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桑叶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聚类分析_第1页
不同品种桑叶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聚类分析_第2页
不同品种桑叶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聚类分析_第3页
不同品种桑叶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聚类分析_第4页
不同品种桑叶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聚类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不同品种桑叶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聚类分析(作者:单位:邮编:)作者:游元元 万德光 裴瑾杨文宇【摘要】 目的研究四川地区主流桑树品种桑叶的 HPLC指纹图谱, 并进行聚类分析,探讨品种对桑叶化学成分累积的影响。 方法建立桑 叶的HPLC指纹图谱,对16批样品共有峰峰面积进行聚类。结果不 同品种桑叶相似度均大于 0.90,但所含化学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 相同基原不同品种的桑叶被聚类到了不同类别中。结论桑叶中化学成分的累积与品种有一定相关性。【关键词】桑叶品种高效液相指纹图谱聚类分析中国栽桑养蚕有上千年的历史,每年秋蚕饲养完毕后,桑树所余叶 片即可作为桑叶药材被收

2、购使用,所以桑叶的药用是附属于养蚕业 的。四川是蚕桑大省,随着蚕桑业的发展,近年来四川地区培育了众 多桑树品种,又从外地引进了不少品种推广种植, 故市售的桑叶药材 实际来源于多个品种的桑属植物。尽管大多数桑的栽培品种均源于桑 科植物桑Morus alba L.,桑叶来源符合中国药典规定1,但 不同品种的桑叶之间必然存在质量差异。本研究选取了目前在四川全省推广栽培的多个主流桑树品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技术,比较了不同品种冬桑叶的指纹图谱, 并 进行了聚类分析,以期为探讨品种对桑叶化学成分累积的影响奠定基 础,为四川地区桑叶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1仪器与材料1.1仪器DionexP680型

3、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戴安公司),由P680 泵、UVD170U紫外检测器、TCC-100柱温箱、ASI-100自动进样器 及Chromeleon色谱工作站组成。BP1215电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 公司,d = 0.1mg ),Rios纯水器(密理博上海贸易有限公司),AS5150BD-I超声波清洗器(天津奥特赛恩斯仪器有限公司)。1.2试药甲醇(色谱纯,美国Fisher公司),水为超纯水,其他试剂 均为分析纯(AR);芦丁对照品(批号10080-200306 )与绿原酸对 照品(批号110753-200413 )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1.3材料桑叶对照药材(批号121123-200302

4、 )购自中国药品生物 制品检定所,其它样品于20071113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 所桑树种质资源圃米集。样品资料见表 1。表1桑叶样品品种1.4数据处理软件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 2004A版(国家药典委员会)进行 HPLC图谱的数据分析;应用 SPSS 13.0版进行聚类分析。2方法与结果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 Phe no me nex Lu na C18(2) (250 mm M.6 mm , 5呵);流动相为甲醇(A)-0.5 %磷酸(B)梯度洗脱,甲醇的 体积变化:010 min 为 14.5% , 10 20 min 为 14.5% -25.5% ,20 28

5、 min 为 25.5% 32% , 28 40 min 为 32% -38.5% , 40 55 min 为 38.5% 49% ;流速 1.0 ml mi n-1 ;检测波长 320 nm ;柱温 30 C; 进样量15血2.2溶液制备2.2.1对照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对照品绿原酸5.10mg、芦丁 0.85 mg,置于1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2.2.2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样品粉末(过4号筛)1.0 g,精密称定, 置具塞锥形瓶中,加入70%甲醇50 ml,称重,浸泡过夜,超声提取 45 min,称重,补足减失重量。过滤,精密量取续滤液25 ml,减压浓缩至近

6、干,残渣用70%甲醇溶解并定容至5 ml,以0.45 呵微孔 滤膜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2.3方法学考察2.3.1精密度实验取供试品溶液(桐乡青),按已建立的HPLC分 析条件连续进样5次,考察主要色谱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 一致性,其RSD均小于1%。仪器精密度良好。2.3.2重复性实验 取同一供试品(新一之濑)5份,按供试品溶液 的制备和检测方法进行制备并检测,考察主要色谱峰相对保留时间和 相对峰面积的一致性,其 RSD均小于3%,指纹图谱的全貌无明显 变化,符合指纹图谱要求。2.3.3稳定性实验取同一供试品溶液(桐乡青),分别在0, 2, 4, 8, 12, 24, 48

7、h等不同时间点进样分析,考察主要色谱峰相对保留 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一致性,其 RSD均小于3%,表明样品在48 h 内是稳定的。2.4不同品种桑叶的HPLC指纹图谱获取 将16个桑叶样品按照所 建立的方法进行分析,所得色谱图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 价系统2004A版以中检所购得的对照药材作为指定参照图谱,经 色谱峰匹配,采用中位数法生成对照图谱,通过“相似度计算”功能进 行色谱图谱样本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评价。匹配数据显示,所有样品HPLC图谱共有15个共有峰(见图1与 图2)。通过与对照品比较,样品中的4号峰与12号峰分别被鉴定为 绿原酸与芦丁。在各样品图谱中,4号峰绿原酸的峰面积最大,

8、保留 时间适中,且与相邻色谱峰分离良好,故将其指定为内参照峰。16批样品相似度为0.9150.995,相互吻合程度较高,说明样品 所含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比较一致,但共有峰的总峰面积比(样品共有峰总峰面积/所有批次样品共有峰总峰面积的平均值)显示,不同 品种所含化学成分的绝对含量存在差异见图3。2.5不同品种桑叶的HPLC指纹图谱的聚类分析将16个桑叶 样品的15个共有峰峰面积作为特征,采用离差平方和法 (Ward method),以欧氏距离(Euclidean distanee)对样品聚类,结果见图4。 16个样品聚为4类时,第1类包括S1 ;第2类包括S2,S3,S5, S6,S10,S12

9、,S14,S16 ; 第 3 类包括 S4,S7,S8,S11,S13 ; 第4类包括S9,S15。3讨论供试样品除对照药材外,其它桑叶均在立冬后同时采于四川省农业 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桑树种质资源圃, 采收时间、生长环境影响因素相 同。从聚类结果看,第1类仅有对照药材S1,S1色谱图也显示总峰面 积小于其它样品峰面积。分析原因可能为对照药材产地与其它样品不 同,存放时间较长,弓I起化学成分总量的区别。第2类中S2、S3、S14、S16 基原为 Morus alba Linn.,S12 基原为 Morus alba var. multicaulis ,S5、S6、S10 为杂交桑。第 3 类中 S13 基原为 Morus alba var. multicaulis,S4、S7、S8、S11 为杂交桑。第 4 类中 S9、S15 基原均为Morus alba var. multicaulis。为更好地满足蚕桑业发展需 要,人们不断地改良桑树品种。在繁育栽培过程中,种质、嫁接方式、 树龄等因素都会影响桑叶中化学成分的累积,使同地生长同时采收的相同基原的桑叶被聚类到了不同类别中。15个四川地区主流桑树品种中,以湘7920的桑叶所含化学成分总 量最多,总峰面积比为1.5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