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分析_第1页
基于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分析_第2页
基于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分析_第3页
基于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分析_第4页
基于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于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分析 【摘 要】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 量,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是实施教育质量工 程的核心技术。而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是以职业能力作为人才 培养的目标,以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作为教学的基本原 则,整合课程结构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确立实践教学 的主体地位。实施这种教学模式十分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 本文拟就实施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时,教师应该具有的信息技 术能力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作为参考。 【关键词】项目导向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论文编号】 1671-7384 (2016)0

2、4-0035-03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是以职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 以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作为教学的基本原则,整合课程 结构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确立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 该教学模式打破了原来课程的界限,将课程教学内容分割为 与专业密切联系的企业项目与任务。根据项目组织实施教学 与考核,实现课程项目化、学习自主化、教学互动化、技能 训练专业化,实现工学结合,培养高端技能型应用人才。 基于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分析 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是一个简单、单一的概念,而是 具有广泛的内涵。教师的技能和知识要包括教师对于技术的 认识和态度,尤其是技术与目前实践的一致性与技术在促进 学生学

3、习方面所具备潜能的认识,教师对于使用技术的教学 环境的认识和把握,还有教师的社会资源,即教师如何从别 人那里得到帮助的知识和能力。 笔者认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是教师整体能力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教师个体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及其发展要求所应具 备的信息品质、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在应用项目导向教学 模式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包括的维度主要体 现在以下方面。 1. 信息技术基本能力 主要指教师要具有必备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运用信 息技术工具的计算机基本技能。教师必须了解信息技术的基 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学科课程 融合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具备计算机初级以上应用水平的操 作技能

4、,对于 Windows 操作、 Office 办公软件(如: Word 、 Excel、 Powerpoint 等)、打印机以及一些常用应用软件的安 装和使用,并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学生考试成绩、编写测 验试题等。 2. 信息获取能力 主要指依据自己的目的使用如相机、 摄像机、 录音设备、 计算机等采集信息的能力。 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快速、准确地找到并 有效地获取所需的教育教学信息。 教师需要了解本学科的主要文献种类;掌握图书馆书目 的检索方法;掌握用电脑在网络上收集、传送资料、相互交 流的技能(比如:e-mail、QQ、微信、博客等);掌握常用网 站的收藏、利用。 教师需要对获取

5、的信息进行判断与评价。教师了解信息 的来源,能够判断所获取信息的可靠性、权威性、正确性、 准确性,并与从其他渠道获取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确定 信息的信度与效度。 3. 信息编辑加工与创造信息能力 是指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判断、筛选、分类、排序、分 析和研究等方法,运用信息工具制作所需要的信息素材的能 力。其目的是发掘信息价值,方便用户的使用。加工是信息 得以利用的关键。加工既是一种工作过程,又是一种创造性 思维活动。 比如在实际教学中,一个项目包含的信息很多,如何将 信息加工,形成信息链,便于学生学习和完成项目任务,便 于学生理解, 达到教学目的, 这就需要教师对信息进行分析、 判断、归类、汇

6、总,形成完成项目所需的信息链。学生利用 这个信息链,结合项目任务,利用已有知识、技能和软件, 完成项目,形成新的知识。 4. 信息有效管理的能力 是指对不断积累的教育教学信息进行分类、组织、存储 与查询的能力。对于从不同途径获取的教育教学信息首先要 进行有效的分类,可以按照信息的内容进行分类,也可以按 照信息获取的时间进行分类,存储在不同的位置,并注意做 好备份。对不同版本的信息文件应加以说明或标注。不同存 储介质中的相同信息要保持同步。存储的信息最好创建目录 索引,以便于查找和搜索。 这是教师进行教学、科研的基本素质。我们可以有效地 利用这些信息开展教学,快速地显示相关的效果,为教学、 项目

7、的完成服务。 5. 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的能力 教师要掌握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使 用一种以上的制作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要符合教育教学的原理与要求,体现多媒体的多样性、交互 性和集成性,具有较强的艺术性,突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 势。 实际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创设问题情境、激 发学生学习、增加课堂容量、加快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教学 的效率方面起到较好的作用。 笔者以为,在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中,应该解决如下几个 问题。 一是课件应该有“交互性” 。我们都知道,计算机的一 个特点就是与人有着很好的交互性。如果多媒体课件有人机 对话的交互性,会起到很好的吸引学生

8、的作用。 二是要改变教师人人都在做多媒体课件的现象。我们教 研室、课题组的教师集体完成,建立一个信息技术应用的平 台。在此平台上,有一些辅助教学软件的基本元素,教师可 以像搭积木一样对课件进行编辑和组装。 三是要充分应用网络的资源共享性。让教师在线调用多 媒体辅助软件,让学生在线学习。 四是教师设计课件时,要考虑到问题的多向性和多种方 法、多种答案。从课件的分类来说,有程序型(按一定的程 序事先设计好) 、随机型(有多个分支) 、生成型(根据不同 情况自动生成) 、智能型(具有人机对话的特点)等几种类 型。我们在设计时要力求提高智能型和生成型课件数量,使 得能当场给出数据,当场得到答案,并能进

9、行人机对话。 五是不能用多媒体课件完全代替教师的板书。教师的板书、 板画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师一手漂亮的粉笔字、 精湛的作图技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这一切都用多 媒体课件来代替,对学生的感染作用也就基本失去了。 6. 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能力 就是指发挥信息的效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信息 技术完全地融入教育和教学当中,有效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课 程的融合是反映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指标之一。 将某一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为一个统一体,它不仅是信 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也不仅是媒体和技术层面上的 操作问题,而是涉及教学过程诸多要素的系统科学的方法论。 具体地讲,就是将信息

10、技术既作为内容、方法和手段,又作 为意识和观念,使之融于学科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以促进师 生信息意识的建立,促进学科内容结构的变革,促进学生的 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融合 的主要内容可以包括: (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 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建设新课程; ( 3)改革教学 方式;(4)创设学习环境; ( 5)丰富学习资源。 7. 信息协作能力 是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分析、评价教学的能力和教育教 学信息发布、传播与交流的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电子文档记录教案、讲稿、教学过程、教 学总结、试卷分析等相关教学材料,利用电子表格处理考试 成绩;可以利用电子邮件

11、、博客、专题网站等实现教育教学 信息的发布、传播与交流。 其作用体现在:利用网络的时间开放性有助于教师自主 安排时间;利用网络空间的开放性有助于教师间(校内、校 外)乃至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利用网络的快捷性有助 于提高教师的工作实效;利用网络的互动性有助于丰富教师 间交流的方式;利用网络内容的丰富性有助于教师的自主选 择,提高主体性。 8. 信息免疫能力 教育信息化使信息资源的获取变得容易,但往往也带来 知识产权的纠纷和其他法律问题。 另外,由于网络的开放性, 各种信息资源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为人师表的教师只有以 高尚的信息道德对待信息资源,才能正确地使用或创造信息 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

12、教师的信息免疫能力就是合理利用网络中有利的信息 资源为教学服务。体现的是教师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水平高 低。 如何进行教师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建设?可从以下几 方面来思考:(1)树立现代信息伦理道德观念,深入研究与 把握信息伦理结构; ( 2)制定信息道德规范体系,增强规范 的渗透性;(3)加强信息道德教育, 培养信息道德意识; (4) 正面接触网络, 积极应对信息道德实践; ( 5)优化信息环境, 加强信息伦理道德实践的“自律性” 。 9. 信息安全能力 是指教师确保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 物理环境及其基础设施)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 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

13、可靠、正常地运 行,信息服务不中断,最终实现业务连续性的能力 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即需保证信息的 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 性。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包 括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数字签 名、消息认证、数据加密等) ,直至安全系统,只要存在安 全漏洞便可以威胁全局安全。 实际教学中,一方面,由于计算机病毒猖獗,校园网、 个人计算机、各种移动存储设备经常会被病毒感染,致使教 师的讲稿、课件、素材等教学信息丢失、缺失、被篡改(如 属性修改为隐藏、系统文件) ,使这些文件无法打开、无法 使用,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

14、正常开展。另一方面,由于 教育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教学档案资料特别是考试试卷、学 生成绩等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很容易造成试题的泄露 或成绩被更改。因此,树立信息安全意识,确保信息安全是 十分必要的。 10. 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的能力 教师应掌握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 方法,能够利用电子阅览室阅读电子文献资料和网上图书馆 的文献资料,能够通过网上数据库获取相关研究数据,能够 参与相关研究问题的网络讨论,获取有关专家和学者的帮助、 指导,能够利用电子文档撰写研究论文,以及利用网络展示 研究成果等。 这是教师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推进教学改革 的要求。 教师信息

15、技术能力提升的方式 1. 制定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标准及考核办法 信息技术能力的标准和考核对教师提升自身的信息技 术能力有引领与督促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教师明确了自已学 习努力的目标、领域和方向,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和不确定 性;另一方面,可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自我学习、自我完 善的主动性。笔者的课题组所在高校非常重视教师信息技术 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曾对学校的全体教职工进行分级考核, 大大调动了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在优化教学效果、 学校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2. 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 信息技术发展飞速,新的工具软件平台经常让教师们眼 花缭乱,不知所措。如此,就有必要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 让教师能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为教学服务。培训方式 可采取集中培训、网络培训等方式,尽可能拓展培训课程。 授课方式可以是:专家讲座、一线信息技术教师示范、实地 观摩学习、前沿技术介绍等。 3. 搭建教师网络研修平台 建设基于网络环境的研修支持平台,共建共享优质资源, 进行互动研讨培训。为教师提供发表见解、碰撞智慧、获取 专业合作和深度研修的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