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修行》光彻五轮著_第1页
《结构化修行》光彻五轮著_第2页
《结构化修行》光彻五轮著_第3页
《结构化修行》光彻五轮著_第4页
《结构化修行》光彻五轮著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结构化修行 光彻五轮著结构化修行光彻五轮 著 转载自豆瓣第一篇、修行之发心。 世出世间,万相造化,不出因果。修行之所以能成行,必定也是有因果在其中。所以,修行的要道,就是要明确的造作“修行”之因果。其第一步,就是发心。若无发心,则没有动力修行。 如何发心,从发心的结构来说, 就有原因,动机,树立目标,发心,付诸行动,几个步骤。 并且发心是会伴随着修行而不断重复这几个步骤,不断发心 和坚固发心的。 原因:不同的人学佛,有不同的原因。有厌世、惧苦、求财、求寿、求神通,求智慧、求福报等等之 不同。 这里,发心不同会导向不同结果。所以修行之发心尤为重要。 通常,我比较认同求智慧,求解脱,求自在之 类发

2、心。因为这种发心与三宝相应,修行的功德容易聚合 而朝向佛道。目标树立:这在发心时,是在明确理解了佛理,并充分相信能修行获证的情况下,自己发心要以修行来 获证某个目标。 这是发心最基础的一部分 没有目标,就没 有方向。 不同人,不同的修行时期,可以树立不同的发心 目标。 但是目标最好是简单明确,并且自己坚信是可以通 过修行达到目标的。对于目标的确定,可以是修到“某一禅定”,可以是“尝试达到心无所住”,可以是“我要进入涅盘”, 也可以是尝试“体会某一句经文”等等。 这种发心必须自己对 实现这个目标非常感兴趣,并且信心十足,有决心和自觉有 能力去实现这个目标。 兴趣非常重要,爱因斯坦说兴趣是 最好的

3、老师。 当兴趣足够强时,我们的一切会围绕着兴趣 而转,而且会有奇迹发生! 兴趣所在的事情,我们总能乐 此不疲,并且总能做出成绩! 所以,树立目标,并让自己 对这个达到目标充满兴趣。 付诸行动:前面所说,树立目 标后,应该有一套行动方案,来实现目标。 我混迹网络 N 年,看了太多太多学佛的同学不知道如何行动,寄希望于在 外寻找老师,或自己忙修瞎练。但总是半途而废。因此,如 何行动,确实是一种经验和技术。 对于行动,首先我们要 分解行动的结构,并和目标进行配合,制定自己能实行的行 动计划。 从行动本身来说, 可以划分为“身行、心行”。从 行动的状态来说, 可以划分为“专修时的行动、 日常工作中的

4、行动,睡觉休息时的行动”。 我们应该围绕实现的目标,来 对这些行动的不同类型、 不同状态制定专门的应对方案。 行 动方案可以说是我们对修行法门的挑选和应用。 比如对于 “求解脱”的目标,方案可以是:“身行:不行淫、不化妆、不 吃荤腥等”,“心行:不想淫, 不好美,不好美食等”,“专修时: 修定,修慧等”,“日常工作中:持五戒, 持前面所说身行戒、 心行戒等”,“睡觉休息时:持光明想等”。 以上是针对行动 的发心的一个规划。 对于信心坚固,能长久按发心行动修 持的,可以不设时间限制,比如小乘发心尽形寿持某某戒。 若是菩萨信仰的,可以发心尽未来际做某某行等。 若是信 心不足,可以发心修行的时间周期

5、,比如以 7 天,或 7 天的 N 倍数为期限,并加一条发心,在这个时间周期内,发誓一 定做到的发心。 这是一个以心编织内心的“堤坝”的过程。这 个“堤坝”就是“戒”,“堤坝”的建立,就是“戒体这”是。非常非 常重要的。一切的起行,都是从这里开始,没有这个,修行 无从谈起,记住,修行就是在心里建立菩提道品,并进而改 变身心。 第二篇 禅定的修习 【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禅 定是戒定慧三学中的“定学”。也有说修定就是修止。 所谓止 观。其实,止是动词,定是名词。 止是因,定是果。 一言 以蔽之,即修止而得定。 那从修止的方法来说,就有很多 种,比如观呼吸, 观白骨,观佛相, 观心,观觉受,

6、观念头, 任何的境界, 都可以用来修止。 所谓修止, 即止于一境。 从 法门来说,个人推荐普通大众修观呼吸,因为观呼吸是二甘 露门之一。 从修止的修行结构来说,可分为发心、取相、 止于相、住相、持续住相,调心取细相,再止于相、住相, 跳跃住相,出定等过程。 所以,修定,首先要发心,要有 决心,有毅力,有愿力来修持身心达到入定。具体内容请见 第一篇修行之发心 其次,应选择修定的法门。这里以 观呼吸作为法门来说。 首先禅定的姿势,以双盘为最佳, 其次单盘,再次散盘,再次坐凳子上。不管什么姿势,都要 推开尾闾, 保证脊柱端直, 并保持身体舒适放松。 放松后,就是修止的开示: 1、取相:取呼吸之相。

7、即觉知呼吸之 气(的相)。呼吸之气有“冷热”“粗细”“滑涩”“长短”“进出”等相 任取一对或一个,体会呼吸之气的相。一般取相在人中部位 的气。所谓观鼻端白(白是气的意思,冬天呼出去的气是白 色的)。就是说, 取相就是感觉那个冷或热。 感觉是个动词, 冷或热是感觉到的“物质”(物质即是呼吸之气) 。自呼吸的时 候,感觉气冷,我觉知道冷,感觉气热,我觉知道热,冷热 在交替,觉知本身一直存在(记住这是要点) 。这样持续并 清楚的感觉某个物质,即是取相。 记住取相(动词,或可以叫去感觉相)的技巧是修定的关键!2、止于相:当我们能清楚的取相,并持续的去感觉“物质”,这时,初修定 的人,因为习惯了散乱,所

8、以常常会忘记了取相,跑去分心 想事,或者去感觉身体其他部位的感受等等,这种情况就是 散乱,就是没有“在取相”。 所以我们应保持清醒,不断的控 制心去不断的取相。 3、住相:如果按照上面说的,控制心 持续不断取相, 慢慢的, 我们的心就会越来越少的离开取相, 从而习惯于取相。这样我们的精进力就会上来,心就会非常 稳定的持续取相,而不需要特别的去控制,这个时候,就是 住相了。这也就是“入定”。 4 、持续住相:当我们保持持续 住相一段时间,就是所谓“住定”了。持续住相的时间应该保 持在 30-40 分钟左右为较好(因为修观需要这么长的稳定定 力)。如何训练这个持续住相呢,我们应该在发心阶段(或者上

9、座时),就发愿住定时间的长短。这样,我们在时间到 时,因为我们愿力的加持,就会自己出定了。5、调心取细相:当我们前面有能力入定之后,还需要掌握一个技巧,训 练上下禅定。怎么样上下禅定呢,就是调整心的专注力和取 相的微细度。通常要上禅定,需要调整更集中注意力在取相 上,取相更微细。 虽然不管是初禅、二禅还是三禅,取相 都是呼吸的触感,但是却有相粗和相细的差别。如果我们调 整心取微细的相成功,我们会感觉到禅定的境界更深,更稳 固,不易受外界声音的干扰。 而到四禅时,呼吸会断。 这 是取相仍然是人中部位的触感。只是很多人执着呼吸,会导 致呼吸要断不断而不能稳固的住入四禅。这个时候要忘记呼 吸的概念, 单纯的取触感之相。 下禅定呢, 就与上禅定相反, 应该调心取粗相, 并体会“相”在不同禅定的差别,训练住入。 6、跳跃住相:如果我们像上面那样训练上禅定和下禅定, 训练比较多一些之后,我们会对同一个取相在不同禅定的差 别非常熟悉,这时候,我们可以训练一念入某一个禅定,比 如一念入四禅,住定 5 分钟,然后出定,又一念入 2 禅。这 样可以训练 1,2, 3, 4 禅的跳跃。这种训练有利于心的自 在(如果有能力修四空定和灭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