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课题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四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重在引领学生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活动一:通过观察各种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了解植物种子外部形态是各不相同的。活动二:通过观察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认识到尽管种子的外部形态千差万别,但内部结构基本相同。本课通过引领学生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认识到种子是多种多样,从而进一步感受生物的多样性。通过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认识到尽管种子的外部形态千差万别,但内部结构基本相同,进一步构建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知。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于植物的种子的外部形态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已经掌握了一些观察方法
2、,但对于种子的内部结构还不了解,对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认识也是间接的、片面的、零散的。本课要通过对内部结构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起种子中孕育着新生命的认识,学习运用解剖的方法观察生物的内部结构。激发学生研究植物一生生长变化的兴趣。学习目标1.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2. 种子都有种皮和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3. 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4. 根据对植物生长的已有认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5. 解剖浸泡的种子,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6. 激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7. 意识到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重点
3、种子都有种皮和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难点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视频导入,种子的发育过程。学生观看。激发兴趣。 讲授新课种子有什么特征呢?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生命的。种子是开花植物所特有的器官,是由完成了受精过程的胚珠发育而成的,通常包括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种子在一定条件下能萌发成新的植物体。那么,种子有什么特征呢?(1) 种子在哪儿?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保存在果实中,其外面是层层果皮。果皮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外果皮是外面薄薄的一层皮,比如桃子的外皮;中果皮通常指果实多汁多肉的部分,比
4、如桃核和外层薄皮之间的部分;内果皮通常是指种子外面包裹的部分,比如桃核。种子则是被包裹在果皮之内的。(2) 种子有什么特征呢?有的非常小、有的比较大通常被果皮包裹着、也有直接裸露在外面的有的呈圆形、有的呈卵形、有的呈椭圆形有的呈白色、有的呈红色、有的呈绿色、有的呈黄色有的表面光滑、有的表面粗糙(3) 我知道的种子有瓜子仁、核桃仁、花生仁、各种豆粒、苹果的种子、西红柿的种子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有些种子太小了,我们要用放大镜观察!用手摸一摸种子。综合运用感官并用比较的方法能观察到种子更多的特征。观看视频观察种子外部特征观察准备:花生、玉米、绿豆、红豆、小麦、蚕豆、凤仙花等
5、植物的种子,放大镜。观察方法:(1)用肉眼观察种子的颜色、大小、形状及其他显著特征。(2)用手摸一摸种子的软硬、光滑程度。(3)用鼻子闻一闻种子的气味。(4)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种子的特征。观察记录。观察结果: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各不相同。猜测种子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将我们的想法画下来。观察蚕豆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观察目的:观察蚕豆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有什么不同。观察准备:蚕豆、水、镊子、放大镜、记录本。观看视频观察种子内部结构观察方法:(1)将几粒蚕豆放在水中,浸泡一天。(2)取一粒干的蚕豆和一粒浸泡一天的蚕豆。(3)从整体观察浸泡一天的蚕豆,并跟没有浸泡过的蚕豆进行比
6、较,观察它们的外部形态有什么不同。(4)用镊子轻轻剥掉浸泡过的和没浸泡过的蚕豆的种皮,从有缝隙的一侧分别将“豆瓣”分开,用放大镜观察“豆瓣”相连的部分有怎样的结构,浸泡过和没浸泡过的种子内部结构有什么不同。观察记录。观察结论:(1)蚕豆的外形呈肾形,接近长方形,有较硬的种皮保护种子。蚕豆的内部结构包括种皮和胚两个主要部分,其中胚由胚根、胚芽和子叶构成。(2) 浸泡过的蚕豆和没浸泡过的蚕豆相比,从外部看,浸泡过的蚕豆体积更大,种皮破裂,发出嫩芽;从内部看蚕豆的胚根长长了,子叶更饱满。观察更多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虽然种子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但是它们的内部结构基本相同。通过观察发现,种子包括种皮、胚
7、、胚乳、子叶等结构。其中种皮起到保护种子的作用。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等,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分。胚乳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子叶的作用是在叶子(真叶)生长出来之前为种子提供营养或转化胚乳中的营养。不同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有什么不同之处?植物的种子千差万别,不同植物的种子有不同的特征,它们的大小、形状、颜色、气味、表面光滑程度等各方面都有不同之处。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有相同的基本结构。种子表面都有种皮,种皮起到保护种子的作用;种子内部都有胚,胚由胚芽、胚根、胚轴、子叶组成,胚可以发育成植物的根茎、叶;玉米等单子叶植物种子中有胚乳
8、,胚乳为种子的发育提供营养。种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种子的胚有可能发育成植物。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子叶等结构,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胚轴发育成植物的根和茎中间连接的部分,子叶内储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为种子萌发提供发育所需的养分。寻找不同植物的种子,做一幅种子贴图。制作准备:各种各样的种子、胶水、刮刀、4或8开卡纸、铅笔、筛网、镊子。制作步骤:(1)确定要制作的主题,比如小动物、花草、房屋等。(2)取张合适的卡纸,先设计好主题,再用铅笔画出轮廓,布局应注意均衡、大小适中、画面合理。(3)根据自己的设计意图,选取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种子。(4)在卡
9、纸上涂少许胶水(适量,防止干燥),用刮刀均匀地铺开。再按照由上而下的顺序向各部分填放种子。(5)根据种子的大小而定,大粒的用手或镊子,小粒的可用筛网均匀地洒在规定部位。种子全部填放完后,用手把种子按牢,等胶水稍干后修整下。制作须知:(1)胶水要涂抹均匀、适量。(2)所选种子的颗粒要饱满。(3)种子的采集要考您颜色、大小、形状的多样性。学生或小组代表回答问题。学生收集种子进行试验。记录员做好记录,并交流观察结果。小组实验,并记录。小组交流猜测结果。小组代表展示小组的种子图。认识种子之前,首先有必要了解种子与果实的区别,知道种子是植物体的哪一部分: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印象中的种子有哪些
10、;最后从种子的大小、颜色、形状、外表等方面说说它们的不同特征,建立起不同种子有不同特征这一概念。一般的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构成,其中种皮的作用是保护种子:胚是种子最重要的部分,可以发育成植物的根、茎和叶。胚乳的作用是贮存营养。有些种子,比如蚕豆、豌豆和菜豆等豆科植物,种子发育初期虽有胚乳,但后期完全被发育中的胚吸收消耗了,因此种子成熟时没有胚乳或者只在种皮下残存12层胚乳细胞(看不清楚):这种无胚乳的种子,胚具有肥厚而肉质的子叶,在种子萌发时为胚提供营养。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都有种皮和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胚包括胚根
11、、胚芽、胚轴和子叶。意识到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板书1.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不同植物的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各不相同。胚是新植物的幼体,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教学反思四年级下册的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已经开始引领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植物的有关问题,并且通过对凤仙花一生的介绍,注意到植物一生的变化。但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他植物是否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对变化的认识是间接的,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认识也是零散的、模糊的。本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和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观察的兴趣,引发学生种植植物的欲
12、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根据已有认识进行预测的意识与能力。教学反思第一单元第2课种植凤仙花课题 种植凤仙花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四教材分析本课是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的第二课,种植凤仙花是整个单元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不同植物生命周期的具体表现不同,绿色开花植物大部分是由种子繁殖后代的,这种繁殖方式叫有性繁殖。也有一些植物可以由根、茎、叶发育成新植株繁殖后代,这种繁殖方式叫无性繁殖。那么,绿色开花植物是如何由种子发育成一株植物?本课通过组织学生亲历栽培植物的活动,引领学生研究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同种子中的胚是新生命的幼体,种子萌发发育成新植物。但是种子如何
13、发育成新植物?所有的种子都能发育成新的植物吗?种子萌发后植物又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只有亲自种植一株植物,才能在实际观察中找到答案。本节课立足于观察种子如何在土壤中萌发,以及为后续的研究活动提供观察材料,组织学生开展种植凤仙花的活动。栽培活动是否成功,栽培的植物能否健康成长,能否做好观察计划、收集信息是本单元学习的关键。学习目标1.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2. 会用播种的方法栽培植物。3. 能利用种植杯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4. 能在老师指导下制订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5.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种子萌发的过程产生探究的兴趣。6. 乐于运用长期观察记录的方法完成研究植物的生长变化。7
14、. 意识到植物生长依赖于适宜的环境条件,具有保护土壤和周围环境的意识。重点植物维持生命需要阳光、空气、适宜的水分和温度。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古诗及视频导入。学生朗读古诗观并看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兴趣,引导聚焦。讲授新课我们种下一些种子,它们都能长成一株植物吗?大多数种子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都能长成一株植物。但是有些种子,由于发育不完全、内部结构损伤、被虫蛀等原因,无法发芽、生长。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农民伯伯一般在春天气温回升时播种,或者在温室大棚中播种,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有的需要土壤,有的不
15、需要土壤。种子在雨水的滋润下发芽、生长,说明需要水。植物还需要光合作用,离不开空气和阳光。怎样做才能更好地记录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呢? 记录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的过程。包括记录的时间、种植的地点、植物的名称、植物的生长状况(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植物的阶段数据(植株的高度、茎的粗细、花的大小和数量等)。要列出详细的记录清单,及时跟踪测量及记录。探索一:播种凤仙花。播放视频做一个种植杯1.播种准备:花盆、小石块、花土、凤仙花的种子、喷壶。2.选种:要挑选那些饱满、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可以将种子放入水中,观察种子在水中的沉浮,一般不够饱满的种子会浮在水
16、面上,将这样的种子挑出去,可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3.播种方法。(1)选一个合适的花盆,先把一块小石块(或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多半盆的土。 (2)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小洞,深度约1厘米,每个小洞里放一粒凤仙花的种子, 再用土盖住洞口。(3)先用喷壶往花盆中浇适量的水,直到土壤湿润,然后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注意事项。(1)认真阅读“选种及播种方法”。(2)播种前要准备好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3)考虑到种子的发芽率,要选择颗粒饱满完整的种子,一个花盆中可播种23粒种子。(4) 播种时要注意不要将种子种得太深或太浅,深度在1厘米左右为宜。(5)大量的水会破坏种子的萌发,可以使用唤壶来
17、浇水,使花盆士壤中的水分均匀。(6)要选择疏松、肥沃、微酸性的土壤,可以用PH试纸测试土壤的酸碱度。播放视频种植凤仙花探索二:观察种子在土壤中的变化。要观察植物种子在土壤中发生的变化,可以将植物的种子种在透明的杯子里。准备的材料:透明玻璃杯、吸水性好的纸(如卫生纸)、土壤、植物种子。1.播种方法。 (1)将卫生纸对折后,围成纸筒状(大小以能放入透明玻璃杯为宜),为了让纸筒能紧贴杯壁,可在纸筒底部洒少量水;在透明玻璃杯中装入半杯土壤。 (2)将4粒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之间,种子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最少23指。还要将种脐分别朝上、下、左、右摆放。考虑到种子萌发出的根生长得很快,所以放置种子的位置
18、不要太靠下。(3)向杯中加入土壤,大约加至杯子三分之二的高度,轻轻压实土壤,倒入适量的水,如果土壤出现下沉,再填适量的土壤。(4)在杯子上用记号笔给每一颗种子编号,每天观察并记录每颗种子的变化情况。2.注意事项。(1)器材的选用。透明的杯子可以是塑料杯或玻璃杯,要尽量选择高一些的杯子。卫生纸需要56层,纸过薄会在操作过程中破损,影响观察效果。(2)注意观察记录透明玻璃杯中的种子生长变化情况。种子先长出什么,再长出什么。不同方向放置的种子根的生长方向。每天测量一次根的长度并记录下来。(3)注意观察记录花盆中的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凤仙花种子在第几天破土而出。刚出土的凤仙花是什么样子的。出土两天后
19、的凤仙花是什么样子的。定期测量并记录凤仙花的高度。观察记录凤仙花叶子的形状和数量。探索三:做一个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完成观察计划要做好以下儿项工作。1.管理:每天早晚浇水,气温高时,应将凤仙花移至阴凉处,水量不宜过多,每次浇水以花盆底部稍有水流出为宜。2.观察:按照要求认真观察凤仙花生长的每个阶段的变化。3.记录:将凤仙花芽出土,出花芽、开花、结果以及果实成熟的准确时间记录下来,测量每个阶段茎的粗细、植株的高度、叶子的大小以及数量、花的大小和数量以及果实的数量等。采用不同的方式记录:记录表+图片成生长日记+图片。研讨一:为什么要选择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播种?并不是所有种子都会发芽。种子里
20、,营养部分(胚乳或子叶)占了种子的大多数部分,它们为种子萌发做准备(提供营养) ,通常饱满的种子里储存的营养物质多,能提升发芽率。而受伤的种子,由于某个或某些结构受到损害,基本失去了生命力。所以要选择饱满、没有受过伤的种子播种,能提升种子的发芽、成长的概率。研讨二:需要提供什么条件,种子才能顺利萌发?我们的依据是什么?除了种子自身条件外,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依据是我们种植凤仙花种子时,先选择湿润的土壤,然后放在温暖的地方,种子才会顺利发芽。研讨三:怎样才能做好观察记录,了解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植物、观察植物的变化和认真记
21、录等多项工作。除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每天记录一次根的长度之外,从芽出土开始,每周还应测量一次植株的高度,观察叶的形状、数量和大小,并记在观察记录表上。同时,要给植物拍照或画简图,更直观地记录植物的生长状态;也可以写观察日记,详细记录。 选带芽眼的马铃薯块、红薯块或天竺葵的枝条种到花盆里,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1.种植马铃薯和红薯。马铃薯和红薯既不是果实,也不是种子,而是植物的块茎或块根,这种生长在地下的植物体的末端形成膨大而不规则的块状,适于贮存养料和越冬。马铃薯的块茎表面有许多芽眼,芽眼内有23个腋芽,仅其中一个腋芽容易萌发,能长出新枝,故块茎可供繁殖之用。红薯是植物的块根,块根在条件适宜的情
22、况下可以萌发出幼芽。种植方法:将马铃薯或红薯放在潮湿的地方,等待它们发芽,当它们的芽长到半厘米左右时,就可以准备种植了。把它们切成块状,每块至少有两个芽苗。切完之后让它们在室温下闲置三天(以免它在地下腐烂),静置之后就可以栽入花盆了。2.种植天竺葵。天竺葵幼株为肉质草本,老株半木质化。天竺葵适应性强,花色鲜艳,花期长,多适用于室内摆放观赏和花坛布置等作用,花颜色为白、红、粉和紫等颜色作为观赏。天竺葵的繁殖主要有播种和扦插两种方法。播种即利用天竺葵种子进行繁殖;扦插即利用天竺葵的枝条进行繁殖。种植方法:剪取长十厘米的枝条,以上部顶端为好。剪取好枝条后,要把枝条放置在干燥的地方等待伤口变干,然后插
23、在稍微湿润的苗床上,之后是要放在半阴处等待生根,保持温度在18左右,大概半个月就会生根了,等待根长有5厘米左右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盆栽了,一般扦插需要培育半年时间才可以开花。学生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分享原有认知。小组分享交流自己的认识。以小组为单位花盆种植。思考什么方法观察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记录员做好记录,交流结果。展示学生记录表(图片)等。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观察记录。会种植的方法。能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种植活动和生活经验预测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
24、空气。有的植物产生足够的种子繁殖后代,有的植物根、茎、叶可以繁殖后代。从种植一株凤仙花开始,爱护植物,热爱生活,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板书2.种植凤仙花挑选饱满,没有受损伤的种子播种方法制订观察计划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教学反思建议让学生亲自种植凤仙花,并且让学生在种植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记录,了解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一般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枝叶生长开花结果这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都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记录和比较来描述植物的变化,并用统计图表、列表、画图等适宜的方法处理相关的信息。针对大纲的要求,我总觉得心里空荡荡的,也充满了很多的困惑。每当翻开科学书,我总会自言自语,这个单元适合
25、我们的学生吗?我们的学生真正能从这个单元获得多少知识呢?作为老师,虽然我每次上课都会通过查阅很多的资料,希望自己的知识更丰富,希望学生听得有兴趣,更希望学生在课堂上人人参与、人人动手,课后人人观察、人人记录。但是在这个单元,我总觉得是在纸上谈兵,也觉得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这样的课堂,自然不会怪学生。课后我也想了很久,我个人认为,第一,凤仙花的种子学生买不到;第二,凤仙花的生长周期贯穿整个学期,教学任务也完不成。第一单元第3课种子长出了根课题 种子长出了根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四教材分析学生种植植物后经过一段时间,播种在花盆中的种子和种在种植杯中的种子 都陆续萌发了,但也有学生的种子没有萌发,通过展
26、示交流引领学生找到种子没 有萌发的原因,进一步强化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的认知。当学生看到种子先长出根、并且根总是向下生长的现象时,就会在认知上产生强烈的冲突,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为什么会先长出根?根有什么作用呢?这些问题的提出契合了学生的需求,顺应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教科书先让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关于植物根的已有认知推测根的作用,之后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检验自己的推测,这是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根的形态特征不同,比如生活在戈壁滩等干旱环境中的植物根系发达,而生活在水中的植物根常常短而细小。认识这一现象有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建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认识。学情分析
27、学生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已经对植物的生长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大多数学生都没有看到过植物根的生长情况,认为植物是先长茎和叶,然后才长根,或者认为根、茎、叶同时生长。所以当发现种子萌发先向下长出根,再向上长茎和叶的时候,可能会与大部分学生的初始想法产生冲突。为什么先长根,根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等问题的提出自然契合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能激发学生探究根的作用的兴趣。学习目标1. 种子可以萌发成幼苗。2.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根总是向下生长。3. 根能够吸收水分、无机盐以及固定植物,维持植物生存。4.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植物根的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5. 能够基于观察描述种子的萌发过程。6. 能用
28、图画的方法记录根吸收水分萼实验现象。7. 能以实验现象和生活现象为依据说明根的作用。8.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调整自己的观点。9. 乐于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根的作用。10. 知道环境影响生存,具有环境保护意识。重点种子萌发先长出根,再长出茎和叶。难点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够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视频导入,观看视频一分钟了解根。观看视频。 激发兴趣。讲授新课种子发芽的过程是怎样的?我们种在种植杯中的种子和种在花盆中的凤仙花种子大部分都已经发芽了!我们可以从种子的状态,幼芽的特点,出芽的顺序,生长速度等方面来说明。种子发芽的过程是怎样的?
29、种子的体积不断变大,幼芽胀破种皮,先长出根并不断向下伸展,然后长出茎和叶。初期幼芽的生长速度很快。根对植物有什么作用?根是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能够把植物固定在土壤里,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凤仙花的根可以伸入土壤中,固定植物,并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养料。探索一:观察种植杯中的种子,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播放视频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观察方法:每天在同一时间观察种植杯中种子的萌发,记录种子萌发时的形态变化,以及根、茎、叶长出的顺序和情况。观察结果:无论种脐朝向哪个方向,最后根总是向下生长,茎总是向上生长。观察记录:如图呈现了种子萌发的过程:先萌发出根,并且迅速向下生长,然
30、后长出茎。我们的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研讨二:推测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播放视频探究根的作用种子萌发先长出了根。我推测根的作用:1.吸收作用。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作用。无机盐溶于水中,植物的根吸收水分,同时也把无机盐吸收进来。2.固定作用。植物的根可以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我们在移植植物时,会发现植物的根因其根毛插入土壤中与土壤紧密结合,往外移植很困难,非常牢固,所以根起到了固定作用。植物根的主要功能:(1)固定作用:强大的根系可使植株很好地固定在土壤中,防止倒伏。(2)吸收功能和运输功能:植物的根系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并向上运输重要物质。(3)繁殖功能。(4)
31、储存营养物质。(5)改善环境:土壤中的根系可以改善土壤微环境,使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变好,微生物种类及数量增加。探索三:证明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播放视频探究根是否吸收水分实验目的:证明根具有吸收作用。实验材料:一棵带根的植物、红色染料、水、试管、植物油。实验步骤:(1)在试管内倒入适量的水,滴入一滴红色染料。(2)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放入有红色水的试管中,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的水中。(3)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4)持续观察几天,看看试管中的水位有什么变化,并将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实验记录:实验前后试管中的水位变化示意图 实验现象:通过观察发现,植
32、物的茎、叶依然保持良好的状态:水面降到标记线下面,这说明试管中的水减少了。实验分析:试管中的水是用油封闭在试管中的,因此水量减少不是由蒸发导致的,而是被植物的根吸收了。实验结论:植物的根有吸收作用,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研讨一:为什么种下的种子有些没有萌发,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而且种子的结构要完整。有些种子没有萌发,可能是外部条件不适宜,也可能是种子本身结构有损坏,失去生命力而腐烂。研讨二:试管中水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试管中的水位下降,说明水分减少了,由于水面被植物油覆盖,水分不能蒸发,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植物的根将水分吸收了。这说明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研
33、讨三:根除了能吸收水分,还有固定植物的作用,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作为证据呢?有些植物的根数量很多,分支也多,将它们从土壤中拔出来时,需要很大的力气,比如我们要将成熟的萝卜等蔬菜从土壤中拨出来,会费很大力气。移植花草时,将花草从盆中拨出来,会发现有些费力,而且根上面附着很多的土壤颗粒,这也说明根具有固定植物的作用。不同植物的根的作用。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特征不同。收集更多根的图片,说说它们在维持植物生存中发挥的作用。1.不同类型的根。(1)直根系。比如菠菜、大豆、胡萝卜、牡丹、菊花的根。(2)须根系。比如葱、凤仙花、仙人球的根。(3)不定根。比如绿萝、吊兰茎上的根。(4)假根。比如菌类、苔藓类植物
34、的根。(5)变态根。常见的变态根有贮藏根、支持根、气生根、寄生根等。贮藏根。如胡萝卜、萝卜、甘薯等。支持根。如玉米等。气生根。如榕树等。寄生根。(如菟丝子等。2.不同环境的根。植物的根,也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不同。(1)浮萍的根。(2)胡杨的根。(3)小草的根。(4)苔藓的根。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小组实验,学生交流描述种植杯中种子萌发的过程。小组记录员记录种子萌发的变化过程。学生小组交流探究种子萌发后根的作用。分组实验,证明根的吸收作用,先猜想,再根据实验现象和结果,是否相同。根据上节课的实验,或回忆生活中及影视资料中种子发芽的特点,种子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开始萌发,种子吸水膨账,使种皮变软或破裂
35、。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主根。与此同时,胚轴的细胞也相应生长和伸长,把胚芽或胚芽连同子叶一起推出土面,胚芽伸出土面,形成茎和叶。有些种子的子叶随胚芽一起伸出土面,如棉花、油菜等。有些种子的子叶留在土中,只由上胚轴和胚芽长出土面生成幼苗,如豌豆、蚕豆等。通过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会发现,种子先长出根,然后再长出茎和叶。根需要不断吸收水分和营养供植物生长。实验时可以在清水中加入红墨水或红色染料调配成,目的是便于观察水进到了植物体内。在水面上滴些食物油,是为了用油密封住水面防止水分蒸发。在面上做标记,最好使用彩色笔沿水面位置画线,目的是便于观察一段时间后水量的减少。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
36、们知道了饱满的种子可以萌发成幼苗。种子萌发时先长出根、再长出茎和叶,根总是向下生长,根能够吸收水分、无机盐以及固定植物,维持植物生存。以及生活在不同环境中植物根的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等。板书3. 种子长出了根种子萌发先长出根,再长出茎和叶根能起吸收和固定作用不同环境中植物的根的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学反思上完这一课,我体会到在教学工作中要有所创新。教师的教学创新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主动探究、获取新知识、得出新成果的一种教育手段,教学创新要有具体的实施目标、实施措施,不能搞教条主义,要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改革课堂教学。教学中要有新观念,新方法,教法和学法要有自己的创新理念。在教学中
37、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满足于书本或生活中所给予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科学课教学创新不能离开基础知识的传授。学生只有在充分掌握了基础知识的条件下,才能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当代科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开发潜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创新能力。但由于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经验、知识构架的不同,还需要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创新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创新中要注意层次、普遍开发,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和能力。第一单元第4课茎和叶课题 茎和叶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四教材分析植物的茎和叶是植物的两个重要营养器官。在本
38、课的探究活动中,学生观察亲手种植的凤仙花,看到凤仙花已经长出了茎和叶,对于茎和叶的特点进行观察记录,同时推测茎和叶有什么作用。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学生分小组制定实验计划,通过观察凤仙花的茎在红色水里浸泡之后,其纵切面和横切面的染色情况,了解茎的运输作用。同时通过观察凤仙花的叶被黑纸遮光和被塑料袋套住之后的现象,了解叶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本课最后部分要求学生观察更多的植物的茎和叶,进一步构建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相联系的认识。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和种植体验,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植物的结构和生长变化已有了基础性的认识。他们初步了解了种植植物的方式,也知道植物的种子发芽会先长出了根,后
39、长出茎和叶,并在此过程中学会了对生长中的植物进行观察、记录。那么植物的茎和叶对植物生存有什么作用呢?又该如何验证推测?除凤仙花外,其他形态茎和叶的植物是怎么适应环境的,同样这也是四年级学生非常乐于探究的问题,通过探究构建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相联系的认识,借此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并且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学习目标1.茎和叶是植物体的营养器官。2.不同环境中植物的茎、叶外部形态不同。3.茎具有支撑植物以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4.叶能吸收阳光制造养料维持植物生存。5.叶能蒸腾水分调节体温维持植物正常的生命活动。6.能基于观察描述凤仙花叶在茎上分布的样子,发现其生长规律。7.能够基于观
40、察及已有认知推测茎与叶的功能。8.能够利用实验收集证据验证推测,得出结论。9.对茎与叶的作用表现出探究的兴趣。10.尊重事实,能依据事实调整自己的想法。11.意识到环境影响植物生长,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重点知道植物的茎和叶的作用。难点引导学生用横切和纵切的实验方法探究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通过观察探究,引发学生科学思维,推测叶的作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提问:茎和叶对植物生存分别有什么作用呢?茎是植物体的一部分,由胚芽发展而成,下部和根连接,上部一般都生有叶、花和果实。茎能输送水、矿物质和养料到植物体的各部分,并有贮存养料和支持枝、叶、花、果实等生长的作用。叶是植物的
41、营养器官之一,通常由叶片和叶柄组成,通称叶子。叶片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也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消化养料,促进植物生长。还可以通过蒸腾作用,蒸发水分,调节植物体的温度。学生观察凤仙花的形态特征。引导学生推测茎和叶的作用。讲授新课从小组成员栽培的凤仙花中选择生长状况最好的一株,观察它的形态特征。观察目的: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及形态特征。观察工具:记录单、尺子。观察方法:(1)测量凤仙花植株的高度。(2)数一数一株凤仙花上叶片的数量。(3)从不同角度观察凤仙花叶在茎上的分布情况。(4)画出凤仙花叶在茎上分布的样子。观察记录:凤仙花叶在茎上的分布情况观察分析:随着茎的长高,植物的叶也越来越多。凤仙
42、花的叶在茎上生长的方式是互生,从上往下看可以发现每一层叶子交叉排列,这样的生长情况有利于植物叶最大面积地吸收太阳光。观察结果:凤仙花茎的颜色变深了,变得更高更粗了;叶子的数量变多了,叶片平展、交叉生长。推测茎和叶分别有什么作用。1. 茎的作用:茎具有运输作用,可以将根吸收的水分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观看视频资料。2.叶的作用。观看视频资料。想办法证明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1.茎的运输作用。实验目的:了解茎的运输作用。实验材料:一段凤仙花的茎、烧杯、红色水、小刀。实验步骤:(1)取一段凤仙花的茎和装有红色水的烧杯,将凤仙花的茎放入烧杯中。(2)过一段时间,取出凤仙花,用小刀取一小段茎,纵向切开,
43、观察茎的纵切面。(3)接着取一小段凤仙花的茎,横向切开,观察茎的横切面。(4)仔细观察风仙花的茎及茎切面的变化。实验现象:在红色水中放一段时间后,原本绿色的茎变成淡红色,由底部向顶端逐渐变淡;纵向切开后,可以看到红色水成线状遍布整个茎切面;横向切开后,可以看到一圈红色的点状结构。实验结论:植物的茎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观看视频资料。2.叶的光合作用。经过科学家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 ,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的绿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同时释放出氧气,这个过程称为光合作用。我们可通过遮盖植物的叶片,来探究植物叶片与光的关系。实验目的:探究
44、植物的叶能吸收阳光。实验材料: 一盆凤仙花、黑色纸,细线。实验步骤:(1)在凤仙花植株上选一片叶子,将这片叶子用黑色纸遮住,并用细线缠牢,使它见不到阳光。(2)3天后,观察被遮住光的这片叶子会发生什么现象。实验现象:3天后,被遮住光的叶子明显比其他叶子颜色淡,变得枯黄。实验分析:用黑色纸把植物的叶子两面遮住,这片叶子就失去了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的条件,它内部的叶绿素会逐渐减少,直到消失,植株会减少以至停止供应养分给它,因此它会比正常的叶子早衰败。实验结论:叶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料。3.叶的蒸腾作用。实验目的:研究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怎样散失的。实验材料:一株植物、两个透明塑料袋、细线。实验步骤:(
45、1)选择一种叶片较大的植物,如天竺葵 、月季等;在其中两片叶子上各套上一个干燥的透明塑料袋,并用细线缠住。(2)过一段时间,观察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变化。实验现象:塑料袋内有水珠出现。实验结论:植物的叶有蒸腾水分的作用,植物体内的水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的。观看视频资料。植物的叶子平展且在茎上交叉生长有什么好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叶子,叶子平展时,接触阳光的面积最大。同时交叉生长,使叶子不被遮挡,也是为了更大限度地获得阳光。另外,植物的蒸腾作用也是通过叶片来进行的,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片的蒸腾作用会比没有阳光时要快,这有利于植物体内的水分调节和温度调节。植物的茎、叶对植物生存有什么作用?1.
46、茎的作用。(1)运输作用:运输植物体内所需要的营养和养料,由根毛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沿茎自下而上运输到植株中;由植物叶子在光合作用下制造的有机养料,经过茎自上而下运输。(2)支持作用:茎靠内部所具有的组织结构,承受着枝、叶、花、果的全部重量和压力,还要抵抗由风、雨、雪、雹等自然变化所引起的摧残力量,使枝叶、花、果能够进行各自的生理作用。(3)贮藏作用:茎中可以贮藏糖类、脂肪、蛋白质、水以供植物利用,如甘蔗、藕、马铃薯等。另外还可以贮存一些代谢作用中的废物,如黏液、松脂、挥发油、乳汁等。(4)繁殖作用:利用茎、叶进行扦插、压条、嫁接,利用地下茎进行繁殖,这是植树造林和农作物栽培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47、观看视频资料。2.叶的作用。(1)光合作用:叶子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制造有机物,就是植物给自己制造“食物”的地方。(2)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体状从植物体表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一方面拉动水分、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流动,确保植物体各部分的需要;另方面可调节植物的温度,以免在炎热的夏季因高温灼伤植物器官。(3)呼吸作用:就是植物的呼吸,一般的叶片背面都有气孔,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叶子的呼吸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为其他生物提供新陈代谢必不可少的氧气。(4)繁殖作用:植物的营养繁殖主要靠根和茎,但有些植物的叶也有繁殖作用。比如落地生根和伽蓝菜在叶片边缘的叶脉末端处、秋海棠和景天在
48、叶柄基部都可形成不定根和不定芽。(5)吸收功能:叶片表皮细胞也可以吸收附在叶片上的物质,根据叶的吸收情况,农业上进行叶面施肥或叶面喷洒。(6)其他作用:叶还有贮藏(如百合、洋葱鳞茎上的肉质鳞叶)、保护(如仙人掌属植物变态茎上全部叶子变成刺状的叶刺)、攀援(豌豆复叶顶端的二三对小叶变成的叶卷须)等作用。根据植物根、茎、叶的特征,推测适合植物生活的环境。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环境特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比如非洲草原地区的水瓶树,由于旱季、雨季比较分明,水瓶树粗大的茎在雨季的时候贮藏水分,早季的时候依然可以存活。沙漠中的仙人掌,叶片退化成针状,茎粗大,可以贮存营养,根系发达而且人土很深,可以伸出很远去吸收
49、水分和养料。海边的椰树,由于雨水充足、海风较大,所以它们通常有粗大、结实地茎支撑着,较大的叶片可以吸收大量的水分并散发热量,根系较深抗倒伏。长年生活在水中的浮萍,可以随波逐流,它们不需要丰富的根系,茎也比较细小,但是它们有较大的叶片,可以漂浮在水面,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体提供营养。收集更多奇特的茎和叶的图片,了解这些植物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1.水稻的叶。水稻的叶呈线形,它们喜高温、多湿、短日照,所以不需要宽大的叶片,多生的线形叶片可以制造供植物体生长所需的养料,且不会散失太多热量。2.仙人掌的叶。仙人掌身上的刺就是它的叶子。仙人掌生长在干燥、炎热的沙漠中,为了生存,叶子退化成刺,又尖又硬
50、,这样就减少了叶的蒸腾作用,有利于保护植物体内的水分。3.松树的叶。松树的叶呈针状,与仙人掌不同,松树通常生活在寒冷干燥的地方,细细的针状叶表面还覆盖着一层厚的蜡质,这样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即便寒风呼啸,也不容易吹走水分。4.香蕉树的叶。香蕉树生长在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区,雨水充足、气温较高。香蕉树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但又害怕积水,所以它有宽大的叶片可以通过不断的蒸腾作用保证植物体所需要的水分和养料。不同形态的茎1.地上茎。地上茎根据生长方向不同还可以分为:(1)直立茎。茎干垂直地面,向上直立生长的称直立茎。大多数植物的茎是直立茎,在具有直立茎的植物中,可以是草质茎,也可以是木质茎,如向日葵
51、、棉、玉米等是草质茎,而杉树、杨树、柳树等则是木质直立茎。(2)缠绕茎。这种茎细长而柔软,不能直立,只能以茎缠绕在别的物体上,如牵牛花、菜豆、何首乌等。(3)攀缘茎。这种茎细长而柔软,既不能直立,又不能缠绕在别的物体上,而是依靠卷须盘卷在别的物体上生长,如葡萄、黄瓜、爬山虎等。(4)匍匐茎。这种茎细长而柔弱,平卧地面,不能缠绕,也不能攀缘,而是贴在地面上生长,如矮牵牛、西瓜、红薯、草莓等。2.地下茎。植物的地下茎是变态茎,外表上与地上茎显然不同。可分为:(1)根状茎。如莲藕、姜等。(2)块状茎。如马铃薯(土豆)、山药等。(3)球茎。如荸荠、慈菇等。(4)鳞茎。如洋葱、蒜头、水仙、百合等。学生观
52、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及形态特征,猜想,并做好实验记录,小组交流汇报。研究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学生总结交流,叶有吸收阳光的作用。拓展提升,深化认识。探究茎的运输作用。探究叶的蒸腾作用。探究叶的吸收阳光作用。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通过茎吸水实验研究植物的运输作用;通过叶片遮光实验,知道叶片与光的作用;通过在叶片上套塑料袋,探究叶片的蒸腾作用。能够透过实验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科学结论。板书教学反思首先让学生对凤仙花的生长情况进行了交流。通过交流反馈,我发现学生对观察的过程记录不够。每个班级只有少数同学进行了全程记录,这也是让我感到苦恼的地方。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高度
53、和叶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植株(茎)的高度,观察叶由中心向四周生长的分布形态。教学反思第一单元第5课凤仙花开花了课题 凤仙花开了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四教材分析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种植的凤仙花陆续开花了。花是绿色开花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花凋谢以后,在花着生的位置会出现小小的果实,说明果实是由花发育来的,果实里面有种子,种子可以用来繁殖后代。所以,花、果实、种子都被称为绿色开花植物的繁殖器官。本节课研究的对象是花的结构,了解花的结构有利于理解花的作用,理解植物花开花谢结果的生长变化过程。本节课继续采用解剖的方法研究花的结构,继续帮助学生建构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学情分析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种植了凤仙花种子,并观察了种子的萌发过程,认识了根、茎和叶的形态特征及功能。他们知道凤仙花生长到一定阶段就会开花,但对于凤仙花的花具有怎样的结构?各部分结构分别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学生有一定的认识但比较模糊。本课通过观察、解剖活动,引领学生认识花的结构,推测花各部分的功能。学习目标1. 绿色开花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会开花。2. 植物的花多种多样,可以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3. 完全花一般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组成。4. 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雄蕊上有花粉,花粉落到雌蕊顶端,雌蕊可以发育成果实和种子。5. 能利用解剖的方法由外到内有序的观察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抵押贷款协议模板(2024年修订版)版
- 二零二五年度土地开发承包借款合同标准格式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承台施工安全应急救援预案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车辆收费员突发事件应对与应急预案协议材料4篇
- 二零二五年度陶瓷文化体验馆代理合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拍卖企业信息安全保密合同
- 2025年个人向餐饮公司借款合同范例汇编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慧社区PPP项目合作协议6篇
- 2025至2030年中国光量子血液治疗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限位行程开关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旅居管家策划方案
- GB/T 26316-2023市场、民意和社会调查(包括洞察与数据分析)术语和服务要求
- 春节值班安全教育培训
- 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流程图
- 带状疱疹护理查房
- 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
-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期末家长会PPT模板
- 矿山安全培训课件-地下矿山开采安全技术
- 幼儿教师干预幼儿同伴冲突的行为研究 论文
- 湖南省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部分
- simotion轮切解决方案与应用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