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背景下满洲里市城镇体系建设研究[精选]_第1页
统筹城乡背景下满洲里市城镇体系建设研究[精选]_第2页
统筹城乡背景下满洲里市城镇体系建设研究[精选]_第3页
统筹城乡背景下满洲里市城镇体系建设研究[精选]_第4页
统筹城乡背景下满洲里市城镇体系建设研究[精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要城镇体系的发育和完善程度是一个体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基本前提。自工业革命以来,城镇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更加密切,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完善和建立合理的城镇体系对区域经济的持续有序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城镇体系是指一定区域内不同层次、不同等级城市与城镇之间的结构关系,是区域城镇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不断完善城镇体系,能够实现城乡要素的合理流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同时能够促进城镇化的进程。1绪论 本文立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满洲里市的城镇体系建设进行研究,总结

2、了满洲里统筹城乡改革的实践经验,探索城镇体系建设与城乡协调发展的关系,有利于丰富区域经济的城镇体系建设理论。在本文中,探讨了统筹城乡背景下城镇体系建设机制,并分析了其现状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有于推动满洲里市城乡一体化,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统筹城乡及相关概念1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结构是社会经济发展一定阶段时形成的。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同时存在城市和农村两种不同性质和功能的产业经济。城市经济是指现代经济,主要是以现代工业产业为主,农村经济是指传统农村经济,主要是以传统农业为主;二是指城市和农村实施不同的政策管理制度,即“城乡分治”;三是指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包括生活方式,

3、社会服务水平等差距,农村发展水平远落后于城市。1统筹城乡统筹城乡是将城市与农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融合,城乡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在本质上,是通过城乡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现代文明城市及美好农村、构建新型城乡形态的过程。2统筹城乡背景下满洲里市城镇体系职能结构问题满洲里市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在圈层上已经有明显的功能分区,中心城区集中发展第三产业,二圈层的近郊区县是工业经济的承载地,三圈层的远小城镇 。(1)小城镇发展缺乏主导产业支持,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不高小城镇的职能与产业发展有直接的关系,产业的支撑才能形成城镇的特定职能。小

4、城镇集聚度低,辐射效应极弱,无法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尤其是无法推动农村现代化产业的发展。(2)新城分担中心城区功能及城市新增功能作用有限满洲里市自2007年开始,为拓展城市功能,发挥新城聚集,开始推进新城的建设。2.1城镇体系建设有待完善,结构问题突出在城镇体系职能结构上,目前在成都市各圈层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功能分工,但小城镇的发展缺乏主导产业的支持,各城镇存在产业结构雷同,小城镇的发展没有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不利于小城镇的持续发展。目前, 满洲里市小城镇建设的投资主体主要是政府,缺乏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政府财政包揽了小城镇的所有建设项目。资金供给体系由于受传统融资体制的影响,融资

5、渠道单一,无法获得有力的资金支持,企业,社会,个人等其他主体参与投资很少,无法形成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的有效机制,无法调动社会闲散资金共同参与小城镇的建设。在城镇体系建设中,许多小城镇为了加快建设步伐,城镇发展模式仍然保持粗放型扩张模式,对生态环境,生态安全网络保护重视度不够。尤其是在小城镇及广大农村地区,这些区域的经济发展更多的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在引进乡镇企业时,并没有建立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指标约束乡镇企业,也没有形成相应的监督体系对乡镇企业进行合理的监督。满洲里市目前通过不断完善城镇体系规划,指导城镇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实质成效。但目前满洲里市城镇体系规划,并未形成相关的城乡规划法制体系与

6、之配套,规划内容并未得到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度保障,规划与政策还未能形成一种合力共同推动城镇体系的建设。其次,规划监督体制有待完善。有效的规划监督体制的缺乏,无法保证规划内容在各城镇顺利的实施。规划内容与城镇经济发展有可能存在冲突,一些城镇由于缺乏有效的规划监督,不顾全局的发展,就造成了规划在一些城镇并不能够有力实施。再次,城镇的建设,规划实施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只有在专业人才保障下,才能够顺利完成规划内容的实施。3 满洲里市城镇体系建设现状分析满洲里市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随着满洲里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满洲里市的城镇体系也随之不断的演变。对满洲里市城镇体系的建设历程进行研究,有利于把握和认识城

7、镇体系形成,演化的特点和规律,进而揭示城镇体系建设中的问题,这就需要深入城镇体系结构进行分析,尤其是对满洲里市城镇体系建设的规模结构,职能结构,以及空间结构进行现状分析。3. 1满洲里市城镇体系建设历程第一阶段(1949年-1978年)“环形+放射”的单中心城镇体系。这一阶段主要是指建国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满洲里市的城镇体系。满洲里市的城镇建设和发展在这一阶段,主要还处于不断的整合与聚集阶段,整体呈现出单中心结构的城镇体系。1949到1958年, 满洲里市辖区范围内基本就是两县的行政区域。城市分为东城区和西城区。辖区面积没有增减变化,呈现出单一的中心城市。1953年, 满洲里开始了城市总体

8、规划。1956年,对1953版规划进行修改,但这一时期的规划内容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始终以工业建设为中心,在规划整体上沿用了苏联模式,过分的强调形式。整体城市布局是以旧城改造为基础。在功能分区上,基本形成了东城生产,西城居住的格局。第二阶段(1979年-2002年)城镇体系依托交通干线聚集 ,这一阶段是在改革开放过后, 满洲里市经济发展加速,城市规模不断的扩大。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统筹城乡发展的市域城镇体系在这一阶段, 满洲里市按照“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的规划原则,“五个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总体战略及坚持“全域满洲里”的理念,逐渐完善城镇体系的规划建设,加大

9、对中小城镇和农村社区的建设,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3.2统筹城乡背景下满洲里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研究在统筹城乡的背景下, 满洲里市坚持“全域满洲里”旳理念,逐渐完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但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依然存在不足。(1)主城区均衡惯性拓展,不利于中心城区的辐射满洲里市有超过40%的地形属于平原面积,“平原地形地貌使城市向外任意方向扩展的区位成本等距离化,从而使城市空间扩展和社会经济活动的运行呈现出典型的圈层空间结构”。 (2)圈层经济非均衡发展满洲里市城市拓展呈现圈层发展,人口和产业一直倾向于向中心城区聚集,工业和服务业的布局倾向于在城区,而郊区的产业结构低,服务业发展缓慢。产业空间布局

10、的不合理导致了城郊之间的经济差异越来大,圈层之间没有形成合理的产业融合,不利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满洲里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为区域城镇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背景条件,从总体上影响区域城镇群体的性质和空间结构。满洲里市地处平原地形,总体上地势平坦,城市在各个方向所受阻力基本一致,易于形成等距离的扩散。另外,平原地区农业资源一般较为丰富,只要水资源充足,很有可能形成特大城市和大城市。(2)交通基础设施因素交通基础设施是城镇之间进行经济社会联系的重要载体,其发展对城镇体系具有重要影响。城镇是区域的经济贸易中心,如果没有便捷的交通线路,人口,资本等要素将无

11、法快捷的流通,有效的交通体系使空间上可达性变强,因而改变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就满洲里市而言,建国以后开始了新的城市建设,当时交通不发达,城市空间集中在建成区面积内。(3)经济发展水平因素一个区域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外在反映。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影响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变化。建国初期, 满洲里市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城市功能单一。(4)人口分布因素城镇发展的基础是非农业人口的集聚。城镇的规模是由城镇的非农业人口规模决定,非农业人口在一定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直接影响了城镇空间分布。城市化的发展推动了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变,影响着非农人口在区域的空间分布。城市化在市域范围内的发展程度

12、不同,就形成了不同区域的人口密度的不同,也就形成不同规模城镇在空间上的分布。4.推进满洲里市城镇体系建城镇体系建设的策略在统筹城乡发展进程中, 满洲里市通过不断的探索,通过政府,市场,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互动协调共同作用下不断推进城镇体系的合理建设, 满洲里市的城镇体系建设己经有了一定的成效。4.1构建合理的满洲里市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目前, 满洲里市城镇体系在规模结构上存在中心城区首位度过高,极化效应过于严重,中等城市的缺失,阻碍了城乡要素的流通。另一方面,小城镇的规模偏小,无法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不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因此要构建合理的满洲里市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促进城乡要素的合理流动。(1)优

13、化发展中心城区,充分发挥其辖射能力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辖射作用,能带动其他等级城镇的建设,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加快中心城区的建设步伐,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通过高标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为切入点,高强度整合土地资源为载体,通过提升产业功能,完善配套服务,以“两轴四片”为重点,加强中心城市与周围六个组团的联系,增强城市功能,发挥其辖射能力。(2)加快培育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形成规模有序的城镇体系规模结构满洲里市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存在中等城市位序的缺失,虽然满洲里已经开始培育城市成为城镇体系中的中等城市,但由于城镇集聚力和吸引力还不够,中等城市依然缺失。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必须要加快

14、培育中等城市,弥补中等城市的缺失,同时积极发展小城市。(3)加快建设小城镇,提高其发展规模加快小城镇的建设,一方面通过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实施一些优惠政策,吸引乡镇企业的集聚,另一方面实施“新居工程”建设,加快全市规划区内农民居住方式的转变,为农民向城镇集中提供条件,加快农民向城镇集聚,进而实现小城镇人口规模的扩大。4.2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城镇化建设建立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体制,彻底打破农民向城镇迁移的障碍,为农业人口向城镇聚集提供条件。制定小城镇发展的产业政策,引导各个城镇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制定具备城镇特色的产业政策,同时继续深入推进“三个集中”,实施“三化联动”,实现产业人口在不同

15、规模的合理聚集,加快农村城镇化的进程,进而推动合理的城镇体系建设。4.3拓展融资渠道,改善资金供给体系城镇体系的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有力的支撑。加快在创新体系、产权交易、风险投资、民间投资等方面的地方立法,建立符合国际惯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制止不正当竞争和市场垄断、地方保护行为。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要加大引入民间资本的投入。4.4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首先,在城镇体系的建设中要建立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指标,尤其要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着重解决乡镇企业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城镇严禁发展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产业,

16、坚持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促进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其次,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为重点,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换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实施中心城区“双百工程”,“新农村绿色园建设”等惠民工程,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第三,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益的第三产业。4.5加强规划实施保障,确保城镇体系规划落实城镇体系的建设是在一定的规划指导中实施,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必须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对规划内容形成相关配套法规政策的制度保障,同时不断引进专业人才,保障规划顺利实施。一直以来,我国城乡发展差距逐渐扩大,城乡统筹发展的失衡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了缩小城乡差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部署,城乡一体化发展尤为重要。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实现城市之间的区域经济以及城乡统筹一体化是任何一个城市谋求发展的保障。在新的 历史条件和国内外背景下,中国边境口岸城市的发展将面临更多挑战与机遇。原有的发展模式及政策已经与边境地区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因此,围绕“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政策”就成为未来边境口岸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参考文献1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