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12课苏武传_第1页
[教案]第12课苏武传_第2页
[教案]第12课苏武传_第3页
[教案]第12课苏武传_第4页
[教案]第12课苏武传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武传 班固一、教学目标:知识和水平:1、积累文中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2、借助工具书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使用。 过程和方法:1、在阅读过程中找出人物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的句子。2、认真研读,充分体会文章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对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作用。3、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比较阅读,结合课外材料,体会汉书在艺术上继承史记所取得的成就。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2、领会“苏武爱国精神”的现实意义。二、教学设计: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文中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2、找出人物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的句子,认真研读,充分体会文章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

2、对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作用。教学准备:课件、录音带及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3课时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2、作者介绍: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

3、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续成的。3、汉书介绍: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史实。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点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六家),则是其特色。4、简介背景:汉武帝开始对匈奴实行长期的讨伐战争,其中取得了三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时间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匈奴的威势大大削弱之

4、后,表示愿意与汉讲和,但双方矛盾还是根深蒂固。所以,到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时,却被扣留,并迫使他投降。苏武传集中叙写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间的事迹,热烈颂扬了他在敌人面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饥寒压不倒,私情无所动的浩然正气,充分肯定了他坚毅忠贞,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5、听录音,积累字词栘中厩监(y) 且鞮(jd) 我丈人行也(hng) 缑王(gu) 昆邪王(hny) 浞野侯(zhu) 阏氏(ynzh) 左伊秩訾(z) 置煴火(yn) 天雨雪(y) 啮(ni) 旃毛(zhn) 牧羝(d) 於靬王(wjin) 纺缴(zhu) 檠弓弩(qng) 棫阳宫(y) 扶辇(

5、nin) 亡功德(w) 斧钺汤镬(yuhu)6、学生阅读,疏通文言知识通假字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女:通“汝”,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霑:通“沾”,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请毕今日之驩 驩:通“欢”古今异义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相抵偿。今义:副词,表水准。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今义:业绩。兄弟

6、亲近 古义:亲近的侍臣。今义:动词,靠近。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词类活用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使动用法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何久自苦如此!若:使动用法,使受苦。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名词活用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羝乳乃得归乳:名词

7、做动词,生子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名词做动词,祭祀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抬。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特殊句式倒置句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何以女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女为”)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判断句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非汉所望也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被动句见犯乃死,重负国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皆为陛下所成就7、课堂小结。8、课后作业: 反复朗读,熟悉文章。 完成自主学习新学案“信息存盘”部分内容

8、。 (第二课时)1、整体感知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作者采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为了表现苏武的性格、气节及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文章在记“行”时又着力于环境及细节的描写。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温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

9、高尚情操。文章语言千锤百炼,俭省精净,刻画人物入骨三分,将史家笔法与文学语言较好地结合起来。2、理清思路,概括内容。第一部分(第1、2段),介绍了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文章一开始写道:“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苏武出使匈奴的这一背景,表明苏武出使时的严酷历史环境,同时交代了匈奴尽管“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却只是因为“且鞋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的缓兵之计,并非真心和好。所以当汉武帝派苏武护送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还朝,并“厚赂单于”时,“单于益骄”,这也是后来单于悍然扣留苏武一行的原因。第二部分(第37段),重点记述苏武留胡十九

10、年备受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这部分也是文章着力描写的部分,以精彩的笔墨描写了苏武反抗匈奴统治者招降的种种斗争情形。具体描写到匈奴招降共有三次:第一次是卫律软硬兼施想迫使苏武投降,被苏武正气凛然的怒斥所喝退,双方矛盾斗争激烈,场面紧张。接着写匈奴企图用艰苦的生活条件来消磨苏武的斗志,把他囚禁于地窖中,使他备受饥寒,接着流放苏武到荒无人烟的北海让他牧羊。然而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苏武不可磨灭的爱国精神再一次粉碎了匈奴的险恶用心。他手握汉节国家民族的象征,在九死一生中维持着一个使者的使命。这时斗争是相对缓和的,直接表现的是苏武与自然环境做斗争。第三次是故友李陵劝降。这段描写不但表现了苏武可贵的气节

11、,同时也刻画了叛将李陵的复杂心态。他那尚未泯灭的爱国之情、羞恶之心在苏武的崇高境界面前被唤醒了,其内心剖白真实感人。李陵在劝苏武时曾说:“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这是作者借李陵之口表达对汉武帝动辄杀戮大臣的残忍行为的不满,也是汉书中少有的表现批判统治者的进步思想倾向之处。而苏武与李陵的对答针锋相对,波澜起伏,非常精彩,人物之声气跃然纸上。此处苏武的斗争对象是交情很深而今已是敌对阵营的故友,双方的心态都比较复杂,而作者的描写也很到位,是这部分最出彩之处。第三部分(最后两节),介绍了苏武被放回国的经过。课文最后一句“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看似平实记述,

12、细细品味却包含着作者诸多感情。人生不过百年,十九年何其太长!苏武“强壮出”,出使时正当壮年,及回归故国时已是“须发尽白”,一生大好时光都在煎熬中过去了,作者的叹惋之情溢于言表,而能为信念坚执如此确实令人敬佩!幸而虽历尽磨难,终于完成了使者的任务,维护了国家尊严,保持了民族气节,且荣归故里,作者欣慰之感也显而易见。可以说这句表达的是作者与读者共同的心声。3、总结本课时内容。4、布置作业积累字词 完成“自主学习新学案”(第三课时)1、本文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详略得当的情节安排。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次要人物的对比、衬托。文章里个性鲜明的各种人物对苏武也起了对比映衬的作用,请同学们把文章里各种人物的

13、性格和苏武作一个对比,看看他们的映衬分别凸现了苏武怎样的性格特征。2、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对比手法)在出使匈奴之初,与副使张胜的对照。在威逼利诱之时,与叛徒卫律的对照。在以情相劝之时,与降将李陵的对照。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 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一身正气,光明磊落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苏武: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在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下,我们看到了

14、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长达十九年守节的坚韧不拔。苏武的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对比下,更加具有勾魂摄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3、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卫律和李陵劝降的情形和说辞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卫律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得诱的方式。 先是“威逼” ,企图“杀鸡儆猴 ”;接着他又用死亡来威胁苏武投降;再就”利诱“,想用荣华富贵来打动苏武的心。 苏武毫无畏惧,不但不吃这一套,还义正词严地指责卫律通敌叛国的可耻行径。卫律恼羞成怒,悻悻离去。卫律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是个卖国求荣的小人李陵则是以老朋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15、企图以情动人,用肺腑之言打动苏武。先是说汉武帝年高而昏庸,苏武的兄弟为国尽忠却枉死,苏武自己也已是妻离子散;而后他又现身说法,叙述自己刚刚投降时的心情和调整过程。李陵企图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肺腑之言打动苏武。苏武始终忠贞如一,不为所动。李陵见状,惭愧不已,更加自责于自己的背叛祖国的行为,痛哭而去。李陵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 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并不矛盾。苏武在胡地以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我们不难明白,匈奴对苏武等人的劝降实际上是匈奴与汉朝的一次对峙,关乎国家尊严、民族气节。事发时他已经意识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重负国”是因为事先没有发现副使张胜的阴谋而导致祸及国家,苏武意识到,一旦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羞辱,所以要自杀以避免受审。后来,在审讯时被卫律威逼利诱,他在说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