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望岳》 课件_第1页
第20课《望岳》 课件_第2页
第20课《望岳》 课件_第3页
第20课《望岳》 课件_第4页
第20课《望岳》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诗歌五首望 岳七年级语文下 新课标人古诗导入 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们中国的五岳是哪五座山?五岳之首又是哪座山?(学生讨论) 泰山五岳之首,有语云“泰山归来不看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唐代大诗人杜甫笔下的泰山是怎样的一番景色!关于作者杜甫杜甫(712(712770)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 (今今河南巩义河南巩义) )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被尊为被尊为“诗圣诗圣”,其诗被称为,其诗被称为“诗史诗史”。他的诗篇像。他的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前后

2、唐代前后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主要作品有由盛而衰的历史。主要作品有“三吏三吏”和和“三别三别”。其中其中“三吏三吏”为为石壕吏石壕吏新安吏新安吏潼关吏潼关吏,“三别三别”为为新婚别新婚别无家别无家别和和垂老别垂老别。其。其诗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诗对后世影响深远。有杜工部集杜工部集传世。传世。关于作品 杜甫共写过三首杜甫共写过三首望岳望岳诗,分咏诗,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本课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本课这首五言律诗为第一首。唐玄宗开元二这首五言律诗为第一首。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十四年(736)(736),杜甫曾在齐、赵漫游,杜甫曾在齐、赵漫游,故有此作。故有此作。写作背景 杜甫出生于

3、公元712年,整个唐王朝处于上升时期,当时的人们普遍具有较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建功立业、万里封侯是当时文人普遍的人生目标。 杜甫有一个显赫的家世,他的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期最为重要的宫廷诗人,他在写作望岳时,他的父亲杜闲当时在担任山东兖州司马杜甫的家族有做官的传统,他一辈子信守着“奉儒守官”的信条,以“立德立功立言”为终生的人生理想。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望岳课文朗读望岳课文朗读。圈点要求圈点要求1.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

4、竖线、单竖线双竖线、单竖线。2.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方框。3.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波浪线。4.4.有疑问的地方,用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问号标注。标注。翻译课文 原文原文: : 岱岱( ( ) )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荡胸生曾云,决眦( ()入归鸟。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译文译文:泰山到底怎么样啊?从齐到鲁都可看到泰山苍翠的峰峦绵:泰山到底怎么样啊?从齐到鲁都可看到泰山苍翠的峰峦绵延不断。大自然把神奇秀美都聚

5、集到泰山,山南山北明暗不同。延不断。大自然把神奇秀美都聚集到泰山,山南山北明暗不同。( (山中山中) )升起层层云气,升起层层云气,( (看后使人看后使人) )心胸开阔激荡,睁大眼睛,归心胸开阔激荡,睁大眼睛,归巢的飞鸟都尽收眼底。巢的飞鸟都尽收眼底。( (我我) )定要登上顶峰,看众多的山,都显得定要登上顶峰,看众多的山,都显得低矮渺小。低矮渺小。 整体感知(一)自读诗句,理解诗意。 1.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下来,实在不会的则做上记号待上课时解决。下面加点的字你会读吗?(要求:将下列字词读音标注在括号内)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

6、顶() 2.认真听读配乐诗朗诵望岳。(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给全诗划分节奏)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整体感知3.读完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认为你在朗读这首诗时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情感来读?喜爱赞叹。要求:与小组成员交流,并试着朗读。4. 望岳望岳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态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积极向上、不畏艰难的雄心壮志。积极向上、不畏艰难的雄心壮志。整体感知(二)品读诗歌,领悟诗情。 围绕“望”,理解泰山的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1.诗人要去哪里呀?你从何得知? 泰山。从“岳”“岱宗”

7、“齐鲁”得知。补充资料:东岳、西岳、南岳、北岳、中岳。望岳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2.泰山景色如何呢?我们一起透过杜甫的一个动作“望”来欣赏泰山的景色。请同学们先一起大声朗读诗歌,思考杜甫从第一句实际上一直望到哪里。(1)描绘泰山景色。也即首联、颔联、颈联。(2)想象登顶感受和望到的景象。整体感知3.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请同学们任选一联说一说。 (1)首联: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这是远望。“青未了”。 (2)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这是近望。“钟”:聚集,既写出泰山神奇秀丽,又写出诗人的喜爱赞叹之情。“割”:分。阴暗

8、对照之明显,阳光像一把刀一样有力地把阴暗隔开,突出泰山的巍峨高大。 (3)望到了云涌云翻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巢的傍晚景象。这是细望。“层云生而荡胸,鸟儿归而入眼”。赏析内容1.泰山如此绵延不尽,如此神奇秀丽,如此巍峨高大,杜甫看了心潮澎湃,他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一个愿望。杜甫的愿望是什么? 我还没有登上山顶,景色就如此神奇美丽了,如果我登上了最高峰呢?一览众山小。2.请你想象登上最高峰“一览众山小”的景象和感受。赏析内容3.登上绝顶眼界变宽了,心胸开阔了,登上绝顶才能欣赏到绝美的风景,这是身在低处的人永远无法体验到的。所以孔子登上了东山就认为鲁国很小,登上泰山胸怀竟然博大得认为天下都很小。林则徐更说

9、过“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4.这句话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它告诉我们: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不但望得远,而且可以雄视一切,包举天下。它鼓励人们树雄心立壮志,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一定能获得更大胜利。阅读方法解密阅读方法解密1. 1. “青未了青未了”写出了泰山怎样的气势?写出了泰山怎样的气势? 【答案答案】泰山的绵延、高大。泰山的绵延、高大。2. 2. 颔联中颔联中“钟钟”“”“割割”有什么表达效果?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答案】“钟钟”字将大自然人格化,写出了造物字将大自然人格化,写出了造物 者对泰山情有独钟;者对泰山情有独钟;“割割”字,是夸张的说法,字,是夸张的说法, 极言泰

10、山之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极言泰山之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 晨和晚上,突出了泰山高耸入云、遮天蔽日的晨和晚上,突出了泰山高耸入云、遮天蔽日的 形象。形象。阅读方法解密阅读方法解密3. 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本诗的主旨句,你是本诗的主旨句,你 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答案】尾联是整首诗的主旨句,化用孟子尾联是整首诗的主旨句,化用孟子“登泰登泰 山而小天下山而小天下”的名言,表现了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的名言,表现了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 决心和坚毅豪迈的气概,抒发了诗人奋发向上、勇决心和坚毅豪迈的气概,抒发了诗人奋

11、发向上、勇 攀高峰的凌云壮志,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攀高峰的凌云壮志,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借景抒情。全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借写泰山之借景抒情。全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借写泰山之景抒发诗人的感情。前六句写泰山之景。开头两句景抒发诗人的感情。前六句写泰山之景。开头两句写远望泰山,突出泰山的青翠、绵延、高大。三、写远望泰山,突出泰山的青翠、绵延、高大。三、四两句写近望泰山之势,表现泰山的神奇秀美、高四两句写近望泰山之势,表现泰山的神奇秀美、高耸挺拔。五、六两句写细看之景,并由静转动,描耸挺拔。五、六两句写细看之景,并由静转动,描写山中的层层云雾和翩翩飞鸟。写山中的层层云雾和翩翩飞鸟。 在描绘泰山高大在描绘泰山高大险峻和神奇秀丽景色的基础上,诗人自然抒发出自险峻和神奇秀丽景色的基础上,诗人自然抒发出自己奋发向上、勇攀高峰的豪迈之情。己奋发向上、勇攀高峰的豪迈之情。艺术特色归纳艺术特色归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赞美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