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缘圆筒件成形技能及模具设计管窥_第1页
凸缘圆筒件成形技能及模具设计管窥_第2页
凸缘圆筒件成形技能及模具设计管窥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凸缘圆筒件成形技能及模具设计管窥 1工艺分析及计算 1.1多次拉深 查阅资料可知,前几次拉深系数分别为:m1=0.530.55,m2=0.760.78,m3=0.790.8。选取各次拉深系数分别为m10.55,m20.78,m3=0.83。即:第一次拉成d1m1xd0.55x110mm60.5mm,第二次拉成d2m2xd10.78x60.5mm47.2mm,第三次拉成d3m3xd20.83x47.2mm39mm(式中所示各零件直径为中心层直径)。由此可确定采用正拉深方案,加工工序为:落料第一次拉深第二次拉深第三次拉深修边。 1.2采用正、反拉深 由于反拉深能降低拉深系数1015%,于是考虑在第

2、一次拉深结束后,在第二次拉深中采用反拉深。根据上述数据,可知第一次拉深系数及第二次反拉深系数分别为:m1=0.530.55,m2=0.650.7。选取各次拉延系数m10.53,m20.67,即第一次拉成d1m1xd0.53x110mm58.3mm,第二次拉成d2m2xd10.67x58.3mm39mm。由此可见,采用正、反拉深方案,加工工序为:落料第一次拉深反拉深修边。比较两种加工方案很容易发现:采用反拉深可减少拉深次数,二次便可拉深成形,而仔细分析正、反拉深各加工工序的尺寸可见,由于落料尺寸φ110mm与第一次拉深的外形φ59.3mm相差较大,而反拉深后尺寸φ40mm

3、与第一次拉深的内腔尺寸φ57.3mm数值也有较大差别,这样凸凹模就有足够的厚度,就能保证有足够的强度,这就为各工序的复合提供了可能。 考虑到零件生产批量不大,设计较多的模具及较多的加工工序,均不利于生产效率及效益的提高。因此,决定设计一套落料、正、反拉深复合模,一次性完成零件的成形,使该零件的加工工序变为:拉成零件外形机械加工修边。 2落料、正、反拉深复合模设计 根据上述分析,设计的落料、正、反拉深复合模。整套模具能同时完成零件的落料、第一次拉深、反拉深三道工序的加工,模具工作时,压机滑块上升,上、下模脱离接触,在压紧橡胶块3的弹性回复作用下,卸料块17通过下顶杆20上升至与落料凹模2

4、上端面平齐,此时将坯料通过定位导料板19置于落料凹模2适当位置,压机上滑块下降,落料拉深上模14、卸料块17首先与坯料正、反面接触,实施压边,与此同时,落料拉深上模14与落料凹模2共同作用开始落料,落料拉深上模14与拉深凸凹模6也开始对板料进行拉深,当第一次拉深结束,拉深凸模8开始与完成第一次拉深的半成品接触,与拉深凸凹模6共同进行反拉深。 当拉深结束,压机滑块上升,下卸料板15通过弹簧16的弹力将拉深好的零件推出型腔,当压机上的打杆横梁与打杆10相撞,通过打料板11、打料杆13传动给卸料板7将拉深好的零件推出拉深凸模8工作部位,落料后的废料通过卸料导板18卸出。 3结束语 反拉深时,工件的内外表面相互转换,材料的流动方向与正拉深相反,因而有利于相互抵消拉深时形成的残余应力,降低拉深系数,合理的应用能减少拉深次数,同时,又由于反拉深过程中材料的流动阻力大,不易起皱,故在模具中可不设置压边圈,有利于简化模具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