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十二五”旅游发展的规划_第1页
无锡市“十二五”旅游发展的规划_第2页
无锡市“十二五”旅游发展的规划_第3页
无锡市“十二五”旅游发展的规划_第4页
无锡市“十二五”旅游发展的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无锡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第一章 “十一五”时期旅游业发展回顾第一节 旅游业发展平稳较快增长“十一五”时期,无锡实施“旅游即城市”战略,围绕打造“最 适宜旅游度假的休闲名城”的目标, 旅游业发展转型升级进入一 个全新的时期, 旅游休闲名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基本形成“七 区一体、一体两翼”协调发展的大旅游格局。一、旅游发展总体水平不断提升“十一五 ”期间,在经历了 2007 年太湖 “水危机 ”, 2008 年春季南方冰雪灾害、 5 月汶川地震、夏 季奥运安保、入秋全球金融危机, 2009 年甲流感等多重夹击的情况下,全市旅游业保持了总体 平稳发展的态势。旅游业运行情况良好,旅游产业规模不断

2、扩大, “三品 ”(景区精品、文化名 品、休闲新品)战略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更加丰富,旅游线路更加多样, 旅游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旅游产业素质进一步提升。 2009年度 “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 ”评 比中,无锡排名第 7 位。“十一五 ”期间,全市接待入境旅游人数从 2005 年的 65.87万人次增加到 2010 年的 86.50万人次; 接待国内旅游人数从 2005年的 2638万人次增加到 2010年的 5067.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 2005 年的 302 亿元增加到 2010 年的 748.73 亿元; 2010 年旅游增加值 336.93 亿元,占全市 GD

3、P 比 重 5.86% 。二、旅游接待服务能力日益加强截止 2010年,全市拥有旅游饭店 90家,客房 1.5万间,床位 2.4万余张。其中五星级饭店 8家、 四星级饭店 20 家,三星饭店 39 家,并有希尔顿等国际酒店品牌落户无锡;旅行社 132家,其 中出境游组团旅行社 13家,无锡中旅、 江苏康辉、 华西、春秋等 4 家旅行社为全国百强旅行社; A级景区35家,其中5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14家,3A级景区8家;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 点 15 家,省市农业旅游点(村、镇) 66 家;旅游推荐单位 40 家,其中旅游购物商店 16 家, 旅游餐饮单位 12家,旅游休闲单位 5家,旅游车船

4、单位 7家。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形成规模深度挖掘文化旅游资源, 全力打造博览园、 历史文化街区、 古镇等为主体的文化旅游景区(点)。无锡博物院、民族工商 业博物馆、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鸿山遗址博物馆、惠山 古镇、荡口古镇、荣巷、小娄巷、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以及一 批名人故居相继建成并逐步开放,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无锡文 化旅游产品,增强了无锡旅游区域竞争力。四、旅游休闲名城打造初见成效 初步建成蠡湖、十八湾大型休闲型开放式景区。大力发展 具有一定区域特色的旅游休闲餐饮娱乐集聚区,先后建成了站 前 1912 、崇安寺步行街区、 保利广场、 湖滨假日、 金太湖广场、 新天地、 欧陆风情街等特色集聚

5、区。 环城古运河文化旅游与“夜 间文化旅游工程”建设, 以及太湖高尔夫、 游艇俱乐部等产品打 造已有一定基础,无锡建设“最适宜旅游休闲度假名城”取得实 质性进展。五、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 “十一五”时期,结合城市形象建设,完善了旅游标牌指示 系统、旅游形象宣传系统建设,通过举办徐霞客国际旅游节、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等大型旅游会展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无锡旅 游城市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在建设“数字无锡”方面,建设开通 了集旅游咨询、服务、投诉于一体的“无锡旅游呼叫中心”、数 字化旅游咨询与信息中心、旅游客流集散动态调空中心以及网 络旅游信息发布平台等,为无锡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快捷的信息 化服务体系。第

6、二节 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旅游品牌形象影响力和招探力不够具有独特性(垄断性)、精品性尤其是具有世界级品牌影 响力的精品极少,在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上的品牌形象、影响 力和招探力仍显不够。二、上规模、多功能、大容量的旅游景区较少传统景区需要进一步提升,新开发建设的旅游产品与景区(点)数量虽多,但单体规模小、容量小且布局分散,要素配 套不完善,较难形成旅游产业化运行和旅游区域效应,旅游资 源整合与开发有待提高。三、旅游类型较单一,区域同质化现象较严重目前,无锡仍以观光旅游为主,休闲度假旅游处于成长之 中。蠡湖、十八湾休闲型开放式景区的综合性旅游休闲功能缺 失,设施供给不充分。新建的各类主题型

7、文化、 休闲类景区(点) 特色不明显,重生态环境、绿地建设轻休闲度假类产品配套。 同时面临区域旅游资源与产品同质化的严峻挑战。四、旅游管理体制不顺,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旅游管理体制呈现多头管理、分散管理形式,旅游市场秩 序的规范需要进一步加强;旅游高级专业人才不足,旅游管理 与服务人员总体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旅游需求;旅 游商品开发落后,没有形成良好的旅游购物体系与环境。第二章“十二五”无锡旅游业发展环境第一节国内外旅游业发展趋势与特点、旅游业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旺盛旅游业是全球重要的服务贸易行业,也是世界上增速最快 的产业之一。未来 10 年里全球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 6.7%左右,

8、高于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 3%的 1 倍以上。预计到 2015 年,国际旅游人数将达到 12 亿人次, 2020 年达到 16 亿 人次,国际旅游人口将占世界总人口的 3.5% ,旅游消费将达 到 2 万亿美元,旅游业对全球经济增长将发挥重要作用。二、中国旅游业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旅游休闲 消费已进入了快速增长期。 “十二五”是我国大众旅游日益成熟、 国民度假制度初步形成时期,城乡居民文化旅游休闲消费需求 旺盛,为国内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据世界旅游组 织预测,到 2020 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 四大客源输出国。三、长三角地区是我

9、国最大的旅游区长三角历来是我国最大的出入境、国内旅游目的地与客源 市场区,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旅游休闲需求强劲。无锡位于长 三角区域中心位置, 随着沪宁城际高铁等快速交通条件的改善, 以及无锡苏南国际机场的进一步扩大,将更有利于上海、长三 角、国内中远程客源和入境的海外游客来锡旅游。第二节 旅游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2009 年 11 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 发 2009 41 号)中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 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对旅游业发展产 生了深远影响,并极大地优化了旅游业发展的整体社会环境。2009 年

10、 8 月温家宝总理视察无锡时指示:“无锡要建设旅 游与现代服务城”。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业发展高度重视,把旅 游业确定为十大调整与提升的产业之一, 专题召开“旅游振兴与 博览园建设工作会议”, 市政府出台了 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 加快建设旅游城扶持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锡政办 发 2010 157 号),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二、长三角区域规划中对无锡旅游业发展定位2010 年 5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区域规划中就无锡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明确定位:充分发 挥山水旅游资源优势,建设旅游度假中心。以南京、苏州、无 锡、杭州、宁波五城市为节点,培育和开发都市工业旅游、农

11、 业旅游、休闲旅游、文化旅游、会展旅游、水上旅游等新型品 牌,积极开发以苏州无锡常州湖州为主的环太湖水乡风 情旅游带,以杭州嘉兴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 淮安宿迁徐州为主的古运河风情文化旅游带。三、“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是旅游市场需求出现新的变化。 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增 加和休闲时间的延长,旅游市场需求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旅游 者越来越重视旅游体验,对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品质的要求日 益提高,旅游需求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休闲度假、商务会展 旅游发展迅速,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主题性旅游成为重要的 需求类型,散客旅游、家庭出游、结伴出游、自驾车旅游成为 重要的旅游方式。二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

12、竞争加剧。 在长三角新一轮发展中, 旅游业已成为各地提升城市竞争力、 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对无锡旅游业形成了有力的竞争和挑战。伴随着长三角区域一 体化进程的加快,无锡旅游业必须突出自己的特色,实行提升 竞争策略,同时应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之中,实现 区域旅游资源与市场合作共享,才能进一步扩大发展空间,增 加发展机会。第三节 规划依据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2009二、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2010三、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1-2020 ) 2001四、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1 2020 2001五、无锡市国民经济社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 2010六、无锡

13、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七、无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3 20202003八、无锡市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2007九、无锡市统计年鉴 2008 、 2009十、江苏旅游业发展年度报告 2009 十一、无锡旅游业发展年度报告 2006 2009 十二、无锡市民旅游休闲行动计划研究报告 2009 十三、无锡市旅游文化产业定位与发展战略研究 2010 十四、无锡市旅游业调整与提升行动计划( 2009 2011 年) 2009第三章 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战略思路第一节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发展全局,坚持以转型和创新为动 力,围绕建设“旅游城”、“区域性旅游度假中心

14、”的目标,深入实 施“旅游即城市”战略,高效整合旅游资源,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素质,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 业创新,提高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无锡旅游产业国 际化程度,全面提升旅游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贡献份额,全 面提升无锡旅游城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第二节 发展定位加快“旅游城”建设,把无锡建成文化特色鲜明、旅游产品 丰富、服务设施完善、旅游经济发达的旅游城市,使现代旅游业这一朝阳产业成为无锡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使无锡 成为“最适宜旅游休闲度假”的国际化旅游休闲目的地城市第三节 发展目标一、主要发展指标到 2015 年,接待入境旅游者 165 万人次,年均

15、递增 13.8% ;接待国内旅游人数 9165 万人次, 年均递增 12%;旅游总收入 1407 亿元, 年均递增 13.5%;旅游增加值 648 亿元, 年均递增 14%, 占全市 GDP 比重上升到 7%。主要指标居江苏省前列,旅游业成为无锡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三、产业规模到 2015 年,全市旅行社达到 160 家左右,其中出境游组团旅行社 20 家,新增中外合资或外商 独资旅行社 3-5 家,5-8 家旅行社进入全国百强旅行社; 旅游饭店 120 家,其中: 星级饭店 100 家,旅游饭店房间 2万间,床位 3.2万张,国际品牌酒店(五星级及以上酒店) 20 家,品牌经 济型、连锁酒店

16、60家;旅游业提供就业岗位达到 30 万人以上。第四节 发展战略一、“旅游即城市”战略以建设“国际化旅游休闲目的地城市”为目标,按照“七区一 体、一体两翼”协调发展的总体布局, 加快各区块旅游休闲产业 发展,全面推进“旅游城”建设。二、创新驱动战略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为动力,转变发展方式,积 极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加快旅游行 业转型升级,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三、资源整合战略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形成规模,集聚发展。在进行旅游 资源普查基础上,按照产业链进行梳理,突出旅游产品特色, 形成规模型的区域性旅游业集聚区等。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深 化区域旅游市场一体化建设,联合

17、开展旅游营销,资源共享, 实现互利共赢。四、旅游国际化战略实施旅游精品国际化、 旅游组织国际化、 旅游营销国际化、 旅游人才国际化、旅游服务国际化战略,提升无锡旅游在国际 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全力打造国际化旅游 休闲目的地城市。五、信息化战略抓住无锡国家传感中心(物联网)建设的契机,创新运用 旅游信息技术,建设旅游商务网络平台、虚拟旅游平台等,开 展在线服务与网络营销,以信息化推动旅游现代化。第五节 远景展望在 2010 年的基础上, 经过十年的努力, 到 2020 年将无锡 建设成为以休闲度假、观光游览、商务会展为主导方向,具有 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旅游度假中心,旅游业成为国民

18、经济战略 性支柱产业。城市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通过特色鲜明、内涵 丰富的城市文化,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旅游精品和主题活动,城市整体形象标识和口号等塑造城市旅游形象,形成国际性的 知名度和美誉度。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显著提升。转变发展方式,提 升发展质量,通过加快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商务会展旅游、夜 间旅游、乡村旅游、健康体检旅游等非观光型旅游产品以及复 合型产品,培育具有市场克争力的旅游产品体系,打造部门联 合和产业融合发展的大旅游格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 系更为完善,产业效益明显提高。第四章 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十二五 ”时期重点围绕建设 “ 国际化旅游休闲目的地城 市” ,按

19、照 “ 七区一体、一体两翼 ” 的总体布局,突出中心城 区旅游功能,加快江阴、 宜兴、滨湖率先建成 “旅游强市 (县) 区”;积极推进锡山、惠山、南长、崇安、北塘和新区等六区 的旅游发展, 重点实施 “12345 ”工程,形成大旅游发展新格局, 全面打造 “旅游城 ” 。1着力打造一个 “旅游城 ”:建设“最适宜旅游休闲度 假”的国际化旅游休闲目的地城市;2 重点开发二大旅游精品系列: 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旅 游;3 全面提升三大国际品牌景区: 灵山景区、鼋头渚景区、 惠山景区;4建设完善四大旅游休闲度假区:蠡湖旅游休闲度假 区、太湖(环梅梁湖)旅游休闲度假区、宜兴湖滏综合旅游休 闲度假区、江阴

20、华西村 - 滨江黄山旅游休闲度假区;5 优化发展五大旅游类型: 观光旅游、 文化旅游、 休闲 度假旅游、特色生态旅游、 商务会展旅游。第一节 着力打造一个 “旅游城 ”推行 “旅游即城市 ”理念,充分发挥 “太湖明珠 ”的山水 旅游资源特色, 培育和开发休闲旅游、 文化旅游、 工农业旅游、 会展旅游、水上旅游等, 突出中心城区旅游功能, 全面建设 “最 适宜旅游休闲度假 ” 的 “国际化旅游休闲目的地城市 ” ,着力 打造“旅游城”。第二节 重点开发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两大精品系列一、文化旅游精品系列(一)以古运河为轴线, 吴文化博览园、 伯渎港 - 古运河 - 惠山古街 - 梁溪河等组合成

21、文化旅游精品系列。建设完善 集古迹旅游、文化艺术欣赏、运河风情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 的都市休闲旅游带,打造成最具魅力的世界文化遗产展示区。重点打造具有独特的江南水乡特色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 名街- 南长街、 南禅寺、 清名桥、 古运河, 并整合环城古运河, 建设“古运河 ”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以“三泰一址 ” 、 阖闾古城遗址为核心,建设完善以泰 伯河、泰伯庙、泰伯陵为特色,鸿山古文化遗址、鸿山现代农 业旅游休闲度假以及养生休闲旅游为组合的吴地民俗文化旅游 休闲产业集聚区。(二)以民族工商博物馆为核心,以荣巷古街、小娄巷、 历史名人故居为组合的民族工商业文化旅游精品系列。整合园 林、民族工商业和

22、历史名人故居资源,打造具有无锡地方特色 的民族工商业旅游产品,开发三凤桥肉庄、亨得利钟表店、陆 义茂染坊、 世泰盛布店、 仁和炒货和惠山泥人等老字号购物游。(三)按照产业化规模经营要求对上述旅游休闲景区、景 点进行扩容和开发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使其具备一定的旅游 环境容量和旅游接待服务能力。二、休闲度假旅游精品系列以自然山水旅游休闲度假为核心,开发休闲度假专项旅游 精品系列,实现品质化、差异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以阳山桃文化博览园建设为核心,以温泉度假村、梦想田 园、九龙潭湿地为载体,以陆马快通、西环线为有效连接,充 分发挥中国驰名商标阳山水蜜桃等品牌优势,逐步优化整合阳 山高效农业等资源优

23、势,把阳山打造成特色鲜明的省级生态休 闲旅游度假区。打造蠡湖新城、金城湾地区、震泽路与山水西路交叉口 3 个市级休闲娱乐区,建设十八湾、马山、山水城三大山水农家 度假区,完善体验式旅游休闲设施功能。依托高铁形成的锡东新城, 以安镇现代农业博览园为核心, 组合羊尖严家桥古街、绿羊温泉和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形成区 域性特色化、规模化的观光休闲度假区。充分利用城市特有的建筑与风貌开发都市型娱乐休闲精 品。推进沿古运河休闲旅游资源的整合,打造服务城市居民的 都市休闲旅游带;充分利用太湖广场、万达广场、金城湾公园 等城市广场和城市公园作为人们的休闲游憩场所;结合特色街 区、城市综合体等要素集聚区的建设,积

24、极发展都市型娱乐休 闲产业。第三节 全面提升灵山、鼋头渚、惠山三大品牌景区灵山景区、鼋头渚景区、惠山景区是无锡旅游业的基石, 引领支撑无锡旅游业整体发展,同时也是提升无锡旅游业竞争 力的品牌景区,有着较好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潜力。 “ 十二五 ” 时期以重点提升品牌影响力为目标,以国际化视野建设完善景 区功能体系与产品丰度。一、灵山景区进一步建设完善以灵山景区为核心的佛教文化博览园,建 成华东地区著名的佛教朝觐圣地、长三角最适宜心智休闲的佛 教文化群落、中国最有魅力的当代佛教文化集聚区、世界佛教 文化交流中心。 以 21 世纪世界佛教新圣地为依托, 以东方禅意 和江南山水意境为特色,以低碳社会绿色

25、生活方式为导向,重 点建设佛教文化核心区、生态田园保护区、太湖湿地修复区、 郊野自然体验区、旅游服务配套区、休闲度假功能区、文化特 色新社区等七个功能分区。二、鼋头渚景区打造以鼋头渚风景区、中视基地观光旅游为核心,集度假 疗养于一体的风景旅游名胜区。鼋头渚风景区要突出“ 鼋渚春涛”等核心产品,进一步完善景区必需的基础配套设施。中视 基地要进一步扩充完善观赏演艺类旅游产品,增加休闲、娱乐 类等产品, 提升整体竞争力, 以 “中视品牌 ”深度营销, 稳固、 拓展新的客源市场。借环太湖高速入湖道口大交通建设,整合 山水西路资源,围绕建设 “ 立体山水城 ” 景观要素,按照国际化旅游休闲度假要求,把山

26、水西路开发建设成立体化的旅游休 闲度假区。三、惠山景区 以锡惠名胜区内二泉映月、寄畅园、惠山寺等历史文化产 品为核心,惠山古镇、无锡动物园、惠山森林公园共同构成。 提升 “二泉映月 ”、寄畅园的品牌影响力,完善惠山古镇、动 物园功能与载体建设,扩大区域空间,建设与动物园相协调的 休闲娱乐服务配套的功能设施,提高接待能力;完善惠山森林 公园体锻休憩等配套设施。第四节 建设完善四大旅游休闲度假区一、蠡湖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区 蠡湖是指五里湖及湖岸景区、长广溪湿地到东、西贡湖湾 湿地景观区,是无锡城区最适宜的休闲度假空间区域。 “ 十二 五”时期要整合环湖山水资源,重点打造蠡湖旅游观光休闲度 假区。按游

27、客的旅游休闲行为规律,沿水岸线纵深 200 米内选 择适合地段(旅游节点)开发建设相配套的休闲商务设施与产 品,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议、情景体验等功能 为一体的国际化高端休闲度假中心和旅游商务中心。建设渤公岛 管社山 梁溪河入湖区旅游休闲节点 (游客集散中心)配套设施。改造建设长桥堍原“ 蠡湖中央公园”旅游休闲节点(游客集散中心)的配套设施,包括旅游商 品购物集聚区等。在高浪西路与长广溪湿地交汇处建设旅游休闲节点(游客集散中心)的配套设施,并与江大校园文化旅游 相辅佐。蠡湖大道南端与环太湖高速、雪浪山景区区域内建设 南长广溪、东西贡湖湾湿地景区旅游休闲节点(游客集散区中 心)的配套

28、设施。 在太湖国际科技园的东贡湖湾到望虞河口 (航 空控制区)滨湖区域建设中高档(如湿地高尔夫球场)的休闲 度假集聚区。二、太湖(环梅梁湖)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区 整合与建设环梅梁湖地带的旅游休闲度假项目,形成真正 意义上的梅梁湖西部环山休闲度假立体景观体系,与梅梁湖东 部充山、山水西路建设 “山水城 ”休闲度假立体景观体系隔湖 映照,并与十八湾休闲度假带组合形成拥有100km2 湖面的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 国际性的环梅梁湖旅游休闲度假风景名胜区。梅梁湖北部十八湾观光型休闲度假区内建设完善特色游憩 项目与产品,建设休闲度假配套设施与产品,支撑十八湾观光 型休闲度假产业化、 规模化发展, 并与阖闾城

29、遗址公园相组合, 形成旅游度假集聚区。着力建设中高品质的马山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处理好整 体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重点实施耿湾 “ 五个一工程 ” , 建设马山大湾五星级酒店群,打造国际性休闲度假集聚区,按 照竞技标准完善马山国际高尔夫球场,按照国际公路自行车比 赛赛道要求修建完善环形赛道,增加可观赏的配套设施。三、宜兴湖滏综合旅游休闲度假区 由陶、茶、竹、洞、果、宗教文化,茶博园、陶博园、佛 博园西区云湖大觉寺、竹海、溶洞,以及梁祝故里、陶公圣祖范蠡西施文化产品等旅游产品构成 , 是宜兴最重要的旅游休闲 度假集聚区。“十二五 ”时期重点打造湖滏综合旅游休闲度假区,完善 与提升阳羡生态旅游区

30、休闲度假产品与功能。打造以禅文化和 茶文化为特色的云湖旅游度假区,加快完善大觉寺、茶文化博 览园及周边配套项目,增加功能型产品内涵,以梁祝故里、陶 公圣祖范蠡西施文化产品提升 “ 洞天世界 ”旅游丰度,集聚打 造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度假区和国家5A 级景区。依托城市综合功能,把城区打造成旅游集散地和游客服务 中心区;打造蜀山风景区板块,挖掘陶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 全力打造陶文化旅游区;打造梅岭旅游度假区板块,建成以温 泉、高尔夫、水上旅游为特色的休闲度假区;打造铜官山旅游 区板块,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独特的工业旅游资源,建 设成生态旅游与工业旅游相辅相成的新型旅游区。四、江阴生态休闲

31、旅游度假区 江阴华西村、黄山旅游休闲度假区和徐霞客生态休闲旅游 区是江阴旅游重点区 。“十二五 ”时期依托 “华西村 ”、徐霞 客等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完善江阴滨江黄山旅游休闲度假区和 徐霞客生态休闲旅游区功能,打造国际化的区域旅游休闲度假 区,并与现代农博园等形成规模型的生态体验科考休闲旅游集 聚区。第五节 优化发展五大旅游类型“十二五”时期,无锡旅游要由观光为主向观光、 休闲度 假、商务会展等多层次、多样化的产品体系转变,从太湖自然 山水向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方向延伸,以精品意识提升无锡旅 游产品质量,并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一、提升观光旅游产品以打造“太湖旅游”精品为前提,强化旅游资源整合,加

32、 快观光旅游景区提档升级,整合提升传统山水观光旅游产品质 量和产品内涵,增强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融合度,增强无锡 观光旅游产品整体品牌影响力。二、丰富文化旅游产品重点打造以灵山胜境、 大觉寺景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旅游 产品;以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为特色的古运河文化旅游产品, 以阳山桃文化为代表的农业文化旅游产品,以“三泰一址”为核心的吴文化旅游产品,以惠山古镇为代表的古镇民俗文化旅 游产品,以民族工商业博物馆为代表的工商文化旅游产品,以 徐霞客故居、薛福成故居等名人故居为代表的名人文化旅游产 品,以宜兴陶瓷为代表的陶文化旅游产品等,形成富有文化内 涵、特色鲜明的系列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三、完善休闲度

33、假旅游产品进一步完善以“三山两湖”为核心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开展休闲、体育、疗养、美食、温泉等多种类的休闲度假旅游, 规范发展游艇、高尔夫、赛马等高端休闲业态,努力提升休闲 度假旅游产品的市场份额和结构地位,使其成为无锡品牌旅游 产品。四、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产品进一步提升无锡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内涵,突出无锡江南茶 文化、竹文化、陶文化、桃文化、果文化、花文化、渔文化生 态旅游产品特色,打造一批旅游特色名镇、名村,完善乡村生 态休闲旅游景点及周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升乡村旅游经营 管理和服务质量水平,形成有本土特色、服务精细、设施配套 完善的乡村度假休闲旅游集聚区,扩大无锡旅游生态山水、休 闲农业

34、的品牌影响力。五、提升商务会展旅游产品无锡地处长三角中心位置,对接上海国际性会展中心,争 取上海国际性会展与节事活动可能带来的旅游发展机会。进一 步增进商务会展旅游产品的内涵,提升太湖博览会、农业博览 会、吴文化博览会、区域民俗节庆以及各类专业行业尤其是国 际新能源、国际物联网、国际 IC (硅谷)产业等展会业的会展 旅游影响力。第六节旅游业支持保障系统建设一、旅游基础设施与产业配套(一)旅游交通。构建网络化旅游快速通道,加强重大旅 游景区道路等级建设和与城市交通路网系统的衔接,继续增大 交通节点与各旅游风景区的旅游巴士线路和公交工具、配套设 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旅游景区通达便捷性。加快绿色

35、化旅游交通建设,采用各种新型节能型交通工具运用于旅游交通运 输。推进长三角无障碍旅游系统建设。(二) 旅行社。推动旅行社合理进行市场分工,科学地调 控发展数量和布局,初步建立旅游批发商、旅游代理商和旅游 零售商等组成的网络化体系。提升旅行社经营总体水平,加强 旅行社规范化、品牌化建设,引导和鼓励旅行社通过兼并、重 组、融合等方式扩张,规模化发展,以制度化保障旅行社市场 的规范化,避免同质模仿与不正当市场竞争。积极引导旅行社 融入国内外的竞争环境,加快旅行社开放步伐,鼓励本地旅行 社“走出去”,支持外埠、境外大型旅行社到本地设立分社, 引进一批较有实力的外商独资旅行社。组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 力的

36、旅行社集团,在主要客源市场建网布点, 开拓国内外市场, 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三) 旅游饭店。加速品牌酒店的集团化建设, 通过重组、 兼并等方式,创建具有雄厚实力的酒店企业集团,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酒店集团的品牌影响力。加强酒店行业 协会的服务、协调、监督等作用。通过市场监管、信息公布等 方式引导投资趋向,加快建设中高星级酒店。根据市场需求调 整酒店类型与结构,积极引导投资建设经济型酒店、 青年旅馆、 汽车旅馆等,以及多功能度假营地、高尔夫运动酒店、疗养酒 店、生态庄园式酒店、郊野别墅式酒店和各类综合会议、培训 中心等。进一步加强绿色饭店建设,在饭店行业全面推进循环 经济理念,创建绿

37、色饭店。提升文化内涵,营造和谐的住宿环 境。(四) 旅游餐饮。加强餐饮行业的品牌建设,发挥无锡餐 饮“老字号”品牌优势,强化餐饮企业品牌意识,引导有实力 的品牌餐饮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发展壮大,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不断提升无锡餐饮的文化内涵,加强无锡饮食文化和旅游活动 的相互融合,让游客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无锡民 俗历史文化韵味。加强餐饮行业规范化建设,提高饮食从业人 员的总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引导和鼓励餐饮企业参加较高级别 等级评定申报,并带动全市旅游餐饮行业上规模、上档次,提 升无锡餐饮业整体形象。(五) 旅游购物。成立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开发设计具有无锡城市旅游形象的标志性旅游商品,形

38、成地方特色产品系列、文化特色产品系列、实用特色产品系列和高技术含量产品系列等旅游纪念工艺品体系。完善旅游购物设施建设,在全市大型 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旅游购物中心,提升旅游购物在旅游消费中 的比重。营造旅游购物环境,以贸促旅、以旅促贸。中心城区 在充分挖掘商业大厦、八佰伴、“三凤桥”、“王兴记”等老字号商业品牌的基础上,营造江南旅游购物文化氛围,配套休 憩场所。(六) 旅游娱乐。要积极推动和鼓励各种形式的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与创新,使文化娱乐活动成为无锡重要的旅游吸引 物。兴建特色文化娱乐街区,有针对性地开发一批具有国际水 平的娱乐活动集聚区,加快文化娱乐场所集聚与合理布局。充 分挖掘旅游文化内涵,

39、提升旅游产品和旅游路线的文化附加值, 加快规划建设一批体现无锡历史文化传统、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富有时代气息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借助各种文化载体,通过举 办博览会、美食节、茶文化节、桃花节、体育竞赛、大型音乐 会等文化盛事和节庆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主题活动, 合理调控各种文化娱乐设施的类型结构,重点推动表演型、参 与型和康体运动型文化娱乐企业的发展,使无锡成为文化娱乐 内容丰富、品位较高、类型多样的旅游城市。二、旅游市场开拓2010 年来锡旅游过夜前十位的主要客源国中, 日本仍位居 第一,其次为美国、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德国、泰国、 加拿大、 英国和澳大利亚。 2010 年来锡旅游的

40、国内客源前十位 地是: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山东、广东、北京、四川、 河南和辽宁。 “十二五 ”时期要在巩固原有客源地市场基础上, 重视英国、法国、俄罗斯和北欧国家等新市场的开拓;开拓中 远程的西安、成都及东北区域客源市场。(一)国内客源市场。巩固长三角地区,进一步开拓珠三 角、环渤海地区等核心市场区。整个华东地区仍然是无锡旅游 核心市场中的重心,在长三角市场尤其是上海、南京等周边城 市要加强休闲度假旅游的宣传与营销。要适应自助游、自驾游 等旅游方式快速增长的需求,引导旅游企业开发提供自助自驾 旅游相关专业产品。以山水观光与休闲度假等复合型旅游产品 为主导产品,积极开拓华中、东北、西南、西北

41、地区中远程客 源市场。(二)海外客源市场。港澳台地区、日本与韩国、东南亚 等地区多年来一直是无锡的传统市场。受地理相邻性、文化亲 缘性作用,这一市场以寻根访友、探亲朝拜为主,家庭旅游占 主体地位,仍将继续长期稳定地占据无锡国际旅游市场的主体, 要继续加大营销力度,扩大客源规模。以美国为代表的美洲和以德、英、法为代表的欧洲市场是 无锡的重点拓展客源市场,加大对欧盟旅游客源市场的开发, 同时争取北欧国家、 美洲国家入境游客流量的增长。 中东地区、 中亚诸国、南亚、非洲将成为无锡旅游开拓的新市场。三、旅游市场营销(一)打造旅游休闲名城形象。以 “ 旅游休闲名城 ” 品牌 建设为核心,塑造无锡旅游新形

42、象。围绕 “太湖明珠,甜美无 锡 无锡是个好地方 ”城市旅游品牌, 重点打造 “太湖牌 ” 、 “灵山牌 ” 、“蠡湖牌 ”、“古运河牌 ”、“吴文化牌 ”、“民 族工商业牌 ” 、 “华西村牌 ”、“霞客牌 ”和“陶都牌 ”等特 色品牌。(二)旅游形象营销宣传。运用CI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进行无锡旅游城形象设计,充分运用旅游营销手段进行无锡旅 游城形象营销宣传。政府主管部门联合品牌景区、著名旅游企 业围绕 “旅游城 ”设计最佳旅游线路,形成整体、统一、高效 的旅游促销。采用差异化营销策略,开发个性化的旅游产品组 合。创新营销策略,灵活运用网络、邮件、短信平台等营销新 技术,将无锡旅游目的地

43、形象和旅游信息快捷传送到旅游客源 地和旅游客户。进一步完善城市统一的旅游导引系统和旅游公 共信息图形符号。四、旅游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一)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景区(点) 建设应与旅游休闲环境需求、历史文化原貌相适应,严禁大面 积改变原有景观特色,防止非法开发与无序经营造成景观的破坏。(二) 旅游生态建设与保护。在旅游资源开发活动中,必 须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实行科 学的旅游开发、建设、经营、服务和消费行为。(三) 旅游设施建设与保护。建设完善旅游景区的标识、 标牌、提示警告等,以保障游客的安全和旅游活动的顺利开展。(四) 旅游环境建设与保护。 大气

44、环境保护、水环境保护、 声环境保护都要执行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固体废弃物处置,生 活垃圾须统一管理、集中堆放,在旅游景区规划建造一定数量 的生态型公共厕所。五、旅游信息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 完善旅游咨询中心建设。打造集旅游投诉、旅游咨 询、旅游紧急救援、旅游推广于一体的城市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增加旅游咨询服务分布的网点,提高旅游咨询服务水平。(二) 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依托互联网,抓住无锡国家 传感中心(物联网)建设的契机,建设感知精品旅游区,成为 国家感知旅游建设示范区。建设旅游商务网络平台、虚拟旅游 平台等,开展在线服务与网络营销等,提供旅游六要素(行、 食、住、游、购、娱)的咨询

45、服务、天气咨询服务以及其他咨 询服务,全面提升旅游业信息化水平。(三)推进自助自驾游体系建设。完善交通终端设施、旅 游交通标识、旅游通讯等基础设施配置。以物联网技术建设无 锡数字旅游传感信息中心,建立完善网络化预定和信息咨询系 统,完善紧急救援服务。加快汽车旅馆和自驾车营地规划建设, 带动相关服务设施如加油站、汽车维修点、通讯、餐饮等设施 的建设,更好地为自助自驾游提供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第七节保障措施一、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建设“旅游城”和“区域性旅游度假中心”的目标要 求,充分考虑旅游产业发展需要, 积极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 协调旅游与发改、经信、商务、文化、园林、体育、农业、规 划、交通

46、、建设、科技、水利、环保、新闻等部门和相关产业 的融合,合力发展旅游业。二、创新运行机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探索市场化运行 新模式,推动旅游企业通过整合重组、融资发展等多种途径壮 大规模和实力,组建若干类型的旅游企业集团,培育大型品牌 景区、饭店等上市,引领旅游业规范化、 标准化、现代化发展, 增强市场竞争力。三、加强引导扶持充分发挥旅游主管部门对全市旅游业发展的导向作用,进 步加大财政引导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多方筹措旅游发 展基金,大力引导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境外资本投向旅游产 业领域;积极寻求和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来我市进行战略 性旅游投资开发和 “旅游产业园区”建设

47、,引进国内外有实力 的著名旅游品牌和旅游企业进入我市,推动无锡旅游跨越式发 展。四、加快人才培养围绕建设“人才特区”,建立以驻锡高等院校、职业技术 学校、培训中心和旅游企业为主的旅游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形 成旅游人才链,加快培养和引进旅游业急需的高级经营管理人 才,加强旅游人才国际合作与交流,发挥旅游培训中心作用, 深入开展旅游职业培训,分层次培育和打造高素质的旅游从业 人员队伍,全面提升服务与管理水平。五、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旅游行业协会对旅游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发挥 着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作用,另一方面是旅游企业专业化、标 准化、规范化建设的重要组织者,以及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市 场运行、专

48、业协作、信息发布和政府服务外包拉接包方,分担 政府职能部门部分管理工作。六、确保规划实施切实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强化大旅游观念,完 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对规划实施 的指导,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第五章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标、依据与方法一、评价目标无锡市 “十二五 ”旅游发展规划是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 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引领下的专项规划,规划目标与规 划纲要保持一致,为确保无锡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保护 相协调,使 “ 十二五 ” 旅游发展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可行,必须 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提出预防与减轻 不良环境影响

49、的对策和措施,以促进旅游业与环境保护、经济 发展、社会进步全面协调发展。二、评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旅游规划通则( GB/T18971 2003) 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 无锡城市总体规划;无锡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无锡市生态市建设规划;无锡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无锡市太湖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无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32020。三、评价方法运用综合分析、价值评估、空间协调分析等定量与定性方 法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 分析、预测评价。第二节 评价内容无锡市 “ 十二五 ” 旅游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主要涉 及无锡

50、市旅游资源与环境现状,规划对生态、环境、资源等可 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规划实施对无锡建设生态城、高科技 产业城、旅游与服务业城、宜居城总目标的作用与影响程度。第三节 旅游资源与环境现状分析一、旅游资源与环境特征 无锡位居地势低平的太湖水网平原中心区位, 江、河、湖、 浅层地下水等淡水资源十分丰富,水面、平原、低缓丘岭与山 地相间分布,亚势带湿润性气候四季分明,水、热、气、土、 生物等自然要素条件组合好,物产富饶,自然景观优美,人文 资源丰富,人口稠密、城镇发达,历来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型农 耕区。近 40 年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人与自然间出现众 多不协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主要表现

51、在耕地锐减、生 产型和生活型污染造成的大气与水域环境污染负荷重,给旅游 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经过近 10 年的治理, 环境虽然得到了有 效改善,但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仍任重道远。二、资源与环境保护目标旅游环境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多年来,无锡 在旅游资源与产品开发中十分注重旅游环境保护,优美的湖光 山色造就了无锡旅游业的辉煌。 “十二五 ”旅游发展规划与区 域环境、资源保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其实质是打造更 加优美的、高品质的环境来发展现代旅游休闲产业。规划提出的全面提升三大品牌景区、完善四大旅游休闲度 假区等具体内容中明确提出了以低碳旅游消费、社会绿色生活 方式为导向,以绿地生态

52、田园保护、太湖湿地修复为基础发展 绿色旅游休闲产业等,与无锡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 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十二五”时期实现单位GDP能耗和二 氧化碳排放分别比 “ 十一五 ” 期末降低 20%,主要污染物在 2010 年基础上削减 20%;全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98%,林木覆盖率达到 27%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的目标是一致的。第四节 环境影响分析、预测与评价一、规划的环境协调性评价 规划编制中针对无锡环境保护目标,严格遵循中华人民 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旅游规划通则 (GB/T18971 2003),从产业发展目标、规 模、重点建设领域等与

53、无锡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 年规划纲要、无锡城市总体规划、无锡市主体功能区 规划、无锡市太湖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等的要求进行衔 接,具有较好的协调性。二、发展规模与结构的环境影响评价(一)规划提出的到 “十二五 ”期末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 GDP 比重由 2010 年的 5.85%上升到 2015 年的 7%,主要发展指标居江苏省前列, 旅游业成为无锡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发展目标和指标具有 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符合区域旅游业发展规律。全市旅游景区较多,相对分散,且以山水景区为主,旅游空间巨大,旅游环境容量本底值高, 规划中到 “十二五 ”末年接待游客达 9000 多万人次,在着力建设旅游基础设施与

54、旅游环境改造、 新增旅游景区、加快构建品牌旅游景区的快速迂回旅游交通组织等可进一步提高旅游区的环境 容量和减轻瞬时高客流量可能带来的环境压力,缓解瞬时高客流量可能造成对旅游环境容量造 成的冲击。(二)“ 十二五 ”时期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与工作重点 中提出的着力打造一个 “旅游城 ”、重点开发两大旅游精品系 列、全面提升三大国际品牌景区、建设完善四大旅游休闲度假 区、优化发展五大旅游类型, 均围绕 “四城 ”建设总目标展开, “旅游城 ” 建设的核心要旨是打造环境最宜人的,适合旅游休 闲度假的生态宜居城。(三)在规划旅游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措施与办法符合整 体的环境保护要求,规划中提出的蠡湖风景

55、区沿水岸线纵深 200 米内选择适合地段(旅游节点)开发建设相配套的休闲设 施与产品,在环太湖高速、雪浪山景区区域内建设南长广溪、 东西贡湖湾湿地景区旅游休闲节点(游客集散区中心)的配套 设施与蠡湖水环境整治、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项目安排 具有一致性。(四)以切实保护太湖水体环境的高要求来提升完善马山 高尔夫球场,通过采取得当的污染防治措施来减少高尔夫球场 和因赛事瞬时高客流量对太湖一级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湿 地生态系统等环境敏感地区的影响程度,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景 区景观提升、建设完善旅游休闲度假设施必须达到资源保护、 环境生态保护要求。三、空间布局环境影响的评价建设“七区一体、一体两翼”协

56、调发展的“旅游城”,建 设三大品牌景区、四大旅游休闲度假区等空间布局符合无锡旅 游资源的空间布局。虽然无锡部分旅游核心区域地处太湖一级 保护区域,“旅游扩容”难度大,但“旅游城”与生态宜居城 建设目标要求,与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的目标是一致。第五节评价结论与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一、评价结论综上所述,本规划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遵循中华人 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与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各专项规划相衔接,实现既定的资 源与环境保护目标。二、规划方案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负面影响在规划实施中过程中,旅游活动本身和旅游设施的开发建 设都会对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星级酒店、旅游

57、 集散中心、旅游休闲设施等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会因管理的不健 全造成污染和景观破坏;时间与空间相对集中的游客群,尤其 是旅游区超容量接待产生的生活型污染物对生态环境产生影 响;飞机航班的增加、车船密度的增加和排放的烟尘、尾气、 废油等对环境的污染等。三、负面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为实现无锡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势在必行,其基 本对策主要体现在:保护太湖水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 废物污染、进行旅游资源保护、在整个旅游发展过程中实施环 境保护 5 个主要方面。要开发建设节能型绿色生态旅游产品, 大力推进低碳旅游, 降低物态消耗,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高标准建设生活型污 染处理设施,并纳入城市污水、

58、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集中处理 系统工程之中;通过对部分景区景点设施进行提升与完善、环 游疏导、信息化建设等,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旅游容量,减轻 旅游区超容量接待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生态的影响;在旅游区实 施生活固体废物集中堆放处理、清理与环卫整治,向游客进行 环境卫生宣传教育,设置旅游指示牌等,减轻固体废物污染对 景区美观的影响。第六章 “十二五”旅游重点建设项目根据 “十二五 ” 时期建设 “最适宜旅游休闲度假 ”的国际化旅游休闲目的地城市的总体目标,从我市实际出发,将建设旅游重点项目 60 个,总投资估计为 612.91 亿元,投资额最大 的为欧风新花园, 投资为 60 亿元;投资额超 10 亿元

59、项目有 23 个。各项目主要内容、投资概算、负责单位、实施期限详见附附件:无锡市 “十二五 ”旅游重点建设项目表无锡市“十二五”旅游业重点建设项目表序号项目名称行业类型主要负责部门建设时间投资概算(亿元)项目建设内容备注1太湖生态 博览园核 心区建设 项目休闲 度假市园管中心2008-201110建设用地面积约103140平方米2旅游大厦公共 设施滨湖区政府2010-20113占地14.5亩,建 筑面积约50000 平方米3长广溪湿 地生态修 复二期休闲 度假滨湖区政府2009-201339占地面积约136.5公顷4荣巷历史 文化街区休闲 旅游滨湖区政府2008-201333.41占地19.3

60、公顷, 建筑面积达11.7万平方米5九龙湾农 业生态示 范园(二 期)休闲 旅游滨湖区政府2010-20122.5占地面积2000亩6太湖花都休闲 旅游滨湖区政府2010-20121.5占地面积300 亩,建筑面积 3.7万平方米7灵山元一 旅游度假 综合体休闲 度假无锡太湖国 家旅游度假 区2008-2011158无锡吴文文化无锡太湖国2010-2019.5占地8平方公化博览园(西区)阖 闾城遗址 公园旅游家旅游度假 区16里,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无锡太湖国占地1500亩,总9无锡佛文休闲2010-2012家旅游度假15建筑面积30万化博览园度假区平方米华莱坞电无锡太湖山占地276亩,建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