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政策_第1页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政策_第2页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政策_第3页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政策_第4页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政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政策的回顾与展望一、政策背景及演变过程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产品的内在品质与外在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状况。 质 量是指农产品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如营养成份,色香味和口感、加工性能等;安 全是指农产品的危害因素,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对人、动植物 和环境存在的危害和潜在危害。 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来源主要有三类: 一是物 理性污染, 指由物理性因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 如因人工或机械等因 素在农产品中混入杂质或农产品因辐射导致放射性污染等; 二是化学性污染, 指 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化学合成物质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 如使用农 药、兽药、添加剂等造成

2、的残留;三是生物性污染,指自然界中各类生物性污染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如致病性细菌、病毒以及某些毒素等。此外,农 业转基因技术也可能导致质量安全问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比较突出, 在种养过程中农业投入品的不合 理使用, 产地环境受污染严重, 一些农产品的药物残留及有害物质超标, 造成食 用农产品中毒事故时有发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入世贸组织之后, 一些发达国家凭借体系健全、技术领先、 设备先进的优 势,以保护人体和动植物健康与安全为由,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提高进口 农产品的准入门槛,构筑技术性贸易

3、屏障。比如,美国要求进口的蔬菜、水产品 生产过程必须实施 HACCP 管理;欧盟对进口农产品检测日趋严格, 2000 年 7 月开始实施茶叶农药残留检测新标准,并把检测品种由 2000 年的 7 种增加到 2002 年的 156 种。受此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受阻,被拒收、扣留、退货、销毁和中止合同现 象时有发生。以 2002 年第一季度为例,中国被美国 FDA 扣留的农产品和食品 及饮料占被扣产品总批量的 44.65% 。从 FDA2002 年 1-3 月份对中国产品实施 扣留所提出的理由看, 与 TBT 有关的达 1537 批次,占中国产品被扣留总批量的 96.24% 。其中,由于安全、卫生

4、不符合要求的有 549 批次,占被扣留总批量的 34.38% ,成为被扣留的最主要原因。此外,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超标也是我国 农产品出口受限的重要因素。受残留超标的影响, 2002 年 1-6 月,中国出口日 本的保鲜蔬菜数量和出口额分别比 2001 年同期减少 23%和 19% 。据统计,2002 2年我国禽肉产品出口下降 32.9% ,畜产品下降 4.1% ,蜂蜜下降 16.7% ;90%的 农产品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受到国外技术壁垒的影响,经济损失达 90 亿美元。加入世贸组织后,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 我国 政府开始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以农产品生产源头

5、污染控制为重点, 通 过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完善标准、检验检测、认证等保障体系,强化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 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和农业生产环境治理等措施, 全面提 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001年 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做好 2001 年农业和农村工 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当前我国农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农产品质量 不高,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必须牢牢把握住提高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环 节,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在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布局和提高加工转化水 平上下功夫”;要“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建设”。2001年 5 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

6、通知 。通 知强调,“动物疫病防治,不仅关系畜牧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经济发展、人 民健康和社会稳定” 。2001年 11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要把食品质量、卫生和安全工作 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 ,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 。2001 年 11 月,国务院颁布实施新的农药管理条例 。修改后的条例, 增加了农药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加大了对农药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2001年 3 月,第 9 届全国人大 4 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个五年计划纲要。纲要提出,要“加快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验 检测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 加快制定或修订农业行业标准和重要农产品质量 标准,推广

7、采用国际标准,创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2002年 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做好 2002 年农业和农村工 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调整农业结构是一项长期任务,今年要着重在调整 农业区域布局, 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展畜牧业和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下 功夫,争取有大的进展”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2002年 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做好 2002 年农业和农村工 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要抓紧建立健全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 加快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逐步在大中城市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杜绝有毒有害物超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 整

8、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重点打击生 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农产品的违法行为。 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 绿色 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建立健全认证、标识和公示制度,尽快使优质、安全的农 3产品形成品牌。 加快农药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 淘汰剧毒和高残留农药的生产。 ” 2002 年 11 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管理水 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 整体上, 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 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时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生产优质化、集约化、 产 业化的发展, 要求农产品生产必须

9、由数量型向数量与质量并重型转变, 农业生产 管理必须由偏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安全管理转变。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过程就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 建设,规范农业生产全过程管理, 是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 提高农业综合素质和 效益,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003年 1 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 期,“要在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的同时,切实抓好质 量安全管理,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农产 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提高农业标

10、准化水平。 温家宝总理在会议 上指出,要引导和帮助农民按标准组织生产,建立健全统一、权威的农产品质量 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市场监管和监测制度,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2003年 9 月,国务院以 390 号令发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 , 为规范认证认可活动,提高产品、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提供了法律依据。2004年中央 1 号文件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深入开展农 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要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的检验检测、 安全监测及质量认证体 系,推行农产品原产地标记制度, 开展农业投入品强制性产品认证试点, 扩大无 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

11、 ”2004年 9 月,国务院做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 。决 定指出,要“加大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力度,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 ;要 “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 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 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 全状况的检测”;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养殖小区、示 范农场、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出口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 积极开展农产品和食品 认证工作”;要“加快对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禁用、限用和淘汰进程” 。2004 年 9 月 24 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环境规划署召集的 鹿特丹 公约

12、 缔约国部长级会议结束, 与会的 130 个国家代表一致同意将 14 种化学品 列入公约的限制清单。2005年中央 1 号文件指出,要“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 ;“加强农产品检验 4检测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进出境检验检疫装备和检测技术水平, 增强防范和处理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能力”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施农产品认证认可, 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 。二、政策内容及主要措施(一)加强组织建设,明确职能分工2001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进出口检 验检疫局合并, 组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同时成立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 管

13、理委员会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从组织上加强了全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2001 年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通知 ,就动物防疫工作 对各部门的职能作了说明。该文件规定,农业部门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 发挥组 织协调动物防疫工作的职能作用, 统一组织开展疫情监测、 免疫接种以及落实检 疫、封锁、扑杀、消毒、病畜无害化处理等各项措施;计划部门要做好动物防疫 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审批和监督工作, 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 财政 部门要保证防疫经费及时、足额到位, 加强防疫经费的管理和监督; 质量监督检 验检疫部门要加强进出境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 防止疫情传入和传出; 公安部门 要协助做好

14、疫区封锁和强制扑杀工作, 做好疫区安全保卫和社会治安管理; 交通 等部门要协助做好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的设置和管理; 卫生部门要抓好动物 疫病防治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 工商部门要加大对违法经营畜禽及其产品行为的 打击力度; 运输部门要优先安排防疫物资的调运; 军队和武警部队在做好部队动 物防疫工作的同时,积极支持配合驻地的动物防疫工作。2004 年,中央又进一步明确了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部门分工。依照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 ,我国实行“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 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明确界定了各部门的 职责。具体而言, 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

15、节的监管, 质检部门负责食品 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 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 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 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 组织 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 同时,将原先由卫生部门承担的食品生产加工环 节的卫生监管职责划归质检部门。 该文件还规定, 农业部门负责发布有关初级农 产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检测信息。(二)强化质量认证 认证制度是工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市场对质量管理 的要求,是质量管理的高级形式。我国加入 WTO 后,认证工作也必须改变多头 管理的现状,按照国际规范建立新的工作机制。在这种形势下,国务院于 200

16、1 年 8 5月决定正式成立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CNCA ),统一管理、监督 和综合协调全国的认证认可工作, 全国性的认证管理机构还有中国认证机构国家 认可委员会( CNAB )、中国认证人员和培训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T )。为鼓励和扶持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 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质量问题, 修订后 的农业法第 23 条规定,“国家支持依法建立健全优质农产品认证和标志制 度”;“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优质农产品可以依照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规定申请使 用有关的标志”;“符合规定产地及生产规范要求的农产品可以依照有关法律或者 行政法规的规定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为加强认证认可工作,

17、国务院于 2003 年 9 月 3 日颁布了 认证认可管理条 例,将认证机构和认证工作的管理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三)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建立例行监测和追溯制度 由于我国农产品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 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不仅 不能适应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需要, 也不能满足加入世贸组织后参与国际 竞争的需要。 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还存在着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健全、 农产品质 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此,修订后的农业法第 22 条规定, “国家采取措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检验检 测监督体系,按照有关技术规范、 操作规程和质量卫生安全标准, 组织农产品的

18、 生产经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指出,要“建立统一规范的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追溯制度,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检测” 。(四)重视基地建设,严控源头污染修订后的农业法第 25 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农业生产 资料的安全使用制度, 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使 用的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生产资料和其他禁止使用的产品。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指出,要“推广公司 + 基 地模式”;“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

19、、养殖小区、示范农场、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出口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 ;“加大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力 度,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 ;要“加快对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禁用、限 用和淘汰进程”;“深入开展农药残留、 禽畜产品违禁药物滥用、 水产品药物残留 专项整治,向农民普及安全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和动植物生长激 素等知识,推广使用低残高效农药、 兽药和无污染添加剂, 规范种植、养殖行为。”(五)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治6新修订的农业法第 24 条规定,“国家实行动植物防疫、检疫制度,健 全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加强对动物疫情和植物病虫、杂草、鼠害的监测、预 警、防治,建立重大疫情和病虫害的快

20、速扑灭机制,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实 施植物保护工程。”为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确保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2001 年的国 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通知 提出 7 项措施,一是明确目标, 建立 动物防疫责任制;二是实行强制免疫, 在疫情发生时及时封锁疫区, 强制扑杀染 疫畜禽,强化检疫监督,加强进出境检验检疫工作;三是增加经费,确保动物防 疫工作需要;四是加强基础建设, 健全和完善动物防疫体系; 五是切实加强动物 防疫科技工作;六是实行部门分工协作; 七是严格疫情管理, 落实疫情报告和发 布制度。三、有关政策的执行情况(一)制定完善规章制度 为贯彻落实中央政策,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制定

21、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2001 年 8 月,农业部、铁道部、交通部、邮政局、民航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业植 物及植物产品运输检疫工作的通知 。2001年 10 月,农业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 。 该文件提出,“十五期间,要通过政策、法规和技术等措施,努力使我国的农 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基本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农用化学物质对农产品生产环 境的污染状况得到初步控制, 建设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生产综合 示范区,主要农产品实现按标准组织生产, 安全指标达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 求,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牌农产品, 大中城市的农产品市场抽检合格率 达到 85% 以上

22、”。该文件还强调,必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五个环节,即 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 农业生产过程、 包装标识和市场准入等五个 环节的管理;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即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检 测检验、质量认证体系,加强执法监督、技术推广、市场信息等工作。2002年 1 月,农业部下发了关于加快绿色食品发展的意见 。该文件指 出,“发展绿色食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优质名牌 农产品开发的有效措施” 。文件提出了“十五”期间绿色食品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是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 力争绿色食品实物开发总量在现有规模基础上增加 两倍, 2005 年达到 4500

23、万吨;二是建立保障体系,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技术标准、质量监测、质量认证和市场服务;三是形成产业链,逐步建设一 批大规模、标准化的产品和原料生产基地,培育一批从事生产、加工、贸易、科 7研开发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市场营销网络; 四是有条件的地区, 逐步建立农 业、食品加工业和其它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绿色食品产业体系。2002年 4 月,农业部与国家质监总局联合发布了 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 。 该文件对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条件、生产管理、产地认定、产品认证、标识管理 和监督管理都作了明确规定。2003年 4 月,农业部印发了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计划 。计划采用 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全程控制

24、等主要手段, 利用区域布局的管理优势, 引导和帮助 农民科学用肥、安全用药,建立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基地) ,扶植一批优势 农产品品牌,完善检验检测体系, 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控制范围, 提高农产 品的优等品率及安全达标率,全面提高优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2003年 5 月,农业部下发了加强食品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 。 该文件称,“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城乡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改革 发展稳定的大局, 关系到国家利益和形象, 也关系到食品加工企业自身的生存和 发展”;“在当前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新形势下, 加强食品质量安全工作显得尤为紧 迫,尤为重要”,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加工

25、企业的质量安全基础工作,健全质量 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搞好食品加工企业的环境卫生,保持清洁生产” ;“进一 步加强从业人员的资格审查和人员健康管理” ;“防止有药物、 重金属及其他毒物 残留的农产品进入加工过程, 确保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不被污染, 确保出厂的食品 为安全食品。”2003 年 9 月,农业部下发了关于做好 2003 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普查工作 的通知。该文件称,“2003 年,农业部将继续对优势农产品、部分主要农产品 和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安全情况进行普查,旨在搞清相应产品和产业质量安全状 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有针对性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 力的对策措施建议”。

26、2004年 3 月,国家食药局、公安部、农业部等 8 部委联合印发了 2004 年全国食品放心工程实施方案 。对于源头污染,该方案提出,要加强对农业投 入品和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监管, 定期发布全国大中城市蔬菜农药残留例行监测结 果,严查用非食品原料加工制作食品行为;对于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该方案提 出,要强化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 严格审查和发放许可证, 加强生猪屠宰管理, 对各类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案件及时查处,加强对食品质量的监督抽 查;对于流通环节,该方案提出,要把好市场主体的准入和退出关,全面推进和 实行食品进货检验、索证索票、 购销台帐和质量追究制度, 充分发挥食品检测机 构的作

27、用, 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建立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启动食品安全综合评价试点工作82004年 12 月,农业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 理工作的意见。该文件提出,“要通过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 提高农业生产 全过程监管能力”;“深入开展农药及农药残留、兽药及畜禽产品违禁药物滥用、 水产品药物残留三个专项整治工作, 将农业投入品监管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有 机结合起来”;“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 定期发布农产品农药 残留、兽药残留等质量安全监测信息”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 逐 步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 储运信息可查询”;“

28、加强农产品质量 安全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2005年 8 月,农业部下发了关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 的意见。该文件提出,“各地要根据当地的资源、行业特点和质量安全状况,有 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 ;“要 加大无公害农产品、 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标准的制定及修订力度, 优先推动农 产品安全标准、大宗优势出口农产品的品质标准的制定。 ”(二)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2001 年 4 月,经国务院批准,农业部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并 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 4 个城市进行试点; 2002 年上半年,将试点城市扩 展到 8个,新添

29、了兰州、南京、大连和寿光 4 个城市; 2002 年 7月,农业部下 发了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 ,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进 “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体系,对农 产品实行 从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加工储运到市场准入全过程的质量 安全控制,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 基本实现食用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 保障消 费安全,质量安全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中等水平。其中,蔬菜、水果、茶 叶、食用菌、畜产品、 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质量安全水平达到国 家规定标准; 大中城市的批发市场、 大型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的鲜活农产品质

30、量 安全市场抽检合格率达 95% 以上,从根本上解决食用农产品急性中毒问题;出 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在现有基础上有较大幅度提高, 达到国际标准要求, 并 与贸易国实现对接。(三)推进质量安全认证入世以来,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逐步规范、不断发展, 基本形成了 以产品认证为重点、 体系认证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 在农产品认证 方面,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 在体系认证方 面,开展了水产品企业 HACCP 认证和兽药企业 GMP 认证。92002年 7 月,在中编办和国家认监委的大力支持下,农业部着手组建农产 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31、。 2002 年底,经农业部批准,中 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建了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 专门从事农业系统有机 食品的认证工作。 2003 年 4 月,全国统一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正式启动。 2003 年 11 月,农业部制定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地环境检测管理办法 。截至 2004 年底,全国共有 11812 个产品获得了全国统一标志的无公害农 产品认证,总量 6930 万吨,共认定产地 11581 个;全国共有 2836 家企业的 6496 个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实物总量达 4600 万吨,年销售额超 过 860 亿元,产地监测面积 596 万公顷;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了

32、 228 家单位的 588 个产品,实物总量 37 万吨,年销售额 35 亿元,认证面积 146 万 公顷。(四)逐步完善农业标准体系 为推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农业部于 2001 年制定和发布了首 批 73 项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及其配套的技术规范, 2002 年又制定和发布了 126 项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和 4 项有机茶行业标准。2003年 11 月,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 员会联合召开了全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明确了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 确定了工作方针,制定了近 3 年内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目标。2003 年 12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

33、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 标准化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尽快建立健全统一、权威的农业标准体系。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 农业部、国家标准委组织制定了关于推进农业标准 化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到“十五”末期,要在对现行农业各级标准全面 清理的基础上,制修订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2880 项,地方标准 9000 项, 建立结构合理的农业标准体系; 要以推进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为重点, 建设粮食、 油料、糖料、纤维等加工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无公害鲜活食用农产品标准化生 产基地,以及出口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要在大宗农产品、 “菜篮子”产品、 出口农产品等各类生产基地大力推行标准化种植、 养殖及加工和管理,

34、使优势农 产品基地标准化覆盖率达到 80% 以上。2005年 7 月,农业部召开了全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对农业标准化工作 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和动员, 要求各地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 要把农业标准化作 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个主攻方向,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以全国农业标准 化示范县创建活动为突破口,创新机制,强化导向,带动全国种植业、畜牧业、 饲料工业、渔业、农垦、农机等各行业,加快推进,并使各产业、各环节、各层 面、各阶段在标准化进程中实现有机衔接, 良性互动, 将农业标准化水平推上一 个全新的阶段。10截至 2005 年底,农业部已组织制定农业国家标准 691 项,行业标准 1613 项,

35、地方农业标准 7000 多项。“十五”期间的标准项目总数是 1999 年以前 50 年全部农业标准项目总数的 1.6 倍,国际标准采标率不断提高。 已基本建立起以 农业国家标准为龙头、农业行业标准为主体、 地方农业标准为基础、 企业标准为 补充的全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框架。(五)加强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 是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和有关标准, 对农产品生产 (农业投入品、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的监测、鉴定和评价。检 验检测是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环。2000 年,农业部建立了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定点监测制度。从 2001 年开始,农业部针对市场上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和畜

36、产品中“瘦肉精”污染 突出的问题,对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城市蔬菜农药残留和畜产品中“瘦肉 精”污染开展了例行监测。从 2003 年 1 月起,农业部正式制定并实施了每年 5 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蔬菜农药残留的例行监测扩大到全国 37 个省会 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的例行监测扩大到 16 个主要省会 城市和计划单列市。2003 年 4 月,农业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的意见。该文件指出,“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普遍存在体系不 健全、技术人员不足、 检测手段薄弱和投入不足等问题, 难以适应农产品国内外 贸易对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需

37、要, 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和扩大 出口”。文件还提出,“力争用 5 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起一套由部、省、县三 级组成、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运行高效、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 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2003 年,农业部组织编制了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 , 明确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即优先建设农业部 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蔬 菜、水果、食用菌、茶叶、肉、蛋、奶、油、水产品等食用农产品和大宗出口优 势农产品部级专业性质检机构, 逐步建设其他农产品、 农业投入品和农业产地环 境

38、等部级专业性质检中心, 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健全我国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 验机构,建设 1200 个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以满足农产品生产过程监管的需要。2004年,我国对 212 个区(县)、1136 个出口基地和无公害产地 17 种水 产品中的 8 类药物实施了药残监控,并首次组织实施了对北京等 5 城市对虾中 11氯霉素残留例行监测。截至 2004 年底,已有 201 个部级质检中心通过了农业部授权认可和国家计 量认证, 30 个省份依托现有部级质检中心建设或新建了省级农产品质检机构, 20 多个省份建立了地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分中心。2004 年 1 月,农业部下发了关于定期发

39、布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 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 指出,“为加强社会监督 ,推动各项措施的落实 ,农业部 决定从 2004 年开始 ,定期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 。从 2004 年起, 农业部开始在 4、 5 月间及 11 月中旬每年两次向社会公布检测结果,接受消费 者监督。 农业部正逐步建立公开、 透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 包括农 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公告制度、 农产品品质公告制度、 农产品认证公告制 度、禁用限用农业投入品公告制度等。例行监测和信息发布工作, 得到有关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各地利用监测结 果,追根溯源,分析原因,落实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40、监管工作向 纵深发展。(六)建立追溯制度深入开展兽药及兽药残留专项整治, 要求各地建立残留检测阳性样品追溯制 度,开展跟踪抽样检测,建立残留检测报告制度。 2001 年 8 月,上海市出台了 上海市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 。随后,上海市畜牧部门依据该办法,开始为 猪、牛、羊等畜类建立档案,记载猪、牛、羊生长过程中饲料、兽药和添加剂的 使用情况,以及放养条件、防疫和免疫等情况,对猪、牛、羊生长的周期进行全 程监控。从 2004 年开始,农业部在北京、上海等八个城市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 管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有效途径。各地以蔬菜、 畜产品等 食用农产品为重点,通过建立产销衔接机制

41、、 推行农产品标识管理、 建立安全农 产品专销区、实行连锁配送等多种方式,严把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关, 在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制度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对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 安全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4 年 4 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八部门把肉类行业确定为食品安 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行业,开始启动肉类食品追溯制度和系统建设项目。2004 年 5 月,农业部“进京蔬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项目正式启动。这个 由北京市农业局和河北省农业厅共同承担的试点项目, 由河北 6 县市蔬菜试点基 地使用统一的包装和产品标签信息码, 向北京市新发地和大洋路两个批发市场供 货。2004 年

42、,国家条码推进工程办公室决定,实施“国家蔬菜安全可追溯性信 息系统研究及应用示范工程” ,自当年 6 月起在山东省潍坊市寿光田苑蔬菜基地 12和洛城蔬菜基地实施。2004 年 7 月,云南无公害养殖及肉制品 EAN.UCC 射频管理系统项目启动。 通过在养殖行业推广动物射频识别技术,将实现品种、养殖、屠宰、销售、制品 加工的全过程跟踪与追溯管理,达到“无公害”的全面质量控制。(七)实施专项整治,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按照从源头入手,抓过程控制的思路, 从 2002 年开始,农业部门开展了“种 植业产品中农药残留” 、“饲料和畜产品中违禁药物及兽药残留” 、“水产品中药物 污染”等三个专项整治,启动

43、了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监控计划;对农产品产地环 境进行综合整治, 农产品源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种植业以植物产品农药残留超 标整治为重点, 开展无公害生产基地农药残留监测; 畜牧业以畜产品违禁药物滥 用和兽药残留超标整治为重点,整顿和规范兽药、饲料市场; 渔业以水产品药物 残留超标整治为重点,狠抓出口原料养殖厂登记和捕捞渔船登记等,出台了 水 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2004 年,农业部制定发布了农业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中毒事件应急 预案,提高了应对畜产品中毒突发事件的能力;制定了尿液中盐酸克伦特罗 的测定 -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等三项违禁药品检测方法标准,为专项整治工作 提供了技术支持。(八

44、)加快立法进程为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工作, 农业部从 2001 年开始起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2003 年,农业部完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起草、调研、征求意见等 工作,并将送审稿报送国务院。 该法以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 增强农产品国际竞 争力为目标,以解决无法可依、职责不清、制度缺失为重点,建立权责明晰、运 转协调、管理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 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提供 制度和机制保障。2005年 10 月 22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草案) 提请十 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草案内容从保障消费者利益的角度出发, 条款内容涵盖了农产品

45、从产地到市场的全过程。 对各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相关部门的权责也进行了明确四、政策效果评价“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实施以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根据 2005 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参照国际标准判定, 37 个城市蔬 菜中农药残留监测全年平均合格率为 94.3% ;20 个城市畜产品中“瘦肉精”污 染监测全年平均合格率为 97.2% ,磺胺类药物残留监测全年平均合格率为 97.0% ;5 个城市水产品中氯霉素污染监测全年平均合格率为 97.5% 。以京津沪 深 4 城市为例, 132005 年与 2001 年相比,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提高了近 29 个百分点,畜产

46、品中“瘦肉精”污染监测合格率提高了近 32 个百分点。另据 2005 年对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及出口基地县抽检,蔬菜 基地县全年合格率为 97.7% ,水果基地县合格率为 98.7% ,茶叶基地县合格率 为 98.1% ;饲料产品合格率为 92.4% ,饲料中违禁药品检测合格率为 99.2% , 养殖场生猪尿样违禁药品检测合格率为 98.6% ;畜禽产品中兽药残留检测合格 率为 97.9% ,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控合格率为 97.5% 。从贸易方面看, 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目前,我国出口的初级农产品 和加工品的原材料大多通过绿色食品、 有机农产品或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 加 工出口

47、企业也大多获得了相应的质量体系认证或进口方的质量评价认可。 2001-2005 年,绿色食品出口以年平均 40% 以上的速度增长,年出口规模从 2001 年的 4 亿美元增加到 2005 年的 16.2 亿美元,增长了 3 倍多;绿色食品出 口的比重也由 6.5%提高到 13.1% 。从国内市场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 有机农产品已成为极具市场影响力的农产品知名品牌, 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逐步增 强。不过,“十五”期间我国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化肥、 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生产和施用量都很大, 但利用效率不高, 使用技术也不够规 范,盲目施用导致的化肥污染环境和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

48、在一些地方仍比较突 出;二是动物疫情形势还比较严峻,在局部区域动物疫病时有发生, 一些外来动 物疫病也对我国的畜牧业生产安全造成威胁; 三是现有的检验检测能力与社会需 求尚存在较大差距, 特别农产品中农药、 兽药残留等安全类检测机构的数量和检 测速度均不能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需要; 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法律 依据还显不足,缺少一部专门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五、“十一五”展望(一)政府仍将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2006年中央 1 号文件指出, 要“加快农业标准化工作, 健全检验检测体系, 强化农业生产资料和饲料质量管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006年 3 月,中央政府发布了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一五”规划纲要。 纲要明确提出,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动物防疫和植物保护、认 证认可等服务体系;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改造,促进农产品质量等级化、 包装规格化。”据农业部 2006 年第二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显示, 37 城市蔬菜农药 残留监测,按照国际标准判定,平均合格率为 94.7% ,按照国家标准判定,平 均合格率为 92.4% ;22 城市畜产品中, “瘦肉精”污染监测平均合格率为 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