料和教辅资料也是很好的文字课程资源,但其中有一部分内容与课程改革的理念相悖,我按照标准理念,对各种

36、教学资料进行筛选,取其精华,弃其无用。第三,各种科技图书、科技期刊和报纸是物理课程的重要文字课程资源。在我校图书室每周向全体学生开放一次,我深入学生中间指导他们有效地阅读科技图书、科技期刊和报纸,激发他们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热情,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促进他们自主地学习。二、开发和利用实验课程资源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资源。1建立开放性实验室首先,我根据标准的要求安排足够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器材,力求利用多年闲置的器材开发新的实验。其次,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实验室的丰富课程资源,改变实验室的封

37、闭式管理状态,尽快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主动做课外实验。2用日常器具做实验标准指出:“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教授曾说过“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就是说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做简单易行的替代性实验。其实,组织学生共同研究和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实验器材,本身就是培养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同样是课程资源。例如:我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用气球做以下几个实验:(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用手挤压充了气的气球,挤压处变瘪。(2)物体间

38、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也可用于演示火箭的原理):将充满气的气球口部对准某方向后松手,气球会向朝气体喷出的反方向飞去。(3)演示气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向两个充满气的气球中央吹气,两气球会向中央靠拢。(4)验证大气压的存在:取一只圆底烧瓶,里面放入适量的水,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待瓶中水沸腾并将瓶内空气几乎全部排尽时,将一只瘪气球迅速套扎在瓶口处,然后将烧瓶置于放了冷水的烧杯中,会发现气球被烧瓶吞过瓶内。(5)演示物体在空气受到浮力的作用:给气球充上氢气,可观察到它在空气中上升。用日常器具做实验,除了具有简易、直观、经济等优点外,更有利于学生课外自己操作,以发展学生独立实验能力。在这些实验中,

39、学生能充分观察物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反复品味其中的物理原理。学生开动脑筋,利用自己制作的仪器设计实验,完成自己提出的课题,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用自制教具做实验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而所有物理实验的开展都离不开恰当、合适的实验器材,随着教育现代化教学仪器配套与达标活动的开展,教学仪器日臻完善,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一方面教学仪器不可能一应俱全,特别是广大农村学校教学仪器尚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另一方面经常使用成套仪器进行教学也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和对物理产生高深莫测的神秘感,从而影响了学生物理的兴趣和信心,阻碍了学生创

40、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例如:学校实验室很少有额定电压相同,额定功率不同的小灯泡,要演示它们同时接在串联、并联电路中的发光情况很困难,于是我利用2个座式灯口、PZ220V-60W、PZ220V-40W灯泡各一只、一个双开双控墙壁开关、一个长方体木盒、一个插头设计了额定电压相同,额定功率不同灯泡亮度演示器(如图),使用方法如下:比较两灯串联在额定电压下的发光情况:将两开关同时接至1、2两个触点使两灯串联,演示额定功率小的发光亮,额定功率大的发光暗。比较两灯并联在额定电压下的发光情况:将两开关同时接至3、4两个触点使两灯并联,演示额定功率大的发光亮,额定功率小的发光暗。比较灯泡串联、

41、并联在额定电压下的不同发光情况:重复、实验步骤,演示两灯从串联到并联发光都变亮。该演示器弥补了这一不足,并具有安全、方便、效果明显的特点。三、开发和利用多媒体课程资源1开发和利用常用课程资源挂图、幻灯片、视听光盘、多媒体软件等都是常用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物理情景,丰富物理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掌握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和熏陶。2010年10月,我校完成教育现代化提升工程,顺利通过市级验收,学校软、硬件建设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拥有计算机、多媒体、宽带网已不再是我们农村学校的奢望,在物理课的学习中,应根据实际内容的需要,选用多种类

42、型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重视传统媒体和计算机多媒体的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它们在物理教学中的功能。为了加强课程资源的管理,我校建立了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实现了多媒体资源的共享,极大地提高了利用率。2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网络为物理教学提供了全新的环境,同时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已成为物理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辅助手段和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我积极从网络上下载有用的、有趣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动”起来的画面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感性认识,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网络上有很多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物理老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作了一批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作为物理教师

43、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并突破教学难点,当然也可以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教学。例如:学习船闸时,须向学生解释清楚它是如何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但如果使用语言对照课本静止的图片向学生讲授时,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对整个过程反映比较茫然。我通过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课件素材下载相关课件解决这一难题。湖北省长阳县都镇湾镇中心学校李向阳老师制作的课件奇妙的船闸以flash动画的形式模拟了船从上游到下游和从下游到上游时水位变化的全过程,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又配上声音效果,快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实拍了葛洲坝2号船闸,直观的图形一下子拉近了船闸和生活的距离,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总之

44、,物理课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作为物理教师要充分认识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对物理课程的实施所起的作用,并付诸实际,标准理念才能落到实处,物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才能稳步提高,并逐步把课程改革推向深入。中学物理电学实验答题六忌作者:张生云教学论文来源:原创点击数: 482更新时间:2011-10-8重庆市涪陵第十六中学张生云2011年重庆市中考物理第18题为实验探究题,其中有些问题开放性较强,得分率为0.6,由于“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实验属重点知识,但从整体阅卷情况来看答题得分效果不如预期的理想。在阅卷过程中我发现大量由于考场答题失误而引发的失分现象,十分可惜。于是在这里做一个总结,以对今后的考生在考

45、场答题中有所警醒。题:小雷想知道小灯的亮暗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于是找来额定电流均小于0.6 A,额定电压是2.5V的灯L1和额定电压是3.8V的灯L2,先后接在电源电压恒为6V的电路中,按照如图所示的电路开始探究。(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根据图所示的电路图,将图所示实物图连接完整。(2)若小雷连接Eg路后闭合开关,灯L1几乎不发光,移动滑片P也不能改变灯的亮度。原因是他把滑动变阻器的_。(选填“A、B”或“C、D”)接线柱接入了电路。(3)小雷排除故障后,按图17所示的电路继续进行实验:闭合开关,滑片P向_(选填“A”或“B”)端移动,使灯L1发光,测出灯L1的相关物理量,记录和计算结果如

46、下表:次数电压V实际功率W电阻116O20O32800225O24O601O.42328O26O731O77请将记录数据时遗漏的物理量和单位填入表格的空格处。(4)小雷注意到灯L1的亮度变化是:第二次比第一次亮,第三次比第二次更亮。结合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小灯泡越亮,它的实际功率越_。(5)用L2替换L1重复上面的实验时,需要改变_表的量程,发现灯L2的亮度变化规律与灯L1相似。(6)小雷在实验结束后与同学们讨论:有同学认为“用上表中灯L1的3次电阻的平均值代表它的电阻更准确。”这种说法错误的原因是小雷忽略了_对小灯电阻的影响。有同学认为“把灯L1换成定值电阻,该实验可以用来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

47、电压的关系。”你认为这种说法_(选填“正确”或“错误”)。一、忌电路连线不规范电路连线不规范主要表现在:1电路连线不连在相应的接线柱。如有的考生直接将导线连在其他导线的绝缘皮上、还有的考生将导线连在滑动变阻器的绝缘支架上、也有考生将导线连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上。2电路连接结果使某个电学元件被短路或开路。有的考生滑动变阻器不遵循“一上、一下”原则,使得滑动变阻器被短路或失效。3电路仪表连接不规范。如有的考生将电压表的两根接线均接在负接线柱上。还有的考生将电压表接到灯与滑动变阻器的两端。那么测的就不是灯两端的电压。二、忌故障原因分析不到位2010年18题故障原因分析出现这样的情况:1对典型故障的表现

48、与原因不了解。如果串联电路任何一处断路,都会使电灯泡不亮及电流表示数为零。如果电压表所测两点间的电路短路或其所测两点以外的电路断路则其示数为零。如有的考生认为第(2)小题的故障原因是电路中某处开路就是由于对典型故障的表现与原因不了解造成的。2含糊不清。第(2)小题的故障原因为小灯泡烧断。而有的考生回答电灯泡坏了。这种回答会给评卷老师两种推测;1小灯泡断路;2小灯泡短路。还有的考生回答电路接触不良,而没有具体指明是哪部分电路。而2011年18题为了降低难度改成故障部位为两个选项,但有的同学依然出现对典型故障的表现与原因不了解,选择了“C、D”。三、忌题目要求不看清解题时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按要求

49、进行作答。审题要慢,写题要快。例如第(4)小题题目要求的是额定功率。第(3)小题的第一问只能填“A”或“B”。而许多考生由于审题不认真而张冠李戴、答非所问。例如有一部分考生第(3)小题的不填“A”或“B”,而填“左”或“右”而造成错解。这是很可惜的。再如第(3)小题第二问的是请将记录数据时遗漏的物理量和单位填入表格的空格处。有不少的同学做题时将其遗漏了。四、忌字迹潦草看不清评卷时我们往往花大量的时间去辨认学生写的字,数字是1.0,l0还是0.60有时实在无法辨认就只好扣分。五、忌因果关系不理清第(4)小题问的是小灯泡的亮度与电压的关系,答案为电压越大小灯泡的亮度越亮。即电压大是小灯泡亮的原因。

50、而有的考生答:小灯泡的亮度越亮电压越大。这样因果关系颠倒,会使人误解为电压大小由小灯泡亮暗决定。而这是错误的。这种形式的错解在解答物理规律的文字题中比较常见,因而在解答物理规律的文字题要特别注意。六、忌懒得动笔空白卷即使没学过物理的考生只要大胆猜答也一定有答对的几率。例如第(2)、(3)小题只要“A”或“B”任选一个填,答对几率可达50%。再如第(4)小题答案是开放的,只要能根据所给数据总结结论均可得分。懒得动笔空白卷则肯定不能得分。今年我市中考物理试卷有一定比例的空白卷,这是相当可惜的。因此要告诉考生考试时应认真答题,即使做不来的题目也不要轻易放弃,要大胆猜答。教你学会科学探究中的“评估”作

51、者:崔胜春李海涛教学论文来源:原创点击数: 226更新时间:2011-10-8黑龙江省讷河市同心中学崔胜春黑龙江省讷河市六合中心学校李海涛“评估”是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的反思,通过反思可以找出探究各环节存在的不足,找出探究结果与真实存在之间差异,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课程标准中,这一环节对学生有六点基本要求: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能注意探究过程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尝试改进探究方案;有从评估对科学探究的意义,对于中学生来说,如何学好评估方法,对培养自己的科学态度,对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将会起到重要作用。评估是学生过程中的难点,养成评估习

52、惯,学好评估能力要求是正确做出评估的保证。 一、要认识到评估的重要性我们知道通过评估,可以了解探究结果与假设的差异,若结果与假设吻合,则假设被证实;若结果与假设冲突,则假设被推翻;若结果与假设基本吻合,但存在差异,则差异必然来至外部规律的支配,找到发现这种差异的规律,对未解决的矛盾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还有另外收获,对及时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吸取经验教训大有益处。二、怎样进行评估回想实验过程,能够知道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分析论证是否充分,实验结果与假设是否存在差异,结论是否可靠等等,都需要自己认真反思,认真总结,及时修正探究方案。这些问题的处理,都属于评估。1能找出错误的实验数据,有新的发现,

53、是评估环节的关键。有这样一实例:某固态物质加热后变成了液态,随后停止加热,让它冷却,并记录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表,有一个温度值读错了,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时间min0246810121416182022温度989185807969797571676461错误的数据是_。写出一条新的发现_。能找出错误的数据,要求知识支承,能说明理由,比如对上表的分析,液态物质停止加热,要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待降到一定温度时,液态物质开始凝固,在凝固过程中,继续放热,但这时温度不变,待液态物质全部凝固后变成固态物质时,温度继续降低,当知道凝固过程有这样的特点,在评估数据时,就会发现在8min12min中间

54、过程属于凝固过程,温度保持不变,那么很明显就会看到10min时对应的温度69,这个数据是错误的,在考虑有什么新发现时,一定观察凝固前后温度变化情况,凝固前温度变化大,根据Q放cmt知,液体放出热量快,凝固后,温度变化小,固态物质放热慢。2能发现仪器组装上的错误,是评估环节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要求。比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座上,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一个可能的原因。如果同学在平时进行实验前,在设计实验过程中能认真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在实验进行中多次进行操作,发现问题,小组及时讨论,遇到难点及时请教,就不会发生以上题中事故。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该小组同学无论怎样移动蜡烛,但是,蜡烛放在凸透镜焦点以内,就在光屏上看不到像;如果人在透镜与屏之间放一遮光板,在光屏上也看不到像;如果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一条直线上,也看不到清晰像,找出一个可能原因,一定要以现有已知条件和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