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通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研究_第1页
高职通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研究_第2页
高职通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研究_第3页
高职通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研究_第4页
高职通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职通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通讯技术发展迅速,社会各界对通信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高,他们要求高质量的通信人才,这些人才必须能掌握先进的通讯技术。在中高职院校也开设了通信专业,国家教育部在2011年就在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就强调了关于中高职衔接问题,具体包括十个方面,主要包括:培养的目标、设置的课程、所学的专业、利用的教育资源、教师所进行的教学过程、考试模式、招生考试、行业指导和集团化办学等,这些是中高职衔接的基础。中高职衔接是发展职业教育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要介绍了相关概念的界定,针对中高职

2、街接中出现的问题,以课程体系衔接的基本原则为基础,提出了“分类互补,逐层递进”的课程对接方法,实现了通信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的有效街接。 关键词:中高职街接;课程体系;通信专业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要重视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中高职教育,要把中高职教育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教育。在教学中不断增加技能,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以便更好地完善中职学校的升学制度。在中高职学校开始实行对口招生模式,在招生中采用的是“3+2”衔接模式,主要目的是实现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之间的衔接。中高职衔接体现了终身教育的理念,是形成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

3、。中高职衔接涉及到招生制度、学生管理、专业设置、课程教学等许多领域,其中实现课程体系的内涵式衔接是实质与核心问题。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中等职业教育概念。中等教育和高职教育、低等教育都有差别的,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包括职业高级中学、技术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相关的报告和决定都提出,目前适合社会发展的是具有技术型的人才,社会不仅需要科学家还需要技术工种,需要具有技术的管理人员和受过训练的具有劳动经验的劳动者。所以,中职学校需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转变思想,把提升学生的素质作为基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在

4、技术上、服务上、管理上具有高素质的中级人才。其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是初中毕业生,或者和初中学历相等的学生,一般学制在三年到四年,基本都是三年制。(二)高等职业教育概念。高等职业教育也是我们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招收的学生是高中以上学历或者是职业高中毕业的学生。其学校主要包括:高等专业学校、职业技术学校、普通本科学校和一些短期的职业大学,主要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让学生及建设、服务和管理于一身,毕业之后就能适应社会,就能找到满意的工作。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加快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可以用一句比较绕口的话来概。括高等职业教育:它是高等教育,也是职业教育,同时还是

5、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在层次上属于高等教育,毕业后颁发大学毕业证书,一般学制是两年到三年。(三)专业与专业衔接的概念中职学校的专业指的是学校按照学生所学的学科、社会职业分工、文化发展现状、科学技术等来进行分类的。主要是学生通过学习,根据自身的所受的教育来获取专业的本领,也可以说教育的目标就是我们所说的“专业”。而衔接,我们在字面上理解就是连接和事物之间相互的承接。我们所说的专业衔接主要是指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方面的衔接,是两种事物之间的连接与传承。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也在快速的发展,不同的时代对不同的专业要求是不同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之间要相互沟通,共同研究设置好衔接的课程

6、,衔接的专业,及时修订衔接课程目录,根据国家制造业的发展,向服务型和战略型需求发展,在不断地探索中优化专业布局,设置信息发布平台,优化专业的类型和层次结构,以修订的专业目录为指导工具,促进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的衔接工作。 二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中出现的问题 职业教育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有机整体,中职和高职在专业能力要求上具有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高职学校在对口招生中采取的模式是“3+2”模式,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3年,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高职学校,在高职学校学习2年。目前,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是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的,没有统一标准,课程设置没有充分考虑到相互之间的系统性和递

7、进关系。部分专业课程设置重复,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素质培养方面,由于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导致升入高职院校后对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文化课程的学习感到吃力,阻碍了自我发展和提升1。具体问题作如下分析:(一)中高职学校的课程衔接内容存在着重复现象。据调查发现,目前很多高职学校的课程体系还存在以高中起点的教学课程体系,很多学校考虑到学生多数是基础较差,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还停留在高中起点阶段,这给有些优秀学生带来了弊端,他们已经学过相关内容,对学习内容不再感兴趣。高职学校的这种课程设置跟不体现不了引领作用。特别是一些通信专业的学生,他们所学的一些课程和在中职学校学习的

8、一样,训练的内能也是重复的。主要包括:电子线路、电子工程制图、电工基础、计算机等相关内容都是相同的,其重复率超过七成,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的一些高职院校不开设电子CAD基础等课程,让通讯专业出现断档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学生学习兴趣就会丧失,积极性被打消,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缺乏创新意识,让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受阻。(二)中高职学校缺乏培养学生素养意识。中高职学校的教学特点是以教授学生专业课程为主,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让学生成为高技术人才。很多高职学校没有认识到建设现代化,主要靠职业教育,总要回学校应该让学生学下技能课程,为高职学校打下基础。中高

9、职学校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学生没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们缺少德育教育,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比较特殊,不能形成正确的人身观和价值观。很多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到了高职学校他们很难适应,对中职学校开设的大学英语和高数课程完全跟不上节奏,在加上高职学校开设的课程时间比较短,像英语和高数只开设一个学期或者是半个学期,超过半数的学校不开设物理课程,因为在通讯专业,物理课程是不被重视的。物理课程中的电路、电磁等知识都和通讯专业有关,学校不开设课程,学生就本专业知识学习不到位,上课很难集中注意力,出现听课难问题,到了课下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实践课上也会出错。面对如此现象最终

10、导致学习吃力,自我素养得不到提升。这种教育方式,导致多数学生在期末考试中不及格,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得不到锻炼,文化素养得不到提升。(三)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的职业资格证衔接不到位。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的职业资格证衔接不到位,有的通讯专业的学生在中职学校就取得了较高的资格证书,而到了高职学校考到的职业资格证书却是中级证书,出现了资格证书的排列错位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倒挂”现象。学生在中职学校考取的中级职业证书是通过计算机考试和无线电考试所取得的,高职学校所获得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和中职学校考试内容相同,存在着重复现象。由于每个学校的考试标准是不一样的,教学管理水平不同

11、的,其考取的证书也不规范,有些中职学校没有考级现象,这和高职学校衔接不上,这种证书衔接不上的现象,导致了学校教学资源的浪费,学生通过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去考取资格证书,浪费了时间和经济,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打消。 三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基本原则 中高职学校的通信工程专业主要的构建体系是以就业为目的的,主要是让学生学得专业的知识的同时,毕业后能够找到工作,主要是以培养人才为目标。构建“3+2”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需要综合考虑办学基础、培养对象认知水平、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等多种因素,使中职阶段与高职阶段的课程既具有一贯性,又有层次上的区别,发挥出各自的优势与特色,做到优势互补。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12、(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进行充分广泛的企业行业调研的基础上,按照企业岗位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高职院校、中职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和内容,既要使中、高职之间的课程具有连续性,又要体现出层级递进性。(二)坚持各阶段有侧重。根据“中职重技能打基础,高职重技术为提升”的定位设置课程,中职阶段注重基础素质教育,主要进行职业基本技能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高职阶段主要进行综合职业能力训练,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全面培养,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2-5。(三)实现多种发展途径。学生完成中职阶段学习后需要参加中高职衔接招生考试,通过考试的学生可进入高职阶段,没通过考试的学生可取

13、得中职毕业证书。因此,应统筹规划课程体系,在实现中、高职衔接的同时,保证中职培养的完整性,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四)以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导向。当前是互联网时代,随着网络的普及,全世界各角落已经实现了全网覆盖,互联网技术是国家新兴产业,它和通讯专业有关联,其中通讯专业的无线电技术就和互联网有关。互联网技术在通讯专业中具有重要的位置,所以通讯专业在发展的同时,应该注重培养互联网人才,这让通信专业地位有所提升。(五)坚持以专业课程深化为标准。通讯专业应该以专业课程深化为标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改革,不断地改变教学方法,对通讯专业的理论进行分析,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

14、践能力进行培养,不断地设计教学方案,注重对学生通讯电路知识应用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网络通信应用的开发能力,在学习中不断积累经验,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相结合,让学生在训练中能力得到培养。 四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具体实践 针对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提出了“分类互补,逐层递进”的课程对接方法,即首先将中职和高职的课程划分为“公共文化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三大类,然后依据“中职重技能打基础,高职重技术为提升”的递进关系对课程进行取舍,避免课程设置的重复与缺失,如图1所示。通过企业调研、专业研讨、校际交流、联合招生等形式,从“职业素养提升”和“专

15、业能力递进”两个维度实现了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与高职通信技术专业之间课程的有机整合。(一)开设不同层次德育课程,体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中职德育素质要求,通过“德育”、“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职业基本素养”等课程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责任意识;高职阶段通过“心里健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的学习,理解国家的发展政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加就业与创业意识与能力。(二)开设分阶段公共文化课程,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依据中职必修文化课要求,在中职阶段开设“语文”、“数学”、“物理”、“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基

16、础”等文化课程;按照中、高职的递进发展趋势,在高职阶段根据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需要,开设“高等数学”、“实用英语”、“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等课程。为适应通信专业需要,中职数学和英语课开设力度有所加强。高职开设的英语课应达到全国普通高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证要求,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可参加全国四级或六级考试。大学语文以拓展课形式增加古诗文学习与鉴赏,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及专业发展底蕴6-8。(三)合理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为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做好支撑。专业基础课程的实施主要以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为主,提升学生的成就感、自信心以及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兴趣。但面对中、高职不同对象,应该遵循学生认知成长规律,做好行动导

17、向教学的衔接。中职教育阶段,教师的导向性应该较高职更为明确,让学生逐渐适应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并能从中体验到掌握技能、获取知识的乐趣;而高职教育阶段,行动导向教学更应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中职学校应该及时确定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相关领导和专家及时召开研讨会,根据学校需要和学生特点,确定通信专业所面临的岗位,经过专家、专业教师、企业领导的研讨,及时归纳总结,将工作任务转化成专业课程中来,由他们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总结出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方法等内容,这样合理设计课程,让学生更好进行学习,为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做好支撑。(四)做好等级鉴定衔接工作,为就业准

18、入、持证上岗做好准备。中职阶段注重基本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操作训练,特别重视职业规范和职业意识的养成,通过完成典型职业活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高职阶段通过职业技术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在引入新技术、新工艺的同时,适当考虑职业岗位拓展与跨专业学习的需求,设置相关岗位群技能要求所需的课程。实践性课程的设置参照了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在中职阶段需要达到中级技术工(4级)要求,在高职阶段应达到高级技术工(3级)的要求9-1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建立不同阶段的课程体系目前中高职学校的学生都是00后,他们的性格比较叛逆,天生活泼,天资聪颖,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所以相关的专家和中高职学校的专业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毕业后专业所面临的岗位,及时的进行分析和归纳,尽早地总结出通信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和毕业后所要面临的岗位需求。根据自身所涉猎的知识、技能,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及时渡通信专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方面进行培训,达到企业所需的要求,加强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和认知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根据职业的发展特点,和专业的本身特点建立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