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题_第1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题_第2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题_第3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题_第4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石潭记1.翻译:(1) 如鸣佩环,心乐之。(2)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3)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4)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5)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6)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7)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8)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文章第一段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有什么作用?(作用:为后文作铺垫,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3.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

2、,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4.文中第二段写了潭水和游鱼的特点,你认为作者写作的妙处何在?5.文章前面写到“心乐之”,后面又写到“悄怆幽邃”,这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岳阳楼记1.翻译:(1)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予其上。(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4)浮光跃金,静影沉璧。(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文章首段交代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4.如果把“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改为“连”,“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5.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6.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代什么内容?为何会有这种“异”?7.“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指的是什么人?8.如何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醉翁亭记1.翻译:(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6)苍颜白发,颓然乎其见者,太守醉也。(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8)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文章第

4、一段主要写了醉翁亭的什么?是采用了什么方式来写的?3.第二段主要描写了哪些景色,采用了什么方式?4.第三段主要向读者展现了哪几幅画面?其核心是什么?5.从文中找出写“醉”“乐”的句子,说说作者是因何而“醉”,又在“乐”些什么?“醉”与“乐”之间是什么关系?6.找出文中出现的几个成语,并说说它们现在的意思。满井游记1.翻译:(1)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2)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妆而蹇者,亦时时有。(3)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2.文章第二段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是怎么描写的?3.这篇游记写初春的景象,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诗五首饮酒:1.如何理解陶诗中的“而无车马喧”

5、与“心远地自偏”?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不能改成“看”或“望”,为什么?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如何理解?行路难:1.面对美酒佳肴,诗人心情如何,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如何理解?3.试简要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4.结合诗的最后两句,试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 试用最简洁的词句概括各节的内容。2.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中作者到底“叹息”的是什么?3. 如何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这首诗的线索是什么,作者围绕这一线

6、索向我们展现了哪几幅画面?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什么说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3.试简要赏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4.“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5.结合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说说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己亥杂诗: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中的“吟鞭”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句中的“离愁”?2.谈谈你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理解。敬畏自然1.“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2.“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究竟存在不存在?这个“智慧”,这个“生命”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1.现在的罗

7、布泊和过去的罗布泊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文章列举“青海湖”和“月牙泉”的例子有什么用意?云南的歌会1.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描绘了哪几种不同的歌会形式,其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2.“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多”字在文中是否多余,为什么?“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3.第二段中作者抓住哪些方面描写对调子的年轻女人的特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4.第三段用很多笔墨描写景色,这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何关系?5.为什么说“金满斗会”是“最热闹的”?第五段中提到的“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指的是怎样的唱法?6.参加“金满斗会”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体现了“金

8、满斗会”什么特点?端午的鸭蛋阅读文章第23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高邮鸭蛋具有什么特点?根据文意,概括回答。2.“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中的“吱”字能否去掉,为什么?3.文中“这不就是个鸭蛋!”和“这叫什么鸭蛋呢!”这两句话语意上相矛盾吗?根据文意分析,作简要回答。4.语言特色评析:(1)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2)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3)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5.选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透

9、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吆喝阅读文章第1112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这两段的主要内容。2.第段中介绍了哪几种叫卖的方法? 第段中写了几种吆喝的声调?3.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会吓了个马趴?这一定是夸张吗?4.文中的吆喝声都带有浓郁的_特色。5.体会一下,作者介绍这些吆喝声时,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6.在你的家乡,你听到过哪些吆喝?请写下一两种。故乡练习题 一、阅读文章15自然段,回答问题:1. 此次回故乡“我”的印象如何?心情怎样? 故乡萧条冷落、破败不堪、死气沉沉。 心情悲凉。2. 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答:“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

10、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写出了故乡的萧条冷落、破败不堪、死气沉沉。渲染沉寂、荒凉的气氛,给全篇奠定了一个抑郁深沉的基调。衬托“我”的悲凉心境。3.第二段中“横”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 答:形象地写出了不整齐,零零落落,更突出了萧索的荒村的颓败,破落和无生气。4.“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是因为( D ) A.将要搬家到异地谋生,心里难过 B.回故乡时值深冬,天气阴冷 C.离开故乡多年,已经人地两生 D.看到故乡衰败景象,触景生情5.第四段最后一句“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本没有什么好心绪.”的意思是( C ) A.“我”认为自己之所以感到悲凉,是因为自己的心情不好

11、。 B.家乡虽变坏,但它毕竟是自己的家乡,因而进行自我安慰。 C.本已看到故乡变坏,却又寻找自我安慰,实则流露出一种忧愤之情。 D.“我”认为故乡本也变得如此,就没有什么可悲凉的了。6. 选文1-4各段主要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请依次填入下面的横线上。 记叙 描写 抒情 议论 7. 第四段在故乡全文中有何作用? 奠定了行文的感情基调,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二、 阅读文章第3952自然段,回答问题: 1.对杨二嫂的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表现她形象猥琐和尖酸刻薄的性格。(猥琐:容貌、举止庸俗不大方。)2. 文中“圆规”指的是?有何效果? 杨二嫂,这个称呼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

12、对杨二嫂的讽刺。3.作者描写过去杨二嫂的意图是什么? 对比,过去和现在,突出她的改变。4. 圆规的语言很有特点,多使用拟声词,如“阿呀呀”、“吓”、“阿呀阿呀”等。这些词有何作用? 表现了杨二嫂对“我”鄙夷的神态,形象刻画了她尖酸刻薄的样子。5. 阅读画线句子。圆规既然是“愤愤的回转身”,为什么又要“慢慢”的走? “愤愤的回转身”是因为没有讨到东西,“慢慢向外走”可以边走边看有什么东西可以拿。这两个矛盾的动作,勾画了杨二嫂贪婪、自私的小市民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她的讽刺。6.这段描写刻画了杨二嫂的什么性格特征? 尖酸刻薄、自私自利、好贪小便宜的城镇小市民。7从杨二嫂这个人物的角度看,这篇小说的主题

13、是什么? 黑暗的社会、艰苦的生活和小市侩的风气使纯真的人性被扭曲了。 三、阅读文章5475自然段,回答问题: 1 选文开头写天气很冷有什么作用? 衬托闰土身穿极薄的棉衣,暗示闰土生活的困窘。寒冷的气氛。2选文第一段描写了闰土的外貌,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对比。突出了闰土外貌的变化,表现了中年闰土生活的极度贫困和艰难。3.闰土见到“我”时的欢喜是因为_但凄凉是因为_。 “欢喜”的是见到了少年时代亲密的朋友;但二十多年的贫困生活,使他感到痛苦、难堪,所以感到“凄凉”。 “欢喜”和“凄凉”表现出闰土高兴而又悲伤的矛盾心理,寓意深刻。4.“我”见到闰土有许多话要说,但“吐不出口外去

14、”是因为什么? 眼前的闰土变化太大,让我感到陌生,看到闰土饱经生活磨难,贫穷困苦,“我”的心情非常沉重。5“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表现出闰土怎样的心情? 表现闰土见到“我”时既欢喜又凄凉的复杂心情。“动着嘴唇”表现他很兴奋,有很多话要说,但长期的苦难又使他感到无话可说,所以没有作声。6 选文加点的“终于”一词表现出闰土心理上怎样的变化? 见到儿时的朋友,内心是高兴的,但由于生活的艰辛,心情不觉凄凉,在如何称呼“我”时,闰土思想上有短暂斗争,但终于不能冲破封建等级观念的束缚,以完全不同于儿时的态度来对待我。7“他的态度终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一句中,“分明”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分明”一词表明

15、闰土称“我”为“老爷”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在“我”听来倍感刺耳和痛心。8 作者为什么在描写现实生活中的闰土外貌时,处处拿“记忆上的闰土”作比照? 借以突出故乡农民的日益贫困。9 简单概括一下,选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出闰土变化之大的?(1)A形貌上的变化(2)B精神上遭受的严重摧残10.闰土见到了“我”时为什么不叫“迅哥儿”,而称“我”为“老爷”?分析确切的一项是( D ) A因为他十分尊敬“我 ”。 B因为他非常害怕“我”。 C因为他很懂礼貌。 D因为他有封建等级观念。11俗话说“言为心声”。请揣摩“分明的说道:老爷!”这段话,谈谈你的感受。 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观念,已在成年闰土思想上打下了深

16、深的烙印,他不得不把真情埋在心底而面对现实,像闰土一样的人们在封建制度的束缚下丧失了生命的活力,精神变得麻木了,由此可见封建制度对人的毒害之深。12.闰土对“我”恭敬的态度和对“我”老爷的称呼,说明闰土_ 闰土的一声老爷和恭敬的态度,说明闰土深受封建等级观念的毒害,心灵世界已经变得麻木了,也说明除了这个称谓外“我们”已经无话可说了。13.他“仿佛石像一般”表现了闰土( D ) A生性沉默寡言。 B苦难生活的磨练使他意志坚强。 C农村人见不惯生人。 D生活磨难使人变得麻木。14.文中闰土说话时有许多省略号,刻画出他说话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神态。这神态说明他哪方面的情况?分析确切的一项是( B )

17、 A天生口吃,说不出话。 B处境悲哀,有口难言。 C心里害怕,不敢说话。 D生活平淡,无话可说。15.下面对“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一段文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 ) A“非常难”指的是孩子多,总是吃不够。 B“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表明战乱频繁,兵匪骚扰,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 C“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表明苛税繁多,百姓苦不堪言。 D“不去卖,又只能烂掉”表明生活困苦,又找不到别的出路。16.文中所指“可悲的厚障壁”指的是什么?这是用的什么修辞手法? 由于人的观念、地位、生活环境的差异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借喻(或比喻)。17为什么“可悲”?造成“厚障壁”的原因是什么?

18、 原先的好朋友变得如此的隔膜,让“我”觉得可悲;是社会和生活的重压使得这么一位活泼可爱的“少年英雄”变得像木偶人一般,是封建的等级观念在“我”与闰土之间造成了厚厚的“障壁”,是生活中近乎“合理”地存在着的,而且也是精神上、伦理上难以打破的。 造成“厚障壁”的原因,是封建秩序、观念长期的强制性的压力。这样的压力使人们不得不在精神上、肉体上屈服,在封建秩序中寻找并最后苟安于既定的位置,成为麻木、机械的顺民。“厚障壁”是封建秩序的需要和必然。18. 分析下面句子中省略号在表达人物形象上的作用。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表示内容的省略。说明少年闰土说话

19、滔滔不绝,对生活充满了热情。 “老爷!” 表明闰土心里还有很多话想说却又不知怎么说。体现了闰土饱经沧桑后的痛苦、悲凉,也体现了他与“我”的隔阂。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表示话语中间的停顿。说明说话断断续续、吞吞吐吐。表现了中年闰土的迟钝、麻木。19. “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是人物的肖像描写,表现了闰土精神上的麻木。20. 下列选项中不是比喻的一项是( ) A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B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

20、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C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像是松树皮了。 D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21. 闰土为什么要“香炉和烛台”?这说明了什么? 反映出闰土的麻木与迟钝,把改变现实的希望寄托在对神灵的保佑上。也体现了封建思想对闰土的毒害。四、阅读文章第8488自然段,回答问题:1.这是课文故乡中“我”离开故乡时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集中反映出“我”当时怎样复杂的思想情绪? 对家乡现实的不满;对故乡人与自己形成隔膜的郁闷;对故乡人精神麻木的悲哀。对新生活的思索和渴望。2. “我”离开故乡时,为什么“并不感到怎么留恋”? 故乡的景象萧条、破败; 故乡人精神麻木,

21、故乡人际关系冷漠。3.小说中有两处写到“高墙”各有什么含义? 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高墙”是实写,句子的意思是说“我”和“我”的朋友们孤陋寡闻,很单纯无知,很少与外界联系。 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 “高墙”是虚写,比喻封建等级观念造成的人们精神上的“厚障壁”,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代表空谈理想的知识分子跟社会大众的隔阂。)4. “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影像为什么会模糊? 这影像代表着“我”对故乡的美好回忆。但真实的故乡令我绝望,使我感到气闷,因此对记忆产生怀疑,影像也就模糊了。5.

22、 “知道我在走我的路”,“路”的含义包括两层含义 人、车行走的路;人生之路、社会发展之路。6. “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一句如去掉“竟”,句子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竟”字表现“我”对与闰土的隔膜之深,令人惊愕。如去掉“竟”字,表现不出“惊愕”的意思,同时也削弱了文章谴责旧社会的意义。7.文中的排比句用到三个“辛苦”,其含义有所不同,请结合语境,分别作解释。 答:像“我”一样到处奔波劳苦的生活。 像闰土一样辛勤劳苦、麻木不仁的生活。 像杨二嫂那样处心积虑挖空心思算计别人般的生活。8.请指出“我”所希望的“新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 答:没有苦难、安居乐业,没有人与人的隔膜、亲密友好的生活

23、。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9.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我”为什么会“害怕”? 因为“我”的愿望是天下人都过上自由、平等、幸福的新生活,但这愿望太美好,难以实现,所以便害怕起来。10.有同学读到“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时,认为文中的“我”对故乡已失去了感情。对此,你有何看法? 答:这种看法不对。理由是(要点):“我”不留恋现实中的冷漠悲凉的故乡,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不满中流露出的是改变现实的迫切愿望,曲折地反映出“我”对故乡的深厚感情。11.请指出选文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并说出其作用? 我在蒙眬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

24、黄的圆月。我对新希望新生活的想象和憧憬。12. 课文两次出现海边“神异的图画”,它们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它为什么会模糊?最终为什么又清晰起来?第一幅图画是“我”记忆中的故乡,但又不完全是真实故乡的写照,它是被“我”理想化了的故乡,是在异地谋食的“我”的精神家园。在“我”回乡的见闻感受中,伴随着对故乡的绝望,这幅图画渐渐模糊。但在文末它再度清晰,成了“希望”(理想)的象征,是人们对现实不满,进而激发起变革现实的热情与努力。13. 说说你对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理解。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意思是: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的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

25、满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只有希望,不去努力奋斗,等于没有希望;希望虽然遥远,而且实现起来困难重重,但只要努力去奋斗,去实践,希望就能实现。)14.人物及写法: 1. 小说主要刻画了三个人物,每个人物都具有典型性,闰土是一个勤劳善良,但不觉悟的农民的形象;杨二嫂是一个贪婪、尖刻、鄙俗的小市民的典型;“我”是一个对现实不满正在追求新生活的进步知识分子的形象。 2. 小说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闰土和杨二嫂在二十多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根源,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希望有新的生活的思想

26、感情。云南的歌会(一)阅读文章第4段,回答问题:1、“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这些“歌声”具体指什么歌?答:_。2、由呈贡进城的一路景色和“赶马女孩的歌唱”有什么关系?答:_。3、赶马女孩的歌唱“还发哑带沙”,为什么作者还说“淳朴的本色美”?答:_。4、归纳本段思想内容:。(限于四个字)(二)阅读文章第13自然段,回答问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_2、第段中画线句子中,“多”字能否去掉?为什么?_3、“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什么?在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_4、第段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描绘,有什么作用?_(三)阅读文章第5自然段,回答问题: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面善:_ 熟习:_2、“金

27、满斗会”为什么是“最热闹的”?答:_。3、“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指的是怎样的唱法?答:_。4、参加“金满斗会”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体现了“金满斗会”什么特点?答:_。5、为什么要召开“金满斗会”?答:_。6、画线语句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答:_。7、试概括本段段落大意:_。【参考答案】(一)1、以情歌为主,也唱其他内容。 2、一路景色是对“赶马女孩的歌唱”的铺垫,是烘托映衬,而“赶马女孩的歌唱”是本段描写的中心。 3、因为在这种优美环境气氛中,出口自然,不矫揉造作,不论唱什么,都带有原汁原味,所以作者说“充满一种淳朴的本色美”。 4、山路漫歌(二)1、描绘云南歌会中的山野对歌场

28、面。2、不能。因为“多是情歌酬和”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他内容,有“多”才能显得准确精当。3、“种种不同方式”具体包含以下几种对歌方式:见景生情、即物起兴;提问;互嘲互赞。在结构上起总领作用。4、这样更能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三)1、面善:面熟。熟习:对歌曲学习得很熟练,了解得很深刻。2、因为它参加的人员很多,场面宏伟,气势壮观,唱歌的时间长,一连三天才散场。参会的妇女居多,而且打扮得非常漂亮。老年人在场上格外兴奋活跃。3、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声音极其轻柔,合起来如一片松涛。4、参加“金满斗会”都是村子里的小商贩或普通的村民。体现了“金满斗会”的大众

29、化、普遍性的特点。5、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是传歌,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6、肖像描写,表现了老人的兴奋活跃,热情专注。7、村寨传歌我的叔叔于勒阅读文章第3547自然段,回答问题:1在哲尔赛岛的旅行中,菲利普遇见了自己的亲弟弟,他不但不高兴,反而说是“出大乱 子了”,其原因是什么? 2作者用多样的手法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结合语段,请你在菲利普和克拉丽丝中任选 一个人物作分析。 3小说中有些语言文字,看似平常,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试以语段中“我”的表现为 例作分析。 4你看了这个“嫌富爱贫”的故事以后,有什么感受或启发呢? 【参考答案】 1 因为菲利普夫妇

30、一心盼望着于勒发财回来,带给他们荣华富贵,没料到在船上遇到沦为 穷水手的于勒,菲利普发财梦破裂,而且害怕于勒再次回来连累自己,所以惊恐万分,说“出 大乱子了”。 2 示例: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重新回来拖 累我们的”当最终证实那穷水手就是于勒时,看到丈夫“神色很狼狈”,想起于勒从前占有过他们应得的一部分遗产,而以后又给过他们发财的“希望”,现在这种希望竞成了泡影,于是旧怨新仇一齐发作,“突然暴怒起来”,破口大骂。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出克拉丽丝那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特征。 3 示例: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 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一亡、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段话看似平静,却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之中的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最后重复“我的叔叔”,并加上一个“亲”字,这是一句包含讽刺意味的心里话。 4 示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