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四专题三版块一苏教版《蜀道难》同步教案8_第1页
语文必修四专题三版块一苏教版《蜀道难》同步教案8_第2页
语文必修四专题三版块一苏教版《蜀道难》同步教案8_第3页
语文必修四专题三版块一苏教版《蜀道难》同步教案8_第4页
语文必修四专题三版块一苏教版《蜀道难》同步教案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版块一苏教版最新同步教案蜀道难教案 8【教学内容分析】这个单元指导学生学习唐代诗歌。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一个巅峰时期。诗体完备,名家辈出,风格多样,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李白的蜀道难想象奇特,笔墨纵横,有如大匠运斤,凛然成风。一方面它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的作品风貌,从而让我们感受到时代与文学的联系;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诵读、鉴赏蜀道难,进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学会阅读其他唐诗作品。【学情分析】蜀道难是一个乐府旧题。在行文上它不像格律诗一样以对偶句为主,它常常是散句居多,这就增加了诵读时情感把握的难度。 高中的学生在思想上渐渐向成熟,

2、但在表达上却向了封闭。 而阅读鉴赏诗歌却需要学生主动诵读,主动探究,在这一点上,诗歌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现了矛盾。【教学设想】针对学生对诵读古诗的畏缩情绪,我决定以两条主线贯穿全课。(一) 从把握情感、掌握停顿、理解内涵三个有着层层递进关系的角度指导学生如何诵读和感受诗歌。 (二) 梳理分分析 蜀道难的句法特点、主旨情感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探究李白对乐府旧题诗的创新和超越,进而探讨李白豪迈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在授课过程中,采取听读、赏读、美读等诵读方式来把握诗歌,让学生从多方面接受朗诵这一艺术表现手法, 进而能够主动的去诵读。 这样既起到引导学生敢于诵读的作用,又能够有一定深度的理解诗歌。

3、【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反复诵读,感知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主旨。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诗歌的章法、意境、声韵及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3情感培养目标:感受诗的的意境美、声韵美,让学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教学重点和难点】一、 教学重点: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2、借助于“剥皮抽筋”法,探究本诗情感主旨。3、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二、教学难点:1、鉴赏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 .2、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教学方法】1、朗读法。2、点拨法。3、自主学习,小组合作。4、多媒体影音。【教学

4、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回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唐之韵中关于李白身世的片段教师导入:李白,中国诗坛上最为辉煌的一座雕像。他的浪漫主义情怀在他五彩缤纷的山水诗中始终闪烁着奇异的灵光。他眼里的黄河,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他眼里的长江,是“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算不得多么高峻的天姥山,在他的笔下却是“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未必真有那么险峻的蜀道,竟是“噫吁曦,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根本谈不上壮观的庐山瀑布,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他以吞吐宇宙的豪气让神思在时空之中毫无拘束地游行。今天,让我们再次追随诗仙,一起

5、神游蜀道难。二、美读欣赏,入境。在不朽名篇蜀道难中,他凭借天马行空般的驰骋想象和超凡脱俗的生花妙笔,向世人诠释了 “浪漫”和“境界”的最高层次。让我们先来听一听千年前的古人面对大自然发出的咏叹。(播放配乐朗诵带)三、蜀道难解题:蜀道难原本是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瑟调曲。歌曲的内容就是歌咏蜀道的艰难,行旅之辛苦。乐府解题:“备言蜀山之阻。”(ppt展示)四、初读感知,明意。诗非读不能明其意也,请同学们放松地、纵情地朗读全诗,读准音读,理解内容。1 、学生就字词质疑,教师释疑。2、指名读,教师注意其读音及停顿。五、朗读指导:1、 教师指正个别易读错的字音。2、 提问学生:朗读应注意的要素。朗读要

6、素:节奏快慢、停顿、语调、轻重音等。(ppt展示)3、 以首段为例,教师示范并指导朗读。噫噫吁曦难于上青天“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哦”是惊异之辞。“危” “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 “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 , 可读得平缓, 略作停顿后, 再用升调读 “难于上青天” 五字, 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

7、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调诵读。 “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最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井号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4、学生

8、再读 六、问题研讨:1,蜀道难为乐府旧题,本为写行旅之艰难。李白作为唐人再写旧题,是简单的再重复还是另有创新之处?李白诗歌的最高建树就是乐府旧题诗歌的创作。我们能借助于本诗的学习,以了解李白这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对乐府旧题诗的继承和创新?2、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指导。(让学生结合初高中以来所学过的乐府诗歌,进行比较分析。)3 .成果展示:4 .教师总结:第一处创新:句法的推陈出新。乐府诗歌,尤其是初唐以来,一般都是七言古体诗,但李白善于把3、4、5、7言等各种句法混合运用,成为一种杂言体。大量使用散文化诗句,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了奔放的语言风格。这是继承了楚辞和汉乐府的传统,加以推陈出新。句

9、式的创新,有利于情感抒发的自由和变化,也附和了李白豪放不羁,追求个性自由解放的灵魂。(ppt展示:)七、再读文本,浅探主旨。1、学生分组,再次朗读。2、教师提问:本诗题为“蜀道难”,此道到底有多难?诗人运用什么手法把蜀道之艰难表达淋漓?诗人运用比喻和反复手法,直接抒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ppt展示)3、教师提问:蜀道之难的具体体现为哪两个关键字?“高、险” (ppt展示)4、学生小组合作,从“高、险”两个方面分析本诗内容。5、教师指导总结:(ppt展示:)回囹6、教师提问:本诗主要写蜀道之高险,目的何在?只是单纯的以写景为目的还是另有他意?7、学生讨论,请个别学生谈谈看法。8、教师在学

10、生讨论的基础上,教与学生“剥皮抽筋”读法。让学生划出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并组成一诗。9、成果展示:(ppt展示:)全诗的骨干句子集中起来:5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问君西游何时还?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诗歌主旨:赠别友人入蜀,对友人去蜀地的忧虑和惜别之情。胡震亨李诗通中说“白蜀人,自为蜀咏耳。言其险,更著其戒。风人之义远矣。(ppt展示)10、教师总结: 第二处创新:主题的现实意义。本诗虽是引用乐府旧题, 诗的内容依照传统的题意,但李白的文字表现着充沛的时代精神,有着针对现实的主题。八、课

11、后作业:小组合作:对文本进行评注式精读和诵读式精读。找出语言要素,如炼字、修辞等,共享学习成果。由小组长组织负责。以书面形式上交学习成果,【板书设计】一 叹蜀道之高险(难行)二叹蜀道之惊险(可畏)三叹蜀道之凶险(申戒)【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要点:通过诵读品评赏鉴,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蜀道来历(一叹惊讶突兀)蜀道高峻景物凄清(二叹畏惧、发愁)山水险恶剑阁险要杀人惨景(三叹无奈作罢)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品味李白的诗风。 二、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分析,我们对这首诗歌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三、研读探讨诗歌的艺术风格1、学生分组研读,合作探究,教师巡回指导。2、学生展示成

12、果。(ppt展示)3、教师总结:( 1 )本诗用了大量的散文化的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长的奔放的语言风格,诗歌的用韵,也突破了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的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诗人创造性的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主旨句凡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这不是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每一次出现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再叹之不足 而至于三的感受。( 2)变幻莫测,充满浪漫主义气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是诗人设想自己沿着盘山道攀登青泥岭的情

13、形。“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这很像一组摇镜头,而有趣的是后一幅:是诗人从星星中穿过,有时还好奇的触摸它们,看看是个什么样子。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是诗人设想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跟此前的画面相比,色调是变了,也表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可怕。“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逐,磔崖转石万壑雷。”这是一幅极其惊 险的画面,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连峰绝壁,磔崖转石,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

14、 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如此”。如此多的画面此隐彼现,其境界之阔大,自不待言:且无论写上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确非他人之可及。再从总体来看,其变化之速,愈变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总而言之,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 、灵活的章法,宏伟的气象,深刻的主题。2、奔放的感情,丰富的夸张,新奇的想象,杰出的浪漫主义手法。3、打破传统,采用散文化的句式,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奔放的语言风格,用韵极尽变化之能事。“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殷璠)四 、美读整合1 、指名三个学生伴随着音乐朗读诗歌,整合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

15、悟。2、师生合作朗诵全诗,品味诗歌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诗歌的章法、意象、基调及其艺术风格。(老师读主旨句及其副句,学生读其它)五、布置作业:1、比较蜀道难和剑阁赋的异同。2、拓展训练:读李白送友人入蜀。鉴赏自己喜欢的诗句,品味诗歌的意境,简要评析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六、教学反思:与学生共同诵读和研讨完蜀道难后,我颇有心得。整个课堂教学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 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体现得不够明显,很大程度上还是由老师牵着走,如何让学生更自觉地自我探究,这也是我课后思考的问题。另外,诗歌语言具有含蓄美和音乐美,读来上口,听来悦耳,很适合诵读。为了使学生深刻领悟诗歌深邃的意境, 品味诗歌语言的优美,感受艺术美的熏陶, 我在设计这一课的学案时, 注重了诵读这一学习方法的运用, 包括粗读 (要求读准字音, 读清节奏, 感知文意) 、 品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