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思大师佛学的六部重要著作简介_第1页
慧思大师佛学的六部重要著作简介_第2页
慧思大师佛学的六部重要著作简介_第3页
慧思大师佛学的六部重要著作简介_第4页
慧思大师佛学的六部重要著作简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慧思大师佛学的六部重要著作简介慧思大师的著作,现在存留在世的有立誓愿文 、法 华经安乐行义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 、大乘止观法门 、随 自意三昧、受菩萨戒仪等六部十卷。慧思大师(515 577)是南北朝时期梁陈之际的著名高僧,为天台宗二祖、 南岳佛教的开山祖师,本刊曾数次介绍慧思大师,他的功绩 不仅是讲经弘法建寺传教,还奠定了佛教在南岳发展的深厚 基础; 其“定慧双开” 的止观法门, 开启了中国佛教的新风, 深深影响着南禅的发展走向。历代的高僧都非常重视他的思 想,远的如他的弟子、再传弟子,近的如宋代了然、明代智 旭、清代谛闲等都有对他著作的注疏与论述。慧思大师正是 生活在中国佛教的形成初期。作

2、为中国佛教史上承前启后的 重要人物,他的思想具备了中国本土佛教的鲜明特色,我们 继续推送慧思大师的相关文章,读大师著作,探究和弘扬他 的思想,对我们的佛学历程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慧 思大师佛学六部重要著作内容简介 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 文 简称立誓愿文 。一卷。此文乃慧思于南朝陈永定 二年( 558),在南光州齐光寺造金字摩诃般若经时所发 之愿文。 本文初述今生以来自己出家学道、修禅、游化 各地及种种遭遇事,处处弘宣般若所逢留难,因发大悲,造 此金经。次述二十七愿。其中之前十愿,愿于弥勒下生时,及十方世界, 以此经及自身种种方便, 护持般若, 利济众生。 其次十六愿,愿当成佛果。末一愿,愿

3、今生因行。最后以颂 重宣誓愿之意趣。 慧思此篇为求道历程所发菩提心相之 愿文,乃仿效弥陀因位之誓愿文而拟作, 祈于末法晚年之后, 佛法衰灭,得遇弥勒出世,济度一切众生。全篇文字雄劲, 护法之念深厚,足令惰夫起振。文中所载之末法思想、道教 信仰之炼丹术、恶比丘之行等,皆系探索南北朝末期一般思 想界趋势及佛教概况之重要史料。 此文写成之后,迅速 传布,远近信众,辐辏归仰,影响极其广泛。以后创立天台 宗之祖师智顗, 即于此时不避战乱, 远道而来光州师事慧思。 (光明佛坛 1307 期已经全文刊出) 法华经安乐行义 亦称法华安乐行义 、安乐行义 。一卷。慧思教人修习 法华三昧,常以安乐行为方便,故特释

4、法华经安乐行品 之大义,乃成此论。本论内容分为三段:第一段,略说法华经玄义及安乐行品玄义,以持戒、忍辱、 精进三行,导成身、口、意、誓愿四种安乐行义。第二段摄颂,以五言偈颂摄略说义。第三段广解,先解法华经玄义,次解安乐行玄义。其解安乐行复有二节:(1)以三法释安乐行。三法者,于一切法中心不动故曰安,于一切法 中无受阴故曰乐, 自利利他故曰行。 ( 2)以四念处释安乐行。 慧思向为实践般若空义,以达佛教之奥旨,而屡遭迫害,为 折服当时各种异说,并令彼等归依正法,遂将其生活体验论述成书。此论则是其心得之著。论中主张实践法华经之 法华三昧有二种:有相行和无相行。所谓有相行,是就法 华经普贤劝发品而说

5、观普贤行,强调若精进诵读法华 经,于此行法成就时即心眼顿开,能见乘六牙象之普贤菩 萨。然本书主要重点在于依安乐行品之经文解释无相安 乐行,谓无相行乃精修禅定,体得一切诸法中“心相寂灭, 毕竟不生”之三昧。此论因高唱实践佛教,故直接促成以止观为宗的天台教义体系之诞生,间接促使禅与念佛之兴 隆,在中国佛教教理史上影响巨大。诸法无铮三昧法门亦称无净三昧法门。二卷。此论上卷不分品,分为四章;下卷分为四品。上卷第一章,赞禅定功德。略说身体与真心,及身身与心数之差别。 第二章,广说三乘一切智慧,皆从禅生,及修禅之益,不修 禅之害。第三章,说禅有无量名字,四弘、四无量心、四摄、 一切种智、十八不共法、十力、

6、十号、五根、八背舍、十一 智、三十七道品、六波罗蜜、九次第定、六通、八解脱等, 均皆是禅。第四章,说身念处不净观、九想、十想及观气息 法。下卷第一身念处观如音品、第二受念处品,说断除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法。观受念处,得入四禅, 广度众生,因便问答法华三变秽土及诸天人置于他方之 义。第三心念处品,说观心性空,得入四禅。第四法 念处品,说观善法、不善法,无记法中心性、眼性、意性,谓十二因缘、十二入、五阴、四大、三毒悉在其中,以无始 空破根见,得尽智、无生智观尘,观识亦然,以心空故,一 切业空,得入诸禅,誓度众生。四念处随以一念处为主,三 十七道品悉在其中。书中关于心识之看法,认识心法可分为根本心

7、识和枝条心识二类,说六识为枝条心识,是心之 相,有假名识、动转识等异名;六识之本体为根本心识,是 为心之性,亦称如来藏。此说虽未明确提出八识概念,但于 心之看法不局限于六识。又其以心法为中心而谈诸法实相之 倾向,对后来智顗所倡一念三千、圆融三谛之说,起了启发 作用。此论遍讲佛教各种法义,且与禅观融为一体,可谓鸿 文大论。 大乘止观法门亦称大乘止观,四卷。本论系阐述大乘止观之法。以如来藏缘起思想为基础,以心 意识中真妄和合之本识为中心体系,此外又阐论染净二性之 说;此二体系互为表里,尤以后者富于性恶思想之倾向。 本论大结构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略标纲要,明大乘止观的 主旨;第二部分广作分别,从五个

8、方面阐明主旨(五番建立); 第三部分历事止观,明生活中(礼佛、吃饭、大小便等)修 行止观的方法。另外,前附朱頓序,后附遵式序,说明本论 流传之缘由。作为本论主体的第二部分,五番建立的内容为: 第一明止观依止。又三:一明何所依止,谓自性 清净心。二明何故依止,以此心是一切法根本故。三明以何 依止,先明以意识依止此心,修行止观。次破小乘人执,后破大乘人执。第二明止观境界,谓三自性法(真实性、依他性、分别性),各论清净染浊。第三明止观体状,先就染浊三性以明,次就清净三性以明(正是修行方法)。第四明止观断得,谓约三性修止观,各明所除障,所得益也。 第五明止观作用,谓证体起用也。本论系天台教学及性具思想

9、之滥觞,亦为禅宗思想之先锋,是我国佛教学者所著 最早之一部综合性佛学巨著。此论所论如来藏包含染净诸 法,与唯识宗阿赖耶识说相同;所论真如理体为一切现象之 本,即是华严宗所说一切事物皆是真心所现;可见其深受唯 识、华严二宗的影响。论中所述一切法性皆是如来全体等义, 对宋明理学影响颇大。因其引用起信论处甚多,近世学 者汤用彤、冯友兰等怀疑此书恐非慧思所作。本书为天台宗所奉重要经典之一。注释本有宋代了然之大乘止观法 门宗圆记五卷、明代智旭之大乘止观法门释要四卷、 清代谛闲之大乘止观法门述记等。随自意三昧简称随自意。一卷。全论大旨宣说初心菩萨在修学六波罗蜜时,应以禅定为根本。又说在修习 此随自意三昧时

10、,于行、住、坐、卧、食、语六威仪中应有 禅定及六度行仪的工夫。全论凡有六品:第一行威仪中,辨六波罗蜜竟,广论观未念、欲念心,破人法二我执, 及未念心灭、欲念心生等皆不可得。又明身心虽空,因果不 失,观中道第一义空道理,得首楞严定,入菩萨位。第二住威仪中,首述先观两种三性,后观假名,仅解释第一种 三性观法,即先观息出入毕竟空寂,次观心不可得,复次观 色身空寂,以芭蕉观、沫观、泡观、影观、虚空观次第得具 足六波罗蜜。第三坐威仪中,先以跏趺坐具足六波罗蜜,次总明内观六根,外观六尘,内外观六识皆不可得,得一切 智慧。又明根、尘、识六门观法,意识与前五识差别,以及 第六、七、八之三识差别。转一切生死恶业

11、皆由第七识,凡 夫生死随业受报用第六识,而第八识凡圣齐平。第四卧威仪中,明卧中眼义观法,具足六波罗蜜义。第五食威仪中,明受食中回向法界众生, 施与法食,具足六波罗蜜义。 第六语威仪中,明语时回向法界众生,具足六波罗蜜义。“随自意三昧”,乃慧思依首楞严经意而命名,为天台 宗四种三昧之一,意谓于一切时中、一切事上,念起即觉, 意起即修三昧。大品般若经中称其为“觉意三昧”,智顗摩诃止观中称其为“非行非坐三昧”。此论所述如何念、如何思、如何修,皆依中论破析宗旨,一心具足 空假中三观明义。本论是慧思大师自受用之三昧,是其教授 禅观入门之作。自唐会昌法难以迄南宋,此书几经亡佚,幸 于晚近自日本续藏经中得之。近代印光大师曾详加校订 刊板行世。受菩萨戒仪一卷。本戒仪为我国最早之大乘受戒仪规。内容叙述大乘戒法授受之次第。初告诫方 便,次观五法,三兴三愿,四发四弘誓,五请戒师,六敬礼,七归依,八问难,九忏悔,十问遮,十一正受戒法,十二说 戒相,十三明戒利益,十四白佛请证,十五礼敬诸佛,十六 回向,十七发愿。自后秦鸠摩罗什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