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010-2012年规划目 录第一章 规划概要 11.1规划背景 11.2规划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 3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31.4效益 41.5组织领导和管理 5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 62.1自然概况 62.2 社会经济状况 102.3 基础设施 13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5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5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6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7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20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204.2流域现有水利工程供水量、现状需水量及供需平衡情况 214.3项目区设计水平年(p=50%、75%)可供水量、需
2、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 23第五章 规划设计 275.1指导思想 275.2选项原则 275.3建设标准 285.4建设规模 305.5规划布局 305.6最佳方案选定 325.7项目分年度实施计划 33第六章 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 356.1开发任务 356.2建设内容 35第七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407.1投资估算 407.2资金筹措方案 407.3 群众投工投劳 40第八章 综合效益分析 418.1经济效益 418.2社会效益 418.3生态效益 418.4经济(财务)评价 428.5经济评价结论 47第九章 组织实施与运行管护 499.1组织机构设置 499.2实施管理 499.3运
3、行管理与维护 51第十章 环境影响与评价 5810.1环境现状分析 5810.2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 5810.3对策及措施 5910.4环境影响评价 60第十一章 结论和建议 6111.1可行性研究结论 6111.2问题与建议 62第一章 规划概要1.1规划背景(1)古县是一个以煤炭资源开采为主的山区县,近年来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国家、省、市的产业政策不断调整,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之后,焦化行业也将开始新一轮的淘汰重组,对该县煤焦产业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从“唯煤是从”、“唯资源是从”的怪圈中跳出来,不再把发展完全寄托在有限的煤炭资源上,而要多关注一三产业发展,从产业结构上转变。而农
4、业的进步,农村的发展,关系着古县80%以上农民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只有这部分人富裕了,才能真正使全县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2010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四句话,明确了今年全国农业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以此为指导,县委、县政府提出古县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合作求发展,强基增后劲,惠农促增收,服务保增长。其中,强基增后劲,就是“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强化土地开发整理,实施平田整地、土壤改良、机械化耕作、水利设施配套、植树造林等工程,从根本上改变该县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状况,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2)项目区是古县的农业主产区,
5、这里沟壑纵横、立地条件差,近年来尽管古县加大了对项目区农业的投资力度,但80%的土地仍属中低产田,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干旱缺水、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薄弱、农业基础设施差、农业科技支撑、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存在土地生产率低下、农业效益不高、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竞争力不强的问题。项目区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热切希望实施土地治理项目,解决当前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当地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3)项目区地处临汾市东山区,属温暖带季风气候,无霜期长,光热资源得天独厚,这里山地丘陵起伏不大,五大垣面地势平缓,土地面积广阔,人均耕地面积4.59亩,土地开发潜力巨大。项目区水资源丰富,
6、石壁河、尧峪河等五大河流,常年清流不断,常年清水流量达0.52升/秒,石壁河属涧河南支一级支流,发源于古县石壁乡高城村后的牛儿岭山,区内水资源总量为0.37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是山西省平均值的3.4倍,亩均水资源是全省的1.7倍。一般河流两岸均为阶地,发展农田灌溉的潜力很大。近年来在农田水利设施方面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旱作农业入手,引进发展了人字闸集水截流灌溉工程技术,使得丰富的小泉小水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围绕人字闸建起了万亩农业精品工程,以石壁河流域万亩节水增产园区为例,该地区共兴建人字闸梯级开发工程29处,在流域内初步形成了“以人字闸截流灌溉工程为主线,两岸人字闸截流山地微灌,垣
7、面集雨山地微灌,坡面预整地集雨截流,沟道谷坊、淤地坝防护的综合防护体系”。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加速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对于改善该县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后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该县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由此可见,项目区在进行中低产田改造的过程中,主要障碍因素容易排除,具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基础条件,可以保证治理的预期效果。(4)项目区劳动力资源充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可以满足项目建设和运行对劳动力的需求;项目区县域经济发展迅速,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增长,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380元,同比增长8.12;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0.05亿元
8、,同比增长4.7,具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项目区电力、交通、市场等基础设施和农业技术装备水平较高,可以满足项目建设对外部环境的需求。1.2规划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范围:项目区包括古县石壁乡的石壁村、上治村、高庄村、三合村、贾村、左村等6个行政村,总土地面积56.81km2。规模:改造中低产田12900亩,旱地改水地90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9000亩,实施旱作农业3900亩,土壤改良3000亩,建设机耕路21.25km,栽植农田防护林13500株。内容:(1)水利措施:新建提灌站8处,铺设输水管道90.39km,配套潜水泵9台,变压器8台,架设高低压线5.15km,建设渠系建筑
9、物1450座。(2)农业措施:实施旱作农业3900亩,改良土壤3000亩,新建机耕路21.25km。(3)林业措施:建防护林网面积135亩,总共植树13500株。(4)科技措施:示范推广优良品种1800亩,培训农民7200人次。工期:工期3年。从2010年开始实施,到2012年结束。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项目概算总投资1530万元,其中水利措施投资1019.68万元,农业措施投资356.51万元,林业措施投资36.84万元,科技推广费64.86万元,管理费40.53万元,管护费11.58万元。按年度划分,2010年投资510.00万元, 2011年投资510.00万元,2012年投资510.
10、00万元。项目申请省财政资金900万元,市级财政资金45万元,县财政配套225万元,农民自筹资金360万元(以物折资151.62万元,投工投劳折资208.38万元)。1.4效益项目建成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1)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新增土地治理面积12900亩,其中新增灌溉面积90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9000亩,年节水45万方,增加农作物播种面积7500亩,增产小麦1900.8吨,玉米1629吨,小杂粮175.5吨。项目区新增种植业总产值801.4万元,农民新增纯收入总额373.45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022元。(2)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年可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1022元,吸纳农
11、村劳动力300人,提高农业科技进步率2个百分点,并在保障粮食安全、减灾防灾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在推动区域农业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3)生态效益。通过保护性耕作措施的实施,覆盖在地表的作物秸秆和残茬得到了有效利用,减少了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 提高了土壤肥力,土壤容重更趋合理,可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防止风蚀,对减少沙尘暴有着积极的意义。林业措施的实施,新增农田林网135亩,对项目区起到了防风御沙,驱热保温,美化环境的作用。1.5组织领导和管理项目成立以古县人民政府、财政局、水利局、农业局和石壁乡人民政府等单位分管领导为主要成员单位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审定项目规划、计划和建设方案,筹集配套资金,
12、监督项目执行。项目由古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和石壁乡政府牵头成立专门机构,具体组织项目实施。项目实施阶段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招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项目公告制,成立计划财务部门和财务审计部门,实行专户、专管,并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审计。项目运行阶段坚持“谁受益谁负担”、“以工程养工程”的管理原则,采取“明晰产权、委托经营、价格听证”方式对形成的资产实行有效管理。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2.1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及范围古县位于山西省临汾市东北部,太岳山南麓,汾河一级支流涧河中上游。地理位置为东经11147451121110,北纬36230363535。东与安泽毗邻,西与洪洞接
13、壤,南与尧都、浮山相参,北与霍州、沁源交界。境域南北长56.85公里,东西宽20.05公里,总面积1206.38平方公里,辖4镇3乡,111个行政村,1011个自然村,总人口9万余人。县城距临汾市所在地60公里,距省会太原290公里,距首都北京860公里。项目区位于古县东南部的石壁乡,距县城10km,包括石壁、上治、高庄、三合、贾村、左村等6个行政村。项目区西北与岳阳镇相接,南与旧县镇、永乐乡相连,东与安泽县交界,纵观全境轮廓东西长、南北窄、土厚石少、丘陵起伏、梁峁成群、土地肥沃,被列为全国千条河流域治理之一的石壁河流经全境。2.1.2水文气象项目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以东北
14、风为主,气候干燥、气温较低、天气寒冷。(1)降雨量:根据30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533.6毫米,最小降雨量为1986年的322.1毫米,最大降雨量为2003年的887毫米,降雨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匀,一般春季降水占18%,夏季降水占48%,秋季降水占30%,冬季降水占4%,冬春季节降雨量稀少,不能满足作物对水分的时段需要。(2)温度:根据县气象站30年资料统计,项目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1.3,比全县低0.5(全县年平均11.8)。冬季多呈现干冷少雪,平均气温为-8.3;夏季呈现高温,平均气温24.9;秋季往往呈现阴雨连绵的天气,平均气温13.8;春季气温极不稳定,冷热无常,空气干燥,平
15、均气温12.4。项目区据县气象站统计0的初日为1月30日,终日为11月11日,积温4566.7; 5的初日为3月15日,终日为11月1日,积温4326.8; 10的初日为4月4日,终日为10月16日,积温3940.8。(3)无霜期:项目区无霜期为186天,平均初霜日在10月17日,终霜日在4月14日,最早初霜日为10月1日,最早终霜日为3月6日。(4)日照:根据气象站30年资料统计,日照时数多年平均为2051.9小时,平均每天为5.6小时,日照率为47.7%。(5)风速:项目区以东北风为主,根据气象站30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风速为2.62m/s,4月份风速达3.9m/s。(6)蒸发量:项目区3
16、0年平均水面蒸发量(20cm蒸发皿)为1601.5mm,其中5、6月份最大,分别占全年的17.1%和16.5%,最大蒸发量为1981年的1920.9毫米,直接导致严重的旱灾,最低蒸发量为2003年的1359.7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降水量的3倍。2.1.3地形、地貌及土壤项目区分布在石壁河流域,该处为低山丘陵区,地面覆盖多为黄土,几经风雨侵蚀,则出现残垣交错、沟壑纵横、梁峁起伏的复杂地形,海拔高度一般为8401180米之间,相对高差340米,主沟道沟壑密度为3.25公里/平方公里,沟壑面积占总面积的59%。从耕作角度看,该区土层深厚,地面平缓,坡度一般在6以内,垣面多为25,水土流失轻微,降水少
17、,光照强,水份蒸发量大,干旱严重。项目区地表主要覆盖物为新生界第四系中更新统,是以风积而成的砾石黄土为主,这是分布最广的一种松散堆积物,其下为中生界三叠系地层:下刘家沟组,岩性一般为淡紫红、淡紫红中厚层状细、中粒钙质,钙铁质胶结构石英砂岩,占绝大多数的碎屑炭类和峪组岩性简单,是一层紫红色、砖红色砂岩与泥岩互层;中统二马营组,由红绿色厚层长石砂岩夹暗紫色、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构成。项目区主要为褐土,包括碳酸盐褐土性土、山地褐土、碳酸褐土和粗骨性土,以碳酸盐性褐土分布最广,大部分分布在大卜垣、左村等垣面及其梯田田面上。土壤质地为轻粉质壤土,垂直节理发育,结构较疏松,孔隙度较大,粘粒含量较低,温陷性
18、较大,易耕作,宜种玉米、谷子、薯类及豆类等作物。有机质含量0.6%0.9%,ph值7.8,全氮含量0.040.05%,速效氮87ppm,速效磷5.6ppm,土壤肥力不足,有“缺磷少氮不缺钾”的说法。2.1.4水资源项目区位于涧河南支的中上游,流域水资源总量为3770万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2210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534万立方米,重复水量884万立方米。2.1.5 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种类与数量:项目区耕地总面积1.6751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0.13万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7.76%;旱地面积1.5451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2.24%。见表2-1。项目区耕地后备资源贫乏,但农业自然
19、条件优越,综合治理的增产潜力很大。开发途径主要有:第一,通过改善灌溉条件,旱地改水地,提高粮食单产。小麦大面积平均亩产至少可提高100公斤,玉米亩产可增加至少200公斤。全县旱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8成以上,开发潜力巨大。第二,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小麦单产一般可增加50公斤。第三,通过旱地改水地,提高复种指数。该区域的旱地一般为一年一作,亩产小麦192公斤。在改为水地后,可形成“小麦-玉米”一年两茬的复播模式,极大提高粮食产量。该区域热量资源丰富,主要受灌溉条件的影响。在大面积改成水地后,复种指数可以达到158%甚至更高。第四,通过科技措施和生态防护措施提高单产、减少灾害损失。通过以上多种措施的实
20、施,项目区耕地粮食生产潜力在45%以上。表2-1 项目区耕地面积及粮食产量项目区耕地及构成(亩)粮食产量(万公斤)总耕地面积旱地面积水浇地面积旱地水浇地贾村2445222522086.7814.96石壁41703840330149.7622.44上治2055181524070.7916.32高庄2160195021076.0514.28三合34803180300124.0220.4左村24412441095.200合计16751154511300602.5988.4注:粮食产量为玉米调查数据2.1.6 自然灾害及病虫害项目区自然灾害主要有灾旱、风灾、霜冻、冰雹等,其中以干旱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
21、为最大,旱灾以春季为主发生频率60%,夏季发生频率50%,全年旱(全年中有两季干旱,59月总降水量小于350mm)发生频率60%;冻害主要是春霜冻,平均两年发生一次,秋霜冻平均三年发生一次;病虫害主要有小麦作物上的蚜虫、锈病,玉米作物上的地老虎、矮化病等。2.2社会经济状况2.2.1人口及劳动力项目区农业总人口3653人,农村劳动力2101个,人均耕地4.59 亩,劳均耕地7.97亩。总之项目区劳动力资源可以满足项目实施的需求,但劳动力的科技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表2-2 项目区人口与劳动力情况表项目区总人口其中:农户农业人口劳动力贾村610242610355石壁10603071060478上
22、治446152446284高庄459172459278三合808209808520左村27096270186合计36531178365321012.2.2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总土地面积8.5169万亩。其中农耕地1.6751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9.67%;林地面积5.4018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63.42%;牧草地面积0.63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7.40%;其他用地0.81万亩, 占总土地面积的9.51。见表2-3。表2-3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 单位:亩年份项目片区行政村名总土地面积总耕地面积耕地面积(亩)林地面积牧草地其它用地总面积其中:旱地水地2010采摘园项目区石壁(部分)3381268
23、25357032403302268712003100上治20551815240高庄(部分)1200120002011三合项目区三合224014440348031803001296128002200高庄(部分)9607502102012贾村项目区贾村289565486244522252201837023002800左村244124410石壁(部分)6006000总计8516916751167511545113005401863008100注:其他用地包括居民用地、道路、水域等。2.2.3农业生产水平项目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6751万亩, 2009年小麦平均亩产192公斤,低于全省195公斤的平均
24、水平,玉米亩产390公斤,高于全省265公斤的平均水平,此外谷类亩产175公斤,豆类亩产121公斤。总体评价,项目区农作物现有的产量水平与农业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相比差异还很大,与国内农业发达的同类型区域相比差距也很大。见表2-4。表2-4 项目区主要农作物生产水平单位:亩,公斤,万公斤项目区行政村名小麦玉米谷类面积亩产总产面积亩产总产面积亩产总产采摘园项目区石壁142819227.42107139041.77107117518.74上治82219215.78616.539024.04616.517510.79高庄4801929.2236039014.043601756.30合计2730-52.
25、422047.5-79.852047.5-35.83三合项目区高庄3841927.3728839011.232881755.04三合139219226.73104439040.72104417518.27合计1776-34.101332-51.951332-23.31贾村项目区贾村97819218.78733.539028.61733.517512.84左村976.419218.75732.339028.56732.317512.82石壁2401924.611803907.021801753.15合计2194.4-42.131645.8-64.191645.8-28.80总合计6701-128
26、.655025-195.995025-87.942.2.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42.6亿元,财政总收入10.05亿元。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4225元,低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380元,稍低于2009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244.10元。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经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通过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项目区有了比较健全的农业服务体系,各乡镇都配备了科技副乡(镇)长,专管科技工作,同时设有农技站、水管站、畜牧兽医站、农机管理站、林业站和经营管理站。现有农艺师1名,助理农艺师2名,共有技术人员20人,并配备了必要的仪器设备。项目区还发展了桃核、玉米等专业协会3个,农
27、民专业合作组织15个,扶持和培养了一定数量的科技示范户,科技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在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进农村科技进步上有了基本保障。总之项目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相对较高,但还存在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不健全,农村科技服务经济组织薄弱,科技、信息等公共产品服务不够等问题,科技对农业支撑还赶不上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需求。2.3基础设施2.3.1水利骨干工程现状项目区内现有水利工程机电灌溉站3处(其中1处为新建,尚未利用),装机2台共计30千瓦,人字闸15处,灌溉渠系(土渠)长度4.7千米,无排灌渠系。由于现有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使用年限长,而且在使用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维修和更新改造,导致其老
28、化失修破坏严重。现有的渠道只能浇少部分地,而在渠道两侧纵深腹地的大部分耕地,由于渠道已失去了输水功能,不能上水。2.3.2田间工程现状项目区现有机耕路40.0千米,均为土路,路面窄且陡,难以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2.3.3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截止2009年底项目区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52台,还田机2台,农用运输机械511辆,属于全县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的乡镇,配有专职农机员,村村配有农机联络员,专为农机户的技术培训、安全教育服务。总体评价,项目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土壤耕作、主要农作物播种等主要作业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农机的大型化和一体化程度较低。2.3.4交通与电力古县交通便利。县城
29、距南同蒲铁路线26公里、大运高速公路28公里、霍候一级公路23公里。309国道穿越南部旧县、永乐两个乡镇;省道沁洪线(洪洞沁源)贯穿北部,与大运高速公路、霍侯一级公路沟通。境内还有浮古线(浮山古县)、安第线(安泽第一川)、古北线(县城北平)、古石线(县城石壁)等县级公路纵横交错。项目区位于县城东南方向,境内一级景区油路纵横交错,村村油路相通,交通便利。但项目区内机耕路全部为土路,普遍狭窄简陋,支离破碎,坑洼不平,雨天泥泞难行,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项目区现有高压线52km,低压线70km,电网遍布项目区各村,可以满足农业灌溉用电需求。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
30、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1)干旱缺水项目区总耕地面积16751亩,其中水地仅有1300亩,旱地15451亩,旱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92.24%,干旱缺水的制约极其严重。由于干旱缺水,旱地种植制度多为一年一作,亩产小麦192公斤、玉米390公斤,土地生产率低下。充分利用项目区丰富的地表水资源实现旱地改水地,扩大灌溉面积是该区域发展农业、提高效益的根本途径。(2)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薄弱项目区内的主要自然灾害有灾旱、风灾、霜冻、冰雹和农作物病虫害等,这些自然灾害对农作物产量、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都有大的负面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这些灾害的发生、危害有逐年加重趋势。因此,通过建设提灌站及其配套设施、
31、实施保护性耕作、修建机耕路、营造农田防护林网等措施,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对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高产、稳产意义十分重大。(3)农业科技支撑、服务能力不强长期以来,项目区由于干旱、水土流失、立地条件差、丘陵地、残垣地较多以及耕地分散、无法集中等制约因素,导致该区种植结构单一,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到总耕地面积的70%以上,农户“靠天吃饭”的思想导致其对种植业不够重视,主要农作物品种还没有实现高产、优质、专用,良种普及率还不达100;农作物施肥、栽培技术还未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灌溉、施肥、打药不合理的问题普遍存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农民科技素质还不适应发展需求。农业科技
32、支撑、服务能力不强,直接影响农产品的产量、质量成本和竞争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低碳经济产业转型的需要面对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古县必须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眼前的发展,不能再把发展完全寄托在有限的煤炭资源上,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焦化企业全面陷入经营危机,不得不压减产量,勉强维持,受安全生产政策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的影响,煤矿企业开工不足,煤炭行业效益下滑。煤焦产业的发展不利,直接导致了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社会就业率下降,不稳定因素增多,因此要多关注一三产业发展,促进三个产业、城乡之间统筹协调
33、发展。古县作为一个农业县,要在低碳经济形势下实现国民经济总产值的稳定增长,就必须立足农村发展农业。只有让农民富起来,才能有力地推动全县经济的发展。项目区沟壑纵横、立地条件差、十年九旱、水土流失、农业种植结构单一等都是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2010年在农业上,要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走农业现代化道路。对于项目区而言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强化土地开发整理,实施平田整地、土壤改良、水利设施配套、农田防护林建设等工程,从根本上改变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状况,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2)开发未利用水资源,满足农作物需要项目区水资源丰富,
34、石壁河、尧峪河等五大河流,常年清流不断,常年清水流量达0.52升/秒,区内水资源总量达 0.37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是山西省平均值的3.4倍,亩均水资源是全省的1.7倍。一般河流两岸均为阶地,发展农田灌溉的潜力很大。如此丰富的水资源不能开发利用,使得项目区农作物经常处于缺水状态,产量低而不稳。近年来项目区在农田水利设施方面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旱作农业入手,引进发展了人字闸集水截流灌溉工程技术,丰富的小泉小水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此次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工程就是通过建设提灌站增加水浇地面积,对项目区中低产田进行改造,满足农作物生长期对水资源的需求。(3)发展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需要项目所在
35、地区无煤炭资源,工业发展落后,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农民人均收入4225元低于全县农民人均收入4380元。通过建设该项目,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提高科技水平,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对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社会经济条件及基础设施好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迅速,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增长,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2.6亿元,同比增长3.7;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4亿元 ,同比增长1.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3802元,同比增长8.7;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4380元,同比增长8.12;财政总收入完成10.05亿元,同比增长4.7,坚实的
36、财政收入,完全可以确保配套资金的足额到位,具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电力、交通、市场等基础设施完善,可以满足项目建设对外部环境的需求。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项目具有可行性。(2)领导重视,服务体系完善古县县委、县政府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高度重视,由县长挂帅,成立了农业综合开发领导组,并设立了办事机构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明确县财政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提供财力支持,实行倾斜政策,办事机构具体负责有关事宜。为保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顺利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同时起步,现已形成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有网点和人员,乡镇配备有专职科技副乡(镇)长,村委设立
37、专职科技副村长,形成了支持农业综合开发的良好氛围,具备实施本项目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可以保证项目建设和运行对组织管理的需求。(3)项目区劳动力资源丰富,群众基础好,农民积极性高项目区劳动力资源充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可以满足项目建设和运行对劳动力的需求;项目区的农民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改变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迫切愿望,希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民意调查支持率达100,具有广泛的社情民意基础。(4)技术基础好县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农机局技术力量强,有丰富的承担项目的经验和能力。农业局近几年完成了优良品种引进、地膜覆盖、平衡施肥、立体间作种植等新技术的推广。县水利局完
38、成各类水利设施建设共2059处,大大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其中:人字闸85处,机电灌站37处,机电井28眼,自流渠76处,旱井500眼,发展灌溉面积1.54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2.91万亩。县林业局完成了封山育林9.63万亩,种草5.05万亩。以上工程为下一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古县农业综合开发区地处古县中东部的洪安涧河南支中上游,涧河南支在出口处的岳阳镇的五马村,与涧河北支汇合,进入洪安涧河。涧河南支溯流而上,在石壁乡五马岭村的紫沙自然村分成两大支,主流支为旧县河,发源于永乐乡的草峪岭,另
39、一支流石壁河,发源于石壁乡的牛儿岭。古县农业综合开发区位于旧县河和石壁河流域内,涉及古县石壁乡的6个行政村3653人,土地总面积85169亩,合计56.81平方公里。由于项目区水文水资源资料欠缺,水资源条件鉴定区域按项目区所在的涧河南支考虑,以下所称项目区均指涧河南支。此次水资源分析的主要依据是临汾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总报告。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项目区位于涧河南支的中上游,流域水资源总量为3770万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2210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534万立方米,重复水量884万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当频率p=50%时,为3464万立方米,p=75%时,为2836万立方米。水资源总量模数为79
40、2万立方米/平方公里。水资源鉴定区域,按项目区所在的涧河南支考虑,涧河南支位于古县县城南部,流域涉及石壁乡、旧县镇、永乐乡、岳阳镇等4个乡镇的36个行政村,总人口24157人,总土地面积476平方公里。其中2010-2012年规划项目区涉及石壁乡的石壁、上治、高庄、三合、贾村、左村等6个行政村,总土地面积56.81平方公里。4.2流域现有水利工程供水量、现状需水量及供需平衡情况4.2.1供水工程现状据2009年统计资料,项目区有效灌溉面积10110亩,工程大都建于六、七十年代,至今已运行三、四十年,由于原来部分工程设计不合理,加之设备老化,管理不够,很多已不能正常运行,目前实际灌溉面积仅有39
41、10亩。分设施达到情况为:自流渠道(管道)工程11处,有效灌溉面积2080亩,固定渠道(管道)长23.5公里,其中:防渗渠道和低压输水管道长16.6公里,占渠道总长的80%;排灌站工程10处,有效灌溉面积1830亩,装机11台,187千瓦。乡镇所在地、农村生活及其它用水,大都建设了供水设备,当频率p=50%与75%时,均可保证供水需求,只有当p=95%时,农村部分饮水工程发生困难。4.2.2现状需水量4.2.2.1综合需水量(1)农业灌溉需水量项目区现有保浇面积3910亩,根据多年灌溉实践及有关灌溉工程渠系利用系数,按不同保证率、不同引水方式的灌溉面积,计算出现条件下,综合灌溉定额。当p=50
42、%时,综合灌水定额为281.05立方米/亩,p=75%时为346.96立方米/亩。据此计算,农业灌溉需水量,当p=50%时为109.89万立方米,当p=75%时为135.66万立方米。(2)农村、乡镇企业需水量由于农村生活及人畜饮水保证率要求较高,利用p=95%,故对这部分需水仍保持2010年实际供水量标准。据调查与测算,农村生活用水及乡镇企业总需水量46.08万立方米,其中人民生活用水17.63万立方米,大小牲畜用水15.06万立方米。乡镇企业用水13.39万立方米。(3)综合需水量当p=50%时,综合用水量为155.97万立方米当p=75%时,综合用水量为181.74万立方米4.2.2.2
43、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可供水量是指在现状供水工程运行条件下,不同保证率的来水要求提供的水量。(1)农业灌溉可供水量自流灌溉工程可供水量灌溉期间所能引用的平均流量,当p=50%时为0.88立方米/秒;p=75%时为0.72立方米/秒,据此计算可供水量:当p=50%时为152.07万立方米当p=75%时为124.42万立方米排灌工程可供水量当p=50%时为52.8万立方米当p=75%时为52.8万立方米农业灌溉总可供水量当p=50%时为204.8万立方米当p=75%时为177.22万立方米(2)农村、乡镇企业可供水量用于乡镇企业、农村生活的水利工程可供水量按2009年需水量46.08万立方米。(3)
44、综合可供水量当p=50%时为250.88万立方米当p=75%时为223.3万立方米表4-1 现状水利工程供需水平衡情况表单位:万立方米保证率可供水量需水量缺水量水资源总量利用率50%250.88155.97034647.2%75%223.3181.74028367.9%以上分析说明,该县现状供水能力较差,水资源利用率较低,不能满足项目区乡镇企业、农业灌溉和农村生活用水需求。4.3项目区设计水平年(p=50%、75%)可供水量、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本分析、计算按2012年工业产值、农田灌溉面积、人口及牲畜发展情况等进行。4.3.1发展规划指标2012年,项目区水浇地面积12910亩,比200
45、9年净增9000亩,人口将达到15553人,平均增长7.36,大牲畜达到10277头,小牲畜达到25350头。2012年,工业及乡镇企业总产值将达到5305万元。4.3.2需水量预测(1)农业灌溉需水预测2012年农用灌溉将选用经济灌溉制度,水利取得更高的灌溉效益,根据节水灌溉技术标准选编要求,经过计算灌溉水利用系数应为0.95,根据农作物不同种植比例计算出灌溉毛用水定额p=50%时,m毛为215.07立方米,需水量为277.66万立方米;p=75%时,m毛为267.80立方米,需水量为345.73万立方米。(2)工业需水预测2012年,工业及乡镇企业总产值将达到5305万元,根据临汾市第二次
46、水资源评价总报告,全市万元产值取水量均值49.4立方米/万元计算,工业及乡镇企业总需水量26.21万立方米。(3)农村生活需水量预测2012年,人口达到24879人,大牲畜达到9777头,小牲畜达到24350头。用水标准:农民生活用水标准由现状20公斤/人.日提高到40公斤/人.日,大牲畜由现状28公斤/头.日,提高到30公斤/头.日,小牲畜由现状10公斤/头.日提高到12公斤/头.日。经计算,农村人口生活用水为36.32万立方米,大牲畜用水为10.71万立方米,小牲畜用水为10.67万立方米,总需水量为57.7万立方米。(4)总需水量2012年总需水量p=50%时为361.57万立方米p=7
47、5%时为429.64万立方米而2010年可供水量p=50%时为250.88万立方米p=75%时为223.3万立方米由此可见,2010年可供水量已远远不能满足2010年及其以后的需水要求,建设供水工程势在必行。4.3.3可供水量预测 (1)农业灌溉工程可供水量以现有各种农业灌溉工程可提供水量为基础,p=50%时,供水能力为204.8万立方米;p=75%时,供水能力为177.22万立方米,并将20102012年规划兴建的工程设计供水量计入供水量。20102012年共建设排灌站工程8处,自流渠引水工程3处,工程完工后新增水地9000亩,项目区水地面积达到12910亩。排灌站工程可供水量经测算,当p=
48、50%时,可供水量为282.66万立方米当p=75%时,可供水量为282.66万立方米自流渠引水工程可供水量经测算,当p=50%时,可供水量为4.02万立方米当p=75%时,可供水量为4.02万立方米农业灌溉工程总可供水量为当p=50%时为491.48万立方米当p=75%时为463.9万立方米(2)乡镇、企业农业生活供水量预测工业企业及农村生活可供水量,按2012年底工业及乡镇企业需水量和农村生活需水量的和计算,为83.91万立方米。(3)综合供水量预测当p=50%时为575.39万立方米当p=75%时为547.81万立方米(4)供水需平衡分析表4-2 2012年水利工程供需水平衡情况表单位:
49、万立方米水平年保证率可供水量需水量缺水量水资源总量利用率201250%575.39361.570346416.6201275%547.81429.640283619.3根据临汾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总报告河川径流可利用量统计,洪安涧河地表水平均可利用系数为0.364,洪安涧河南支地表径流量2120万立方米,河川径流可利用量为771.68万立方米,项目区2012年需水量当p=50%时为361.57万立方米;p=75%时为429.64万立方米。即:河川径流可利用量大于需水量。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仅地表水即可满足项目区用水需求。综合以上分析,项目区水资源充沛,仅地表水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人畜饮水及乡镇企
50、业的用水需求。第五章 规划设计5.1指导思想项目建设和运行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家、省、市的有关农业、农村政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总体部署,围绕“打造三晋强市,构建和谐古县”的奋斗目标,紧紧抓住科学发展、生态建设、改善民生三大主题,立足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的基本任务,坚持“两个聚焦”和“两个着力”,以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为重点,创新开发机制,探索土地治理与新农村建设、与现代示范农业、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机结合,力争农发资金与其他支农资金统筹安排,切实提升项目建设和管理水平,形成农业综合开发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相互映
51、衬、相得益彰的局面,快速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步伐,为建设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古县奠定基础。5.2选项原则(1)节水原则:项目建设要符合土地利用规划方案,有明显的区域范围,项目区中低产田面积要集中连片,且数量较大,可连续开发;项目区水资源要有保障,开发潜力巨大,并且远离县城和工业园区及社会发展用地等,确保建成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具有稳定性、长远性。(2)立体开发原则:坚持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林业措施、科技措施、管理措施相结合,实现协同发展,整体提升农业水平。(3)因地制宜原则:项目区应具有一定的自筹资金能力,确保多渠道投入资金,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建设,享受“公共财政”阳光的沐浴。
52、(4)效益兼顾原则:坚持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结合,近期、中期、远期利益相结合。(5)尊重农民意愿原则:要本着“农民要办”,由农民民主决策,项目区群众有积极的要求和较高的开发积极性。(6)公平性原则:在项目选项上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做到项目科学化、规范化、力争做到实施一个项目、带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方农民。(7)量力而行原则:根据资金来源规划项目。5.3建设标准5.3.1综合标准(1)建设稳产高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2)突出解决制约当地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按区域统筹规划
53、,集中连片进行规模开发,因地制宜采取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等综合配套措施,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3)项目区川地实现园田化,坡地基本实现梯田化。5.3.2水利措施建设标准(1)排灌站建设水源有保障,综合装置效率达到部颁标准站,水泵、管道、出水口等综合配套,便民务实。(2)灌溉系统设计科学,灌溉用水有保证,灌溉保证率达到p=75,水质达到农田灌溉用水标准,因地制宜采取工程、农艺、管理等节水措施。(3)实现管道输水,水利用系数达到95%。(4)渠系建筑物全部采用石料或砼结构,确保工程灌、排、交通长期运行。5.3.3农业措施建设标准(1)机耕路:路面宽为4m,路面高于地面50cm,两侧设路肩,每侧
54、路肩宽0.5m。路面为6cm厚泥结碎石。(2) 旱作农业:参照山西省地方标准db14/t129-2005制定标准:作业在地表残茬覆盖量0.5kg/m2,作业深度6cm,播种后覆土深度在35cm,播种深度合格率70%。(3)土壤改良:通过增施有机肥,使得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设计亩施农家肥3500公斤。5.3.4林业措施建设标准(1)防护林带沿机耕路配置主林带,每侧1行,树种为漳河柳,株距4m。(2)造林苗木胸径达到3cm以上,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90%以上,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85%以上。(3)防护林网控制面积占宜建林网农田面积的比例达到85%以上。5.3.5科技措施建设标准(1)技术推广。重点推广农作物品种、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技术。(2)培训。对项目区受益农户进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23次。加强项目区乡村干部、技术员、财务人员和受益农户在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方面的培训。5.4建设规模项目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涉及石壁乡的石壁、上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同意两地分居协议书范文模板
- 房地产电力合作协议书范文范本
- 班主任工作培训心得体会
- 《第9课亮眼睛》二年级上册小学美术课件
- 医药制造车间质量控制制度
- 红蜻蜓专卖店培训
- 公路工程施工合同条款解析
- 六一儿童节活动安全应急预案六一庆祝活动安全预
- 初一家长会艺术老师发言稿
- 环保型钢结构厂房建设方案
- 工作任务委托书
- 知道网课智慧树《文化考察(西安工程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 生物制剂在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和思考
- 申请工程工期顺延的函(联系单)
- 2024中煤电力限公司面向中煤集团内部招聘15人重点基础提升难、易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高清版)JTGT 3374-2020 公路瓦斯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 2023年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 《糖尿病》“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 2022年苏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题带答案
- 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
- 夏季常见猪病的防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