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镜的使用_第1页
眼底镜的使用_第2页
眼底镜的使用_第3页
眼底镜的使用_第4页
眼底镜的使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眼底镜的使用杜万良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2009.10.25直接检眼镜n用直接检眼镜检查,实用、方便,且眼底所见为正象。 n检查宜在暗室中进行,患者多取坐位,检查者坐位或立位均可。检查右眼时,检查者位于患者的右侧,用右手持镜、右眼观察;检查左眼时,则位于患者左侧,用左手持镜、左眼观察。眼底镜n直接眼底镜分为头颈体三个部份。主要的光源与旋钮均位于头部。头部分为正反两面,正面接触病人反面面对医生。n使用眼底镜时,假如眼底镜未组装完整,则先将眼底镜镜头底座与握柄顶部交接器接合,朝顺时钟方向转动,即可完成眼底镜组装。眼底镜正面由上而下有三个开口:n1.第一个开口为接目口,检查时须将接目口对准病人眼睛。n

2、2.第二个接开口为光色旋钮可分绿光,白光,偏极光三种。绿光用于观察血管网膜出血,白光用于一般检查,偏极光用于消除角膜反光,角膜反光消除以后更容易观察眼底。这种光线对初学者十分有用。n3.第三个开口为光圈旋钮,可分为小光圈,大光圈,刻度光圈,裂隙光与蓝色光五种。小光圈用于小瞳孔,大光圈用于大瞳孔,刻度光圈用于测量网膜病变大小,裂隙光用于观察病变深度,蓝色光用于荧光染色。眼底镜反面由上而下亦有三个主要构造:n1.第一个为眉垫,使用时应紧靠医生的眉毛。n2.第二个是接目口,检查时须将接目口对准医生眼睛。n3.第三个开口为屈光显示窗。红色刻度代表凹透镜,黑色刻度代表凸透镜。调整头部侧边的一个转盘,屈光

3、显示窗内的数字就会变换,可选择各种不同度数的屈光镜片。直接眼底镜颈部有一开关,可开启光源。体部为一内含蓄电池之握柄。准备n平常戴眼镜的检查者,学习使用直接眼底镜时应配戴眼镜。检查时室内灯光尽量关闭,如此检查者较易观察眼底变化。n检查前可先把镜片转盘调整到受检者的度数。例如近视800 度则调整到红色8,远视300 度则调整到黑色3。n令受检者采端坐姿,注视一正前方目标,避免直视眼底镜的光源。n检查右眼时,检查者站在受检者的右侧,和受检者的视线约成15 度角。n以右手持眼底镜,打开眼底镜光源,转动光圈调整盘,并将光线投射在手掌或纸上,以熟悉操作各种光圈。彻照n正式检查眼底前,先用彻照法检查眼的屈光

4、间质是否混浊。n用手指将检眼镜盘拨到+8+10(黑色)屈光度处,距受检眼1020cm,将检眼镜光线与患者视线成15角射入受检眼的瞳孔,正常时呈桔红色反光。如角膜、房水、晶体或玻璃体混浊,则在桔红反光中见有黑影。此时令病人转动眼球,如黑影与眼球的转动方向一致,则混浊位于晶体前方;如前向相反,则位于玻璃体;位置不动,则混浊在晶体。 窥入n检查眼底嘱患者向前方直视,将镜盘拨回到“0”,同时将检眼镜移近到受检眼前约2cm处观察眼底。如检查者与患者都是正视眼,便可看到眼底的正像,看不清时,可拨动镜盘至看清为止。n检查时先查视神经乳头,再按视网膜动、静脉分支,分别检查各象限,最后检查黄斑部。n检查视神经乳

5、头时,光线自颞侧约15角处射入;检查黄斑时,嘱病人注视眼镜光源;检查眼底周边部时,嘱病人向上、下、左、右各方向注视、转动眼球,或变动检眼镜角度。n检查左眼时,改以左手持眼底镜,站在受检者左侧,以同样步骤以左眼观察之。 观察重点n观察视神经乳头的形状、大小、色泽,边缘是否清晰。n观察视网膜动、静脉,注意血管的粗细、行径、管壁反光、分支角度及动、静脉交叉处有无压迫或拱桥现象,正常动脉与静脉管径之比为2:3.n观察黄斑部,注意其大小、中心凹反射是否存在,有无水肿、出血、渗出及色素紊乱等。n观察视网膜,注意有无水肿、渗出、出血、剥离及新生血管等。观察顺序观察玻璃体检查视乳头视网膜血管同时观察视网膜各象限色泽检查黄斑部中心凹反光注意事项n大多数的失败都是因为病人不固定视线,反而跟著眼底镜的灯光看。n理论上,眼底镜度数就是检查者的度数和被检查者的度数的代数和。假如检查者已经戴着矫正眼镜检查,就不用考虑检查者的屈光状态,只考虑患者的屈光状态。一般我们都是戴着眼镜检查患者的。练习n可以买一个眼科检影练习用的模型眼,大约300元左右,中间有大中小三个瞳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