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耦控制系统仿真.doc_第1页
解耦控制系统仿真.doc_第2页
解耦控制系统仿真.doc_第3页
解耦控制系统仿真.doc_第4页
解耦控制系统仿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综合性设计型实验报告系别:化工机械系班级: 10 级自动化( 2)班2013 2014 学年第 一 学期学号102030102李忠坪指导教师7课程名称综合性设计型实验实验名称解耦控制系统仿真研究实验类型实验地点实验时间实验内容:(简述)王淑钦设计性2013.12.16-2013.12.271、针对确定的双输入双输出控制对象模型,进行多变量控制系统耦合程度分析,计算相对增益,确定变量配对。2、设计解耦控制器。3、 利用 MATLAB simulink 软件进行对象仿真研究,包括建立仿真框图和进行控制系统仿真,得出仿真结果曲线。4、针对以上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理解解耦控制器设计的意义和过程。5、

2、利用MATLAB simulink 软件进行控制系统仿真研究,包括建立控制仿真框图建立和进行控制系统仿真,得出仿真结果曲线。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解耦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2、学习利用模拟电路实现解耦控制及实验分析。设计思路:(设计原理、设计方案及流程等)1、查阅资料确定一双输入双输出控制对象模型,分析多变量控制系统的耦合程度分析,计算相对增益,确定变量配对。2、设计解耦控制器。3、利用MATLAB simulink 软件进行对象仿真研究,包括建立仿真框图和进行控制系统仿真,得出仿真结果曲线。A、先完成不存在耦合时的仿真框图建立并得出仿真结果。B、完成系统耦合时的仿真框图建立并得出仿真结

3、果。C、进行解耦控制仿真框图的建立并得出仿真结果。4、针对以上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理解解耦控制器设计的意义和过程。5、利用MATLAB simulink 软件进行控制系统仿真研究,包括建立控制仿真框图建立和进行控制系统仿真,得出仿真结果曲线。A、针对单回路系统(无耦合)的系统进行控制系统仿真框图建立,得出仿真结果。B、针对解耦之后的双输入双输出系统进行控制系统系统仿真框图建立,得出仿真结果。C、对以上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关键技术分析:1、耦合分析采用相对增益法,先计算第一放大系数,再由第一放大系数直接计算第二放大系数,从而得到相对增益矩阵。2、选用最佳的变量配对选用适当的变量配对关系,也可以减

4、少系统的耦合程度。3、解耦设计在耦合非常严重的情况下,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多变量系统的解耦设计。解耦控制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解除控制回路或系统变量之间的耦合。4、仿真研究利用 MATLAB simulink 软件进行仿真研究, 包括建立控制仿真框图建立和进行控制系统仿真,得出仿真结果曲线,并对曲线进行比较分析。实验过程:(包括主要步骤、成果介绍、代码分析、实验分析等)针对常见的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描述系统输入输出的传递函数表示为:110.5Y1 (s)7s13s1X1 ( s)1-,其他参数不变, 试利用对角阵解耦方法实现系统Y2 (s)50.3X 2 (s)13s15s1的过程控制。( 1)求系统

5、相对增益以及系统耦合分析k11k12110.5由式 得系统静态放大系数矩阵为1k2250.3k21p11p12k11k1211 0.5即系统的第一放大系数矩阵为:Pp22k21k225 0.3p2110.57 0.43系统的相对增益矩阵为:。0.43 0.57由相对增益矩阵可以得知,控制系统输入、输出的配对选择是正确的;通道间存在较强的相互耦合,应对系统进行解耦分析。系统的输入、输出结构如下图所示( 2)确定解耦调节器根据解耦数学公式求解对角矩阵,即GP11sGP12s1GP11 s GP 22sGP12 s GP22sGP21sGP 22sGP11 s GP 22 sGP12 s GP 21

6、 sGP11 s GP21sGP11 s GP 22s1128.7S252.8S3.313.65S23S0.15216.2S282.8S5.8825S2440S55128.7S252.8S3.3采用对角矩阵解耦后,系统的结构如下图所示:解耦前后对象的simulink 阶跃仿真框图及结果如下:1)不存在耦合时的仿真框图和结果2图 a 不存在耦合时的仿真框图(上)和结果(下)2)对象耦合Simulink 仿真框图和结果3图 b 系统耦合 Simulink 仿真框图(上)和结果(下)对比图 a 和图 b 可知,本系统的耦合影响主要体现在幅值变化和响应速度上,但影响不显著。其实不进行解耦通过闭环控制仍

7、有可能获得要求品质。3)对角矩阵解耦后的仿真框图和结果4图 c 对角矩阵解耦后的仿真框图(上)和结果(下)对比图 a 和图 c 可知,采用对角解耦器后系统的响应和不存在耦合结果一样,采用对角实现了系统解耦。解耦后系统可按两个独立的系统进行分析和控制。( 3)控制器形式选择与参数整定通过解耦,原系统已可看成两个独立的单输入输出系统。考虑到PID 应用的广泛性和系统无静差要求,控制器形式采用PI 形式。PI 参数整定通过解耦的两个单输入输出系统进行,整定采取试误法进行。当 x1y1 通道 Kp=20 , Ki=3 时系统的阶跃响应如图:5当 x2y2 通道 Kp=35 , Ki=5 时系统阶跃响应

8、如图:( 4)系统仿真采用对角矩阵解耦时,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6为了比较解耦和不解耦两种情况,分别列出两种情况的Simulink 框图和仿真结果。不解耦时系统的Simulink 仿真框图及结果(第二幅图中的响应曲线在t=1s 处从上往下依次是通道 x2y2 的输入波形和响应波形、通道x1y1 的输入波形和响应波形以及随机扰动波形):解耦时系统的Simulink 仿真框图及结果 (第二幅图中的响应曲线从上往下依次是通道x2 y2 的输入波形和响应波形、通道x1 y1 的输入波形和响应波形以及随机扰动波形):7对比以上两条仿真曲线,系统解耦后系统的动态响应有了显著改善,由有超调振荡衰减过程变为无超调单调过程,系统阻尼比增大,调节时间变长。8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 我深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