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随笔惜福_第1页
杂文随笔惜福_第2页
杂文随笔惜福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those who turn back never reach the summit.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杂文随笔惜福 我的外祖母活到八十岁,她过世的时候我还年幼,有许多事已经淡忘了,但我清楚地记得关于她的两件事:一是她过世时十分安详,并未受病痛折磨;一是她一直到晚年仍然过着极端俭朴的生活。她之所以那样俭朴,不全然是经济的原因,而是她认为人应该“惜福”。她不许家里有什么剩菜剩饭,因此到了晚年她还时常捡菜汤,把菜盘里剩的菜汤端起来喝掉而不顾子女的劝阻。她也要求我们吃饭时碗中不可剩下一粒米,常吓唬我们说:“不捡拾干净,长大了会生猫脸。”甚至有米粒落到地上,她也捡起来吃。除了这些,外祖母格外

2、敬惜字纸,要丢弃的书籍、簿本、纸张,绝不与污秽垃圾混丢在一起,须另外用火恭敬地焚烧。她过世的前几年,常有人问她长寿的原因,那时她不仅长寿,身体也健康,她总是回答说,可能是因为惜福。由于珍惜自己的福气,才能福寿绵长。我当时颇不能了解其中的意思,后来读了明朝学者袁了凡先生的了凡四训,书中说他年幼时遇到一个算命先生,卜了他一生的吉凶,其中有一条是说到他补贡生的时候,一共吃了“廪米九十一石五斗”,他感到十分可疑,直到补了贡生时他一算,正好九十一石五斗廪米(按明朝学制,贡生之前是廪生,他们应得的米叫廪米,按月发放,所以易于计算)。了凡先生从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连一个人一生可以享用多

3、少米都是命中注定,如果过度放纵地享用,不就是在提早损伤自己的性命吗?释迦牟尼在经中也时常叫人惜福、节制饮食,他在杂阿含经中说:“人当自系念,每食知节量,是则诸受薄,安消而保寿。”在四十二章经中说:“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食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都是在警醒人不要过多追求多欲的生活,身心才能长保康泰。尤其在佛说佛医经里说得最为透彻:“食多有五罪:一者多睡眠,二者多病,三者多淫,四者不能讽诵经,五者多着世间。”“人得病有十因缘:一者久坐不饭。二者食无贷”食无贷就是吃得过度。“有九因缘,命未当尽为横尽。一不应饭为饭(不随四时而食),二为不量饭(不知节制地吃),三为不习饭(不

4、知时间地吃),四为不出生(饭还没有消化,又吃饭)如是九因缘,人命为横尽。”饭在经书中只是象征,用以教人惜福,我们常见到年轻时过度放纵的人,到晚年总受疾病的折磨,或沦为贫苦无依,有的人更是等不到晚年,足见佛经中所言句句在理。近读弘一法师的.演讲集,他谈到“青年佛教徒应注意的四项”,首要就是惜福,然后才是习劳、持戒、自尊。因为他认为在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至于惜了福又怎样呢?法师说:“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二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诸位或者能发大心,愿以我的福气布施一切众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也只有惜福的人才能习于劳动、持守戒律、自我尊重,因此,惜福是作为佛教徒要做的第一件事,不能惜福则不能言及其他。婆娑世界的凡人也是如此,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